2014年度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

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

2014年度

研究及出版機構

協助研究及撰寫機構

 

經濟學院          南國商學院

  

      2015年,澳門中小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汰弱留強將無可避免。主要是各國在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推出的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已接近尾聲,尤其是美國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在2015年有所扭轉,美國聯邦儲備局將於2014年10月作最後一期買債後,量化寬鬆措施將會暫告一段落,而美國聯邦儲備局將在2015年上半年開始調升利息,這將會引發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或其他國家的資金回流至美國,因而引發其他國家的貨幣,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將受貶值的壓力,引發一輪爭相貶值的浪潮。

 

在大中華地區,中國正雷厲風行地實施反貪腐行動;香港的社會面臨嚴重的撕裂與分化;台灣近期爆發的地溝油醜聞,引發世人對台灣食品安全的擔憂等等,整個地區的投資氣氛瀰漫著悲觀情緒,充滿陰霾。在澳門方面,情況可能更加嚴峻,據有關資料分析和預測,澳門在2014年下半年將首次出現負增長,賭場生意下滑,周邊行業將受到很大衝擊。在內外不景氣形勢的夾攻下,澳門中小企的生存將受到嚴重威脅,經營倍感困難。

 

有鑒於此,本會認為有必要為澳門中小企業的生存尋找出路,以配合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從而推動澳門經濟的持續發展。故此,本會在《2014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中,我們的研究團隊與廣州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封小雲教授等,從微觀經濟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一些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而構思了一些可行方案,務求協助中小企業突圍解困,逆境求存。我們的結論歸納為以下四點:

 

1.政府需要重新平衡政府公務員、博企員工以及中小企業員工的需求和工資的壓力;

 

2.重新評估及修訂勞工政策對社會經濟和社會深層次矛盾等的影響;

 

3.中小企業是需要引入電子科技,透過升級轉型來減低經營成本,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

 

4.中小企業是需要籌組聯營公司,透過聯合投資的方式,冀望獲得政府政策扶持,發展一些創新創意的產業,例如購買別人的發明專利,在內地生產,在澳門推銷;透過借助外界的科研力量,另創新天地。

 

澳門回歸15年 以來,經濟突飛猛進,社會面貎煥然一新,但只是表面風光,內裡卻貧富不均,社會矛盾與日俱增,中小企業的生存受到排擠。環顧世界先進的國家或地區,中小企 業是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重要命脈,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故此,我們建議澳門特區政府須急速制訂扶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以增加它們在 澳門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否則,博彩業一元獨大,經濟總會因為某天情況出現逆轉而崩潰,屆時將會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本人真誠地盼望,澳門特區政府能與中小 企業的團體密切溝通,重視業界的意見和訴求,共同制訂一些促進中小企業中長線發展的策略。

 

然而,任何靈丹妙方,均需懂得實踐和運用,才能產生成效。針對大部份中小企業家的知識水平較低的情況,本人呼籲澳門特區政府要對症下藥,提高澳門市民的整 體教育質素,並著手改革澳門的教育制度,盡快在中學實行統一考試。在有關方面,本會將繼續為定期舉辦培訓課程,以提高業界的競爭力。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理事長  區宗傑

2014年9月

 

 

 

 

 

 

 

  

 

2014年的澳門中小微企業白皮書,在承接2013年白皮書主題“澳門中小微企生存與營商環境 ”的基礎上,把視角從宏觀轉向微觀,從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指向企業的內部生存因素,並且把關注的焦點置於全球新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去探討澳門中小微企的命運。由此確立了2014年白皮書以“新產業革命下中小企業的突圍之路”為主題。

事實上,在2013年白皮書主題報告的最後部分,我們已經大致提出了,在澳門當前特定的營商環境下,澳門中小微企生存的市場空間、發展路向與對策。但是,由於要突出當年主題,這一問題未能夠展開充分的探討。可以說,2014年主題,是2013年白皮書主題的邏輯性深化,以 及在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下的展開。我們知道,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形成,離不開全球經濟走勢的影響;中小企業的自身運營與商業活動,更是經濟走勢下的自覺或自 發的應對與策略。而企業競爭優勢或核心競爭力的建立,更是適應經濟技術發展的產物。由此,在這本白皮書中,我們將從企業的內部入手,並以澳門中小微企的典 型案例,力圖通過把握全球新產業革命的發展潮流,以便擴展與深化2013年的論斷。

圍繞這一主題,2014年5月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與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澳門二十多個中小微企進行了走訪,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多個企業案例,以求揭示澳門的中小微企在目前的營商環境下,各自的掙紮、求存、成長與發展進程。並通過總結提煉,嘗試尋求澳門中小微企在全球新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成長以及形成獨特競爭力與競爭優勢的訣竅。同時,在本報告中,我們也將把目光聚焦於全球新產業革命潮流中的國際弄潮兒,即那些先行的小微企業,他們的案例可能代表了未來新時代的中小微企的新商業模式。並希望通過介紹這些經典案例,可以為澳門中小微企業提供寶貴的借鑒或啟示。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封小雲教授

2014年9月

 

 

 

 

 

 

 

 

 

 

 

 

統籌及研究團隊

研究及出版團隊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統籌人

區宗傑    理事長

召集人

司徒璧光    副理事長

成員

張才勝  副理事長   容應存  副理事長   謝  法  副理事長

李仁雙  副理事長   關家平  副理事長   陈绍勤  副理事長

魏 愫  監事長

黃炳明  副監事長

林志輝  理事          林植健  理事          梁桃躉  理事

周紹湘  理事          尹松勝  理事          黃耀武  理事

朱麗萍  理事          丁紹雄  理事          凌宏達  理事

湯凱程  理事          賴廣田  理事          梁燕芳  理事

鄧永崗  理事          麥葉文  理事          黎鳴山  理事

陳  瑾  理事          陳啟龍  理事         梁嘉鴻 理事

馬妍媚  監事

研究及撰寫團隊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課題主持人

封小雲    教授

主題報告執筆人

龔唯平    教授

專題報告執筆人

封小雲    教授

案例分析執筆人

李燕飛    朱民武

杜可君    劉嶽忠

楊 瑛    盧平平

總篡及附錄編撰人

龔唯平    教授

 

    

前言……………………………………………………………………  1

前言……………………………………………………………………  4

統籌及研究團隊………………………………………………………  6

摘要…………………………………………………………………   11

第一部分  主題報告:新產業革命下澳門中小微企突圍之道與策略17

1.席捲全球的新產業革命潮流……………………………………… 19

2.新產業革命開創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春天…………………… 36

3.新产业革命: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路向……………………… 47

4.突破口: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建立網路交易大平臺…………… 62

5.澳門中小微企業加快推進新產業革命的對策…………………… 70

第二部分  專題報告:新產業革命國際視角下的中小企業………… 82

1.創意——北歐之光:憤怒的小鳥引領起飛………………………  86

2.網絡——長尾效應:網絡拉起的小微企業與邊緣市場…………  91

3.數字化製造——Maker Bot:瘋狂的3D印刷……………………         95

4.共用——T-MARK:臺灣中小企業築起的中國銷品牌大賣場… 100

5.大數據——醫療服務:開拓數據運用的新創企業……………… 103

6.啟示與結論………………………………………………………… 107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澳門中小微企的成功經驗………………    109

1.钜記發展奇跡—-從街頭推車小販到澳門手信業鉅子………   109

2.匯業發展之道—-家族式企業的現代化治理…………………   118

3.富銓制勝之道—-多元化的市場競爭策略……………………   127

4.卓科數碼:從小工程行到澳門弱電行業的領軍公司…………   135

5.新濠日貿易飲食有限公司:特色與困擾………………………   143

6.誠信與專業——麗斯攝影器材行的成功法則…………………   150

7.敏迪公司:企業成長壯大中的“三級跳”……………………… 158

8.駿匯公司:在市場夾縫中以小而活的特色取勝………………… 167

9.利萬嘉:因勢利導實現轉型升級………………………………… 175

10.聯英行:成功吸收現代管理制度的家族企業……………………184

11.區域合作與技術更新—-華輝印刷的成功要訣…………………190

12.五邑棚架:服務品質與技術創新撐起發展的明天………………197

13.新成峰:寓文化創意於禮品服務…………………………………204

14.合益凍肉食品公司:經營特色與競爭優勢……………………  211

第四部分  附錄                                            218

1.宏觀經濟形勢:2013年回顧與2014年展望……………………… 218

2.部分中小企業家的提案…………………………………………… 239

3.主要參考文獻……………………………………………………… 266

4.致謝………………………………………………………………… 271

 

  

 

2014年的澳門中小微企業白皮書,在承接2013年白皮書主題“澳門中小微企生存與營商環境 ”的基礎上,把視角從宏觀轉向微觀,從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指向企業的內部生存因素,並且把關注的焦點置於全球新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去探討新產業革命下中小企業的突圍之路及其策略。研究報告提出的主要觀點如下:

 

1、人類已經邁入以數位化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應用等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時代。新產業革命的實質是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的重大創新與融合、並推動一批新興產業誕生與發展,進而導致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過程。

 

2、新產業革命的深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新 產業革命培育發展出一系列新型產業,並逐步替代許多落後的傳統產業。二是新產業革命將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三是新產業革命將對人類生產方 式進行根本性變革。四是新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五是新產業革命將引發全球就業結構發生“創造性”破壞。六是新產業革命將推進城市化高度發 展。

 

3、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中小微企業處於弱勢地位。 從根本上看,中小微企業的弱勢地位是由過去兩次產業革命所形成的大規模、集中式和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方式決定的。新產業革命將顛覆傳統的大工業生產方式,改 變了傳統生產方式對規模經濟效益的界定,從而將改變中小微企業的弱勢地位,並為中小微企業開創蓬勃發展的春天。

 

4、隨著傳統製造向數位化製造轉變,企業形式也將 從大企業向中小微型企業轉變,中小微型企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體。在智能的網路體系中,製造方式也將呈現小型化特徵。在新產業革命時代,中小微型企業將異軍 突起,逐漸擺脫弱肉強食的地位。中小微企業不必再依附大企業生存,也無需在市場縫隙中求生存,而將取代大企業成為製造業或生產領域的主角。

 

5、生產方式的變革必然帶來商業模式的轉換,而商業模式的轉換又必然為新的中小微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機遇和條件。電子商務是新商業模式的主要形式。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培育中小微型企業的沃土,無數小企業將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

 

6、不斷創新是推動新產業革命的原動力,也是新產業革命最重要的時代特徵。大創新的時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同時,作為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企業,中小微企業也將成為推動創新時代潮流最重要的力量。

 

7、新技術應用和新產業發展都非常適合於中小微企 業的創辦生存和創新發展。新產業革命的生產個性化和分散化、操作簡單化和便捷化、交易網路化和平臺化等特點,與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特點非常吻合。如果澳門大 規模引入和推進新產業革命,必將為澳門中小微企業开创一個大發展的新天地。

 

8、澳門是不可能置身於新產業革命潮流之外的。推進新產業革命,是澳門提高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的客觀要求,也是緩解澳門社會經濟嚴重失衡的有效途徑。更應該看到的是,新產業革命下興起的網路博彩將對澳門博彩業產生致命的威脅。

 

9、當代全球新產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的契機。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突圍之道只能是與時俱進的變革,即順應當代新產業革命的潮流、進行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10、中小微企業將是澳門推進產業多元化的生力軍。這既由新產業革命的特點所賦予,也是由中小微企業的性質所決定的。富於活力和創造力的中小微企業,是澳門內生經濟動力所在,也是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11、澳門中小微企業推進新產業革命的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技術引進和革新策略、推進資訊化的策略、網路大平臺策略、重點產業發展策略、區域合作策略和可持續發展策略。

 

12、澳門中小微企業之間開展聯營非常有必要。由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牽頭,多家中小微企業共同投資,組建法人型的網路交易平臺公司,是一種不錯的聯營模式。這既是實現澳門中小微企業之間聯營的有效途徑,又是推進澳門新產業革命的突破口。

 

13、在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體組建和運作中,應著重主抓以下幾點:一是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二是建立嚴格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公司的目標必須集中於投資回報,四是建立具有糾錯功能的選人用人機制,五是統一價值觀與行為規範,建立起企業自己的文化及品牌。

 

14、對於澳門中小企業來說,通過聯營體來建網絡 平臺,主要是建立以下三類平臺:一是產品和服務的網路行銷平臺;二是支撐交易的電子支付平臺;三是深化資訊服務的雲計算平臺。在聯營體起步階段,可以先建 立起網路行銷平臺和電子支付平臺。待商務電子化發展起來後,再建立雲計算平臺。

 

15、推進新產業革命,促進澳門中小微企業發展,是一項規模宏大又錯綜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政府和社會三大層面。其中,新產業革命的主體是企業,而主要推動者則是政府。

 

16、推進新產業革命,從企業層面提出的對策建議 有:澳門中小微企業老闆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員工團隊;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推動企業以應用為核心的技術革 新,大力引進和消化先進技術,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大規模推廣新商業模式,在資訊網絡平臺上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行銷手段;家族企業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採 用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起科學的而又適合本企業情況的企業管理制度。

 

17、新產業革命的推進是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推動和支援的。扶助澳門中小微企業來推進新產業革命,澳門特區政府是責無旁貸的。過去特區政府採取多方面扶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對於推進新產業革命來說力度不夠,應該在此基礎加強政策力度。

 

18、推進新產業革命,從政府層面提出的對策建議 有:制定一個迎接新產業革命挑戰的澳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規劃;澳門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澳門的科技水準;有必要調整和完善扶助企業發展的政 策體系,建立針對新產業革命的企業技術革新援助計劃;有必要加強城市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制定符合澳門實際的外勞政策,應該加入新產業革命的因素,為發展 新型產業的企業開設綠色通道;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力度,創造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的公平市場環境。

 

 

 

 

 

 

第一部分:主題報告

 

業革命下澳門中小微企突圍之道與策略

 

2013年12月1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會見到京述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時指出:“當前,澳門要居安思危、謀劃長遠。如何在這些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求實創新, 解決好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矛盾和問題,探索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路子,實現澳門持續發展,需要特區政府和澳門社會各界繼續努力。”細品這段話,不難發 現,習近平關於“居安思危、謀劃長遠”的指示,真可謂是既一針見血又意味深長,指明了目前澳門問題的要害及未來長遠發展的方向。

 

無疑,澳門中小微企業發展路向,也是澳門需要“謀劃長遠”的重要議題和關係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不過,對於澳門中小微企業而言,早就無安可居,不 是“居安思危”,而是“窮則思變”。博彩業的高速擴張,國際財團的大舉進入,大型企業的市場壟斷,一方面搶佔資源和市場,嚴重擠壓了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空 間;另一方面推高人力和租金價格,全面抬高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澳門中小微企業普遍人資短缺、融資困難和成本倍增,早已不堪重負而深陷困境。面對日趨 惡化的生態環境和空前的生存壓力,澳門中小微企業迫切需要探尋突圍之道,以獲得新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然而,澳門中小微企業突圍之道究竟在哪里?是依賴政府“扶貧濟困”?這顯然不太現實。是墨守成規苟延殘喘?這無疑是死路一條。是隨波逐流夾縫求生?這也不 是長久之計。靈活多變是中小微企業的最大特點,也是中小微企業的強大生命力所在。窮則思變,柳暗花明,當代全球新產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 的契機。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突圍之道只能是與時俱進的變革,即順應當代新產業革命的潮流、進行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澳門的中小企業是適宜以現在的零售業為主的經營模式改變成為生產設計、市場拓展及製造過程的融資角色。

 

1.席捲全球的新業革命潮流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不斷有專家學者提出“新一輪工業革命”、“資訊時代”、“知識經濟”和“新經濟”等論斷。2011年美國未來預測大師傑裏米‧裏夫金出版《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2012年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編輯保羅‧麥基裏發表《製造和創新: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文。值此,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討論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新產業革命來臨”這一推斷得到世人普遍認同,由此揭開了當代新產業革命的帷幕。

 

一、方興未艾的新業革命

 

縱觀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歷程,人類已經曆了兩次產業大革命。第一次產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形成了建立在蒸汽機和紡織機基礎上的機器大工業。第二次產業革命從19世紀7O年代開始,以內燃機和電力廣泛應用為標誌,形成了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工業體系。歷史經驗證明,科技革命推動產業革命,而產業革命則是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人類已經進入了第三次產業革命時代。20世紀中期以來,電腦技術、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和逐步成熟。尤其是21世紀以來,隨著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關聯技術的群體性突破,以及各種新技術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發展,終於形成了以資訊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長期的技術進步和積累最終形成了突破性的力量,由量變引發質變,從而掀起了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

 

面對新產業革命浪潮,世界各國正在積極採取對策,開始規劃新產業革命背景下未來的產業定位,構建自身的持續競爭優勢。自2008年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全球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凸顯,世界各國都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亮點 擺脫經濟危機,因而新產業革命成為了眾多國家的共同期待。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於各自國家利益,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和“再工業化”等戰略政 策,成為新產業革命的重大推動力。

 

2009年以來,美國政府及行業商會推出了一系列 迎接新產業革命的“重構美國製造業”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動計劃。諸如:《重振製造業政策框架》、《國家創新戰略》,“出口倍增計劃”和“美國製造業復興計 劃”等等。美國政府的創新戰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列出國家優先突破專案,以便應對21世 紀的挑戰;二是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以利推動創新戰略的實施。美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搶佔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制高點,確保其世界經濟“發動機”的 領先地位。目前,美國已啟動高端製造計劃,通過推動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創新集群的發展,重點在納米技術、能源材料、高端電池、航太航空、電動汽車、 生物製造、高端機器人、新一代微電子研發、環保等領域加強攻關,以繼續保持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美國政府已明確提出實施以新能源革命為重 點的“能源新政”,計劃通過設計研發和推廣“綠色能源”來恢復美國工業。

 

2012年,歐盟先後出臺了“新工業革命”戰略和“汽車2020行動計劃”,該計劃為“新工業革命戰略”第一個成果。歐盟委員會還在經濟復蘇計劃中強調綠色的創新和投資,提出要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向清潔能源的轉型。歐盟發達國家也出臺了“國家振興計劃”和相繼制訂了新興產業發展戰略。諸如,英國發佈的《國家基礎設施計劃》、《先進製造業》報告和《生命科學藍圖》;法國制訂的《振興工業計劃》和《數字法國2020》;德國出臺的《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納米技術2015行動計劃》和《生物經濟2030國家研究戰略》等。

 

近年來,日本和韓國也推出了一系列新產業革命計劃和政策。如日本發佈的《增強ICT國際競爭力2009計劃》和《新增長戰略》;韓國的《2020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和《2050年構想》。日韓緊跟歐美,還提出了各自重點發展的產業技術和產業領域。

 

近年美國、歐盟和日韓等發達國家推出的“再工業化”戰略,不約而同地都把發展數位化智能製造和新能源作為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兩大重點領域。其戰略意圖不 僅是發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而是在於搶佔先進製造業的制高點,並試圖重構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從而繼續保持在製造業價值鏈上的高端位置和在全球貿易 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推動和引領之下,新產業革命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二、波瀾壯闊的新業革命

 

傑裏米‧裏夫金認為,新產業革命必須包含“新能源技術的出現、新通訊技術的出現以及新能源和新通訊技術的融合”三大要素,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新能源、新材料、互聯網、物聯網等不斷融合出來的一個數位化製造時代。保羅‧麥基裏則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在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迎來製造業的數位化發展,以3D印表機為核心,強調生產方式的變化,重點關注數位化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應用,並由此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改變製造商品的方式乃至人類的生活方式。上述兩種權威觀點雖側重點不同,但均強調了製造業數位化,並均重視新能源的應用和新技術的融合發展。

 

人類已經邁入以數位化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應用等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時代。新產業革命的實質是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的 重大創新與融合、並推動一批新興產業誕生與發展,進而導致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過程。本質上說,新產業革命是一種足以改變人類生產和生存方式的技術所帶 動的生產力質的飛躍。

 

新工業革命有五大支柱,或者說是五大標誌性的新技術群: 一是以新製造方法為核心的製造業技術,包括3D列 印、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二是以綠色能源為核心的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葉岩油氣等非傳統油氣、分佈式智能電網、儲能等新技術;三是以電腦與通信為 核心的資訊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技術;四是以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幹細胞、生物醫藥 等新技術;五是以新型材料為核心的材料技術,包括碳纖維和石墨烯等新技術。在這五大新技術群的推動下,催生出日新月異的新產業或新的業態,並催生出新的經 濟模式和社會關係,由此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新產業革命。限於篇幅,本文只簡單介紹前三大類新技術產業。

 

(一)神奇的3D列印

 

用噴墨、鐳射印表機打印紙本文件,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用列印技術生產印刷電路板,也許人們也不陌生。但如果用印表機生產各種各樣的固體物品呢?如今,從導彈到雞蛋都可以列印出來,這就是超出人們想像的神奇3D列印。

 

3D列印,即鐳射快速成型技術,也叫增材製造技術,是一種擺脫傳統夾具、刀具和機床加工束縛,僅根據零件或物體的CAD三維模型數據,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製成實物產品的技術。簡單地說,3D印表機工作時,由三維控制軟體自動控制,用ABS(丙烯腈)、PLA(聚乳酸)、PVA(聚乙烯醇)等塑膠或陶瓷、金屬細顆粒等耗材,以分層疊加的方式列印出固體產品。

 

1984年,美國的Charles Hull製作出第一臺3D印表機,只能列印簡單的玩具和工具。如今,3D印表機升級到了第四代,可以列印出複雜精密的大型產品。2011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時速100公里的列印飛機,加拿大生產出了時速達112公里的列印汽車。3D印表機不僅能列印出塑膠和金屬等製品,還與生物技術結合,能列印出牙齒、血管和肉類等生物產品,已經發展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2014年6月13日,由李嘉誠投資1.8億港元打造的」JustMayo」“人造蛋黃醬”在香港百佳超市旗下Great超市正式發售,每瓶237毫升,售價19.5港元。李嘉誠親自登臺,並和一名美國大學生親自煎人造蛋吃,力證人造蛋確實可以食用。距離“人造雞蛋”在香港市場引發轟動不足兩周,李嘉誠又斥資1000萬美元投資了一家可以3D列印肉類產品的科技公司。李嘉誠引進美國Modern Meadow公司的技術,利用糖、蛋白質、脂肪、肌肉細胞等原材料,列印出的肉特別有彈性,無論形狀紋理還是口感營養,絲毫不遜於真正的肉。在實驗室裏從動物細胞中培養豬肉牛肉等畜肉,並通過3D列印技術進行生產,已經不是神話。

 

胡迪‧利普森和梅爾芭‧庫曼在《3D列印:從想像到現實》一書中認為,3D列印具有的十大優勢: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2)產品多樣化不增加成本。3)無須組裝,縮短供應鏈。4)零時間交付,最大限度地減少長途運輸成本。5)設計空間無限。6)零技能製造。7)不占空間、便攜製造。8)減少廢棄副產品。9)材料無限組合。10)精確的實體複製。不過,目前受材料技術因素制約,3D列印因耗材價格偏高,產品精度和強度也有缺陷,難於普遍的市場推廣,而主要局限在快速製造和模具原型領域中使用。

 

3D列印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製造業的固有思維,自誕生之日起就被定義為“一項顛覆傳統生產方式的革命性技術”、是“繼蒸汽機、電腦和互聯網後最偉大的發明”。美國《時代》週刊將3D列印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則認為3D列印將與其他數位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進入桌面化和材料技術的改進,3D列印產業化進程大大發展加快,已經從概念化實驗進入規模化產業。據行業網站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為17億美元,預計2015年將翻倍達37億美元以上。

 

(二)綠色能源的光伏

 

能源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而且還是產業革命的突破口和主要推動力。第一次產業革命時的蒸汽,第二次產業革命時的電力,均為產業革命的標誌性 產業。當代的新產業革命也不例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將是新產業革命的主要標誌之一。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資源短缺和環境壓力 已經成為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的關鍵瓶頸,必須在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實現根本性變革。誰能在這場能源變革中抓住機遇,誰就能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處於主導地位。

 

新能源變革的核心是發展綠色能源。國際能源技術發展的基本趨勢是能源結構的轉變,即由含碳的一次性能源(如煤炭和石油),向不含碳的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陽 能和風力)轉變。並且,同時進行由依靠單一能源向開發多種能源的結構性轉變。未來的能源結構將主要依靠太陽能,作為綠色能源,太陽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中佔 據最重要的位置。無論是歐美國家還是日韓等亞洲國家,都已經開始為太陽能發電的發展進行戰略佈局。

 

發展綠色能源太陽能的核心則是光伏革命,即採用薄膜光伏技術發電。薄膜太陽能具有柔性、品質輕、無污染、低耗能和低成本等優點,並可大量應用於光伏建築一體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薄膜光伏技術已經日臻成熟,進入了廣泛應用階段。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實施了光伏發電,其中,2012年德國光伏發電量占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並網總電量的25%。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產業未來發展的總趨勢,以太陽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將逐步取代含碳能源,並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

 

綠色能源還將與資訊網絡技術相結合,產生出新型工業模式和消費模式。薄膜光伏技術應用於建築上,可以吸收能量、消耗能量、分佈和存貯能量。每個建築用戶不 再是單純的電力消費者,還將成為電力生產者,甚至可以把剩餘的電能輸出賣掉。通過能源互聯網,能源就會像現在的社交資訊網絡一樣,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易。這 種太陽能分佈式能源與網路結合的分散式能源體系,在歐洲已經開始出現。

 

正如傑裏米‧裏夫金認為的,分佈式能源與先進的資訊網絡技術相結合,將促進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生。集中式的電力生產和單向電力輸送,向分佈式的綠色能源網路化轉變,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革命。其革命性意義在於,不僅開發出一種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解決了能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而且改變了傳統的能源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

 

(三)大數據的雲計算

 

1970年代以來,電子電腦和網路技術發展非常快。隨著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進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全世界一天產出的資訊如果刻成光碟疊起來,可以堆到月球。互聯網上的資訊發生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並且,當代也是一個資訊數位化的時代,全世界所有的資訊數據98%是數位化的。面對如此龐大的資訊量海洋,要尋找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往往無異於大海撈針。

 

人類面臨著海量資訊數據處理的挑戰。大數據即巨量資料,大數據技術就是從巨量資料中迅速提純出有價值的資訊數據的技術。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資訊數據進行 廣泛和深入的分析,將不同範圍、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數據倉庫加以綜合,從而獲得新的資訊數據、發現新價值、找到新機會。

 

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提高分析、判斷和預測能力,因而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廣泛運用於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因此,大數據產業化進程發展很快,從數 據的採集、傳輸、存貯,到數據的分析和諮詢服務,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同時,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大數據戰略佈局,如美國政府2012年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並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也已經將大數據列入了國家科技發展計劃,大數據技術開發和資訊服務業有了較高程度的發展。

 

處理計算海量的大數據,需要大量的設備硬體、系統軟體和專業人才。個人或單個企業一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很難運用大數據技術來工作。針對這個問題,雲計算應運而生。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無法在單臺電腦上運算,而通過雲計算就可以很輕易地進行。

 

所謂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大數據計算方式,或換一個說法,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數據計算的平臺服務模式。所謂“雲”,是網路或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互聯網上彙聚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和應用資源,正隨著互聯網規模的擴大而不斷增加。通過雲計算可以把這 些資源鏈接起來,互聯網就從傳統意義的通信平臺轉化為泛在、智能的計算平臺。客戶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進入計 算平臺(計算資源共用池,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按客戶的需求進行運算和獲取服務結果,並按使用量付費。

 

雲計算提供的服務包括:基礎設施服務(IaaS),平臺服務(PaaS)和軟體服務(SaaS)。雲計算意味著計算能力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主要依賴資源的共用達成規模經濟。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 超大規模。一般“雲”都擁有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2)虛擬化。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甚至包括超級計算任務。3)高可靠性。“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電腦可靠。4)通用性。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5)高可擴展性。“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6)按需服務。“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7)極其廉價,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不過,雲計算也存在潛在的危險性,即企業秘密和用戶數據安全問題,因為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有可能洩密。

 

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電腦到客戶端-伺服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自2006年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首次提出“雲計算”概念以來,短短幾年,雲計算技術和雲計算產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球知名電信運營商多數已經涉足雲計算領域,雲計算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諸如雲教育、雲物聯、雲存儲、雲遊戲等等,許多行業都在雲技術平臺上進行開發和應用。2011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收入已經達到900億美元。據Gartner預測,隨著雲計算服務認可度的增加,雲計算服務市場更將高速增長,2013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總收入突破1500億美元,2015年將突破1800億美元。

 

 

三、影響深遠的新業革命

 

從3D列 印、綠色光伏和大數據雲計算的發展不難看出,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不僅神奇,而且意義遠大。新產業革命的核心是現代資訊技術的深度應用,以數字製造技 術、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的重大創新與融合應用為代表,不僅推動一批新興產業興起並替代已有產業,還將帶動整個產業形態、製造模式、運營 組織等方面的深刻變革。隨著新產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整個世界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具體說,新產業革命的深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新產業革命培育發展出一系列新型產業,並逐步替代許多落後的傳統產業。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帶來新產業的勃興。3D列 印技術的發展,催生出了新的數位化製造業;光伏技術的發展,開發出太陽能電力產業;雲計算的普及,造就了新型資訊服務業。在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革命的推動 下,許多生物制藥、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正在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此外,新產業革命更加關注人本身的健康服務和節能環保,將促進休閒旅遊和文化創意 等幸福導向型產業的發展。

 

其二、新產業革命將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首先,新能源革命將使全球能源領域的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改變目前發達國家和產油國的能源壟斷局面。其次,

新產業革命將帶動世界經濟迎來新一輪增長長週期。世界經濟發展史證明,大突破必有長發展, 重大科技浪潮和產業革命往往與新的經濟長週期相伴而行。此次新產業革命引發製造業產量和生產率加快提高,引發全球產業鏈效率提升,將成為世界經濟新一輪長 週期的動力支撐。再次,新產業革命將導致全球製造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發展中國家低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將受到挑戰,而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優勢將進 一步強化。同時,由於個性化、定制化要求生產者更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過去為追逐勞動力低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可能會重新回流到發達國家,全球 製造業空間佈局也將發生變化。最後,新產業革命的重新洗牌,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發展中國家完全有可能通過變革和創新來提振經濟發展實力,從而可能改 變全球綜合實力的格局。

 

其三、新產業革命將對人類生產方式進行根本性變革。全球製造業領域目前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的數位化變革,將使現有製造業的生產模式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傳統 的大規模、集中式和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代之而起的將是分散化且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工業生產模式,適應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成為製造商的核心 經營策略。其中,3D列印技術是這場革命中最引人注目 的核心元素。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的方式,使得生產製造模式呈現數位化和個性化的特徵。同時,在新產業革命中,為適應全新生產方式,無論是產 業內部還是產業之間,都呈現出組織方式的網路化和虛擬化趨勢。一是生產組織的虛擬化。資訊技術的飛躍發展使大量物質流被成功虛擬化而轉化為資訊流,除必要 的實物生產資料和產品外,生產組織中的各環節開始分離,使生產方式呈現出社會化生產的重要特徵。二是產業組織的網路化。通過網路平臺、形成智慧的網路化的 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使得供應商、製造商、客戶都可以參與產品的開發生產。三是企業組織的扁平化。企業內部結構層次減少,管理幅度增加,組織中的等級 制度逐步淡化,從而建立一種緊湊的橫向組織,使組織結構變得靈活、敏捷,富有柔性和創造性,更加有利於資訊的傳遞。

 

其四、新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例如,雲計算簡化了軟體、業務流程和訪問服務,可以幫助企業簡化操作或更大的靈活性操作、降低成本和提升效 益。有了雲計算這個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就不必自備一套計算設備和人員,甚至連伺服器都不需要了。企業可以集中資源發展自己的優勢專案,優化投資規模,取得 更多商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因此,雲計算是一種更有效的商業模式,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工作方式,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小生產式的封閉商業模式。又如,在貨幣電子 化和資訊平臺化的推動下,三百年來都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銀行商業模式,正在發生以下四個重大變化:一是無網點化,二是消費支付的移動化,三是金融服務的垂 直化,四是金融資訊的個人化。隨著銀行業務平臺化運作的發展,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傳統銀行將會消失。

 

其五、新產業革命將引發全球就業結構發生“創造性”破壞。就業結構總是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調整,新產業革命時將更為明顯。主要體現在新就業崗位增加和結 構性失業加劇並存。一方面,新技術將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企業,從而創造許多新的就業崗位,高學歷、高技能、熟練工人更容易獲得高薪工作機會。另一方 面,傳統產業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將減少第素質雇工;部分落後企業可能被淘汰出局,也將加劇失業問題。

 

其六、新產業革命將推進城市化,城市將在新產業革命中發揮更加核心和主導作用。一是新產業革命使城市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城市的經濟中心功能越來越強。二是 新產業革命將帶動城市功能的轉型提升,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時尚化、個性化、低碳化的新型製造業將成為城市功能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柔性、輕型、 智能等特徵的製造業體系將重新成為城市發展的重點。三是全球城市網路聯繫更為緊密,將形成更為密切的協作網絡和更為重要的功能體系。

 

2.新業革命開創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春天

 

眾所周知,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中小微企業處於弱勢地位。但這種弱勢地位是由什麼決定的呢?許多人認為是由企業的經濟實力決定的。其實,經濟實力大小,不是 決定性的因素。從根本上看,中小微企業的弱勢地位是由過去兩次產業革命所形成的大規模、集中式和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方式決定的。在這種傳統生產方式下,生產 規模越大,產品的單位成本就越低,有規模才有效益,規模經濟效益決定一切。中小微企業沒有規模效益,自然只能處於弱勢地位。而在不需要規模效益的市場中, 中小微企業就不一定處於弱勢地位。例如,在小規模的“利基”市場,大企業運營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反而不如小企業有優勢。

 

新產業革命將顛覆傳統的大工業生產方式,改變了大規模、集中式和標準化生產對規模經濟效益的界定,從而將改變中小微企業的弱勢地位,並為中小微企業開創蓬勃發展的新天地。

 

一、新業革命凸顯中小微企業的主體地位

 

彼得‧馬什在其著作《新工業革命》中提出:人類的製造業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少量定制、標準化批量、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大批量定制化和個性化量產。早期的手工業採取的是少量定制,工業化後從標準化批量、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到大批量定制化逐步升級。新產業革命後,將進入個性化量產階段。馬什預測,當3D列印技術成為生產的日常部分,大批量個性化時代就真正來臨了。隨著新產業革命步伐加快,在成本控制的範圍內和允許客戶施加更大影響的情況下,提供多樣化產品將成為越來越明顯的特徵。

 

以亨利‧福特(Henry Ford) 汽車生產線為標誌的傳統的製造模式基於規模經濟的簡單信念,即通過擴大工廠生產規模,大批量生產同一種產品,就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並且,對於傳統製造模 式,人工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例如,由於中國內地勞動力廉價,所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了降低成本,由富士康在中國代工生產,數十萬工人集中在同一個工廠裏加工 裝配iPhone。

 

3D列印顛覆了傳統製造模式的規模經濟的信條。因為將成千上萬的3D印表機放在同一個地方,相比把3D印表機四散放在不同的地方,並不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未來的許多產品的製造將是個非常分散的過程,生產線將更靠近管道和銷售中心。採用3D列印,甚至一個人就可以開一間工廠,而且工廠還可以設在自己家裏。隨著3D印表機變得非常便宜(目前個人3D印表機的價格不到1,000美元),今後製造還將進入家庭。消費者能夠在家裏列印生產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產品設計,然後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要求進行修改,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未來的製造過程不再像富士康那樣,需要成千上萬的工人在同一個地方做著重複的工作。

 

3D列印是個性化量產的最佳模式。雖然目前3D列印還未成為社會生產的主流,但它是小批量社會生產的最重要元素,並預示著一個後大規模(post-mass)生產時代即將來臨。許多產品的生產過程將變得更簡單:先是運用軟體生成作為電腦模型,之後輸入3D印表機或數控機器,就可以在更小的生產線上、以更小的批次被製造出來。現在已經有不少行業已經開始採用3D技術和工藝進行生產。例如,香港周大福公司在深圳的工廠中,上百個年輕人用電腦設計各種各樣的黃金飾品款式,然後用金粉由3D印表機把金飾列印出來。如果用人工做,沒法開模,雕工很難,成本也很高。但用3D列印黃金飾品,生產流程簡便快捷,工藝好且成本低。

 

隨著3D列 印技術的發展,生產製造模式呈現出數位化和個性化的特徵。數位化製造將是家庭作坊式、分散化的個體生產,而不是標準化下大規模的集中生產,企業規模將大大 縮小。數位化和個性化的製造,完全沒有必要採用大企業形式。由於過去那種規模效應將不復存在,大企業將變得不經濟。隨著傳統製造向數位化製造轉變,企業形 式也將從大企業向中小微型企業轉變,中小微型企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體。

 

另外,在智能的網路體系中,製造方式也將呈現小型化特徵。通過發達的網路體系和巨大的雲計算公共平臺,產業鏈條可以無限細分,無數小微型企業在一個智能的 網路體系中組織起來,使得製造方式呈現小型化特徵。原有企業將內部鏈條上的生產過程分離出去,轉而依靠外部供應商來供應所需的產品、支持服務或職能活動, 實現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和專業化。這種產業鏈條分離的過程,就是生產大企業分化瓦解的過程,也是小微型企業不斷湧現的過程。

