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
2013年度
研究單位 經濟學院
前 言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期許下,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已經跨越了十五載。一直以來,本會以協助中小企業尋找市場、拓展商機,以及提昇企業的競爭能力作為服務宗旨。本會的核心價值是充分扮演作為政府與業界溝通的橋樑角色,積極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以促進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以及地區經濟的繁榮。
由於本會自2010年起成為國際中小企業議會(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Congress)的成員,而本人更被委任為國際中小企業議會指導委員會委員,因此,為提升本會的服務功能,與有政府背景的國際中小企業機構的作用看齊,本會決定自去年起,每年均制訂《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呈交給澳門特區政府,作為來年施政的參考。
承繼去年的基礎,再結合今年的定位,務求為澳門中小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本會與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共同合作,撰寫《2013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希望能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大量極有價值和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
本白皮書的制訂歷時9個月。期間,本會理監事同仁積極參與制作和俢訂。在此,本人要特別感謝封小雲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包括龔唯平教授、朱民武博士、李燕飛講師等,全賴他們的投入和熱誠,尤其是作出了專業的研究和分析,才令《2013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得以出版。期盼澳門特區政府予以關注和考慮,繼而能為中小企業作出政策傾斜,並希望得到業界的迴響及指正。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理事長 區宗傑
2013年9月
統籌及研究團隊
|
|
目 錄
前言 ………………………………………………………………… 2
統籌及研究團隊 …………………………………………………… 4
摘要 ………………………………………………………………… 9
第一部分 企業調查:澳門本土中小微企生存狀況與環境 …… 14
1.澳門本土中小微企業的基本生態現狀 …………………………15
2.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經營現狀 …………………………………22
3.澳門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狀況 …………………………………28
- 簡短的結論………………………………………………………36
第二部分 主題報告:澳門中小微企的困境與出路 ………………38
1.澳門中小微型企業的數量與界定 ……………………………… 39
2.澳門中小微企面臨的嚴峻生態環境 …………………………… 51
3.目前澳門中小微企營運中的主要問題 ………………………… 74
4.澳門中小微企發展的空間與路向 ……………………………… 86
- 輔助澳門中小微企發展的政策體系…………………………… 94
第三部分 行業報告: 澳門中小微企的經營與生存環境 ……… 104
1.澳門旅遊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04
2.澳門貿易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27
3.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41
4.澳門零售、飲食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63
5.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80
6.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196
第四部分 附錄 ………………………………………………… 217
- 2012年底澳門大型企業名錄………………………………… 217
- 調查問卷……………………………………………………… 221
- 主要參考文獻………………………………………………… 225
- 致謝…………………………………………………………… 228
CONTENTS
Preface ………………………………………………………………… 2
The Commission and the Research Team ………………………………4
Abstract …………………………………………………………………9
PartⅠ Survey Data Analysis:The Current Status of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aced by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14
1.The Current Status and Survival of Macao’s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 …………15
2.Enterprises』 Operating Status …………………………………… 22
3.The Current Business Environment ……………………………… 28
4.Conclusion …………………………………………………………36
Part Ⅱ The Theme Reports:The Predicament of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and the way out …………………………………38
1.The Definition and the Number of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39
2.The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Faced by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 51
3.Predominating Issues Concerning the Operation of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 74
4.Room for Development for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 86
5.Policy System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 ……………………………………………… 94
Part Ⅲ Industrial Report: The Operat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Medium-Small-Micro Enterprises in Macao……………………………………………………104
1. The Tourism Sector……………………………………………… 104
2. The Foreign Trade Sector …………………………………………127
3.The Professional Services Sector ………………………………… 141
4.The Retail Trade and Food Services Sectors …………………… 163
5.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180
6.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 196
Part Ⅳ Appendices……………………………………………… 217
1.Large-Size Enterprises in Macao by the End of 2012…………… 217
2.Survey Questionnaires ……………………………………………221
3.References …………………………………………………………225
- Acknowledgements……………………………………………… 228
摘 要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與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合作,成立聯合課題組編撰《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2013年度》。本研究報告基於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對現實情況的切實把握,以及文獻分析對百家觀點的深入思考,聚焦於澳門中小微企的根本脫困之道和長遠發展之策。在對澳門中小微企生存環境和經營困境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觀點如下:
1、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局有企業登記資料,統計暨普查局有關於新成立公司和解散公司的月度及年度的公司統計,把二者的數據綜合起來,得出2012年底澳門的企業總數為57188間。
2、判斷澳門中小微企數量最簡便的方法是:從企業總數中減去大型企業。澳門的大型企業普遍都聘用有外地雇員,根據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網站上公佈的一份《聘用有外地雇員企業/實體名單》,統計出2012年底澳門各行業中,雇員在100人以上的企業有328間,雇員在200人及以上的企業只有134間。
3、澳門企業的界定標準宜粗不宜細,既沒有必要把製造業單列出來、制定分行業的不同標準;也沒有必要對小微企業再進行細分,而只將澳門的企業規模區分為大、中和小微三個類型。具體的界定標準是:200人及以上的為大型企業;100人及以上、200人以下的為中型企業,雇員少於100人的為小微型企業。
4、根據這個標準,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澳門57188間企業中,有大型企業134間,中型企業194間,小微型企業56860間;大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0.23%;而中小微企有57054間,占企業總數的99.77%。
5、澳門的大企業為數雖少,但雇員規模較大,且絕大多數為外資企業,主要是港資、美資和中資企業。這樣,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之分,實際上也就構成了外資企業與本土企業的分野。
6、澳門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但正是在這十分優越的條件下,卻產生了中小微企的生存困境問題,甚至出現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澳門中小微企面臨的嚴峻生態環境,從宏觀的角度,可以主要從國際環境、市場環境、融資環境、人才環境和政策環境五個方面展開。
7、2012年歐美經濟金融困局拖累了全球經濟的復蘇。世界經濟處於“軟復蘇”狀態,存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2013年全球經濟仍然存在下行風險。世界經濟的低迷直接導致了澳門中小微企的出口衰退,風高浪急的國際市場環境對澳門經濟及澳門中小微企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8、近十年來博彩業的高速擴張,澳門中小微企的本地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博彩一業獨大,嚴重擠壓了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还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澳門的經濟社會基礎。
9、博彩業過度膨脹對澳門中小微企造成的擠壓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資源配置方面,博彩業憑藉其巨大規模和超強實力,在資源爭奪上擁有難以撼動的壟斷地位。二是成本推進方面,博彩業大擴張全面抬高了澳門企業的經營成本。三是社會成本方面,博彩業屬於非健康產業,如果控制失當,它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由此破壞澳門中小微企健康成長的社會生態環境。
10、澳門中小微企資金來源單一,外部融資管道狹窄且不通暢。絕大多數企業經營所需的營運資本七成以上為自有資金。澳門中小微企信貸不活躍由來已久,原因主要包括企業和銀行兩個方面,但問題的關鍵還在銀企兩種制度之間的內在矛盾,決定了二者的運行機制完全不同,因而使得澳門中小微企的融資必然障礙重重。
11、澳門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短缺,不僅僅是一個勞力數量的問題。在人力資源短缺現象之下,既反映出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環境的深度惡化,也掩蓋著中小微企目前深陷的危機。
12、澳門特區已經確立了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基本政策導向,並實施了一系列的傾斜性政策支持,但總體上還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尚停留在個別政策狀態,而未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二是尚停留在行政法規層次,而未提升到更高的法律層面;三是政策執行機構不健全,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效果不彰顯。
13、目前澳門中小微企營運中較為共性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四個:缺乏人力資源是中小微企的首要問題,成本劇增是企業營運的主要壓力,市場空間被擠佔是未來发展最大隱憂,融資能力低下是發展的主要瓶頸。
14、驚人的靈活多變能力和強大的生命活力,是澳門中小微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澳門中小微企的競爭力或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性質和經營模式所固有的優勢,二是通過改進所新創造的優勢。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中小微企完全可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壯大的空間。
15、中小微型企業的基本市場空間是所謂“利基”市場,即規模較小的市場。中小微企如果走“小而專”之路,重點開拓專業化市場和個性化市場,小中見大,小商品一定可以做出大市場。
16、澳門中小微企未來之路,首先應該是一條改革之路,其次應該是一條現代服務經濟發展之路,再次應該是一條企業集群化發展之路,最後應該走“小而專、小而精、小而聯、小而新、小而外”之路。
17、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是保障澳門社會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其重大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澳門經濟平穩發展的保障工程,二是增進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三是推動經濟多元化、防範未來風險的核心工程,四是培養企業人才、激發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的系統工程。
18、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扶助,並不違背經濟自由的基本原則。因為歷史已經證明,要保障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和長遠發展,僅有市場那“一只看不見的手”是不行的,還必須有政府這“一只看得見的手”。
19、世界各國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做法,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立法來建立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二是通過設立專責機構來研究、制訂、執行和落實政府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三是通過各種金融財稅優惠政策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四是通過平臺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20、從中長期政策的角度提出的建設性的建議是:(1)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基礎,政府應該根據《澳門基本法》,積極推進中小微企立法。(2)健全的政府管理機構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澳門有必要成立一個由多方代表組成的、直屬行政長官的中小微企委員會和一個專責執行的中小微企管理局。(3)金融財稅扶持政策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建立長效的中小微企融資機制和多元化、多層次、多管道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應該是金融財稅扶持政策的重點。(4)多元化社會服務體系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方面,特區政府要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平臺建設,二是創業教育。
21、針對目前澳門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緊缺的問題,有必要適當放寬外勞引進,給予中小微企在數額上傾斜性照顧,在審批程式上適度簡化,以緩解目前用工荒的問題。
第一部分
企業調查:澳門本土中小微企生存狀況與環境
圍繞本年度白皮書的主題“澳門中小微企業生存與營商環境”,2013年1–4月期間,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與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就《澳門中小微企業經營與生存環境》展開了問卷與走訪調查。
是次問卷採取便利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方式,以澳門企業名錄(黃頁)為抽樣框架,發出問卷800多份,回收541份(有效回收率為60%以上;其中本土企業占98%,外地註冊企業僅占2%)。收回問卷中有1%規模在100人以上的較大企業,基本符合澳門企業規模分佈的現狀。由於受訪企業99%為中小微企業,由此問卷樣本基本能夠集中反映中小微企業的情況。
與此同時,調查組還走訪多個相關企業與9個行業協會(澳門付貨人委員會、澳門房地產商會、澳門建造商會、澳門旅遊商會、澳門廣告商會、澳門印刷業協會、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澳門中醫藥協會、澳門廠商會),以及4個政府相關部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澳門經濟局),力圖更為全面地掌握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狀況。
是次調查屬專題性調查,圍繞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展開,區別於以往澳門對中小微企業基本情況的調查。此外,調查具2個基本特點:一是分別就澳門6個行業:製造業、建造業、貿易業、旅遊業、零售飲食業和專業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況展開調查,以把握不同行業的特點與狀況;二是以澳門博彩體制改革的2002年為界,把受訪的中小微企業分為2003年以前、以後的兩個類別,進行考察。以便觀察中小微企業在博彩體制改革前後的經營狀況,及面對的環境問題。受訪企業中,51%為2003年以前建立;49%為2003年以後創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專業服務業在2003年以後註冊的企業占比最高,為6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03年以後澳門經濟的行業結構變化走勢,以及這個行業具有的成長性與市場需求空間。
問卷及走訪的企業,雖然數量僅占澳門全部企業的極少比例(由於中小微企業資料統計的困難,問卷很難做到隨機和概率抽樣),難以涵蓋澳門中小微企業現狀的全貌;但是通過對各商會的走訪所掌握的行業基本情況,可以彌補問卷數量較少、行業代表性的不足。由此,我們認為,此次的調查基本可以觸摸到澳門中小微企業較為真實的脈動,且較為直觀地反映了這個企業群體目前的生存現狀與面對問題。為我們瞭解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實證分析、解構的現實基礎。
問卷調查所搜集的資料使用統計軟體Stata 12.0,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1.澳門本土中小微企業的基本生態現狀
從問卷受訪企業以及行業走訪的總體回饋看,澳門旅遊業、零售飲食業、製造業、建造業、貿易業與專業服務業6個行業具有的共同特點與區別,基本反映了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態格局與現狀。幾個主要的指標如下:
1.1 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的法律主體類型與分佈
各行業受訪企業的法律主體主要為3種: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與公司制企業。整體上看,澳門中小微企業以自然人的法律形態居多,法人形態為數很少。其中獨資企業為主體,佔據66%比重;合夥制占21%;公司制企業僅為13%(見圖1-1)。
從行業看,旅遊業是公司制比例最高的,占比為36%,其次建造業為21%;零售飲食與貿易業中,獨資企業最多,達82%以上比例,而公司制企業占比最低,僅為4-6%的比例。此外,專業服務業的獨資企業也有70%以上的比例。
在2003年以後註冊的企業中,與2003年以前的受訪企業相比,並沒有顯著的變化。僅反映在獨資企業數量呈下降,合夥制數量呈上升狀況。公司制企業的數量比例並無變化,只有專業服務業的企業,公司制數量呈上升局面。
1.2 本土企業規模更加呈微型化
占85%受訪企業的雇員人數在20人以下(按世界標準,20人以下企業為微型企業),其中5人以下佔據最大比例,為45%;6-10人為25%;11-20人為15%。100人以上企業僅為1%(見圖1-2)。由於受訪企業絕大部分為本土企業,也就是說,樣本顯示: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業主體是微型企業。
就企業規模的行業狀況看,可以說與行業的法律主體結構相一致。公司制最多的旅遊業企業規模相對比較大,20人以下微型企業數占受訪企業比重為56%、其次是製造業占69%和建造業占77%;貿易業、專業服務業與零售飲食業受訪企業的規模較小,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數占受訪企業比例分別為95%、94%與92%。受訪企業中零售飲食業、貿易業和專業服務業基本沒有100人以上的大企業(事實上,我們走訪行業商會發現,各行業中均有本土較為大型的公司制企業存在,例如零售業超市中的來來、新苗等,雇傭員工在100人以上,但是這些行業的大型本土企業數量極低,在行業中均不到1%的比例),製造業與建造業中100人以上大企業比例為2%與3%。旅遊業中大型企業的比例最高,達8%。
更令人關注的是,2003年以後註冊的企業,其規模更趨微型化。雇員人數更加向5人以及6-10人規模集中。其中零售飲食業和製造業在10人以下的企業占比80%;而貿易業和專業服務業在10人以下的比例竟接近90%的比例。這個狀況是否與2003年以後企業的存在歷史較短、經營無法達到更大規模相關,則不得而知。
1.3 受訪企業家年齡偏高,且學歷偏低
受訪企業的業主年齡在41歲以上的占比接近80%:其中41-50歲占37%,51-60歲占32%,61歲以上占11%。在所有受訪企業中,製造業業主年齡呈最年長,40歲以下業主僅占5%,61歲以上業主為29%;其次為建造業,40歲以下業主占14%;貿易業40歲以下業主則為13%。且製造業、旅遊業和建造業基本沒有30歲以下的業主。最為年輕的是專業服務業和零售飲食業,其中專業服務業40歲以下業主占比為27%,零售飲食業這一年齡段的業主占23%(見圖1-3)。
受訪企業的業主大多集中在中學學歷,占總數的58%。專業文憑為11%、大學學歷為21%、研究生學歷僅為5%。學歷程度最高的是旅遊業,其次為專業服務業。旅遊業的大學及以上比例為49%,且沒有小學學歷的業主;而專業服務業的專業文憑比例為33%,大學及研究生學歷約為20%。學歷最低的是製造業,83%的業主為中學與小學學歷;其次為零售飲食業,這個學歷段的業主占了76%(見圖1-4)。
即使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與以前的企業相比,在學歷分佈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這種學歷在各行業的分佈狀況,可能與各行業的法律主體狀況(例如旅遊業有較為高的公司制企業)、行業經營特點(例如專業服務業需要較為高的專業知識)相關。
根據我們對企業及行業商會的走訪回饋,與受訪企業的問卷結果相對一致。普遍反映為,澳門高學歷的年輕人缺少參與創業活動的積極性。企業老化(業主年齡老化與知識老化)問題嚴重存在。尤其是在歷史較長的製造業、零售飲食業,企業繼承人與後繼無人的狀況較為突出。
1.4 半數以上企業雇傭外勞,但新企業雇傭外勞比例相對較低
受訪企業六成以上雇傭外勞(67%),且21%的企業雇傭外勞占雇員比例在10%以下,16%的企業雇傭外勞在11-20%,這兩個層次構成外勞雇傭最大的企業群體。
雇傭外勞最多的是旅遊業(84%企業有外勞)、其次為製造業(74%以上企業有外勞)和建造業(68%);而專業服務業則是外勞最少的行業,僅有41%的企業雇傭外勞(見圖1-5)。
首先,產生這個狀況是否顯示大型公司制的企業在雇傭外勞上,與中小微企業相比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受訪企業中,旅遊業、建造業與製造業的公司制企業比例較高)。如果加上我們走訪行業商會的回饋,以及澳門博彩業在雇傭外勞上的強勢(薪酬、待遇、以及與政府的公關能力),似乎均印證了這一趨勢。外勞向大企業的集中趨勢,基本反映了澳門中小微企業在員工資源(包括外勞員工)的市場爭奪中處十分不利的劣勢。其次,外勞在各行業的分佈,可能也與行業經營特點相關。這個特點反映在專業服務業近6成的企業基本沒有外勞。最後,在2003年註冊的企業中,除貿易業、零售飲食業外,沒有外勞的比例顯著高於2003年以前的企業。顯示出新註冊的企業之中,外勞雇傭比例少於2003年以前的老企業。
1.5 澳門中小微企業的基本生態地位與生存空間
以上資料和分析,基本描述了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現狀。以微型企業 為主體的澳門中小微企業,其生存與發展必然高度依賴本土營商環境。
事實上,2003年以來,澳門博彩市場體制的開放與大陸實施的自由行措施,是改變與決定澳門本土中小微企業基本生態地位與生存空間的兩個根本性變數。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這兩個變數一方面極大地擴張了澳門本土的市場容量,推進了澳門經濟的高速成長,為本土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潛在空間和機遇;另一方面,在澳門走向市場開放和國際化的過程中,大型外資企業的相繼進入,則根本性地改變了澳門的產業組織結構以及市場結構,使本土中小微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態勢發生了與過往不同的變化。
根據我們對企業與行業商會走訪,以及現實的觀察,2003年以後大規模的外來資本進入,使澳門各行業的產業組織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我們調查的6個行業產業組織中,基本上已經形成大型企業為外來資本、中小微型企業為本土資本的產業組織格局。
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大、中、小企業本應是相互配合與合作的關係。但這種關係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市場結構的性質。從目前的市場結構與產業組織現狀看,本土中小微型企業雖然可以通過引進外資的學習效應,提升其自身的經營水準與素質;但是囿於澳門經濟的微型經濟體規模經濟的局限,在美資、港資與中資大型企業大規模向澳門本土市場和各個行業滲透的情況下,往往易於造成壟斷與寡頭的市場結構,使本土的中小微型企業在市場中處十分不利的競爭劣勢。一旦出現數個大型企業市場佔有率的絕對性上升,導致資源與要素與本土企業出現爭奪加劇的狀況,以上述觀察到的本土中小微企業基本特徵(規模微小、企業老化、法律主體的承受風險能力極低),就難以避免大型企業擠壓效應的產生。由此,夾縫中生存很可能就是這個企業群體的生存空間。這個問題,需要從第二個部分: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去得以印證。
2. 目前澳門中小微企業經營現狀
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是地區營商環境狀況的主要體現。本次問卷與走訪,我們主要集中於與中小微企業經營最為相關的營業額、成本控制、融資與員工狀況等問題,對其作出總體評估。
2.1 企業近3年的營業額平均增長走勢
營業額及其年均增長指標,主要是行業成長與市場空間擴張或收縮的體現。受訪企業近3年的營業額平均增長整體狀況,呈現如下:負增長的企業占6%、增長率在0-5%之間為35%、6-10%增長率為42%、11-20%占14%、21%以上則僅為3%。
上述資料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企業過去3年營業額年增長在負數與0-10%的空間,與近10年澳門GDP年均雙位數的成長,以及本土市場空間的急劇擴張不相適應。根據上述資料結合我們對各行業商會的走訪回饋,我們推斷:澳門中小微企業可能並未與澳門整體經濟高速增長同步,從而得以分享其高速增長與市場急劇膨脹的成果。也就是說,大型外資企業很可能分享了更多的經濟成長成果,從而侵佔了本土中小微企業的生存與成長空間。
營業增長較好的是旅遊業,增長率在11-20%以及21%以上的企業占28%,其次為零售飲食業,在這個增長率區間的企業占22%,而專業服務業則有21%的企業比例。問卷樣本反映了這3個行業近年來的市場需求擴張與成長性。這個狀況顯示:在這3個行業,中小微企業從澳門經濟近年來的高速成長中,可以分享到的生存發展空間,要稍好於其他行業。其原因很可能與這些產業的市場結構有關聯。這可以用行業商會的走訪提供佐證。例如零售飲食業商會反映,雖然近年來幾家大型港資超市迅速滲透本土市場,其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25%,但7成以上的市場仍然為本土企業所佔據。這樣的市場結構在自由行帶動下,顯然為本土的中小微企業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問卷樣本顯示,所有行業中,增長最差的則是貿易業,其次為製造業與建造業(見圖2-1)。貿易業與製造業是隨著近年來澳門經濟的發展走勢,處於迅速轉型和變化之中的產業,這兩個產業並沒有在澳門經濟高度成長中,獲得擴張與發展的空間。尤其是製造業,其生存空間迅速縮小。而樣本顯示的建造業資料,則與近年來澳門的大規模基建的高潮,巨大的市場需求擴張事實相悖。很顯然,對澳門建造業的中小微企業來說,近年來的生存與發展,並不缺乏市場。而是在中小微企業與大型外資企業市場競爭中,缺乏實實在在能夠獲取較大利益的機遇與空間。
就大部分行業而言,問卷樣本顯示: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其年營業額增長要好於2003年以前的企業。主要表現為較少企業呈負增長,而營業額增長率高的企業比重高於2003年以前成立的企業。例如旅遊業2003年以後註冊的企業,3年營業額年均增長在11-20%的比例為39%,而2003年以前的企業僅錄得19%的比例;建造業營業額年增長在11-20%區間的企業,2003年以前僅為3%,2003年以後達到了20%。資料似乎反映了2003年以後註冊的企業成長性,要普遍好於2003年以前的企業。或許是新企業的經營模式要較優於老企業,較為適應當前的市場變化。對於此問題,問卷並無涉及因此無法回應。
2.2 成本上升成為中小微企業經營的主要壓力
從受訪企業的回饋看,近年來澳門中小微企業經營中,主要的壓力源自成本。由於過往10年澳門市場需求大幅擴張,尤其是2003年以後內地自由行與博彩制度的開放,導致澳門本土要素與資源供給的全面緊張,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最終造成總成本的持續攀升。這就是澳門中小微企業直面的市場狀況。由於中小微企業對市場價格變動的承受能力與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在一個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控制總成本成為企業經營的最大挑戰。
整體看,在受訪企業的總成本中,最為主要的經營成本因素,首先集中於人力成本。選擇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有3個行業的企業:建造業、貿易業與旅遊業。分別占企業總數的49%、47%與40%(見表2-1)。
表2-1 各行業最大成本占總成本比重
旅遊業 | 零售飲食業 | 製造業 | 建造業 | 貿易業 | 專業服務業 | |
最大成本項 | 人力成本 | 商品成品 | 原材料成本 | 人力成本 | 人力成本 | 租金成本 |
最大成本項占比 | 40% | 53% | 49% | 49% | 47% | 57% |
製造業中認為成本最大比例為原材料的企業占49%,排在第一位,人力成本則排在第二位(42%);零售飲食業企業認為成本占比中最大部分為商品成本(53%),第二位的租金成本為30%;而專業服務業的成本結構中,第一位選擇的是租金成本(57%),第二位的則是人力成本(30%)。
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租金占總成本中的比重顯著高於以前的老企業。例如旅遊業,2003年以後的企業總成本中,第一位的是租金(44%),人力成本僅為17%(2003年以前的企業為55%);專業服務業的租金成本,占2003年前後的企業總成本比例分別為49%與62%,而零售飲食業的這類比例分別為21%(以前企業)與36%(以後企業)。明顯反映了澳門土地供給短缺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企業總成本的結構中,大多數企業選擇的重要性排位依次為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面對一個要素與資源供給全面緊張的市場,企業普遍反映各類成本占比過高。零售飲食業認為商品成本占總成本比例應當控制在50%以下(目前總體在53%);而專業服務業則認為租金在總成本的合適比例應為30%以下(目前總體在57%)。
但是,目前澳門本土的勞力、土地市場供給極度短缺,租金、人力與原材料價格均呈持續攀升的狀況,直接導致企業成本不斷走高,成為挑戰企業經營中盈虧平衡點的主要因素。雖然行業不同的盈虧平衡點,使各行業對價格上升造成總成本上漲的承受幅度有著差異。但是,在各行業中最大成本上升20%的水準上,建造業與貿易業將有接近90%的企業會虧損;而製造業76%的企業,旅遊業63%的企業均會處於虧損狀態。也就是說,只要人力資源成本提升到20%,則90%的建造業企業就會虧損;而原材料成本提升幅度達到20%,76%製造業的企業就會錄得虧損。2
由此可以推論,在各行業成本結構中,最大成本部分20%的向上波動,是目前澳門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生存的承受能力區間。因此,未來要素市場(人力、土地及原材料等)價格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存。
2.3 融資管道狹窄制約企業的經營活動
受訪企業普遍反映,企業經營所需的營運資本主要源自自有部分,其中製造業與零售飲食業的比重最高,自有資本的企業占比超過80%,其後依次為專業服務業(75%)、貿易業(71%)、旅遊業(70%)。建造業最低,也達63%的企業占比(見圖2-2)。
第二個經營資金的管道為銀行貸款。在所有行業中,建造業資金來源於銀行的企業比例最高,為35%;其後為貿易業(18%),製造業、專業服務業與旅遊業的比例皆超過10%;零售飲食業的比例最低。
由於旅遊業中的公司制企業比例最高,由此,旅遊業是能夠獲得資本市場資金來源最高的行業(14%)。製造業為5%、貿易業為2%、建造業則為1%。
整體上,2003年以前與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在經營資金來源方面並無顯著的區別。企業運營資金的其他來源比例十分微小。
由此可以推測,經營中的現金流不足與資本缺乏是中小微企業的常態。一方面,澳門微型企業的規模,與獨資經營為主的法律主體,放大了企業融資能力的低下狀況;另一方面,澳門缺乏活躍、多元及多層次的資本與資金市場,融資管道單一,資金供給以銀行為主體,必然使微型企業面對難以突破的融資門檻。
這種狀況,造成大量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要在市場上得到融資十分困難,非市場的政府資金自然成為企業的主要選擇之一。在受訪企業的回饋中,旅遊業、零售飲食業與專業服務業的企業,把政府貸款作為今後融通資金的首選,其次選擇銀行貸款;製造業與建造業企業的資金融通,首選為銀行,其次為政府貸款;最為特殊的是貿易業企業,其首選為銀行貸款(58%),其次是資本市場上市(35%),選擇政府貸款的僅有4%的企業。
2.4 企業經營中的整體員工素質
受訪企業對經營中所需要員工的回應雖然各有側重,但有經驗的熟練員工或從業人員、市場行銷人員為共同的人才需求。並且,2003年以後成立的受訪企業,對市場銷售人員的需求普遍高於2003年以前的企業。專業人員也成為企業需求的一個主要部分,例如旅遊業的導遊、製造業的技術人員、專業服務業的專業人才等。
行業培訓往往是解決人員需求、提升員工素質的主要手段。對於這個問題,受訪企業的回應如下:除旅遊業外,其他5個行業中,60%以上企業完全沒有定期培訓。其中貿易業沒有定期培訓的企業比重最高,達82%;其次是建造業與零售飲食業,分別為77%與76%。培訓頻率最高的是旅遊業,每年1次及多次培訓的企業比重達到53%。
問卷樣本也顯示了: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與以前的企業相比,提供定期培訓的比例較高。從2003年的企業群體的培訓積極性,可以判斷這個企業群體對員工的要求相對較高。
3.澳門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狀況
3.1 企業與商會對目前營商環境與走勢的基本評估
受訪企業對目前澳門的營商環境基本持中性態度,即認為一般的企業占比為64%;認為較差與很差的企業占比20%;認為較好與很好的企業占比為16%(參見圖3-1、3-2)。其中的零售飲食業與建造業的受訪企業所持有的態度較為正面與樂觀。兩個行業中,負面評估的企業數量比例相對少於正面評估(認為較好與很好)的企業數量比例。而貿易業與製造業是評估最差的行業。
2003年以後成立的受訪企業相較於2003年之前成立的企業,對目前營商環境的評價更為樂觀。就總體而言,2003年之後成立的企業對營商環境持正面評估的比例高於其持負面評估所占的比例。但是就各行業來看,製造業與零售飲食業持中性看法的企業數量僅超過半數,而持負面評價的企業比例卻高於持正面評價的企業比例。可是,即便是最不樂觀的製造業,在2003年之後成立的受訪企業中,其持正面評價的比例也超過2003年以前成立的企業。
至於對未來3年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的看法,受訪企業的基本態度與目前的評估相比,持較為負面看法。認為營商環境不變的企業僅為51%,認為會改善的企業占21%,而認為更差的則占28%。其中,對目前環境較為樂觀的建造業對未來3年中小微企營商環境依然保持較為正面態度。相較之下,貿易業與專業服務業則較為悲觀,預期惡化的企業皆占30%。
與以前成立的企業相比,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對未來營商環境的走勢,相對有較為正面的評估。無論是那個行業,認為改善的企業數量均高於以前成立的企業,而認為變得更差的企業數量則顯著低於以前的企業。顯示出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對今後的環境變化相對有信心。
十分有趣的是,各行業商會對目前營商環境的評估,與企業問卷的統計結果,有著不小的反差。相當數量的行業商會對於目前中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持基本否定的態度。這種態度主要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目前在各行業中,以外資為主體的大型企業在資源、要素等方面對中小微企業形成的“擠壓”狀況,不少行業商會對行業的前景表示憂慮;二是對各行業普遍存在的企業老化、後繼無人,即澳門整體市場缺乏創業激勵的現狀表示擔憂。三是對澳門政府缺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政策現狀,造成大型外資企業與本土中小微企業處於不平等地位,表達極度的不滿。在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中,傳統的貿易業、零售飲食業、旅遊業主要集中於外勞政策方面;而新興的廣告業、專業服務業等則主要集中於政府的支援政策方面。
3.2 市場需求與供給全面失衡,資源與要素價格攀高是營商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
受訪企業對目前營商經營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與困難,整體上集中於員工和租金兩個方面:其排序如下:第一位為薪酬上漲(77%企業)、第二位為租金上升(68%)、第三位為招工困難(67%)、第四位則是員工流失(55%)、第五是利潤空間縮小(46%)。其中的一、三、四均與員工供給與價格上漲相關。
然而,不同行業企業的選擇與排序也有區別。在零售飲食、製造與建造業3個行業中,有72%的受訪企業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很大,分別排在零售業主要經營困難的第一位、製造業與建造業的第二位;在專業服務業問卷中,專門列出的專業人才選項中,有52%的企業選擇了這個選項,顯示了專業人員的缺乏對這個行業的重要性。
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與2003年之前的企業相比,在選擇面對困難的排序上,後者往往把勞工相關問題(如薪酬上漲和招工困難)作為首選,而2003年以後的企業則更為突出租金的影響。除建造業外,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中,零售飲食業、專業服務業、製造業均把租金上漲置於第一位,而旅遊業和貿易業則將租金上漲置於第二位(見表3-1)。
表3-1 各行業受訪企業主要經營問題、導致問題的主因以及解決途徑
旅遊業 | 零售飲食業 |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後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後 | |
公司現在經營面臨的主要5個問題 | 薪酬上漲 | 薪酬上漲 | 原材料價格上漲 | 租金上漲 |
招工困難 | 租金上漲 | 薪酬上漲 | 薪酬上漲 | |
員工流失 | 信貸困難 | 招工困難 | 原材料價格上漲 | |
利潤空間縮小 | 員工流失 | 利潤空間縮小 | 招工困難 | |
租金上漲 | 招工困難,資金緊張 | 租金上漲 | 員工流失 | |
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 缺少政府援助 | 缺少政府援助 | 缺少政府援助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缺少政府援助 |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自身競爭力下降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
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依賴哪些方面 | 澳門政府 | 澳門政府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澳門政府 | 澳門政府 |
制造业 | 建造业 |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后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后 | |
公司现在经营面临的主要5个问题 | 薪酬上涨 | 租金上涨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薪酬上涨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薪酬上涨 | 招工困难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
招工困难 | 招工困难 | 薪酬上涨 | 招工困难 | |
租金上涨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员工流失 | 员工流失 | |
员工流失 | 利润空间缩小、员工流失 | 利润空间缩小 | 资金紧张 | |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 本地营商环境恶化 | 本地营商环境恶化 | 本地营商环境恶化 | 缺少政府援助 |
环球经济不景气 | 缺少政府援助 | 缺少政府援助 | 本地营商环境恶化 | |
缺少政府援助 | 自身竞争力下降 | 环球经济不景气 | 环球经济不景气 | |
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依赖哪些方面 | 澳门政府 | 澳门政府 | 澳门政府 | 澳门政府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貿易業 | 專業服務業 |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後 | 2003年及之前 | 2003年之後 | |
公司現在經營面臨的主要5個問題 | 招工困難 | 薪酬上漲 | 招工困難 | 租金上漲 |
薪酬上漲 | 租金上漲 | 薪酬上漲 | 薪酬上漲 | |
租金上漲 | 員工流失 | 租金上漲 | 招工困難 | |
員工流失 | 招工困難 | 員工流失 | 缺乏專業人才 | |
資金緊張 | 資金緊張 | 缺乏專業人才 | 員工流失、利潤空間縮小 | |
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缺少政府援助 | 缺少政府援助 | 缺少政府援助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
缺少政府援助 |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環球經濟不景氣 | |
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依賴哪些方面 | 澳門政府 | 澳門政府 | 澳門政府 | 澳門政府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 |
在回答發生營商困難的主要原因時,65%的受訪企業首選是缺少政府援助,而61%的受訪企業選擇本地營商環境惡化。2003年以後成立的企業,則更多地選擇缺少政府援助。由此,在回答依靠什麼力量解決營商困境時,除零售飲食業首選自力更生外,其他行業的首選則是清一色為澳門政府。
由此可否推論,近年來澳門的營商環境所面對的壓力,其核心問題在於市場極度擴張下造成的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失衡,具體表現為需求的擴張極大地超過了要素與資源的供給(包括勞工與土地),因而出現了澳門本土資源與要素價格的持續攀升壓力。由於中小企業本身缺乏全面化解市場價格上漲因素的能力;更在爭奪短缺的要素與資源方面,缺少與大型企業相同的議價地位與實力(尤其是與政府關係方面,這可能就是大部分受訪企業選擇缺乏政府援助的原因)。最終導致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惡化的局面。
3.3 改進目前營商環境的企業對策
就如何改進目前的營商環境,受訪企業所作出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兩個選項上。依靠澳門政府的力量(75%的企業),與依靠自己的努力(70%的企業)。由此可見,澳門中小微企業對澳門政府在改善營商環境的極大期望。
七成以上的企業對目前澳門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援政策,持中性態度(一般),選擇不滿意與很不滿意的有17%的企業,選擇滿意與很滿意的則有10%的企業。而在對政府政策實施的評估上,41%的企業選擇政策吸引力和作用不大;34%的企業則反映,申請政策的手續繁雜、成本太高。由此,已經申請過政策的企業僅占受訪企業的21%,更有47%的企業表態不會申請政府政策。
在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務與資助方面,受訪企業中有59%的企業選擇為信貸融資;55%的企業選擇為開拓市場;而54%的企業選擇的是擴大外勞。
在目前政府實施的財政資助、人力資源與土地資源政策方面,受訪企業則認為,最有成效的財政資助政策為:中小微企業優惠貸款(37%),以及稅務減免(33%);最有效的人力資源政策為:放寬外勞輸入(51%)和協助小微企業聘用本地人員(26%);而最有效的土地資源政策方面,58%的企業認為是提供租金資助,以及政府建設和提供廉價的經營場所(37%)。
4. 簡短的結論
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業主體是微型企業。這種微型的企業結構決定了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高度依賴於本土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隨著澳門博彩體制的開放與大陸居民自由行措施的實施,澳門市場需求空前膨脹,導致大型外資企業的進入以獲取市場機遇。由此,形成澳門各個行業中特有的產業組織結構,即大型企業以外資為主,而中小微企業以本土為主。這是澳門中小微企業基本的生態狀況,也是他們的營商面對的市場結構。
雖然澳門經濟10年來市場的急劇擴張與經濟的高速成長,為澳門本土中小微企業帶來極大的潛在商機。但是,在上述的產業組織與市場結構中,大型外資企業的擠壓效應,使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業並未能充分分享澳門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
在目前澳門市場需求與要素、資源供給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素供給價格的全面攀升成為難以抑制的趨勢。在爭奪要素與資源的市場競爭以及化解價格上升的壓力方面,與大型外資企業相比,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業處十分不利的劣勢。這種狀況進一步擠壓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惡化了他們的營商環境。在這種狀況下,澳門本土企業的老化、市場缺乏創業的激勵不可避免。
首先,調節市場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失衡,創造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其次,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內生性基礎。世界目前還沒有提供一個經濟體能夠完全依靠外資企業,以實現本土經濟轉型、協調發展的先例。因此,澳門政府對本土中小微企業的基本態度、總體政策,將直接涉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最終實現。上述的兩個方面要求澳門政府在涉及本土中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上,應當更積極有為。
注釋:
1 根據澳門經濟學會2012年出版的《澳門小微企業調查》引用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在2010年3月在立法會上指出:澳門有3.1萬家企業,聘用1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占99.1%。
2 零售飲食業與專業服務業缺乏此資料。
第二部分
主題報告:澳門中小微企的困境與出路
中小微企生存和發展困難,是一個世界普遍性的經濟難題。由先天的條件與後天的因素所決定,中小微企必然是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弱勢群體。然而,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中小微企作為促進經濟健康平穩發展、保障居民就業及社會穩定的最具活力的主力軍,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扶助中小微企發展,怎樣為中小微企排憂解困,成為了當代各國政府一致的基本經濟政策及主要議題之一。
澳門回歸祖國之後,尤其是賭權開放以來,經濟兩極化現象十分明顯。一方面,博彩業的井噴式迅猛擴張,帶動了澳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超級繁榮;另一方面,賭業獨大的畸形發展擠壓了其他產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導致產業結構失衡和中小微企生存發展更加艱難。在為數眾多、規模龐大、富麗豪華賭場的映忖下,中小微企顯示出苟延殘喘的衰敗氣象。在此背景之下,澳門中小微企生存發展難,成為了一個眾說紛紜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更具研究價值和富有挑戰性的嚴峻課題。
本研究報告基於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對現實情況的切實把握,以及文獻分析對百家觀點的深入思考,聚焦於澳門中小微企的根本脫困之道和長遠發展之策,在對澳門中小微企生存環境和經營困境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基礎上,力求提出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1.澳門中小微型企業的數量與界定
在世界上任何經濟體中,中小微企都占企業總量的絕大多數。然而,要精確地界定中小微企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為止,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或統一的中小微企定義。長期以來,澳門官方也沒有對中小微企進行明確的界定,直到2003年澳門特區政府在推出“中小企業三項輔助計畫”時,才在相關行政法規中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標準。
要研究澳門中小微企業,要對中小微企進行政策扶助,首要的前提是要對澳門的中小微企作出科學的界定。因此,本研究報告先從澳門中小微企界定入手。
1.1 中小微企界定難在哪里
眾所周知,中小微型企業是與大型企業相對而言的企業群體,是一個基於企業規模差異的相對概念。對於這一點,應該說是沒有什麼疑問和爭議的。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可以生髮出許多的疑問和爭議。
首先,既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那就很難有一個絕對的分界線。不同行業的情況各異,不同企業的經營模式不同,不可能找到一個衡量企業規模的絕對科學的統一標準。比如,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多產值小,而高科技企業人少產值大。如果以員工為標準,前者是大企業,後者則為小企業;如果以產值為標準,前者是小企業,後者則為大企業。如果同時採用員工和產值的二重標準,則可能出現無所適從的兩難情況。
其次,作為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歷史時期,對企業規模的界定也是不同的。比如,經濟發展落後國家或地區的大企業,放到發達國家或地區來看,可能就只是個小企業。歷史上的大企業,今天來看可能也就是個小企業。並且,企業是不斷成長的,企業規模由小到大的過程中,也難有一個精確的分界線。
最後,更為要害的是,人們對企業概念的認識也有分歧。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而日語“企業”一詞則來自對英文“enterprise”一詞的翻譯。對“enterprise”有兩種理解:其一理解為商業單元,可以是一家公司或商業店鋪,包括公司、合夥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其二理解為經濟組織,指獨立的、營利性的、有雇員的生產經營單位,不包括個體工商戶。此外,英文中的“company”、“ business”,也有“企業”之義,一般翻譯為公司和大型商戶。由於世界各地使用辭彙的習慣差異,很多辭彙的使用屬於約定俗成,“enterprise”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使用上也有區別。例如在中國內地,按照“enterprise”後一理解,個體工商戶就被排除在企業範疇之外。因而關鍵的問題是:自雇型的個體工商戶是否屬於企業?如果不屬於企業,個體工商戶當然就不能算為中小微企。可見,這將直接影響到對中小微型企業的判定。
從以上三點分析可見,精確界定中小微企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面對以上的難題,可行的解決之道:一是借鑒外地企業劃分標準,二是從澳門的實際出發,找到一個儘量合理的、並能為各方所接受的中小微企業劃分標準。
1.2 中小微企劃分的一般標準
基於國情、政策,或統計上的不同需要,不同國家或地區政府所認定的中小微企定義及劃分標準會有所不同。在同一國家或地區,因情況變化不同時期的劃分標準也會有所修改。例如臺灣,近五十年來,中小企的官方認定標準就出現過七次修訂。
一般而言,衡量中小微企的指標有兩大類:一為質的標準,一為量的標準。政府出於政策實施的需要和為了保證政策實施的效果,必須在質和量兩方面對中小微企作出明確的界定。
質的標準即以中小微企的特質作為界定的指標。例如,英國強調中小企業“市場份額較小、所有者親自管理、獨立經營”三個特質;美國將“獨立擁有和運行”作為小企業質的標準;歐盟則把“不被一個或幾個大企業持有25%以上的股權”作為劃入中小企業的前提。
量的標準即以中小微企的經營規模作為界定的指針。企業規模的大小,可以通過雇員人數、營業額、投資額、資產總額和利潤額等指標來衡量。為了統計上的簡便可行,通常的做法是:採用雇員人數和營業額兩個指標。更簡單的,則只採用雇員人數一個指標。例如英國:雇員人數25人以下的為小企業,25—99人的為中型企業,100人及以上的則為大企業。
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都主要採用雇員人數來劃分企業類別,但劃分的標準有較大的差異。例如:歐盟的標準是:少於10人的為微型企業,10-49人的為小型企業,50-249人的為中型企業,250人及以上的為大型企業。而澳大利亞、韓國和加拿大等國則把雇員1-4人的劃為微型企業。
在中國內地,中小企業一般被定義為:經營規模較小,雇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的企業。中國內地過去沒有微型企業的概念,但近年已經把微型企業列為一個單獨的類別。從廣義上來講,微型企業也屬於中小型企業。根據國家工信部等四部委2011年6月聯合發佈的《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不同行業內的中小微型企的具體標準如表1-1:
|
|
總之,國際上對中小微企界定的標準差異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產業結構上的差異,也體現了不同國家或地區政府在扶助中小微企發展上政策力度的差異。並且,可以從中看出,國際上對中小微企界定的標準都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具有相對性、動態性和時效性等特徵。
1.3 關於澳門的企業總數
澳門的面積不足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6萬,是一個典型的微型經濟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澳門雖為彈丸之地,但百業興盛和經濟發達,是一個有著四百六十多年開埠歷史並蜚聲中外的商業都市。澳門的企業多達數萬家,各種行業,各類業態,應有盡有。要對澳門中小微企進行分類,首先應該搞清楚澳門的企業總數。知道了企業總數,就可以通過剔除大型企業得到中小微企的數量。
關於澳門的企業總數,官方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統計資料。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2010年3月在立法會上曾提供一個數據,說澳門有3.1萬多家企業。此說已經過去2年,且無確切根據,不能據此確認為如今澳門的企業總數。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局有企業登記資料,政府統計暨普查局也有關於新成立公司和解散公司的月度及年度的公司統計。如果把二者的數據綜合起來,也許可以得出澳門的企業總數。
根據徐雅民等人(2004年)從特區政府財政局得到的資料,截止2004年4月,在財政局登記的企業總數為34152間。根據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公司統計》,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底,新成立公司共26404間,解散的公司有3368間;9年間淨增加公司23036間。把徐雅民的數據與《公司統計》的淨增數據相加,目前澳門的企業總數為57188間(見表1-2)。
表1-2 澳門企業總數 單位:間
年度 | 新成立公司數 | 解散公司數 | 淨增數 |
2004年4月企業數 | (34152) | ||
2004年5-12月 | 1542 | 109 | 1433 |
2005年 | 3072 | 246 | 2826 |
2006年 | 3110 | 254 | 2856 |
2007年 | 3405 | 339 | 3066 |
2008年 | 2738 | 447 | 2291 |
2009年 | 2529 | 469 | 2060 |
2010年 | 2991 | 492 | 2499 |
2011年 | 3405 | 511 | 2894 |
2012年 | 3612 | 501 | 3111 |
合計 | 26404 | 3368 | 23036 (57188) |
資料來源:徐雅民等:《提升澳門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歷年的《公司統計》。
另外,如果把譚伯源提供的數據與近三年淨增公司數相加,澳門的企業總數則為近4萬間。不過,因為不能確認譚伯源提供數據的來源及統計截止具體時點,此說只能存疑不用。
應該指出,企業總數是不斷變化的。隨時有新成立的,也有停業解散的,還有註冊登記了卻沒有營業的或不經常營業的。並且,政府部門的登記和統計也不一定十分準確。因此,上述統計得出的資料也不完全是一個精確數據。但根據此計算,說目前澳門的企業總數為5萬多家,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1.4澳門中小微企的數量
澳門中小微企到底有多少?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有的人說有一萬多家,有的人說有一萬五千家,還有的人估計達二萬八千家。而對於澳門中小微企占企業總數的比例,大家一致認為占九成以上;但到底是九十幾?估計則很不一致。不管哪種說法或估計,都沒有較為確實的根據。並且,如果澳門的企業總數是5萬多家,上述說法顯然都不正確,而且還會自相矛盾。
判斷澳門中小微企數量最簡便的方法是:從企業總數中減去大型企業。澳門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並沒有專門對大型企業進行統計,但澳門地方很小,各行業中的大型企業為數不多,也很好辯別,統計大型企業並不困難。例如,澳門博彩、威尼斯人、永利、金莎、美高梅、新濠博亞、葡京酒店、GM酒店、星際酒店、中國銀行、澳馬建築、保華建築、振華海灣等公司,都是雇員成千甚至上萬的大企業,可謂一數就知道。
澳門大型企業比較集中的行業主要有:博彩業、酒店業、金融業、建築業、保安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中的大型超市等。澳門的大型企業普遍都聘用有外地雇員,而外地雇員在治安警察局都有登記。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網站上公佈有一份《聘用有外地雇員企業/實體名單》,根據治安警察局提供的外地雇員數據和社會保障基金提供的本地雇員數據,名單上列出了企業的外地雇員和本地雇員的人數。根據這份名單,可以統計出2012年底澳門各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見表1-3)。
表1-3 澳門各行業聘用外員和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
行 業 |
聘用外員的企業 | 其中:外員加本地雇員人數較多的企業 (間) | |||
企業(間) | 外員(人) | 100–199人 | 200人以上的 | 合計 | |
農畜林業 | 8 | 70 | 0 | 0 | 0 |
製造業 | 417 | 4647 | 13 | 2 | 15 |
水電氣業 | 8 | 73 | 0 | 2 | 2 |
建築業 | 1283 | 15378 | 24 | 11 | 35 |
批發零售業 | 3629 | 11646 | 17 | 12 | 29 |
酒店飲食業 | 1380 | 34022 | 38 | 38 | 76 |
運輸通信倉儲 | 308 | 3182 | 13 | 10 | 23 |
金融業 | 61 | 507 | 5 | 8 | 13 |
不動產工商業 | 915 | 9020 | 30 | 21 | 51 |
公共社保業 | 13 | 185 | 0 | 0 | 0 |
教育 | 142 | 1135 | 22 | 6 | 28 |
醫療社會福利 | 142 | 1434 | 3 | 1 | 4 |
博彩文娛業 | 750 | 11161 | 29 | 23 | 52 |
家庭傭人等 | 4 | 18092 | 0 | 0 | 0 |
總 計 | 9060 | 110552 | 194 | 134 | 328 |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公佈的《2012年12月底按行業統計外地雇員人數及企業/實體數目》和《聘用有外地雇員企業/實體名單》整理。
從表1-3可見,2012年底,澳門聘用有外地雇員的企業數為9060間,共聘用有外地雇員110552人。這九千多間企業既有外員又有本地雇員,是正常經營且具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該說它們是澳門企業的主體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雇員在100人以上的企業只有328間,雇員在200人及以上的企業只有134間,說明澳門的大型企業的確屈指可數。如果把雇員在100人以上的企業都視為大企業,那麼,在澳門57188間企業中,大型企業僅占0.57%,而中小微企則占99.43%。如果把雇員在200人以上的視為大企業,那麼,大型企業僅占0.23%,而中小微企則占99.77%。
1.5 澳門中小微企的分類和標準
相對於一個只有50多萬人口的城市來說,澳門有5萬多家企業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澳門是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奉行自由經濟的市場制度和簡單的低稅制政策。按照澳門公司法的規定,澳門的企業可以分為私人獨資公司、合資公司(兩個或以上的合夥人)和有限公司三種形式註冊成立,前兩種公司註冊資本只需一萬澳門元或以內,辦理較為簡便的商業登記註冊並領取牌照以後,就可以經營運作。這種較為寬鬆、簡便的公司註冊,很適合小本經營者的早期創業者。並且,近十年來,澳門不僅實行低稅制,還推出了許多稅收減免措施,中小微企稅負很輕甚至完全稅務豁免。因此,新成立的公司多達近3萬間。不少人為了經商的便利,一個人就建立了多家公司,造成為了數不少的“皮包公司”。如果考慮到澳門自由企業制和低稅制的實際情況,澳門企業之多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如此眾多的澳門企業,依據雇員情況,可以簡單地把它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既有外地雇員又有本地雇員的企業,即前面提到的9060間企業。第二類是既無外地雇員又無本地雇員的企業,即自雇型的個體商販或個體經營戶和“皮包公司”。根據徐雅民等人提供的資料,2004年4月在財政局登記的無雇員企業有19653間。由於近年“皮包公司”大量增多,這類企業已經至少在25000間以上。特別要指出的是,個體商販或個體經營戶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但根據澳門的情況和傳統,還是應該列入企業範疇。在澳門,企業與公司不分;一個夫妻檔也可稱之為公司。第三類是無外地雇員而有本地雇員的企業,這類企業情況比較複雜,估計有2萬多間。
還可以從有無固定經營場所來進行分類。根據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行業調查,2011年,有固定經營場所的企業數為:批發零售業10962間,運輸、通信及倉儲業2143間,飲食業1714間,不動產管理業184間,保安清潔服務業118間,廣告業337間,酒店旅行社286間,建築業1320間,製造業894間,合計17958間。這只是對部分行業的不完全調查。如果加上金融、博彩、水電氣等行業的企業,有固定經營場所的企業數至少在2萬間以上。另外,依附於10大博彩公司而獨立經營的賭廳及相關企業,如果也算中小企業,數量至少有上千間。至於其餘的2萬多間,則為沒有固定經營場所的企業。
在對澳門企業的總體情況和特質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上,就可以討論澳門中小微企界定的具體標準了。目前,關於澳門企業界定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見表1-4):
觀點提出者 | 企 業 類 型 | |||
微 型 | 小 型 | 中 型 | 大 型 | |
徐雅民、孫代堯、郭永中 | 1~9人 | 10~99人 | 100~499人 | 500人以上 |
馮邦彥
王鶴 |
工業10人以下 | 工業 10~99人 | 工業100人以上 | |
批發零售5人、酒店250人、其他行業25人以下 | ||||
2008年《全澳中小企業經營現況調查報告》 | 製造業:少於100人
非製造業:少於50人 |
100人及以上
50人及以上 |
||
澳門政府行政法規第9/2003號 | 工作人員不超過100人 | 100人及以上 | ||
《澳門小微企業調查》 | 小微企業:20人或以下 |
表1-4 關於澳門企業界定標準的主要觀點
資料來源:《提升澳門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小企業發展與綜合競爭力提升》,《澳門小微企業調查》等。
上述五種觀點差異不小,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都是以企業雇員人數作為劃分企業規模的標準。澳門地方小,大企業不多,且營業額或投資額等資料難以統計,因此,實行按雇員人數劃分的單一指標,既符合澳門的實際,也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做法一致。
在按雇員人數劃分單一指標的原則下,還有三個問題需要討論:一是企業規模需要不需要細分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四類?二是各類型企業具體以多少人數為標準?三是對不同行業的標準是否有所不同?上述五種觀點正是在這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
從表1-3來看,首先,澳門製造業只有2間雇員在200人以上的企業,規模最大的钜記食品有限公司雇員也只有400多人,除此以外,澳門製造業已經沒有大企業了。製造業已經不是大企業雲集的行業,沒有必要再單列。其次,在博彩、酒店、銀行、超市、建築、水電、保安及清潔服務等行業,除少數大企業外,絕大多數也是中小微企業。再次,由於澳門科技產業不發達,經營仍然偏重於倚靠人手的傳統方式,無論在哪個行業,雇員低於200人的企業,都算不上什麼大企業。最後,既然這9060間已經是澳門規模較大的企業,其餘那4萬多家肯定都是小微企業了。並且,既然連統計這些企業的數目都有困難,還有必要對它們細分嗎?