 

早在1973年,英國學者舒馬赫(E.F.Schumacher) 在《小的是美好的》書中就指出:專業化、大型化的生產模式,看上去是解決了生產問題,但實際上是一種假像。這種生產模式導致經濟效率降低,環境污染,資源 枯竭,並滋生了許多社會問題,不能成為經濟發展和工業發展的方向,必須重新選擇一條發展模式和道路。大型化與自動化的經濟理論是19世紀思想遺留的產物,不能解決今天的任何實際問題。今天需要有一種嶄新的思想體系,一種以人為重點而不是以物為重點的體系,即大眾生產而不是大量生產。要使社會“持久發展”,必須要走小型化、中間化的發展道路,特別是要發展小企業和“中間技術”。在今天的新產業革命中,舒馬赫的“小企業、大眾生產”的設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總之,在新產業革命時代,中小微型企業將異軍突起,逐漸擺脫弱肉強食的地位。中小微企業不必再依附大企業生存,也無需在市場縫隙中求生存,而將取代大企業成為製造業或生產領域的主角。

 

二、新業革命開墾培育中小微企業的沃土

 

生 產方式的變革必然帶來商業模式的轉換,而商業模式的轉換又必然為新的中小微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機遇和條件。在新產業革命浪潮的衝擊下,傳統商業模式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戰。傳統商業模式主要是集中進行實體管道和實物產品的流通,並主要採取直銷、加盟連鎖、廣告策劃、會議行銷、展會行銷等傳統手段。隨著資 訊技術、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發展,行銷環境變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日新月異,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傳統 的百貨公司幾乎無一例外都淪為了網店的試衣間。有人甚至斷言,不要幾年,80%的傳統商業將破產消亡,而無數新的電商企業將雨後春筍般破土成長起來。這些新生的電商企業絕對多數是中小微企業,毫無疑問,它們將成為商品流通及服務領域的主宰。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指出:當今企業之間 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誰先走一步,走對一步,誰就有可能獲得極大的增長。商業模式是企業市場價值的實現模式。所謂新商業模式, 簡單地說,就是運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其基本特點是在資訊網絡平臺上,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行銷手段,進行快速有效的交易,讓企業的銷售實現 短期贏利和長期品牌發展。商業模式創造一切,決定新的商業格局。

 

電子商務是新商業模式的主要形式。電子商務是指利用微電腦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上以電子交易的方式進行交易和相關服務的活動。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行銷、線上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電子商務涵蓋的範圍很廣,一般可分為企業對企業(即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即B2C),等8種 模式。電子商務可提供網上交易和管理等全過程的服務,具有廣告宣傳、諮詢洽談、網上定購、網上支付、電子帳戶、服務傳遞、意見徵詢、交易管理等各項功能。 其中的網路行銷是新一代行銷手段,費用低,見效快,幫助企業快速完成從市場調研、網站策劃及建設、網站優化、網路廣告和網路推廣等一系列行銷活動。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把交易各方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位化運作的新天地。電子商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人們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空間的限制,不 受傳統購物的諸多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電子商務有更廣闊的市場,一個商家可以面對全球的消費者,而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購物。電 子商務流通更快速,價格更低廉,電子商務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電子商務還更符合時代的要 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講究個性,注重購物的環境,網上購物,更能體現個性化的購物過程。

 

電子商務有諸多優越性,自然能獲得快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航空運輸業的機票訂購系統最早開始採用網上訂票系統。1991年美國允許利用英特網進行商業活動。1993年萬維網的出現,網上交易平臺進一步發展,英特網全面商業化。1996年,美國IBM公司提出了電子商業(Electronic Commerce)的概念。到2002年,電子商務才開始在全球普遍發展。2007年,全球B2B交易額達到8.3萬億美元,到2010年B2B交易額迅速增加達到26萬億美元。

 

中國內地的電子商務更是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增長。據權威數據顯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2010年為4.5萬億元,到2013年就翻番突破了10萬億元。比起歐美國家,中國更適合電子商務。因為中國有密集的人口,巨大的消費市場和不斷提升的家庭收入,電子商務更能滿足中國顧客的需求。專家預測未來的五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仍將以平均29%的複合增長率迅猛發展,超過歐美等先進國家。

 

電子商務的發展造就了一些小企業迅速發展為大型電商平臺企業,如中國內地的阿裏巴巴、京東商城、騰訊等公司。以阿裏巴巴為例。2003年馬雲在杭州自己的公寓中,僅幾個人建立起淘寶個人電子商務網站。不到10年,淘寶網及天貓商城的年交易額就突破了人民幣1萬億元。如今,淘寶網成為全球流覽量最高的20個網站之一,淘寶及天貓商城平臺上的網店達數十萬家,超過7萬個國際和本地品牌已在天貓上開設官方旗艦店。

 

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更成就了無數人開店創業的夢想。開一家實體店很不容易,包括選址、租鋪面、雇人、進貨、運輸、倉儲和銷售等等一系列環節,必須面面俱 到,還得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和公關。有了電子商務平臺,開店做生意已不再是難事。開家網店,甚至只要一個人使用一臺電腦或一個手機就行。在網上設個網 頁,網上聯繫廠家訂貨,網上接受訂單,再通知廠家發貨和物流發送,完成交易後與電商平臺即第三方支付平臺結算,整個流程簡單快捷,甚至你可以足不出戶。電 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培育中小微型企業的沃土,無數小企業將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

 

三、新業革命為中小微企提供創新的舞臺

 

大變革的時代必然是個大創新的時代。不斷創新是推動新產業革命的原動力,也是新產業革命最重要的時代特徵。一切都在創新變革之中,生產方式在變,商業模式 在變,企業組織也在變,生產技術和網路技術在變,行銷手段更是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變化實在使人目不暇接。大創新的時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同 時,作為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企業,中小微企業也將成為推動創新時代潮流最重要的力量。

 

從1960年代起,就有許多學者研究了中小企業在創新進程中的作用。例如,謝勒爾(F.Soberer)認為,專利發明(創新)並不與企業規模的增長成正比,並且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常常會出現活力的衰退。阿科斯(Z.J.ACS)和奧德斯(D.B.Audretsch)對1982年美國34個 創新最多的行業中不同規模企業的創新數進行了比較分析,結論是:隨著集中程度的提高,企業的創新趨於下降。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大企業的創新優勢比較明 顯;而在產業成長的早期、在創新和熟練勞動力的使用相對較重要的行業、以及在近於完全競爭的市場中,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因為創新可以在 某種程度上抵消中小企業內在成本劣勢,有效地幫助其進入一個行業,並提高其創新的活力。許多研究表明,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上更為 積極主動。在新產業革命中,中小微企業的創造性將在各方面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在生產製造領域,數字設計與3D列 印技術激發每個人發明的能力,也幫助其實現發明創造的理想。目前已經興起的“創客運動”潮流,將迎來了一個個體製造時代,即創客時代。所謂“創客”,就是 那些能夠利用互聯網將自己的各種創意轉變為實際產品的人。他們具有三個變革性的共同點:第一,使用數字桌面工具設計新產品並製作模型樣品,即“數字DIY”; 第二,他們是互聯網一代,在開源社區中分享設計成果、開展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規範;第三,如果願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通用設計檔標準將設計傳給商業製造 服務商,以任何數量規模製造所設計的產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製造。“創客運動”使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地製作出各種技能和手藝的產品,也為商業運作和創 辦企業準備了條件。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小規模生產完全可以取得原來只有靠大規模生產才能達到的低成本水準,甚至還可能實現更低的成本。因此,創客們利用 互聯網和最新製造技術進行生產,將推動製造業的不斷創新。

 

在流通領域,各種商品銷售和服務方面的創新更是層出不窮。例如,產品原型銷售和個人外包。以前的慣例是先生產後銷售,要先生產出產品,然後再進行推銷。伴隨Kickstarter融 資平臺的興起,先生產後銷售的慣例被改變。如今,只要企業或個人有合理的想法和一個簡單的產品模型,就可以使用一系列市場行銷手段開始運作業務。通過支持 者平臺的幫助,任何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啟動一個新產品的設計生產。這種銷售產品的新方式改變了固有的遊戲規則。過去,公司需要先調查研究市場情況,生產新產 品,投放市場然後祈求交好運。如果一切順利,產品獲得成功,研發投入和產品初始成本就能賺回來。如果市場反應不佳,投資就打了水漂。現在通過支持者平臺, 任何人都可以在生產第一個成品之前測試一下用戶的回饋。通過在Kickstarter進 行推廣,廠商可以在產品完成之前預售。在產業革命新時代,產品不必因為銷售的需要而存在,從原型到成品之間的一切環節都可以在銷售完成之後進行。當某個產 品完成了預售,就需要生產出來。這時,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設廠雇工生產,但小企業一般沒能力自己生產。二是合同外包生產,過去使用外包的主要是大企 業。如今在發達的網路平臺上,小企業或個人取得外包資源已經不成問題,而且成本低廉。這樣,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和商業模式創新,就能夠實現技術創新和促進企 業成長。

 

總之,新技術應用和新產業發展都非常適合於中小微企業的創辦生存和創新發展。新產業革命的生產個性化和分散化、操作簡單化和便捷化、交易網路化和平臺化等 特點,與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特點非常吻合。如果澳門大規模引入和推進新產業革命,必將也為澳門澳門中小微企業帶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

 

 

 

 

3 产业革命: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路向

 

澳門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比香港還早開埠300年。 澳門也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潮流的地方,明清時期曾一度是中國的近代工業中心。然而,由於歷史的機緣和地理的巧合,澳門偏離了世界現代化的主 流,更沒有象香港一樣,成為引領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樑或窗口。直到回歸祖國之前,澳門依然是一個充滿南歐風情的傳統海濱小城。

 

回歸十多年來,賭權的開放,自由行的實施,帶來澳門經濟井噴式的爆發增長,澳門城市也急劇膨脹擴張,南歐風情小城一舉變成了流金溢彩的現代化都市。不過, 城市外觀的現代化並不代表澳門經濟整體的現代化。實際上,澳門依然在“以賭立城”的固有軌道上運行,甚至是在傳統道路上加速度往前沖。智者不禁發問,面對 當今世界撲面而來的洶湧澎湃的新產業革命浪潮,澳門果真可以置身事外、依然我行我素嗎?

 

一、澳門必須迎接新業革命的挑戰

 

對於澳門是否迎接新產業革命挑戰,也許,不少人是不以為然的。澳門經濟形勢不錯,四面八方的人趕著來澳門送錢,以2013年為例,一年的入境遊客3000萬,一年的博彩收入450億 美元,一年的博彩稅上千億澳門元。特區政府的錢多得花不完,小日子過得滋潤著呢,有必要搞什麼新產業革命嗎?或許,還有人強調澳門的特殊性,強調澳門以賭 立城是資源稟賦下的歷史選擇。他們認為只要中央的自由行政策不收緊,賭業的客源就不缺,有客源就不愁沒有國際大財團投資澳門。不缺客源,不缺投資,澳門就 能坐收滾滾銀錢,何樂不為。至於新產業革命,似乎與澳門關係不大。

 

不錯,澳門發展博彩業確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央政府貫徹“一國兩制”,在政策上也對澳門予以特別關照。不過,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在加速變革的當代,“一招 鮮,吃遍天”的好日子是不可能長久的。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果從長遠的和全局的角度深入思考,不難發現,澳門是不可能置身 於新產業革命潮流之外的。

 

首先,推進新產業革命,是澳門提高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需要。長期以來,澳門主打博彩業,這是澳門的優勢所在,但也是澳門經濟發展的瓶頸所在。博彩本身 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它主要是基於賭客投機發財的心理,把別人的錢巧妙地轉移到自己口袋裏來。因此博彩業本質上是一種以鄰為壑的非健康產業,它本 身並不具有內生的經濟動力。澳門人自己是不賭博的,博彩業的市場需求幾乎全來自境外。因此主要靠博彩業支撐和帶動的澳門經濟自然就主要依賴境外地區的財富 轉移,本質上屬於一種不可持續的寄生性經濟。並且,博彩業的極度膨脹和一業獨大,導致資源過度聚集,必然擠壓其他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從而導 致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更加不足。正如任何生命體的壽命取決於其內生的生命力,內生經濟動力也是任何獨立經濟體賴以生存的根本。要真正保持澳門經濟的長期繁 榮穩定,不能不提高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而要提高澳門經濟的內生動力,在當今形勢下非迎接新產業革命莫屬。

 

其次,迎接新產業革命也是提高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的客觀要求。不可否認,博彩業“一業獨大”,是澳門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獨具澳門特色的競爭優勢,也是澳門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生存之道。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賭地與客源地之間是存在尖銳矛盾的。作為以鄰為壑的產業,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必然以客源地經濟的失血為 前提,同時亦以客源地政府的忍受度為限度。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誰心甘情願當犧牲品呢?更何況國際財團成為澳門博彩業的主體之後,肥水流到了外人田。賭地 與客源地之間與生俱來的矛盾,決定了發展博彩業的高風險性,即取決於外部環境及其政策的變化。2003年開始實行的“港澳自由行”政策,使得內地賭客迅速取代港客,成為澳門博彩業的主客源。目前,內地遊客已經占澳門客源的近七成。於是,在產業結構“一業獨大”的風險之外,又增加了客源結構“一源獨大”的風險。2007年5月,內地幾個省份首次採取收緊自由行的嘗試。2008年5月, 中央政府再次實施力度更大的收緊自由行措施。最近又推出禁止在賭場中使用銀聯卡,開始收緊外匯管制。澳門博彩業的高度興旺發達,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安全是有 影響的。且不說中國內地為澳門博彩業承擔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單說每年上千億資金的流失,勢必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因而,隨著內地收緊自由行簽證制度, 澳門的內地客源的增長勢頭將被控制。其實,不僅賭權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打開最具潛力的客源市場的自由行政策更是一種特殊資源。不同的是,政策資源來自外 部,更具有靈活性或可變性,一旦這種“資源”改變或枯竭,澳門經濟就會受到嚴重打擊。因此,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澳門需要推行產 業多元化;而推行產業多元化的最佳途徑,非新產業革命莫屬。

 

再次,推進新產業革命是緩解澳門社會經濟嚴重失衡的有效途徑。十餘年博彩業的高歌猛進,在推進澳門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產業結構的兩極化和社會的兩 極分化。一是博彩一業獨大,產業結構畸形過度,以及外資財團的市場壟斷,對澳門本土企業和行業造成了窒息般的壓制。二是貧富差距擴大,引致澳門市民階層結 構的分化和重組,甚至還可能產生劇烈的社會震盪。2000年到2013年,澳門的人均GDP增長了約5倍,然而收入中位數升幅僅2倍。 如果考慮到飆升的房價及物價因素,普通市民並沒有分享到經濟高增長的成果,反而還承受了增長的代價。博彩業老闆以及博彩仲介人成為澳門財富得益最多的一 群,而地產商和權貴則通過成倍翻升的地產業獲益。三是澳門博彩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已經空前地增加了澳門的社會成本,例如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病 態賭徒增多、社會風氣變壞等。大量遊客擠爆了澳門,民生深受影響,整個城市近乎功能“失靈”。四是博彩業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已經出現,中學生輟學率升高, 擔任荷官的數萬本地青壯年變成了“只會派牌的手”,這將嚴重影響到澳門的未來。五是土地、電力、淡水等資源消耗大幅度增加,澳門的土地等資源承載力達到了 一個相當脆弱的水準。此外,澳門單一的博彩業發展模式,加劇了整個社會經濟對博彩業的依賴度。如果長此以往,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澳門的經濟社會基礎。作為 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新經濟形式,新產業革命無疑是緩解澳門社會經濟失衡狀態的最佳途徑。

 

最後,更應該看到的是,新產業革命下興起的網路博彩將對澳門博彩業產生致命的威脅。在澳門博彩業吸金示範效應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 和中國臺灣等地,甚至包括朝鮮,都在中國四周相繼開賭,目標也是澳門的客源主體即中國內地遊客。不過,在澳門博彩業的巨大競爭優勢之下,周邊博彩業的影響 有限。真正對澳門博彩業構成致命威脅的是網路博彩。隨著網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互聯網、移動網的普及,網遊博彩平臺國際化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完善,專業化網 路博彩公司越來越多,組織結構更加嚴密,帶來了網路博彩的迅速發展。

 

網路博彩通常指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博彩行為。由於受時間、地點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一般以“結果”型的賭法為主,主要專案為賭球、賭馬、網上百家樂、梭哈、德 州撲克、炸金花、俄羅斯輪盤等。與傳統博彩相比,網路博彩優勢明顯:一是網路博彩吸引人的,不僅僅在於金錢,還包括“興趣”。網路博彩往往與人們關注的話 題,比如足球賽、賽馬以及各種體育比賽結合在一起,也與各種遊戲專案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賭博方式不僅能吸引賭徒,還能吸引更多球迷、馬迷等群眾參加。二是 網路博彩方便快捷。只需要一臺上網的電腦或手機就能完成整個投注和收支過程,錢在你的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和賭博公司之間進行流轉,賭資支付電子化和 網路化,賭資運轉速度更快,下注金額數額越大。現在,只要坐在家裏跟置身賭場是一樣的,及時到賬及時支付。甚至於比去賭場還要方便,因為在賭場你還要去換 籌碼,網路賭博簡單得變成了一個網路購物行為。三是網路互動性強、隱蔽性強、證據保全難,網路賭博玩家廣泛分散,數量巨大,不易管制。此外,網遊賭博人群 年輕化,越來越多青少年參與到網遊博彩之中,蔓延勢頭異常迅猛。

 

據北京大學中國公益彩票事業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內地每年由於網路賭博而流到境外的賭資高達數千億元,遠高於流向澳門的賭資。雖然中國內地視網路博彩為 非法,但網路博彩形式一旦發展起來,由於其相當的隱蔽性和中國龐大的網路遊戲用戶的存在,其傳播範圍可能更廣、發展變化更快,很難禁止。另外,世界上許多 國家是認可網路博彩的。例如美國司法部已經做出裁決,各州的互聯網賭博活動並沒有觸犯聯邦法律。美國最大的社交遊戲公司Zynga,已經開始進軍網路博彩業。

 

總之,在網路化的未來,大眾博彩很可能以網路博彩為主,甚至將逐漸取代傳統的賭城。也許,拉斯維加斯賭業的衰退也與此有關。相比網路博彩,澳門賭城無論如 何金碧輝煌,也顯得與時代有些落伍了,尤其對線民和年輕人已經沒有多大吸引力了。未雨綢繆。難道澳門不需要警醒嗎?難道澳門博彩業還能無止境地保持高速擴 張嗎?難道澳門能夠回避新產業革命的挑戰嗎?

 

二、中小微企業是澳門新業革命的主力軍

 

目前,澳門有5萬多家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99.7%以上,其雇員占澳門就業總量58%以上。如果從企業數量和雇員規模上看,中小微企業無疑是澳門經濟的主體。但如果從產值看,由於博彩業及大企業太強大,中小微企業對澳門GDP的貢獻率大約只有20%左右。至於對澳門財政的貢獻,2013年澳門博彩直接稅1323.91億澳門元,占政府財政收入1555.12億澳門元的85.13%,由此推斷,中小微企業的貢獻可謂微不足道。

 

然而,在澳門特定的環境中,中小微企業對澳門社會經濟的影響和作用是不能簡單用對GDP或 財政的貢獻率來衡量的。首先,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六成的就業,對民生的溫飽和社會的安定貢獻巨大。其次,中小微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對澳門市場的豐富多彩和 繁榮興盛,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再次,中小微企業的運行和發展,始終對澳門經濟結構的穩定起著平衡的作用。最後,富於活力和創造力的中小微企業,是澳門內生 經濟動力所在,也是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將是澳門推進新產業革命的主力軍。這既是由新產業革命的特點所賦予,也是由中小微企業的性質所決定的。從本質上說,新產業革命就是 由中小微企業所掀起的生產方式大變革。從最早的新技術發明者,到引導新商務潮流的先知先覺者,當年幾乎無一不是小企業。諸如美國的微軟,是從家庭作坊起 步;中國的淘寶網站,最初棲身公寓,連間辦公室也租不起。同時,新產業革命也是最徹底的大眾革命,它的旗幟就是個性化、自由化、數位化和網路化,要求有最 廣泛的群眾參與。例如,3D列印開創的個人製造,光伏 創建的分散發電,電商平臺聚集的無數網店,無一不體現著大眾革命的色彩和人性的光輝。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既沒有雄厚實力吃老本,也沒有豐厚的既得利益需 要維護,唯有全力投入競爭。市場競爭中,他們處在商業弱肉強食生態圈的底層,或者被人吃掉,或者迅速壯大自己,此外別無選擇。而要不被吃掉和壯大自己,只 有不斷創新。歷史上無數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創新和組織創新,往往都是來自於小企業,道理就在這裏。中小微企業本質上就是創新者,因此自然而然應該 成為新產業革命的主力軍。

 

對於澳門中小微企業成為新產業革命的主力軍,也許,不少人是持有疑問的。其理由主要是:澳門中小微企業規模普遍太小、技術含量低、管理水準低、企業整體素 質低、資源短缺和創新意識短缺等。如此看來,澳門中小微企業與新產業革命簡直天差地遠,甚至有人認為澳門中小微企業搞新產業革命是天荒夜談。其實,這種認 識是不正確的。第一,澳門中小微企業即使存在許多不足,但這都不成其為不能參與新產業革命的理由。新產業革命的參與者是沒有資格認定的,新產業革命也是多 層次全方位的,具有無限包容性的,任何個人和企業都能參與其中。如果中小微企業廣泛參與,自然就成主力軍了。第二,看到澳門中小微企業存在許多不足,不能 以此否定澳門中小微企業的是特點和優點。澳門本地企業基本上是中小微企業,生生不息地頑強生存了幾百年,自有其過人之處,是不可輕視的。第三,澳門中小微 企業整體上存在不足,不能以此否定其中部分企業相當優秀。本研究個案分析中,就介紹了十多家業績出眾經營有特色的企業。有些企業不僅採用了先進技術和現代 管理,還應用了網上行銷系統,實際上早就捲入了新產業革命的潮流,成為了澳門新產業革命的領先者。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前所述,新產業革命的特點是 “大眾革命”,最契合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特點,澳門中小微企業自然能夠成為這場革命的主力軍。

 

最後順便強調一點,如果研究歷史,不難發現:大革命往往是由小人物發起的。無論是技術革命產業革命,還是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也不論是正派英雄,還是反面人物,小人物發起大革命,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三、澳門中小微企業推進新經濟革命的基本策略

 

新產業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並且已經成為歷史潮流。實踐業已證明,新產業革命具有光輝燦爛的前景,也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澳門中小微企業的脫困之道和發展路向,無疑應該是積極主動地融入新產業革命發展潮流,加速推進新產業革命。

 

作為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大變革,新產業革命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面對這場大變革,澳門中小微企業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採取既有 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發展策略。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資源匱乏,空間狹小,技術基礎薄弱,當然無法去與發達國家或大國競爭,不可能去引領新產業革命潮流和 爭奪主導權。但澳門可以採取“引進和緊跟”潮流的戰略,即引進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緊跟國際市場的發展潮流,有選擇有重點的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鑒於澳門 資源稟賦、市場規模和企業條件,澳門中小微企業推進新產業革命的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技術引進和革新策略

 

技術革命是產業革命的主推動力,離開了新技術革命,就不會有新產業革命。因此,要推進新產業革命,得首先從技術創新或技術革新著手。從世界科技發展和技術 進步的發展來看,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創新和變革非常迅猛,發達國家主要憑藉這些核心技術控制產業鏈和左右國際市場。 不過,這場革命有一個基本特點,新技術革命中的技術開發屬於高精尖的高難度工程,而新產業革命中的技術應用則趨向於操作簡單化。開發難,應用易,澳門可以 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澳門基本上依靠引進技術和貼牌生產起家,技術消化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較低。技術進步是一個漸進緩慢的過程,單憑澳門自身,一則能力有限, 二則時不我待,暫時是不可能走自主技術創新之路的,沒有必要去搞高精尖的技術開發。而技術引進,則是一個短期見成效的捷徑。澳門有自由港的制度優勢,很方 便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因此,澳門中小微企業應以技術引進為主,圍繞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引進3D列印、光伏能源、資訊網絡和生物制藥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在大力引進的同時,加強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產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二)推進資訊化的策略

 

新技術革命以資訊技術為代表,新產業革命以資訊網絡為基礎,由此可見資訊化的重要性。資訊技術及資訊化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社會 生活,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澳門企業應該加快推進資訊化。一是全面運用資訊技術提高對傳統產業與傳統企業改造的廣度和深度,在中小微企業中普及電腦 和網路應用,鼓勵企業基於數據與資訊開展應用與服務創新,進而全面打開數據應用的市場空間。二是大力發展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而產生的新興產業,著力推 進資訊技術在節能減排和能源產業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資訊化對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三是深化資訊技術在商貿服務業中的應用,全面推動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現代 服務業發展。

 

    (三)網路大平臺策略

 

新產業革命時代是網路平臺的時代,無論是生產領域的數位化製造,還是流通領域的網路行銷及服務,甚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網路平臺聯接在一起。長期以 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深受澳門市場規模太小的制約,如果只經營本地市場,什麼行當也做不大,很難享受到規模效益的好處,因此企業也很難發展壯大。小池子養 不出大魚來,而魚不大也難以遊向大海,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建立起自己的網路大平臺,這種惡性循環就可以打破了。網路平臺面向的是整個世界,可以突 破澳門彈丸之地的空間局限,與世界各地做生意,廣招天下客,彙聚八方財,何愁做不成大買賣。網路平臺為澳門中小微企業提供伸展身手的大舞臺,因此,不能不 以網路平臺建設為重點。

 

(四)重點業發展策略

澳門傳統上就是一個商業城市,有發展商貿服務業悠久歷史和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自由港、低稅制,以及與內地、歐盟、葡語國家的對外經濟關係, 加上具有相當完善的交通、電訊等基礎設施,澳門的確具有很好的營商基本條件。回歸祖國後,澳門經濟發展的制度優勢、區位優勢和樞紐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2003年CEPA簽 訂後,隨著粵港澳合作的制度性障礙逐漸消除,澳門產業發展空間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同時,隨著國際經貿交往的不斷深化,澳門的離岸性或仲介性商貿服務業也已 日益多樣化。正是基於這一優勢,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了建立“三個商貿服務平臺”的戰略構想。所以,澳門大力發展一些具有澳門特色的高端服務業的條件已經具 備。高端服務業是伴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結構高級化而發展起來的現代服務產業,主要包括金融、資訊、物流、會展、創意、旅遊和專業服務等服務行業。21世 紀以來,世界經濟中發展最快的就是這些高端服務業。因此,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產業選擇重點應該是高端服務業。這種產業選擇能充分利用澳門的優勢條件,同時既 符合世界潮流,又符合澳門特區政府推行產業多元化的政策導向,能夠得到政府優惠政策的扶植。同時,澳門也不能忽視個人製造業的發展。加工製造業在澳門有一 定的基礎,雖然近年製造業衰落了,但這個基礎還在。新產業革命開創的以3D列印為代表的個人製造浪潮,對於澳門來說是一個振興製造業的契機。個人製造模式比較適合在澳門發展,應該利用這個契機,重振澳門製造的雄風。

    (五)區域合作策略

 

澳門資源缺乏,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廣泛發展區域經濟合作,是加快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對於澳門而言,身邊既就有一個現代服務業高度發展的香港,由有一個世界級的加工製造基地珠三角,開展經濟合作應該是具有天時、地利和人和的條件。尤其CEPA實施以後,經濟合作的制度性障礙基本上消除,澳門中小微企業應該更積極主動地尋求與珠三角和香港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的全面合作,利用區域合作,加快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六)可持續發展策略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毋庸多言,發展低碳經濟和迴圈經濟,改善環境和生態也是澳門未來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可持續發展產業主要表現在稀缺資源消耗 (物資消耗和能源消耗)低以及有利環境保護這兩個方面,。資源消耗高會制約產業的發展, 而環境污染有負的外部性,也會影響其他產業發展。因此,澳門應該以綠色能源的光伏產業為重點,選擇可持續發展性較強、資源消耗低、沒有負外部性的產業。

 

4 突破口: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建立網路交易大平臺

 

由於歷史的原因,澳門中小微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業,企業規模很小。並且,為了自保和求得生存,企業之間各自為政,缺乏合作與配合,甚至造成企業規模不 僅越來越小,而且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弱。因此,長期以來,澳門的中小微企業始終難以形成產業集群優勢,不能擺脫規模不經濟的困擾之苦。為此,澳門不少有識 之士多次呼籲中小微企業聯營,以壯大力量取得更多的市場主動權。然而,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聯營形式,或沒有找到各方可以接受的利益分配機制,或沒有想出克 服聯營法律障礙的有效途徑,最後總是口頭贊成者眾而實際行動者少,基本上流為空想。

 

澳門中小微企業之間開展聯營非常有必要,關鍵是要找到一種大家都能接受、並且對推動澳門新產業革命非常有幫助的聯營模式。本研究認為,由澳門中小企業協進 會牽頭,多家中小微企業共同投資,組建法人型的網路交易平臺公司,是一種不錯的聯營模式。這既是實現澳門中小微企業之間聯營的有效途徑,又是推進澳門新產 業革命的突破口。

 

一、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的選擇

 

其實,聯營不是什麼新東西。上個世紀中後期,最早在工程建築領域就出現了聯營體的形式,隨後推廣應用到了其他產業領域。近二十年來,隨著商品流通管道競爭 的加劇,傳統零售業出現了兩大變化:一是大型零售商取代批發商而直接向生產商下訂單進貨,進而壟斷市場和控制價格;二是聯營模式迅速發展,與自營專賣店和 加盟店並列成為了三大零售商業模式。

 

所謂聯營,是指任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為了建立和運作任何形式的商業專案或企業而進行的各種形式的組織安排。聯營體主要可分為三類:聯營體公司、合夥聯營體和合同聯營體。

 

自營模式對於生產商來說,投資風險比較大,而且在異地開設分店管理起來也比較複雜。加盟模式則很容易出現區域市場開發不力或者經銷實力強大後“挾天子以令 諸侯”等被動局面。比較而言,聯營模式的優勢在於:一是將廠商雙方的責、權、利有機的捆綁在一起了,二是有效避免了生產商與經銷商的雙方風險,三是有效地 解決了管道間的衝突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諸如斷貨、竄貨、管理不到位、資金短缺、各自為政等問題。不過,聯營也有弱點,既然是一種利益聯合體,就必 然會存在利益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或管理不善,容易導致聯營體的解體。

 

對於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來說,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聯營體形式。在聯營體公司、合夥聯營體和合同聯營體三種形式中,比較合適的是聯營體公司。理由:一是屬於法 人型聯營,也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各企業共同投資,並且是增量投資,又只以投資額為限承擔有限民事責任,不影響投資方原來的企業獨立運作,回避了家族或法律 上的問題。二是法人型聯營是橫向聯合的最緊密、最穩定形式,便於聯營體公司獨立運作管理和長遠發展。三是有利於按照現代公司制度來建立規範的經營管理,聘 請專業的管理和技術團隊來打理,建立起規範的委託代理關係,以提高聯營體公司的素質和績效。

 

在澳門中小微企業聯營體組建和運作中,應著重主抓以下幾點:一是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這聯營體是否成功的首要關鍵因素,要設計出公平、合理、科學地分 配利益的制度。二是建立嚴格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企業領導人員的聘任制度。三 是公司的目標必須集中於投資回報。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財務預算硬約束,才能準確評價公司的經營業績。四是建立具有糾錯功能的選人用人機制。聯營體的分責、 分權、制衡關係,主要是各層級通過對人的控制來實現的。五是統一價值觀與行為規範,建立起企業自己的文化及品牌。

 

 二、網路交易大平臺的建設

 

當代是數位化時代,網路是全球化的大舞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商業形式。電子商務改變著工業化社會傳統的、物化的行銷模式。相對於傳統的市場行銷, 其革命性的影響就在於縮短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減少了商品在流通中經歷的諸多環節,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和降低了社會成本,提高了消費者購物的自由度,顧 客可以直接操縱滑鼠或手機在網上完成購買行為。網路技術與商業活動的緊密結合,推動了市場行銷走入了網路行銷的嶄新階段。

 

電子商務有“朝陽產業、綠色產業”之稱,具有“三高”、“三新”和“四流合一”的特點。“三高”即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三新”是指 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而“四流合一”即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結合在一起,是對電子商務核心價值鏈的概括。電子商務產業具有市場全球化、交易連續 化、成本低廉化、資源集約化等優勢。

 

電子商務是在網路交易平臺網上進行的,網路交易平臺是商務電子化的核心。網路交易平臺一般由電子商業服務商以網站的形式創辦,即電子商城或網路商場。它將 商場或企業的商品以多媒體資訊的方式通過互聯網路供全球消費者流覽和選購,通過一些策略性行為向產品或服務的買賣雙方提供服務,促使雙方在平臺上達成交 易。網路交易平臺屬於一種雙邊市場,主要通過為賣家提供服務來獲得收益。對於企業來說,網路商場與傳統的商場相比,具有不需店面租金,可以減少商品庫存的 壓力,降低銷售、管理、發貨等環節的成本,經營規模不受場地的限制,便於收集顧客的資訊等等很多優點。因此,網路商場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從發展趨勢看,電商將持續走向平臺化,讓自已打造的系統、流程、流量的效率和價值最大化。平臺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比 如增加品類、品種,地域覆蓋,服務類型等;二是最大效率的實現網站積聚的流量的價值;三是將自身所打造的電商能力產品化,在服務自己的同時,也服務於平臺 用戶;四是滿足顧客一站式購物和享受服務的需求。

 

對於澳門中小企業來說,通過聯營體來建網絡平臺,主要是建立以下三類平臺:一是產品和服務的網路行銷平臺;二是支撐交易的電子支付平臺;三是深化資訊服務 的雲計算平臺。在聯營體起步階段,可以先建立起網路行銷平臺和電子支付平臺。待商務電子化發展起來後,再建立雲計算平臺。

 

網路行銷平臺即電子商城網站,主要利用網站進行推廣銷售產品或服務,是一個第三方的交易安全保障平臺。主要作用是提供交易服務和保障交易雙方在網上進行交易的安全,誠信等。網路行銷平臺的形式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B2C平臺和B2B平臺。B2C是企業面對個人的電商平臺,是很多企業選擇網上銷售平臺的第一目標。B2C一般的盈利模式有:平臺銷售自身的產品或服務收入;加盟入駐收取入駐費、加盟費;加盟商在平臺銷售抽取傭金或提成;用戶註冊會員收取會員費;提供推廣、建站、培訓等其他增值服務收入;以及平臺廣告銷售、展示等費用。B2B是企業面對企業的電商平臺。B2B電商的收入有傭金提成、會員費、廣告費、入駐費等。最主要的盈利方式為二級功能變數名稱與多功能商鋪。多功能商鋪可提升品牌形象、擴大銷售管道、促進交易。在網路行銷平臺的建設中,要完善物流配送快遞系統、資訊系統、供應鏈體系等方面的配套,以保障流通的順利進行。

 

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是屬於第三方的服務仲介機構,完成第三方擔保支付的功能。它不直接從事具體的電子商務活動,而主要是提供電子商務基礎支撐與應用支撐服 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獨立與銀行,網站以及商家來做職能清晰的支付,並保障交易雙方的資金安全。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支付也發展很快。例如中國內地,著 名的支付平臺有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2001年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市場規模只有1.6億元人民幣,到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模達到12000億元。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對於電子商務非常重要,需要與金融部門密切配合,以保證資金流動順暢安全。

 

雲計算平臺對電商進一步發展也很重要。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一種最核心的資源,建立基礎資料庫平臺,並以此為基礎促進不同領域、不同機構數據的開放、共 用,是激發產業發展活力最重要的條件。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導入,為電商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網路運營中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及其對即時處理和回應 的需求,需要高性能的設備和新的數據管理與挖掘技術來支撐,即雲計算平臺的支持。雲計算平臺的建立,可以幫助電商企業更為準確地洞察用戶需求,向用戶精准 地推薦更為匹配的商品,獲得更高的轉化率,對於提升電商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大有裨益。因此,一些著名的平臺公司不惜血本開發雲計算平臺。例如,美國微軟公 司,2011年的研發投為95億美元,其中90%投向了極為關鍵的“雲計算”領域。又如中國內地,2012年,京東商城投入40億人民幣興建南北兩大雲計算數據中心;阿裏巴巴也開始發展雲計算、雲存儲,亞馬遜的雲等服務。

 

如果把電商平臺比喻為一個劇院,電商需要提供的是舞臺、燈光、音響、宣傳和管理,演出的是產品賣家,演出的內容就是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觀眾就是顧客。商 家為大眾服務,電商為平臺上的賣家服務。平臺成功的關鍵在於嚴格、規範化和一致性的管理,包括對賣家的認證,商品和服務品質管控,售後服務對顧客問題的及 時回饋和處理。顧客的滿意會帶來更多的流量,更多的流量又會吸引更多的商家,由此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良性迴圈。