因此,本研究認為,澳門企業的界定標準宜粗不宜細,既沒有必要把製造業單列出來、制定分行業的不同標準;也沒有必要對小微企業再進行細分,而只將澳門企業規模區分為大、中和小微三個類型。具體的界定標準是:200人及以上的為大型企業;100人及以上、200人以下的為中型企業,雇員少於100人的為小微型企業。
根據這個標準,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澳門57188間企業中,有大型企業134間(見附錄:2012年底澳門大型企業名錄),中型企業194間,小微型企業56860間;大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0.23%;而中小微企有57054間,占企業總數的99.77%。
順便指出兩點:其一,澳門的大企業為數雖少,但雇員規模較大。2012年底,134間大型企業有外地雇員44746人,占澳門引進外地員工11萬人的40%;有本地員工102020人,占澳門本地就業量的42.5%。大型企業的本地雇員加外地雇員共146766人,占澳門就業總量35萬人的41.9%;而中小微企雇員則占澳門就業總量的58.1%。其二,如果進一步分析這些大型企業的投資背景,不難發現,它們絕大多數為外資企業,主要是港資、美資和中資企業。這樣,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之分,實際上也就構成了外資企業與本土企業的分野。
2.澳門中小微企面臨的嚴峻生態環境
企業生態系統思想最早由美國學者詹姆斯·弗·穆爾(1996)提出。企業生態學研究企業發展與環境變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其核心觀點是:企業是一個生命有機體,企業也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體一樣,生存在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之中, 良好的企業生態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
中小微企生存艱難、成長緩慢、失敗率高和生命週期偏短,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這既有中小微企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原因,更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與自然的物種生存法則一樣,中小微企生存發展需要有適宜的生態環境。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有利於企業的成長。反之,嚴酷的外部生態環境則會形成企業成長的障礙。
作為高度開放的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作為“一國兩制”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作為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的特區,澳門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然而,正是在這十分優越的條件下,卻產生了中小微企的生存困境問題,甚至出現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正視和透析澳門中小微企面臨的嚴峻生態環境,也就是關注澳門本地企業的未來命運。從宏觀的角度,可以主要從國際環境、市場環境、融資環境、人才環境和政策環境五個方面展開。
2.1 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
作為自由港的澳門是與國際市場緊密連接在一起的。這是澳門的優勢所在,有利於澳門吸納國際資源和開拓國際市場。但這同時也是澳門的致命之處,因為澳門畢竟太小,很難左右國際環境的變化和抵禦國際市場風浪的衝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但世界經濟仍然沒有完全恢復。承接2011年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的走勢,2012年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蹣跚,發達國家的需求仍然疲軟,投資和消費乏力,全球貿易增長下降,保護主義開始盛行,整體上維持著低速增長的態勢。具體說:2012年全球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需求疲弱,增長動力不足,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迷不振,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受失業率居高不下和通脹率上升影響,居民實際收入增速下降,美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非常疲軟。歐元區國家的情況更糟,陷入了包括銀行與政府資產負債之間的惡性循環、財政緊縮政策與經濟衰退之間的惡性循環之中。2012年,發達經濟體整體GDP增長為1.3%,其中,美國2.2%,日本2.2%,歐元區則為-0.4%的負增長。發達國家經濟形勢惡化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大幅震盪,給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落。新興經濟體GDP增長率從2010年的平均7.4%下滑到2011年的6.2%,2012年進一步降至5.3%。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2年12月18日發佈的《201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世界經濟增長在2012年明顯下滑,增長幅度僅為2.2%,不僅低於2011年2.7%的增長率,更是遠低於2010年4.0%的增長水準。
第二、國際金融市場反復大幅劇烈震盪,全球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在歐元區,成員國對商業銀行的危機救助,導致政府主權債務率不斷攀升,引起主權債務信用危機,而這一危機反過來進一步惡化商業銀行的資產品質從而引起新一輪的銀行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進一步升級。隨著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等國主權債務規模的持續上升,政府已無力依靠自身財力清償到期債務。並且,危機已經蔓延到歐元區核心經濟體。美國財政赤字連續5年超過1萬億美元,“財政懸崖”日趨臨近,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2012年,全球債務總規模達到57萬億美元,負債率達到80%的國際警戒線。同時,發達國家通脹壓力明顯上升。美國核心通脹率為1.8%,已接近美聯儲2%的警戒線,歐元區通貨膨脹率更是明顯上升,通貨膨脹年率為2.2%。發達國家為緩解債務危機,採取包括降息、對國債市場干預等在內的寬鬆的量化貨幣政策,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大量流動性雖可以緩解債務危機,提振市場信心,但同時也導致國際資本的大規模流動和全球流動性氾濫。並進一步導致了匯市和股市的震盪,發達經濟體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復蘇帶來不利影響。
第三、國際貿易增速明顯下滑,貿易摩擦和爭端頻發。根據IMF報告,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3.2%,遠低於1980年以來5.7%的年均增速。其中,發達國家進出口額分別從2011年的4.9%、5.7%降至1.7%、2.4%;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進出口額增速分別從9.8%、6.6%降至7.4%、4.0%;特別是東亞地區出口下降十分顯著。2012年世界貿易總額達到22.42萬億美元,較上年只增加1900億美元。造成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歐盟作為世界最大出口方和進口方,因受主權債務危機拖累而出現經濟衰退;二是美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經濟復蘇乏力;三是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貿易動力不足;四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層出不窮,成為掣肘全球貿易拓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震盪劇烈,整體仍處於高位。2012年,大宗商品價格上半年先漲後跌,下半年震盪上行,全年波動幅度較大。根據反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總體變化的美國商品研究局指數(CRB指數),1月份為312.31點,2月升至322.4點,此後一路下跌,6月最低,跌至266點,為近20個月來最低點。然而,到下半年形勢驟變。第三季度,包括24種原材料的標普GSCI指數較二季度末最低點上漲20%以上。第四季度,受美聯儲QE3以及歐洲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大宗商品價格普遍走高。同時,商品價格走勢出現明顯分化,糧食和金屬先降後漲,全年呈上揚態勢;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在內的能源價格指數上半年起伏較大,但在7月1日歐盟禁運伊朗石油生效後,原油價格一路走高。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流動性持續過剩,金融化程度加深和短期供需失衡的攪動。
第五、全球宏觀政策協調難度加大,世界經濟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雙失靈”困境——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發達國家內生動力不足、債務負擔沉重,導致進一步實施財政刺激的空間不大,只能依賴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公開承諾將零利率維持至2013年,歐洲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1.5%不變,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5%的紀錄低位。持續的量化寬鬆型的貨幣政策,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利率處於極低的水準。然而,發達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非但沒能確保經濟步入穩定的復蘇軌道,反而導致進一步運用刺激手段的空間越來越小。
總之,2012年歐美經濟金融困局拖累了全球經濟的復蘇。世界經濟處於“軟復蘇”狀態,存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2013年全球經濟仍然存在下行風險。《201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指出:2012年度的世界經濟增長勢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趨弱,世界經濟增長在2013年很可能會繼續保持低迷,並且在隨後的兩年中全球經濟面臨滑入再度衰退的極大風險。該報告預測未來兩年間全球經濟增長率,2013年預期為2.4%,2014年預期為3.2%。
世界經濟的低迷直接導致了澳門中小微企的出口衰退,自2008年後澳門的出口量就一直在低位萎靡不振。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消費需求的下降,導致澳門傳統市場的出口受阻,澳門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一落千丈。2000年,澳門的出口市場中,美國占48.27%,歐盟占28.41%;到2012年,美國只占6.22%,歐盟僅為占3.87%。
風高浪急的國際市場環境對澳門經濟及澳門中小微企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國際金融市場反復大幅劇烈震盪和全球流動性氾濫,導致澳門外部融資條件的惡化。原油、天然氣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走高,推高了澳門中小微企的成本,也增大了澳門通貨膨脹的壓力。深不見底的歐債危機和美國“財政懸崖”,以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新一輪全球經濟衰退,更使澳門中小微企的國際環境充滿著風險。
2.2 倍受擠壓的本地市場環境
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Galbraith,John Kenneth)從制度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二元體系理論。他認為美國社會經濟由計畫體系和市場體系兩部分構成,計畫體系由1000家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組成,市場體系則由1200萬小企業、農場、個體經營者組成。大公司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具有影響政府的能力;同時操縱價格和控制著市場,從而也控制了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則完全聽任市場支配,受大公司的壓制和剝削。二元體系不平等的後果,一是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二是造成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資源配置失調、通貨膨脹與失業等問題。加爾佈雷斯的二元體系理論,揭示了中小微企所處的不公平的經濟地位和險惡的市場環境。
澳門中小微企所處的境況,不僅具有加爾佈雷斯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一般性,更有澳門特色所具有的特殊性。這就是,由於近十年來博彩業的高速擴張,澳門中小微企的本地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擠壓。
澳門地小水淺,資源極度匱乏,以賭立城是澳門的歷史宿命。從1847年開始,澳門經濟就以博彩為支柱產業。2002年,在外部競爭壓力與內部改革動力作用下的賭權開放,以及隨後中央政府“自由行”政策的實施,這兩大制度變革開啟了澳門經濟飛速增長的閘門,同時也更強化了博彩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畸形化。
十年來,澳門經濟增長速度驚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2001年的523.32億澳門元增至2011年的2950.46億澳門元,增長了4.64倍。人均GDP從2001年的15007美元增至2011年的66982美元,增長了3.46倍。2012年,澳門經濟繼續高速增長,GDP達3482.16億澳門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GDP達76588美元,比上年增長14.3%(參見表2-1,圖2-1)。以人均GDP而論,澳門成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表2-1 澳門本地生產總值與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年 份 | 本地生產總值 |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 ||
總 額
(百萬澳門元) |
增長率
(%) |
數 額
(美元) |
增長率
(%) |
|
2001 | 52332 | 15007 | ||
2002 | 56298 | 7.6 | 15987 | 6.5 |
2003 | 63579 | 12.9 | 17809 | 11.4 |
2004 | 82294 | 29.4 | 22450 | 26.1 |
2005 | 94471 | 14.8 | 24767 | 10.3 |
2006 | 116570 | 23.4 | 29263 | 18.2 |
2007 | 145084 | 24.5 | 34661 | 18.4 |
2008 | 166265 | 14.6 | 38391 | 10.8 |
2009 | 170171 | 2.3 | 39775 | 3.6 |
2010 | 226940 | 33.4 | 52817 | 32.8 |
2011 | 295046 | 30.0 | 66982 | 26.8 |
2012 | 348216 | 18.0 | 76588 | 14.3 |
注:以當年價格按支出法計算。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數據整理。
圖2-1 澳門GDP與人均GDP增長示意圖
澳門GDP的驕人數據主要得益於博彩業的貢獻。2001年,澳門博彩業只有11間中小型賭場,300張賭臺和700臺角子機,博彩毛收入為195.4億澳門元。到2012年,澳門博彩業發展為擁有35間大中型賭場、5302張賭臺、16056臺角子機、毛收入達3052.35億澳門億元。2012年博彩稅收達1133.78億澳門元,占當年澳門財政收入的94.32%。與2001年比較,博彩業毛收入增長了14.65倍(未剔除價格因素),博彩業毛收入占澳門GDP的比重高達87.65%(參見表2-2,圖2-2)。澳門2006年就超越美國拉斯韋加斯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賭城,2011年拉斯韋加斯博彩收入為50億美元,如今澳門的博彩收入已是拉斯韋加斯的7倍以上。
年份 | 博 彩 業 毛 收 入 | 博 彩 業 稅 收 | ||||
數額
百萬澳門元 |
增長率
% |
占GDP比重
% |
數額
百萬澳門元 |
增長率
% |
占財政收入比重 % | |
2002 | 23496 | 41.73 | 7765 | 74.99 | ||
2003 | 30315 | 29.0 | 47.68 | 10579 | 36.2 | 79.47 |
2004 | 43510 | 43.5 | 52.87 | 15236 | 44.0 | 83.73 |
2005 | 47133 | 8.3 | 49.89 | 17318 | 13.7 | 81.33 |
2006 | 57521 | 22.0 | 49.34 | 20747 | 19.8 | 81.42 |
2007 | 83846 | 45.8 | 57.79 | 31919 | 53.8 | 69.73 |
2008 | 109826 | 31.0 | 66.05 | 43207 | 35.4 | 82.49 |
2009 | 120383 | 9.6 | 70.74 | 45697 | 5.8 | 76.52 |
2010 | 189587 | 57.5 | 83.54 | 68776 | 50.5 | 83.62 |
2011 | 269058 | 41.9 | 91.19 | 99656 | 44.9 | 87.28 |
2012 | 305234 | 13.4 | 87.66 | 113378 | 13.8 | 94.32 |
表2-2 澳門博彩業毛收入及博彩稅增長
注:(1)2007年及以後的博彩稅總收入包括澳門基金會從博彩公司收到的撥款 (博彩毛收入的1.6%),而2006年及之前年份的博彩稅總收入則不包括此部份。(2)因博彩業的增加值數據不全,故用博彩毛收入替代之。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圖2-2 澳門博彩業毛收入與博彩稅增長曲線
博彩業的井噴式增長造就了澳門的富有和繁榮。政府財政盈餘充足,百姓收入水準提高,失業率不斷下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可以說整個澳門社會都從賭業發展中受益。特區政府按博彩毛收入徵收比例稅,隨著博彩業增長,政府財政收入水漲船高,僅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博彩稅就高達3275億澳門元,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滾存超過2000億澳門元。
然而,正是在這富有和繁榮的華麗外表下,掩蓋著深刻的矛盾和巨大的風險。首先,博彩一業獨大,並且外來客源六成左右依賴中國內地,以鄰為壑的暴發戶行為必然會受到制約,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從2007年開始,內地省市和中央政府就已經相繼多次推出收緊自由行的措施。其次,博彩一業獨大,產業結構畸形過度,不僅嚴重削弱了澳門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還加劇了整個社會經濟對博彩業的依賴度。最後,更為要害的是,博彩一業獨大,嚴重擠壓了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還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澳門的經濟社會基礎。
澳門地方小,人口少,市場容量不足,博彩業的膨脹必然擠佔其他產業的生存空間。並且,澳門博彩業的特點是主要依靠“只賭不玩、賭了就走”的純賭客、大賭客,博彩收入七成左右由貴賓賭客創造,加上博彩業的產業鏈較短,因而,博彩對其他產業的帶動效應非常有限。所以近年來,在博彩業超高速增長的同時,澳門其他產業發展相对停滯,甚至出現了萎縮凋敝。博彩業過度膨脹對澳門中小微企造成的擠壓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資源配置方面,博彩業憑藉其巨大規模和超強實力,在資源爭奪上擁有難以撼動的壟斷地位。並且,由於實行的是按博彩毛收入徵收比例稅,不僅澳門政府財政高度依賴於博彩業,而且政府實際上還是博彩業的“大股東”,因而博彩公司對政府政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無論在土地、資本和勞力等基本生產要素的配置上,還是在資訊傳媒、戶外廣告和市場拓展等具體市場資源的投放上,澳門中小微企都無法與大型博彩公司抗衡。資源爭奪機制已完全被博彩業所掌控,市場資源配置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因此,澳門中小微企的生存和發展,處處感到資源不足,成了無源之水或無本之木。澳門為推進多元化而試圖培育的新興產業,如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業、現代物流業和會展業等,也因資源短缺而未取得實質性成功。總之,在澳門經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由於博彩業的強大競爭力,其過度膨脹必然對各種生產要素產生強大的吸引作用,對其他產業有排擠與吞噬效應,導致澳門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而難以生存發展,並使得整體經濟體變得非常脆弱。
二是經營成本推進方面,博彩業大擴張全面抬高了澳門企業的經營成本。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資源不足導致的競爭,必然結果就是各類資源價格的上升和經營成本的提高。十多年來,澳門的土地價格、房屋價格和租金、物料價格、勞工薪酬等等,各項成本都不斷攀升。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調查,2002至2012年間,消費物價指數從80.11升至117.04;勞工月薪的中位數由4672澳門元提高到11300澳門元,上升了一倍多(參見表2-3)。經營成本的大幅提高,對於高利潤的博彩業影響不大,但對本小利微的澳門中小微企來說,必然經營日益艱難或難以為繼。
年分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數額澳門元 | 4672 | 4801 | 5167 | 5773 | 7000 | 8000 | 8000 | 8500 | 9000 | 10000 | 11300 |
增率
% |
2.76 | 7.62 | 11.73 | 21.25 | 14.29 | 0.00 | 6.25 | 5.88 | 11.1 | 13.0 |
表2-3 澳門員工月薪中位數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三是社會成本方面,博彩業屬於非健康產業,如果控制失當,它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由此破壞澳門中小微企健康成長的社會生態環境。澳門博彩業的迅猛發展,已經空前地增加了澳門的社會成本,例如貧富差距擴大、人口擁擠、環境污染、病態賭徒增多、中學生輟學率升高,社會風氣變壞,以及澳門的國際形象受損等等。如果長此以往,必然引致澳門市民階層結構的分化和重組,甚至還可能產生劇烈的社會震盪。這既不利於澳門社會的長治久安,也制約著澳門中小微企的生存和發展。
2.3 障礙重重的融資環境
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應該是最不缺錢的地方。特區政府不缺錢,有2000多億澳門元的財政盈餘滾存,還有1280多億澳門元和16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澳門金融管理局網站,2013)。澳門老百姓也不缺錢,2012年底,本地居民的存款餘額高達3667億澳門元,人均約67萬澳門元。銀行更不缺錢,長期以來,澳門商業銀行一直是本地存款遠遠大於貸款。2012年底,澳門銀行的貸款餘額為1981億澳門元,存貸差為1686億澳門元(參見表2-4)。
表2-4 澳門銀行存款與貸款餘額的對比 單位:百萬澳門元
年 份 |
本地居民存款餘額 | 本地商業貸款餘額 |
存貸差 |
||
總 額 | 變動率% | 總 額 | 變動率% | ||
2002 | 96906 | 8.1 | 34330 | -5.4 | 62576 |
2003 | 108728 | 12.2 | 33847 | -1.4 | 74881 |
2004 | 118174 | 8.7 | 36715 | 8.5 | 81459 |
2005 | 132685 | 12.3 | 44714 | 21.8 | 87971 |
2006 | 165508 | 24.7 | 50671 | 13.3 | 114837 |
2007 | 181615 | 9.7 | 72054 | 42.2 | 109561 |
2008 | 185389 | 2.1 | 91805 | 27.4 | 93584 |
2009 | 207327 | 11.8 | 101125 | 10.2 | 106202 |
2010 | 237639 | 14.6 | 130677 | 29.2 | 106962 |
2011 | 291595 | 22.7 | 167856 | 28.5 | 123739 |
2012 | 366762 | 25.8 | 198148 | 18.0 | 168614 |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然而,澳門中小微企卻缺錢,無論是經營周轉,還是業務擴展,都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中小微企主要靠自有資金經營,本小利微,資金積累速度慢,自有資金很有限。尤其是小微型企業,掌握資源很少、社會商業關係較窄,資金短缺的問題更顯突出,往往需要從外部融通資金。金融信貸是中小微企尋求生存和發展資金的主要途徑,融資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澳門金融市場結構單一,沒有股票市場,也沒有債券市場,企業融資除民間拆借外,只能向商業銀行貸款。然而,缺錢的中小微企想貸款,有錢的商業銀行卻不願貸。並且,不僅融資管道相對狹窄,融資成本也不斷攀升,貸款利率居高不下。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了中小微企發展的瓶頸,也是澳門長期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束縛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澳門中小微企資金來源單一,外部融資管道狹窄且不通暢。據本研究問卷調查,絕大多數企業經營所需的營運資本七成以上為自有資金,其中製造業與零售飲食業達八成以上,建築業最低也達63%(參見圖2-3)。由此可以推測,經營中的現金流不足與資本缺乏是中小微企的常態。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及融資貴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種現象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不過在澳門,問題更為突出。澳門中小微企信貸不活躍由來已久,原因主要包括企業和銀行兩個方面。
首先是中小微企自身的問題。澳門中小微企、尤其是小微企業,絕大多數是家族式經營的企業,基本上還是傳統的經營方式。在這種家族式企業制度下,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合一,管理模式簡單靈活但不規範,一般沒有嚴格的簿計,缺乏規範的財務制度。因而在制度層面上,就與現代銀行制度格格不入。
其次是銀行制度和機制的問題。商業銀行實行的是現代企業制度,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範的業務流程,因而在中小微企貸款上缺乏內在動力和激勵機制,一般採取較為謹慎的對策和措施。第一、中小微企多數缺乏良好的抵押物,又缺乏風險評估的可靠財務資料,不符合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第二、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有限,不像大企業的貸款動輒幾千萬元或是上億元,而二者的管理成本卻相差無幾,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很高。更深層次看,現行的存貸利差,實際上是相對的恒利差體制,客觀上鼓勵商業銀行做大放小。第三、中小企業受其資產規模的限制,抗風險能力較弱,生存週期平均水準低於大型企業,退出市場的概率較高,客觀上增大了銀行信貸的風險。第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主要集中在信貸人員身上,多數銀行通過建立信貸資產品質第一責任人制度和不良貸款終身追究制度來落實貸款責任。銀行信貸人員從自身利益出發,缺乏做中小微企貸款的積極性。而商業銀行在大企業信貸市場沒有充分飽和之前,也沒有必要採取更多的激勵措施,去鼓勵基層機構拓展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
澳門中小微企銀行貸款難,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交易問題,不單單是中小微企素質問題,也不僅僅是所謂銀行嫌貧愛富的問題,問題的關鍵還在銀企兩種制度之間的內在矛盾,決定了二者的運行機制完全不同,因而使得澳門中小微企的融資必然障礙重重。
2.4 供不應求的人力資源環境
近十多年以來,澳門勞動力市場上的供不應求的矛盾一直相當突出。博彩業的井噴式增長及其帶旺的旅遊、酒店餐飲、建築和購物市場,使澳門的人力資源的供應處處捉襟見肘,也改變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分佈和結構。
從地理人文的角度看,澳門的人力資源歷來就具有兩大特點:一是人口及勞動力少,二是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澳門地方太小,城市容量有限,且沒有經濟腹地,儘管澳門半島已經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但人口及勞動力總量依舊只能維持在一個中等城市的規模。如果再考慮到澳門每年遊客2-3000萬,城市早已擁擠不堪,很難再大量增加人口。同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商業社會的影響,過去澳門的教育比較落後,居民整體上文化水準不高,導致人力資源整體素質較低,企業缺乏技術和管理的專業人才。這兩方面的問題雖然如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但依然是澳門人力資源的基色。2012年,澳門就業人口中,具有小學或以下學歷的占18%,初中學歷的占25.7%,高中學歷的占29.3,而擁有高等學歷的只占27%。在就業者教育程度上,澳門遠低於臺灣和香港等地。人力資源不足和整體素質不高,嚴重制約了澳門新興產業的培育,也對澳門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負面影響。
隨著博彩業及整體經濟的高增長,澳門的人力資源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其一、人口和就業人口都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但人口的增速遠低於就業人口的增速。2002至2012年間,人口總數從44萬增至58.2萬,增加了32.1%;就業總數從20萬增至34.3萬,增加了67.5%(參見表2-5)。就業增速為人口增速的一倍多,這反映澳門的人口增長並非人口的自然增長,而是經濟帶動移民型的人口增長。
表2-5 澳門人口及就業狀況統計一覽表
年 份 |
人口總數
(千人) |
就業總數
(千人) |
本地居民失業 | 外勞人數
(千人) |
職位空缺
(千個) |
|
數量(千人) | 失業率(%) | |||||
2002 | 440.5 | 204.9 | 13.7 | 6.3 | 23.46 | — |
2003 | 446.7 | 205.4 | 13.1 | 6.0 | 24.97 | — |
2004 | 462.6 | 219.1 | 11.2 | 4.9 | 27.736 | — |
2005 | 484.3 | 237.5 | 10.3 | 4.1 | 39.411 | — |
2006 | 509.9 | 264.2 | 10.4 | 3.8 | 64.673 | 22.754 |
2007 | 513.8 | 293.0 | 9.8 | 3.2 | 85.207 | 18.017 |
2008 | 543.1 | 317.1 | 9.9 | 3.0 | 92.161 | 15.024 |
2009 | 533.3 | 311.9 | 11.4 | 3.5 | 74.905 | 18.222 |
2010 | 540.6 | 314.8 | 9.2 | 2.8 | 75.813 | 45.585 |
2011 | 557.4 | 327.6 | 8.7 | 2.6 | 94.028 | 60.961 |
2012 | 582.0 | 343.2 | 6.9 | 2.9 | 110.552 | 66.315 |
資料來源:職位空缺數據來源澳門政府勞工事務局網站“就業轉介統計”;其餘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其二、澳門失業率不斷下降,2012年本地居民失業率降至2.9%,總失業率降至2%,已經低於4%的自然失業率水準,可謂實現了充分就業。既然已經是充分就業,那麼,現在的勞工短缺就是一種絕對性的短缺,只能通過輸入外勞來緩解勞動力市場上的供不應求的矛盾。
其三、澳門引進外地雇員連年猛增,但仍然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外勞人數從2002年的23460人,急升至2012年的110552人,11年間增長了3.7倍。過多引進外勞也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一是對本地居民就業產生擠出效應,本地失業率一直高於總失業率,已經引起工會社團的抗議。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當地勞動力就業機會的保護,輸入外勞必須以不影響本地勞動力就業為前提。二是增加了城市壓力,如今約3萬外勞只能住在珠海,既上班不便,又導致通關及交通擁擠。此外,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外勞紅利在縮小,澳門招雇內地外勞的難度也在加大。
其四、失業與職位空缺並存。在本地居民中,“有人無工做”與“有工無人做”的現象還有強化的趨勢,反映出就業結構中摩擦性矛盾的深化。2012年,向勞工事務局提出求職申請的只有7975人,但登記職位空缺的則高達265226個;與2011年比較,求職申請下降25.6%,而登記職位空缺則上升17.9%。年末統計本地居民失業6900人,而職位空缺則達66315個(參見圖2-4),比前幾年高出2倍。
圖2-4 近三年求職申請與職位空缺登記
資料來源:澳門政府勞工事務局網站:《2012活動報告》。
此外還有一點也不能忽視,就是澳門人口老齡化問題。國際上把65歲及以上的視為老齡人口,老齡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的則為老齡國家或地區。澳門從1999年開始進入了老齡社會,2012年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66%。老齡化對澳門人力資源環境也有負面影響。
總之,澳門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短缺,不僅僅是一個勞力數量的問題。在人力資源短缺現象之下,既反映出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環境的深度惡化,也掩蓋著中小微企目前深陷的危機。
2.5 成效不大的政策環境
澳門回歸之前,葡澳政府採取自由放任主義經濟政策,對中小微企持不作為的態度,沒有專門制訂輔助中小微企發展的政策措施,而任其自生自滅。
回歸以後,澳門特區政府開始重視本地中小微企的營商情況,透過經濟財政範疇已推出多方面的傾斜性政策措施,來輔助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歸納起來,特區政府推出的政策措施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在特區政府推出的面向全社會的優惠政策和提供服務中,隱含著對中小微企業的傾斜性支持。諸如:在財政稅收方面,通過減免營業稅、所得補充稅、印花稅和旅遊稅等,優化了對中小微企業的財政輔助。在產業政策方面,通過對飲食、會展、澳門特色產品製造、中醫藥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扶助,實際上支持的也是中小微企。在金融信貸方面,推出投資優惠計畫,通過企業融資貸款利息補貼的方式,鼓勵本地投資的企業在其業務範圍內增加所需投資,藉此扶助本地弱勢企業運用財政輔助措施改善其經營條件,以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政府服務方面,勞工事務局、貿易促進局和科技及生產力轉移中心等機構,推出了職業培訓、市場資訊等方面的服務。例如,勞工事務局職業培訓廳2012年,就提供了448個免費培訓課程,學員達11487人。
二是特區專門為輔助中小微企業推出的政策措施。即2003年開始實施的三項計畫:“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和“中小企業援助計畫”。 特區政府一直將扶助中小企業的發展列為長遠的施政方針,三項計畫的推行就是證明。
然而,這三項計畫實施的效果,並不太理想。在本次調研時,七成以上的受訪企業對這三項計畫,持中性態度(一般),選擇不滿意與很不滿意的有17%的企業,選擇滿意與很滿意的則只有10%的企業。在對政府政策實施的評估上,41%的企業選擇政策吸引力和作用不大;34%的企業則反映,申請政策的手續繁雜、成本太高。由此,已經申請過扶持政策的企業僅占受訪企業的21%,更有47%的企業表態不會申請政府扶持政策。總的看,政府推出三項輔助計畫中小微企業反映並不熱烈,這有政府與企業兩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與銀行配合上的問題。
十年來,申請三項輔助計畫的中小企業為7382間,批准數為6574項(見表2-6)。十年間,相對於數萬家中小微企業來說,這些數據顯得有點可憐。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和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可以說對企業基本沒有什麼吸引力。因為申請過程中均涉及銀行貸款申請,銀行對貸款規模合理性、用途、企業財務狀況及承債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均會審慎考慮,對申請者有一定程度的門檻要求,如經營規模、資金實力等,故這兩種計畫的申請宗數相對較少。申請和獲批的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援助計畫。
表2-6 中小企業三項輔助計畫申請與批准數
年 份 |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
(項) |
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 (項) | 中小企業援助計畫
(項) |
|||
申請數 | 批准數 | 申請數 | 批准數 | 申請數 | 批准數 | |
2003 | 14 | 12 | 30 | 18 | 750 | 556 |
2004 | 7 | 9 | 10 | 11 | 32 | 32 |
2005 | 7 | 5 | 1 | 1 | 26 | 24 |
2006 | 3 | 3 | 3 | 3 | 241 | 83 |
2007 | 3 | 3 | 1 | 1 | 404 | 442 |
2008 | 6 | 5 | 2 | 2 | 2255 | 1984 |
2009 | 75 | 64 | 12 | 11 | 1499 | 1397 |
2010 | 73 | 80 | 5 | 5 | 430 | 446 |
2011 | 58 | 53 | 2 | 2 | 467 | 419 |
2012 | 62 | 61 | 3 | 2 | 901 | 840 |
合計 | 308 | 295 | 69 | 56 | 7005 | 6223 |
注:(1)中小企業援助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5月19日,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8月18日。(2)各期間的數據以收件日期統計。
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局網站。 |
從獲批的金額來看,十年間,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獲批金額共計49.23億澳門元,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為0.457億澳門元,中小企業援助計畫為14.81億澳門元(見表2-7)。三項計畫十年間政府的擔保額也不過65億多,的確數額很小。前兩項所獲批金額只是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時政府承擔的信用保證額,不包括利息及與攤還貸款有關的其他負擔。信用保證計畫雖為企業銀行貸款提供了便利,但並沒有減輕企業的負擔。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雖然提供最高達百分之一百的銀行信貸保證,但卻最少企業申請,原因可能是審批手續更煩瑣嚴格。相比之下,中小企業援助計畫之所以較受企業青睞,雖然信用保證額較低,但卻提供免息的財務援助,且申請程式較為簡單和援助款項最長可分八年攤還。這樣,既得到了融資的便利,又減輕了企業利息負擔。
表2-7 中小企業三項輔助計畫批准金額 單位:千澳門元
年 份 |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 | 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 | 中小企業援助計畫 |
2003 | 6232 | 12010 | 59013 |
2004 | 3950 | 10300 | 3517 |
2005 | 4196 | 800 | 2770 |
2006 | 2428 | 2277 | 14473 |
2007 | 1260 | 1000 | 99030 |
2008 | 5030 | 1500 | 391872 |
2009 | 116399 | 10250 | 373753 |
2010 | 147093 | 3600 | 132860 |
2011 | 90277 | 2000 | 131215 |
2012 | 115465 | 2000 | 272892 |
合計 | 492330 | 45737 | 1481395 |
注:中小企業援助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5月19日,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8月18日。(2)各期間的數據以收件日期統計。
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局網站。
最後,從申請三項計畫的行業分佈來看,主要是批發零售業、建築業和酒店飲食業(見表2-8)。其中,批發零售業是澳門中小微企最多行業,其經營規模也較小,從銀行融資也更難。並且,批發零售企業設施簡單,沒有大型設備,也更適合申請小額的企業援助計畫。因此,申請三項計畫的企業較多一些。
表2- 8 中小企業三項輔助計畫批准金額行業分佈
金額單位:千澳門元
行 業 |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 | 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 | 中小企業援助計畫 | |||
金額 | 比重(%) | 金額 | 比重(%) | 金額 | 比重(%) | |
製造業 | 54345 | 11.38 | 11950 | 26.13 | 91505 | 6.18 |
建築業 | 122140 | 24.80 | 3000 | 6.60 | 228365 | 15.40 |
批發零售業 | 169511 | 34.43 | 19187 | 41.95 | 659286 | 44.50 |
酒店飲食業 | 25900 | 5.30 | 2700 | 5.90 | 152021 | 10.30 |
運輸貨倉業 | 29170 | 5.90 | 2000 | 4.40 | 47232 | 3.20 |
不動產服務業 | 31873 | 6.50 | 1000 | 2.20 | 103322 | 7.00 |
其他行業 | 59391 | 11.69 | 5900 | 12.82 | 199664 | 13.42 |
合計 | 492330 | 100.00 | 45737 | 100.00 | 1481395 | 100.00 |
注:中小企業援助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5月19日,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實施日期為2003年8月18日。(2)各期間的數據以收件日期統計。
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局網站。
總之,澳門特區政府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內,已經確立了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基本政策導向,並實施了一系列的傾斜性政策支持,對改善中小微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正因為時間太短和經驗不足,不少政策效應還不顯著,中小微企的政策環境還有待根本性的改善。
3.目前澳門中小微企營運中的主要問題
企業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指外部的大環境,同時還包括著企業內部的小環境。並且,內外部生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當外部生態環境發生大變動時,必然會使內部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映。當外部生態環境出現惡化時,企業內部的矛盾和問題也會強化和凸顯。
應該說,大多數澳門中小微企原來就存在不少問題。諸如家族式企業模式,傳統的管理方式,落後的技術形態,保守的經營風格等等,都與現代經濟發展潮流有一定的差距,也是長期很難解決的問題。賭權開放後帶來的大增長,外資湧進後形成的大衝擊,經濟繁榮造就的大變局,根本性地改變了澳門的產業組織結構以及市場結構,也徹底顛覆了澳門中小微企原來相對平穩的運行軌道。十年來,中小微企在抗抵中掙扎,在適應中調整,在夾縫中發展,但囿於自身勢單力薄和企業老化,仍難以挽回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和業態衰敗的頹勢。
在這種大勢和格局之下,澳門中小微企營運艱難和問題叢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澳門中小微企反映的具體問題很多,不同行業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根據課題組對澳門旅遊、貿易、專業服務、零售飲食、建築和製造業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目前澳門中小微企營運中較為共性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四個:
3.1 缺乏人力資源是中小微企的首要問題
如前面所分析的,澳門人力資源在總量上供不應求,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加上博彩業爭奪人力資源強大競爭力所產生的巨大擠出效應,澳門中小微企無論在勞動力的增量上還是在存量上,都遇到了空前的危機。人力資源不足,甚至企業人力資源枯竭,是中小微企業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從宏觀的角度看澳門的人力資源環境難以樂觀,從中小微企的角度看人力資源,問題更為嚴重。調研中,中小微企普遍抱怨人手不足和要求政府多批外勞。表面看,雇員多少是與業務經營相匹配的,人手不足應該說明中小微企的業務旺盛。但實際的情況並不是單純缺人這麼簡單,人力資源短缺的困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中小微企的生死悠關的大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在勞動力增量上,中小微企招工難,在勞動力市場上無法與大公司抗爭,大量人力資源流向了大企業。例如,博彩業中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有雇員19100多人,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雇員18800多人。賭場24小時營業3班倒,需要員工數量巨大。博彩業對員工的要求主要是年輕、樣貌端正,學歷則要求中學程度即可。荷官等工作相對簡單輕鬆,收入較高,其工資水準比總體水準一般高出五成左右(參見表3-1)。而中小微企大多工作辛苦又薪酬較低,對年輕人自然沒有什麼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入行。
表3-1 澳門主要行業月薪中位數比較
年份 | 總體 | 製造 | 水電 | 建築 | 批零 | 酒店 | 運輸 | 金融 | 博彩 |
2001 | 4658 | 2758 | 9955 | 4300 | 4445 | 4005 | 5630 | 7696 | 6187 |
2004 | 5167 | 2983 | 11546 | 4967 | 4550 | 4272 | 5958 | 8159 | 10730 |
2007 | 8000 | 5000 | 14000 | 8000 | 6000 | 6000 | 8000 | 10000 | 14899 |
2010 | 9000 | 5700 | 16000 | 9500 | 7500 | 7000 | 8500 | 13000 | 15700 |
2011 | 10000 | 6500 | 17500 | 10100 | 8000 | 7500 | 10000 | 12000 | 16720 |
2012 | 11300 | 7500 | 16000 | 11700 | 9000 | 8300 | 11000 | 14000 | 17740 |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第二,在勞動力存量上,中小微企員工流失嚴重,也難以挽留住骨幹人才。博彩業的豐厚待遇,不僅吸引無業者應聘,同樣也吸引了中小微企員工跳槽。博彩公司之間的人才爭奪戰,還會殃及中小微企,導致其管理和技術專才流失。而中小微企家族式的保守管理體制,也不利於吸納和留住人才。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06和2007年兩度進行的《勞動力流動調查》,澳門跨行業轉工勞動力每年數量為3萬左右,主要是從其他行業轉向文娛博彩及酒店業,而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飲食業等則是淨轉出行業。這種勞動力流動的軌跡表明,博彩等行業大公司對中小微企勞動力存量有著較強的擠出效應。
第三,在申請外勞上,單一的公平規則使中小微企處在不公平的地位。中小微企在本地勞動力市場上受到排擠,就希望通過多引進外勞來解決用工荒並降低人力成本。特區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權利和緩解城市的壓力,實行一視同仁的嚴格審批和有節制引進外勞的政策。審批上與大企業不加區別的對待,實際上是對中小微企的不公平。例如,按本地雇員一定數量限制批給比例的規定,中小微企本來就雇人少,不少小微企業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又如,審批手續繁瑣和時間長達數月,中小微企一般沒有專職的人力資源機構,很難應付這種繁瑣的行政審批。還有外勞必須六個月到位的規定,因審批和仲介的延誤,也不利於企業保住好不容易申請來的外勞配額和靈活利用外勞。不過,也應該客觀地指出,儘管有著種種的不方便和不滿意,引進外勞還是給中小微企緩解了用工荒的問題。2012年底登記的澳門11萬外勞中,如果剔除18085個家庭傭人,企業實際雇傭外勞的數量為92467人。其中,134間大企業雇外員44746人,占總數的48.39%;5萬多間中小微企雇外員47721人,占51.61%(參見表3-2)。雖然中小微企雇外員總數上多於大企業,但每間企業平均還不到一個人,而每間大企業平均雇外員334人。
表3-2 雇傭外勞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對比
行 業 | 行業外員
總 數 |
大企業外員 | 中小微企業外員 | ||
人數 | 比重% | 人數 | 比重% | ||
製造業 | 4647 | 382 | 8.22 | 4265 | 91.78 |
建築業 | 15378 | 7414 | 48.21 | 7964 | 51.79 |
水電氣業 | 73 | 14 | 19.18 | 59 | 80.82 |
批發零售業 | 11646 | 1367 | 11.74 | 10279 | 88.26 |
酒店飲食業 | 34022 | 21822 | 64.14 | 12200 | 35.86 |
運輸倉儲業 | 3182 | 1373 | 43.15 | 1809 | 56.85 |
金融業 | 507 | 233 | 45.96 | 274 | 54.04 |
博彩業 | 11161 | 6800 | 60.93 | 4361 | 39.07 |
其他產業 | 2831 | 666 | 24.12 | 2165 | 75.88 |
合計 | 92467 | 44746 | 48.39 | 47721 | 51.61 |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公佈的《2012年12月底按行業統計外地雇員人數及企業/實體數目》和《聘用有外地雇員企業/實體名單》整理。
第四,從用工的行業結構方面看,不同行業中小微企缺工荒也有所不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中小微企,對普通勞動力需求的依賴性較強,大量短缺的主要是普工。如批發零售業、製造業,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對本澳員工和非本澳員工一視同仁,沒有明顯的差別。非本澳員工的比較優勢只在於他們的工資成本較低,企業想多雇外勞主要處於降低成本的考慮。而專業性或技術行較強行業的中小微企,如專業服務業,則主要缺專業技術人員。另外,對於建築業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一方面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因技術水準不高,不能滿足現代建築的要求;另一方面,建築行業本身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絕大部分澳門年輕人不願意到建築中小微企業就職,導致普工嚴重短缺。
最後,從企業經營者的年齡結構看,老化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中小微企的根基已經出現動搖。澳門中小微企經營者的年齡一般都在45歲以上,許多家族式企業的老闆都在60歲以上,企業已經處在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老人做不動了,後代卻不願意接班入行。中小微企後繼無人,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不用十年,相當多的具有澳門傳統特色的店鋪就會結業消失。
3.2 成本劇增是企業營運的主要壓力
在土地、勞力等生產要素供不應求的條件下,伴隨澳門經濟高增長的必然是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並且,近年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和人民幣升值,也造成了澳門輸入性通貨膨脹。內外因素作用下的物價持續攀升,不可避免地不斷抬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同時,澳門中小微企的特點是本小利微,在市場交易中一般不具有同行業產品的定價能力,一般也不具備通過漲價把提高的成本轉嫁出去的能力,因而對市場價格上升的承受力十分脆弱。為了不失去客源和市場,企業大多選擇內部消化,把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當一個要素價格不斷上漲時,企業就已經勉為其難。當物價全面地持續上漲時,中小微企的確是無能為力了。在租金、人力與原材料價格均持續攀升的情況下,澳門中小微企經營成本劇增,壓力巨大,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
澳門中小微企經營總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原材料或商品成本幾項構成。行業不同,最主要的經營成本因子也所不同。在受訪企業的總成本中,建造業、貿易業與旅遊業認為最為主要的經營成本因子是人力成本,製造業認為成本最大比例為原材料,零售飲食業企業則認為成本最大部分為商品成本。
最主要的經營成本不同,因漲價抬高成本對企業造成的壓力和威脅也不同。例如專業服務中小微企,雇員不多,也不用多少設備和耗材,主要靠租街面店鋪經營,因而認為租金成本最主要、也最敏感。澳門近年來飆升的房價使得房租水漲船高,商業鋪面價格漲幅更是驚人。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3年建築及不動產交易統計資料》,2013年3月全澳平均樓價高達88097澳門元/平方米,而商業鋪面的價格又遠遠高於此均價。在如此高的租金之下,自己有店鋪的,與其開業還不如出租;自己沒店面租房的,因不堪過高的租金成本,只能關門歇業。寫字樓和門面房租金的高企,不僅對專業服務業,也讓其他行業許多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對於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來說,原材料價格和勞工薪酬不斷上升,是生產成本增加的主因和主要威脅。近年來,這兩種主要生產成本都在上漲,造成了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既有來自本地市場的影響,也有來自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澳門製造業的原材料大部分來自於中國內地市場。近幾年間,人民幣升值已經達30%左右。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企業從內地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不斷上升,通過原材料價格形成了輸入性通貨膨脹。
3.3 市場空間被擠佔是未來发展的最大隱憂
由於市場競爭力不強,澳門中小微企的市場空間被擠佔壓縮,是近年來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本地市場上,中小微企處於競爭劣勢地位,市場份額逐漸縮小;二是在國際市場上,澳門製造業以及與其密切關聯的出口貿易業,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長期以來,除了博彩、供水、供電、供氣、金融、航空和通訊等行業實行壟斷經營以外,澳門其他行業基本上是自由競爭經濟,也是中小微企的天下。2003年以後,情況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隨著博彩的大擴張,大量外資企業在澳門搶灘登陸,很快就搶奪了澳門中小微企的傳統領地。澳門本地市場爭奪戰在酒店、零售、專業服務等行業表現最為明顯。
十年間,高檔豪華的酒店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幾乎全是博彩大公司的附屬企業。目前,雇員人數大於200名以上的大型酒店,除少數中資或港資酒店外,皆為博彩公司設置的五星級豪華綜合性酒店。其主要經營包括純粹酒店業務和娛樂業務兩部分,集博彩、品牌酒店、高檔零售商場、會展、表演等多種設施於一體,在澳門酒店市場上已經佔據了壟斷地位。博彩業在酒店市場上的壟斷,很大程度上擠佔了酒店業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
博彩業的興旺帶來了大量的客源,拓寬了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消費市場空間,但也招來大型外資企業,如DFS COTAI LIMITADA、新八佰伴和來來超級市場等。2006年,漁人碼頭、永利名店街和文華東方名店街等主題式商場開幕。隨後,威尼斯人度假村、銀河星際、星麗門等大型商場和大批國際名品店也紛紛開業,促使澳門的零售旺點由傳統中區轉至路氹城一帶。一些外資大型零售企業佔據了絕對優勢,市場的壟斷格局逐漸形成。某著名連鎖超市在90年代後期進入澳門後,到目前為止,澳門三分之一的零售市場空間已被其搶佔,而導致了其他零售業態如便利店、單體店鋪等的經營日益惡化。
從零售業的銷售額數據看,2000年零售業銷售額為45.94億澳門元,2012年銷售額升至529.61億澳門元,增長了10.5倍。但其受益更多是集中於大型零售企業,而非傳統的中小微企業。根據調查問卷的回饋資訊,零售及飲食業的中小微企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放緩,營業情況一般。從企業營業額平均增長情況來看,近78%的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速在10%以下。雖然零售飲食行業的中小微企在業務上也有進展,但其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行業總體增速。由此可見,大型零售企業擠佔了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
專業服務中有些行業也出現了大公司壟斷市場的情況。例如,會計服務行業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主導。四大會計事務所都於2000年進駐澳門設立分支機搆,為澳門大型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佔據了澳門會計服務市場絕大部分份額。澳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則主要服務澳門小型公司。
不可否認,在澳門本地市場上,大型外資的引進,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也提高了澳門市場現代化水準。但也應該看到,大型外資對市場的壟斷,已經危及到了澳門本地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
至於在國際市場上,澳門製造業和出口業的前景更不樂觀。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後,製造業產值占澳門GDP的比重迅速下滑,到2012年其比重不到1%,企業數量不到900間,在職員工數量已經只有9000人。澳門產品出口自2000年開始出現持續萎縮,按目的地統計的出口總額從當時的203.8億澳門下降到2012年81.6億澳元。其中,成衣出口貨值則從2000年146.23億澳元下降到2012年8.9億澳元(參見表3-3)。製造業和出口業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製造業和出口業的衰落,是澳門製造和出口中小微企國際市場空間縮小的必然結果。
年 份 |
制 造 業 |
出口貨值 |
||
企業數量(間) | 生產總值 | 占GDP比重 | ||
2005 | 1238 | 3002 | 4.29% | 19823 |
2006 | 1195 | 3387 | 3.99% | 20461 |
2007 | 1115 | 3071 | 2.88% | 20430 |
2008 | 1046 | 2382 | 2.07% | 16025 |
2009 | 1002 | 1694 | 1.47% | 7672 |
2010 | 905 | 1267 | 0.86% | 6959 |
2011 | 894 | 1320 | 0.70% | 6970 |
表3-3 澳門製造業及出口衰退態勢 單位:百萬澳門元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公佈的有關數據整理。
市場空間是企業的生命線。尤其在澳門本土市場,市場空間更是澳門中小微企的安身立命之所。目睹本土市場逐漸被外資大企業蠶食或鯨吞,市場空間被擠佔已經成為了澳門中小微企最大的隱憂。
3.4 融資能力低下是發展的主要瓶頸
除了制度和機制層面的制約之外,澳門中小微企融資能力不強,也是造成銀行貸款難的重要原因。根據對中小微企業的問卷調查,企業經營所需的營運資本七成左右源自自有部分。其中,製造業與零售飲食企業自有資本的比例超過80%,其後依次為專業服務業為75%、貿易業為71%、旅遊業為70%,建築業最低也達63%。而來自銀行的貸款,一般只占總資本的百分之十幾。
澳門中小微企融資能力不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企業規模小,自有資本不足,盈利能力差,經營風險較大。其二,不少企業缺乏可資抵押的資產,也難找到合適的擔保,達不到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其三、中小微企人員素質相對較低,也缺乏善於與銀行溝通的專業融資人才,面對銀行的高門檻,因銀行貸款手續複雜而交易成本太高,中小微企往往放棄銀行貸款而轉向民間拆借。其四,企業利潤空間太小,難以承受貸款的高利息。中小微企經營利潤不高,融資成本高昂,大部分利潤都要拿去還貸款利息,這筆負擔相當的重。其五,中小微企融資需求具有數額小、要求急的特點,資金用途多為周轉應急和改善經營條件。企業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投資計畫,資金使用往往合不上銀行操作程式的節奏。最後,澳門人傳統觀念較重,一般不輕易開口借錢。傳統觀念的制約,也影響了融資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實地調研中,還有不少業主反映,有限的自有資金經常不能維持企業日常經營的需要,具有很強的外部融資需求意願。但限於自身有限的資產規模和償債能力,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容易遭到拒絕。即使能取得貸款,額度非常有限,不能有效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另外,擔保機構門檻高,金融業融資業務多數針對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業務還不完善。
除了上述四個主要問題之外,員工素質低、專業人才匱乏、資源開發不完善、技術和管理落後、產品創新能力弱和企業資訊化建設薄弱,也是澳門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4.澳門中小微企發展的空間與路向
社會環境是人造成的,但個人卻不能改變環境。既然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只有改變自己。即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環境變化,在新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企業也一樣。對於企業的外部生態環境,單個企業是無法改變的,只能通過調整和改善企業內部的生態環境,來適應變化了的新的市場環境。
澳門中小微企也應如此。面對本地市場已經形成的大型企業壟斷之勢和澳門經濟現代化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抱怨沒用,退縮不行,墨守成規而苟延殘喘,更是死路一條。唯一現實可行的出路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改善自己的素質,壯大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擴大自己的市場生存空間。
4.1 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競爭優勢
1973年,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E.Schumacher)出版了他的名著《小的是美好的》。在書中,舒馬赫提出:對“大”的追求是以資源的大量消耗、浪費和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而小規模生產和中間技術的應用,看上去更加人性化,小的是美好的。舒馬赫從資源環境的角度比較“大”“小”,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比較優勢的重新思考。
其實《紅樓夢》中,王熙鳳早就說過: 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好處。正如西方的格言:“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然也會打開一扇窗”。換成經濟學的語言就是,大企業有規模經濟的市場優勢,小企業則有靈活多變的競爭優勢。大企業船大抗風浪和衝擊力強,小企業則船小掉頭快和機會多。因此,應該辨證地看待大企業與小企業各自的競爭優劣。
歷史證明,無數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發展起來。例如,過去美國最大的摩根財團的創業者,起步於鄉村雞蛋小販。如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創業之初也不過是一間兩個人的家庭作坊。並且,雖然現在全球經濟為跨國大公司所主導,但世界上無論哪里,總是小企業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小企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新的生命總是弱小的,但正因為弱小,才更有生命力。
驚人的靈活多變能力和強大的生命活力,這就是澳門中小微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根本。看到澳門中小微企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中小微企的衰弱,是一種清醒。但清醒並不意味著明智。因為看到衰落之勢而產生的為中小微企生存的擔憂,很容易蒙蔽了認識事物本質的眼睛,甚至因中小微企的衰落而喪失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就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獲得中小微企自己的競爭優勢。澳門中小微企要想發現優勢、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首先樹立自信心。
在弱肉強食的市場中,中小微企也不註定就是“弱肉”。20世紀90年代以來,小企業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崛起,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歷史潮流。尤其是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群的興起,更是形成了新的時尚,主導著現代新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中小微企並不是沒有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
澳門中小微企的競爭力或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性質和經營模式所固有的優勢。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小有小的好處”,就是指其固有優勢。二是通過改進所新創造的優勢。事物總是變化的。優勢用之不當會變成劣勢,劣勢適當調整則可轉化為優勢。澳門中小微企如果運用正確的競爭策略和改善經營管理,完全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變劣勢成優勢。
從固有優勢來看,與大企業相比,澳門中小微企具有以下優勢:(1)反映靈敏,經營靈活。企業小,更貼近消費者和市場,對需求變化更瞭解,且資訊傳遞和決策更快,因而能夠及時抓住商機和調整經營。(2)管理層次少,組織精幹高效。中小微企雖然管理人員不專業和水準相對較低,但沒有大公司那麼多的組織層級,不需要層層彙報請示和協調,內部資訊交流和溝通簡單快捷,內部管理成本低和效率高。(3)企業數量眾多,分佈面廣,且葉茂根深。澳門中小微企5萬多家,行行業業,方方面面,可謂無處不有,無孔不入,社會基礎廣泛而深厚。這是任何大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新進來的大公司,因為缺乏社會基礎,往往“強龍難壓地頭蛇”。(4)產業規 模小, 拾 遺 補 缺,市 場 定 位 准確。大 公 司 在標準化大批量 生產經營上有絕 對優勢, 但在個性化的 細 分 市場上 則 很難 施 展 開。而這 正 是 澳門中小微企的優勢所在,因為規模小,正適合“小而專”的個性化定制,滿足市場需求多樣化和多變的要求。(5) 澳門中小微企“家族”色 彩 濃 厚,也 有 其 合 理 性 的 一 面 。自創企業,謀求發展,創 業 者 富 有 進 取 和 冒 險精 神 ,能 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且個人及家庭利益與企業命運完全統一,有效的解決了企業動力和激勵機制問題,也節省了企業內部的監督成本。
從新創優勢來看,則完全取決於中小微企經營者的創造力。諸如,在成本上,大企業有因規模經濟產生的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中小微企則有內部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在技術開發上,大企業有新技術的研發優勢,中小微企則有對成熟技術模仿改進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上,大企業有壟斷優勢,中小微企則有群體的優勢。在競爭策略上,中小微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可以採取靈活多變的遊擊戰術。
總之,澳門中小微企是有自己的競爭力的。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中小微企完全可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壯大的空間。
4.2 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從澳門本地市場演變的角度看,博彩開放後的十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3–2008年,經濟高速發展,市場空間迅速擴大,各行業及眾企業基本上都能從做大的蛋糕中分得一塊,可謂是大家都比較滿意的“得益”階段。第二階段為2009–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減速,本土高增長帶來的物價高漲和成本上升,以及外資企業的逐漸擴張,使得各種矛盾開始凸顯;同時,以外資為主的大企業與本地中小微企開始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這是一個矛盾顯露和“分化”的階段。2012年開始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激烈的市場空間爭奪的階段。對於中小微企來說,也就是在被大企業高壓之下,尋找生存發展空間的階段。
運用正確的競爭策略,充分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是澳門中小微企的基本生存之道。簡單地說,就是要採用不同於大企業的差異化競爭策略,走“小而專”的發展之路。
根據錢德勒的經典研究,大企業的經濟效率的源泉在於規模與範圍。規模經濟性指的是其單一產品的生產量增加帶來的節約,範圍經濟性指的是多種相關產品共用某些投入、流程和資源以及技能轉移帶來的節約。因此,大企業的優勢體現在大批量生產領域,以及多種大批量生產業務的聯合方面。
中小微型企業的基本市場空間則是所謂“利基”市場,即規模較小的市場。如居民生活服務市場,零配件市場,或專業化用品市場等等。這些業務因為絕對規模較小,通常不適合運用大型設備和管理通用化、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大企業,即不適用規模與範圍的優勢原理。從產品和市場來看,中小微型企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和個性化服務程度較高。例如,採用小規模定制,滿足特殊群體個性化需求。小企業的生產往往由於沒有大規模採購、生產的成本較高,導致在市場中完全被動的局面。中小企業轉為定制產品,根據客戶需要靈活的調整產品,就可以讓大企業的規模效應優勢蕩然無存。大企業不可能為了與中小企業搶佔定制的細分市場而發動進攻,只能是任其自由發展,小企業就在定制市場中獲得了優勢,贏得了寶貴的生存空間。另外,中小微型企業即便開展業務的多元化,也是進入那些與原有產品在技術和市場上密切相關的領域。專業化和個性化市場,應該是未來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的優勢市場。
除了這個基本市場空間之外,在已經被大企業壟斷了的市場上,中小微企也不是完全沒有空間。例如,在澳門建築市場上,專營公司市場和政府工程市場的大型建設專案基本為大公司所壟斷,但本地中小建築公司通過分包制參與其中,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合作形式有許多,分包制、外判制、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等等。通過各種與大企業的分工協作,澳門中小微企業不難找到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
在具體行業和具體產品上,澳門中小微企如果充分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可開拓的市場空間還有許多許多。例如,儘管中小微企業的人力、財力不能與大企業同日而語,可是中小微企可以將自己的資源集中在一點,取得局部的優勢。又如,大品牌大多佔據著重要的市場,但是由於資金和能力有限,大品牌也無法顧及所有的市場,因此他們的重點都是從最重要的市場開始,逐步向二、三級市場發展。中小微企業可以把大品牌不是特別重視的市場甚至是空白市場作為自己的主要戰場,既避免與大品牌在主要市場的正面交鋒,又攻佔下對手薄弱環節的市場。再如,獨特的地方特色產品,獨特的經營風格,也是不以規模定勝負的。一些小店正是靠物以“稀為貴”的人氣,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屹立不倒。在這些市場空間,大企業是無法插足的。因為規模大了,就沒有“稀為貴”的人氣了,也就沒有特色了。
總之,正如《孫子兵法》所言:“兵非益多,唯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己。”意思是說:兵力不在愈多愈好,只要不盲目冒進,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敵情,團結內部,善用人才就行。兵法取勝之道也是商場致勝之道。在市場競爭中,也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兵不貴多而在精,關鍵還在於知己知彼,採取正確的競爭策略,就能取勝。中小微企如果走“小而專”之路,重點開拓專業化市場和個性化市場,小中見大,小商品一定可以做出大市場。這個生存之道,不僅適應於澳門本地市場,對於開拓國際市場應該同樣有效。
4.3 澳門中小微企發展路向及對策
醞釀多年的澳門博彩經營執照競投於2002年2月8日正式開標,標誌著澳門博彩業由一家企業的壟斷市場轉變成為幾家寡頭的競爭性市場。與博彩業的市場化改造相反,由於許多外資大公司的進入,澳門本地市場的壟斷化日趨嚴重。在這兩重力量的作用之下,澳門的市場結構和市場環境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形成了“百年未有之變局”。
遇上這“百年未有之變局”,澳門中小微企陷入了深度的生存危機。不過,既然是危機,那麼在看到危險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機遇。如果固守傳統墨守成規,中小微企的確有邊緣化和徹底衰落的危險。如果窮則思變浴火重生,這又未嘗不是中小微企鳳凰涅磐的機遇。澳門中小微企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在改革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澳門中小微企未來之路,首先應該是一條改革之路。正如前面所說,既然改變不了外部生態環境,也改變不了歷史趨勢,只有改變自己,才能適應適應新的環境和潮流,求得生存和發展。總體上看,澳門中小微企仍然處在兩個“傳統”之中:一是處在傳統的經濟產業結構中,二是處在傳統的機制體制模式中。只有解決好這兩個“傳統”問題.中小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澳門中小微企需要改革的方面有很多,但核心的問題是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市場競爭力,而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在於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就業界層面來說,必須正視自身的弱點,下大力氣推動企業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
其次,澳門中小微企未來之路,應該是一條現代服務經濟發展之路。隨著製造業的衰落,澳門已經完成服務經濟的徹底轉型。服務業產值占澳門GDP的96%以上。不過,澳門的服務經濟除了博彩、酒店和金融等少數行業外,現代服務業或生產性服務業還很不發達,中小微企更基本上還局限在傳統服務業範圍內,採用勞動密集型的落後行銷技術手段。隨著資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成熟,21世紀已經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中小微企業必須必須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網絡手段,趕乘電子商務平臺這架高速列車,改變舊的經營方式,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進澳門中小微企服務業資訊化和現代化。
再次,澳門中小微企未來之路應該是一條企業集群化發展之路。企業集群化發展模式,作為一種市場組織與企業組織優勢融合、效率更高的新型產業組織體,已經成為了當代世界的一種發展潮流,顯示出了其內在的經濟規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澳門中小微企,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單打獨鬥,肯定無法與壟斷性大公司匹敵。如果企業集群化,它既保持了中小微企靈活多變、反應敏捷的特點,又能形成群體規模,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最後,澳門中小微企未來之路也應該走“小而專、小而精、小而聯、小而新、小而外”之路。其中,“專”是指立足專業化市場;“精”是指發展特色精品;“聯”是指企業集群化及與大企業的聯合;“新”是指生產和經營方面的不斷創新;“外”是指要開拓本地和國際兩個市場,開闢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關於澳門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首先要考慮的是發展方向和道路的問題。至於具體的對策,包括提高中小微企素質、提高企業管理水準、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等等,以往的研究已經很多,本研究的行業調研報告中也有具體的建議,因此在這裏不再贅述。
5.輔助澳門中小微企發展的政策體系
中小微企的發展是離不開政府政策支持的。環顧當代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沒有輔助中小微企的傾斜政策。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一例外地把促進中小微企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
澳門也不能例外。自回歸後,中小微企發展問題受到特區政府的重視,實施了一系列的扶助政策。但總體上還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尚停留在個別政策狀態,而未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二是尚停留在行政法規層次,而未提升到更高的法律層面;三是政策執行機構不健全,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效果不彰顯。據本次對中小微企的問卷調查,儘管多數企業對澳門輔助中小微企的政策不大滿意,但就如何改進目前澳門的營商環境,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還是選擇應該主要依靠特區政府的力量。由此可見,澳門中小微企業對政府改善營商環境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5.1 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中小微企重要地位