 

美國淘金時代曾留下了一句諺語:淘金的不賺錢,送水的賺錢。在19世紀美國淘金時代,一夜暴富的夢想支撐著淘金客向西部湧動,然而真正淘金發了財的人是鳳毛麟角。但為這些淘金客提供支援服務——送水換金子的人,卻淘到了真金。網路平臺商家就是電子商務時代能淘到真金的“送水人”。

 

5 澳門中小微企業加快推進新業革命的對策

 

推進新產業革命,促進澳門中小微企業發展,是一項規模宏大又錯綜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政府和社會三大層面及其方方面面的問題。澳門迎接新產業 革命歷史潮流,需要企業界的積極參與,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而澳門特區政府更是重要主角。其中,新產業革命的主體是企業,而主要推動者則是政府。 因此本報告著重從企業和政府層面提出對策建議。

 

一、關於企業層面的建議

 

(一)澳門中小企業家需要觀念變革

人的行為行動是受其思想觀念的支配的,意識先一步,發展一大步。要迎接新產業革命的挑戰,首先得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毋庸諱言,澳門本土社會的傳統觀念是比較濃厚的,或者換句話說,澳門人骨子裏還比較傳統。表現在中小微企業界,雖然有部分企業家表現非常出色,但相當多的小老闆則是老成守舊,滿足於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無論是經營模式還是經營手段都比較老舊,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商業時代,保守觀念相當濃重。因此有人認為“澳門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並不在於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在於觀念上的革新”[1]。 眾所周知,企業家不僅是企業創新的主體,而且也是企業的靈魂。企業的成敗興衰完全掌握在企業家手中,企業家素質的高低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新 產業革命不同於一般小打小鬧的變革,而是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不緊跟時代與時俱進和轉變思想觀念,是無法適應新產業革命潮流的。為此,澳門中小微企業老闆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重塑企業家精神,實現從小老闆向真正企業家的轉

 

(二)加強高素質員工團隊的組建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業素質的高低,企業業績的好壞,取決於企業的員工隊伍。現代商業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重要,對於新 產業革命來說更是如此。觀察澳門比較成功的企業,其成功經驗之一就是,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培訓,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團隊。但對於大多數的澳門中小微企業來 說,普遍的情況是:不僅勞工短缺,而且管理和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新產業革命對低素質的人力需求將下降,而對高素質員工的需求量很大。這種發展趨勢對澳門澳 門中小微企業來說,一方面將緩解勞工短缺的壓力,另一方面則對企業的員工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從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人才任用等人力資源 開發方面下功夫,構建人力資本優化體系。一是要吸納和培育本地創新人才,逐漸聚集高端人才,同時加大對企業一般員工的培訓和培養,促進多層次的人力資源體 系的形成。二是要建立開放式的多層次的人才引進與流動機制,尤其要利用澳門的有利條件,重點引進境外的高技術人才,利用外部資源把澳門建成一個新產業革命 的“人才高地”。最後,要建立健全創新型人才的激勵機制和任用機制,努力創造優秀人才成長和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

 

(三)大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真理。加速技術進步,是推動新產業革命的又一關鍵所在。大多數的澳門中小微企業實行的是傳統商業模式,對技術的要求 很低,基本談不上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在新產業革命中,新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商業模式,這將迫使傳統企業不得不邁上技術進步的軌道。在歷史趨勢之 下,澳門自然也回避不了。因此,澳門中小微企業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推動企業以應用為核心的技術革新,大力引進和消化先進技術,並逐步向自主技術研發的縱 深發展。一是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各種形式的技術研發機構,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二是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借用外腦進行技術開發 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例如,澳門五邑棚架公司與廣東開平研究所合作開發棚架設計,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 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最後, 要充分發揮資訊化對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充分利用資訊化對產業技術的創新、擴散、傳播的優勢,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知識的學習、消化、吸收,利 用資訊網絡平臺開展研究與開發合作,縮短創新週期,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降低創新成本,促進產業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

 

(四)利用電子商務手段拓展業務

基於運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手段的新商業模式,具有資訊靈、反應快、效率高和成本低的優點,相比傳統商業模式具有巨大優勢。廣泛應用互聯網和採用電子商務手 段,是新時期商貿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趨勢。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模式經營,普遍感到成本壓力大和經營效率低。如果能大規模推廣新商業模 式,在資訊網絡平臺上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行銷手段,肯定能夠緩解成本壓力和提高效率。例如,建立企業網站或網店,推廣推介企業產品,線上線下相結合, 既可以擴大銷售,又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又如,餐飲業採用互聯網或移動網路訂餐系統,方便快捷,省時省人工,還能提高服務品質和顧客滿意度。再如,應用“小 企業.零售易”的電子化管理軟體,可以幫助企業以電腦 軟體系統替代人手管理倉存、售貨、銷貨、預約服務等工作,減低管理難度及提高效率和準確性。目前,這方面的應用系統很多,例如,銷售時點系統、電子訂貨系 統、快速反應系統、有效適應消費者系統等。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面向企業提供的相關的職業培訓專案也不少,如《免費零售系統“ONE-POS” 工作坊》服務培訓、電腦操作培訓、客戶關係管理培訓等等,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員工迅速掌握操作技巧和提高業務素質。電子化行銷和管理手段簡單、實用和高 效,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手段為企業服務,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水準的最佳途徑。因此,中小微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快推廣應用電子資訊技術手 段,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和現代資訊化建設,逐步實現向新商業模式的轉變。

 

(五)推進企業組織管理結構的轉變

 

澳門中小微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因而被很多人認為視為落後。其實,家族企業與家族式企業管理制度還不是一回事。作為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家族企業,是最 為原始的企業組織形式,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數目最多的企業形式。家族企業既然能夠存在至今,足以說明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它本身是無所 謂落後不落後的。但家族式管理制度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與現代企業制度相比,無疑是落後的,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要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發展的 需要,一部分家族企業開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採用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起科學的而又適合本企業情況的企業管理制度,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澳門也有不少這樣 的與時俱進的家族企業,如匯業銀行、聯英行和富銓集團等,都在家族企業中成功地建立起了現代公司制度。他們的經驗證明,家族企業完全能夠按照現代公司治理 結構進行卓有成效的科學管理。因此,推進企業組織管理結構的改革,對澳門中小微企業來說,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根據成功的經驗,應該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 面的改革:一是按照公司制設計三權分立的權利構架,即股東大會、董事會和公司經理層,使家族內部分工明確,公司治理結構清晰而嚴謹。二是開放股權結構,實 行合理的股權分享制度,建立起良性的股權激勵機制。家族後代取得企業新股權需要憑努力,經理和員工業績出色也可以參與股權分享。三是提高企業財務透明度, 充分滿足企業員工的知情權,讓員工知曉自己付出所取得的成績,又讓員工與企業股東一起分享公司發展所帶來的回報,這樣能大大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工作積極 性。四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吸納外來專業人才,實行專業化、規範化以及制度化的科學管理。總之,推進家族企業現代公司制度的改革,把家族企業的 和諧性、穩定性與現代公司制的開放性、高效性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無疑能夠提高澳門中小企業的管理水準。

 

二、關於政府層面的建議

 

新 產業革命的推進是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推動和支援的。從歐美和日韓等發達國家,到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各國政府都積極主動地採取各種政策措施以迎接新產業 革命的挑戰和搶奪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當然,扶助澳門中小微企業來推進新產業革命,澳門特區政府也是責無旁貸的。過去,特區政府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扶助 中小企業的發展,但這對於推進新產業革命來說顯然是力度不夠的,應該在此基礎加強政策力度。必須指出,這不是對某一個產業或某一個群體的傾斜性政策照顧, 而是從澳門經濟社會整體長遠發展出發來發揮政府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一)制定迎接新業革命的整體發展規劃

 

回歸十五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在“謀劃長遠”方面一直持積極作為的態度。例如,在2001年 提出了“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帶動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定位。隨後,又提出了打造“三大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粵 西地區商貿服務平臺、國際華商聯絡與合作服務平臺)的構想和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這些定位、構想和目標都屬於發展戰略,它們的提出為澳門的長 遠發展指明了方向,並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遺憾的是,澳門特區政府一直沒有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沒有把戰略定位、構想和目標系統化為具體的長遠發 展規劃。值此全球新產業革命興起之時,澳門特區政府從“居安思危,謀劃長遠”出發,有必要凝聚澳門社會各界精英的智慧,制定一個迎接新產業革命挑戰的澳門 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規劃。

 

(二)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實力

 

澳門特殊的環境和資源條件限制了科技的發展,但澳門的未來也不能寄託在“只會派牌的手”上,創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才是城市發展的未來。長期以來,澳門科技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科技產出亦微乎其微。近年世界主要國家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美國、德國等超過2.5%,日本、韓國等超過3%;而澳門僅為0.04%,甚至低於非洲一些貧困國家的水準。2012年的專利立項數目澳門僅有5項,亦少得可憐。2013年澳門以普通匯率計算的人均GDP達91376美元,高居全球第四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人均GDP達14萬 美元,超過卡塔爾,排名世界第一。世界頂級的富裕程度與地板級的科技投入,實在太不相稱。澳門特區政府歷年積餘多達數千億澳門元,提高科技投入不是什麼難 題。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終究是憑科技實力說話的。增加科技投入是澳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澳門迎接新產業革命和實現長遠穩定發展的可靠保證。因此, 澳門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澳門的科技水準。

 

(三)完善企業技術進步扶助政策

 

澳門特區政府推出了一些扶助中小企業計劃,諸如“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企業融資貸款利息補貼”、“扶持中小微型飲食 特色老店計劃”,以及工商業發展基金等。這些計劃對中小企業解困濟危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作用不大。中小微企業參與新產業革命,需要進行大 規模的技術更新改造,迫切需要更多的資金援助和融資幫助。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調整和完善扶助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針對新產業革命的企業技術革新援助 計劃,尤其是發展新型產業方面的資金援助,包括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技術更新改造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資金補貼和融資擔保,以協助企業發展新興產業,提高澳門 產業的競爭力。

 

    (四)提升城市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回歸後,澳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比較偏重於交通等硬體設施的建設,而對資訊化方面的軟體公共設施建設重視不夠。在資訊化和大數據時 代,創新型城市最關鍵的基礎設施應該是資訊化公共設施。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城市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是推動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的智能化、資訊 化改造。大數據雖然以技術為基礎,但卻是由應用驅動發展的,其技術只是服務於應用需求。數據資訊最重要的用戶是市政、電力、電信、網路、金融、交通、醫療 等部門,推動這些部門的資訊化改造,就開啟了大數據的市場機會之門。二是建立資料庫平臺和資訊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可以考慮在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基礎上 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以廣闊的應用創新帶動產業與技術的本地化發展。三是提升網路技術水準。打造寬頻城市和無線城市,改造基礎網路,提升互聯網國際 出口能力,構建亞太通信樞紐。3D互聯網以即時感受、生動等優勢,將全面替代傳統互聯網,澳門的網路建設需要升級換代。四是建設個性化、智能化、網路化、低碳化智慧城市單元,加強資訊化與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一。

 

(五)適應新業革命要求調整人力資源政策

 

澳門人力資源嚴重短缺,但科技和管理人才更缺。眾所周知,舒緩短缺的基本途徑有二:一是通過培訓和職業教育自己培養人才,二是輸入外勞和引進人才。澳門在 職業培訓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在輸入外勞政策方面則陷入兩難困境:雇主抱怨輸入外勞措施過嚴、審批時間過長、批出外勞數額不足。而本地勞工團體則認為,輸入 太多外勞會影響就業和生計,侵犯了本地工人利益。制定符合澳門實際的外勞政策,應該加入新產業革命的因素,即新型產業對簡單勞動力的需求減少而對技術人才 的需求增加。因此,在職業培訓方面,要加強新興產業技術技能方面的培訓。在輸入勞工政策方面,在執行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發展新型產業的企業開 設綠色通道,例如對投資3D列印業、光伏產業的企業和 網路平臺企業,放寬審批標準,增加輸入名額,提供申請審批便利,鼓勵企業多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特區政府也可以專門制定一個發展新型產業的人才引進計劃, 特事特批,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利用勞工政策杠杆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引導企業發展新型產業。

 

(六)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

 

制度也是生產要素,並且是長期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因此,要加促進新產業革命,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澳門具有自由港和低稅率等制度優勢, 但也有法制不完善和行政效率等方面的問題。良性的制度環境是企業健康運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適應新產業革命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法制建設和健全 市場法規體系,加快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信用認證體系等方面相關的法規立法進程,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力度,創造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的公平市場環 境。

 

 

 

 

 

 

第二部分:專題報告

 

業革命國際視角下的中小企業

 

放眼全球,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是傳統經濟體還是現代經濟體,中小企業始終是各國、各經濟體的商業活動中,最大量存在不可或缺的市場主體,也是 經濟體中最有活力和生生不息的經濟細胞。在第一、二次的全球產業革命進程中,化石能源與通訊、運輸工具的結合發展,在商業世界構造出規模經濟的結構。隨著 規模效應與報酬遞增的發生,一些小企業脫穎而出,崛起為規模的“巨人”,並成長為主宰商業世界的“心臟”。然而,心臟與細胞是不可分離的。從企業成長論的 角度看,大企業從小企業開始成長,小企業是大企業的前生,而大企業是小企業的後世,這種前世今生的關係,就是各經濟體中企業組織結構的表現。

 

可是在商業的市場競爭舞臺,大中小企業之間實施的是生存競爭的叢林法則。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爭奪、抗爭從未停止。在一個資源稀缺性的商業社會中,企業 間的爭鬥往往成為生存競爭的常態。對各類資源包括自然、人力、資本以及市場等的爭奪是其主要內容,市場競爭為此展開。大企業的強勢與話語權是大量分散、規 模細小的中小企業無法以之抗衡的。就像一個單純展示肌肉的搏鬥場,競爭在起點上就是不平等的,大多數情況下誰是勝者已很分明。

 

即便如此,中小企業仍然在掙紮、求存、生長與發展。他們生生不息,周而往復,頑強地在大企業的縫隙中,在市場的夾縫中不斷地發軔成長,展現了十分驚人的生 命力。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並存發展是全球都不可否認的事實。這個事實一方面體現了在經濟分工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大型企業不可能、也沒必要充分地填滿市場所有 空白,中小企業具有自身生存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從企業發展的歷史看,幾乎所有的技術、產業、經營以及產品的創新,都始自於小企業。歷史上,小企業是創 新的主體,而大型企業往往是創新的障礙的事件層出不窮。這是因為大型企業在市場格局中往往處於守勢,是既得利益的維護者,而小企業往往處攻勢,是打破舊有利益格局,創造新市場、傳播新技術、宣揚新思想的革新者。

 

上述的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係,歸根結底,是第一、二次產業革命所塑造的企業生態環境所決定,它是第一、二次產業革命的重要產物——化石能源引致的規模經濟規律之體現。然而,在20世紀不斷孕育和發展的基礎上,進入新世紀後由新能源、互聯網、移動通訊、大數據、新製造技術等因素相互結合,引發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即第三次的全球產業革命,正在威脅與瓦解規模經濟的結構,轉變企業的生態環境,由此將改寫過去業已形成的大中小企業之間的關係。

 

整個商業領域都正在重新洗牌。這是今天人們不斷重複的話語。而在這個語境下面,我們將會看到與聽到一連串與此相關的企業生態環境的話語。新能源與新移動通訊、互聯網的結合,使得“數據正成為巨大的經濟資產成為新世紀的礦產與石油,將帶來全新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2] 而數據是分散的、掌握在每個人與每個企業之中。互聯網雖然是一個由光纖、路由器和交換機組成的物理實體,它卻將所有人和企業、國家以致經濟體置於平等的地位上。“世界是平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現在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平等的競爭。規模經濟的結構開始瓦解。

 

以之相適應的,是所有可再生能源、數據均來自於每一個分散的個體,但是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充分地分享能源與數據,這些最重要的經濟資產,並巧妙地運用來激發新產品和新型服務。由此共享與和諧,成為未來企業創新與大中小型企業關係的主軸。

 

當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分享大量的資訊與資料,並利用來進行創新之時,個性化思維、個性化需求、個性化定制就將取代大批量、標準化、統一化的規模生產,抑制個 性發展的、由規模企業大規模生產的市場結構,將為多樣化、小型化的生產與服務所取代,中小企業則將成為市場活動的主體,而非規模性的“巨人”。個人或小型 企業將是未來商業社會的核心。

由此,我們可以預期,新產業革命的推進將會引來一個中小企業唱 主角的舞臺,這個舞臺將以人的智慧統領技術,以和諧關係整合企業間、以及人與社會的力量,傳統經濟的大規模粗放式生產方式將會被小規模、多樣化和個性化、 精細化的生產方式所取代,經濟整體的發展將更為關注企業的內生式增長。

 

從全球視角看,目前已經有大量小企業登上舞臺作出了十分精彩的表演。在下面的部分,我們將會觀察到在新產業革命下,一些小企業開始登上新舞臺的案例。他們 是把命運掌握在手,創造自己世界的先行者。可以說,通過他們的突圍,為全球中小企業在新產業革命中闖出了新路。他們的勇氣與創新,正在世界創建新的商業生 態環境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我們會按照時間序列,將他們一一展示。

 

1.創意——北歐之光:憤怒的小鳥引領起飛[3]

 

在北歐的芬蘭幾乎無人不知Nokia。這個全球通訊公司中的巨人,佔據了芬蘭GDP以及就業的極大比重。可是巨人一旦失敗對於一國經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2008-2010年僅兩年時間,在蘋果和三星智能手機的衝擊下,Nokia 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全球的30%驟降為8%。這個衝擊無疑對芬蘭是巨大的陣痛,芬蘭由於太過依賴這個公司而陷入困境。也正是在芬蘭人對大企業與國家的關係進行重新思考之時,2009年一個面臨破產僅有12個人小公司的創意,一個手機上的遊戲軟體,成就了Rovio Mobile繼Nokia之後最成功的芬蘭公司,並引發了2010年芬蘭的“創業之夏”——大量新企業的創業高潮。這個高潮表明了芬蘭人的新思想:即芬蘭的未來取決於新建企業而不是傳統巨頭。

 

《憤怒的小鳥》是Rovio Mobile開發的第 52款遊戲,什麼契機讓他們製作出一個暢銷全球,幾乎全年齡層都愛不釋手的手機遊戲呢?2004年底成立的Rovio一開始承接EA等遊戲大廠的程式外包開發工作,但由於Rovio 倚賴外包工作的經營模式太不穩定,縱使花費心力研發的遊戲大賣,最終獲得最大利益的仍是發包的遊戲發行商。漸漸的,Rovio開始不足以支付日益龐大的人事開銷及研發費用,公司團隊從50多人僅剩下12人。2009年初時,公司面臨破產。2009年3月,Rovio的遊戲設計師伊薩羅繪製出了《憤怒的小鳥》最初的概念圖,那些看似憤怒但缺沒有翅膀和腳的鳥兒的逗趣模樣隨即引起了公司內部員工的興趣!因此Rovio隨即決定自己展開這個遊戲的相關開發工作,而不再為遊戲大廠做外包。很多遊戲開發者在開發一款遊戲之前都會考慮遊戲的使用者群,Rovio公司的做法則恰恰相反,他們要把憤怒的小鳥做成四方品牌。所謂四方品牌就是指用戶沒有年齡、性別的明確劃分和限制,它是一個在各個年齡段和人群中都非常適宜的遊戲,公司立志於把憤怒的小鳥打造成一款“老少皆宜”的品牌。歷經9個月的研發之後,《憤怒的小鳥》終於在2009年12月登上芬蘭的蘋果線上商店! 它幾乎一夜之間就在芬蘭躍居首位。2010年2月,蘋果開始推薦這款遊戲,蘋果的推薦使它在英國美國排到第一。其後把它移植到iPad上,結果銷量更高了。憤怒的小鳥iPad版本的單位銷售贏利情況更佳。在遊戲大量的曝光之下,《憤怒的小鳥》一瞬間從默默無名的遊戲軟體躍升到了第一名,而自此之後,遊戲也一直維持在前十名的位置,並在玩家與各大遊戲媒體之間取得相當正面的評價。Rovio在蘋果線上商店取得成功之後,隨即瞄準了Android平臺。藉由發行內嵌廣告的免費版本,《憤怒的小鳥》成功在Android平臺創造了兩千萬次的下載次數,隨之而來的廣告收益據說與在iOS平臺獲得的盈餘不相上下。此外,Rovio也在蘋果的Mac應用程式商店及Getjar平臺推出移植版本,其受歡迎的程度甚至在推出當日癱瘓了Getjar線上商店。至此《憤怒的小鳥》的熱銷儼然已成為一種現象,時代雜誌甚至把《憤怒的小鳥》列為2010 年度十大遊戲的第二名。可以說,《憤怒的小鳥》使Rovio絕處逢生。目前這款遊戲已經在10個遊戲平臺,以英法中8種語言在全球熱銷。

 

憤怒的小鳥走的不是傳統的遊戲套路,而是在艱難轉身之後,走出了一條迪士尼2.0版的道路,很明顯,憤怒的小鳥作為一款遊戲,這是Rovio不折不扣的核心業務,但遊戲卻不是Rovio宏偉藍圖的全部,甚至可以說,這只是他們的導入業務。而這才是Rovio模式的要義。Rovio的幾大季節版是一個主品牌貫穿了所有的產品版本,這樣的好處就在於讓大家產生聯想的只是主品牌內涵更加豐富而已。這就是典型的做單一品牌的思路。而事實上,Rovio也正想這麼幹。不過它的目標不只是在遊戲領域,而是要在整個文化創意領域。

 

Rovio本身就是以為其他品牌遊戲廠商OEM起家,對於自主品牌有著強烈的訴求。Rovio的 創始人雄心勃勃。所以一個龐大的計劃就誕生了。他們判斷移動終端將成為新一代的大眾媒體平臺,但以往的大眾傳媒經濟體制在這個平臺上並不適用。因此他們要 嘗試創造一種全新形式的“票房大片”,在具備全球性吸引力的基礎上,能超越手機應用平臺的限制,成為一個龐大的娛樂媒體帝國。而他們的目標就是的迪士尼。

 

在Rovio的構想中,《憤怒的小鳥》不僅是一個遊戲品牌,還是一個全新的娛樂品牌。當你沉浸在一個售價99美分的遊戲中時,你也很可能願意花11.99美元買與之相關的毛絨公仔(他們已經賣出了6萬隻),或者花70美元買印著小鳥圖案的iPhone 4保護殼,又或者為小鳥T恤、小鳥蛋糕等等而買單。此外,他們還和好萊塢合作拍出了《裡約大冒險》這樣的有關“憤怒的小鳥”的電影,其預告片上線時,首個週末在 YouTube上的點擊率就高達50萬次。而“憤怒的小鳥”遊戲也推出了《裡約大冒險》特別版遊戲,上線10天下載即突破1000萬次。在“憤怒的小鳥”遊戲推出一周年之際,有來自756個城市的2405位玩家為這款遊戲又消磨了大把時間──他們舉行了“憤怒的小鳥節”慶典。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加拿大90後流行音樂小天王賈斯汀‧比伯、昔日英格蘭足壇巨星加斯科因,以及印度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都是這款遊戲的忠實粉絲。

 

“我們正在創造一種綜合的娛樂產品,包括銷售、遊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和喜劇都在其中。這就像是迪士尼2.0。” Rovio的創始人說,”今天可以看到與迪士尼同樣的模式,但以更快的速度發生。其他品牌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實現了品牌認可,而我們只用了一年時間。” “我們要成為迪士尼那樣的公司,打造一個以遊戲為主的娛樂品牌,在規模上完全有可能超過迪士尼。”

 

在“憤怒的小鳥”之後, Rovio嘗試推出了AmazingAlex(《神奇的艾利克斯》),這一轉型已經啟動,至今其產品已經涵蓋了T恤、玩具、食品、汽水、圖書等,達5萬種之多。與此同時,《憤怒的小鳥》主題公園在芬蘭正在持續擴展,這樣的主題公園也將在中國上海和哈爾濱設立。

 

而這只是憤怒小鳥帝國的冰山一角,從芬蘭的糖果製造商,到瑞典的H&M,再到美國的玩具製造商,都已獲得了Rovio的特許經營。目前Rovio的營收中的三分之一來自於這些消費品部門。

 

小即是強大。現在芬蘭人堅信,創意企業帶動的以遊戲產業為核心的IT業,將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而芬蘭的政府認識到,如果企業要為人民提供優質的工作,就需要鼓勵更多的創業者創業,那樣的話,國家就可以不再依賴大公司,而是生成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

 

2.網絡——長尾效應:網絡拉起的小微企業與邊緣市場

 

在北歐的芬蘭幾乎無人不知Nokia。這個全球通訊公司中的巨人,佔據了芬蘭GDP以及就業的極大比重。可是巨人一旦失敗對於一國經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2008-2010年僅兩年時間,在蘋果和三星智能手機的衝擊下,Nokia 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全球的30%驟降為8%。這個衝擊無疑對芬蘭是巨大的陣痛,芬蘭由於太過依賴這個公司而陷入困境。也正是在芬蘭人對大企業與國家的關係進行重新思考之時,2009年一個面臨破產僅有12個人小公司的創意,一個手機上的遊戲軟體,成就了Rovio Mobile繼Nokia之後最成功的芬蘭公司,並引發了2010年芬蘭的“創業之夏”——大量新企業的創業高潮。這個高潮表明了芬蘭人的新思想:即芬蘭的未來取決於新建企業而不是傳統巨頭。

 

《憤怒的小鳥》是Rovio Mobile開發的第 52款遊戲,什麼契機讓他們製作出一個暢銷全球,幾乎全年齡層都愛不釋手的手機遊戲呢?2004年底成立的Rovio一開始承接EA等遊戲大廠的程式外包開發工作,但由於Rovio 倚賴外包工作的經營模式太不穩定,縱使花費心力研發的遊戲大賣,最終獲得最大利益的仍是發包的遊戲發行商。漸漸的,Rovio開始不足以支付日益龐大的人事開銷及研發費用,公司團隊從50多人僅剩下12人。2009年初時,公司面臨破產。2009年3月,Rovio的遊戲設計師伊薩羅繪製出了《憤怒的小鳥》最初的概念圖,那些看似憤怒但缺沒有翅膀和腳的鳥兒的逗趣模樣隨即引起了公司內部員工的興趣!因此Rovio隨即決定自己展開這個遊戲的相關開發工作,而不再為遊戲大廠做外包。很多遊戲開發者在開發一款遊戲之前都會考慮遊戲的使用者群,Rovio公司的做法則恰恰相反,他們要把憤怒的小鳥做成四方品牌。所謂四方品牌就是指用戶沒有年齡、性別的明確劃分和限制,它是一個在各個年齡段和人群中都非常適宜的遊戲,公司立志於把憤怒的小鳥打造成一款“老少皆宜”的品牌。歷經9個月的研發之後,《憤怒的小鳥》終於在2009年12月登上芬蘭的蘋果線上商店! 它幾乎一夜之間就在芬蘭躍居首位。2010年2月,蘋果開始推薦這款遊戲,蘋果的推薦使它在英國美國排到第一。其後把它移植到iPad上,結果銷量更高了。憤怒的小鳥iPad版本的單位銷售贏利情況更佳。在遊戲大量的曝光之下,《憤怒的小鳥》一瞬間從默默無名的遊戲軟體躍升到了第一名,而自此之後,遊戲也一直維持在前十名的位置,並在玩家與各大遊戲媒體之間取得相當正面的評價。Rovio在蘋果線上商店取得成功之後,隨即瞄準了Android平臺。藉由發行內嵌廣告的免費版本,《憤怒的小鳥》成功在Android平臺創造了兩千萬次的下載次數,隨之而來的廣告收益據說與在iOS平臺獲得的盈餘不相上下。此外,Rovio也在蘋果的Mac應用程式商店及Getjar平臺推出移植版本,其受歡迎的程度甚至在推出當日癱瘓了Getjar線上商店。至此《憤怒的小鳥》的熱銷儼然已成為一種現象,時代雜誌甚至把《憤怒的小鳥》列為2010 年度十大遊戲的第二名。可以說,《憤怒的小鳥》使Rovio絕處逢生。目前這款遊戲已經在10個遊戲平臺,以英法中8種語言在全球熱銷。

 

憤怒的小鳥走的不是傳統的遊戲套路,而是在艱難轉身之後,走出了一條迪士尼2.0版的道路,很明顯,憤怒的小鳥作為一款遊戲,這是Rovio不折不扣的核心業務,但遊戲卻不是Rovio宏偉藍圖的全部,甚至可以說,這只是他們的導入業務。而這才是Rovio模式的要義。Rovio的幾大季節版是一個主品牌貫穿了所有的產品版本,這樣的好處就在於讓大家產生聯想的只是主品牌內涵更加豐富而已。這就是典型的做單一品牌的思路。而事實上,Rovio也正想這麼幹。不過它的目標不只是在遊戲領域,而是要在整個文化創意領域。

 

Rovio本身就是以為其他品牌遊戲廠商OEM起家,對於自主品牌有著強烈的訴求。Rovio的 創始人雄心勃勃。所以一個龐大的計劃就誕生了。他們判斷移動終端將成為新一代的大眾媒體平臺,但以往的大眾傳媒經濟體制在這個平臺上並不適用。因此他們要 嘗試創造一種全新形式的“票房大片”,在具備全球性吸引力的基礎上,能超越手機應用平臺的限制,成為一個龐大的娛樂媒體帝國。而他們的目標就是的迪士尼。

 

在Rovio的構想中,《憤怒的小鳥》不僅是一個遊戲品牌,還是一個全新的娛樂品牌。當你沉浸在一個售價99美分的遊戲中時,你也很可能願意花11.99美元買與之相關的毛絨公仔(他們已經賣出了6萬隻),或者花70美元買印著小鳥圖案的iPhone 4保護殼,又或者為小鳥T恤、小鳥蛋糕等等而買單。此外,他們還和好萊塢合作拍出了《裡約大冒險》這樣的有關“憤怒的小鳥”的電影,其預告片上線時,首個週末在 YouTube上的點擊率就高達50萬次。而“憤怒的小鳥”遊戲也推出了《裡約大冒險》特別版遊戲,上線10天下載即突破1000萬次。在“憤怒的小鳥”遊戲推出一周年之際,有來自756個城市的2405位玩家為這款遊戲又消磨了大把時間──他們舉行了“憤怒的小鳥節”慶典。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加拿大90後流行音樂小天王賈斯汀‧比伯、昔日英格蘭足壇巨星加斯科因,以及印度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都是這款遊戲的忠實粉絲。

 

“我們正在創造一種綜合的娛樂產品,包括銷售、遊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和喜劇都在其中。這就像是迪士尼2.0。” Rovio的創始人說,”今天可以看到與迪士尼同樣的模式,但以更快的速度發生。其他品牌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實現了品牌認可,而我們只用了一年時間。” “我們要成為迪士尼那樣的公司,打造一個以遊戲為主的娛樂品牌,在規模上完全有可能超過迪士尼。”

 

在“憤怒的小鳥”之後, Rovio嘗試推出了AmazingAlex(《神奇的艾利克斯》),這一轉型已經啟動,至今其產品已經涵蓋了T恤、玩具、食品、汽水、圖書等,達5萬種之多。與此同時,《憤怒的小鳥》主題公園在芬蘭正在持續擴展,這樣的主題公園也將在中國上海和哈爾濱設立。

 

而這只是憤怒小鳥帝國的冰山一角,從芬蘭的糖果製造商,到瑞典的H&M,再到美國的玩具製造商,都已獲得了Rovio的特許經營。目前Rovio的營收中的三分之一來自於這些消費品部門。

 

小即是強大。現在芬蘭人堅信,創意企業帶動的以遊戲產業為核心的IT業,將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而芬蘭的政府認識到,如果企業要為人民提供優質的工作,就需要鼓勵更多的創業者創業,那樣的話,國家就可以不再依賴大公司,而是生成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這些商品銷售量不大,剛好滿足消費者日益凸顯的個性化需要。[4]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目前成長迅速的“哎呀呀”飾品店。“哎呀呀”飾品店在短短五年時間進入國內各大中小城市,目前在全國擁有的加盟店已經突破1000家,主要經營各式各樣的飾品、化妝品、小掛飾、日常生活用品、小玩具、各種文化用品等,年營業額加起來已超過1億元。“哎呀呀”飾品店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產品線多、產品更換快。和其他飾品專賣店相比,“哎呀呀”的產品線很長,涵蓋了飾品、化妝品、包、手機鏈等2000多個品種,上萬件單品;其次是價格低廉,商品價格多在20元以下,他們的目標市場主要是80、90後女孩。這些年輕女孩手上總有一些零花錢,而且對低價飾品特別鍾愛,只要走進“哎呀呀”,她們總能買些心儀商品開心而歸。由於產品款式緊跟潮流且價格便宜,“哎呀呀”的行銷目標是讓年輕女孩3天更換一次飾品。總部建立了產品資訊管理中心,與日本、韓國大型企業開展長期合作,時刻掌握時尚潮流動向,每年開發新飾品達上萬種。“哎呀呀”的成功便是建立在這種不斷優化商品經營的基礎上,源源不斷的零星銷售讓其嘗到了甜頭,足以證明“長尾效應”的巨大魅力。

 

 

 3.數字化製造——Maker Bot:瘋狂的3D印刷

 

你也許聽說過3D印刷機,但它似乎離我們的生活依然很遙遠,MakerBot Replicator2可能改變這一切。這款家用3D印刷機初級版售價僅2199美元,可以列印CAD軟體設計的任何物品,只需幾分鐘的時間,操作簡便。[5]

 

於2009年成立於紐約的Maker Bot,今天已經成長為全球桌面型3D印刷的領導者。Maker Bot桌面型3D印刷機不僅被工程師、設計師、研究人員和僅用於製作目的的個人廣泛使用。更被《大眾機械》雜誌提名為最佳3D印刷機“整體獎”,並獲得過眾多獎項,包括被《時代雜誌》評為2012年最佳發明;在2012年消費電子展獲得“最佳新興技術獎”;《大眾機械》的“編輯選擇獎”;《科技新時代》的“年度流行科技產品獎”;最好的創新硬體“TechCrunchCrunchies獎”以及《快速公司》的2012年創新設計獎”。MakerBot則被《快速公司》提名為“全球前10個最具創新的消費電子公司”,並榮登《企業家》雜誌的“100家創意公司”名單。公司登上過:《連線》、《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價值》、《科爾伯特報告》、《快速公司》、《癮科技》、《愛上製作》雜誌的封面,並上過《滾石》、ime.com、《企業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金融時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VOGUE》義大利版等等媒體。

 

MakerBot位於布魯克林第三大道上一個不起眼的街區,其創辦人布魯Ÿ佩蒂斯在2004年是西雅圖的一個中學教師,2005年開始關注數位技術,並喜愛上製造物品。2008年他與一位好友共同謀劃製造萬能印刷機,研發控制3D印刷機的軟體,以及將電腦中的數位3D模式印刷成實物的專業設備。2009年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作夥伴,從風險投資人籌到7.5萬元美元作為啟動資金,開始了初創企業的生涯。其目的是迎合正在興起的個性化定制的潮流,為人們製造出廉價的家用3D印刷機,試圖將現有的工業技術帶進家庭,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讓3D印刷機成為主流家用產品。創造重返家庭生產的顛覆性革命。

 

三個創始人在2009年上半年製造出20臺3D印刷機,2周內就銷售一空,42天收回成本,開始盈利。2012年MakerBot雇傭了50名員工,月產量達到300臺。自2009年成立以來,MakerBot已經售出1.3萬臺3D印刷機。2013年MakerBot開發了新的更先進的第五代3D印刷機Replicator2。 新款既非玩具也不是什麼複雜的專業工具;它不需要耗費一個週末的時間琢磨要如何使用複雜配套軟體。相反,它由一個簡單的桌面應用程式驅動,可幫助使用者將CAD軟體(電腦輔助設計)轉變成真實的物件,使用起來就像列印一張照片那麼簡單。新款印刷機憑藉簡單易用的軟體,可選擇的雙列印頭,不但可加快人們的學習過程,還提供更高的列印精度(為之前產品的2至3倍)、更多色彩、更複雜的形狀,更可靠的輸出。

 

家用3D印刷機將會帶來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家用3D印刷機標誌著一場新工業革命的開始。因為家用Replicator2使用的CAD同樣可用於驅動工業機器人;MakerBots採用G代碼,一種標準的數控機床加工語言,因此,當你在電腦上設計好作品之後,可以用桌面3D印刷機列印出樣品,或是將CAD檔發給工廠,製造上千件產品。基本上,你可用自己的MakerBot進行“本土製造”,通過各種雲製造服務———包括Shapeways、Ponoko和阿裡巴巴網站上可找到的任何中國批量生產設施———進行全球化生產。Autodest123D之類的免費CAD軟體甚至提供嚮導服務,簡化將產品從一件變成一千件的過程。你要做的就是按下正確的按鈕,輸入你的信用卡號碼,就算正式進入了製造行業。這些服務可將成品直接寄送給顧客。Replicator2的一切———它的設計、製造和銷售———都為了一個目的,讓它進入普通美國人的家裡。