在澳門對業界和政府部門的實地調研時發現,在實施輔助中小微企業政策的問題上,儘管政府官員沒有業主們那樣熱切,但雙方態度是基本一致的,都認為應該給予援助。不過,對於為什麼要制訂輔助中小微企的政策,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業主,認識都有誤區和有待提高。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不是一種臨時的對弱勢群體的社會救濟,也不是簡單的經濟補助個案,更不是仁慈的施捨,而是保障澳門社會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其重大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是澳門經濟平穩發展的保障工程。中小微企為數5萬7千多間,占澳門企業總數的99.77%,是澳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博彩“一業獨大”特殊的經濟結構之下,雖然中小微企對GDP和財政收入的貢獻不突出,但其重要地位仍不可低估。中小微企在繁榮市場、推動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平衡畸形的產業結構、分散國際風險等方面和保障澳門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穩定經濟的關鍵在於穩定企業,中小微企發展對於澳門經濟平穩發展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是增進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目前,中小微企雇員達20餘萬,占澳門就業總數的58.1%。不僅僅單純的雇員數量,更涉及數十萬家庭的家計民生。中小微企業是“富民”的基石。扶幫中小微企業發展,不僅僅是解決社會就業和保障社會穩定,更是提高居民收入,藏富於民,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舉措。總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直接關係著充分就業、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扶助中小微企業,實際上就是在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
第三、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是推動經濟多元化、防範未來風險的核心工程。澳門經濟財政高度依賴博彩業,澳門主要產業被外資大公司高度掌控,以及澳門賭客來源高度依賴中國內地,都是風險極大的事情。要防範未來風險,就必須推動經濟多元化。而要推動經濟多元化,核心工程就在於扶助本地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離開了本地中小微企,另起爐灶,經濟多元化就只是一句空話。
第四、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是培養企業人才、激發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的系統工程。許多大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發展起來的。過去很少有澳門本地小企業發展成為巨型大公司,這是與當年葡澳政府忽視培植中小微企業分不開的。中小微企業承載著澳門本地企業家創業的活力和激情,也承載著澳門年輕人未來成材的希望。只有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才能充分調動民間創業的激情,才能開闢培養企業家的肥沃土壤,從而奠定未來發展的根基。
最後,還必須強調指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扶助,並不違背經濟自由的基本原則。因為歷史已經證明,要保障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和長遠發展,僅有市場那“一只看不見的手”是不行的,還必須有政府這“一只看得見的手”。因此,在扶助中小微企業的事情上,任何以自由市場經濟原則、強調“市場的事情由市場去搞掂”的言論,要麼是無知和短視,要麼就是個別政府官員不作為的藉口。
5.2 從世界潮流的發展趨勢來借鑒國際成功經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政策的推行,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紛紛推出扶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到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在政府支持幫助下,中小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壯大,成為了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支持中小企業和搞活民營經濟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到近年,更是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推出了全面的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例如,2009年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8個方面29條政策措施。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中小微企業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發展潮流。綜觀世界各國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做法,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立法來建立輔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在這方面。美國走在世界的前列。從1953年開始,美國就著力建立健全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先後出臺了《小企業法》、《小企業投資法》、《機會均等法》、《小企業經濟政策法》、《小企業創新發展法》等多部法律法規。日本從1949年制定《國民金融公庫法》起,相繼頒佈了幾十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成為了世界上中小企業立法最完備的國家之一。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立法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基本法,一是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具體問題的專門法。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立法思想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高度肯定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二是鼓勵、促進和保護三者並重,以降低門檻來提高中小企業出生率,以政策傾斜扶持來中小企業生存發展,以限制壟斷來提倡公平競爭,保護中小企業免遭惡意扼殺。三是各項法律規定具體,並配套完善,以便於落實。法律法規的頒佈實施,為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利、維護公平競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也為政府制訂輔助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提供了法律基礎。
第二、通過設立專責機構來研究、制訂、執行和落實政府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設置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在中央設管理機構,在地方設派出機構,實行垂直管理。如在美國,參眾兩院設立了中小企業委員會,政府設立了中小企業管理局。法國政府工業部專門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局。韓國成立了直屬總統的機構“共同成長委員會”。二是在政府部門內部設立專門機構,將中小企業納入政府行政框架下管理。如在日本,通產省下設立中小企業廳,並設立了具有各種諮詢職能的審議會,包括中小企業政策審議會、中小企業經營領域調整審議會、中小企業現代化審議會、中小企業穩定審議會等。又如英國,曾在貿工部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現在由商業、創新和技能部來具體負責協調政府部門間的中小企業政策。
第三、通過各種金融財稅優惠政策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各國實施的金融財稅優惠政策有很多。例如,美國政府向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就有三種:一是直接貸款,中小企業廳向中小企業注入貸款;二是協調貸款,由中小企業廳與銀行共同貸款;三是保證貸款,由銀行給予全額貸款,中小企業廳擔保。概括起來,金融財稅優惠政策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一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二是政府出資設立中小企業專門銀行和貸款擔保機構,三是設立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四是設立中小板股票市場和私募市場,五是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六是政府採購中優先照顧中小企業。
第四、通過平臺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其通行做法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廣泛建立各類中小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包括各類民間團體和行業協會,在管理諮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持、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與政府部門工作形成互補,成為支撐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支持體系。另一方面是豐富和完善中小企業社會服務功能,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創新服務,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創新體系建設尤為重視,主要通過風險基金、高新科技企業孵化器、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板資本市場等途徑來鼓勵創新;二是教育培訓,促進中小企業人力資本增值;三是市場行銷,經常舉辦產品及服務推廣活動,幫助中小企業進行市場拓展;四是資訊諮詢,很多國家的社會團體把提供資訊諮詢服務作為對中小企業服務的主要方式。
對照國外政府輔助中小微企發展的先進經驗,澳門的確還有較大的差距。甚至與近鄰香港相比,澳門也有些落後。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數據,2010年底,香港中小企業的總數約為29.6萬家,就業人數超過120萬。香港特區政府奉行“最小的干預,最大的支持”的中小企業發展理念,積極營造自由的市場經濟環境,盡力輔助中小企業發展。
“最小的干預”主要體現在特區政府對中小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干預的謹慎態度。特區政府認為,對市場的過分管制和官僚作風,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政府的角色是締造便利營商的整體環境,目的是為創業者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和空間,讓中小微企業的活力得以充分發揮。
“最大的支持”體現在完善管理和增進服務方面。一是設置一系列機構,完善管理服務體制。成立了由中小企業、工商團體、支援組織及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官方機構中小型企業委員會;成立官方機構香港工業貿易署,下設中小型企業辦公室;設置半官方機構」三局」,即香港貿易發展局( 簡稱貿發局)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職業訓練局;以及大量的社會支持服務機構,形成了健全的中小企業社會支持體系。二是提供寬鬆的營商環境,包括穩定的宏觀經濟、簡明的稅制及低稅率、充足的人力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鼓勵應用科技的風氣以及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等。三是儘量消除限制,鼓勵公平競爭,捍衛和促進香港中小企業在海內外的權益。四是建立高效的融資機制,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如特區政府推出和完善了一系列融資計畫,包括“中小企業資助計畫”、“中小型企業特別信貸計畫”等。還與銀行協調,開闢出專門的中小企業理財管道和設置了小微企業信貸產品資訊查詢平臺。
總之,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以及香港採取各種各樣政策措施,傾力來扶植和保護本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已經相當周全,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3 從制度的根本法治基礎來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
澳門政府輔助中小微企發展的政策雖然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但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現在需要進一步做的是完善政策體系建設工作。不過,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深入的研究和嚴格的論證。這也不是本次研究的主題,因而我們只能在這裏通過借鑒國外的經驗,從中長期政策的角度提出幾點簡單的建設性的建議。
第一、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基礎。葡萄牙人留下的法律體系,有些方面已經不適應今天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的需要。尤其是在經濟立法方面,已經明顯滯後。澳門至今沒有一部專門的中小微企立法,嚴重影響了特區政府制定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政策的法律基礎和權威性。澳門許多行業的大公司壟斷趨勢已經形成,政府為保證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也應該制定和完善《反壟斷法》,及早預防行業內出現過高的壟斷,以保護本地市場和本地中小微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儘管中小微企立法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但也是奠定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政策的法治基礎的功在千秋的建設性工作,意義非常重大。政府應該根據《澳門基本法》,積極推進中小微企立法。
第二、健全的政府管理機構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澳門政府中與中小微企業服務相關的部門也有不少,如貿易投資促進局的“中小企服務中心”、經濟局的“會展業及產業發展廳”和“工商發展基金”、勞工事務局的“職業培訓廳”,以及半官方的“科技暨生產力轉移中心”等。但缺少一個專責的權威管理機構,也沒有一個高層次的專門政策諮詢機構,導致政出多門,很難協調和執行不力,這也是輔助中小微企發展政策效果不大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澳門有必要成立一個由多方代表組成的、直屬行政長官的中小微企委員會,其主要職能是向行政長官提出支持和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同時,整合政府部門現有的相關機構,成立一個直屬經濟財政司的中小微企管理局,專責政策的制訂、執行、協調和全面的管理工作。
第三、金融財稅扶持政策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過去澳門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錢撒出去了,實際效果不大。在這方面,關鍵的問題不是推出各種臨時性的援助計畫,而是建立長效的中小微企融資機制和幫助企業建立規範的企業財務制度和信用擔保體系。企業有了規範的企業財務制度和信用擔保體系,就能順利地與銀行體系接軌,從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考慮以政府投資為主、建立專門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中型企業的銀行融資一般困難不大,融資真正難在小微企業,因此有必要有針對性地設立專門融資機構。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井噴式發展,“平臺經濟”成為大勢所趨,革新了小微金融市場。從創新小企業金融服務入手,推進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技術的深度融合,致力打造“平臺金融”業務模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管道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應該是金融財稅扶持政策的重點。
第四、多元化社會服務體系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方面,特區政府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二:一是平臺建設,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平臺來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資訊、人才培訓、管理諮詢等各種各樣的服務。二是創業教育,這常常被人忽視、但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工作。創業教育最早興起於美國,至今已形成相當完備的體系。韓國也很重視創業教育,在高校中開設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提出“創新創業”口號,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澳門也開始推出“青年創業計畫”,但還沒有在高校中開設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推進。
最後,針對目前澳門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緊缺的問題,有必要適當放寬外勞引進,給予中小微企在數額上傾斜性照顧,在審批程式上適度簡化,以緩解目前用工荒的問題。在審批外勞數額上,建議採用“基數加比例”的辦法,對於申請外勞的中小微企業無條件的給予一個“基數”(如1個或2個名額),超過的數額則按雇傭本地勞工數量比例批給。這樣,對解決澳門小微企業用工困難將有很大幫助。
第三部分
行業報告: 澳門中小微企經營與生存環境
1.澳門旅遊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確立了“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隨著博彩業快速發展,作為優勢產業的延伸,旅遊業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WTO曾建議採用“旅遊活動國際標準分類”(SICTA),把旅遊活動分為完全屬於旅遊業的產業部門和部分涉及旅遊業的產業部門。此分類涉及的產業活動較多。根據澳門的客觀現實情況和研究需要,本研究報告定義的旅遊業,主要包括遊覽娛樂業、酒店業,此外還應包括部分運輸、倉儲等,涉及遊客的遊玩、住宿等方面。
1.1 2012年澳門旅遊業發展狀況
1.1.1 遊客基本情況
2012年,澳門入境遊客28,082,292人次,較2011年2800萬人次增長0.3%。其中不過夜旅客14,504,994人次,占總入境人數的主要比重(52%)。從客源結構來看,2012年中國內地訪澳16,902,499人次,占全年入境旅客總數的60.2%,較去年增長4.6%。自2003年“個人遊”推出以來,中國內地成為澳門最大的客源市場,並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香港、中國臺灣則保持第二、第三大客源地,其訪澳遊客分別為7,081,153人次和1,072,052人次 ,占全年總數的25.2%、3.8%,較去年減少6.6%和11.8 %。前三大客源地旅客已占入境旅客的89.2%,可見澳門客源市場主要集中於中國內地、香港和中國臺灣。國際遊客僅占整體遊客數量的10.8%,相比於去年總體來說外國遊客占市場份額仍有所增長,其中又主要以日韓和東南亞國家為主。按月分析,暑假、聖誕以及農曆新年為入境旅客的高峰期。
2012年,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旅客達到 7,131,904人次,同比增長8 %。“個人遊”政策的實施,對澳門經濟產生了直接有效的帶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了澳門商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澳門本地就業;二是加速了澳門酒店業、旅遊景點、交通等基礎設施旅遊接待能力的改善;三是加強澳門旅遊界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而2012隨團訪澳遊客為9,122,332人次,占入境旅客32%,較去年增長21.0%,其中仍以內地遊客為主,占隨團旅客的70.8%,其次為香港、臺灣、印度、印尼等。另外,本地人隨團外遊的居民430 065人次,同比增長71 %,旅遊路線主要是中國大陸和韓國。
1.1.2 遊客消費及結構特徵
長期以來,博彩消費占旅客消費總額的七成以上,澳門旅遊業的發展嚴重依賴於博彩業,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旅遊業的發展。2012年旅客非博彩消費523億澳門元,僅占博彩行業總收入的17%,旅遊業明顯落後於博彩業,對經濟拉動的作用相對弱化。其中非購物、購物消費分別為267億澳門元和257億澳門元,同比增加17%、14%。消費結構分析中,非購物消費主要包括住宿和飲食,購物消費則主要為手信食品、珠寶手錶和成衣。此外,旅客人均消費1,864澳門元,同比增加15%,中國大陸旅客人均消費最高,為2,385澳門元。留宿旅客人均消費3,229澳門元,不過夜旅客消費586澳門元。
1.1.3 旅遊企業現狀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最近旅行社調查顯示,2011年有運營的旅行社有186間,其中50名以上或以上員工的較大型旅行社13間,10-29名的54間,30-49名的16間,10名以下小型旅行社103間,50名以下旅行社占93%,可見,旅遊企業仍中小微企為主。旅遊企業主要經營以遊覽為主的純粹旅遊業務或部分運輸業務。據某受訪旅遊企業經營者所述,澳門純粹以旅遊業務為主的旅遊公司粗略估計不足1/4,其涉及服務主要包括簽證、預定酒店、車輛接送、導遊等。有些企業雖掛名旅遊公司但同時經營多種行業的業務,如貿易、房產、諮詢等,走多元化道路,而旅遊方面的業務主要是簽證和預定酒店,基本不帶團。因為接團必須獲得相關的執照,而且需要導遊、車輛等更多的人力物力,對於他們來說投入較大但利潤空間較小。又有相當一部分的旅遊公司僅發展旅遊大巴的運輸業務,例如租車給賭場,提供往返各個賭場的穿梭巴士。這裏一部分是由以前帶團的旅遊公司“轉型”運輸業,一部分是由於澳門相關政策規定,購買旅遊大巴必須持有旅遊公司的牌照,所以該部分的“運輸業”須成立旅遊公司,卻沒有其他相關的旅遊業務。根據統計局關於旅行社的調查,旅行社營業額及其他收益依次來自訂購票務、旅行團、訂房服務、車輛租金及其他。
1.1.4 酒店業主要特點
澳門酒店業的經營場所包括酒店、別墅、公寓、客棧、度假村等。90年代多家四、五星級的豪華酒店在澳門相繼落成以後,高級酒店逐漸成為澳門酒店業的主流。
2002年以前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酒店數目從1999年的74間縮減至2002年的68間,可供客房從1999年的9,431間減少到2002年的8,954間。03年以後博彩業高速發展帶來的龐大入境人數給予了酒店業巨大的生存空間,特別是05年開始,酒店建設空前快速,各項指標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可供客房突破一萬間,各星級酒店入住率大幅度上升(表1-1、表1-2)。截至2012年,澳門酒店數量已是2002年的1.5倍,可供客房已是2002年的2.9倍。
表1-1 近年澳門酒店業發展概況
酒店數目(間) | 可供客房(間) | 平均入住率(%) | |
2003 | 69 | 9,185 | 64.3 |
2004 | 70 | 9,168 | 75.6 |
2005 | 75 | 10,832 | 70.9 |
2006 | 80 | 12,978 | 72.2 |
2007 | 82 | 16,152 | 77.2 |
2008 | 84 | 17,490 | 74.5 |
2009 | 90 | 19,259 | 71.4 |
2010 | 91 | 20,091 | 79.8 |
2011 | 95 | 22,356 | 84.1 |
2012 | 100 | 26,069 | 83.1 |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旅行社調查》(2003-2011)
表1-2 近年來澳門各星級酒店入住率
年份 | 五星級酒店 | 四星級酒店 | 三星級酒店 | 二星級酒店 | 公寓 |
2003 | 67.14 | 67.02 | 79.88 | 35.61 | 38.07 |
2004 | 76.66 | 79.71 | 86.26 | 58.53 | 41.61 |
2005 | 71.75 | 71.19 | 80.62 | 57.83 | 45.41 |
2006 | 68.35 | 77.98 | 78.48 | 59.17 | 46.94 |
2007 | 74.89 | 83.75 | 80.77 | 65.54 | 56.74 |
2008 | 74.38 | 79.21 | 76.12 | 61.95 | 54.18 |
2009 | 70.47 | 77.52 | 75.89 | 54.95 | 48.38 |
2010 | 79.16 | 83.78 | 82.47 | 76.68 | 56.56 |
2011 | 83.46 | 89.18 | 85.97 | 78.79 | 60.96 |
2012 | 83.86 | 86.03 | 79.85 | 75.56 | 61.45 |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統計月刊》(2003-2012)
2012年酒店業基本保持平穩發展,有100家酒店場所,包括67家酒店和33家公寓,酒店和公寓分別較去年增加4家和1家;可供應用客房為26,069 間,較去年增加16.6%。
據統計局酒店業調查,在酒店業各項收益中,客房租金最高,將近五成,其次為餐飲服務和場地租金。其中在大型酒店中,有不少客房出租於VIP客戶,進行大金額博彩娛樂,有數據顯示博彩收入約2/3來自貴賓廳,這裏構成了博彩酒店的主要利潤來源。
2012年酒店住客共9,541,397人次,同比增加11%,其中41%經旅行社安排入住。2012年酒店場所、可供應客房數量和入住人數都有所增長,平均入住率卻較去年減少1.1%,為83.1%。相比起來四星級酒店入住率最高,為86.0%。入住率高峰期在11月,淡季在5月。酒店場所住客的平均留宿時間為1.4晚,較去年減少0.13晚,其中五星級酒店的留宿時間最高,為1.59晚,但仍較去年有所降低,整體而言酒店住客平均留宿時間仍相對偏低。
對旅行社經營者的采訪顯示,大部分旅客特別是國外旅客在澳門留宿時間為1晚,一般不會超過兩晚,對酒店的要求普遍在四星級以上;內地遊客則增加一日遊的比重,這些遊客集中於廣東和香港距離較近的地區,主要是因為澳門房價較高、地區間的交通比較便利以及旅行社相繼推出的一日遊項目。
1.2環境變化與中小微企的困境
1.2.1 關於中小微型旅行社方面
澳門特區政府開放博彩經營權、國際著名博彩公司進入澳門、澳門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以及“自由行”政策實施以來,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訪澳旅客人數大幅度上升,給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直接帶動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旅行社相關統計資料來看,2003年以前雖然旅行社數量稍多,但在職員工數、營業額等收益以及增加值總額方面增長緩慢,甚至呈現下降的趨勢;2004年以後,除了旅行社、在職員工數量急劇擴張以外,營業額和其他收益也有明顯的增長(見表1-3)。
表1-3 澳門旅行社近年的發展
單位:億澳門元
年 份
場所(間) |
2004
122 |
2005
130 |
2006
138 |
2007
145 |
2008
157 |
2009
155 |
2010
169 |
2011
177 |
2012
186 |
員工 (人) | 1,257 | 1,413 | 1,568 | 1,743 | 2,281 | 2,806 | 2,864 | 3,034 | 3,379 |
營業額及其他收益 | 13.56 | 18.63 | 20.71 | 24.04 | 33.52 | 36.10 | 35.75 | 47.44 | 55.37 |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按照企業的具體界定標準,2012年除了雇員人數為370人的澳門中國旅行社為大型企業以外,其餘的旅行社應被界定為中小微企。可見,中小微企構成了旅遊行業的主體。面對逐年增加的旅遊企業,旅行社已感覺到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市場份額有所攤薄;面對日益嚴峻的營商環境,旅行社已感覺到經營壓力,利潤空間有所收窄。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旅遊企業最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長多集中於6%-10%,占受訪比例的42.6%,甚至有部分企業出現負增長(圖1.1)。這反映出高速增長的澳門經濟,某種程度上帶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企業增添了不少難題。
圖1-1 旅遊公司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長比例
難題之一是缺乏專業人才。在問卷調查中,70.4%的受訪企業在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選擇了招工困難,66.7%的受訪企業選擇了員工流失。在對旅遊業具有代表性的幾家企業進行走訪的過程中,無一不談到人手不足這一嚴峻的問題,可見人力資源緊缺成為澳門旅遊業中小微企發展過程中最大瓶頸。
采訪旅行社高層管理人員發現,大部分的旅行社都缺司機和導遊。缺司機一是由於澳門博彩旅遊業的發展,旅遊運輸企業急劇膨脹,對司機的需求較大,旅行社與運輸公司爭奪有限資源;二是本地相關勞工法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業優先聘用本地勞工,促進本地勞動力就業,在旅遊大巴的司機職位上則是明文規定必須為本地員工,不得雇傭外勞,這就導致本地持有相關駕照的專職人才供不應求。在司機緊缺的同時,大部分旅行社都不願意將旅客運輸部分外包給運輸公司,而是自行配備一定數量的旅遊巴士,原因在於必須把握主動性,把運輸力控制在手上,這樣的企業運作上不會過於被動。旅遊巴士平時基本可以維持運作,旺季需求大則再考慮租車。
缺導遊除了上述需求擴大供不應求以外,本地有牌導遊不足,直接影響了接待旅客的數量;隨著國外訪澳遊客逐年增加,多語種導遊的數目更是少之又少。導遊作為轉職率較高的職業,在某一旅行社供職的穩定性較低,人才流失嚴重。
據調查顯示,29.6%的旅遊業受訪企業表示每年會對員工進行多次系統的培訓,18.5%的表示每年一次培訓,主要在於提升員工的業務水準和技能。企業在培訓之後卻明顯存在員工轉職現象,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在中小微企業積累了經驗和能力,更易跳槽於其他大型企業從事相關工作。博彩業和一些國際連鎖店等大型企業給予的較佳的薪酬、工作環境等待遇,對員工跳槽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外,澳門旅遊專業的高等教育包括專業設置和招生等不夠完善。例如澳門旅遊學院向內地招生較少,而對本地和其他地區的生源基本開放,不利於旅遊業中小微企業向內地招聘專職人才。大學畢業後相當一部分人才到國外進修或進入大型酒店業,培養的人才很少入職本澳旅遊業中小微企。
面對逐年增長的旅客人數,大部分經營者紛紛表示不缺市場,企業想進一步擴大自身的規模,但人力配備並不能及時跟上。如果說成本上升可以通過擴大市場、改善運營解決,那麼人力緊拙多少讓企業感到束手無策。
難題之二是人力成本高。伴隨人力緊拙這一問題而來的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受訪企業中,94.4%認為最近一年明顯感覺到成本上漲的壓力。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多以家族式經營,整體規模不大,固定資產少、技術水準較低,原材料、勞動等生產要素成本占企業支出比重較大。問卷調查顯示,52%的旅遊業中小微企表示面臨的成本壓力主要為從業人員的薪酬上漲。
由於近幾年本澳博企不斷調高工資水準,吸納大批的本地中青年,在平均薪酬已遠高於本地一般傳統和服務產業的平均薪酬的基礎上,賭場和相關企業進一步調薪,無疑對本地其他行業的工資水準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
雖然薪酬水準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惠及本地從事相關行業的雇員,但是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小微企業的運營添加了不少阻礙。問卷統計顯示,在企業生產成本中,人力成本所占比例大部分主要集中於21%-40%(圖1-2),比例已經相對較大。對於旅遊企業來說,在司機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只有提高工資待遇才能有效吸引部分具備專業技能的專職人才前來就業。此外還有一些旅遊社需要配備多語種導遊,在本地相關人才極度緊缺的情況下不得不直接從國外請來專業導遊,這種專職外勞相比於本地的導遊薪酬更高。
面對同樣的經營環境,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在市場交易中一般不具備同行業產品的定價談判能力,消化生產經營成本升高的能力顯得非常脆弱。產品的市場價格如果難以上調,那麼生產經營成本的升高,就會使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甚至陷入生存困境。
圖1-2 人力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
難題之三是旅遊資源開發不完善,產品創新能力弱。問卷調查顯示,59.3%的受訪企業表示旅客主要以觀光旅遊為主,其次為度假旅遊、酒店、客運及商務旅遊。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調查,2012年旅客對於旅行社服務、酒店服務、博彩場所服務、購物服務及設施的評價,總體來說都比較滿意,滿意度相對於去年有所增長,唯獨對觀光點的評價相對較低,認為觀光點足夠的僅占44%,9%的旅客認為觀光點不足夠。其實,澳門的歷史、人文資源已屬豐富,尤其是中西交匯而成的文化遺產、獨特的市井風情等(表1-2),使得澳門在亞洲旅遊城市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表1-4 澳門主要的文化生態旅遊景點
景點 | 數量 | 代表 |
教堂 | 約30座 | 玫瑰聖母堂、任慈堂、主教座堂 |
廟宇 | 約40座 | 媽閣廟、天後宮、普濟禪院、哪吒廟 |
公園 | 約50個 | 盧廉若公園、石排灣郊野公園、白鴿巢公園 |
博物館 | 18座 | 澳門博物館、酒類博物館 |
炮臺 | 16座 | 松山炮臺、媽閣炮臺、望廈炮臺 |
其他 | 澳門文化中心、松山燈塔等 |
資料來源:丁華、高媛:《澳門城市生態旅遊初探》,載於《生態經濟》,2007年,第一期。
然而,絕大部分旅遊景點細小,幾乎沒有規模較大的旅遊景點。且基本都是靜態的、單一功能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開發不足,深度不夠,缺乏高品質的名牌產品,大多數隻供遊覽,不可參與。有調查顯示,在澳門參觀景點平均停留時間約為20分鐘,絕大多數旅客在一天之內就能將澳門的主要景點一覽無遺。
此外,度假旅遊和專項旅遊以及綜合性旅遊娛樂設施尚未得到有效開發,以致訪澳旅客逗留時間較短,旅遊消費開支有限。統計局數據顯示,留宿旅客的人均消費為3,229澳門元,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僅為586澳門元。可見延長旅客留宿時間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購物地點不多,除了部分賭場消費高級商品以外,其他主要集中於議事亭前地一帶和高士德大馬路。
旅行社在澳門遊產品這方面,主要以參觀賭場、遊覽幾個著名景點和購物為主,沒有有效針對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例如,含有參觀賭場的路線只適應成年人參加,這是因為澳門法律規定進入賭場的最低年齡為21歲,這就導致家庭式參與性、娛樂性不高,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家庭消費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旅遊產品較為單一,不能有效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加之,旅遊新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很容易被同行模仿和運用,嚴重削弱了旅遊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沒有在產品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這就導致各大旅行社為爭奪客源,相互競爭壓低價格,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價格戰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總體營商環境不容樂觀。
1.2.2 關於酒店業中小微企方面
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酒店業則是旅遊經濟的中堅力量。根據治安警察局和社會保障基金提供的企業實體名單可見,雇員人數大於200名以上的大型酒店多為博彩公司开的,另一部分則為中資企業或港資企業。博彩企業設置的酒店多為五星級豪華綜合性酒店,主要經營包括純粹酒店業務和娛樂業務兩部分,集博彩、品牌酒店、高檔零售商場、會展、表演等多種設施。中資酒店按照規定不允許設立賭場,所以絕大部分提供純粹酒店業務。
某種程度上,博彩業酒店的發展優勢給中小酒店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收窄了中小酒店的利潤空間。歷年酒店入住率統計顯示(表1-2),2003年三星級酒店入住率最高,2003年以後各星級酒店和公寓入住率整體上都有所上升,但在2007年四、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明顯超越三星級酒店。可見,博彩業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也擠壓了酒店業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
十年以來,澳門酒店業的經濟成就源於博彩業,中小微企所產生的問題也與博彩業有關。
問題之一是緊缺外勞,聘請困難。酒店業作為服務型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基於成本的考慮,在人力資源上,除了需要招聘本地員工,還需要聘請大量的外勞進行相對較為基層的工作。這類型職位比較辛苦,工資相對較少,本地勞工的就業意願較低。根據治安警察局和社會保障基金提供的企業雇員數量顯示,酒店業絕大部分企業雇有外勞,並且被認為是外雇人數最多的行業,有的酒店外雇人數甚至大於本地雇員。
然而,中小微企卻面臨外雇難批的問題。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部分大型賭場度假村為主題的賭業和非賭投資項目開業或擴展,對外雇員工的需求數量增加。第二,近年大型賭場度假村和一些國際零售連鎖店以較佳的薪酬、工作環境等待遇,吸引大量外勞進入,而中小微企給予雇員的薪酬相對較低,對員工的吸引力較低。第三,在申請外雇方面必須滿足人資辦的要求,辦理手續複雜,等待時間也較長,延緩了聘請外勞的時間。再者目前招聘外地雇員比以往困難得多,如內地雇員來說,國內近年各省市的經濟急速發展起來,就業機會大增,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很多內地勞工人員都不大願意離鄉別井到外地工作,除非是高於家鄉當地工資至少五十個百分點或以上才感興趣;加之澳門的生活水準較高,住房較貴,能否有效解決好住房也是內地雇員考慮的因素之一。
對於企業來說,解決外勞緊缺這一棘手問題要麼聘請本地員工替代外雇員工,要麼提高工資待遇吸引外地員工。前者對於中小微企雇主來說其實都希望以聘用本地雇員為首選,不僅因為免除了大量煩複的手續,而且在溝通上也較為容易,但招聘本地雇員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本地員工對於相關職位的就職意願較低。後者提高了運營成本,削弱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對企業進一步業務擴張、發展壯大造成一定的阻礙。
問題之二是資金缺乏,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問卷調查顯示,旅遊業中小微企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自有資金,占受訪企業的64.8%,其次為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14.8%),政府貸款(1.9%),可見企業的資金來源相對單一。63.0%的受訪企業最希望通過政府貸款獲得融資(圖1-3),對政府實施的免息貸款興趣最大,但普遍認為援助金額的上限(澳門幣60萬)太低,酒店一部接送大巴就接近60萬,免息貸款給予企業的幫助並不足夠。其次是銀行貸款,占25.9%。澳門金融市場相對簡單,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缺乏,所以銀行信貸成為企業融資的普遍選擇。然而,中小微企業融資一向比較困難,探究其原因,33.3%的受訪企業認為在旅遊業行業經營利潤不高,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昂,大部分利潤都要拿去還貸,這筆負擔相當的重。24.1%的企業認為有效抵押資產不足,酒店業中小微企設備技術要求不高,固定資產較少,主要集中於酒店、公寓等所在的幾處物業及其設施;14.8%的企業認為金融、擔保機構門檻高,金融業融資業務多數針對
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業務還不完善。
圖1.3 中小微企業融資選擇
中小微企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64.8%的旅遊業受訪企業認為缺少政府政策援助,53.7%認為本地營商環境惡化,46.3%認為環球經濟不景氣,僅20.4%認為自身競爭能力下降(圖1-4)。
圖1-4 企業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關於國際旅遊休閒城市的建設方面,81.5%的受訪企業認為政府對整個旅遊行業的政策扶持不足夠,企業受益不多。可見,中小微企業對澳門政府的依賴度相對較大。然而,政府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財務援助計畫從2003年已開始實施,運作已經將近10年,大部分旅遊業中小微企都知道澳門政府有援助中小微企業的政策,但絕大部分(66.7%)僅僅是知道一點點。且75.9%的受訪企業對政府的扶持政策感到一般,14.8%感到不滿意,僅有7.4%感到滿意。此外,申請過這些政策的中小微企業為18.5%,將會申請的企業為37.0%(圖1-5)。
圖1-5 旅遊業中小微企申請政府援助計畫的情況
其中,中小微企業援助計畫最受歡迎。72.2%的受訪企業會考慮申請這項融資計畫,因為其申請不涉及銀行信貸,對企業財務以其經營情況要求較低,申請過程較為簡單,援助年限較長;申請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其次,為37.0%;申請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最少,為13.0%(圖1-6)。
圖1-6 旅遊業中小微企申請政府援助計畫的選擇
後兩種援助計劃的申請過程中均涉及銀行貸款申請,銀行對貸款規模合理性、用途、企業財務狀況及承債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均會審慎考慮,對申請者有一定程度的門檻要求,如經營規模、資金實力等,故這兩種計劃的申請宗數相對較少。不會申請這些政策的企業在調查中比例最大,為44.4%,主要原因如下:政策吸引力和作用不大(40.7%);手續繁瑣,享受政策的成本太高(31.5%);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條件(9.3%);不知道有該政策(7.4%)。可見,政府的援助計畫並沒有效地落實,中小微企對援助計畫的意欲不大。
1.3 旅遊業中小微企未來發展及對策
1.3.1 發展展望
旅遊中小微企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大多持謹慎的態度。問卷調查顯示,42.6%的受訪企業認為未來三年澳門營商環境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將會不變,27.8%認為更差,25.9%認為會改善。
澳門特殊的經濟環境和產業結構決定了未來博彩業仍然一業獨大,借助資源集聚的“馬太效應”吸納吞噬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對其他產業產生“擠出效應”,擠壓了其他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但博彩業不同於一般的行業,其對政策依賴性極大,發展好壞不僅取決於設賭地政府的開賭政策,還涉及客源地政府的禁賭政策。澳門博彩業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受惠於中央政府給予澳門的政策照顧,從2007年開始中央已經收緊澳門自由行,使這個政策具有不確定性。並且,博彩旅遊業的發展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波動性較大,例如2003年非典、2005年新加坡賭場合法化等,都對澳門博彩旅遊業產生了一定影響。如果博彩業發展勢頭受遏制,對旅遊業產生的影響將要大於博彩業。因此,就目前發展狀況來說,中小微企對未來發展並不樂觀。
純從事旅遊業務的旅行社經營者表示,未來會明確企業的市場地位,例如偏向於單一地區的遊客。主要原因是專業人力資源配置不足,接待單一地區遊客勉強能夠應付,同時效率高,也好管理。不僅是人員上的管理,還是資金上的管理,在做好“澳門一(兩)日遊”項目的基礎上,保證旅行社的精品化,打響澳門旅遊品牌。在品牌效應的效應下,對接區域間的旅遊資源,使周邊的旅遊線路連接起來形成旅遊圈,融合更多不同偏好的旅客,擴大遊客數量。但短時間內若推出新的業務或擴充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並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必須先解決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最為實際的是政府部門相關批復趕緊下來。
同時兼顧多行業發展的旅遊公司,基於成本利潤考慮,大多數不接團,只代理旅遊的部分業務,相對來說附加值較低,競爭較大。這類旅行社未來不確定性較大,依澳門整體營商環境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而決定,未來是增加還是減少相關旅遊業務甚至是轉型。
對於酒店業中小微企,首先需完善本身的服務和設施,運用好電子商務平臺,包括推廣企業、客戶預定、物流管理、資訊收集、意見回饋、價值分析等,做到運營資訊化,有效提高效率。其次,加強酒店業與旅行社的合作,完善旅遊業的產業鏈。再次,發展主題酒店或主題公寓,在產品同質、酒店紮堆的情況下增加企業的獨特性和創新性,能有效吸引顧客。
另外,關於未來橫琴的發展,按道理來說為本地從事旅遊業等服務行業相關的中小微企創造了擴展業務的空間,但一些中小微企認為,橫琴已經或將被很多大型企業投資入駐,中小微企在橫琴的機遇較小,暫不考慮。
1.3.2 相關建議
問卷調查顯示,84.2%的旅遊業中小微企業認為解決以上困境主要依賴政府。中小微企作為澳門實現適度多元化的重要力量,是吸納就業人口的重要來源,政府制定政策應該向中小微企傾斜是合理的安排。
根據中小微企經營者的普遍反映,澳門政府應該首要解決專業人才資源短缺這一棘手問題。黨務之急,應適當調整勞工法等法律法規對相關職位的限制。由於歷史原因,澳門的法制框架源於葡萄牙的歐洲大陸發體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後,如果不改變將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市場需要。例如對於某些職位的限制可以採用“優先考慮”而不是“限制”(尤其是地區限制)的政策,在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基礎上,讓更多“稱職”的勞動力就業,有助於緩和某些職位的緊張。
其次,特區政府應大力發展旅遊教育事業,培訓適合的澳門旅遊人才,加快對導遊的認證和牌照發放,有效解決導遊不足的問題;還應加強對導遊服務的監管,制止導遊強制遊客購物而獲取回扣的行為。
第三,在旅遊業的開發上,旅遊業本身具備一定的發展優勢,如獨特的區位優勢、博彩旅遊特色明顯、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優越的政策條件,發展潛力較大,應得到充分的開發。旅遊業作為澳門適度多元化的突破口,應為澳門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首先繼續大力宣傳澳門旅遊,除了澳門旅遊局發出執照的場所繳納5%的旅遊基金用來支持例如旅遊手冊、景點地圖、諮詢服務的宣傳工作以外,還應“走出去”——借助內地辦展、出國參展等機會推廣澳門,“引進來”——在澳門舉辦一些體育賽事、會議展覽等專項活動,吸引人們前來澳門。深度開發綜合旅遊業,應該逐步深入開發老少皆宜的旅遊資源,一是歷史、人文旅遊,政府應充分挖掘歷史、人文景點,同時可與旅遊業相關企業合作,開發出一條歷史、人文旅遊路線,讓遊客瞭解澳門不僅只有博彩娛樂,還有歷史文化。二是以主題公園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內顧及不同年齡層次,在博彩娛樂的基礎上配備兒童遊樂、購物、美食等家庭可以齊分享的休閒度假場所,旅遊局和旅行社可順勢推出各種主題旅遊,拓展與旅遊區域的合作。另外,應提升旅遊業的相關配套產業,例如飲食業,澳門美食聞名內外,不僅包括傳統手工藝的小吃,還包括融合中西口味的餐飲,應大力推廣飲食文化以“吃”吸引遊客。
第四,擴大外勞供應。加快放寬外勞輸入是中小微企的一個普遍訴求。資料顯示,澳門酒店業的外勞人數並不少,但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是聘請回來的國外高薪管理人員也歸為了外勞。政府應該深入中小微企,走訪調查到底是哪些企業、哪些職位缺人,在外勞比例上做出適當的調整。此外,關於申請外勞的審批,應規範化,明確規定中小微企申請外勞應具備的條件和所需要的材料並嚴格審核,程式去繁就簡,盡量讓中小微企申請的相關人員對一個部門辦事,提高效率,縮短企業申請時間和等候時間。同時,政府應該完善監督機制,保證本地稱職員工優先受雇,消除公眾的疑慮。與此同時,政府協助中小微企招聘本地人員以及為中小微企業員工開辦在職培訓課程等措施可配合使用,對緩解人力資源緊張起一定輔助性的作用。
最後,投、融資也是一個困擾中小微企的長期性問題,由於企業自身條件的限制,依靠政府給予的政策扶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澳門政府對中小微企的財務援助計畫,仍需加大宣傳和推廣,務必使各中小微企業瞭解各項計畫。對於免息貸款上限太低,購買的固定資產有限的問題,應深入對各行各業進行抽樣調查,根據大眾反映適當調整援助金額等計畫內容。
此外,旅遊業中小微企可以依靠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旅遊商會等協會,形成同一種聲音,向澳門政府反映業界訴求,以加快相關制度改革的步伐。
2.澳門貿易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澳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際自由港,曾經是溝通東西方的海上貿易樞紐。鴉片戰爭後,澳門轉口港地位隨著香港的崛起而沒落。貿易業的發展主要源於其具有的比較優勢,對澳門而言,其比較優勢是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美的貿易政策變化及本地租金及人力資本成本的高低。從90年代初開始,隨著低成本優勢以及歐美等地給予享受普惠制待遇的的政策優勢逐漸削弱,澳門貿易的發展嚴重受阻。
賭權開放後,博彩業的超高速發展促進了澳門進口業的發展,但對其他產業的擠壓效應和負面影響,也進一步阻礙了澳門出口業的發展。澳門的比較優勢惡化以及博彩業所產生的擠壓效應導致澳門眾多出口貿易廠商轉型其他行業,出口業嚴重萎縮。澳門貿易業發展不平衡,未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2.1 回歸後澳門進出口貿易結構變化和發展態勢
在貿易總量方面,2000年至2012年,澳門進出口總額在波動中呈上升趨勢(如圖2-1所示)。2001到2007年貿易量穩步上升,其總量在2008年、2009年遭受滑坡後,於2010年恢復快速增長,到2012年已達到433.56億澳元。從貿易總量中進出口的比重來看,2003年以前,澳門進出口量幾乎平分秋色,穩定發展,但2002年澳門賭權開放以及2005年紡織品配額制取消後,進出口逐漸拉開差距,總進口量在波動中上升,而總出口量逐年下降。澳門產品出口自2000年開始出現持續萎縮,按目的地統計的出口總額從當時的203.8億澳門下降到2012年81.6億澳元。成衣出口貨值則從2000年146.23億澳元下降到2012年8.9億澳元。近三年進口量平均增長率為24.9%,高於同時期澳門整體經濟發展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說,澳門整體經濟發展對於澳門進口貿易業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這是源於賭權開放後,澳門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人口不斷增加以及其消費水準日漸提高。從圖2-1也可以看出,澳門進出口總量的變化主要是受進口貿易量變化的影響。2003年開始,澳門進口量急速增加佔據貿易總量的一半以上,主導著澳門貿易業的發展。相對於迅速發展的進口業來說,而澳門的出口業發展勢頭減弱,從2005年開始出口總量持續下降,到
2012年只占貿易總量的10%。
圖2-1 澳門進出口貿易量的變化
在流向結構方面,澳門的出口市場非常集中。美國、歐盟曾是澳門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大部分產品屬於配額及特惠稅管理的產品。對美國的出口一直占澳門總出口的4成以上(如表2-1所示),主要由於美國的出口產品與澳門的出口產品互補,所以以往對美國出口量較大。但從2008年開始情況有所變化,對美國的出口份額大幅度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國內經濟衰退從而減少了對澳門商品的訂單,澳門對歐盟的出口情況也類似,訂單數量逐年下降。而澳門對中國內地的出口份額較為穩定,維持在14%左右,可以看出內地吸納澳門的產品有限。主要原因是澳門出口產品與內地出口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但2004年後澳門出口中國內地的產品比重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EPA對兩地經濟的影響,促進了澳門對內地的出口。澳門進口來源地也相對集中,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地是中國大陸,基本上占4成以上。
表2-1 澳門主要出口市場
歐盟 | 美國 | 中國大陸 | 香港 | 中國臺灣 | 日本 | |
2000 | 28.41% | 48.27% | 10.17% | 6.53% | 0.84% | 0.61% |
2001 | 26.61% | 48.22% | 11.67% | 6.37% | 0.80% | 0.63% |
2002 | 23.23% | 48.36% | 15.58% | 5.81% | 0.68% | 0.61% |
2003 | 22.82% | 49.86% | 13.74% | 6.58% | 0.74% | 0.73% |
2004 | 21.67% | 48.71% | 13.92% | 7.55% | 0.90% | 0.82% |
2005 | 17.09% | 48.66% | 14.86% | 9.80% | 0.92% | 0.86% |
2006 | 19.53% | 44.09% | 14.83% | 11.20% | 0.66% | 0.78% |
2007 | 18.22% | 40.59% | 14.85% | 13.09% | 1.25% | 1.14% |
2008 | 9.93% | 39.93% | 12.28% | 19.74% | 1.36% | 1.33% |
2009 | 8.23% | 17.05% | 14.56% | 39.29% | 2.09% | 1.38% |
2010 | 5.88% | 11.24% | 15.84% | 43.14% | 2.53% | 1.57% |
2011 | 5.50% | 7.97% | 15.75% | 44.60% | 1.48% | 2.07% |
2012 | 3.87% | 6.22% | 16.78% | 50.19% | 0.51% | 1.99% |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筆者加以整理
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澳門出口的最主要產品是成衣。成衣出口額在總出口額中曾高居70%的位置,但在隨後此比例有所下降,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下降幅度明顯增大(如圖2-2所示)。在2005年前,澳門的紡織品依靠出口配額制度,但中國加入WTO之後,紡織品的配額被全部取消,澳門的紡織品出口業必須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尤其是勞動和土地成本比澳門低的國家和地區,原本以紡織品配額為比較優勢的澳門成衣出口量逐漸下降。總的來說,除了成衣,澳門的主要出口產品還有其他紡織品、機器、設備與零件等,這些產品都是以附加值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不利於優化澳門的貿易條件。
圖2-2 澳門出口商品結構
在進口商品結構方面,進口消費品的速度增長最快。從2000年占總進口量的30%上升到2012年占總進口量的61%。而原材料及半成品在澳門總進口額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工業原材料和建築材料等的進口比重下降(表2-2)。這側面反映了澳門製造業萎縮的狀況。
表2.2 澳門進口商品結構
所有進口貨物
(百萬澳門元) |
消費品(%) | 原料及半製成品(%) | |
2000 | 18097.56 | 28.93 | 52.53 |
2001 | 19170.36 | 32.74 | 46.43 |
2002 | 20323.39 | 36.38 | 43.26 |
2003 | 22097.23 | 38.23 | 41.36 |
2004 | 27904.02 | 39.80 | 35.78 |
2005 | 31340.29 | 39.48 | 33.38 |
2006 | 36527.30 | 38.16 | 32.72 |
2007 | 43113.86 | 41.14 | 26.57 |
2008 | 43034.22 | 46.81 | 21.58 |
2009 | 36901.98 | 54.20 | 15.53 |
2010 | 44118.40 | 60.01 | 12.71 |
2011 | 62288.89 | 61.98 | 10.06 |
2012 | 70927.78 | 61.13 | 9.56 |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筆者加以整理。
總的來說,2003年以來,進口貨品激增帶動了澳門貿易總量的大幅上升,同時使貿易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進出口市場從多元化轉變為集中化,現今最主要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地。但與進口的蓬勃發展相比,澳門的出口業嚴重萎縮,生存環境堪憂。
2.2 貿易業中小微企的經營狀況與困境
綜合分析調查問卷以及實地採訪所得資訊,再結合所搜集的資料,對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可以從現狀與困境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2.2.1 中小微企業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營業額來說,受訪企業中57.4%的公司最近三年擁有5%-10%的營業額平均增長率,3家企業處於負增長狀態,遠遠低於澳門近三年來20%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中可以看出,澳門整體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澳門從事貿易業,尤其是出口業的中小微企業帶來推動,反而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受訪企業中大多是以自營出口為主(66.7%),也有幾家公司是同時進行自營出口和代理出口。自營出口主要是出口企業自行經營的商品出口業務。自營出口的貿易企業一般擁有自己的工廠,但這類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以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產品競爭力不強。雖然在產品的競爭力上,澳門出口的產品不及香港等地,但由於歐美等國家給予澳門特惠稅制待遇,使得澳門產品可以免稅、減稅進入這些國家市場,因此其出口產品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自營出口的貿易企業,主要是以出口成衣、機器及設備零件等為主,這類企業的運營場所比較大,大部分用於生產,一般需要以租賃的方式取得。此外,自營出口的貿易企業以半家庭式或非家庭式經營為主,需聘請較多員工以維持企業的運作,大部分人員從事產品生產,其餘的人員進行貿易聯繫,因此在人力資源方面主要集中於低學歷和低技術的勞工。自營出口型貿易業中的生產環節仍是按傳統模式運作,借助低價的勞動力和傳統的設備,以低附加值及勞動力密集方式生產,屬於原始設備自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er,OEM)。由於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擠壓效應帶動澳門人力成本以及租金成本上升,外部的吸引力加上內部的擠壓壓力,澳門貿易業中的生產環節逐漸外移或聘請外勞,只在澳門本地保留公司本部進行貿易聯繫。
澳門轉口貿易企業作為貨物出口國和進口國的聯繫仲介,將出口國的產品直接或者從澳門轉口到進口國,澳門轉口貿易企業不對產品進行任何加工。受訪企業中一家經營葡萄牙葡萄酒轉口至中國內地的貿易企業為例,這企業在澳門本地設立貿易企業本部,本部只負責通過網路電話等進行貿易聯繫,故企業在澳門本地所需營業場所不大,對辦公設備要求不高,一般企業都擁有自置經營場所,與代理出口企業類似,在經營上不會著重考慮租金這個成本因素。在企業本部需要聘請幾個懂葡語的專業員工與葡語國家葡萄酒提供商交涉。另外,在中國內地,比如在臨近澳門的珠海設立辦事處,方便接收與儲存貨物,因此在珠海需租賃較大且專業的場所來供葡萄酒儲存,但由於內地場地費用較澳門低,所以在珠海的場地租金對此類企業造成的壓力不大。一般來說,為減少澳門企業本部的場地租金壓力,從葡萄牙企業進口的葡萄酒不經澳門就直接進入中國內地。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中小微企業產品出口的區域或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70.4%)和香港(55.6%)以及東南亞(26%),出口到美國和歐盟的企業占比不大,很大的原因是近年來美國及歐盟各國經濟滑坡使得需求下降從而減少了對中小微企業的訂單。受惠於《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更多享有零關稅的產品出口增多,將近一半的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訂單都處於持平狀態,22家企業對中國大陸貿易量有上升的趨勢,需求較為穩定。而大部分的企業(88.9%)沒有與葡語國家進行貿易來往,其餘11.1%有往來的企業其貿易量占5%以下的居多。所調查的中小微企業主要是進行鐘錶、凍肉、煙酒、衣物等的貨物貿易,故主要市場不在於葡語國家。
澳門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大部分企業屬於本地的獨資經營企業,占受訪企業的81.5%。大部分的業主都是男性(68.5%),其年齡階段主要集中在41-60歲(80%以上),業主中61.1%是中學畢業。81.5%的企業所擁有的雇員在10人以下,其中較多集中在5人以內(50%),近半企業沒有雇傭外勞(44.4%),而雇傭外勞的企業所雇傭外勞的比例集中在20%以內。根據一受訪企業工作人員的介紹,該企業以將生產的工廠轉移到珠海,在澳門本地只留有一個聯絡處,聯絡處位於一個大約10平方左右的自有門面裏,所需雇員在三個左右,主要的工作是負責聯繫買方和工廠。另外一家受訪企業主要從事進口東南亞食品以及加工副食品以供零售批發,相對於前一家受訪企業來說,這家食品貿易行需要較大的人力規模和場地,但其雇員規模也不超過10人。
走訪澳門一家旅遊企業時發現,這家企業經營旅遊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專業服務業以及貿易業,但每個產業的規模都很小。該企業在90年代末開始從事貿易業,在大陸的工廠生產家用清潔劑,在激烈的競爭中仍能保持每月十幾萬的銷售量,但由於越來越多同質化產品的出現,該企業轉而生產山寨手機,利潤高風險大,後來由於政策原因又放棄了。從2006年至今,主要是生產經營企業零件的出口和內銷,貿易方面的利潤減少使得企業開始涉足地產仲介服務業以及旅遊業。
2.2.1 貿易中小微企的困境
貿易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其受國際經濟政治因素影響較大。由於內地經濟改革開放以及配額制度終結,澳門貿易業尤其是出口業受到嚴重的打擊,逐漸走向萎縮狀態。澳門賭權的開放,又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和擠壓效應,導致出口貿易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困境。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企業來說,本地營商環境中所面臨的五大經營困難在於:薪酬上漲(79.6%)、租金上漲(75.9%)、招工困難(70.4%)、員工流失(66.7%)和資金緊張(59.3%)是現在經營面對的五大問題(如圖2-3)。對於不同類型的出口企業,具體面臨的困難程度不一。對於澳門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不管從事哪個行業,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租金上漲都是其無法避免的困境,但對於從事出口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人力成本和租金上漲等內部因素雖然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壓力,但對澳門貿易業尤其是出口貿易業影響最大的是外部因素。
圖2.3 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困難
在內部困境方面,主要是人資缺乏和人力成本上升、租金上漲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營壓力。
就自營出口企業來說,他們所需要的生產場地大,人員較多,博彩業的擠壓效應使場地租金大幅度增加,並極大降低了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對於普通低技能勞動力的吸引力,他們必需直接面對租金和工資壓力問題。有些小企業由於承受不起高昂的租金只能轉行或者放棄經營,規模稍大的企業通過將生產場地轉移到中國大陸或者其他東南亞國家。另外,人資缺乏和員工流失亦較為嚴重,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招工困難、雇員忠誠度不高的問題。現在澳門的自營貿易企業主要以生產與出口成衣為主,這類貿易業所面臨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人資缺乏、員工流失、博彩業的擠壓效應等內部負面因素影響,尤其以人資缺乏和員工流失最為嚴重。且此類貿易企業大都是家庭式或半家庭式企業,營商觀念上大都不敢於求變,固守傳統的生產方式即可。尤其很多家庭式企業經營者的下一代都尋求自己的出路,不願意接手父輩留下來的企業,導致家庭式的中小微企業難以繼。
對於代理出口企業以及轉口貿易企業來說,作為一個仲介機構,由於佔用場地相對較少,租金上漲可能未對這兩種企業形成致命的打擊,但也增加了他們的經營壓力。這兩類企業所需雇員雖不多,但所雇員工需要一些基本的貿易的專業技能,在澳門本地市場上很難以較低成本招聘流轉率不高的專業員工,這無疑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困難。
大部分貿易企業都雇傭了外勞,占受訪企業的56%;但外勞比例較低,多在20%以內(如圖2-4)。申請外勞是貿易中小微企業解決人資缺乏、人力資本上升的主要途徑,但澳門政府對於聘請外勞有著嚴格的政策限制,且申請程式繁瑣冗長,不少企業申請了半年還未能獲得雇傭外勞的批准。
圖2-4 雇傭外勞情況
在外部困境方面,主要是貿易條件的惡化和國際競爭的壓力。貿易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除了受本地營商環境的影響外,更直接受到國際經濟政治影響。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新興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給澳門出口業所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出口企業規模不大,且產品附加值低,缺乏議價能力,又無法將國際市場提價的額外成本轉嫁給顧客,只能接受由國際買家所提出的採購低價,最終導致企業在訂單充足的情況下未能獲得利潤甚至出現虧損。
2.3 簡要的建議
總體上來說,大多數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都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租金上漲、人資缺乏及員工流失等問題,但不同類型的貿易業所面臨的主要經營問題不盡相同。對於自營出口型貿易企業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資源以及動力轉型,很難通過科技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掙紮直到貿易利潤不足以彌補生產所需的成本時,採取轉行或者直接停業等措施。而對於從事代理出口以及轉口貿易的企業來說,情況稍顯樂觀,但人力資源及租金問題無法解決的話,他們的生存同樣也會遭到威脅。
首先,對於澳門人力資源的困境,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57.4%)認為放寬外勞輸入較為有效。其次,一部分企業希望政府能協助中小微企業招聘本地人員(20.4%)。對於外勞輸入對澳門社會的利弊影響,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但綜合而言,外勞的適度輸入對澳門整個社會的經濟和資方是利大於弊的,對於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更是雪中送炭之舉。外勞的輸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勞工短缺”的燃眉之急,使得因勞動力不足而出現的經濟發展瓶頸得到緩解,也能使企業的生產成本下降,減少企業經營壓力;另外,外勞和本地工人直接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可改變本地工人的工作態度,對提高澳門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人力資源素質不高也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對中小微企業來說,自身對於勞動力的吸引力不足、雇員流轉率高,因此不願意在員工培訓方面進行過多投入。受訪企業中83.3%的企業沒有對員工安排定期系統的培訓。但他們也深知提高員工的技術能力及素質有利於企業的發展,這就需要政府來提供資源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以解決人力資源素質低的問題。
第三,可借鑒香港貿易業發展的模式來提高澳門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充分利用資金管理技術和行銷方面的優勢,促進產業升級的產品的更新換代,由原來的OEM轉向原始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er,ODE)或自有品牌製造(Original Brand Manufactuuer,OBM),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第四,為了應對國際市場的經濟政策環境變化,澳門可加強與中國大陸,尤其是珠三角的分工合作,利用自身外向度高、與眾多國家和地區保持著經貿關係以及自由港的比較優勢,借助珠三角低成本的比較優勢來發展出口貿易業。
第五,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貿易。21世紀是電子商務時代,中小微企業必須和時間競賽,可趕乘電子商務平臺這架高速列車,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且能使中小微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政府或相關部門可為企業提供類似平臺,例如,2009年澳門貿易促進局(IPIM)與阿裏巴巴合作,澳門出口商可向IPIM申請高達澳門幣20,000元(約2,500美金)的全年資助,以購買阿裏巴巴所提供的電子商務支援服務,此舉希望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可接觸到電子商務。在實地訪問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有部分企業曾經或者現在有申請過此項目,並認為這個項目對於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幫助較大,但仍有一部分企業對此不瞭解也沒申請過,因此有必要擴大此項目的宣傳,以便更多的中小微企業能參與其中。電子商務是一場革命,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改變了貿易形態,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與傳統貿易框架格格不入,這就要求澳門特區政府和各國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間以及企業與企業間加強協商和合作,共同構建一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框架、新秩序。
最後,在轉口貿易中,物流業對貿易業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支撐作用,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物流業的發展。因此,應充分發揮澳門物流發展的有利條件並克服其弊端,發展物流業以更好地支援從事貿易業的中小微企業。
-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所謂專業服務,是指某個組織或個人,應用某些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門知識,按照客戶的需要和要求,為客戶在某一領域內提供的特殊服務。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分類,專業服務業主要包括律師、醫療服務、房地產仲介、工程及技術服務、廣告和媒體代理服務、管理諮詢服務、審計和會計等領域。本報告研究的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涉及上述所有領域。
3.1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發展概述
迄今為止,無有相關部門精確統計出的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數量。不過,可以從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專業人員職位[1]就業人數來分析澳門專業服務業規模情況(參見圖3-1)。隨著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的增加,澳門每年專業人員就業人數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專業人員就業人數約為13400人,約占總澳門就業人數的4%左右。
圖3-1澳門專業人員崗位就業人數 單位:千人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雖然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不高,但是若加上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就業數量,數量則不可小覷。2012年專業人員和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全部相加就業人數達50000左右,占總就業人口比例近15%(見圖3-2)。
圖3-2 專業人員和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各自占總就業人數比重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專業服務業因其服務具有高度專業性,因而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要求相對較高。行業從業人員往往具備高學歷和較高的專業水準,比如說醫生,會計師等,非專業人員不能勝任相關工作崗位。因其人才的稀缺性,所以專業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薪酬會高於社會平均水準,澳門專業人員月工資中位數長期以來遠遠高於其他職位。不過,近兩年公務員月工資中位數已經超越專業人員。2012年公務員月工資中位數達30000,而專業人員月工資中位數才24400(圖3-3)。雖然這兩年專業人員工資中位數低於公務員工資中位數,但遠遠高於社會總就業人口工資中位數,專業人員薪酬在全社會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圖3-3 專業人員月工資中位數 單位:澳門元
注:總就業人口月工資中位數取每年四季度月工資中位數平均數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3.2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況
通過對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問卷調查,與業主進行訪談,和多個商會、行業協會和政府職能部門有關人員座談交流,多方面搜集資料分析研究後,研究團隊對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況做出如下總結:
3.2.1專業服務機構數目不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至2012年底,澳門有73家律師事務所,註冊律師249名,其中70名律師的母語為中文,以及有105 名實習律師[2]。至2011年底全澳有486 間初級衛生護理服務場所;私營診所379 間,佔78.0%;有多名醫生、牙醫或治療師駐診的綜合診所有129 間,佔私營診所的比重為為34.0%,中醫及治療服務場所有243 間,其中私營診從業人員為1509人[3]。至2011年底廣告業場所按年增加 10 間,共337 間;主要為5 人或以下的小型場所,有301 間;在職員工有972 人,按年增加12.0%;而有薪酬員工僅佔總數67.2%。總收益為3.7 億元,增幅為7.1%,其中廣告服務收益為2.5 億元(佔總數68.2%)[4]。澳門擁有會展場地逾14萬平方米,與會展相關的企業300多家,2012年澳門共舉行1,022項會議及展覽活動;與會及入場總數達1,612,961人次,增幅為26%。其中,共61項展覽共吸引入場觀眾1,489,933人次,按年增加28%[5]。截至2012年底,在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登記的註冊核數師有110人,註冊會計師有169人,註冊核數公司有13家[6]。
以上資料表明,相對於澳門迅猛增長的GDP,澳門各類專業服務機構數量過少,特別是會計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和諮詢服務機構的數量與澳門經濟總量不匹配。雖然澳門作為一個自由港,但澳門的營商環境和狹小的市場空間對於國際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夠,落戶澳門的跨國專業服務機構數量不多,影響澳門專業服務業水準的提高。
另外,根據我們對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問卷調查發現,澳門專業服務業從業人員整體教育水準不高。據對澳門141家專業服務業企業業主學歷水準的調查,結果顯示:45.4%的業主學歷在大學學歷以下,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不到10%(表3-1)。專業服務業對專業水準要求高於其他一般行業,若業主學歷過低勢必影響澳門專業服務整體水準。
表3-1 業主學歷水準情況 | ||||
學歷水準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小學或以下 | 2 | 1.4 | 1.4 | |
中學 | 64 | 45.4 | 46.8 | |
大學 | 47 | 33.3 | 80.1 | |
專業文憑 | 14 | 9.9 | 90.1 | |
碩士或以上 | 14 | 9.9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2013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此外,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逾50%的企業業主對本企業員工素質不太滿意,認為員工的專業素質不能滿足企業要求,滿意度低於50%。但是限於自身各種條件,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專業培訓又很少。61%的企業都沒有給員工提供培訓,17%的企業每年給員工提供一次培訓,只有22%的企業給員工提供多次培訓(表3-2)。提高員工素質成為專業服務業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表3-2 您對貴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怎麼看待 | ||||
業主看法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亟待提高 | 4 | 2.8 | 2.8 | |
仍需提高 | 70 | 49.6 | 52.5 | |
基本滿意 | 66 | 46.8 | 99.3 | |
非常滿意 | 1 | .7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2013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3.2.2專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
隨著澳門賭權的開放,澳門博彩業和旅遊業發展迅速,澳門第三產業獲得前所未有的增長,同時也給澳門專業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澳門專業服務業水準也在穩步提高。其中,部分專業服務業專業化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較高,律師、會計和會展行業非常有代表性。
澳門法律服務專業人員由大律師和法律代辦組成。澳門律師的業務範圍主要包括訴訟代理、意定代理和法律諮詢三項內容。訴訟代理是為委託人從事民事和刑事以及行政訴訟方面的代理業務。意定代理是指律師根據委託人意思表示從事的代理活動,亦即非訴代理活動,包括公司的登記、設立、房地產的買賣、遺囑的代書、遺產的處理活動。法律諮詢是對當事人提出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解答。澳門除了律師以外,還有一種叫法律代辦。法律代辦只能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代表訴訟參與人出任簡易民事案件的代理人或輕刑案件的辯護人,不能辦理其他重大案件。擔任法律代辦無須專業資格,只要通過法院主持的業務考試並領取執業證明即可,但不能參加律師公會。
會計服務行業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主導。四大會計事務所都於2000年進駐澳門設立分支機搆,為澳門大型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佔據澳門會計服務市場絕大部分份額。澳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則主要服務澳門小型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業務包括審計、稅務顧問、公司上市、企業融資、清盤及盡職調查、商業顧問服務、簿記、一般會計服務、年終財務報告和保稅等。澳門會計準則已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澳門會計服務體現出較強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準。同時,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於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於2012年11月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更有效推動澳門會計專業快速發展。澳門大學會計專業AACA考試可以免考9門,為ACCA最高豁免門數。以上情況表明,澳門會計業的發展體現出較高的國際化水準。