 

數位化產品雖然是個人定制,但數位化製造卻是大家共同參與共同開發的過程。MakerBot 的創辦人深諳此理。作為數位化科技的領軍人物,他們自然具有這個革命時代的企業家精神,他們對外公開其3D印刷機的全部技術參數和資料,與大家共用。並積極普及3D印刷的知識。成立了3D模型展示平臺,免費提供大量3D作品向教育機構與學生開放。Thingiverse.com是MakerBot的線上內容平臺,使用者線上可以分享數位設計內容,現擁有超過90,000個3D產品軟體可用於共用,每月的網站獨立流覽人數為超過500,000位。

 

MakerBot的大部分銷售都通過公司網站的直銷管道完成。在美國之外的市場,MakerBot還通過經銷商的方式進行銷售;位於紐約的MakerBot商店是世界首個3D列印零售店,該店既作為桌面型3D列印展示現場也作為實體銷售地點。

 

MakerBot的成功表明,3D列印已經到了轉捩點,它的消費者從早期的電腦迷過渡為只是想要製造一點獨特產品的普通人。很快,也許就在未來幾年裡,市場將成熟,家用3D印刷機將進入沃爾瑪、好市多(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每年賣出數百萬臺。一臺家用3D印刷機的售價可能降到99美元,人人都可以負擔。

 

數位化製造時代的最大好處在於,我們可以進行個性定制。與傳統製造相比,數位化製造不具備規模經濟。傳統製造中,生產的第1件產品成本最高,隨著大批量生產,產品的成本隨之下降,這就是規模經濟。而3D印 刷的產品即使批量進行也不會產生成本下降。這種生產最適合為每個人的個性化定制,即每件產品都是個性產品獨一份。在今天市場需求已經由大眾化轉向個性化, 由標準化、單一化產品走向多樣化、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則成為製造業發展的方向。幾十年前,對於這類個性化物品,唯一的選擇就是手工製作。今天,數位化製造 可為這種產品帶來自動化的生產工藝和接近完美的品質。

 

數位化製造還讓傳統生產方式中最昂貴的部分變得廉價。在批量生產時,某種產品越複雜,對它的修改越多,製造成本越高。但數位化製造則完全沒有這些顧慮。對於3D列印產品,增加品種不會增加成本;生產100件不同的產品和生產100件相同產品的成本完全一樣。增加產品的複雜性也不會增加成本:一件有著眾多細節和精巧元件的產品如果用3D印刷機列印,成本和列印一塊簡單的塑膠立方體完全一樣。最後,修改產品也不會增加成本:修改一件產品意味著只需要修改指令代碼即可。

 

 4.共享——T-MARK:臺灣中小企業築起的中國銷品牌大賣場[6]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終結了美國負債經濟帶動的長達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也宣告了中國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走到了盡頭。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市場,這不僅是中國社會經濟轉型的重大命題,也對在中國大陸已經經營了20多年,且以出口市場為主的臺灣中小企業,提出了如何生存的重大挑戰。

 

中小企業為主的台商一向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哪裡成本低就往哪裡跑。在這個關鍵的拐點,是繼續遊牧式,還是就地修煉轉型?成為台商必須面對的 問題。在台商最為密集的廣東東莞,台商協會經過多次研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就地修煉、轉型升級。然而,轉型意味著市場的轉換,即從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 場。台商長期以來外銷為主,實行OEM生產。完全沒有內銷的經驗。現在開始轉戰大陸內銷市場,面臨最大的難題是沒有品牌和缺乏銷售管道。東莞台商決定迎難而上,聯合起來以螞蟻雄兵之力,為中小企業的台商建立大陸內銷的品牌與銷售通道。

 

2009年東莞台商協會發動台商集資,以每股30萬元港幣共籌集2億元港元在香港註冊成立了臺品流通事業有限公司,以香港為總部2010年在東莞成立了T-MARK即大麥客商貿有限公司,2011年5月正式開業。這是台商在大陸品牌與管道的一次聯合創新。它第一次在大陸打出了台商內銷的聯合品牌T-MARK,也是第一家台商聯合而成的服務台商內銷的商貿大賣場。大麥客的經營項目有:以美國倉儲批發式賣場好市多(Costal)為模式,占地21000平方米的大賣場;社區型消費的連鎖便利店小麥客;9000平方米的東莞加工貿易產品訂購中心;專營臺灣精品(MIT)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及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大麥客體現了台商共享共贏的概念。所有臺灣產品,無論是大陸製造(MIC)還是臺灣製造(MIT),或台商在海外製造,均可以不用支付任何通道費、上架費進入大賣場,且大賣場以買斷、即時回款,並以批發價銷售。而非如同現有的銷售商,尤其是大賣場形式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常用的方式,即廠商付出高昂的通道費、上架費,並以賒銷形式鋪貨,回款期則需要3-6月。大麥客的經營方式不僅可以大大減輕廠商的進入內銷市場成本,讓利於廣大的消費者。更是大陸流通領域的一次管道創新。與此同時,進入賣場的所有台商產品均以T-MARK品牌推出,如台商已有自己品牌的,則可以原有品牌和T-MARK 形成聯合品牌。

 

目前,大麥客擁有居家生活館、時尚美研館、健康美食館、運動休閒館、消費電器館。大麥客旨在結合這五大精品主題,祈求以環保、健康、生活樂趣為主軸。綜合 餐廳、運動用品、廚房衛浴、家居家飾、美容保養、環保健康、收納整理、日用品、生活玩具、生活小家電、臺灣美食、個人用品、戶外休閒與旅遊用品等。

 

使大麥客的共享共贏概念走得更遠的是,由這個聯合企業經營的東莞加工貿易產品訂購與中心,只要是東莞加工貿易產品,無論是內資外資,台商或其他外商,均可以進入中心,享受其提供的訂購、展示、檢驗、電子商標與物流等一條龍服務。

 

大麥客開業2年多來,共自創品牌(T-MARK)208項,協助廠商創聯合品牌(廠商自有品牌+T-MARK)78項。銷售商品6000多種,其中35%為東莞本地台商外銷轉內銷自有品牌產品,30%為珠三角其他地區台商企業優質名牌產品,20%為臺灣引進精緻產品,15%為國外進口台商生產的著名品牌產品。而其中已經進入賣場的東莞台商企業360家,商品接近3000種。

大麥客懷揣在全國打造臺灣品牌的夢想,在其願景規劃中,預期要在全國建立10個大賣場基地,向全國市場輻射。並雄心勃勃地準備在5-7年以後,向亞洲地區鋪開。

 

 5.大數據——醫療服務:開拓數據運用的新創企業

   互 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在美國近年來利用大數據進行資產創業的微型醫療服務企業,正在成為風險投資公司的“新寵”。醫院與患者、藥企與保健者之間的 數據,成為初創者們開拓的資產。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從診斷疾病到尋找醫生,再到治療甚至預防慢性疾病等,都能通過數位醫療的無縫對接來完成。下面的3個例 子,正是2010年以後,由幾位年輕人在美國初創的微型醫療企業案例。[7] 由於處於初創階段,他們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打響了用大數據開拓全新的商業模式第一槍。

 

Clinicast:讓癌症的治療不那麼昂貴

 

坐落於美國矽谷的Clinicast,是一家專為癌症患者等危重病人提供治療成果預測、生活品質評估、花銷估算等個性化服務的初創企業。其核心產品可以將有關管理、診療、藥物資料進行整合,產出一個與個體情況相協調的治療計劃。“我們聚焦於如何讓癌症的治療不那麼昂貴”。Clinicast的創辦人如是說。實際上,癌症治療包括藥物、住院、手術以及各類的檢查費用,並不全對患者健康有積極作用,過度醫療與過多的醫療費用經常發生。“我們可以通過對醫患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幫助制定一個最有效的方案,避免多餘的費用支出”。

 

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的病患數據局限於本身積累,但Clinicast從大量醫療機構的數據庫中尋找更多樣化的病患數據,這樣更容易給病患匹配參考性案例,而傳統醫院有限的案例庫很難做到。

 

Clinicast以視頻方式、以患者的故事向人們推廣自己的核心產品。例如,在1個肺癌患者的視頻中,會展現其核心產品如何在資料庫中説明他找到和他病症相似的人,從而瞭解到他的身體可能會如何回饋醫生的治療。在所有的宣傳片裡,患者是中心。Clinicast的創辦人說,“我們的核心是,怎樣才能用不同的方法照顧不同病症的患者,而不是程式化的衡量自己產品的效果。” 這個剛剛起步的企業卻具有十分遠大的意願。其創辦人已經開始涉足亞洲,已經在新加坡和香港開展業務。對於中國市場更充滿期待。

 

    LabDoor: FDAAPP

 

2012年24歲的Neil Thanedar創立了自己的數字醫療公司LabDoor。2010年他剛畢業就成立了1家專門為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提供藥物檢測服務的獨立實驗室。按照美國法例,藥廠在將藥品投放市場前,必須在FDA取得產品成分鑒定。但是,這種嚴格檢測只限於藥品,而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卻沒有機會得到產品的檢測或諮詢。

 

這就是Thanedar成立新公司,專門為保健品和藥品製作報告卡片的原因。在報告中包含專家們對該產品安全和效用的專業評估。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或APP獲取該服務。比如在藥店購買感冒藥或維生素時,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產品的條碼,即可獲取專家對產品的評價資訊。LabDoor以FDA的標準去鑒定保健品和功能飲料。平均每個月要檢測5萬件以上產品的成分。公司每買入一個新的保健品,先要進行掃描產品條碼,記錄標籤上的資訊。然後目標保健品就會送去實驗室檢測成分,科學家把檢測結果和標籤成分進行比較,確認是否一致。產品的營養價值、副作用也會得到檢測。隨後,LabDoor會向大眾公開並解讀該檢測結果,讓人們不那麼容易被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廣告蒙蔽雙眼。

 

LabDoor做了美國市場上銷售額排名前五十的蛋白質與魚油產品的檢測,並公佈了品質大排名。由此獲得了公眾的注意。目前訂購公司服務的使用者每月為3.2萬人。在未來,LabDoor的檢測產品有可能從保健品向化妝品等其他領域發展。

 

    Wellframe: 給患者配上“GPS”

 

Wellframe 是由4個年輕人合夥而成立的企業。其業務是通過一定設備專門為患者提供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治療計劃。4個合夥人分別來自不同的領域。有的曾從事醫藥、有的曾是工程師,有的曾經服務於公共健康界。4個人各自發揮所長,把醫療與科技融合在一起。

 

4個合夥人觀察到,很多患者在醫院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但是出院後卻無所適從,即使醫生現在可以遠端對患者進行溝通,但卻不代表患者可以即時收到醫生的指引。於是,創辦合夥企業Wellframe的初衷就是為患者提供移動醫療業務。通過大量搜集病患資料,利用自己的醫療知識,配合高科技的運用,為患者制定移動的治療方案。移動醫療業務,就好比醫院為患者配備了1個GPS,可以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隨時搜集其資訊,細緻跟蹤患者的身體情況,優化長期治療的有效性。

 

在美國,很多人認為科技可以代替人文關懷,但是年輕的創辦者卻不這樣想。他們的目標在於通過科技手段使人文關懷更加有效。雖然目前Wellframe剛剛經過試驗進入推廣階段,卻已經有眾多的分銷商成為公司的合作夥伴,其中的分銷夥伴在亞洲有業務。也有一些中國機構在於他們洽談。在短時期內,Wellframe並不會涉足亞洲業務,但是,分銷夥伴很有可能到亞洲打響第一槍。

 

6示與結論

 

上述中小微企的幾個案例,僅是全球新產業革命卷起的經濟大浪潮中的幾朵浪花。但是,卻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十分清楚的哲理:中小企業的突圍之路要靠自己去創 造,而非一味依靠政府的扶助及政策的優惠。依靠政府支持僅能生存一時,而一生的道路要靠自己開拓。命運在你手中,世界由你創造。事實上,企業自身經營資源 的不斷積累,自己內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正是在新產業革命中突圍的第一步。

 

其次,這些新興企業中既有新科技中產生的新創企業,也有針對特定市場需求的傳統零售企業,或聯合的大賣場;他們既產生於經濟高度富裕的發達國家,也出現在 追求增長的發展經濟體。其共同的特性則在於創新。確實,新技術與互聯網的世界是平的,這不僅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與大企業同台競爭的條件,更有利於小企業在競 爭中突圍而出,引領新世界的商業發展潮流。中小企業在歷史上一直作為新技術、新思潮的先行者這一使命,在此次新產業革命中並沒有改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啟示在於,新科技的發展使得企業無論大小,最重要的發展與戰略性核心因素是人。人是新興企業的主體,即人的創造力與創新力是企業的核心 競爭力;人也是企業發展的目標,即企業為人的全面發展而存在。當我們提及市場的個性化需求與生產的個性化定制時,就可以理解這一點。

 

未來的商業世界,企業、產業、資金、資源、資訊、商品等是以人的流動、集中而流動與集聚。而非傳統商業社會,以自然資源的分佈(例如企業圍繞礦藏所在地或港口而興辦)、供應商與客戶位置等來決定企業、最終決定人的地理集聚與分散(馬歇爾在19世 紀對企業地理集聚的論述如是)。這是因為在新經濟的社會裡,由於數據化與智能化的實現,距離對於商業世界來說,更多的不再是物理與空間的概念,而是時間的 概念(例如訂單的下傳與資金的流動)。由此,企業圍繞人而集聚,就是新興企業的地理經濟學。沒有人文關懷的企業是沒有前景的。在此引用最後的案例Wellframe的創辦者的觀點:新科技的利用正是使人文關懷更為有效。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澳門中小微企業的成功經驗

 

 

1記發展奇跡—-從街頭推車小販到澳門手信業鉅子

來澳門旅遊,除了到大三巴前留影,到葡京等賭場試試手氣,臨走前,買點鉅記手信帶給親朋好友,已經成了澳門遊客的習慣。旅遊歸來不帶點鉅記手信,似乎就不足以表明來過澳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遊客們提著鉅記手信,儼然成了澳門街頭的一道獨特風景。可以說,鉅記手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作為食物禮品本身的內涵,它不僅成為了澳門旅遊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成為了澳門製造的標誌性品牌。一個歷史不到二十年的品牌在華人地區竟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鉅記的發展堪稱奇跡。

 

一、記手信概況

 

鉅記最初在街頭一角,以推車仔賣花生糖及薑糖為主。在1997年間, 開設第一間店舖,首創現場即製即賣炭燒杏仁餅和蛋捲。經多年不斷創新及努力,現於澳門擁有18間連鎖分店、香港擁有7間分店以及新加坡1間分店。在澳門自設廠房生產,員工人數超過500 名。現售賣貨品已超過五百多款,其中以杏仁餅、蛋捲、花生糖、豬、牛肉乾最受顧客歡迎。公司成立產品開發部門,突破傳統,創造更多新品種, 例如;雪花杏仁片、琥珀合桃脆糖、果仁千層酥、金紐酥、陳皮餅、葡式鳳梨酥、酥皮老婆餅、葡式曲奇餅、改良鳥結糖等等。鉅記產品暢銷港澳市場,從2002年至今連續十二年為澳門手信食品銷量冠軍。據澳門大學市場調查,鉅記產品多年來在澳門手信市場佔有率高達七成以上。公司並且已在2004年中,衝出澳門,在世界各地建立零售網[8]

 

二、鉅記手信的成功之道

 

(一)品品質取勝

 

對於食品而言,品質是關鍵,鉅記特別重視食品品質的重要性。為了保證品質,鉅記手信非常注重食品原料的選購。產品原料是產品品質的決定因素,沒有高品質的 原材料,不可能出產高品質的產品。鉅記對於原料的認識有著自己獨到而深刻的理解,深深明白高品質原料的重要性。因此,鉅記在原材料採購方面要求非常嚴格。 食品原料來自世界各地,都按最高標準要求挑選,盡量選取在同類原料的最好原產地採購,即使增加了生產成本,也在所不惜。正是這種對於食材和原料的高標準嚴 要求,奠定了鉅記食品良好品質的基礎。

 

為了保證品質,鉅記堅持自己設廠生產,一反許多商家從內地採購產品來澳銷售的常規,花重金打造了自己的生產工廠,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產品生產線。鉅記食品的 生產過程全部由鉅記自己把控,產品拒絕交給外人代工,這樣大大提升了產品品質的可控性,降低了產品品質風險,同時也能產生規模效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二)注重品創新和研發

 

鉅記手信目前銷售的產品品類已逾500種, 並且品類根據市場需求還在不斷增加,這主要基於鉅記注重產品創新和研發的結果。鉅記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研發部門,通過學習世界各地先進的工藝,再根據港澳和 內地市民的口味喜好進行改良和創新,最後形成既符合大眾需求又口味獨特的鉅記產品。鉅記產品由最初的幾個品種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從普通的杏仁餅到昂貴的燕 窩蟲草和海味,鉅記門店陳列銷售的產品品類琳琅滿目,基本覆蓋了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品類,滿足了不同消費水準的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給客戶帶來良好美食體 驗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實現了多方的共贏。當然,產品創新不能盲目,必須基於對大眾的消費心理和市場的產品需求趨勢的深入分析,在保證創 新產品品質的同時能較好的契合消費者的心態,進而才能較快的讓消費者接受企業推出的新產品,鉅記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三)獨特的營銷方式

 

鉅記手信從原材料採購到產品生產,再到產品銷售,由鉅記自己全程掌控,沒有外部人參與其中,這樣的優勢在於既實現了對產供銷的即時監控,保證了產品品質, 減少了發生各種紕漏的可能性,又減少了批發等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了總體的銷售費用,為在價格上給消費者讓利提供了空間,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增 加了企業的利潤。很多企業只管產品生產,產品銷售通過其他批發商和經銷商最終到零售終端,這樣在一定程度能減輕企業的負擔,讓企業集中精力專注產品生產, 但是因為後面的銷售環節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容易出現各種有損品牌形象的意外事件,同時也會抬高產品的零售價格,鉅記的這種全盤自己掌握則能規避這些不利 因素。加上鉅記的物業基本為自有,不像其他企業面臨巨大的租金壓力,較少的租金支付降低了企業的總成本,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充裕的現金流。

 

把部分產品的製作直接放到店面乃鉅記手信行銷的一大特色,讓顧客親眼見證鉅記產品的生產過程,這樣既增強了顧客對產品的信賴感和親切感,滿足了顧客的好奇 心,又顯示出鉅記手信對自身產品的自信。把自己產品的製作過程公諸於眾,看似簡單的一項舉措,其實並不容易被模仿,這背後需要多年雄厚的產品品質的沉澱和 視品質為生命的企業使命的一貫堅持。少了背後的這些內涵,或許如此行動只能算是一場招徠顧客的作秀,無法得到消費者由衷的認同。因此,高品質的產品基礎與 這種真誠的行銷方式結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脫離產品品質的創意行銷實乃捨本逐末行為,鉅記深明其中要義。

 

(四)體貼入微的人文關懷

 

讓顧客試吃是鉅記的一個特色行銷方式,也是一種體貼入微的人文關懷。身臨門店的顧客都可以無償嘗試店中的試吃產品,讓顧客在購買前先體驗鉅記美食的口感, 若不中意該口味風格歡迎提出寶貴意見作為鉅記改進產品品質的動力;若被鉅記產品口味征服的顧客自然會選購鉅記產品。對試吃後不買的顧客,鉅記員工也從不表 現出絲毫的不悅,依然熱情招呼其下次再來。試吃完後,還給顧客提供淨手的方便,周到服務之極。試吃行銷,簡約而不簡單,真誠而又大方,無疑,這還是基於對 自身產品的自信。

 

鉅記在產品打包服務設計方面也異常貼心,根據顧客不同的購買數量提供不同規格的包裝袋,包裝袋設計形象鮮明靚麗,大氣上檔次。還特別人性化地考慮到顧客可 能因商品過重而手提久了有不舒服感,所以在包裝袋提手上添加了厚厚的海綿層以消除手的痛楚。鉅記的這些細心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高度稱讚。

 

(五)注重品牌文化建設

 

作為一種飲食品牌有其特殊性,品牌背後的文化渲染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品牌背後得有一個故事,讓消費者被背後的故事所吸引來購買你的產品,並讓其購買後覺 得不只是買了一個物理形態上的商品,商品背後的故事所帶來的文化附加值在一定程度超越了商品本身。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品牌應該是給消費者帶來物理消費和心理 滿足的雙重愉悅感,這應該被認為是品牌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鉅記手信也正在朝這個目標努力。鉅記手信聘請香港美食家蔡瀾作為其形象代言人,蔡瀾的身份較好 地契合了鉅記的品牌特點,並輔以強勢的廣告宣傳和精心的店面形象設計,極大提高了鉅記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不過,畢竟鉅記手信的歷史不長乃客觀事 實,而品牌的建設需要漫長時間的積澱。為增強鉅記品牌背後的故事性,鉅記贊助拍攝了電視劇《巨輪》,以鉅記的發展史作為劇中“羅信記”的原型,這樣極大增 強了鉅記食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傳奇故事色彩,更深入瞭解鉅記餅家創業的歷史和創業的艱難,同時讓鉅記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較大提升。

 

(六)高效的管理體制

 

鉅記手信容易被外界誤解為家族企業,其實不是,鉅 記手信的股權機構比較簡單,兩個股東二八分成而已,簡單的股權結構有利於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企業的管理走向規範化和現代化。不 過總體上來說,鉅記手信的管理結構比較簡單。鉅記總部行政人員不多,也沒有現代化辦公樓的那種奢華,顯得低調而內斂,呈現一種務實的風格。各個門店由店長 負責日常業務,店長直接對股東負責,門店的管理已經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固定而有效的模式。新開的店面只需簡單的複製,整個的管理體制簡潔而又效 率。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鉅記也不例外。現在企業員工外勞占五成,年輕員工基本為外勞,為了留住人才,鉅記員工的工資高於同行業其他企業近三成,強競爭 力的薪酬保證了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同時考慮到企業員工的就餐難題企業還為員工提供伙食,方便了員工的生活,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增強了員工的 歸屬感。

 

三、幾點思考

 

鉅記手信無疑為自由行開放政策下的直接受益者,鉅記手信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自由行開放後澳門遊客的迅速增長。但是,鉅記手信能迅速超越同行業其他競爭者 而奠定自己的市場絕對領導地位,鉅記的經營成功之道應值得澳門其他企業主借鑒,比如說鉅記對產品品質的執著追求,鉅記獨特的行銷方式,鉅記的人才管理策 略,鉅記對品牌文化建設的重視等。

 

毋庸置疑,鉅記手信今天的輝煌乃梁燦光先生辛勤耕耘的結果。鉅記的產品研發、包裝設計等都由梁先生親自負責管理,梁先生主張對公司事務親力親為,這是很多 澳門企業家共同的主張,這體現出一個企業家的敬業精神和對企業的高度責任感。但是,老闆作為公司的掌舵者,主要職責在於把握企業發展方向,抓大放小、並不 是事無巨細都必躬親。隨著公司規模的壯大,更應考慮適時從具體的事務退出而重點把精力放在關注公司的宏觀發展戰略。

 

梁燦光先生宣導一種豁達的人生觀,主張坦然面對生活的一切,順其自然,這體現出一位企業家經歷了創業和奮鬥的艱難困苦獲得成功後對生活的感悟,也是一種對 生活的淡定態度,大道易懂不易行,能做到這一點,背後必須有著深厚的修行和豐富的經歷;不過,其對於產品品質的嚴要求卻是一貫的堅持。生活的態度和事業的 專注一分為二,這恐怕也應該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達到的一種境界。

 

 

2.匯業發展之道——家族式企業的現代化治理

 

始創於1935年 的澳門匯業銀行,即將迎來八十周年華誕。在近八十載風雲歲月間,匯業銀行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和種種艱難曲折,有過迅速成長的的輝煌,也曾遭遇無妄之災而瀕 臨倒閉。慶幸的是,匯業銀行得以頑強的存活下來;自豪的是,如今匯業銀行的業務日趨穩步增長。匯業銀行見證了澳門大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並一如既往地在履 行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企業使命,已經成為了澳門本土金融業中支柱性或標誌性企業之一。匯業的成功和長盛不衰,主要得益於公司卓越的企業治理水準和良好的 商業誠信。

 

一、匯業銀行發展概況

 

匯業銀行的創辦人是現任主席區宗傑先生的父親區榮諤先生。匯業前身為澳門恆生銀號,於1935年在澳門開業。1962年,區宗傑先生將業務拓展至香港,成立滙業有限公司。在其後二十年裡,滙業有限公司的業務長足發展,除了開創香港商人銀行業務的先河,更成為香港國際黃金市場的先驅。1970年,區先生為香港引進商人銀行概念;滙業成立滙業證券公司,全力拓展現代化的股票經紀業務。同年再接再厲,增設經濟研究、秘書服務及代理人服務,並成立滙業投資有限公司,以投資控股公司統一管理集團各項業務。1973年恆生銀號正式註冊為恆生銀行。1974年1月2日,滙業率先在香港成立本地倫敦黃金買賣,並成為亞洲區首個主要黃金商之一。因其成就卓越,區宗傑先生在1976年和1977年分別獲倫敦《金融時報》和德國《資本雜誌》推舉為“香港傑出金融家”。

 

1980年,區榮諤先生將集團業務交由區宗傑先生掌管,區宗傑先生遂將澳門恆生銀行與香港滙業集團合併,為滙業集團在港澳兩地奠定穩健的磐碁。為配合集團的發展策略,滙業於1993年12月28日正式改名為滙業財經集團,而旗下之成員公司亦全部同時採用新名稱,以統一的形象積極拓展亞太區各主要市場。滙業有限公司易名為滙業信貸有限公司,恆生銀行易名為滙業銀行[9]。2005年前,匯業集團的員工總數達近500人,如今,匯業銀行在澳門擁有8間分行,總資產逾30億,員工約200人,另在香港有員工約50人。

 

二、匯業銀行的成功之道

 

即將成為百年老店的匯業銀行之所以能經歷各種跌宕起伏而屹立不倒,其成功經驗主要歸結為五個方面:誠信的企業宗旨,卓越的企業家精神,優秀的員工團隊、高水準的專業服務和現代化的公司治理制度。

 

(一)誠信為企業宗旨

 

誠信乃金融的根本,失去誠信,銀行便失去其存在的根基。聲譽乃企業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銀行良好聲譽的形成乃投資者長期以來對銀行良好履約歷史的累積記 憶。匯業銀行深明誠信聲譽對其的重要性,所以,匯業將“以誠取信”作為公司的企業精神,也一直在以誠信的態度提供服務,確保所有企業業務合乎法律規範,對 客戶,對員工,對股東,對社會,匯業都在通過行動展示其誠信的企業文化。即使是在銀行最困難的時刻,也沒有背棄其誠信為本的企業宗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 持,匯業誠信的付出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匯業銀行在澳門市民中積累了良好的聲譽。匯業現在擁有兩萬多忠實的客戶,一批忠誠的員工以及社會良好的口碑,此乃 匯業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

 

區宗傑先生儘管澳門粵華中學英文部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但是在工作過程中堅持不斷學習銀行專業知識和企業管理技能,對金融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宏觀經 濟發展走勢具備很強的前瞻性,能準確把握好經濟形勢的轉型變化,進而適時調整公司發展戰略,為公司的發展方向掌舵導航。有所為有所不為,區先生作為公司的 掌舵人,只是在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而不會參與企業日常運作,給予管理層充分的施展空間。同時,區先生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上行下仿效,在公司起到了良好的 示範作用。

 

區先生德高望重,在兩岸三地都具備良好的聲譽和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在政界和商界都有著豐厚的社會資源,得道多助,因而在最困難的時刻也能調動有效資源度過 難關。區宗傑先生有著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即使年逾古稀也仍老驥伏櫪,積極尋求機會將業務拓展到內地和其他地區,以期匯業的發展在其有生之年能更上一 層樓。

 

(三)優秀的員工團隊

 

任何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離不開一支優秀的員工團隊,匯業銀行也不例外。長期以來,匯業銀行就一直注重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員工素質的培養。目前公司員工學歷基 本都在本科以上,其中博士和碩士學歷的員工達五分之一。公司根據每位員工的特點和專長安排合適的崗位,人盡其才以最大效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愉悅性。 在公司制度允許範圍內,公司給與員工充分的施展舞臺和良好的發展空間,讓他們享受到事業的成就感;良好的激勵機制,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司利潤作為員工的 年底花紅,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公司發展的成果。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只有種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科學而富有人性化的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是吸引 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根本。匯業銀行充分做到以人為本,在最艱難的時刻仍有過半員工堅持留下和公司共度難關就是最好的例證。

 

 

(四)高水準的專業服務

 

澳門狹小的區域裡雲集了29家 銀行,澳門銀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並且大部分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分行數量都遠超匯業銀行,匯業銀行在規模和網點覆蓋方面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在如此不利的競爭 環境下,匯業銀行實施的公司戰略是靠高水準的專業服務致勝,通過公司專業的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融資需求和增值的投資服務來贏得客戶,獲得客戶的信 賴。匯業的專業服務團隊經驗豐富,專業金融技能過硬,包括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財務風險管理師及資料分析的專才等,雄厚的人才儲備,為提供高水準的專業服 務奠定了基礎。

 

(五)現代化的公司治理制度

 

區宗傑先生擁有匯業銀行逾90%的股份,匯業銀行為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業,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在銀行業極為少見。但是,匯業銀行在公司的治理上並沒有體現出強烈的家族式管理色彩,而一切按照現代公司治理體制在進行公司治理,公司的日常管理較好地踐行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管理哲學。

 

其一、科學的規章制度。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必須靠一整套嚴謹科學的規章制度來保駕護航,否則公司的經營活動會陷入無序狀態。若公司的政策朝令夕改,管理人 員的決策趨於隨意,員工無所適從,導致公司人心渙散,效率低下,公司無法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鑒於此,匯業銀行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總結了一套科學而又適合本 企業情況的規章制度,並且在發展中不斷修改完善。不論是公司高管還是普通員工,他們的決策過程和日常行為都在公司章程制度的規範下,這樣極大降低了員工決 策失誤和違規操作的概率,較好地保證了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同時,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獎懲制度,對於勤奮優秀的員工給予適度激勵,以提升其工作積極性,並且 在整個公司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其二、先進的公司治理結構。雖然是一家家族式企業,但是匯業銀行卻是遵照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在設計公司的管理體制,公司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公司的經理層。股東大會每年至少開會一次,監管及審核企業每年的業績和表現,決定公司組織章程的修訂,選擇及決定高層行政人員,銀 行運作由董事會執行,董事會一個月開一次會議,主要負責制訂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並研究、分析及決定管理階層每年所提供的業務計劃及收支預算,挑選管理層合 適主要人選;此外,亦定期檢討確保公司業績和管理層表現合乎預期。不過,董事會對企業日常運作不進行幹預。為確保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合理性以便保證決策的科 學性,公司董事會成員三分之一來自主要股東,三分之一成員來自行政管理層,三分之一成員來自公司以外的專業人士。董事會下面還設有人事委員會,內部稽核及 法規遵守委員會和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公司的管理層則負責遵照董事會制定的公司政策,制訂每年業務方針及收支預算,並處理公司的日常業務運作。

 

其三、公開透明的公司治理制度。非上市公司沒有對外披露公司股權結構、經營情況、資產情況、盈利情況和所有者權益狀況等重要資訊的義務,而家族式企業對相 關資訊更是諱莫如深,只有公司股東和少數高管人員掌握,公司內部的一般員工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家族式企業往往給人以低透明度甚至神秘莫測的印象,家族式 企業的公司形象一般不及資訊公開的上市公司。不過,匯業銀行在財務資訊公開方面做得比一般的家族企業透明。在每年一次的員工大會上公司的全部重要財務資料 都對員工公開,讓員工瞭解公司真實的盈利情況,並根據當年的利潤情況支取適當比例作為員工的花紅,這樣既充分滿足了企業員工的知情權,讓員工知曉自己付出 所取得的成績,又讓員工與企業股東一起分享公司發展所帶來的回報,這樣大大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

 

三、示與思考

 

一 個公司的管理和一個國家的治理一樣,不能單純的迷信某一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偉大英明,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制度設計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公司良性運行的根本。 國內外的實踐已經有力證明該觀點的正確性,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否認企業家精神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西方經濟學家非常崇尚企業家精神對 於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向那些具有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冒險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致敬,希望本澳地區能湧現更多像區先生這 樣的優秀企業家,以此來推動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

 

本澳地區有很多的家族式企業,早期的發展依靠家族成員的齊心協力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公司規模的壯大,原先的家族式管理已經不再適應公司的現時情況,但 是因為各種原因不具備改革和轉型的勇氣,導致公司發展遇到瓶頸甚至出現危機。匯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經驗或許可以值得參考,傳統的家族管理文化與現代的公司治 理文化間怎樣實現完美的融合,怎樣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作出改變調整,這恐怕是每個企業家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為大中華區唯一的一家全家族銀行,匯業銀行業務能得以延續充分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匯業的管理相對於其他的傳統家族企業治理有其過人之處。匯業的成功主 要歸功於傑出的區宗傑先生,這一點也毋庸置疑。不過,區先生畢竟已經年逾古稀,匯業未來發展也將面臨接班人問題。如何代際傳承和發揚光大,是家族式企業比 較頭疼的問題。即使是改良的家族式治理模式,仍然無法迴避公司長遠發展存在着潛在威脅。現在區先生所設計的傳承模式是讓匯業銀行完全授權能幹、專業的行政 人員來經營,而區氏家族則透過控股公司及董事會來作高層次的管理。

 

 

3.富銓制勝之道—–多元化的市場競爭策略

 

富銓集團是一家年輕的集團公司,老闆鄭燕濠先生也非常年輕,旗下主要業務為旅遊服務和麵包烘焙銷售。富銓集團從事旅遊業務發跡,現在旅遊服務仍然是集團的核心業務;活力旅行社於2008年成立,而麵包烘焙業務則於2010年才開始涉入。富銓的名字也許並不為太多澳門市民熟知,但是旗下的活力旅行社和自由咖啡(Café Free)在澳門卻是耳熟能詳。富銓集團公司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有如此迅速發展,其公司管理戰略和業務拓展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拜訪了鄭燕濠先生。

一、富銓集團概況

富銓集團最早從事旅遊訂房業務,旗下的活力旅行社現在澳門有11家 連鎖分店,主要以酒店、機票、船票和門票預訂業務作為核心,在澳門樹立了“票務助理”旅行服務品牌;同時拓展自由行、組團出遊一條龍業務,為澳門市民外出 旅遊提供服務。集團近年在珠海設立內地活力旅行社總部,並計劃在內地多個城市開設分店。公司還打造了酒店王的線上旅遊預訂服務平臺,打通線上和線下業務的 通道。集團在內地還擁有活商國際旅行社(中國)品牌,在澳門擁有拱輝旅有限公司品牌。集團旗下另一核心業務為麵包烘焙銷售,於2010年收購澳門一家麵包企業,生產和銷售都歸企業自主控制,自由咖啡品牌現在澳門擁有10間分店,並實現網上預訂麵包業務。近期公司還投資文化產業,出資成立倬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集團現在本澳地區擁有員工約300人,在內地有員工200人,年營業額逾5億元。

二、多元化的經營特色

(一)主營業務多元化

富銓集團的發展軌跡表明公司實施的是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也證明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富銓集團最初的經營始於酒店訂房業務,公 司在票務服務方面深耕細作,全力打造“票務助理”的專業服務品牌,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進一步拓展到其他的旅遊服務。無疑,在自由行的巨大政策紅利 下,集團的旅遊服務業務獲得了蓬勃發展,取得了卓越成績,也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理論上只要國家的自由行政策不收緊,澳門的旅遊業將生命長青。不過做企 業應該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國家政策的變化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而旅遊業容易受國家政治和一些突發安全事件所影響。同時旅遊業也對經濟週期有極敏感的反應,會隨著經濟的繁榮蕭條而跌宕起伏。貌似紅火的旅遊業背後其實潛藏著各種風險。而食品生產銷售作為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最基本行業,受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則相對有限,並且澳門的高端面包烘焙品牌屈指可數,該行業應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基於此,集團在2010年 收購一家澳門的麵包烘焙企業,開始進入到食品製造銷售行業。旗下自由咖啡品牌的麵包定位高端,對產品品質有著卓越追求,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麵包銷售業務獲 得了快速增長,自由咖啡在澳門數間分店的良好營業業績已證明當初進入麵包烘焙業戰略的正確。由此,不同行業的協同發展既降低了公司經營的風險,又大大增強 了公司現金流的充裕程度。

 

集團公司近期開始投資進入文化產業,出資成立了倬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集團可以利用其平臺加強公司的品牌宣傳和企業文化建設,同時通過其參與一些社會公益 活動,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目前,集團公司所涉及的主要乃旅遊和食品行業,文化產業可以算是戰略投資,並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集團多元化的戰略格局初步形 成,在夯實現有產業的基礎上,未來並不排除進入其他前景看好的行業。

(二)品質服務多元化

高品質的產品服務應該是成功企業所具備的共同特性,同時,高品質服務也強調個性化。因此,富銓集團在專注品質服務時,特別注重高品質服務的多元化,不同業務都深入貫徹該宗旨。