自2003年以來,澳門政府把會展業作為施政重點,擁有像旅遊活動中心、澳門文化中心、澳門漁人碼頭、澳門世界貿易中心、澳門威尼斯商人會議展覽中心等大型且專業的會展場所,可以舉辦具有國際水準的各種大小型展覽活動。為支持澳門會展業的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了以經濟財政司司長為主席、經濟局局長為秘書長,由業界商會、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跨部門機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作為政府的會展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同時在經濟局增設“會展及產業發展廳”,專門負責會展政策制定方面的工作。特區政府還透過“會展活動激勵計畫”向在澳舉辦會展的主辦單位在場地租金、餐飲、住宿、貨運物流、宣傳推廣、翻譯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援,從而吸引國際買家來澳參展,鼓勵本地會展活動更趨專業化,積極把澳門打造成為舉辦各類型會展活動的目的地。2012年激勵計畫共資助了超過50項活動申請。隨著澳門會展業的規模與影響逐步擴大,有影響力的會展品牌正在逐步形成,如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與展覽、澳門世界遺產旅遊博覽會、活力澳門推廣周等。
3.2.3 專業服務局限澳門本土市場,缺乏出口導向
限於專業水準和企業規模,澳門專業服務業主要服務澳門本土市場,極少把業務拓展到本澳以外市場。近年來,雖然澳門企業與內地的聯繫加強,特別是CEPA實施後,澳門中小微企業與內地中小微企業加強合作,澳門各商會也頻繁出訪內地,加強與內地企業的交流。但是,澳門出口內地的商品和服務卻非常有限,特別是在專業服務業領域的服務出口,幾乎沒有什麼建樹,遠遠落後於同為自由港的香港。而澳門狹小的市場空間和有限的客戶資源無法支撐澳門專業服務業做大做強,澳門專業服務業若想更上一個臺階,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必須以出口為導向,實施“走出去”戰略。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如果要走出去,首選內地市場。內地專業服務業相對落後,但隨著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專業服務業市場前景廣闊,為澳門專業服務業提供了無限商機。
不過,澳門的專業服務業雖然近幾年取得長足的進步,部分行業專業水準較高,但與香港和國際先進水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比如說在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和管理諮詢等領域,中國內地是香港專業服務貿易輸出的最大市場,但澳門在這幾個專業領域基本沒有競爭優勢,無法和香港競爭。所以澳門在競爭戰略上應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像會展業澳門就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既有政策支持,又具備優質而眾多的會展場地,先進的會展經驗和卓越的會展品牌,每年吸引大量的大陸參展商和觀眾來澳,為澳門的經濟做出重大貢獻。澳門應進一步增強澳門會展業的競爭實力,將其打造為澳門的另一支柱產業。
3.3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問題分析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通過研究團隊對中小微企業實地走訪調研,綜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和其他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出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3.1租金成本上升過快,企業盈利水準較低
澳門近年來飆升的房價使得房租水漲船高,推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擠佔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很多中小微企業因不堪過高的租金成本而關門歇業。商業鋪面價格漲幅更是驚人,寫字樓和門面房的租金的高企讓許多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再加上中小微企業在房租交易中處於弱勢,經常只能被動接受房東加價要求,導致他們控制成本困難。此外,中小微企業不能有效轉嫁成本,提升服務價格容易造成客源流失,得不償失,最終大部分企業只能選擇自己消化,這樣勢必吞食企業利潤,甚至威脅企業生存。對於專業服務業行業,有些企業採取和其他公司一起合租的形式來有效分攤成本。但對於像診所和房地產仲介等行業,根據澳門現行規定,必須要租用街邊門面房,禁止在居民住宅和非街邊門面經營,這讓他們無法有效分攤租金成本。
表3-3 企業成本中哪部分占的比例最大 | ||||
成本項目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租金成本 | 80 | 56.7 | 56.7 | |
人力成本 | 44 | 31.2 | 87.9 | |
市場推廣成本 | 10 | 7.1 | 95.0 | |
其他 | 7 | 5.0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通過我們對專業服務業企業的問卷調查發現:56.7%的企業反映企業租金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最高, 18.4%的企業認為企業的租金成本非常高,74.5%的企業認為企業的租金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應低於30%才合理。
表3-4 您怎麼看待企業現時的租金成本水準 | ||||
租金水準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非常高 | 26 | 18.4 | 18.4 | |
高 | 80 | 56.7 | 75.2 | |
一般 | 32 | 22.7 | 97.9 | |
低 | 1 | .7 | 98.6 | |
非常低 | 2 | 1.4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3.3.2人力成本過高,企業招聘困難
對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問卷調查發現,招聘員工成為企業反映的最普遍的困難,調查結果顯示近28%的企業將該問題列為企業最大的困難(標3-5)。隨著澳門賭場數量的增加,賭場提供的高薪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博彩行業或與其相關工作,而其他行業則普遍存在人員短缺情況:一方面,澳門經濟的迅速發展,造成不能有效滿足人才需求,即使政府實施外勞政策,但有限的外勞數量依然不能滿足澳門勞工缺口。在澳門各行業普遍存在勞工短缺的情況下,專業服務業也難獨善其身。另一方面,澳門博彩業和公務員行業的高薪對專業服務業人才形成競爭,原先從事專業服務業的人才轉行進入這些行業,造成專業服務業人才流失,招聘困難。所以,在人才招聘方面,企業有限的盈利空間使得專業服務業企業難以提供強有競爭力的薪酬與博彩業競爭。
表3-5 企業現時營運上最大的困難 | ||||
營運業務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尋找客戶 | 38 | 27.0 | 27.0 | |
產品/服務的推廣 | 18 | 12.8 | 39.7 | |
尋找合適的商鋪 | 25 | 17.7 | 57.4 | |
控制成本 | 16 | 11.3 | 68.8 | |
招聘員工 | 39 | 27.7 | 96.5 | |
人事管理 | 5 | 3.5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3.3.3缺乏合適專業人才,不能有效滿足企業專業要求
擁有高素質專業人才才能保障高水準的專業服務。但是,澳門現時的情況難以讓人滿意,澳門本地專業人才數量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有效需求。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澳門專業服務業從業人員整體學歷水準不高(見表3-6)。高素質專業人才緊缺,勢必影響澳門專業服務業各行業的發展,專業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澳門專業服務業發展的重大障礙。
表3-6企業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層次員工占公司全部員工的比例區間 | ||||
比例分佈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10%或以下 | 71 | 50.4 | 50.4 | |
11%-30% | 34 | 24.1 | 74.5 | |
31%-50% | 11 | 7.8 | 82.3 | |
51%-80% | 13 | 9.2 | 91.5 | |
81%或以上 | 12 | 8.5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企業調查問卷
更讓人擔憂的是,在一些特殊行業,比如說中醫服務領域,一些傳統老字型大小品牌和一些祖傳的特色中醫服務,甚至出現後繼無人的局面。年輕人不太願意進入這些行業或是繼承祖業,在老一輩退休的時候這些店面就面臨歇業的危險,這對於我們的中醫技術無疑會造成巨大損失。
3.3.4企業融資困難,利息負擔較重
融資困難為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也不例外。中小微企業主有限的自有資金經常不能維持企業日常經營的需要,具有很強的外部融資需求意願。但是,限於自身有限的資產規模和償債能力,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容易遭到拒絕。即使能取得貸款,額度非常有限,不能有效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另外過高的利息成本使得企業不堪重負。目前政府已經推出一些中小微企業融資資助計畫,一定程度解決了部分中小微企業的困難,但是因為有限的金額和繁瑣的審批程式而不能有效滿足專業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大部分中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
表3-7 企業財務面臨主要問題
企業財務問題 | 頻數 | 百分比 |
利息過重
借貸困難 現金流不足 自有資本卻缺乏 不善處理帳目 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沒有問題 Total |
21 | 12.2% |
23 | 13.4% | |
38 | 22.1% | |
20 | 11.6% | |
4 | 2.3% | |
66 | 38.4% | |
172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通過對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9%的企業的資金來源為股東自有資金,通過銀行貸款或其他方式取得資金來源的公司數量有限,企業資金來源管道過份依賴內部資金,外部融資過少。資金的短缺必然會阻礙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表3-8 企業現時的主要資金來源 | ||||
資金來源 | 頻數 |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股東資金 | 107 | 75.9 | 75.9 | |
銀行貸款 | 16 | 11.3 | 87.2 | |
政府貸款 | 2 | 1.4 | 88.7 | |
其他方式 | 16 | 11.3 | 100.0 | |
Total | 141 | 100.0 |
資料來源:澳門中小微企業協進會2013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
3.3.5缺乏行業規範,存在政策壁壘
澳門會計和律師領域有相對較嚴的職業資格考試。在會計和審計服務領域,每年有澳門財政局組織會計師和核算師的考試,公正規範。在律師領域則由澳門律師協會負責組織澳門律師職業資格考試和實習律師資格考試,而不是澳門法務局負責。但是在其他專業領域,則基本沒有相關的執業資格考試,缺乏必要的行業規範。比如說,在醫療服務領域,澳門目前還沒有推出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希望管理當局能儘快推出嚴謹的相關考試制度,規範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同時,其他專業服務領域有關主管部門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適時推出相關的資格認定考試,提升從業者專業素質。
此外,在一些專業服務領域存在過高的政策或行業壁壘,進入該行業的難度過大。比如在廣告領域,廣告業主反映想辦會展難度非常大,一些市場並沒有讓所有的企都能公平參與競爭,存在不公平現象。在律師公會把關的律師資格考試和實習律師資格考試,業界反應過於嚴謹,很多立志於律師服務的人士太難取得律師資格。同時,澳門律師應加快推進本土化進程,更好的為本澳居民服務。
3.4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問題的原因
3.4.1房價高企,政府缺乏有效手段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伴隨澳門經濟快速增長的還有通貨膨脹和房價飆升。房價的高企會大大抬高社會各項營運成本,推高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對於業主更是產生最直接的影響。2013年3月全澳平均樓價高達88097澳門元/平方米[7],而商業鋪面的價格又遠遠高於此均價。澳門樓市價格快速上漲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因為澳門有限的土地供應和旺盛的住房需求,樓市供不應求;二是澳門的投資移民政策,外地客的到來使得原本稀缺的住房變本加厲;三是市場投機炒作過盛,再加上香港和內地近年來房價的高升,更多炒作資金進入澳門,推高了房價。而面對高企的房價,澳門政府缺乏有效的手段進行調控,即使政府頒佈調控政策,對於抑制房價上漲效果甚微。所以,在CPI和房價高漲的宏觀環境下,企業租金成本的快速上升成為必然。面對不堪重負的租金成本,政府可以對企業給予一定的租金補貼來減輕企業負擔。
3.4.2博彩一業獨大,造成就業單一化,就業結構失衡
賭權開放後博彩業的膨脹,賭場吸納了澳門大量的就業人口。據2012年底統計,澳門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的就業人口為8.95萬,占澳門總就業人口的29.6%,成為澳門容納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1998-2012年間,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就業人口快速增長,可用圖3-4表示:
圖3-4 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占總就業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博彩業的高薪吸引其他行業的人才,造成其他行業人才流失嚴重,就業過於單一,就業結構失衡,兩級分化。博彩自賭權開放後一直是歷年來轉換工作人士主要投入的行業,2008年轉工人士中進入該行業的比例竟高達41.4%。在博彩業高薪的吸引下,專業服務業和其他行業出現招聘困難也在情理之中。
3.4.3澳門整體教育水準不高,專業人才培育不足
澳門2010/2011學年高等教育在校註冊學生25509人,2010/2011學年高等教育畢業生5804人[8]。2012年所有就業人群中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額占27%[9]。近年來因為公務員薪酬和福利的大幅提高,公務員職位對大學畢業生吸引力增強,很多高學歷畢業生把進入公務員隊伍作為就業首選,再加上博彩業的強有力競爭和其他行業的分流,進入到專業服務業的人才不多。另外,澳門大學在專業設置方面也略顯不足,大學教育可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當增加社會緊缺專業的生源人數,比如會計、法律、金融等專業,以滿足中小微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此外,有一種現象會對澳門的高等教育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在澳門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讀大學很虧的思想,主要原因在於澳門賭場的招聘門檻較低,小學或初中以上文憑即可,而賭場開出的薪酬卻非常高,和學歷關係不大,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拿到的薪酬反而不及這些低學歷者,強大的反差讓很多年輕人認為讀大學不划算。若不能及時糾正他們的這種短視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事業觀,勢必影響澳門未來的整體高等教育水準。總之,澳門整體教育水準不高,專業人才培育不足,乃澳門專業人才短缺的根源所在。
3.4.4 政府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支援力度不夠
澳門政府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政策目前主要有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劃、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和中小微企業援助計劃。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和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主要為企業銀行信貸提供擔保,兩個計畫規定企業的最長貸款期限為5年,企業自己承擔利息。中小微企業援助計畫規定商戶可獲得免息的財務援助,供企業購置營運所需設備或其他用途,援助金額上限為澳門幣六十萬元,援助款項最長可分八年攤還。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畫和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融資困難,但是利息負擔對大多數企業都難以承受。中小微企業援助計畫則更加切實解決企業困難,政府給企業免息,同時還款期限更長,受惠企業普遍反應良好,不過貸款額度過小,不能有效滿足企業需求。
對專業服務業企業問卷調查發現,只有18.4%的企業表示曾經申請過相關的支助政策,而在被問及沒有享受到政策優惠的原因時,19.9%的企業表示不知道該政策,29.1%的企業認為申請手續繁瑣,享受優惠政策的成本太高,36.9%的企業則認為政策吸引力和作用有限。因此,政府應推出更多能切實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的援助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3.4.5 缺乏有針對性的行業支持政策
不同的行業有其特殊性,在經營中面臨的困難也會有所差別。即使專業服務業內部不同領域,所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所以政府有關部門應深入行業內部調研,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行業發展政策。比如說,澳門的中醫服務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人才老齡化,後繼無人,政府應考慮制定政策鼓勵更多的人才進入該行業。廣告業的主要問題在於市場進入方面存在一定壁壘,政府主要做的是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和透明的市場。律師服務行業主要是法律本土化的問題,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去除澳門法律的歷史影響,推動澳門律師服務的本土化,更好的為澳門本土服務。會展業雖然獲得了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給予會展更多的優惠政策和幫助,讓澳門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會展之都。
3.5 改善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況的政策建議
針對於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存在的上述問題,以及對產生問題的原因深入分析後,為改善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況,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建議一,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租金補貼或是購買支助,降低企業租金成本。基於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目前沉重的租金成本,政府應採取措施緩解企業租金壓力,幫助企業度過難關。針對於高企的租金,政府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定的租金補貼,降低其租金成本;對於一些有意向購買鋪面的企業,政府可以提供一定幫助,比如說提供貸款或利息豁免等,這些政策都能有效緩解企業的租金成本過高問題。此外,政府可以修改相關法規,在消防和建築品質達標的前提下,適當放寬樓上單位的經營限制,這樣可以增加市場鋪面供應,平抑市場商鋪過高的價格,有效降低企業租金成本。另外在訪談中大量私人診所醫生反映,診所的一些醫療設備過於昂貴,企業有限的資金難以承擔如此高昂的費用,面臨過大的資金壓力,對於企業所反映的這些困難,政府應考慮給予特殊援助,為這些診所的設備購買提供融資幫助,有效解決他們的現實困難。
建議二,繼續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澳門整體教育水準。近三年來澳門政府對於教育的投入增幅較大,大大促進了澳門教育的發展。但是澳門教育水準仍有許多亟待提高的地方,特別是澳門的高等教育,缺乏在世界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學科設置方面也有待完善。所以澳門政府應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為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做出貢獻。例如,現時澳門沒有一所專門的醫科大學,我們在和醫生和中醫藥協會理事座談過程中,他們都表達出組建澳門本土的綜合性醫科大學和中醫藥大學的強烈願望,若澳門政府能憑藉目前強大的財力籌辦一所澳門本土的綜合性醫科大學,必將惠澤澳門千秋萬代。
建議三,放寬外勞准入,引進專業人才,並適當向中小微企業傾斜。調查發現:近60%的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沒有聘請外勞,但有22%的業主表達了更傾向於聘請外勞的意向,他們主要是出於工資水準低和忠誠度高等原因。在訪談中問及外勞是否會對本澳居民形成競爭壓力時,基於澳門現實的高就業率和員工短缺情況,絕大部分人表示不會存在該問題。所以,為了有效緩解專業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的招聘困難,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外勞政策,引進更多的外勞,特別是外地高素質專業人才,以滿足企業人手不足問題。對於引入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政府可以制定相應政策給予他們特殊優待,以便增強澳門的吸引力;同時,對於吸收這些人才的專業服務業企業政府也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或是稅收減免,減輕企業負擔。基於中小微企業招聘難的現實情況,政府在外勞政策上應適當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給予特殊照顧。在外勞審批程式上適當簡化,縮短審批時間,提高效率。通過引進外地高素質專業人才,一方面解決了企業招聘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會提高澳門專業服務業整體水準。
建議四,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導企業走出去。隨著CEPA的簽訂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建立,很多的澳門本地企業已經不滿足本澳狹小的市場,有著強烈向外拓展的欲望。但是,這些企業在試圖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走出去之路並不順利。他們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幫助,最好由政府來主導企業走出去之路,這樣企業走出去之路會順利很多。雖然現在澳門貿促局為企業的對外參展提供一定的資助,但是作用有限。政府應更加能動的發揮其在中小微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引領作用,提供各種政策協助等。
建議五,政府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員工培訓。由於專業服務業企業對於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要求相對較高,為企業員工提供頻繁的培訓和進修資助已顯得非常必要。但我們在調查中顯示逾60%的企業缺乏對企業員工的培訓,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面企業員工素質不能滿足企業崗位要求,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可能會因為企業缺乏培訓和進修機會而離開企業,造成人員流失。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缺乏對員工的培訓因為一是未能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二是基於成本考慮。不過在我們的訪談中部分富有遠見的企業主表達了希望政府提供培訓的強烈願望,雖然很多企業自身可能無法為員工提供培訓或進修機會,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希望政府在這方面為他們提供幫助。因此,政府可以和一些專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專業服務業員工提供一些專業技能的培訓服務。或者,政府可以為有志提升自身水準的企業員工提供一定資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培訓服務。
- 澳門零售與飲食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發展與本土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又很大程度上依傍著澳門旅遊博彩業的發展。澳門回歸前,零售及飲食業在這期間的發展相對緩慢。2000年澳門回歸後,零售及飲食業逐漸進入一個相對繁榮的發展時期。
4.1 澳門零售與飲食行業發展概況
2003年開放了博彩經營權和2004年以來實施的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政策,這兩個因素大大地推動了澳門博彩旅遊業的發展。博彩旅遊業的發展與零售及飲食業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係。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消費力的上升和本地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消費需求和層次也逐漸擴大和提升。
外資賭場在澳門開設,帶動了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等零食業態的多元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零售業的轉型。其中2006年就有漁人碼頭、永利名店街及文華東方名店街等主題式商場開幕。而後來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銀河星際、星麗門等大型商場也紛紛開業,促使澳門的零售旺點由傳統中區轉至路氹城一帶,國際品牌也相繼於區內開設分店。
而各地遊客的增加也推動了餐飲業的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菜式、多種檔次的餐館和食店紛紛進入澳門市場,尤其是高端、知名、特色的餐廳陸續來澳設點和開店,不僅滿足了各個層次消費的需求,也提高了澳門店鋪的層次和特色。
近十年裏,零售及飲食業的店鋪數量發展較快。相對而言,零售業的店鋪數量增長更為明顯。相關數據顯示,批發及零售行業店鋪數量2000年為6791間,到2011年發展至10962間;飲食業店鋪數量2000年為1335間,到2011年發展至1714間,其中飲食店鋪1660間,街市熟食檔54間(參見表4-1)。
表4-1 零售及飲食業店鋪數量 (單位:間)
2000 | 2011 | |
批發及零售業 | 6791 | 10962 |
飲食業 | 1335 | 1714 |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其次,零售及飲食業的發展也體現在從業人員數量的增加。零售與飲食業本質上屬於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性較強,受本土旅遊博彩業繁榮的影響,零售及飲食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數量在近十年間明顯上升,同時對外勞輸入的需求也增強。2000年批發及零售業的就業人口數量為3萬人,至2012年升至4.2萬人;2000年酒店及飲食業的就業人口數量為2.12萬人,至2012年升至5.3萬人。2008年以前,酒店及飲食業的就業人數一直低於批發及零售業的就業人數,但從2008年後,該行業的就業人數一直高於批發及零售業的就業人數(參見圖4-1)。從此數據可見,酒店及飲食業受博彩旅遊業帶動的影響更為明顯。
再次,促進了多元化和多層次國際市場的形成。作為一個融匯中西方文化的城市,澳門人口的文化背景和消費水準差異非常大。境外遊客的增加,更形成了較為獨特的消費市場結構。境外遊客的來源主要集中於中國內地、香港及中國臺灣,而長途旅客則主要來自日本、美國、澳洲、加拿大及俄羅斯等國家。客源差異對本地飲食業的作用差異較為明顯。飲食業的消費對象以外地遊客為主,美食元素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而較多的特色飲食往往是由傳統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因而給本土中小微企業生存帶來的利好空間也較大。而對零售業而言,本地零售企業提供的消費品更多是定位於本地居民的日常消費所用,因而其主要客源是本地居民。同時,由於外地遊客在消費購物時較傾向於在大型商場購買中高檔的消費品,因而給中小微零售企業帶來的利好影響較飲食業的利好影響要弱。
最後,旅遊博彩業的興旺帶來了大量的客源,拓寬了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消費市場空間。從零售業的銷售額數據看,增速明顯。2000年零售業銷售額為45.94億澳門元,2012年銷售額升至529.61億澳門元,是2000年的近12倍。
從2012年零售業的消費結構數據看(見圖4-3),也凸顯了產品消費組合多元化的結構特點。主要的消費品集中於以鐘錶及珠寶(29.82%)、百貨商品(14.33%)、皮具製品(10.57%)、成人服裝(9.34%)及超級市場貨品(6.32%)。從具體商品的增幅水準看(見表4-2),鐘錶及珠寶(28.33%)、超級市場貨品(27.91%)、成人服裝(26.04%)的增幅水準較快。
表4-2 澳門主要商品零售銷售額
商品分類 |
2012年
(百萬澳門元) |
按年變動率
(%) |
百貨商品 | 7587 | 20.55 |
汽車 | 3567 | 20.14 |
超級市場貨品 | 3346 | 27.91 |
鐘錶及珠寶 | 15795 | 28.33 |
成人服裝 | 4946 | 26.04 |
車用燃料 | 1190 | 18.52 |
化妝、美容及衛生用品 | 1449 | 14.25 |
皮具製品 | 5599 | 15.76 |
通訊設備 | 1309 | 18.72 |
藥房貨品 | 1401 | 20.40 |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此外,澳門回歸前,本土的零售業態結構較為單一,主要以便利店、小型超市、中小型百貨公司為主。近年來,綜合型百貨商場、大型連鎖式經營商店、大型購物中心數量漸漸增加。同時,本地居民的消費習慣也日趨改變。在這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促使本地的零售業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以市區購物中心為例,它作為一種商業群的模式存在,表現為知名品牌專賣店、超級市場、倉儲式商店、休閒娛樂等多種商業模式的集合體。市區購物中心相對於其他業態,其主要優勢在於規模經濟、品牌效應、業態之間的互補、全方位的綜合服務以及客流的吸引。尤其是市區購物中心和旅遊業、飲食業的結合,從整體上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從而使數百個店鋪的聚集形成較為強大的產業集聚經濟。
4.2 澳門零售與飲食業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態及困境
中小微企業是澳門零售與飲食業的主體。為了解其生存空間及營商環境變化,本課題組綜合調查問卷和實地採訪所得到的資訊,對零售及飲食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及經營狀態分析如下:
第一、零售及飲食業中小微企的發展落後於整體經濟。零售及飲食業的發展得益於旅遊博彩業的興旺,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受益大些,但其受益更多是集中於大型零售企業,而非傳統的中小微企業。
根據調查問卷的回饋資訊,零售及飲食業的中小微企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放緩,營業情況一般。從企業營業額平均增長情況來看,企業營業額增速水準偏低。近78%的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速在10%以下,遠遠落後於澳門近三年經濟的平均增速20%。這說明作為澳門服務業中重要的一部分,零售及飲食業未見得能充分享受到博彩業繁榮背後的“溢出效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受相關的負面影響,例如租金成本、人力成本上升等帶來的壓力。
第二、企業規模偏小,自身未能形成有效的規模經濟。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澳門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靈活性強、運作成本低、對市場需求變化反應敏捷等特點,讓其在市場中具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則凸顯出其對市場控制力較為薄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的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零售與飲食業的企業規模主要表現為小微型企業,中型企業數量占比相對較少。從企業雇員數量的調查來看,5人或以下的微型企業數量占比55.9%,6-10人的小型企業數量占比21.74%,21人以上的中型企業數量占比總和大約為7.45%。
表4-3 受訪企業規模分類
规模 | 数量(家) | 比例 | 规模 | 数量(家) | 比例 |
5人 或以下 | 90 | 55.90% | 21-50人 | 10 | 6.21% |
6-10人 | 35 | 21.74% | 51-100人 | 2 | 1.24% |
11-20人 | 24 | 14.91% | 101人以上 | 0 | 0 |
數據來源:問卷調查統計
第三、零售業態內同質化競爭明顯。一般情況下,零售企業具有追求業態差異最大化的內在衝動。每類企業通過定位於遠離競爭對手的業態,努力使經營差異化,以獲取壟斷利潤和更強的市場力量,從而弱化價格競爭。但在澳門的零售行業中,近幾年隨著開店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商品供過於求,零售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在自身沒有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而消費者又對價格因素非常敏感的條件下,為了生存需要,大多數中小微零售企業只好將價格競爭作為了主要競爭手段。目前澳門各家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模式、策略、商品結構、促銷方式、價格模式、配送方式、服務模式等十分趨同,導致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
第四、企業經營成本壓力大。企業經營成本主要由商品成本、人力成本及租金成本等構成。近幾年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經營成本上升過快,給中小微企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商品成本負擔重。在調查中發現,近4成的零售及飲食企業認為企業現時營運上的最大困難是控制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人民幣升值過快,國內原材料價格飛速上漲導致的結果。在企業訪談中我們瞭解到,為進一步控制商品成本,一些企業也在積極尋求物美價廉的海外供應市場。以一家做食品配料的零售商為例,以往的貨源主要是來源於內地或日本市場,但現在迫於商品成本上升的壓力,不得轉而尋找東南亞更為便宜的供應商。
租金成本上漲過快。與此同時,租金成本上漲過快也是較為突出的現象。澳門賭權開放在帶動旅遊及零售業發展的同時,更直接帶動澳門街鋪租金上升。而隨著國際級大型商場的相繼落成,越來越多的大型零售企業進駐澳門,這導致租金進一步上升。澳門傳統“旺鋪”主要集中於旅遊區,包括白馬行、大三巴街及板樟堂街等,租戶多為小微型企業主,主要經營時裝、化妝品及街市小食檔等。以往澳門零售業向來以當地及本地香港品牌主導,缺乏外國品牌。但隨著澳門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進入大商場,零售業的轉型,使得澳門“靚鋪”需求強大,造成量穩價升的局面。在走訪中,企業大部分都抱怨租金上漲過快給企業自身經營帶來沉重的壓力。一零售受訪企業稱,鋪租在近幾年上漲了近30%,自身經營壓力倍增。同時也發現其周邊的食店因為租金貴而被迫關閉的現象尤為突出,導致即使其鋪位處於旺街,也難以積聚人氣,這令企業倍感無奈。
第五、人力資源短缺。零售及飲食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需求的依賴性較強。在調查中發現,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對本澳員工和非本澳員工一視同仁,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本澳員工相對非本澳員工還是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服務水準較高、便於客戶交流等。本澳大部分的售貨員會講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部分更能說日語,使日本、臺灣、中國及東南亞的旅客在澳購物更為方便。而非本澳員工的比較優勢只在於他們的工資成本較低。
賭權開放後,澳門的勞動力市場就業偏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轉向博彩業就業,導致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也變得較為緊張。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直接問題是:招工難。一零售受訪企業反映,新招聘的員工往往工作半年至2年就提出辭職,轉而流向其他大型的零售企業或博彩行業中就業。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大型的零售企業能提供更為系統的職業培訓,讓員工的自身素質能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大型的零售企業相對中小微零售企業而言,其在管理水準、技術水準和企業文化上都具有不可超越的優勢,員工未來的職業晉升空間大。而在收入水準上,博彩業的收入更具吸引力。2012年文娛博彩業的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是15000澳門元,而批發及零售業是9000澳門元,酒店及飲食業是8300澳門元(見表4-4)。博彩業的工作收入水準明顯高於零售及飲食業的收入,這無形中吸引更多的勞動力流向博彩行業就業。
表4-4 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單位:澳門元)
批發及零售業 | 酒店及飲食業 | 文娛博彩業及其他服務業 | |
2008 | 7000 | 6000 | 12000 |
2009 | 7000 | 6500 | 12000 |
2010 | 7500 | 7000 | 12000 |
2011 | 8000 | 7500 | 13000 |
2012 | 9000 | 8300 | 15000 |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同時,伴隨著澳門零售業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業態創新、企業管理層等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增長。目前,人力資源短缺已經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導致澳門人力資源短缺的原因是:一是職業培訓體系十分薄弱,企業對員工沒有安排較為系統的培訓。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超過七成的中小微企業每年沒有對員工安排系統的定期培訓。二是零食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認證制度不完善,行業內缺乏有資質的培訓機構。目前,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已經在致力於改善該情況,中心定期向企業提供相應的職業培訓,這培訓範疇涵蓋企業管理、商務語言、電腦資訊、時尚設計等方面,這都十分有利於提高澳門零售業的軟實力。但同時我們也瞭解到,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對中心提供的幫扶政策和相應的職業培訓瞭解不足,即使企業自身十分有參加培訓的意願,但往往由於資訊不對稱而錯失良機。