 

活力旅行社專注為澳門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外出旅遊服務,重點打造“票務助理”這一旅遊品牌,圍繞酒店、機票、船票、景點門票等票務業務精耕細作,同時“票務 助理”將不斷集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來讓澳門市民更好地體現出外旅遊的無憂化服務;另外,公司還密切關注每個澳門旅行者的個性化需求,為客戶量身設 計個性化的旅遊服務產品,力爭將“票務助理”的優質服務細化到極致。隨著活力旅行社在內地城市分店數量的增加,有效實現了內地和本澳地區業務的有效對接, 這樣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和本澳居民赴外地旅遊,都可以在活力旅行社港澳分店和內地分店間實現較好的資源共用,較大提升了公司的旅遊服務水準,改善了客戶的 旅行體驗,自然也增加了旅行社的客戶資源。

 

“自由咖啡”則在麵包製作上,將本土口味與臺式烘焙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風味的高檔麵包品牌。品牌的創辨宗旨是以優質、天然、無添加的健康理念為主 導,對各項產品均有獨特的要求;務求令產品能夠滿足到不同層面消費群的需求。為此,品牌現有的產品種類多達百款以上選擇。另外、還結合自家咖啡、奶茶及各 類休閒飲料,最大程度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旗下咖啡飲料曾榮獲第五屇澳門特色光榮榜中創意咖啡優勝獎,使公司品牌的形象得到更大提升。麵包的原料採購來 自世界各地,選用最好的原料以保證產品品質。公司鼓勵對產品進行不斷創新,以帶給客戶最好的消費體驗作為企業宗旨。公司卓越的產品品質,贏得了廣大澳門市 民的喜愛。

(三)行銷手段多元化

 

隨著現代資訊和科技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在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商機。近年來在內地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例如阿里巴巴,京 東,騰訊等,借助互聯網這一新興的線上管道不僅掀起了業界商業模式創新變革的浪潮,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降低了創業者的成本,同時給企業自身營業額帶 來了幾何級的增長,傳統的零售行業已被這些互聯網銷售企業大步的超越,甚至無招架之力。在旅遊行業,同樣湧現了一批借助互聯網實現業務模式革新的優秀互聯 網旅遊企業,比如有攜程網,藝龍網,去哪兒等,成功將傳統旅遊業和互聯網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帶來了業務的快速增長,隨著網路的越發普及,互聯網旅遊企業的 業務前景無限廣闊。

 

富銓集團具備前瞻的戰略眼光,較早窺探出其中所蘊含的機會,搭建了自己的互聯網旅遊平臺,即旗下的酒店王(同行網)網路平臺,主要為遊客提供酒店預訂和其 他各種票務預訂服務,同時與國內的大型旅遊網站合作,實現資源互補,大大拓寬了公司的業務物理半徑,克服了傳統的門店式旅遊業發展的不足,在有限門店數量 下可以輕易實現客戶資源的跨區域發展,憑藉自身在本澳地區的經營優勢,吸引了眾多來澳門旅遊的旅客資源,為企業帶來豐厚回報。

 

此外,自由咖啡也同樣構建了麵包的網上銷售網路,憑藉在澳門地區廣泛的門店分佈,能實現線下門店對線上訂單業務快捷而有效的配送服務,這在業務模式上也是集團一種成功的創新嘗試,未來也可能成為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四)權結構多元化

 

富銓為鄭先生的獨資企業。為吸引和留住人才及公司的長遠發展,鄭先生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機制,推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富銓集團每年拿出公司2%的股份作為對公司優秀員工的獎勵,一直會持續到自身只控股公司51%的 股份為止。公司員工由雇員身份轉換為公司股東,這種身份的轉換對於員工工作熱情的激勵可想而知。這又從另一方面體現出鄭先生大度、遠見和敢於創新的企業家 精神。讓員工充分享受到與公司共同成長的紅利,這種大手筆的股權激勵政策恐怕不是一般企業家所能做到。同時公司每年還有豐厚的花紅,作為對員工辛勤工作的 一種回饋。在澳門以家族企業佔據主流的企業界,這種慷慨的股權激勵機制確實比較難能可貴。

三、示與思考

本澳地區面積狹窄,人口總量有限,很多人以此認為澳門不像內地那樣具備良好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進而否定本澳地區發展互聯網商務的前景。其實不能一概而 論,在本澳一些行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同樣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空間,比如旅遊服務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同樣能實現商機無限,富銓集團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證。 富銓集團體現出青年企業家們敢想敢幹、勇於開拓創新的革新精神,善於吸取先進思想和理念的開放態度,以及善於利用新產業革命潮流的遠見和膽識。

 

鄭燕濠先生高中畢業即開始進入社會打拼,先憑藉自身的勤快踏實深受老闆賞識而入道,後憑藉著自己聰慧的頭腦和善於學習的精神,白手起家,逐漸把事業做大做強。他在工作中也不忘繼續學習進修,學完了MBA的管理課程,他的那種為人處事的誠信態度,相容並蓄的學習理念,為其成功的關鍵要素,值得企業家們借鑒。

 

富銓集團雖然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但是集團的總部管理平臺沒有較好搭建。鄭先生一周幾天分別到不同的子公司辦公處理相關業務,親力親為,公司管理形式比較 簡單,在公司運營走上正軌後這種管理模式並不影響管理效率。不過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這種缺乏集團總部行政協調的管理模式的弊端可能會逐步顯現, 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良好的管理制度建設和高層管理人才的事先儲備應成為必要。

 

 

4卓科數碼:從小工程行到澳門弱電行業的領軍公司

 

從五光十色的建築霓虹燈飾和彩色銀屏,到豪華酒店裏柔和的背景音樂,無處不展現出澳門魅力之都的繁華。而所有這些現代城市形象的塑造,都離不開弱電系統工 程的功勞。本文介紹的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正是澳門弱電行業的領頭軍。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耀武先生不但娓娓道來他的奮鬥歷史,還和我 們分享了卓科在短短的十數年,從一間年收入十來萬的個體工程行,發展成為如今年創收過億元的規模公司的成功秘訣。

 

    一、卓科數碼概況

 

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的業務範圍廣泛涉足弱電系統工程的各個專業分類。弱電系統工程又稱建築智能化工程,包括有集團電話、網路系統、閉路電視、通訊工 程、安防監控系統集成、公共廣播和影音系統集成等。近年弱電高新科技發展迅速,在現代智能城市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澳門也不例外。卓科服務過的對象 多不勝數,從政府機構,公共設施到大型酒店和賭場,例如法務局、旅遊局、金融情報中心、澳門國際機場、澳門科技大學、香港電訊盈科、永利酒店、威尼斯人酒 店和葡京娛樂場等。卓科多年來和行業內的國際名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包括三星電子、艾默生、博世、霍尼韋爾、安普佈線、捷順、艾科電子和APC系統等。從2001年成立至今,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六十多名員工,坐擁數千尺寫字樓辦公室的業內知名企業。2014年的營業額預計突破億元。

 

    二、卓科數碼的成功秘訣

 

    (一)邊做邊學,從實踐中積累經驗

 

弱電工程專案應用性強,技術人員在專案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實際問題,需要結合理論因地制宜形成解決問題方案。當年,中學畢業後加入澳門電訊有限公司(CTM) 的黃耀武先生,沒有任何機電專業基礎,由年資深的同事帶著,背著工具書包穿街過巷,從基層電信工程技術員做起,慢慢掌握了電話線路新裝、維護和移機等技 能。弱電工程講求實幹而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只有慢慢積累不同業務的現場經驗,摸索和總結各種知識理論並不斷豐富這些理論將其系統化,才能成為本行業的行 家裏手。黃先生多年的行業經驗告訴他,幹中學無疑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2001年,黃先生離開了工作十九年的CTM, 自立門戶成立了一間小公司,一人獨自打拼,從老本行電話系統和網路佈線做起。公司為了生存和壯大,不錯過任何的生意機會,包括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涉足過的業 務,如安防監控。機會是不等人的。企業如果因為缺乏經驗而猶豫退縮,就永遠沒有機會。所以公司積極涉足不同業務,客戶需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什麼就學什 麼,勇於嘗試,不斷琢磨,自學成才,不斷拓寬業務領域,使生意規模逐年壯大。到2004年,有兩位合夥人加入並開始聘請全職雇員,公司發展走上了正軌。

 

(二)引進香港專才,提升企業檔次

 

隨著賭權和自由行政策的全面開放,澳門現代化建設步伐進入蓬勃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政府機構、大型商業企業和酒店賭場對弱電系統工程的需求不斷加大。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生意興旺,2005年公司的營業額從前幾年十餘萬驟然飆升至上逾百萬。

 

驟增的業務量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當時的弱電系統行業在國際上已經趨複雜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產品種類極大地更新,性能指標不斷上升,弱電工程的施 工和設備的安裝需要由專業人士來完成。澳門本地市場小,弱電系統行業和其他發達地區如歐美、新加坡和香港相比,無論技術、經驗和人才方面都嚴重落後。香港 的城市基建專案多,弱電工程行業發展成熟和國際市場接軌,行業人才眾多、大型專案的經驗充足,熟悉行業最新趨勢和頂尖技術產品,已經摸索總結出一套系統的 和先進的弱電工程管理方法。而這些正是澳門本土的弱電工程中小企業所缺乏的核心競爭力。卓科不失時機從香港重金聘請管理人才和弱電工程專案經理。憑藉助這 些專業人才,大大提高了卓科的服務品質和業務水準,滿足和符合外資大型企業的高標準業務要求,很好地抓住了當時澳門市場的新機遇。

 

 

(三)掛靠知名企業,參與大型國際化專案

 

卓科從2005年 開始大量地參與了澳門大型酒店及賭場工程,客戶有永利、威尼斯人酒店、美高梅金殿酒店、新葡京酒店、新濠峰酒店、十六浦酒店娛樂城、銀河娛樂度假村、葡京 娛樂場和英皇娛樂城等等。這類大型企業的設施建設專案門檻非常高,對企業規模、註冊資金、專案經驗和技術程度等都有較高標準要求,澳門本土的弱電工程中小 企在競投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壁壘,難以和大型的弱電工程承建商抗衡實力。

 

因此,卓科積極在有限的空間內尋求參與大型設施建設專案的機會,摸索出一條通過依附掛靠大型電信運營商發展的經營模式。大型電信運營商如澳門電訊和香港電 訊盈科,因為產業地位高和綜合能力強,品牌有良好的擔保,所以是澳門大型酒店及賭場工程常用的設施服務承建商。設施建設工程浩大而且分工細密,所以承建商 通常會把業務細分,外判出去,以減低成本。電訊盈科這類港資企業,雖然行業經驗豐富,但是受到澳門勞工配額和香港勞工成本高昂等因素的牽制,通常會把部分 業務,例如網路佈線、電話系統和閉路電視之類的弱電工程外判給澳門本土的公司,賺取掛靠費和管理費。卓科多年來和澳門電訊和香港電訊盈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關係,作為這兩大運營商的分包商,為澳門大型酒店和賭場提供安保系統、網路佈線、電話系統、光纖網路、公共廣播、影音系統及弱電系統集成等多元化產品服 務。掛靠工程是卓科的收入主要來源,2013年卓科的營業額在六千萬左右,分包和外包形式的工程額占了七成。

 

    三、卓科數碼的隱憂

 

(一)分包商的尬身份

 

大型外資企業挑選合作夥伴,除了要求巨額保證金額、相當的公司規模和行業經驗,更注重對方的知名度和品牌,所以通常會選用來自香港和新加坡的弱電公司。過 往卓科所參與完成的專案,都是掛上總承包商的頭銜,例如澳門電訊和香港電訊盈科。榮譽和光環都屬於總承包商,而具體執行施工的分包商,如卓科,往往默默無 聞,無法利用星光熠熠的客戶名單為自身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打響品牌。所以,儘管卓科行業經驗豐富,但是如果脫離大型運營商,以獨立的專案承建商身份去競 投大型外資企業的弱電專案,基本上成功率為零。

 

卓科就好像沒有自主品牌的代工廠,要受制於著名品牌。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打破困局,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卓科現在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行業資源,可以考慮 物色和收購適合的外地知名弱電公司,通過對方的知名度和品牌提高在行業的話語權,擺脫大型營運商,最終能夠平起平坐和大型外資企業合作。

 

(二)人才和技術核心競爭力仍然不足

 

和其他香港和海外地區相比,澳門的弱電行業落後,尤其缺乏大型國際化基建專案的經驗。儘管卓科能夠在澳門的大型國際化專案裏面分到一杯羹,但是往往分配到 的專案核心技術能力不高,而且重要專案的負責人也來自承包商。卓科處於產業鏈的下游,無法學到核心技術和最迫切需要提升的專案管理能力,難以提高企業水 準。所以,卓科多年來替他人作嫁衣裳,未能把自身打造成澳門本土的知名弱電系統名牌,難以複製香港和新加坡的成功和向外發展衝擊國際市場。

 

弱電系統工程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研發能力。弱電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卓科也密切注意產品發展動向,積極引入新軟體、硬體和其他儀器設 施。然而,卓科更應該重視的是員工對新技術的吸收、應用和優化能力,因為專業人才儲備和技術人員的優異性決定了企業在行業裏的競爭力。現代弱電系統工程既 涉及了電腦軟硬體、網路、電子、圖形圖像、系統工程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又向無線移動、雲儲存和人工智慧等應用方向發展,因此需要大量優秀的綜合性技術 人員和研發人才。除了用優厚的薪金吸引優秀技術人員和專案管理人才,卓科應該讓技術和研發人員積極參與各類培訓交流,如最新軟體應用培訓或者新產品的操作 訓練課程;員工加深對先進技術的認識,熟練操作運用產品,積累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提供性能優越的產品服務以滿足行業客戶的需求。卓科只有在人才技術上不 斷提高,才能拉近和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地區的行業差距,建立不可取代的自身優勢,擺脫低附加值的分包商身份。

 

(三)局限於澳門市場

 

卓科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益於澳門賭權和自由行政策的開放。卓科以澳門市場為主,現時酒店和賭場客戶在客戶數量占比為三成,而生意額占比高達七成。而酒店和賭 場是和博彩業息息相關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果澳門博彩業的營收增幅下滑,大型投資銀行對博彩業投資收緊,一旦博彩業出現動盪,卓科必受牽連。

 

卓科應該立足澳門,放眼境外,未雨綢繆,拓展外地市場。近年因應客戶需求,卓科在珠海註冊了分公司,嘗試開拓內地市場,開始試水充滿未知數和挑戰的內地市 場。儘管卓科對內地的營商環境包括稅務制度都不熟悉,但是應該繼續發揮實踐中積累經驗的一貫精神,勇於抓住機會,顧客走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卓科“邊學邊 做”思維折射下極強的執行能力,定能把打開內地市場這個願景變為現實。

 

 

5.新濠日貿易飲食有限公司:特色與困擾

 

為瞭解澳門飲食界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澳門中小微企課題小組於2014年5月中旬訪問了新濠日貿易飲食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文禮聰先生和其生意合作夥伴Andre Sa Correia先生對公司情況和營商環境做了介紹。

 

    一、公司發展概況

 

文禮聰先生在加拿大完成學業後,回到了家鄉澳門。2004年,文先生和表弟合資100萬元,開了第一間鮨味亭日本創作料理(Sushimitei)。 文先生的表弟在加拿大有壽司吧工作經驗,在鮨味亭負責廚房出品;文先生則負責管理。該店開在新橋賈伯樂提督街寶誠大廈地下,此區居民集中,消費力高。經過 十年的市場磨練,新濠日已經成長為擁有三間日本創作料理、一間義大利餐廳、一間中餐廳和一間泰國餐廳的飲食集團;旗下餐廳品牌包括有鮨味亭和軒仔記燒味餐 廳等。尤其是鮨味亭,已經在本地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抵食”、“大份”、“選擇多”、“時時推出新菜式”和“食材新鮮”的良好信譽和口碑。鮨味亭近年與禾 花亭和三井料理被消費者選為澳門三大性價比高的日式家常料理店之一,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業務的不斷擴張,令員工人數從早期的50人穩步發展到現在的200人。

 

二、公司經營特色

 

(一)率先引入日式西餐廳風格

十年前澳門市面上日式餐飲少見,且以傳統壽司店為主,如江戶和騎士,通常開設在賭場內,價格高昂。文禮聰先生決定引入在加拿大已經流行的日式西餐廳。日式 西餐廳受歐美風格影響,和傳統的日本壽司店有明顯的差別。首先,就餐氣氛環境輕鬆,更適合單獨用餐或者女性顧客;其次,香料和食材的選用不拘一格,融合西 方和日本特色;最後,價錢大眾化,鮨味亭產品一直奉行中低定價路線。例如,一個日式牛肉湯拉麵午市套餐,奉送面豉湯、沙律和壽司卷,只需34元。日式西餐廳的概念當時在澳門非常新穎,因而鮨味亭受到了追捧,成功吸納到一班街坊客和學生客。鮨味亭開張時生意非常理想,四個月內即回本。

 

(二)不斷推出新潮菜式

 

近年澳門本地居民人均可支配增多,消費能力漸強,會更多地在外用餐,而且願意多花錢享受高質素的食物。同時,餐廳數量和類型的增加,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 擇。為了滿足顧客與日俱增的需求,爭取回頭客,在競爭激烈的澳門餐飲業站穩腳,新濠日旗下的企業除了選用高質素食材之外,還一直堅持不斷創新和改良菜式。 餐廳會引入澳門本地較為少見的食材,如天使蝦、恍惚魚等,為菜單增加新元素;或者在菜式上發揚創作的理念,如最近推出的三文魚創作壽司,兩片脆餅夾著三文 魚壽司,口感有趣,尤其受到喜嘗新的年輕顧客喜歡。

 

(三)積極開拓新市場

 

現時澳門的日式餐廳遍地開花,需求飽和。因此,新濠日積極拓展飲食新市場,除了老本行日式餐廳之外,還開始涉足中菜、泰國菜和義大利菜,希望能夠開拓新業 務,打開新市場。現在澳門市道暢旺,顧客消費心理開放,希望嘗試新事物,所以餐飲業務多元化也是勢在必行。新濠日希望能夠利用鮨味亭已經建立的優勢,在開 拓新餐飲業務時,共用資源和節約大量成本,加強企業整體核心競爭力。

 

雖然以做本地人生意為主,新濠日也躍躍欲試拓展遊客客源,最近在北區豪華樓盤海天居開設了鮨味亭分店。海天居離港澳碼頭和珠海關閘都只需要數分鐘車程,交通非常便利,新濠日希望占此地理優勢吸納新的自由行客源。

 

(四)意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新濠日近年銳意提升品牌形象和開拓多元化客源。2012年,新濠日以鮨味亭Sushimitei冠名贊助香港歌星林峰Light Up My Life世界巡迴演出的澳門站演唱會,藉此提高鮨味亭尤其在香港和內地遊客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新濠日也積極參與各種會展推廣活動。鮨味亭在2013年的澳門美食節大放異彩,無論是刺身,壽司還是天婦羅食品都大受歡迎,不但吸引了眾多本地客消費,還有大量慕名而來特地參加美食節盛會的內地遊客在攤位前駐足流連,開始接觸和認識到鮨味亭這個品牌。

 

    三、企業發展的困擾

 

(一)勞動力短缺經營難以為繼

 

用工荒在澳門尤其是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常態。餐飲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不足的負面影響更為顯著。餐飲業勞動強度大,在薪酬差不多的情況下,餐飲業往 往是擇業者,特別是本地人最後的選擇。另外,餐飲業員工的流動率也很高。尤其是前線員工會把這份職業當成是踏腳板,一有合適機會,就會轉行至其他工作較輕 鬆的行業;或者被其他薪酬較高的酒店或大型食肆挖走。往往鮨味亭花大量人力物力培養出來的人才,例如壽司師傅和刺身師傅,學成之後要麼自立門戶,轉而投向 待遇更好的賭場或者酒店工作。豐厚的薪酬待遇和津貼已經成為澳門餐飲企業爭奪優質勞工資源的常用手段。2004年,一個日本料理大廚的薪金聘大約八九千元,而到2014年薪金已經達到三萬元。澳門餐飲中小企業,為了挽留員工而大幅提升用人成本,已經嚴重壓擠了利潤空間,已經難以為繼。

 

針對人手短缺的問題,中小型餐飲業不應該單靠加薪留人,而需要建立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企業應該給予員工培訓和晉升的機會,培養員工的事業心和成就感;尊 重員工,和員工平等溝通,增加員工對企業的好感度;採取彈性的輪更制讓員工的生活與工作的安排更加平衡。另外,企業應該從新產業的角度去經營餐飲業,利用 互聯網和資訊科技技術,把企業從勞動力短缺的這個問題解放出來。各類的餐飲管理軟體和終端硬體(如iPad和自助收銀機)已經能替代點菜,傳單,結算和收銀的功能,大大減低了前線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員工數量。近年澳門的生活節奏加速,餐飲消費者都講求服務效率。尤其在繁忙時段,鮨味亭的顧客要求從進店開始的4到6分鐘內能夠享用到食物,而整個用餐過程不超過25分 鐘。在客流高峰時段,店內人手往往未必能夠滿足到所有顧客的要求。餐飲企業應該意識到顧客需求從“有人服務我”到“快靚正”的明顯轉變,摒棄“自助服務會 減低顧客體驗滿意度”的舊觀念,創新服務理念,改進場所設施,普及自助服務。例如前面提到的自助點餐,自助餐具和自助茶水等,減少顧客對前線員工的依賴。

 

(二)租金攀升企業難以承受

 

近年,鮨味亭的店鋪租金升幅超過四成。鮨味亭的店鋪面積都要求能夠容納過百座位,否則翻臺率不足以令店鋪盈利。Andre Sa Correia先 生表示鮨味亭希望能夠進駐澳門商業區或其他成熟居民區,但是現在該類地段的大面積店鋪租金過高,依靠薄利多銷的鮨味亭難以擭取利潤。鮨味亭攤位在澳門美食 節的成功經驗應該給予新濠日一些新的啟示,在商業區可以選擇小面積的店鋪做外賣店,將會大大減低了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又能夠吸引到為數眾多的上班客。另 外,新濠日認為香港的樓上鋪經驗值得借鑒,希望能夠向高空發展,把餐廳開在租金便宜的樓上或者工廠大廈。但是現時的澳門消防法例並不允許樓上鋪開業。政府 未來出臺的相關法例,能否充分考慮民眾安全因素的同時,又能夠惠及商戶發展,適當開放樓上鋪條例,以緩解中小餐飲業的租金重擔,真正做到利民利商?

 

(三)企業規模擴大後老闆獨木難支

 

現時,新濠日旗下的六間分店由文禮聰先生親自打理,這種親力親為的管理方式也實屬無奈。首先,餐飲屬於服務性行業,年終無休;而且出品質素和食物安全問題 決定了生意的興衰;而最大的問題還是無法聘請到勝任的高級管理人才。然而,當企業真正做大,開始拓展多元化業務和新市場的時候,事必躬親的老闆將會分身乏 術,企業的發展也就到了瓶頸。新濠日應該設計健全的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專家型的適崗人才。企業主從企業的日常營運事宜脫身出來,把精力用來考慮如何更 好地組織資源,尤其是人才資源。最後充分地利用好人才去運轉企業,而不是單靠企業主一個人去運轉企業。

 

新濠日創業至今已經有十年,從一家日本料理店發展到如今業務多元化的飲食集團。然而,新濠日和其他在澳門的中小餐飲業一樣,面對的人力短缺,租金和原材料 等成本壓力越來越大。企業主要改變舊有經營觀念,把餐飲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新產業靠近轉型,通過自助式經營和智能資訊化工具,減低對勞動力的依賴。 企業主還要打破舊有思維,從新角度和新觀念考慮,建立適合現今營商環境的經營模式。

 

 

6.誠信與專業——麗斯攝影器材行的成功法則

 

近年來,智能電話的出現和快速上漲的營運成本,對澳門攝影器材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不少老牌的澳門攝影器材行或不堪經營壓力而黯然結業,或鋪面收縮至退 守一間老鋪。然而,作為澳門老牌攝影器材行之一的麗斯攝影器材行卻逆風騰飛,不但見證了澳門攝影行業從“菲林”到“數碼”年代的變遷,而且不斷壯大成長, 從一間小店發展成為有五間實體店的公司,成為澳門乃至香港攝影行業中的常青樹。

 

 一、麗斯攝影概況

 

從最早的“麗斯影室”,到後來的“麗斯攝影器材行”,再到近年的“麗斯數碼”,店名的三度變更,反映了影像行業的更新換代,更顯示了麗斯經營範圍的轉型。

 

麗斯攝影器材行創立於1981年,早期從事傳統沖印和攝影服務。到80年代末期,麗斯全面轉型為攝影器材銷售商,銷售版圖甚至拓展至內地市場。2003年澳門賭權和自由行政策開放後,麗斯的生意重心從內地移回澳門。麗斯現時有四間直營店和一間加盟店,主要經營各類攝影器材及數碼電子產品。位於新橋渡船街的總店專營攝影器材,主打專業相機品牌,如Hasselblad、Minox和Tokina;位於南灣、筷子基和威尼斯人大運河購物中心的三間分店除了經營著名品牌攝影器材外,還銷售高清電視和電子遊戲機等數碼產品。2011年,麗斯作為德國著名相機品牌徠卡(Leica)在澳門的唯一經銷商,在新濠天地開設了澳門首家徠卡專門店,銷售全線系列的徠卡產品。麗斯攝影器材行董事長勞灼榮先生表示,生意多年來一直穩步發展,近年營收逐年增長超過一成;同時,旅客客源比例也逐步增長,由2009年的兩成逐步增加到2013年的將近三成,以內地遊客為主。勞灼榮先生認為:麗斯的成功全因多年來堅守誠信和專業。

 

二、待客以誠,貨真價實的經營宗旨

 

麗斯多年來秉承“待客以誠,貨真價實”的經營宗旨,堅持只銷售行貨。行貨是生產廠家正式授權在銷售地發售的貨品,品質有保障而且能享受到完善的售後服務。 和不經過正式代理商入口的水貨相比,行貨的售價較高,利潤空間明顯小得多。麗斯多年來堅持薄利多銷,不虛開高價,逐步積累客源。多年來,麗斯的口碑良好, 從回歸前的葡籍顧客、本地客到現在的內地遊客,上至社會名流,下至普通民眾,均認同麗斯“可靠”、“價格公道”和“絕對的行貨”。因此,麗斯攝影器材行獲 得了“誠信店”榮譽,這是由澳門消費者委員會頒發的唯一官方認可的消費購物商號。

 

品德誠信是麗斯在聘請員工時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除了產品價錢和品質保證之外,麗斯認為員工誠懇的銷售態度才是留住顧客的關鍵。有誠信的員工,才能為顧客提供可靠、中肯的產品資訊和有承諾保證的售後服務,令顧客的購物體驗提升和無後顧之憂。

 

麗斯和眾多代理商之間的合作也是建立在“以誠待人”的基礎上。麗斯多年來從不拖欠貨款,深得各大代理商的信任,從而建立了長期良好互惠的合作關係。因此,麗斯不但能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入貨價,還成功爭取到了如徠卡等攝影器材品牌產品的獨家代理權。

 

三、注重高品質的專業增服務

 

現今互聯網資訊發達,攝影器材的市場價格資訊透明化,相機在任何店鋪的售價相差無幾,低價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薄利多銷不能成為在市場致勝的唯一法寶。麗斯 作為攝影器材經銷商,必須提供有差異化和有優勢的產品和服務留住回頭客,贏得口碑,從而在市場分一杯羹。為了和其他數碼攝影產品銷售商家區別開來,麗斯的 差異性和優勢總結如下:

 

第一,提供專業和全面的數碼攝影系列產品和增值服務。數碼攝影產品的主流銷售管道有三種。首先是傳統的電器零售連鎖店,如百老匯和豐澤電器行;其次是各B2C和C2C電 子零售網站,如京東和淘寶;再次是傳統的攝影器材經銷商,如麗斯。電器零售連鎖店和電子零售網站經營多種類型的電子及家庭電器產品,數碼攝影器材只是其經 營產品的一小分類,所以產品系列不完整,以相機和鏡頭為主,而且品牌有限和比較大眾化。例如,豐澤電器網站資料顯示,旗下的數碼相機產品有七個品牌和總共 五十個產品型號。麗斯主要經營攝影器材和數碼電子產品,光是經銷代理的國際知名攝影器材品牌就將近三十個,其中不乏一些高端小眾的相機品牌。除了相機,還 提供種類繁多的周邊器材產品,如腳架、攝影包、濾鏡、鏡頭清潔用具等。除此之外,和其他的銷售管道處理方式不一樣,顧客在麗斯所購買的產品如出現品質問 題,麗斯可提供維修意見以及代為送返廠商維修中心;如有費用衍生,麗斯僅收取廠商報價,不賺取差價。

 

電器零售連鎖店和電子零售網站的銷售顧問以推銷為目的,介紹產品時以報價和陳述產品基本情況為主,銷售顧問的專業水準未必能夠解決顧客的所有疑問。絕大多 數的顧客對攝影器材只懂得常識,例如像素越高畫面越清晰;這類顧客不但對相機的功能不完全瞭解,甚至對自身購買攝影器材的真實要求都不甚清楚。而有些顧客 對攝影器材有認識但是知識不全面,並不熟練掌握產品的各種使用功能。所以,根據顧客的攝影知識、拍攝水準和真實需求,向顧客提供專業的有針對性的產品購買 和使用建議,為顧客提供增值的產品知識和服務體驗,是贏得長期顧客的關鍵。數碼產品日新月異,麗斯一直向員工提供系列培訓,堅持致力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技 能和知識層面。員工對數碼產品和攝影產生興趣和不斷吸取新知識後,就能夠向顧客傳授更多專業知識和更熟練地指導顧客使用產品,無形中銷售人員掌握了話語權 和贏得顧客信任,更能成功銷售產品。由此可見,麗斯專業和全面的數碼攝影系列產品和服務,能夠給予顧客一站式的增值購物體驗,這是其他電器零售連鎖店和電 商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二,獨家優勢。為了避免同質化,和其他攝影器材商家區別開來,麗斯必須提供人無我有的產品。麗斯是德國著名相機品牌徠卡(Leica) 在澳門的唯一經銷商。在澳門回歸中國十周年之際,麗斯獨家發售限量三百套的“澳門回歸紀念珍藏版”徠卡數碼相機,成為當時城中熱話,並掀起一股搶購潮。徠 卡作為專業高端的奢侈級相機產品,不但由麗斯獨家代理,兩者還聯合推出產品,此舉不但讓麗斯提高了知名度,還讓麗斯在消費者心目中奠定了高端專業、與眾不 同和不可替代的形象,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屹立不倒。

 

值得一提的是,麗斯作為終端零售商,獲得各大知名攝影器材品牌的代理權甚至成為獨家經銷商,必有過人優勢。除了上文提及的“以誠待人”之外,在品牌維護和 客源開拓等方面為代理商提供增值服務,也是麗斯能和各大品牌長期緊密合作的關鍵。以徠卡的澳門專門店為例,開設在主攻高端市場的新濠天地,無論是選址還是 店鋪裝潢,無不配合品牌的高端奢侈形象;同時還成功為徠卡在澳門開拓了內地高端客源市場。麗斯員工對數碼產品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和良好的職業操守,也突顯 徠卡作為國際一線專業相機品牌的形象。

 

四、對麗斯未來發展的建議

 

第一,繼續利用會展平臺提升澳門攝影業的國際地位,惠及本土攝影器材零售行業。麗斯攝影器材行董事長勞灼榮先生貴為澳門攝影沖印業商會會長,多年來不遺餘 力推動澳門攝影業發展,多次聯合政府機構、社團、協會組織和民間團體舉辦攝影器材展覽,如澳門國際投資貿易展覽會(MIF)的數碼科技攝影器材產品展。澳門攝影沖印業商會應該邀請更多的國際知名攝影器材商參展,同時吸引更多來自內地的攝影器材買家和用家前來觀展,把會展打造成國內顧客的國際攝影器材年度盛會,把澳門辦成國際攝影器材經銷中心,從而帶旺本土攝影器材零售行業。

 

第二,建立麗斯官方網站,通過網路行銷提升麗斯在內地的知名度。麗斯目前尚未建立專業的官方網站。消費者通常會認為企業網站欠缺的公司沒有規模,可信程度 偏低;而且企業也容易被其他不法份子假冒,在網上招搖撞騙。在黃頁網站裏,麗斯的相關資訊陳舊和不全面,例如只有渡船街總店的地址和電話。仰慕麗斯名氣的 內地遊客無法獲得其他分店資訊,可能因為渡船街遠離遊客區,改而轉往其他零售店購買攝影器材。建議麗斯攝影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通過網站頁面介紹公司資 訊,包括產品類型、旗下代理品牌、分店地址和聯繫方式。

 

內地遊客前往港澳旅遊前,往往會上網搜集相關資料,而且熱衷追捧網路口碑產品和店鋪。通過內地市場份額最大的搜索引擎,即百度搜索“澳門麗斯攝影”,可以 得到近七千個相關搜索結果,可見麗斯攝影在內地的知名度和受關注度頗高。在內地各大港澳旅遊購物論壇、專業攝影論壇和個人博客,如十六番、大眾點評網、蜂 鳥網和色影無忌等,均可看見內地線民諮詢在麗斯購買攝影器材事宜或者分享在麗斯的購物經驗。麗斯應該留意此類評論帖子,關注內地線民對麗斯的意見和產品的 偏好要求。同時建議麗斯在熱門旅遊和攝影論壇開設帳號,和內地線民互動,提供關於麗斯的第一手資訊。麗斯也可以選擇合適的網站,進行推廣合作,如推出獨家 優惠折扣,提升麗斯在內地的知名度。

 

為了拉近麗斯和內地顧客的距離,麗斯應該開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通過官方微博可以介紹公司最新產品,推廣普及攝影知識或者品牌故事,強化麗斯專業攝影 器材銷售商的形象。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和用戶互動,通過郵件向用戶推送資訊,組織線上和線下的活動推廣,積累熟客。

 

第三、審時度勢,緊貼“專業化、數碼化和智能化”市場潮流。數碼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全面來臨,令到攝影器材零售業的變更週期比以前更短,受到的 影響更顯著。如今智能手機不但能拍攝高解析度照片和視頻,還能連接互聯網即時上載攝影作品,對小型數碼相機尤其是卡片機的市場衝擊最明顯,麗斯應該更密切 關注行業變化走向,順應“專業化、數碼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及時把握商機。專業和高性能的單反相機和鏡頭是麗斯未來的產品主攻方向,此類產品價格昂 貴、利潤較高,是攝影器材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麗斯已經意識到數碼智能產品是今後市場發展的大方向,在南灣和筷子基開設了“麗斯數碼”分店,除了主 營攝影產品,還試水如高清電視機等數碼產品,緊貼數碼化的市場潮流。更值得關注的是,數碼產品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例如電視,顧客已經不滿足於視覺體驗的 提升,追求除了高清之外,如上網、聊天。視頻等功能。智能電視產品如小米電視和樂視超級電視的面世,已經對傳統電視製造廠商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智能化是電 子產品包括照相機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麗斯未來應該對市場發展大方向給予足夠的關注。

 

 

 

 

7.敏迪公司:企業成長壯大中的三級跳

 

敏迪(嘉利)澳門有限公司是澳門本土成長起來的一家藥品批發公司。作為管道的中間商,它致力於提升企業的管道供應服務品質,拓寬企業的業務範圍,在澳門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公司創辦人朱麗萍小姐與我們分享了其企業發展經驗。

 

 

    一、敏迪公司發展概況

 

朱麗萍以前一直從事藥品銷售工作,這些經歷幫助她積累了豐富的藥品銷售經驗和市場資源,同時也培育了她對藥品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判斷。1998年,她決定創立自己的公司,在取得政府的藥品牌照之後,公司於1999年正式啟動並營運。1999年至2004年間,公司主要代理MEDREICH公司的產品。MEDREICH公司是國外的一家藥品製造商。敏迪通過代理其產品,進一步拓寬了澳門本土的銷售業務和市場覆蓋面。2004年,敏迪與MEREICH兩家公司由代理關係轉變為雙方合作的關係,由MEDREICH公司以“出廠價”的優惠向敏迪公司直接供應200多種產品,而敏迪公司則將原先的生意注入新公司。這種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2009年。近幾年來,敏德公司獨立經營,經歷了由初期的虧本到後期的轉虧為盈,經營逐漸進入佳境。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敏迪行銷的產品種類已達200多種,同時創立了自家品牌“Medex”,公司業務量在澳門本土的市場已具一定的規模。其客戶主要分為醫院、診所和藥房這三大部分。其中,醫院的業務量占比三成,以鏡湖醫院和山頂醫院為主;診所的業務量占比一成,藥房是其最大的業務來源。

 

回顧敏迪(嘉利)公司的發展軌跡,它先是作為Medreich 的獨家代理商、進而作為Medreich的合作者,最後成長為擁有自己品牌的獨立經營者,企業成長經歷了“三級跳”,發展成為了一家經營效益良好的藥品批發公司。

 

二、從獨家代理起步加快成長

 

敏迪在成立初期,便主動與國外各大藥品製造商聯繫,期望能以獨家代理的方式開展企業的運作。談及當初能與Medreich建立代理關係,朱麗萍小姐認為一是時機合適,恰逢雙方都希望能在澳門本土市場上進一步推廣該產品。而作為經營者,朱麗萍小姐在藥品行業內從業多年,熟悉澳門藥品市場的運作和管理,且敏迪穩定的銷售管道是Medreich看重的另一個方面。通過代理及與Medreich的合作,敏迪不僅取得了穩定的貨源和較低的進貨成本,而且享受到現成的品牌和商譽,從而取得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條件,為企業日後的快速成長鋪平了道路。

 

三、在合作中拓寬供應管道,提升管道的增性服務

 

針對上游的供應環節,敏迪逐步拓寬供貨管道,通過進貨多元化,在現時的市場環境中尋求更大的突破和發展。作為管道的中間商,敏迪與MEDREICH的代理合作關係一直都比較牢固。即使在2009年雙方曾因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無奈選擇暫停代理關係,但雙方長期以來建立的信任使2011年 雙方再度攜手合作。敏迪公司意識到作為管道中間商,如要尋求更大的發展,必須突破管道的瓶頸限制,有效整合供應鏈的資源,使各自的價值最大化。因此,敏迪 積極尋求與國外各大藥企的合作,爭取在向本澳終端市場提供品質良好的產品同時,確保能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管道來源。事實證明,實施管道的多元化戰略對敏迪的 發展是正確的選擇。在2009年,即使與MEDREICH的合作關係終止,結果對公司的影響是有限的,皆因在實施多元化的管道戰略後,MEDREICH產品只占其公司總業務額的一成左右,未對公司的發展造成過大的影響。

 

而針對下游的銷售終端環節,敏迪十分注重客戶的開拓和維護,憑著與業界一直良好的關係,敏迪客戶除了本澳的幾家大醫院和各大社區的診所,一些藥房亦逐漸成 為敏迪的目標客戶。在鞏固和維護老客戶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客戶,拓寬管道資源。敏迪本著快速回應市場的原則,以優質、誠信的服務態度和提供良好的產品服 務於本澳的醫院、私人診所和各大藥房。目前,敏迪的銷售終端最大的業務板塊集中於本澳的300多 間藥房,而藥房主要的消費對像是本土的居民和“自由行”的遊客。敏迪根據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積極與各大藥房展開合作,努力延伸和拓展供應鏈的 增值服務。比如,針對個別藥房的需求,敏迪會為其在產品包裝設計上作出獨特的設計,力求產品在藥房的銷售上具有差異化。這種無縫合作方式令敏迪擺脫了單純 批發商的角色,有效地將自己和終端藥房的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四、在獨立經營中注重自身品牌和團隊建設

 

十幾年的發展令敏迪意識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若要進一步壯大發展,必須突破傳統的管道中間商固有角色和功能的限制,實現自身的品牌建設。過去,敏 迪在管道中主要以“進—批—售”的方式來完成與各供應主體的聯繫和使命,公司在管道中的價值未能得以充分發揮和挖掘。為進一步拓寬市場的管道空間,提升自 身的市場競爭力,自去年起敏迪建立起自家品牌Medex。其產品包括維他命C及 其它維他命類、葡萄糖酸胺等。談及自創品牌的初衷,朱麗萍小姐認為,作為傳統的管道批發商,很多時候受管道狹窄所限,公司難以有較大的突破和發展。而她作 為一名經營者,在看到“自由行”政策實施後,大量內地遊客湧入澳門旅遊觀光、購物,從而也直接帶旺了藥房產品的銷量。市場的變化讓她意識到公司若要獲得長 遠發展就必須要勇於打破現狀,擁有自身的品牌產品,這樣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增值空間和利潤。因此,敏迪積極與上游藥企聯繫合作,最後通過與臺灣一家藥企 合作,由其提供配方和生產Medex產品。對於朱麗萍小姐而言,Medex這個品牌猶如自己孕育的小孩,傾注了自己對它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雖然目前產品的市場知名度還不太高,但對於敏迪確屬向前發展邁出了一大步。

 

同時,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對於中小微企亦如是。目前,澳門大部分行業普遍存在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在人力成本負擔日益增重的情況下,大部分中 小企經營者考慮的是如何節省人力成本的開支。敏迪認為,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團隊的重要成員,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付出和支持,公司的價值是建立在員工的 價值基礎之上。因此,敏迪十分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盡力為員工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機會和平臺。作為管理者,朱麗萍小姐意識到穩定的團隊及高素質的員工 可以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創造巨大的動力。因此,她積極為每一位員工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機會,讓員工有能力勝任至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提升公司的管理水準和效 率。這同時也能為她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敏迪並未滿足於眼前的發展現狀,力求公司能在未來發展上取得更大的成績和突破。因而,公司在結合自身的條件基礎上,提出長遠的發展戰略。一是在管道 上求突破,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和實現管道的優化;二是結合資訊科技潮流和消費者熱衷網購的特點,,進一步優化行銷管道的佈局。

 

    五、企業問題及原因分析

 

作為一間藥品批發公司, 敏迪在發展過程中,亦面臨著經營成本上升、人力資源匱乏、及市場競爭激烈所帶來的許多問題。

 

(一)作為管道的中間商,兩頭受壓,企業毛利水準低

 

作為管道的中間商,批發商會受到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銷售終端的兩頭影響,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在與同類企業競爭時,公司能否獲得知名產品的代理權在某一程度 上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而下游的終端管道如醫院、藥房的銷量較為穩定。相對於上下游的利潤空間,做藥品中間的批發環節給公司帶來的利潤是較小的。

 

    (二)經營成本上升對企業的經營造成較大的負擔

 

與澳門其他行業一樣,公司亦存在著人力資源匱乏,人手不足的情況。敏迪未來若想進一步發展,必須聘請更多本地員工,而本澳目前大量勞動力流向博彩業,對其 他行業的員工招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且隨之而來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以銷售人員月薪為例,能力稍強的銷售人員月薪已達到2萬元。在剔除產品成本後,人力成本占總成本的80%。

 

    (三)外部因素的制約

 

在藥品進口管制方面,澳門政府實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制度。比如在藥品檢測方面,要求藥企提交產品的“穩定性報告”,這與香港做法一致,但靈活度不及香港。 嚴格的“穩定性報告”致使許多大型藥企選擇直接放棄澳門市場,這致使本澳同類藥品批發企業難以引進一些在國外銷量好、受歡迎的產品。

 

    六、思考與建議

 

現時的競爭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是同一團隊的成員,需要實現各自的價值最優化。敏迪作為管道中間商,它積極 向上下游供應鏈延伸發展,求突破,改變了傳統的中間商角色,實現了管道的增值和提升自家品牌的實力。但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建議敏迪可以考慮以下三點:

 

一是在原有市場管道管理的基礎上,有效發揮其在物流和資訊流管理上的優勢,進一步拓寬管道的長度和寬度。比如針對上游的藥企供貨管道,敏迪除了鞏固發展與 其的產品代理關係,可利用敏迪在本澳市場上的資訊資源優勢,將客戶的需求直接向國外藥企反映,兩者共同合作開發產品,實現產品結構的多元化。對於下游的藥 房終端市場,敏迪在維持現有的市場覆蓋面基礎上,可對各個藥房的功能作出片區的劃分,進而更合理、科學地進行鋪貨。比如針對社區的藥房,客源主要集中於附 近的居民,所供應的產品應以醫治日常小病小痛的產品為主;而針對於旅遊旺點的藥房,側重以遊客消費為主的特點,更多地提供一些具有市場知名度的保健品和平 安藥產品。

 

二是利用現代科技資訊手段,進行產品的行銷推廣。好的產品離不開有效的市場推廣和宣傳。針對敏迪的自創品牌Medex 產品,敏迪可以通過建立公司網頁,面向醫生和其他市民進行產品的介紹和推廣,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瞭解到該品牌產品的功效。同時,亦可利用網頁交流平臺收集到更多消費者對產品功效、價格、品種需求的各方面資訊,為公司未來在優化產品結構方面做出調整參考。

 

三是聯合行業力量,優化行業營商環境。為克服外部因素的制約,需要改良整體配套的行業政策和法規,優化整體行業的營商環境。敏迪可聯合業界內的其他企業, 向澳門藥物事務廳反應業界的聲音,雙方做到互通有無,在藥品進口管制方面提高政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讓更多地國外藥企好產品能進入到本澳市場。

 

 

8.駿匯公司:在市場夾縫中以小而活的特色取勝

 

2003年賭權開放後,大型賭場和酒店等專案的陸 續興建,帶動澳門建造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在這期間,一些大型外資建造企業紛紛進軍本澳市場,憑著其在資本實力、施工技術、專案管理上的壟斷優勢攬 下了眾多的大型工程。當地傳統的中小型建造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帶著這個問題,課題組走訪了小型建造企業之一的駿匯工程有限公司。

 

一、駿匯公司概況

 

駿匯公司成立於2003年,其創辦人為羅志豪先生。2003年, 因機緣巧合,羅先生開始從事建築材料的採購銷售業務,主要為一些大型的建造工程採購供應建築材料,由此與一些大型建造企業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隨後, 駿匯開始涉足建築市場,主要承接大建造商分判的小工程和市民家居裝修工程。從採購建築材料業務到參與本澳工程的承建工作,駿匯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在激烈 的行業競爭中摸爬滾打、逐步發展起來。目前, 駿匯發展已具一定規模,擁有員工30人,其中管理層人員10人,前線施工常駐人員20人,年合約金額約數千萬元。公司成立至今,參與了本澳眾多工程的建造,為當地業界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企業經營特色及經驗

 

作為澳門的小型建築企業,駿匯公司在資金規模、技術水準、經營管理等方面自然無法與大型的中外資建築企業相媲美,但在近十年裏,駿匯由成立至今,亦憑藉著發揮自身的長處,在本澳市場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一)把握市場時機,適時轉型

 

企業的發展講究機遇,而在機遇來臨時,是否能及時把握時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尤為重要。2003年 賭權的開放對於建造業而言,是個難得的好機遇。駿匯創辦人羅志豪先生在當時意識到賭權的開放經營務必會催生大批賭場、酒店及餐飲的投資建設,建築行業因而 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因而順應時勢的發展成立了駿匯工程有限公司。雖然公司剛開始主要從事建築材料的批發買賣,但羅先生卻能憑著與業界的接觸與交流漸 漸積累起行業的豐富經驗和建立起資源網路,為後來公司的轉型升級和順利進入建造市場奠定了基礎。

 

    (二)夾縫求生,以小而活的策略挖掘市場機會

 

澳門本土的建築行業內,大中小型建築企業數目林立,競爭十分激烈。即使在大規模建築高潮時期,中小企在大型建築專案工程中獲得的機會也很難。駿匯意識到, 在本澳有限的市場空間裏,行業中出現大型建築企業的壟斷是無法避免的。而作為一個小型建築商,公司與大型建築企業不是惡性競爭的關係,而是相互依賴、共同 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小公司要發展,只能在夾縫中努力求生存,在邊緣化的市場中努力去挖掘機會。只有通過這種填補市場空白、或者叫做從大鱷嘴裏分杯羹的方 式,小公司才有生存發展的機會。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關係使雙方的企業在市場中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出現。通常,大企業承包下大型工程後會通 過分包制度分給小企業,這樣使小企業也能夠通過分包的形式參與大型工程中,彌補了自身實力的缺陷。

 

實際上,作為小型的建築商,亦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比如在市場的不同階段,小型建築商憑藉著其小而靈活的特點,能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在建築高峰期來臨 時,駿匯會積極與各大建築企業尋求合作,以分判商的角色去參與工程專案的建設,獲得市場機會。而在建築淡季時節,駿匯則主要以售賣建築材料、承包一些私人 樓宇的裝修工程為主。在這種不斷的交替變換中,駿匯一步步逐漸成長起來。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一些博企酒店專案出現停工潮,許多大型外資建築企業從本澳市場上瞬間撤走,對當時勞動力市場和整個業界造成較大的衝擊,一小部分傳統的小型建築商亦因無法維持經營而在市場上倒下,而駿匯卻得以憑著一貫以來的靈活、精而專業的服務在市場中得以堅持發展。

 

    (三)充分利用建造商會的平臺資源,提升合作機會

 

對於澳門的建造業界同行,彼此在工程層層分包式的經營管道上會有較多的聯繫和合作。而澳門建造商會便是團結建造業從業員及商號,推進會員相互交流合作,向 政府反映業界意見的一個平臺。羅志豪先生目前擔任著澳門建造商會的秘書長一職,積極推動著業界的交流和合作。在這個崗位上,羅先生從原先的門外漢到逐漸加 深對澳門建造業發展的瞭解,從而對提升自己企業的運營管理亦大有裨益。與此同時,他也籍由商會的平臺積累起深厚的人脈資源,與同行在各方面展開充分的合 作,彼此在合作中成長壯大。

 

    三、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與本澳其他的中小建造企業一樣,駿匯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著企業自身和外部行業環境制約等問題。而對於澳門的建造業界而言,這或多或少亦代表了一個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第一,人力資源問題。作為建造業,人力資源匱乏和人力成本大幅上漲成為了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澳博彩業的發展對建造業的影響可謂是把雙刃劍,在為建造業 帶來更多的專案工程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勞動力向博彩業流動,對建造業帶來的直接衝擊是招工難。與此同時,近幾年的人力成本也大幅攀升。以目前本澳的市 場為例,高級工程師的月薪大約為4萬,中級工程師約3.2萬,管工約2萬。 招工難與人力成本大幅上漲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於中小型建造企業,未來若要解決人力資源問題,除了政府在外勞輸入政策上做出適當的調整,更多 需要的是企業自身在員工的職業發展上提供更大的空間,建立起完善的員工激勵機制,讓員工能分享到企業成長發展的紅利。

 

第二,工程專案問題。澳門建造行業最易受市場景氣變化的影響。受近幾年本澳建造業市場平淡的影響,企業承接的工程量不如前幾年的火爆。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 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駿匯作為小型建造業,即使市場有工程專案機會,亦難與大型外資建築公司投標競爭。縱觀澳門政府以往推行的政策,普遍都向大企業 傾斜,使本澳中小微企在競爭時難有一席之地。比如,現在大型博企酒店專案工程大都被外來的大型企業所壟斷,本澳中小型建築商獲得的市場機會甚微,最多只能 是淪為四判五判。在公共專案工程方面,政府審批推出遲緩和無序,未能有效調節行業的工程量,以確保行業的企業時時有工開。比如:2008年之前建築高峰期,政府卻一窩蜂地推進各個市政工程專案;而在2008年之後市道環境轉差時,政府專案又大量減少,導致許多企業沒工開。

 

針對大型專案工程問題,首先,中小企業可以考慮實行聯合經營。在市道不景氣時,同行企業應加強自身建設,整合業界資源,積極探討合作空間,尋求聯營機會。 在針對大專案的投標時,亦可充分融合和發揮各個中小企的資源優勢,實行優劣互補,彼此之間通過採取“聯營”的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其次,企業應該向做精、 做專的方面發展。作為小企業,在現有的市場環境和自身條件的限制下,需要改變思想,積極突破。在小的基礎上應努力求精、求專,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以良好 的口碑和服務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為提高本澳建築企業的競爭力和工程中標率,政府應從制度上厘清“澳門公司”與“非澳門公司”的區別,當中小型建築商在與外資建築企業競爭時,能為澳門公司 適當加分,提高其市場參與度。其次,通過推行“行業分級”制度來規範業界的企業行為和細分市場,從而得以讓一些中小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主動提升自身的能力 和水準。

 

對於政府公共工程,政府應制定長期有效的調節機制,合理調節建造市場的旺淡季,確保市場的工程專案需求量和供應量。在建築行業市場低潮時期,政府應因時制 宜推進公共工程專案,為行業創造需求。在建築高峰期,要注意避免出現私人工程和公共工程同時大量上馬,以免造成建築市場人資緊張的情況。同時,儘量利用專 案之間的空檔時期,做好各項目的銜接,以保證勞動力市場的充分就業。

 

此外,綠色建築亦是大勢所趨。近年政府公共工程已落實推行環保施工理念,在投標過程中要求承建商有較環保的施工設備,例如不可使用高污染的撞擊柴油打椿 機,在建設過程中採用環保的建築材料及施工方法等。綠色建築的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但對於業界長遠的發展而言,具有深遠的意義。而對於中小型建造企業,未來 若需緊跟上行業的發展,就必須改變落後的施工理念,提高施工水準。

 

第三,資金問題。中小型建造企業在資金方面亦存在著較大的壓力。相對於香港、大陸及國外等大型建造企業資金實力雄厚、融資能力強等優勢,澳門大部分中小建造企業在資金周轉上都面臨較大的壓力。例如,地盤資金周轉期普遍都比較短,以60-90天為周轉期,如企業一年的合約金額為5億,則對資金的周轉需求比較大,企業必須確保至少需有1億資金在手。而這對於許多中小型建築商而言,是很難確保能及時獲得銀行的融資。

 

因此,需要政府在融資方面給予適當的信貸扶助,幫助中小建築企業解決資金周轉難的問題。同時,儘快完善行業的相關政策配套設施,以促進建造行業的良性發展。

 

 

 

9.利萬嘉:因勢導利實現轉型升級

 

從1980年 代開始,利萬嘉公司老闆陳紹勤先生和梁燕芳女士就投身商海,開廠創業。最早生產炮仗、玩具,後轉做制衣,再到如今專攻燈飾、物業及投資,利萬嘉公司先後轉 型過數次。每一次企業轉型的背景並不相同,面臨的危險程度和困難大小也不一樣。但是,利萬嘉公司牢牢抓住了每一次危機背後的機遇,在搶佔市場資源的競爭中 取得先機,成功地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公司基本情況

 

利萬嘉公司正式註冊成立於1993年。現有員工50多人,總資產達到十五億元以上,公司年營業額超過1.5億元,收益率在10%左右。經營的業務主要包括燈飾、物業管理以及投資,三者占營業額的比重大致為二六二比重。物業管理收入占了企業總收入的六成,其主要來源於2009年 購置的成棟大廈——飛通工業大廈,大廈有五十四個單元,除留出部分單元用作本公司經營燈飾外,絕大部分單元均出租給其他企業作生產用,公司定期收取一定租 金。與物業管理經營相比,燈飾行業的經營要顯得複雜許多。企業自身並無工廠,在接到澳門本地訂單後,如威尼斯人酒店和金莎酒店的裝飾工程等,需向內地的佛 山、中山等地工廠定制產品,轉買產品以獲得收益,另外也開有燈飾零售批發店鋪。公司進入投資行業較晚,目前主要為進出口貿易投資,但也收益不菲,年收入能 達到總營業額的20%。公司員工全部為本地人,基本從事公司日常管理業務。利萬嘉公司的核心理念為“不斷創新,變中求發展”,正是秉承這種理念,每次遇到營商環境重大變化時,利萬嘉公司都能因勢導利實現成功的轉型升級。

 

    二、業佈局由單核轉型為雙核

 

陳紹勤先生和梁燕芳女士從小作坊生產炮仗做起,到1990年代建立了自己的制衣廠。二十一世紀初的頭幾年,其制衣廠擁有2000多名全職員工,日生產能力達到二十五萬尺,月產量逾四十萬件成衣,已經成為澳門最大的制衣廠之一。

 

2003年澳門賭權開放給本地原有的市場體系帶來 一場強烈的“地震”,外資大量流入本地市場,多個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制衣行業雖然並未直接被博彩業的強勢發展影響,但遭受外資流入“負”的外部性,主要表 現為生產成本的顯著提高,如工資水準逐年攀升,土地租金不斷上漲等。根據澳門統計局資料顯示,2003年以前,澳門製造業全職雇員月薪年環比增長率大約為百分之一點幾,甚至某些年份呈下降;而2003年以後,製造業工人月薪年環比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五點幾。對於一個依賴密集勞動盈利的行業,工資水準、租金的快速提高無疑讓制衣廠家捉襟見肘,生存更為艱難。

 

然而,危險之中總會伴有機遇,博彩業強勢衝擊澳門市場的同時,也為許多行業帶來了商機。2003年 以後,投資額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大型酒店和賭場陸續拔地而起,如威尼斯人、永利等。利萬嘉公司瞄準了酒店工程中的燈光裝飾行業,正式註冊成立利家燈飾集團有 限公司。燈飾公司成立之初便承接業務,承接的途徑主要包括招標、親朋好友推薦等。承接到的工程實行外包制,將部分工程再轉手其他企業。本公司則主要從事總 體設計和管理,以及燈飾的採購等工作。

 

此次轉型,利萬嘉公司抓住賭權開放契機,依託企業已有資源,主動切入市場空白處,在資金、經營管理模式上下工夫,依託大陸廠商,準確的找到了符合自身條件 的利益優勢格局。轉型效果是較為明顯的,利萬嘉公司終於擺脫單一的制衣業產業格局,以不多的成本開拓了擁有良好市場運行空間的燈飾業,從一個賭權開放的受 害者搖身一變,成為實打實的受惠者,這不得不說是一次華麗的轉身。

 

    三、放棄制衣,進軍房物業

 

2005年1月1日 起,根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紡織品及服裝協定》,經過為期十年的過渡時期後,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全部取消配額限制,回到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貿易自由化軌 道。該協議給澳門紡織品行業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衝擊,對部分依賴配額制度生存的低層次企業更是滅頂之災。對澳門制衣廠商來說,現實只提供了兩個選擇——或 堅持或轉型。若繼續生產,雖輕車熟路,但市場難尋,競爭優勢不在;若選擇轉型,放棄做了多年的事業轉投陌生的行業,不僅是痛苦的,更為艱難的是決定轉型到 哪個行業。

 

事有偶然,亦有必然。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全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之中,經濟蕭條,GDP增速放緩,澳門也不例外。利萬嘉公司顯然面臨著雙重重壓,但機遇尾隨危險之後即到。自賭權開放至金融危機發生前,即2004年到2007年,澳門工業大廈平均價格由每平方米2432澳元上升至每平方米5368澳元,年均增幅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而2008平均房價增長率僅為百分之七點九,2009年增長率更低,只有百分之四點九。澳門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暗含著重大的商機,房產市場遠未達到飽和狀態的情況下遭遇五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必然落入拐點,而後將會有更為強勁的反彈。正如澳門統計局的資料所示,自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初步緩解過來的2010年開始,澳門房產市場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速,工業大廈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由2010年6962澳元急速增至2013年的每平方米33271澳元,年增長率逾百分之七十。

 

利萬嘉公司敏銳地抓住了機遇,選擇徹底轉型,賣掉工廠,清空庫存,並融資三千萬買下工業大廈,正式進入房地產行業,成為一家主攻物業管理的服務型公司。轉型之後,利萬嘉公司徹底由一家製造業企業轉變為擁有自己物業的服務性企業。

 

這次轉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搭上了澳門房地產市場升值的快車。澳門房價的暴漲,使利萬嘉的物業資產升值數倍。並且,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下,物業管理的收益亦逐年看漲,而企業所要面臨的風險則顯著降低。

 

    四、進入投資管理行業

 

山無常綠,水無常新。利萬嘉公司雖則經過多次轉型,成為一家以物業管理為主、燈飾裝修為輔的公司,但仍然面臨著潛在的市場風險。風險主要有兩點:其一,物 業管理服務過於依賴澳門市場,企業自身調節能力較弱,其靈活性基本喪失。一旦澳門市場發生大變動,作為產業鏈終端的利萬嘉公司,是很難全身而退的。其二, 擁有一座工業大廈,收入租金固然輕鬆,但在短期內,利萬嘉公司很難積聚足夠的資金,建設或者再購入一座大廈,企業的物業管理服務,百尺竿頭卻是難進一步。

 

有風險必有機會。從2009年進入物業行業開始,高價的房產,高額的租金,為利萬嘉公司積累了較為充裕的資金。與此同時,隨著澳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進出口貿易額也在2011年後發生巨大的變化。根據數據顯示,澳門市場出口額在金融危機前,呈現或上升或下降的陰晴不定趨勢,但其變化值都在百分之十以內。金融危機之後,亦即自2011年開始,其年增占率均超過百分之十,最高達到百分之十七點一;澳門本地的進口額在2012年更顯誇張,環比增長率逾百分之四十,遠遠大於金融危機前的百分之十五。可見,澳門的進出口貿易行業滿是商機。

 

陳紹勤夫婦又一次選擇轉型,進入貿易投資行業。初期主要投資粉業,並在逐步擴張投資視野,發展投資多項業務。利萬嘉公司收穫不菲,最為明顯的是公司經營收 入,短短幾年,貿易投資收入就占比總收入將近兩成。再者,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陳紹勤夫婦所經營的公司,在市場面前,變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士兵,極大的彌補了 企業轉型後靈活性不足的缺點。

 

 

    五、公司管理模式的轉型

 

博彩業帶動的澳門經濟迅猛發展,不斷推高了薪酬水準和人力成本。澳門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02年開始,澳門各行業職工的薪酬普遍上漲,平均月薪由5600澳元漲至12000澳元,年均增長率逾百分之十。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劇增,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辦法總會比困難多。19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許多公司,以IT企業為最,不斷尋求新的企業管理模式,激發員工創新能力、採用最大化員工產出的員工管理結構,形成了一套成效顯著的創新型員工管理制度。

 

利萬嘉公司汲取西方成功經驗,再次轉型,精簡完善公司員工管理制度。將原來繁冗、呆板的用工模式改變為一個靈活而高效的管理模式。一是員工實行彈性工作 制,員工可以在家裏上班,工作時間由自己靈活安排,給雇員提供了非常自由寬鬆的工作環境。二是員工薪酬實行提成制,其報酬包括基本的工資、提成獎金和福 利,公司由此構建出金字塔式的員工待遇結構。三是自建了公司員工的休息活動室,內含遊戲機、卡拉ok設備等娛樂和餐飲設施,既供員工疲憊之餘獲得充分的修養,亦可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經此一變,利萬嘉公司基本擺脫工資水準上漲帶來的附加成本。據老闆陳紹勤先生透露,目前公司員工的成本僅占公司總成本的百分之十幾,較之以往有一定幅度減 少,而企業的經濟效益卻不見下滑,員工平均產能上升。種種跡象表明,利萬嘉內部管理結構的轉型,既有市場外在力量的推動,也有公司自身的需求,但從最後的 效果來看,轉型使公司成功的克服了困難,順應了新時代的潮流。

 

    六、幾點思考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商場如戰場,在很大程度上企業家們也能夠運用兵法中的思想,在商場取勝。本案例中的利萬嘉公司的轉型經 歷便體現著謀勢的重要性。第一次轉型,澳門市場正飽受外來資本衝擊,博彩業發展勢頭繼續強盛,擠壓其他行業市場空間。可是,樹大必有蔭,水濁必有魚。博彩 業興旺發展的背後,也必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如土木建設行業、內飾行業等。利萬嘉公司看准這一形勢,抽調資源,快速進入燈飾行業,分得此次市場形勢變化後 的一塊蛋糕。第二次轉型,世界紡織品行業的配額制被取消,制衣行業面臨銷路難打開、利潤被壓縮的困境。而於此同時,受金融風暴影響,房產行業處於一個短暫 的低谷。低迷的房產行業與日益高漲的物業管理費用形成鮮明的對比,也預示著市場的走向。當然,這樣的時機並不可能經常存在。陳紹勤先生遇到並抓住了莫大的 機遇,把危險變成了機會。第三次轉型,利萬嘉公司面臨上升空間的瓶頸,亟需發展新的業務,改善公司境地,改善公司與市場的關係。此時恰逢澳門市場貿易行業 快速增長,而企業資金略為充裕。陳紹勤先生選擇進入貿易業,再一次化危為機,破除企業困境。可見,即便市場形勢變幻莫測、難以捉摸,企業只要認清並抓住某 一時刻點的機遇,不但能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甚至可以絕處逢生。

 

絕大多數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都有自己企業文化,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然而,一套理念、一種文化往往是說起來易做 起來難。利萬嘉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以創新求發展”,能貫徹實行並成效顯著,當屬不易。公司決策層敢於冒風險,長於思維轉換,善於把握機會,才有企業如 今的蓬勃發展。

 

公司的員工激勵制度亦屬上乘。員工薪金結構與工作環境以及工作自由度,僅有部分創新型企業或可比擬。將公司創新的元素注入日常制度之中,讓員工倍受“創新文化”浸潤,則不愁企業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生產不出創新型產品。

 

 

10.聯英行:成功吸收現代管理制度的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是最為原始的企業組織形式,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數目最多的企業形式。家族企業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很多人認為與現代管理制度相對立,被冠以“落 後”的制度。實際上,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受到諸如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非一成不變,並不總是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格格不入。相反,許多 成熟的家族企業通過採用現代管理制度和吸納外來專業人才,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本案例所講述的聯英行公司,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成 功吸收現代管理制度的家族企業。

 

    一、聯英行公司基本情況

 

聯英行有限公司成立於1946年。現為殼牌石油和雀巢奶品澳門總代理;下轄聯英行石油氣工程有限公司、超凡車房、唯真聯英保安有限公司以及華聯達泊車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斗門聯英行有限公司五個子公司;總行位於市中心很近的巴素打爾古街。

 

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其業務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一是多種類石油以及相關產品,也提供石油產品的配套服務。聯英行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作為殼牌石油澳門總 代理,是澳門最老的石油代理商之一。目前,公司的該項業務已占到澳門市場份額的三成以上。二是泊車服務以及車輛維修、保安業務。其下屬全資企業華聯達公 司,獲得澳門政府的授權,專門經營和管理澳門政府的公共停車場;其下屬的唯真聯英保安公司是少數獲得澳門政府許可,為政府部門以及私人機場提供專業的私人 保安及顧問服務的公司之一。三是雀巢食品代理業務。在澳門,聯英行公司幾乎已經代理雀巢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包括奶品類、糖果類、飲料類以及甜點類和寵物 糧,是澳門市民極為信賴的日常生活用品。近年來,公司經營業績一直處於穩步上升。

 

    二、聯英行公司的治理結構

 

根據相關理論,家族企業包含三個系統,分別是企業、所有權和家庭。三個系統相互交織,既有三個系統相互重合的區域,也有其中某兩個系統產生交集的部分,而 且還包括剩餘的獨立領域,因此,總共會有七個區域。家族企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在這七個區域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同時,家族企業也有生命週期。目前對家 族企業的生命週期理論有很多,較為權威的分類方法是將家族企業成長週期分為三段:一是以生存為要務的創業期家族企業,二是把發展壯大作為長期的主要目標的 成長期家族企業,三是各項制度趨於穩定的成熟期家族企業。根據週期理論對不同階段家族企業特點的描述,以及聯英行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可以基本認定,聯英 行公司是一家比較成熟的家族企業。

 

傳至今日,聯英行的實際執掌者是以司徒璧光先生為首的第三代接班人,其公司治理結構經過傳承兩代的考驗和現代化改造,已經基本成熟。聯英行公司上設董事 會,董事會的主要職能為傳遞股東意願,並為公司做出決策。董事會之下,即為管理辦公室,辦公室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是公司各項權力的彙聚點,上承董事會傳 達指令,下對各個部門負責。其下設人力資源部、工程部、銷售部、分行、會計部、倉庫、氣體工程師和碼頭。除人力資源部外,每一個部門都直接面對客戶群體, 奉行公司“專業服務,優質產品,安全至上”的服務精神,為公司與客戶交流的窗口。

 

公司治理結構清晰而嚴謹,每位股東的家族代理人分管不同的業務,他們職能交叉現象很少,家族內部分工較為明確。產生這種良性動態格局的原因至少有兩個:一 是公司經營產品的多元化,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手去經營不同的業務。後期亂棍打不如前期明文說,企業在處理代理人與公司業務關係的時候,也必然會通過細化的分 工解決可能出現的矛盾狀況。二是公司簡化的直鏈式的結構設置,以辦公室為依託點,在細分職能和業務的同時,又把權力良好的收歸於董事會,確保了企業資源不 會分散化。

 

三、聯英行公司的股權分享制度

 

股權或產權明晰是企業有效治理的基礎。因此,清楚的股權結構或合理的股權分享制度,是聯英行公司家族企業著重注意的地方。公司不僅給家族年輕人提供許多管 理方面的培訓,注重年輕人的才幹,培養年輕人優秀的意識,更強調將企業的股權分享制度清楚地呈現給年輕人,建立起良性的股權激勵機制。

 

聯英行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大約有六成是家族的成員,其他的四成也是企業的管理層或其他的股東。在司徒家族的第三代執掌人看來,家族成員並不一定是企業的所 有者,而是扮演一個經理人的角色,主要靠其出色的經營業績取得收益,家族的年輕一代多是拿工資不享受分紅。而非家族的專業管理人才因經營業績出色,通過提 成也可參與股權分享。家族的股權的交接流程也有嚴格的制度規定,聯英行公司股權交接的核心觀念是“一切從簡,儘量不分散”。因此在交接股權給下一代時,須 經股東夫妻一致同意,並且家族上一代股東全部到場。此類股權分配方式,一則有利於積極吸收引進外來管理人才,為企業加入新鮮血液;二則界定清楚企業與家族 的關係;三則實現股權的“簡政放權”原則,保持家族傳承的連續性與繼續發展的動力。

 

四、思考與建議

 

聯 英行公司並不是簡單的移植西方的現代管理制度,而是有條不紊的系統引入,並且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制度環境,進行深層次的相容和改造。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 點:一是具有明確的戰略方針。聯英行公司以“從簡不分散”為核心,在處理企業股權的問題上定下大方向。二是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建立具備完善的企業治理結 構。經營權和所有權基本分離,實行了董事、監事和股東三會監督機制下的經理負責制,以辦公室為中軸,建立高效的決策和完備的管理系統。通過這種合理的集權 與分權,企業既避免因分權不夠失去經營活力,又避免因分權不當導致管理失控,從而保持家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是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和採用人本管理。重 視和利用好人力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也是現代管理職能最為核心的部分。聯英行公司內部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又有許多激勵制度,如給予工作表現突 出者嘉獎、培訓和晉升等。剛性和柔性管理合二為一,剛柔相濟,相得益彰。

 

聯英行公司已經建立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專業化、規範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成為主流,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開始深入到家 族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之中。但在未來,仍然會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在多元化的戰略佈局之下,如何把握好有限的資源與多元化的產業之間的辯證關係,是關係到 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問題。又如,在成熟的公司結構與股權制度的基礎之上,聯英行公司仍然需要進行企業具體制度的創新,需要尋找良好的創新的路徑,以適 應新的市場環境和保持企業無限生機。

 

 

 

 

11.區域合作與技術更新—-華輝印刷的成功要訣

 

華輝印刷廠有限公司自1979年成立,已有35年。在這段時期內,澳門製造業由盛轉衰,絕大部分生產廠商已經歇業或轉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華輝印刷廠不僅屹立不倒,而且還在逐步發展壯大。為什麼華輝印刷廠在澳門製造業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條件下能夠取得成功?帶著這個疑問,課題組拜訪了華輝的老闆周紹湘先生。

 

    一、華輝公司的基本情況

 

華輝公司成立之初,投入資金13萬港幣,員工僅有4人,只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印刷廠。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華輝公司在澳門、珠海和中山開設了三家印刷廠。澳門工廠和珠海工廠均有員工60餘人,中山工廠約有80-90人。

 

華輝印刷廠採取多樣化經營的發展模式,提供全方位的印刷服務。業務從接受小至卡片、單張,大至精裝書刊、包裝盒和報紙印刷,幾乎所有的印刷活件無所不包。並採用進行“一站式”的生產方式,即承擔印前、印刷、印後全部工序及服務。2013年,華輝公司實現銷售額4390萬港幣,比2012年增長3%。如今,華輝已成為澳門最大的印刷廠之一。

 

二、華輝公司經營管理特色

 

(一)走區域合作道路,實現業合理佈局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澳門印刷業廠家眾多,競爭激烈。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和租金價格不斷上漲,生產廠家生存越來越艱難。在此種背景下,有實 力的廠商開始轉移至珠三角地區。而大部分印刷企業因規模小實力弱,無法轉移,被困在澳門本地作垂死掙扎。華輝老闆周紹湘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判斷 力,深刻認識到了澳門本地生產環境的局限性和進駐珠三角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於是1989年在珠海開設分廠,成為最早在珠三角地區開設分廠的澳商之一。後於2009年,又在中山設立了分廠。這樣,在澳門和內地兩地設廠,腳踩兩條船,既充分利用了兩地的有利條件,又避開了其不利因素。通過區域合作,完成了產業的合理佈局。

 

在內地設廠,可以充分利用內地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既緩解了澳門勞動力短缺和租金上漲的壓力,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保持了低成本競爭的優勢。與澳門同業其他企業相比,具有低成本的優勢,這也是華輝一直位於澳門印刷業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華輝珠海工廠主營平裝或精裝書刊、包裝禮品盒、Sport-UV及熨金等高端印刷品,產品以出口為主。中山工廠則主要生產各式食品及工業包裝盒,以出口為主,產品有1/3流向國內市場,1/3流向澳門本地市場,1/3流向香港市場。

 

保留澳門的工廠,則主要基於市場的需要。一方面,隨著澳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印刷市場業務量大幅度增加。華輝在澳門印刷市場多年的打拼經營,積累了深厚 的人脈資源和業務基礎,業務承接輕車熟路,其優勢條件當然不可放棄。另一方面,由於澳門與內地社會制度的不同,一些印刷品,如澳門的報刊之類, 是不能在內地印刷的,只能在澳門本地印刷。因此,華輝在澳門的工廠主要業務是報紙、書籍、廣告手冊,且報紙印刷為其優勢業務。目前,華輝澳門廠承接有7份日報,包括四份葡文報、兩份英文報和一份中文報。

 

區域合作和產業合理佈局,還保證了華輝業務多樣化的穩定發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新聞和電子書在大肆侵蝕報紙、雜誌、書籍等的市場份額,雜誌、書籍等 的印刷需求量在大幅下降。因此,業務多樣化是華輝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區域合作讓華輝可以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實現業務多樣化。其在不同的地域進行專業化生 產,產品不同,產品定位不同,目標客戶群不同,各產品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繫,佔領著印刷業的不同細分市場,這樣的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既提高了華輝的資源利 用效率,也保證了華輝業務多樣化發展的持久穩定。總之,區域合作戰略和產業合理佈局,印證了華輝這一決策的正確性,華輝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二)注重設備更新和人才培養

 

數碼印刷是目前印刷業的大趨勢。數碼印刷主要是利用印前系統將圖文資訊直接通過網路傳輸到數字印刷機上印刷,與傳統印刷技術相比,減少了製版這一過程。華輝已經採用數碼印刷,其澳門工廠擁有6臺印刷機組共24個印刷單元,其中包括CTP“霹靂出版神8600”(CTP就是指脫機直接製版,是一種數位化印版成像過程),主要印刷報紙雜誌、書籍期刊、廣告手冊、旅遊地圖等。

 

華輝緊跟印刷技術變革潮流,每三年左右就會對現有設備進行更新。先進設備的採用和印刷流程的簡化,大大減少了華輝的原材料成本。而且,數碼印刷相對傳統印 刷來說,勞動力強度沒有那麼大,對勞動力需求也沒有那麼多,既緩解了華輝的員工緊缺問題,又減少了人力成本。但購置一台數碼印刷機的成本也很高,大概需要60-70萬不等。因此,設備更新對一個企業來說,投入很高。就整個澳門印刷業內來說,大部分企業都因為設備更新成本太高,而選擇停留在原地。相對而言,華輝更新機器設備的頻率高於行業平均水準。華輝在中山設立分廠之時還曾一次性投入500萬購置新設備。由此可見,華輝非常重視設備的更新。

 

由於數碼印刷要求員工能對資訊進行快速處理,具有相關的軟體操作能力。所以,新設備的更新,必須與員工技能的提高相匹配,否則,機器效率會大打折扣。華輝在引進新設備的同時,會請相關專家到企業對員工進行講解,幫助員工瞭解掌握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而且,企業每2-3年就會安排員工去香港進行一次培訓,瞭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能。在員工沒有外出培訓的期間,企業也會經常性請優秀的行業專家到企業為員工進行培訓。此外,華輝還會帶領技術人員參觀其他先進企業,學習經驗。對人才的重視,對員工素質的要求,是華輝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卓越的企業家品質

 

華輝的老闆周先生從事印刷業已有四十多年,豐富的經驗自是不用多提,華輝能有目前的成功,跟周先生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遠見密不可分。華輝在區域合作戰略下的 成功,就是其卓越企業家品質的最好印證。周先生認為未來印刷業將向環保、綠色方面發展。而華輝對設備的更新從木質排版到機制排版到數碼印刷,一步一步也都 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秉承節能減排的理念,說明周先生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對宏觀經濟趨勢的把握。

 

周先生是澳門印刷業商會的會長,時刻心懷澳門印刷業,關注著行業最新動態和資訊,把握著澳門未來印刷業發展的大方向。周先生希望未來澳門印刷業能在粵港澳 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更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區良好的投資政策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擴大投資生產,並借力使力,以此打開內地市場。

 

    三、思考與建議

 

其一,區域合作仍然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華輝在區域合作戰略下取得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在未來發展中,在繼續堅持區域合作戰略的同時,可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區域合作,比如與文化創意企業合作,提升企業的增值服務,擴大市場,提高企業利潤。

 

其二,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品牌對一個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內外許多管理學家都認同品牌所具有的價值。華輝可以通過加大與會展業、大酒店等的合 作,來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另外,隨著企業做大做強,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做更多的社會公益活動也是提升企業形象的好的途徑,華輝可以通過這些途徑提升企業 品牌價值。

 

其三,現代化設備的更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華輝在設備更新的過程中,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及少量銀行貸款。這與華輝家族式的經營以及澳門金融結構的單一分不開。在區域合作戰略下,華輝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可考慮從大陸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拓寬融資管道。

 

其四,華輝家族式的經營方式,易使企業在決策過程中產生“獨斷”的傾向,一旦決策錯誤,對企業可能具有致命的影響。傳統的家族式治理已經不是現代企業治理 的主流,而且隨著未來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這種治理方式最終會限制企業的發展。因此,華輝可以考慮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步引進現代企業制度,逐步變革企業的治 理方式。

 

 

 

12.五邑棚架:服務品質與技術創新撐起發展的明天

 

澳門回歸後,尤其是賭權開放以來,博彩業的井噴式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城市的現代化。今天的澳門,巍然聳立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蔚然成林。這些大樓的建設和 維護,都離不開高空作業,而保障高空作業安全則離不開搭建棚架。五邑棚架工程有限公司就是這些棚架的提供者,其優異的服務品質和良好的技術及信譽贏得了市 場,成為澳門棚架市場最大的商家,亦實現了公司業績連年高速增長。

 

一、企業的發展歷程

 

澳門五邑棚架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990年的珠海五一棚架公司。90年代中後期,公司開始逐漸開發澳門市場。到2005年之前,公司的業務量在珠海和澳門各持一半。隨著外資大舉投資建設澳門賭場和酒店,對棚架的市場需求劇增,而當時澳門並沒有提供鋼鐵棚架的專業公司。於是,公司決定將業務重心轉移至澳門,於2005年8月成立了澳門五邑棚架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2月,公司在珠海的資產徹底轉移至澳門,集中資源全力開發澳門市場。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趁澳門現代化建設的高潮,五邑棚架公司抓住了機遇,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年利潤率增長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目前,五邑棚架旗下共有三家公司,業務範圍和經營模式一致。公司自設有廠房,主要承接外牆鋼管排柵架大工程,大量腳手架(門架)及配件租賃業務;此外,還 承接包工、包料及安裝工程。擁有不同尺寸裝修用平臺架,貨源充足。幾年來,公司承接了許多大型工程的棚架專案,如前山大橋、珠海大橋、新濠天地、威尼斯、 氹仔北安新碼頭等;其業務範圍還沖出澳門,延伸到珠三角許多城市。

 

    二、企業主要的經營特色

 

(一)品質第一、信譽至上

 

產品品質和服務是一個企業獲得成功的基礎。棚架作為工人們高空作業的載體,其品質更是關乎生命安全。“品質第一、信譽至上”是五邑棚架公司一直秉承的企業 宗旨。公司的棚架在品質上要求非常高,立杆上每隔多少米就焊接一只輪盤,如何根據受力需要選擇橫杆步距等都計算得非常精確。同時,五邑棚架還會不斷引進新 技術,更新已有產品,不斷提高產品安全係數。此外,公司還會定期會對產品進行維護和保養,對於老化的鋼鐵材料也絕對不會繼續留存。在五邑棚架的經營期間, 未發生過一次棚架坍塌或傷及生命的事故。這樣的零事故是以企業產品品質為保證的,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做到。

 

五邑棚架公司始終如一地堅持著對客戶“品質第一”的承諾,也從另一方面說明瞭其良好的信譽。良好的信譽始終是一個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五邑棚架從在珠海 成立開始便一直踐行著這一宗旨。正是因為五邑棚架的良好信譽,新葡京和生活風等大型建設專案主動尋找機會與五邑棚架合作。總之,正是憑藉品質與信譽,五邑 棚架公司成功佔領了澳門80%以上的棚架市場。

 

(二)注重研發和技術創新

 

可靠的產品品質依賴技術的保證。創新是一個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研發活動則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源泉,與企業績效緊密相關。五邑 棚架公司非常注重創新和研發,在進入澳門市場之前,請開平研究所進行研究,發明瞭快捷,便利,安全係數高的棚架。之後,五邑棚架將這種新技術、新產品引進 至澳門,並申請了相關專利。而此時,澳門建築市場所有棚架均為竹制。因此,對於澳門市場來說,五邑棚架是一個先行者、創新者。由於棚架的設計科學,其安全 性亦得到了保障,“零事故”也使得企業形象和信譽大大提高。因此,五邑棚架在進入澳門市場後,依靠高質量的產品、良好的信譽迅速佔領了澳門市場。

 

在成為澳門棚架市場的領導者之後,五邑棚架並沒有放棄對產品的研發投入和創新,又先後引進多種先進技術和新產品,如輪扣式腳手架等。在不斷引進新產品的同 時,不斷從性能、安全係數、便捷度、科學性等方面對已有產品進行改善。而且,五邑棚架還投入大量資金與開平研究所合作,研究如何將廢棄的鋼鐵材料再利用, 將其轉化為實用、便利的新材料。這種廢材料的轉化利用,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成本。這也是五邑棚架除人工成本外,幾乎零成本的秘訣所在。

 

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對創新的追求,對研發的投入,是五邑棚架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五邑棚架一直以來,都在持續的研究開發新的既改進產品性能又保護環境、節約 資源的技術。即使自身已成為行業內領先者甚至可以說是壟斷者的狀態下,五邑棚架公司還是始終鞭策自己,不斷創新。其對科技進步的重視是非常難得的,這也是 其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不以環境資源為代價獲取經濟的發展是我們當今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一個企業、社會、國家可持續發展必然要遵循的原則。公司在棚架材料的選擇上,始終貫徹迴圈經濟的要求,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傳統的竹棚架,其原材料為竹子,雖然製作過程短,成本低,但使用壽命短,而且澳門並沒有應對廢棄竹棚架的特殊處置方法,對環境造成污染。相反,五邑棚架的 棚架、材料等均以鋼鐵為原材料,可以迴圈使用,使用壽命長,並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五邑棚架的鋼鐵等原材料均為回收所得,大大提高了 資源的重複利用率,較少了資源的浪費。

 

傳統的竹棚架具有不防風、不防火、不安全的特點,狂風暴雨均有可能致其坍塌,砸傷無辜市民。相比之下,五邑棚架的鋼鐵棚架就完全克服了竹棚架的這些缺點。 而且,五邑棚架會在搭建好的棚架週邊設立綠網,防患於未然,以求“保障生命安全”零死角。因為對生命重視,因為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五邑棚架公司才會在 細微之處都盡心盡力。

 

    三、思考與建議

 

五邑棚架公司老闆梁先生,22歲即開始從事這行,已有42年。 從最開始的一無所知,到最後成為行業專家;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如今三家公司的老闆,這都與其勤奮踏實、專注好學的品質分不開,而這也是一種可貴的企業家精 神。梁先生對於環保、對於社會的責任感更是讓人欽佩。據梁先生介紹,開會所用桌椅以及廚房做飯所用木材均為回收所得,回收這些廢舊物品和材料,並非出於對 錢財的吝惜,而是出於對資源的節約,對環境的保護。其能把環保的意識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是我們許多企業家需要學習的地方,畢竟環保 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亦是每個人、每個企業應承擔的責任。

 

五邑棚架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來不斷更新產品和技術,提高企業價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研發活動是與環保相 結合的,雖然這與企業所屬行業性質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五邑棚架的這種態度和理念。這種態度和理念是每一個企業都應有的。因為就一個企業而言,對研發、創 新的重視再怎麼高都不為過。研發是附加值產生的源泉,這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的發展。而綠色環保是未來的大趨勢,企業的研發活動、行銷活動亦應該 向環保方向靠近。

 

五邑棚架的三家公司分為:梁先生一家,其兒子和女兒各一家。這三家公司業務範圍和經營模式均一致,並無差異,可以說就是一家公司。五邑棚架之所以分為多家公司,是因為五邑棚架的員工90%以 上均為外勞,而澳門政府關於外勞有配額限制。澳門沒有專業的搭棚證,而大陸、香港等地從事棚架業的人員需要有專業的資格證。因此,為了保持在除澳門外的市 場上的競爭力,五邑棚架的員工多為外勞。外勞過多,就導致對政府政策的依賴性太高,未來不確定性大,這是五邑棚架未來不斷發展壯大需要解決的一個隱憂。

 

 

13.新成峰:寓文化創意於禮品服務

 

在澳門眾多禮品製造服務企業中,新成峰禮品公司的歷史並不長,但其業務量占澳門整個禮品市場的比重卻高達30%左右。新成峰禮品公司的異軍突起,主要得益於其開發的禮品,充分地結合了澳門當地的文化特色,成功地塑造了獨特的自主品牌。禮品服務與文化創意結合,是新成峰禮品公司最大的經營特色,也是該公司市場競爭制勝的法寶。

 

    一、公司的基本情況

 

新成峰禮品公司成立於1992年。剛成立的時候,只有員工有20幾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新成峰公司除了在澳門有一家廠外,還在珠海開辦了數碼廠和工藝品廠,珠海工廠的員工規模在100人左右。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新成峰公司在澳門禮品市場都處於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地位。

 

新成峰禮品公司起初主要是做禮品銷售,隨後逐步設計開發和生產自己的禮品系列,構建起了完整的禮品產業鏈,形成了規模化的禮品生產服務產業。2005年, 公司引進最先進的數碼印刷機(澳門第一家有數碼印刷機的企業),禮品生產延伸到印刷業務。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水晶、陶瓷、印刷、玻璃等禮品產品,主要業務對 象是政府、其他公司及小部分自由行遊客。公司大部分產品是自己負責全套流程(設計、生產、銷售),產品幾乎不交給外人代工。目前全澳門註冊的禮品服務公司 雖有100多個,但真正有自己的產品的只有3、4家,而其中有自己的製造生產線的,則只有新成峰公司一家。新成峰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領先的開發及技術能力,從設計到成品均自己製作,是同行中效率高、品質保證的生產廠家,因而,在澳門整個行業中是十分具有競爭優勢的。

 

    二、經營特色和經驗

 

(一)重視品創新和研發

 

新成峰是一個具有創新思想的企業,它的產品能夠生動的結合澳門文化,在澳門首當其衝開創了在禮品設計中融入文化創意的潮流。看似簡單的舉動,但是能夠像新 成峰這樣恰當的結合,是其他企業模仿不來的。新成峰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本著提供高端設計的理念,通過聘任高學歷、高能力的設計師,不斷創新產品設計,提供個 性化和符合顧客要求並且融入澳門本土文化的產品。新成峰主要的客戶群是政府和企業,通過多年的合作,新成峰已經能夠非常迅速的正確的理解客戶的要求,加上 自身不斷提高的設計水準。所以新成峰成為了政府和企業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新成峰重視產品研發和創新,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盜版的盛行,成本壓力大。據瞭解,新成峰主要針對自由行遊客的產品一般只生產一批銷售,這樣才能在市 場搶佔領地位。由於仿製品沒有設計開發的耗費,成本低,可以廉價傾銷。因而新成峰只能採取“打一槍就跑”的策略,其新產品的銷售量的市場佔有率一般低於30%。 面對仿品猖獗的市場,對質量有著嚴格控制的新成峰來說,想靠銷售量提高利潤是幾乎不可能的,只有靠強大的設計研發能力才能搶佔先機,保證自己的利潤。因此 新成峰擁有比較強大的設計團隊,能結合不同時期和不同要求設計不同的產品。產品設計非常的新穎獨特,深受客戶喜愛。只有擁有這樣超強的設計能力,才能在仿 品猖獗的時代生存。

 

 

(二)主攻專一的服務對象

 

澳門是旅遊勝地,遊客對旅遊紀念禮品的需求量也是非常之大的。但是對於澳門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大部分的市場早已被旅遊社佔領,能開掘的市場少之可憐。另外 在這多元化的市場,也許客戶多元化會更好些,但是這對於缺乏資金支持和各種成本壓力大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很難跨越的挑戰。新成峰禮品公司選擇在不斷升 級多元化市場的時候,抓住本土特色和融入本土文化氣息,主要選擇政府作為固定的客戶群來維持企業的運轉。

 

新成峰以政府為主要服務對象,政府業務量高達業務總額的60%-70%,是維持企業正常運作的主要支柱。主攻政府業務,新成峰成為了1999年澳門回歸移交大典禮品指定供應商、2005年東亞運動會唯一指定商標使用商。長期以來,新成峰與政府建立了相互信任與默契,政府成了新成峰固定客戶,不需要擔心客戶的流失。現在政府只需直接通過EMAIL下單,即可收到滿意的產品。雖說服務客戶越多元化,利潤和市場更大,但是新成峰真正能佔領的市場差不多就30%,而且還僅僅是針對自由行遊客,旅行團的遊客市場根本就無從下手。所以,新成峰以政府及企業成為主攻對象,成為澳門政府主要禮品供應商,是根據澳門禮品市場實際作出的最佳選擇。也正是這個選擇,成就了新成峰成為了澳門禮品市場最大的禮品製造公司。

 

(三)大力開發網路行銷

 

現今,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和網路行銷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電商為商家們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成功的事例舉不勝舉。互聯網平臺購物 已經深入人心,不管是時間成本還是資金成本都大大節省了,網購帶來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顧客對網購沒了之前的不信任感了。另外利用互聯網購物平臺既節約場 地空間,又減少了各種成本,在這各種成本劇增的社會,互聯網絕對是一個福音。

 

新成峰早早就看准了網路平臺的優勢。再加上如今高速發展的、有保障的物流體系,利用網路平臺對新成峰來說絕對是一個不二之選。因此新成峰也順應潮流開始了 網路行銷,通過網頁和微信號宣傳自己的產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把產品向大陸和其他地區拓展。新成峰主要利用網路平臺為客戶提供下訂單服務,客戶網路下訂 單後,新成峰會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訂單。澳門本土非常小,市場容量極其有限,要做大產業,通過網路平臺往外拓展市場是必選之路。再加上禮品產品非常適合網 路行銷,因此,新成峰明智地選擇了電商來擴展自己的業務市場,而且未來還會作為重點發展專案。

 

三、思考與建議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勝地,禮品行業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行業。新成峰作為澳門最大的禮品公司,很出色的利用本土文化發展企業,佔領市場。它的成功對於其他禮 品公司來說是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的,不管是在研發創新還是行銷策略方面,都是值得學習的。當然其他企業也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發展特色,面對多元化的競爭市 場,只有具有特色才會有競爭力。

 

新成峰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是廣闊的中國內地市場。新成峰公司設計的禮品融合了澳門本土文化,非常具有特色。新成峰要想開拓內地市場,需要與內地的思想碰 撞,要加強與內地禮品商的交流,創造出融有內地氣息的產品,創造含有內地大眾文化元素的產品,才能順利拓展內地市場。因此,新成峰需要加強區域聯動合作與 交流,促進思想的交融與創意的出新。

 

澳門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政策條件決定未來博彩業仍將一業獨大,對其他產業將產生更大的“擠出效應”,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也將更為艱難。對於企業的外部生態 環境,單個企業是無法改變的,只能通過調整和改善企業內部的生態環境,來適應變化了的新市場環境。新成峰公司在這方面作出了榜樣,中小微企業要想發展和拓 展更大的市場,不僅需要政府加大扶持,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採取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

 

 

 

14.合益凍肉食品公司:經營特色與競爭優勢

 

在澳門,中小微企業為數最多、市場競爭最激烈的行業,肯怕非零售飲食業莫屬。而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非得有經營特色和獨特的競爭優勢不可。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這樣的有特色和有優勢的企業。

 

    一、合益凍肉公司概況

 

1980年,梁仕友先生開辦了第一間名為“厚記凍肉食品有限公司”的門市部,開始艱苦的創業。5年後,即1986年又設立了第二間名為“榮發凍肉食品公司”的門市部。1988年,梁仕友先生同兄弟幾人合夥正式成立“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自設設備完善先進的大型冷藏倉庫和加工廠,構成了從採購、加工、冷藏到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澳門規模最大的凍肉食品經銷商之一。

 

合益凍肉食品公司的業務幾乎遍佈全澳門,積極為澳門市民提供優質肉食品及服務。公司主要經銷香港環球凍肉、速凍海產及各類包裝食品;代理香港仔魚旦、魚 條、肉丸類食品、金妹、豬仔、風車火腿片、佛山金城各類美味包點點心及全球各地的冷凍食品。公司堅持“以勤為本,以質取勝”的經營策略,利用自身的優勢搶 佔市場,成為了澳門冷凍肉行業的佼佼者。

 

    二、經營特色和經驗

 

(一)獨家代理戰略

 

現代肉製品加工業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業,在保鮮、保質、包裝、儲運等方面,都有很高技術要求。一般而言,高水準的冷鏈是冷凍肉產品市場的“殺手鐧”,誰具有先進的冷鏈水準,誰就是主宰者。冷凍肉是指畜禽肉宰殺後,經預冷,繼而在—18℃以下急凍,深層肉溫達—6℃ 以下的肉品。經過凍結的肉,其色澤、香味都不如新鮮肉或冷卻肉,但保存期較長,故仍被廣泛採用。凍肉產品對時間和溫度的控制有非常高的要求,良好的冷鏈流 程是保障冷凍肉產品品質的一大措施。另外,要想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凍肉產品,高水準的冷鏈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冷凍肉產品經常會面臨質變的問題,很多時候 會覺得是產品自身就有問題,但是調查後往往會發現是冷鏈物流過程出現問題造成的。對於對溫度有著高要求的產品,冷鏈物流也是需要同步高水準發展的。

 

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自從正式成立以來,就自設大型冷藏倉庫和加工廠,不斷完善設備,利用先進設備。再加上和具有先進水準的冷鏈物流公司合作,提供凍肉產 品所需的溫度環境,時刻保持凍肉產品所需的溫度,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凍肉產品。在澳門幾乎沒有其他可以與合益公司匹敵的企業。正因為合益非常重視冷鏈的發 展和加強自身冷鏈設備的發展,為成為許多名牌產品的獨家代理人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但限於澳門的條件,如資源缺乏和市場狹小,企業很難發展大型的肉類加工和自己的品牌,而最合理的選擇是做境外大品牌企業的代理商,取得獨家代理的競爭優 勢。合益公司正是把握了澳門多元化市場發展的特點,成功的與香港環球凍肉等多家境外公司建立了長久友好的合作關係,成為其在澳門的獨家代理商。合益的獨家 代理發展戰略為企業帶來了具有強大殺傷力的競爭優勢,成功的在澳門冷凍肉產品市場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二)業務多元化

 

肉食品是居民菜籃子裏的骨幹品種,肉食品行業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肉食品的種類和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 高,市場細分和多元化成為大趨勢。合益公司本著“專業、敬業,為澳門市民提供方便及舒適的購物服務,使各類優質產品成為每位消費者生活的必需品”的使命, 適應市場的的變化,不斷推動業務多元化。

 

合益公司的主要業務分成三大類:一是加工業務,即買原材料回來,然後在自有的工廠加工成自有品牌賣;二是批發業務,即直接從供應商(供應商一般是固定的)那進貨,然後再批發賣給自己的客戶;三是增值服務業務,這是一項多元化增值服務,一般是提供6-8人的全套燒烤零售服務。澳門市場只有那麼大,公司只有開展多元化服務才能佔領更多市場、維持企業的運轉,才能在澳門立足。通過多元化,公司成為了澳門30多家seven-eleven的唯一供應商(業務量的5%左右),同時接獲大量酒店、團體、茶餐廳、小吃排擋、菜市場等訂單(業務量的80%-90%)。公司的發展證明,多元化是企業成功發展的必選之路,也是企業競爭力的必要元素。另外,在賭權開放、自由行政策的帶動下,內地及世界各地遊客的增加,口味的多種化,也為企業帶來了多元化的市場。企業經營只有多元化,才能很好地利用旅遊博彩業發展帶來的益處,擴大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三)獨特的行銷方式

 

合益公司都直接從貨源供應商拿貨,減少了仲介程式,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一般來說,貨物經過幾個不同經銷商的手,產品價格會上漲很多。合益通過合約直接到貨源供應商取貨,自己聯繫第三方物流承擔運輸事項,大大節約了成本。通過30多年的發展,合益目前發展了一批固定的合作供應商,不愁產品代理問題。合益也有了自有品牌,一般是把簡單原材料在自己的工廠加工成自有產品銷售。發展自有品牌未來也是合益的重要方向。

 

合益公司未來的主要發展區域還是澳門本土市場。因為冷凍食品業是一個時間挑戰很大的產業,而內地關稅和安檢等等程式太麻煩,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成本,拓展 內地市場難度太大。隨著澳門市場發展,“拓展新客源、拓展新市場、多元化服務”,成為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的奮鬥目標。

 

    三、思考與建議

 

雖然合益公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人力資源短缺、租金高、成本高等問題,但合益能夠通過自身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確可以成為一個澳門 中小微企業的成功範例。在未來的發展中,合益公司應該繼續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特色和優勢,同時努力創造新的特色和新的優勢。

 

其一,抓住行業關鍵環節,優化企業競爭力。對於冷凍肉產品來說,冷鏈環節是行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高水準的冷鏈環節,冷凍肉產品的品質得不到保障,企業競 爭力也會大大受損。隨著冷凍技術的更新和發展,企業應該更重視冷鏈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自己銷售的產品有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其二,緊跟世界潮流,開發冷卻肉食品。與冷凍肉相比,冷卻肉的肉汁和營養不會流失、嫩度和鮮度高許多,安全衛生又有適當保質期。因此冷卻肉更受市場歡迎, 發達國家的超級市場裏基本上都是冷卻肉。生產銷售冷卻肉已經成為世界大趨勢。因此,合益公司有必要利用科學的加工工藝和流通技術,以及完善的品質控制體 系,大力發展冷卻肉類食品。

 

其三,充分利用政府貸款扶持政策,突破企業資金短缺的發展瓶頸。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面對政府的各種輔助政策,企業也有必要積極予以配合。 目前,澳門特區政府實行的“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和“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三項優惠政策,對緩解企業資金難題有一定的幫 助。合益公司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更新改造和市場開拓,需要的資金量很大。可以考慮利用這些政策,解決部分資金方面的問題。

第四部分:附錄

 

 

 

1.宏觀經濟形勢:2013年回顧與2014年展望

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五年多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在步履蹣跚中緩慢增長。當前世界經濟總體運行態勢是:全球經濟維持低速增長,而推動增長的力量格局正在改變。2013年世界經濟增速繼續向下滑行,達金融危機後的最低水準。展望2014年,世界經濟前景喜憂參半,整體經濟復蘇有望加快,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增速差距將進一步縮窄。風險因素猶存,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何時並以何種方式退出是世界經濟近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不排除經濟形勢可能出現大的反復[10]

(一)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遲緩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脆弱性、不確定性和不平衡性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各國政策相應地也在不斷調整。2013年,世界經濟繼續處於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復蘇階段,總體形勢相對穩定,但繼續向下滑行,維持著“弱增長”格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僅增長2.9%,為金融危機後的最低水準。又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2013年12月18日發佈的《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2013年世界生產總值(WGP)只增長了2.1%,低於預期。世界上幾乎所有地區和主要經濟體都表現欠佳,多數發達國家仍然掙扎於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而新興經濟體也因新的國內外挑戰,經濟增長開始減速。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2013年的增長率僅為1.6%,遠低於此前預期的2.8%。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較為穩固,但財政收緊與預算問題上的政治僵局嚴重妨礙了經濟增長。歐元區經濟觸底回升,西歐在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走出衰退。英國、德國的形勢相對較好,但投資依然乏力,失業率高企。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效,2013年的增長率為1.9%,主要得益於一攬子擴張性經濟政策,如財政刺激和央行大規模購買資產等措施。加拿大2013年的增長率為1.6%,其主要推動力是住宅建設投資。澳大利亞2013年的增長率估計為2.6%。總體上看,2013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開始從低迷加快,經濟增長逐步增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但發達國家“低增長、高失業率、高赤字、高負債”並存的格局沒有根本改善,導致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增速仍低於潛在水準。

 

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和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在發展中國家中,非洲的增長前景較好,2013年實現4.0%的增長。東亞經濟體受到發達經濟體需求不旺和中國主動調低增速的影響,2013年的平均增長率為6.0%。南亞和西亞經濟增長乏力,2013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9%和3.6%。拉美和加勒比國家,2013年增長率僅為2.6%。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在經歷了自金融危機以來的一輪超出潛能的高增長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其中主要新興經濟體結構性調整艱難,加上資金流入減少,金融市場大幅震盪,經濟增速遠低於過去的增長水準。

   (二)目前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表現出整體增長緩慢、復蘇基礎不穩、增長動力不足、發展速度不均等問題,復蘇進程難以一帆風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大特點:

 

第一、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仍顯疲弱,低速增長成為常態。首先,主要發達國家在技術進步缺乏突破的情況下,難以形成新的市場熱點,企業投資意願不強,經濟內 生增長動力不足。同時,發達國家持續的財政整頓也削弱了經濟增長動力。擴張性財政政策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但也給發達國家政府積累了大量 債務。而政府減少對債務依賴、減少預算赤字的過程勢必會削弱消費和投資需求,抑制經濟。其次,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對全球經濟拉動作用趨於減弱。金融 危機以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保持較快增長,是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但在發達國家需求持續疲弱、國際資本異動困擾、各國自身深層次的結構性 矛盾凸顯下,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經濟增速回落明顯。因此,世界經濟的增長動力不夠強勁,只能維持低速增長。

 

第二、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已成為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最大的風險源。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與其當初實 施一樣,都具有重要的溢出效應。量化寬鬆政策逐步退出,將改變國際金融、商品和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供求格局。這既有利於保持資產價格穩定,防止泡沫積聚;又 可能會引發國際金融條件的劇烈波動,衝擊國際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造成跨國資本流動異常,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IMF認 為,美國實現平穩退出面臨較大難度,能否控制長期利率和市場波動性甚為關鍵。市場流動性相對減少,很可能導致長期利率升幅擴大,對全球市場產生溢出效應。 並且,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對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和影響更為明顯。將抬高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利率,改變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收益對比,促使國際資本從 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回流,導致新興經濟體股市、匯市大幅波動。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為阻止資本外流,需要收緊貨幣和財政政策,但這又會使本已減慢的經濟增 長雪上加霜。

 

第三、國際貿易增長率低於世界產出增長率,導致世界經濟復蘇不可或缺的一股助推力量缺失。2011年至2012年,國際商品貿易增長率分別為5.4%和2.3%。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及歐債危機深化,抑制了全球進口需求,導致國際貿易增長相當疲弱。特別是發達國家進口萎縮,拖累了全球貿易增長。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預測,201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2.5%,其中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1.5%,進口萎縮0.1%;發展中經濟體和獨聯體出口增長3.6%,進口增長5.8%。在全球經濟脆弱復蘇、國際貿易總體低迷的背景下,一些國家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和企業困難,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世界貿易復蘇進程。

 

第四、國際投資增速明顯下降。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信貸狀況收緊、企業盈利下降,導致眾多跨國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撤資等方式重新佈局全球跨國投資,對外投資十分謹慎。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201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下降了18%,降至1.35萬億美元。其中,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資首次超過發達國家,占全球直接投資流量的52%。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流入量略有減少,下降4%,為7030億美元。面對經濟前景難以料定,在吸收外資量下降的同時,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對新投資持觀望態度,或撤回國外資產,而不是進行重大國際擴張。2012年,發達國家的直接外資流入量下降32%,降至5610億美元;而發達國家的外向直接投資量下降23%,降至9090億美元。UNCTAD預計,2013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接近2012年的水準,其上限為1.45萬億美元。

 

第五、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也是影響經濟復蘇的一個痼疾。美國失業率已由國際金融危機後的10%降至2013年11月的7%,但仍高於6.5%的目標水準。歐元區整體失業率居高不下,持續在12%的高位,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預計2014年歐元區經濟復蘇也不會使其就業市場有明顯改觀。其他發達經濟體失業問題短期內也無明顯改善跡象。IMF預計,2014年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仍將保持在高位。高失業率不僅抑制居民收入增長,也嚴重損害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三)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望加速

 

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佈的《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總體上將有所好轉。在各國寬鬆政策的刺激下,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有望進一步改善,整體經濟復蘇步伐將加快。IMF預計,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增速比2013年提高0.7個百分點,並認為這一增長率屬於“偏低的中期增長軌跡”。這與經合組織(OECD)和聯合國的預測值一致。其中,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經濟將分別增長5.1%和2%,分別高於2013年的4.5%和1.2%。

 

首先,發達國家經濟可望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全球經濟回升將更多地集中在發達經濟體。經過金融危機後的幾年調整,美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所增強,復蘇勢頭較為鞏固。美聯儲預計,美國經濟增速2014年將達2.9%-3.1%。 歐債危機已經見底,歐盟經濟築底緩慢回升。隨著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連續攀升,歐洲火車頭德國經濟回升態勢明顯,法國也在逐漸好轉,西班牙、義大利等重債國 融資成本處於安全水準,希臘財政經濟狀況也出現改善,市場對經濟前景信心增強。歐洲經濟走出衰退將推動全球市場信心改善,增強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而美國 經濟穩固復蘇也是決定全球經濟前景的最重要因素。據經合組織(OECD)的綜合領先指標顯示,2013年10月該組織34個成員國整體領先指標為2011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表明發達經濟體經濟前景將進一步改善。

 

1  2009-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趨勢(%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世界經濟 -0.4 5.2 3.9 3.2 2.9 3.6
發達國家 -3.4 3.0 1.7 1.5 1.2 2.0
美國 -2.8 2.5 1.8 2.8 1.6 2.6
歐元區 -4.4 2.0 1.5 -0.6 -0.4 1.0
日本 -5.5 4.7 -0.6 2.0 2.0 1.2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3.1 7.5 6.2 4.9 4.5 5.1

注:2013年和2014年為預測值。資料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2013年10月。

 

其次,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速度也會有所加快,但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仍難以恢復到前幾年的較高增速。美歐經濟復蘇將有助於拉動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製成品出口國的經濟增長。IMF預計,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會更注重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2014年經濟增速將維持在7%以上;印度經濟增速從2013年的3.8%將增至5.1 %;俄羅斯經濟2013年僅增長1.5%,2014年經濟增長率將回升至3%;巴西經濟2014年增長率均為2.5%。 但美國量化寬鬆退出的影響、資本流動的衝擊、以及通脹走高等,仍是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的潛在風險因素。更要看到是,新興經濟體自身原本具有內在的脆弱性, 各自面臨著較多的結構性矛盾,有的嚴重依賴能源資源出口,有的國際收支長期逆差,有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當外部環境轉趨不利時,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往往呈現 波動加劇、風險上升態勢。

 

再次,隨著世界經濟總體向好,國際貿易的增長有望加快。WTO預計,2014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4.5%,但仍低於過去20年間5.4%的平均增長水準。其中,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2.8%,發展中國家增長6.3%,分別高於2013年1.3個和2.7個百分點。

 

最後,雖然未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復蘇之路依然艱難曲折,但2014年國際直接投資將溫和增長。UNCTAD預計,隨著宏觀經濟基本面改善和投資者信心恢復,跨國公司開展跨國投資能力和意願增強,2014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可能回升至1.6萬億美元。同時UNCTAD也 警告說,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缺陷、宏觀經濟環境的潛在風險及主要經濟體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進一步下降。由於世界經濟的脆弱性和政 策不確定性,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回升至較為強勁增長水準所需要的時間將比預期的要長。另外,各國在出臺自由化和便利化投資政策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外國投資的 監管,投資保護主義風險有所上升。

 

總之,由於歐元區經濟觸底回升和美國經濟的緩慢復蘇,將加快世界經濟復蘇的節奏。也許,2014年是新一輪經濟週期的起點,世界經濟將再一次進入螺旋式上升的新階段。

 

    二、澳門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

 

自2003年賭權開放和自由行實施以來,澳門經濟一直保持井噴式的高增長態勢。2013年,在由博彩旅遊業帶動的服務出口和投資增長的強勁帶動下,澳門整體經濟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

    (一)澳門整體經濟高位運行良好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資料,201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為4134.7 億元(澳門元,下同),比2012年的3482.2元增長 18.7%;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質增長 11.9%[11]。澳門2013年的人均GDP為91376美元,僅次於盧森堡、挪威和卡塔爾,在世界銀行人均GDP排行榜上的位置升到了第4位。

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服務出口、投資及私人消費支出。服務出口為4282.2億元,同比增長18.2%;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為528.1億元,同比增長13.1%;私人消費支出為773億元,同比增長12%;政府最終消費支出為269.9億元,同比增長13.4%。2013年澳門經濟增長的走勢,從季度的角度看,呈馬鞍形波動態勢(參見圖一),但總體上運行平穩。

圖一、2013年澳門經濟增長走勢圖

伴隨著經濟的高增長,通貨膨脹率持續在高位徘徊。2013 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 5.5%,主要由住屋租金及外出用膳收費調升帶動。預計總需求擴大、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將會持續加重本地通脹壓力。

 

就業市場持續發展,但人力資源仍然緊張。2013年勞動人口為36.8 萬人,其中就業人口 36.1萬人,勞動參與率為72.7%,就業不足率為0.6%。總體就業人口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 12000 元,同比上升 6.2%。2013 年失業率較 2012 年下降0.2 個百分點,至1.8%的低位,達到了充分就業狀態(參見圖二)。

圖二、2013年澳門失業率與通脹率變動圖

(二)2013年澳門主要業增長概況

博彩旅遊業持續高增長。2013 年入境旅客為2932.5 萬人次,同比上升4.4%;來自內地的旅客上升10.2%,為1863.2萬人次;其中 806 萬人次是以個人遊方式來澳,同比上升 13.0%;而來自香港的旅客下跌4.5% ,為676.6萬人次。2013 年旅客人均消費為2030 澳門元,同比增長8.9%。2013年博彩業毛收入為3618.7億元,同比上升 18.6%;博彩稅總收入為1343.8億元,同比上升18.5%。

圖三、2013年澳門入境遊客及人均消費變動圖

貨物進出口貿易保持穩定增長,但貿易逆差繼續擴大。2013 年,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 90.9億元,同比上升11.4%, 其中本地主要出口產品成衣的出口值下跌19.8%,至7.1億澳門元。貨物進口方面,受經濟規模和內部需求持續擴大所帶動,進口總額為810.1億元,同比上升14.2%,進口貨品以消費品和食品為主。貿易逆差為719.2億元,同比擴大14.6%。近幾年來,澳門服務貿易的發展一直快於商品貿易,特別是由博彩旅遊業帶動的服務出口,無論是從總額還是增速都遠遠高於商品出口,其帶來的巨額順差,彌補了商品貿易的逆差。

圖四、2013年澳門對外貿易總額分季圖

零售業出現驚人的大幅增長。受惠於旅客人次和消費的持續增長,以及本地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零售市場十分興旺。2013 年零售業銷售總額達660.4 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鐘錶及珠寶銷售額204.6億元,上升29.7%;百貨貨品銷售額103.9億元,上升25.5%;皮具製品銷售額69.8億元,上升 24.6%。

圖五、2013年澳門零售業銷售額增長圖

銀行業和保險業業績大幅增長,澳門金融業發展步伐加快,進入了發展壯大的歷史最好時期。2013年,澳門銀行業總存款為6801.3億元 ,上升25.8%;總貸款為5347.3億元,上升31.4%;不良貸款為5.0億元,大幅下降34.8%;銀行業盈利為84.4億澳門元,大幅上升 34.2%。期內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為400.2億元,同比上升 0.7%。澳門保險業也實現了持續高增長,2013年毛保費收入大幅上升25.5%,達68.2億元。

圖六、2013年澳門銀行業存貸款圖

房地產市場依然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商品房建設有升有跌,而商品房銷售出現小幅下降。在建築方面,2013年私人工程新動工樓宇總建築面積239.6萬平方米,大幅上升687.2%;單位數目為2241個,上升40.8%。期內,私人工程建成樓宇總建築面積56.2萬平方米,下降 64.2%;單位數目1316個,下降48.6%;其中住宅建成總面積9.8萬平方米,下降 69.8%;單位數目1055個,下降56.8%。在物業市場方面,按繳納物業轉移印花稅統計的樓宇買賣單位數目為19237個,下降 24.3%;總買賣價值達960.5億元,下降4.8%;其中住宅單位買賣數目12046個,下降28.8%;買賣價值682億元,下跌8.1%(參見圖七)。

 

圖七、2013年澳門商品房銷售情況圖

 

近年來,為了推進產業多元化,澳門政府大力扶植會展業的發展,為籌辦會議展覽的主辦單位提供協助和財政支持。還推出了新的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向國際會議和專業展覽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資助方案,從而提升澳門會展活動的素質和拓寬發展的空間。至2013年底,政府共提供資金支持1.2億元人民幣。澳門政府的扶助政策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澳門會展業發展迅速。2013 年共舉辦會議及展覽活動1030項,其中會議活動964項,展項比上年有輕微的增長;展覽活動的專業觀眾為121690 名,同比上升 213%。

圖八、2013年澳門會展業情況圖

此外,在公共財政方面,2013年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為1555.1 億元,同比上升7.3%;財政支出為592.5億元,同比上升9.7%;財政盈餘高達962.6億元,在2012年突破900億元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增長。目前,澳門政府累計的財政盈餘已經超過4000億元。

 

圖九、2013年澳門公共財政收支情況圖

 

   (三)2014年澳門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步高增長

 

2004年以來,澳門經濟實質增長率平均達到12%。延續增長的慣性,從外需和內需兩方面分析,2014年澳門經濟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預計實質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以上。

 

從外需方面來看,2014年 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對作為高度開放體的澳門非常有利,增長的國際市場將多方面拉動澳門外部需求,如入境遊客增加和出口量增加等,從而刺激澳門經濟增長。澳 門經濟主要靠中國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和博彩旅遊業的帶動,只要內地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和自由行政策不變,澳門經濟就增勢不減。隨著內地經濟的高速增長、內地多 個城市繼續開放澳門旅遊市場,以及澳門部分大型博彩旅遊設施的落成啟用,作為主引擎的博彩旅遊業將繼續刺激澳門經濟高增長。不過,也應該看到,內地居民赴 澳門旅遊的審批和內地資金流入澳門,有收緊的趨勢。內地廉政反腐的風暴,在一定程度上對澳門博彩業也有影響。因此,由內地輸血而產生的井噴式經濟增長已經 難以為繼,但暫時仍可維持穩定的高增長。

 

從內需方面來看,澳門本地投資和消費需求正處於經濟週期的一個高峰,內部需求旺盛,將推動經濟增長加速。近年博彩旅遊業新投資的大型專案增加,不僅將降低 失業率,增加私人消費,也將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博彩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也推動了本地私人投資的增長。隨新的博彩娛樂專案及大型酒店的開業,也將拉動 市場消費的增長。

 

最後,從2014年首季經濟運行的情況來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表現良好。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澳門第1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12.4%,其中,博彩服務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上升13.0%及6.6%,私人投資增加39.8%,貨物出口上升13.4%。除香港遊客有所減少之外,內地與臺灣的遊客都繼續保持大幅度增長。另外,隨著私人投資擴大、旅客消費及私人消費也持續增加,貨物進口按年上升22.1%。由此可見,澳門經濟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2014年實現穩步高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2.部分中小企業家的提案: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籌組聯營公司的構思…………區宗傑

 

 

中山、橫琴 : 發展業園區

—–澳門中小企業的機遇………………………容應存

 

 

用數據

   —放鬆外勞輸入政策 盤活中小微企生機………林志輝

 

 

對工程投標評審標準的建議……………………一群中小企業建築商

 

 

建議特區政府有關扶持澳門中小企業的政策…………………周紹湘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與籌組聯營公司的構思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區宗傑  理事長

20147

 

引言

 

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的規定,全球紡織品配額於2005年1月1日取消,長達40年的配額管理體制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因此,昔日作為澳門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的製造業,當時受到很大衝擊,呈現頹勢。加上澳門賭權自2002年開放後,博彩業的急速發展,導致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租金昂貴,經營成本大幅飆升,製造業變得一蹶不振,幾乎消聲匿跡。

 

探究澳門工業的沒落,可源自上世紀90年代,那時生產商為降低經營成本,保障充足的人手供應,把工序逐漸外移到內地,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自動化程度低;加上末代的澳葡政府無為而治,放任自流,沒有悉力協助本澳的紡織製造業商人轉型升級,以至一直停留在低技術、低附加值、勞動密集的原件加工製造(OEM)的生產模式。隨著配額的取消,人手不足,經營成本上升,以及國際競爭力的加劇,加上企業傳承後繼無人,這種生產模式在澳門便走到了盡頭。

 

回歸後,由於澳門特區政府沒有高瞻遠矚地擬訂中長期發展的規劃,故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產業結構已由出口業、製造業及服務業的多元經濟,轉變為以服務業主導,尤其是以博彩業為中心的單元經濟。澳門博彩業一元獨大,其在澳門GDP中所佔的比重近六成,其稅收大約佔政府公共財政收入達八成以上,令澳門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為此,中央政府在2006年 推出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澳門經濟需要適度多元發展”;而在《十二.五》規劃中更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但遺憾的是,自有關 政策推出至今已整整八年了,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進程仍裹足不前。考究原因,本人認為,澳門特區政府在推行上力有不逮,雖然不斷倡導業界發展文化創意產 業,惟大部份中小企業家的素質較低,知識水平不足,而年青一代也無心創業。

究竟除了文化創意產業外,可否開拓其他先進產業,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帶來生機?綜 觀其他產業結構均衡發展的先進國家或地區,它們除了服務業蓬勃發展外,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也相當大,它們的政府透過提供優惠政策,作出財務支 援;以及協助企業購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進行科研開發,並以當地作為生產基地,以替代進口商品,從而令產業多元發展。最顯著成功的例子就是新加坡,該國自1965年獨立以來,其經濟發展的模式及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進程,十分值得我們借鏡。

 

環顧鄰近的地區,例如香港,它們的工業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5,992億港元,發展到2013年已經增加至21,253億港元,增幅近4倍。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到,製造業是有可為的,發展潛力是具大的。在上世紀末期,香港製造業商人,開始把生產加工基地遷移至中國大陸或其他發展中國家,香港本土的工業生產已從原件加工製造商(OEM),轉變為產品設計製造商(ODM)。從中可以看到,產業多元化並不需要大量土地和本地廉價勞工作支持。

 

當然,從OEM發展至ODM, 並不是一蹴而就,但也不是天方夜譚的事。其實很多產品設計的專利,均可以從一些國際專業的顧問公司中可以購買;或者可以委託一些著名的高等學府或生產力中 心,利用它們的實驗室代為設計。只要廠家肯付出設計費及版權稅,便可以獲得很多創新的產品專利權和技術。而澳門只須扮演設計、推銷、融資及管理的角色。

 

基於上述原因,本人建議澳門特區政府鼓勵中小企業的商人透過集資,組織聯合投資公司,以增強實力,同時希望澳門特區政府透過投資局或特區發展銀行作出投資 參與,開創多贏局面,藉此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當然還要牽涉到教育制度的改革,方能配合。關於如何組織聯營公司,以促成澳門特區產業多元化發展,本人 現把有關概念簡述如下:

 

 

 

 

  1. 資金的籌集及公司的組成

 

鑒於高科技生產的投資,動不動就需要億元以上的資金,這並不是一般中小企業家能獨力承擔的,為團結澳門中小企業的商人,共同拓展市場,尋找商機,並增強投資成功的機會,本人建議澳門特區政府鼓勵企業家透過集資的方式,組成聯營公司,進行高薪技術投資,藉以轉型。

 

首先,中小企業家們可以透過他們的關係網或利用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的服務,替他們尋找一些高新科技的設計,並組織聯營公司進行投資和生產。有關聯營公司的 成立,建議須要先擬訂一個投資生產及經營的計劃書,呈交政府投資局或發展銀行審批,如該等機構認為計劃可行,則可投資於該計劃,有關商人只須籌集整個投資 計劃的30%或以上的股本,其餘70%的資金可由澳門特區政府透過注資或借貸方式參與,以促成該計劃的展開。條件須規定:股東數目不少於十人,而股東最大的投資金額不能超過商人總投資金額的20%

 

2.董事會的結構及行政模式

建議聯營公司的董事會由五人至七人組成,其中一人須為外部獨立董事,另外兩人由政府委派。

 

該聯營公司的行政總裁,須經公開招聘及由董事會委任,並須獲澳門特區政府的認可。而聯營公司的運作模式,須要全部依照澳門特區政府公司法的規定,進行實施。

 

3.特區政府對投資者的鼓勵及如何退出投資

 

建議聯營公司頭五年的盈虧由政府與企業家共同承擔。經營五年後,企業家們可選擇以該公司的資產淨值,但不低於政府原本的投資,另加合理的溢價金,把政府的 投資贖回。否則,政府有權把股份自由出讓予第三者,或把公司在證交所上市,以便退出投資,及把資金用於援助另一些創新企業的投資項目。

 

4.檢討澳門的教育制度及吸引學成子弟回澳發展

發展多元化產業,是需要提高澳門市民的整體教育水平,為達至這一目標,本人建議:第一要檢討澳門的教育制度,在中學實行統一考試,以此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 尺度;第二是要建立專業的技術學校,為那些不具備進入大學資質的同學或無意繼續升學的同學培養一技所長;第三是要促使澳門的大專院校為社會培養與經濟發展 相適應的人才;第四是擬定專才制度,創造優惠條件,吸引在海外發展的澳門留學生回流,共建澳門未來。

 

結語

促進澳門特區經濟發展及配合特首施政乃是本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的一貫宗旨。作為長期服務中小企業的機構,協助業界集合資金和力量,增加投資的成功機會,從而造福中小企業各界人士,及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是本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故此,本會冀望協助業界籌組營聯公司,發展創新產業,盼特區政府支持和玉成,本會不勝感謝!

 

中山、橫琴 : 發展業園區

澳門中小企業的機遇!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容應存 副理事長

 

為了配合澳門產業多元化,廣東省政府除了早前橫琴方面已劃出五平方公里; 作為 “澳門產業園區” 給予澳門企業進駐及開拓發展之外, 又于七月十六日, 中山市市長陳良賢到本澳出席2014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 與澳門特區政府共同簽署了一份 “關於合作建設中山翠亨新區的框架協定” 合作建設一個 “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共同開發翠亨新區, 該示範區的土地面積大約五平方公里。

 

至於剛出台的翠亨新區計劃, 總括包含了五大元素: 粵港澳產業合作園區、 國際商貿服務平臺、 粵澳教育培訓園區、國際文化交流區、 粵港澳旅遊合作區, 此五大發展概念對於澳門企業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原因是按當前本澳的環境來看, 已是再沒有條件可以開展這些產業了, 澳門地方少, 資源不足, 尤其是人力資源方面更加困難, 現在唯一出路, 就要借助區域合作, 區域互補來拓展其相關業務。 至於怎樣進入園區的相關規定尚未說明, 門檻應比橫琴為低, 靜待佳音。

 

此外,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同時又透露, 將會在橫琴以填海造地方式來增加多十平方公里土地給澳門企業使用。 按計算橫琴園區連同翠亨示範區總共可給予澳門企業拓展的空間有二十平方公里之多。 但回看本澳目前及以至將來;能給予企業可發展空間越來越少, 都應該係時候開闢一些鄰近的區域來發展產業多元。 現在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當然高興啦! 但對於中小企業想進入園區就有一定的困難, 門檻太高了;橫琴在初期還訂明進入園區的企業注冊資金不能少于一億元人民幣, 後來經多方面協調才取消了這個限制, 但至今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仍未能找出一個進入園區的最佳渠道, 唯有冀望特區政府再加倍努力與橫琴方面磋商, 訂出一個較便利的准入條件來幫助澳門中小企。

講到橫琴園區同翠亨新區作比較; 我個人意見認為按目前两區環境形態來看, 翠亨新區較為適合澳門企業投資發展。 翠亨距離澳門不遠, 澳門商人一般對翠亨都較為熟悉, 此外, 新區週邊各項基建設施和配套都比較成熟, 同時有一定的勞動力和人流, 企業在營運策略上容易掌握, 尤其是中小企業; 對於資金運用和安排上都會比較安全。 至於橫琴方面, 目前仍是一個初步開發階段, 各項基建、 交通、 人流、 物流尚未配合。 我個人相信現在投資橫琴的企業, 進入初步啓動運作都要等二至三年,如整體全面運作更需要花多五至七年時間, 所以企業在這幾年建設期裡, 資金安排和計算方面都必須要深入而週詳, 注意風險管理。

這两個新區是否能夠幫助到澳門向多元經濟發展? 我本人認為在概念上是可行的, 但將來實際結果是怎樣? 就要看澳門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方面怎樣落實執行有關政策。

 

 

 

 

 

 

 

 

用數據說話

――放鬆外勞輸入政策 盤活中小微企生機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林志輝 理事

 

 

說起人力資源緊絀的問題,不可不謂澳門中小微企的切膚之痛。失業率多年持續極低水平,澳門各行各業對人力資源之渴求已是長期的吶喊。在外地僱員作為本澳勞動力不足之補充的前提下,外勞數量逐年攀升,2014年5月已達152,299人[12],佔本澳總人口24.8%[13];佔澳門就業人口的40.3%[14]

表面上似乎人力資源在不斷得到改善,加上天文數字的高GDP,令世人稱奇叫絕!今年第一季的本地生產總值已接近1,154億[15]。在亮麗的數字底下,澳門產業結構失衡卻越來越嚴重,博彩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例從2009年至2012年,由32.3%[16]增至45.9%[17]。博彩企業、大型企業無疑是經濟增長的締造者和得益者,中小微企卻在經濟發展的巨輪中,被排擠、被淘汰。扎根澳門數十年的中小微企與經濟增長背馳,逐漸萎縮;熠熠生輝的經濟發展成果令人忽視了中小微企在掙扎求全,中小微企的發聲已被整體的漂亮數字掩蓋。

博彩企業、大型企業在僱聘本地人及外勞方面的議價能力,是中小微企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博彩娛樂企業在僱聘外勞上的強勢,例如是薪酬、待遇、與政府的公關能力等,導致勞動力(包括外勞)向大型“博企”集中,也反映了澳門中小微企在人力資源的市場爭奪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劣勢。面對大型企業、博彩娛樂企業以高薪吸納人才,中小微企實在是無力反駁,慘澹經營。

用數據說話,以下將以幾個模擬的例子,具體微觀地展示中小微企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困苦。

 

第一、中小微企員工流失所生的影響效應大

除了在人力資源分佈上劣勢,在員工流失的方面,中小微企所面臨的問題更顯嚴峻。小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流失,其所受之影響效應可能會是大型企業的1,000倍!

*舉例一

1,000位僱員的企業,1位僱員流失,比例僅是0.02%;以此為基數:

100位僱員的企業,1位僱員流失,比例是1%,影響是50

20位僱員的企業,1位僱員流失,比例是5%,影響是250

\s
5位僱員的企業,1位僱員流失,比例是20%,影響是1,000倍。

 

\s \s
5

\s \s

由上述幾組模擬數據可知,員工的流失問題,在大型企業和中小微企發生時,所引起的影響是斷斷截然不同的!

 

由調查數字可知,澳門企業規模呈現微型化(國際上將20人以下的企業劃分為微型企業),澳門85%企業人數在20人以下,另外65%企業人數在10人或以下,45%企業人數更是在5人或以下。[18]因此,員工流失比率大,影響效應大,在澳門企業中是普遍的現象。

 

第二、一名員工的流失,分分鐘影響企業的生存

在大型企業中,員工多,行政架構分明,有多個部門、多個層級,員工分工有致,協作有序;當遇到員工流失時,其崗位職務容易在其他員工中分擔消化,員工流失對企業的影響相對容易化解。

相反,在人數規模小的中小微企當中,員工的角色比重非常大,往往是身兼數職;企業人手與崗位的搭配是“十個樽,五個蓋”。一位員工流失,對企業的影響是極大的。

*舉例二

現在,以一家6名員工的餐廳為例,模擬一下當流失1名員工時,所帶來的影響,切身處地體會一下澳門中小微企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困苦。假設ABC餐廳6名員工,每月營業30天。按照《勞動關係法》,每位員工每週有一天週假,因此一週裡面有6天需安排1位員工放假,即實際上絕大部分時間是只有5位員工提供服務。(如下表顯示)

(人數)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放週假的員工 1 1 1 1 1 1 0
提供工作的員工 5 5 5 5 5 5 6

 

倘若流失1位員工(非核心技術員工),如要維持原來的服務質素,必須維持原來的人手配備,餐廳將需要每週放假1天,如下表顯示,星期一餐廳全天暫停營業。

(人數)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放週假的員工 5 0 0 0 0 0 0
提供工作的員工 0 5 5 5 5 5 5

 

ABC餐廳簡化模擬月度損益表

(營業30天)

營業收入 每天6,000營業額

30天營業

$180,000
  $180,000
  毛利率60%
     $108,000
   
經常性支出
商舖租金 $18,000
水電費 $3,000
員工薪金 $64,000
其他雜項 $3,000
  $88,000
   
月度純利 $20,000

 

ABC餐廳簡化模擬月度損益表

(營業26天)

營業收入 每天6,000營業額

26天營

$156,000
    $156,000
    毛利率60%
       $93,600
     
經常性支出    
商舖租金 $18,000  
水電費 $3,000  
員工薪金 $56,000  
其他雜項 $3,000  
    $80,000
     
月度純利   $13,600

 

餐廳每週放假一天,必然直接造成營業額下降,然而經常性開支是基本固定的,每月損益表就要改寫了:

 

   月度純利由$20,000降至$13,600,僅僅1名員工流失就直接造成營利損失32%!加上,每週放假一天破壞企業服務的連貫性,顧客因此而流失,損失將進一步加劇。

但是,上述的模擬例子,只是最保守的估算,還未計算員工放年假的情況,也只是估算非擁有核心技術員工流失的影響;同時也沒有考慮流失1位本地僱員,可能遭削減外勞額的情況……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的連鎖效應。

 

 

第三、員工流失後,替補成本大

員工請辭,一般提前15日通知,在這15天內是新舊員工必要的交接期;因此,在這15天內,同一職位兩位員工在交接,僱主對於同一個職位,需支付2倍的薪金。

*舉例三

再以上述6名員工的餐廳為例來模擬分析:

員工薪金$64,000/月,月度純利$20,000
非核心技術員工流失 核心技術員工流失
流失員工的月薪 $8,000

8,000

$20,000
15天交接期增加的薪金支出 $4,000 $10,000
薪金支出增加比率 6.25% 15.6%
所引起的月度純利減少 $4,000 $10,000
月度純利減少比率 20% 50%

可見,在新舊員工交接的15天,令月度薪金成本增加6.25%,純利減少20%;但如果是核心技術員工的交接,月度薪金成本將增加15.6%,純利減少50%

由於博彩企業、大型企業薪金非常吸引,中小微企員工流失的情況非常嚴重,上述僅僅是一個月1位員工流失的情況,但事實上,員工的流失是頻繁發生的,那麼可以想像,對於中小微企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

當未能找到替補人選,就只能如第一點中所描述的那樣,整家企業每週休假一天,同樣是損失慘重!

 

 

關於澳門人力資源政策的建議

綜上所述,輸入外地僱員以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之政策,需適時檢討。單純在整體數字上滿足職位空缺,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現時澳門人力資源的問題。中小微企佔全澳企業99%以上[19],在考量人力資源政策時,應將中小微企與大型企業區分開來,從中小微企對人力資源需求的特殊性加以考慮,放寬外勞輸入的限制;這樣才能盤活中小微企的生機,使中小微企在澳門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這遠比減稅、財務援助等“派糖”政策來得有效和長效。“授之以漁”之首要一步是:授之以“人”。

因此,我們建議:

  1. 進一步放寬輸入外勞的政策,增加本澳的人力儲備,才能保證服務質素。

澳門彈丸之地,僅2014年6月接待多240餘萬[20]人次的旅客,平均每天八萬多!對比香港,2014年6月訪港旅客約為450萬人次[21],香港人口可是澳門的11.7倍!

澳門 香港 香港相對於澳門的比率
人口(人) 614,500[22] 7,219,700[23] 11.7倍
2014年6月旅客(人次) 2,432,041 4,492,695 1.8倍
澳門相對於香港的旅客承載壓力 6.5倍

  澳門的旅客承載壓力足足是香港的6.5倍!加上本地居民的日常需求,服務承載量是遠遠超負荷的,沒有足夠的人力儲備,怎會有優質的服務呢?政府對於澳門服務質素的人力需求應有預見性,“擠牙膏式”的消極人力補政策給已遠不能滿足現時澳門的服務需求的。

  1. 建議對於申請外勞額在10名以下的中小微企,撤銷維持聘用定額本地人的限制。

對於大型企業,特別是博彩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優勢突出,經營毛利也較高,有很豐富的資源補充其附加之服務的損益,在與中小微企招聘同一職位的僱員時,擁有 絕對的優勢。他們在招聘外地僱員時,要維持聘用固定數量的本地僱員是比較容易的;相反,這對於中小微企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任務,是極不公平的一項限制條件。

多少中小微企為維持本地員工的數目,一方面“疲於奔命”,透過各種渠道彌補本地僱員數目的不足;一方面“百般討好”,挽留萌生去意的本地僱員;一方面“千依百順”,容忍不稱職的本地僱員……

因此希望政府體恤,放寬中小微企維持聘用本的僱員的限制,對於申請外勞額在10名以下的中小微企,撤銷維持聘用本地人的不公平限制。

  1. 建議簡化中小微企申請輸入外勞的手續,延長外勞額的有效期。

現時關於輸入外地僱員的手續繁複,令企業行政成本提高,與人力資源緊缺的現狀互相矛盾,建議簡化申請和續期的條件及程序。將外僱額每年的續期延長至每3年一次續期,以將過於集中在處理人力資源事務的精力釋放出來,使中小微企僱主和管理層有更大的空間發揮營商智慧,這才是對澳門多元經濟發展的正面推動力。

  1. 澳門人力資源政策需具長遠性。

人力資源辦公室應對澳門的人力資源需求、結構做長遠策略性、預見性的分析,以維持本澳穩定而優質的人力資源供應。人力儲備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都具有深 遠的意義;建議擴大外勞輸入,放寬中小微企申請的條件,只有人力資源供求相對平衡,才能舒緩上述種種諸如人才流失、技術傳承、產品和服務質素等一系列問 題,才是健康的經濟市場。

結語

每個地方政府都有責任保障本地人就業,但凡事都有兩面,過分的保護必定會削弱澳門人的競爭力和積極性。尤其是年輕一代,在社會充分就業的前提下,進修增值 成為了可有可無之舉;反觀澳門鄰近地區,大陸、香港、台灣、日本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年輕一代,自小已適應投入競爭的環境,不斷自我增值才可在社會上有立足之 地,是這些地區的社會風氣。藉著博彩業的帶動,才有澳門現時優越的經濟環境和充裕的就業機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優越的環境能讓人喪失鬥志和競爭力,政府 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在輸入外地僱員的同時,也是引入競爭的好時機,讓本澳僱員與各地的外地僱員切磋競爭,激發本澳年輕一代力爭上游的動力,才是增進澳門核 心競爭力之舉。

企業在經濟發展的洪流中優勝劣汰,人才也應該在競爭中不斷磨練和提升,這樣服務質素才有保證,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國際都會地位才名副其實。

 

 

 

 

 

 

 

 

 

對工程投標評審標準的建議

一群中小企業建築商

    澳門回歸之後,開放賭權使澳門經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之階段,由於稅收增加,政府多了很多資源可以投放於基建,體育場、學校、輕軌等公共設施,以促進社會之發展。 以上各項工程都是由政府招標,對於這些評標標準有以下一些意見:

 

1.      按現時政府對工程投標所制定之評標準則主要分為:

(一)     工程價格合理

(二)     工程計劃內容

(三)     投標公司之誠信與廉潔

(四)     同類型施工經驗

 

2.以上標準首三項都合情合理,但有關第四項同類型施工經驗佔評標比例達18%-35%當中有商榷,一般標書按造價一般都是百分之幾至十幾之間,當中按工程施工計劃而異;但第四項中所佔18%-35%,比例之大,足以令所有未有同類型施工經驗之公司未能達到門檻而無法參與投標;造成很多工程都由小數公司瓜分,使特區政府原意希望多企業可分享經濟成果之政策未能落實;

3.由於澳門近年經濟高速發展,很多大型基建從未在澳門興建過,如高鐵、横琴隧道等,若果按同類型工程施工經驗評核標準,如何參與?

 

4.澳大横琴隧道之一例子,工程造價傳言由當初中標價4億猛增至20億,超支5億,工程質量奇差,路面及牆身不平,修口出現縫隙,更有滲漏之情況,近似一些發展中國家之低劣基建工程,不似一個現代化城市如澳門特區之基建標準,除造價達國際標準外,一無是處;

 

5.若果遵從現行評分標準,澳門將來有隧道工程發展,上述工程公司憑同類工程經驗之理由極大可能再中標,其他公司如何參與競爭。澳門各項大型工程之質量低劣,如公共房屋為例被引為垢柄,與評標之準則亦有一定之因素;

 

6.投標公司由於有同類型施工經驗,往往輕易取得工程,形成經常中標的公司都是集中在少數公司,造成少數公司頻頻中標、大多數中小企公司無法入圍;

 

7.有多項工程在手的公司,由於同期施工項目較多,而施工監管出現不足,是導致工程嚴重低劣之因素;

8.為達致分享經濟之原意,應當放寬此項評標準則,引進多些公司活化市場形成行內競爭,加強業界自行監管,提高施工質素;

 

9.環 顧世界各地發展過程中,都有引進外國技術及經驗過程,無論任何公司中標都有些工程部份要依靠或分判與外地公司,所以我們建議:特區政府應客觀對待此問題, 如接受一些鄰近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有同類經驗之單位,假若有澳門本地企業能夥拍這些單位、資金由本地人佔大多數、行政負責人為本澳居民以及行政 中心設在本澳的公司被視為第四項同樣資格,評分相信一定能大大提高可信及競爭性,使工程質量提高。

 

 

 

 

 

 

 

 

 

 

建議特區政府有關扶持

澳門中小企業的政策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周紹湘 理事

 

眾所周知,澳門中小企業佔澳門總註冊公司的九成以上,近年由於本地開放博彩業,使博彩業與旅遊零售業等蓬勃發展,尤其是博彩業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呈雙位數字的驕人成績增長。且博彩業近幾年來不斷的投資擴充,以及每年遊客的不斷增加,至去年已近3000萬人,連帶本地酒店業、手信業、餐飲服務行業等需增加大量人手,使本地人力資源更加匱乏。目前,在澳門經營的中小企業必須與博彩集團、港資大企、本地大集團爭奪勞動人力市場,形勢處於劣勢。

 

而且,近年本澳房地產物業被外來資金策略性干預,使本地房價近6年急速飛升,一些租鋪營運的中小企業,在租約期滿後,租金倍升,使經營者叫苦連天、難以經營;加上人力資源緊張,員工薪酬暴升;澳門現今通漲逾5%,其他經營費用不斷上升,使經營者苦不堪言。

 

作為澳門中小企業的一份子,本人有如下建議:

 

(1)加快及簡化審批中小企業的外地勞工申請手續與批核時間;

 

(2)政府直接資助澳門中小企業更新設備、添置電腦管理軟件、培訓在職員工等;

 

(3)在現今商舖廠房租金高漲下,建議政府覓地興建工業廠房及商舖,以優惠租金租予本地的老商號繼續經營;

 

(4)特區政府早在2002年鑑於當時房地產業低迷,制定本澳居民首次置業者,可以申請供房利息補貼,以支援澳門房地產業發展。事實上,現今在澳門經營的中小企業營運情況比當年的房地產業更差,政府可以制定多渠道政策扶持本澳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

 

 

 

 

 

3.主要參考文獻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網站:《澳門經濟概況季刊–2013》。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統計月刊》。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就業調查》。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各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公司統計》。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本地生產總值—2013》。

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網站:歷年的《在澳工作外地雇員資料》。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科技大學旅遊學院:《特許經營與澳門中小微企業互動發展研究報告》。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網站:統計資料《中小微企業三項輔助計劃》。

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網站:《就業服務統計資料》。

澳門經濟學會:《澳門小微企業調查》,2012年。

吳志良、郝雨凡主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3–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區宗傑:《我的社會經濟觀》,匯業社會文化促進會出版,2008年。

區宗傑:《我對澳門的中小微企業感情深重》,《財富》2012年。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中小微企業發展與綜合競爭力提升》,2004年。

徐雅民、孫代堯、郭永中:《提升澳門中小微企業競爭力研究》,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4年。

郭永中:《澳門中小微企業與國際比較研究》,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7年。

連龍章、楊國華:《中小微企業的困局與出路》,澳門管理學院出版,2011年。

王五一:《賭權開放的制度反思》,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5年。

鎖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俞建國:《中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劉錦紅、劉靜,徐潔:《西方發達國家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援體系的實踐與啟示》,《金融與經濟》2012年第12期。

徐占忱等:國外中小微企業發展經驗介紹專輯,《經濟研究參考》2011 年第37期。

傑裏米·裏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傑裏米·裏夫金:《歐洲夢,2l世紀人類發展的新夢想》,重慶出版社2006年版。

彼得·馬什:《新工業革命》,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邁爾舍恩伯格庫克耶:《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王龍雲、侯雲龍:《保羅·麥基裏:製造業數字化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經濟參考報)2012年6月21日。

本·斯泰爾等:《技術創新與經濟績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利普森:《3D列印:從想像到現實》,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吳澗生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前景及對國際經濟格局的影響》,《中國發展觀察》2013年第10期。

田野:《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決策》2012年第7期。

覃利春、楊建文:《第三次工業革命理論研究述評》,《經濟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4期。

王欽:《第三次工業革命引發管理變革》,《科技智囊》2013年第3期。劉燕華:《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創新模式轉型》,《中國科技獎勵》2013年第8期。

丁博強:《3D列印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上海資訊化》2013年2期。朱雋:《3D列印能拯救美國製造嗎》,《世界觀察》2012年第19期。

楚梅:《直面大數據時代》,《今日上海》2013年第8期。

程鬱:《抓住大數據時代發展機遇》,《當代貴州》2013年第21期。

應懷樵:《“雲智慧」時代展望》,《前沿技術》2013年第1期。

侯祥鵬:《“後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綜述》,《現代經濟探討》2010年第2期。

汪潔:《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企業技術開發》2013年第6期。

賈根良:《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在於發展模式的革命》,《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第5期。

EuropeanCommission (2003). “Commissionrecommendation of 6 May 2003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Micro , small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2003/361/EC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May 20,  pp.36- 41.

Armstrong. C.E., and Drnevich, P. L.(2009).“Small business strategies:

Refinining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for entrepreneurial and small business contentsatianta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nference paper”, ( SSRN ).

Zheng Gu, et.al. (2009). “ Drivers of job satisfaction asrelated to work performance in Macao casino hotels :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employee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 21 No. 5,pp. 561- 578.

Major L.Clark, Radwan N. Saade ( 2006 ). “ The role of small busin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end of the Korean War (1953) to the present ”, The United States Small BusinessAdministration.

Morris, M.H.,Kocak, A. ( 2007 ). “ Coopetitionas a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18(1),pp.35-55.

 

  1. 致謝

 

由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與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合作的“2014年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研究課題,在澳門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之下,已經順利完成。

在實地訪談調研過程中,鉅記食品有限公司、富銓集團、匯業銀行、新濠日飲食貿易有限公司、華輝印刷有限公司、利萬嘉貿易投資有限公司、卓科數碼系統通訊有限公司、湯成根建築商、敏迪(嘉利)澳門有限公司、食神海鮮舫、澳門五邑棚架有限公司、駿匯工程有限公司、信和科技有限公司、新成峰禮品有限公司、聯英行有限公司、澳門毅騰創意有限公司、遊衍畫廊、世紀萬豪商貿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偉圖柯式印刷廠、合益凍肉食品有限公司、麗斯攝影器材行等企業負責人,給予了大力協助,反映情況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在此,謹向上述單位和個人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先生對本課題組的鼎力支持和深切指導。也要感謝陸美嫦、丁紹雄、吳靄明、李漢明和陳文熾等人在課題調研組織實施中付出的辛勤勞動。

 

 

 聯合課題組

                                2014年9月

 

[1] 郭永中:《澳門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挑戰》,《廣東行政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13年8月。

[2] 【英】維克多Ÿ邁爾、甘迺迪Ÿ庫克耶著《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第Ⅱ頁

[3] 本案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4] 引自《長尾理論——MBA智庫百科》百度網站

[5] 此案例來源:南方都市報、南方網和百度網站

[6] 此案例資料來自筆者對大麥客的走訪。

[7] 此案例資料來自於葛菁《美國數字醫療公司破殼記》財新《新世紀》週刊2014年第14期

[8] 資料來源於钜記手信網站。

[9] 資料來源於匯業財經集團網站有關公司介紹,網址:http://www.delta-asia.com/delta/?page_id=1319&lang=tc

[10]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312/20131200445084.shtml。

[11] 本文中提及的本地生產總值的數據均按當年價格計算。本文中提及的變動率是指 2013 年與 2012 年的同期比較變動率。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澳門金融管理局、經濟局。

 

[1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外地僱員期末結餘 (2014年5月) (人)】

[13]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年第一季人口統計,澳門總人口為614,500人】

[14]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年第一季就業統計,本澳就業人口為377,900人】

[15]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統計(115,394.1)(百萬澳門元)】

[16]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09年產業結構統計】

[17]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2年產業結構統計】

[18]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1.2

[19]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摘要

[20]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年6月入境旅客2,432,041人次】

[21] 香港旅遊發展局【2014年6月訪港旅客4,492,695人次】

[2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4年第一季人口統計】

[2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3年底人口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