第六、運營管理模式落後。大部分零售及飲食業的中小微企業屬於傳統的家庭作業模式,比如以夫妻檔、親友檔等組合負責企業日常的運營,相對經營手段單一,較為缺乏現代化的管理與營運觀念。在調查中,近七成的企業主受教育水準是中學水準,且年齡主要集中在41-60歲,這都間接導致了企業缺乏創新及轉型升級的動力。另一方面,正是由於這類企業大部分屬於家庭作業模式,企業主的下一代更多是傾向於進入其他行業中就業,而不願接手父輩的家業。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由於缺乏年輕一輩的新鮮血液注入,導致在經營理念及經營方式上停滯不前,缺乏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當面對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大型零售企業進入澳門時,它們在管理水準和技術水準上對中小微企業帶來的衝擊就不言而喻了。
在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中小微企業只有化被動為主動,穩中求變,積極轉型創新才不至於被市場淘汰。在走訪中,一零售百貨企業的創新轉型經驗或可值得同行借鑒。該企業擁有員工大約100人,外勞比例占比50%,在同行中屬於中型零售企業。從2005年開始,該企業決定在運營管理上重新做出安排,以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水準。其做法包括:(1)大膽任用年輕員工作為企業的管理層人員,推行各項改革創新措施。(2)根據市場的變化,重新組合客源,由以往只注重本澳居民轉變為以服務遊客為主。目前,該企業的目標消費群體近8成為外地遊客,而其中以內地、東南亞、印度、菲律賓等地遊客為主。(3)實施產品組合多元化戰略。根據大部分遊客的消費偏好,該企業的產品由傳統的中低檔提升至中高檔水準,在產品的種類上也追求多元化,除了提供服裝、箱包、手錶、鞋襪及化妝品等商品外,也逐漸增加煙酒、名貴首飾、電子產品等商品。(4)積極培訓員工以提高員工的服務水準。該企業從2007年開始強調對員工進行在職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產品知識、服務管理及行銷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同時,為了避免員工流失,企業在員工薪酬設置上也積極做出改革,以傭金或其他形式作為鼓勵。
第七、企業資訊化建設薄弱。從實際調研中發現,澳門零售及飲食業的企業資訊化建設水準相對薄弱。從硬體上看零售業使用電腦的普及率不高;從軟體上看採購技術、物流技術和管理技術的運用效率也不理想。目前在國際零售業的發展中硬體技術已由最初的價簽技術、收銀機等發展到後來的條碼技術、POS技術等,以及現在的EDI系統、電子貨架技術、網路銷售技術等。而管理技術也從最初的成本控制、毛利管理,發生了質的飛躍,出現了供應鏈管理、品類管理等。目前,許多零售企業包括一些規模較大的超級市場,還沒法實現全部業務流程電子化管理。
同時,澳門零售業內電子商務化的建設步伐落後。電子商務的核心價值是提高商品交易活動效率,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交易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無形商店成為現實,無店鋪店、虛擬商場、網上商場等各種新型零售業態發展迅速。雖然澳門面積小,購物方便,但網路化是零售業未來的主導,更多的企業將通過網路來開展銷售。但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澳門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化平臺建設相對較少,企業自身的建設積極性也不夠。
第八、行業競爭激烈,大型零售企業擠佔了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零售業並非像人們傳統認識的屬於完全競爭性行業,店址資源的壟斷性、不同業態的存在,以及零售商與廠商、批發商等上游企業的垂直交易關係都使零售業表現出不完全競爭的特點。尤其是伴隨著零售業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外資大型零售企業在市場的壟斷格局逐漸形成。以大型綜合超市業態為例,大型零售企業佔據了絕對優勢。大型零售企業一般與連鎖經營相掛鉤,網點多,規模大,進貨總量大,從而能在價格上爭取更多的優惠,降低進貨成本,從而以低廉的價格贏得顧客。而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偏小,導致在進貨管道上議價能力較弱,採購成本高,難以營造自有特色,無法吸引顧客,從而影響企業競爭力。在走訪中,受訪者表示,如果將來越來越多的大型外資零售企業進入本土市場,這無疑將會進一步惡化中小微零售企業目前的生存狀態。以一著名連鎖超市為例,該超市在90年代後期進入澳門後,基本上三分之一的市場空間被其搶佔,而導致了其他零售業態如便利店、單體店鋪等的經營日益惡化。而傳統百貨業態的經營也隨著賭場內越來越多的大型購物中心開張、國際品牌紛紛進駐而受到挑戰。由此可見,旅遊博彩業的繁榮在給澳門零售業帶來大量客源同時,更加受惠的是大型零售企業,而中小微零售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則相對惡化。
4.3 對策建議
澳門經濟的實質是一個旅遊經濟體。《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中明確指出,澳門特區未來發展的新地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對澳門的零售與飲食業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同時,經濟適度多元化是澳門經濟發展追求的目標,大量中小微企業的存在使澳門的產業適度多元化成為可能。對於澳門來說,澳門實現產業多元化的路徑是:發揮博彩業的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支持相關行業和非博彩業的發展。零售及飲食業的發展是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澳門政府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戰略”,這將推動澳門的零售及飲食業向更高層次的水準發展,同時也為中小微企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機遇。
為了配合澳門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舒緩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需要政府大力輔助零售與飲食中小微企業發展。為此,提出三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完善法律法規,確保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前澳門的零售及飲食業市場結構主要表現為自由競爭的方式,由市場自由調控。但日後隨著更多的大型外資零售企業進駐澳門,勢必對中小微企的生存地位帶來威脅。政府為保證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完善《反壟斷法》相關內容的修訂,及早預防行業內出現過高的壟斷。
具體而言,對於中小零售企業政府應放鬆經濟性規制,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加公平寬鬆的競爭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有效資源的配置作用,同時還應有計畫地扶持一些業態理念先進、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零售企業。而對於具有壟斷傾向的大型零售企業(包括外資零售企業),政府應加強經濟性規制和社會性規制,採取反壟斷的措施,提高社會福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頒佈了保護中小型零售企業的法律法規。日本政府1973年出臺的《中小零售企業振興法》規定,對中小微企業的六項高度化事業(包括建設商店、店鋪集團化、開設共同店鋪、利用電腦經營管理、連鎖化等)提供管理指導,人才培養,融資支持,減稅,特別折舊等優惠政策。這些都促進了本土零售企業的快速發展,縮小了與外資零售企業之間的差距。澳門政府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來扶持中小零售企業。
第二、拓寬政府援助措施, 保證幫扶到位。
(1)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目前澳門政府已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如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畫、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等,但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對其知之不多,瞭解甚少。因此,政府應增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中小微企業瞭解這些專案的申請條件、流程及對其的幫助。同時,在針對已申請的企業,政府也應做到積極回訪,瞭解企業對措施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完善政策內容。
(2)提供租金補貼。租金上漲過快,影響零售及飲食業的整體發展,導致中小型的零售商難以擴張業務,若要加強其競爭力,建議政府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租金補貼。例如若月平均營業額低於某一定指數,可發放適量的租金資助。
(3)放寬外勞輸入政策,適當向中小微企業傾斜。人力資源短缺是澳門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政府在未來外勞輸入政策方面應結合零售及飲食行業的用工要求大、季節性明顯的特點,縮短外勞審批時間,適當增加外勞配額。
第三、推進企業資訊化建設,利用現代商務手段拓展業務。
提高企業資訊化建設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針對零售及飲食業中小微企業存在的成本壓力大、經營效率低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手段為企業服務,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目前,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了相關的職業培訓,如服務培訓、電腦操作培訓、客戶關係管理培訓等,以幫助提高中小微企員工的管理和服務水準。同時,中心通過舉辦《免費零售系統“ONE-POS”工作坊》的活動,積極向本澳零售業界介紹一些免費又實用的系統,從而協助零售業提升運營效率。例如,該中心向企業提供“小企業.零售易”軟體,以支持中小型零售企業進行電子化管理,幫助企業以電腦軟體系統替代人手管理倉存、售貨、銷貨、預約服務等工作,以求減低管理難度及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相關研究表明,企業業主受教育水準越高,企業越傾向於使用互聯網,越傾向於創新發展。本土的零售企業由於大部分企業主受教育水準不高,所以在推動企業資訊化建設方面略為被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快構築起包括銷售時點系統、電子訂貨系統、快速反應系統、有效適應消費者系統等在內的資訊技術手段,從而實現零售企業經營技術的現代化。政府未來應該加大對此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考慮通過對中小微企業提供培訓津貼或補助等方式推動中小微企現代資訊化建設。
5.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澳門製造業歷史悠久,總體來說,其發展經歷了一個從起步、成長到繁榮,再到衰落的過程。隨著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的取消,製造業產值占澳門GDP的比重迅速下滑,到2012年,其比重不到1%,在職員工數量已經只有9000人(見圖5-1)。
圖5-1 澳門製造業總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比重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為主,具有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以及產品主要依賴出口等特點。在發展的過程中,食品及飲品製造業、紡織業和制衣業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佔據著重要地位。貼牌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使得澳門製造業企業一直處於產業鏈發展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生產經營極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所以,當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市場需求減少,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時,導致企業難以生存,造成了澳門製造業的衰落。
5.1 澳門製造業的發展現狀
澳門製造業是在家庭作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甚至現在部分澳門生產企業仍然保持著家庭作坊的生產模式,仍然以中小微企業為主。企業生產方式簡單,生產規模小,雇傭的工人數量也少。從2011年澳門製造業場所分佈圖來看,在近900家製造業生產場所中,少於30人的生產場所占到了整個澳門澳門製造業場所總數的88.56%,而超過200人的製造業場所占比僅為0.56%(見圖5-2,5-3)。這充分說明瞭,中小微企業在澳門製造業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它直接決定了澳門整個製造行業的發展狀況。
圖5.2 澳門製造業按照員工數量製造業場所數量分佈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5-3 2011年澳門製造業場所行業分佈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製造業在發展之初起,就主要做出口加工,產品主要用於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目前,製造業產品仍然對於出口有著嚴重的依賴,海外市場的萎縮將直接影響到澳門製造業發展速度。從澳門貨物出口量和製造業總產值的關係圖(圖5-4)可以看出,兩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圖5-4 澳門貨物出口與製造業總產值關係(百萬澳門元)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總體來說,澳門製造業正處於衰退期,製造業經營環境不容樂觀,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人力資源出現緊缺,使得企業紛紛轉移出澳門,只有少部分以澳門本地市場為主要目標市場的企業依然堅持在澳門生產。
在澳門製造業內部,食品及飲品製造、紡織業和制衣業等傳統產業仍然佔據著較大比重,但是紡織業和制衣業在製造業中的企業數量及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則不斷下降(參見圖5-5)。
圖5-4 澳門製造業場所數量變化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但也應該看到,澳門製造業正在經歷轉型,部分新興製造行業開始興起,新的企業發展模式開始出現。在政府支援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生產製造正在興起。新的企業不再採取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轉而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行銷能力,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
5.2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規模偏小,組織經營方式靈活,主要採取獨資或合夥的組織形式,便於企業迅速反應市場變化,調整生產經營方針。但是,通過對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澳門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首先,從企業的經營範圍來看,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服裝和鞋類製造、家居用品製造、食品和飲料製造三個行業,分別占調查企業的比例為35.56%、17.78%、13.33%。這一行業分佈與澳門製造業整體行業分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主要針對澳門本地市場的食品和飲料製造業的比重低於整體行業分佈的比重。
表5-1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行業分佈
行業 | 食品、飲品製造 | 服裝、鞋類製造 | 家居用品製造 | 鐵器金屬製品製造 | 神香、煙花製造 | 玩具製造 | 其他 |
占比 | 13.33% | 35.56% | 17.78% | 2.22% | 0.00% | 4.44% | 26.67%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其次,人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成為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生產成本主要組成部分,對於38.78%的調查企業來說人力成本是最大的,對於51.02%的調查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是最大的(參見圖5-6)。
圖5-6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人力成本和原材成本占比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再次,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大部分處於產業鏈低端的生產製造環節。在問卷調查的中小微企業中,78.85%的企業處於生產製造業環節,而處於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階段的企業占比分別只有7.69%和13.46%。企業處於生產製造環節不僅附加值低,極易受到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而且比較依賴產業鏈其他企業。受訪中84.09%的企業依賴主要原料供應商,只有15.91%的企業不依賴要原料供應商,這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最後,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最近三年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在問卷調查的45家中小微企業中,有9.09%的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長率出現了負增長。雖然這一比例不是很高,但是79.54%的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長速度在0-10%之間,而增長速度在10%以上的企業占比僅為11.37%。這樣的發展速度遠落後於澳門經濟近三年平均接近20%的增長速度。
表5-2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增長率
增長速度 | 負增長 | 0~5%以下 | 6%~10% | 11%~20% | 20%以上 |
占比 | 9.09% | 36.36% | 43.18% | 6.82% | 4.55%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5.3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
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惡化,以及澳門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諸多困難。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我們瞭解到,目前困擾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最大困難是市場空間不足,企業訂單減少。其次還包括諸如生產成本上升、人才緊缺等方面的困難。這些困難交織在一起,使得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生存壓力巨大。
5.3.1 市場空間不足
無論是從問卷調查的資料來看,還是從實地訪談中企業的描述來看,市場空間不足,企業拿不到足夠訂單已經成為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在問卷調查中,政府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成為中小微企業對政府最迫切的希望,這從側面反映了目前中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方面面臨著巨大壓力。
圖5.7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最希望政府在哪三個方面提供幫助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在實地訪談中,中小微企業家紛紛表示,目前市場非常難做,很難拿到訂單,有時候甚至出現員工想加班,但是企業沒有足夠訂單生產的局面。
造成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市場空間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中小微企業自身發展模式存在問題,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另外一方面是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市場需求量減少。
從中小微企業自身分析,企業發展模式選擇錯誤,不能夠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造成企業競爭力壓力大,市場發展空間不足的主要原因。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選擇的是一條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發展道路,企業通過接受訂單進行加工製造業。這種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點的加工製造發展模式建立在擁有成本優勢的基礎上,企業發展對成本的變動非常敏感。在調查的中小微企業中,只要生產成本出現20%的上升,將有76.75%的中小微企業出現虧損。所以一旦企業所在區域失去其所具有的成本優勢,企業發展將面臨困境,甚至被市場淘汰。
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使得企業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差。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非常少,只有4.55%的企業每年投入銷售收的10%以上用於技術研發,而86.36%的企業每年在新技術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5%。造成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少的原因主要有缺乏研究人員,研發能力不夠,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和缺少研發經費等。
表5-3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
研發投入 | 1%或以下 | 2%—3% | 4%-5% | 6%—10% | 10%以上 |
占比 | 34.09% | 36.36% | 15.91% | 9.09% | 4.55%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表5-4 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困難
困難 | 缺乏經驗知識 | 資金緊張,融資困難 | 研發能力不足 | 缺少研發經費 | 對市場前景把握不准 |
占比 | 2.17% | 26.09% | 41.3% | 21.74% | 8.7%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對自身品牌建設的重視,較少有企業建立起自身品牌。在與澳門廠商聯合會的交談中,他們表示,缺乏企業品牌的是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不能夠發展壯大,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澳門製造業企業發展不如香港制的一個主要原因。擁有自身品牌的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企業競爭力,擁有一批忠實客戶能夠幫助企業的在困難時候有更多選擇。在與企業的訪談中,也有不少企業家表示自己的企業以前沒有注意自企業品牌的建設,但是後來逐漸認識到了品牌對於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現在已開始慢慢轉變原來單純的加工貿易方式,轉而更多地關注市場變化,加大產品技術研發,建設企業品牌。
造成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市場發展空間不足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在所有45家參與調查的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對澳門目前的經商環境給出了一般評價,占總數的57.78%,超過30%的以企業認為澳門目前的經商環境不好,其中認為較差的占比為28.89%,認為很差的占比2.22%,而認為目前澳門經商環境較好的只占11.11%。大部分調查企業認為引起目前經營困難的三個主要原因是:澳門本地經商環境惡化、缺少政府援助、環球經濟不景氣,分別有68.89%、55.56%和48.89%的企業選擇。
表5-5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對經營環境的評價
評價 | 很差 | 較差 | 一般 | 較好 | 很好 |
占比 | 2.22% | 28.89% | 57.78% | 11.11% | 0.00%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惡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世界經濟仍未走出本輪經濟危機的陰影,仍然處於低位徘徊,發展速度緩慢,特別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疲軟。世界市場需求減少,導致主要針對海外市場的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訂單迅速減少,企業發展困難。第二,澳門賭權開放,使得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在澳門的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一方面博彩業新建賭場、酒店需要大量土地,造成澳門土地資源緊缺,租金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另一方面,博彩業發展侵佔了澳門本來就非常緊缺的人力資源,造成企業人員緊缺,招工困難,人力成本上升,甚至出現企業無人接替的現象。第三,澳門周邊地區製造業迅速崛起,擠佔了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空間。
為了擴大製造業企業的市場空間,澳門政府與內地簽訂了CEPA協定,其目的是為了通過採取逐步減少或者取消澳門與大陸市場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減少或者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實現澳門製造業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的低交易成本,增加澳門製造業產品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從而促進澳門製造業的發展。但是,從調研收集到的資訊來看,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對於CEPA實施的感受並不大。這是因為目前在澳門本地生產的製造業企業已經很少,生產的產品也主要用於滿足澳門本地市場,大部分已經轉移到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已經不再需要CEPA的優惠政策。
為了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租金成本上升,國務院2003年批准成立了珠澳跨境工業園區,旨在應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所帶來的衝擊。跨境工業區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7年底,在珠澳跨境工業園區運營一年之時,已經有67家企業落戶,其中珠海園區40家,澳門園區27家,投資總額超過2億美元。但到後來,跨境工業區基本上只起著倉庫和保稅區的作用,對促進澳門製造業發展的作用很小。
對於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來說,不僅認為目前經營環境艱難,而且對於未來幾年發展環境也不樂觀。62.22%的調查企業認為未來三年澳門經商環境對於企業來說將保持不變,24.45%的企業認為甚至會更差,只有13.33%的企業覺得經商環境未來會得到改善。
面對澳門目前艱難的經營環境,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更多地希望從澳門之外尋求發展空間。在對於企業未來投資地選擇的調查中發現,有超過60%的企業未來的投資地將在澳門以外地區,其中35.56%的企業將選擇廣東省其他地區,15.56%的企業將選擇珠海橫琴地區,8.89%的企業選擇珠海其他地區,而選擇在澳門本土繼續投資的企業只有35.56%。
5.3.2 生產成本上升
原材料價格、勞工薪酬是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最主要的生產成本。近年來,這兩種主要生產成本都在不斷上漲,造成了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
原材料價格上升既有來自本地通貨膨脹的影響,也有來自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澳門製造業的原材料大部分來自於大陸市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企業從大陸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不斷上升,導致原材料價格存在輸入性通貨膨脹。
澳門本身是一個勞動力短缺的地區,人才資源匱乏。澳門博彩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澳門本地勞動力進入博彩行業,更加加劇了製造業人才短缺,人力成本迅速上升。此外,澳門工會的力量也是勞動力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澳門工會一方面要求特區政府出臺政策保護本澳勞動力就業,限制製造業企業使用工資水準更低的外勞;另一方面通過對製造業企業實施壓力,要求企業提高員工薪酬水準。
5.3.3 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是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困難,主要表現在招工困難和人員流失兩個方面。通過調研瞭解到,造成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人才短缺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
從外部環境看,首先澳門地區勞動力數量有限,本身存在人才缺乏的情況;其次,博彩業對澳門勞動力更有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本地勞動力進入博彩行業,加劇了其他行業勞動力的缺乏;再次,來自澳門工會的壓力限制了製造業企業對外勞的使用;最後,為解決本地勞動力資源的短缺,澳門製造業企業紛紛轉移到珠三角地區。然而,近年來,珠三角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部分製造業地區甚至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使得轉移到珠三角的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目前也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的困難。
從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內部來看,對人才培養不夠重視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中小微企業沒有建立起員工培訓體系,只有20%的中小微企業每年會對員工進行多次培訓,而60%的中小微企業每年不對員工進行培訓,剩下20%的企業每年也只對員工進行1次培訓。究其原因,大部分中小微企業認為通過自己培養人才成本太大,這種成本不僅包括企業在培訓員工時所付出的真實成本,還包括人員流失對企業帶來的損失。
5.3.4 其他困難
市場空間不足、生產成本上升、人力資源緊缺是目前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除此之外,還面臨諸如信貸困難、資金緊張等困難,這些困難雖然還不至於影響到中小微企業的生存,但是也已經阻礙了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圖5-8 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五大經營困難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5.4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發展出路及對策
面對艱難的經營環境以及生產經營中出現的諸多困難,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需要結合澳門本地的優勢,轉變發展方式,選擇新的發展道路。
出路之一是:向產業鏈兩端轉移,發展高端製造業
對於今天的澳門來說,製造業繼續走勞動密集型發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實行轉型,走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發展道路。中小微企業需要避免一味地從事代工生產,應當把經營重心、資金和精力轉移到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水準上來,增加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只有這樣,中小微企業才能夠擺脫由於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對市場競爭力的削弱,重新建立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澳門製造業中能夠生存下來,並取得不錯發展的企業,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從簡單加工製造向產品設計研發升級,注意產品行銷,建立起企業品牌。
出路之二是:結合區域優勢,發展特色製造業
澳門博彩旅遊業發展可以為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帶來了潛在的市場需求。中小微企業應當充分利用這個機遇,大力創新發展旅遊產品,使澳門地方特色產品更加豐富。如澳門的杏仁餅、肉幹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特色旅遊產品,銷量不俗,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澳門因其獨特的歷史經歷,成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形成了自身獨特文化。中小微企業可以結合澳門獨特的文化背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澳門政府看到了文化創意產業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性,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小微企業應該抓住這樣一個機遇,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向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著諸多困難,解決這些困難僅憑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政府的幫助。在調查中,政府的力量被認為是幫助企業解決經營困難的主要力量。在解決經營困難主要可以依賴哪三個方面力量這一問題上,80%的企業希望依賴澳門政府的力量,64.44%的企業選擇可以自力更生,35.56%企業選擇依賴生意夥伴,22.22%的企業選擇了商會。此外,經營環境的改善更需要政府的力量。
表5-6 最希望政府在三個方面改善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
政策
方向 |
信貸
融資 |
擴大外來勞務 | 人員
培訓 |
技術
扶持 |
諮詢
服務 |
市場
開拓 |
比例 | 55.56% | 57.78% | 26.67% | 35.56% | 17.78% | 71.11%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對於政府已經實施的輔助中小微企業融資的計畫,製造業反映並不積極,政策的實際效果不明顯。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行政審批手續複雜,享受政策的成本高和實際優惠不大。
表5-7 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不享受優惠政策的原因
原因 | 不知道有該政策 | 手續繁瑣,享受政策的成本太高 | 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條件 | 政策吸引力和作用不大 |
占比 | 6.66% | 35.56% | 11.11% | 46.67%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總之,澳門政府應當從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出臺真正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經營困難和改善經營環境。首先,企業最希望政府在市場開拓、擴大外來勞務和信貸融資方面給予幫助。其次,希望政府在某些新興的產業領域給予本地企業相關的保護,提高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市場的壁壘。如在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將更多的機會給予本地中小微企業。最後,希望政府幫助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培養人才需要較大的成本,且培養的人才存在流失的風險,這是中小微企業自身沒有辦法單獨完成的任務,需要政府給予中小微企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補貼,或政府與企業一起聯合培養人才。
6.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調研報告
6.1 澳門建築業的發展概況
澳門建築業的大規模發展,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近年隨著賭權開放、博彩以及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澳門建築業也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6.1.1 大規模發展的歷史軌跡
從房產建築整體來看,澳門建築業發展的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這是澳門建築業快速成長期。這一時期,受“移民潮”和大陸改革開放的刺激,澳門房地場市場的興旺,帶動了建築產業快速發展,建築規模和建築面積逐年上升。第二階段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初,這是澳門建築產業發展的低潮期。主要受大陸宏觀調控和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澳門建築產業進入發展低潮,新動工樓宇面積迅速下降,由1997年的853251平方米下降到2001年的158279平方米,建築業在GDP中的比重也不斷下降。第三個階段為2002-2007年,澳門建築的恢復發展期。受2002年澳門賭權開放和2003年大陸自由行政策實施的有利影響,澳門建築業開始復蘇並迅速發展,建築業產值在GDP中的份額不斷上升,由2003年占比3.9%持續攀升至2006年的占比13.3%。而且自2006年開始,建築產業對澳門GDP的貢獻己躍升至第二產業的第一位。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博彩業一期工程建設結束的影響,2008年開始,澳門建築業進入發展的第四個階段——調整發展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企業經營困境開始凸顯。其發展軌跡可用圖6-1表示。
圖6-1 澳門建築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建築經歷了起步、快速發展、低迷、強勢反彈、調整這樣一個一波三折的歷史過程,這使得澳門建築業發展得更加成熟。如今,澳門建築處於調整發展階段,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各種問題不斷出現。2011年,澳門建築業總產值為9211.3百萬澳門元,比上年增長14.8%。與2011年相比,2012年新動工樓宇數和建築面積都出現了較大下滑,新動工樓宇數53個,下降20.9%,新動工樓宇總建築面積304376平方米,下降17.1%。
6.1.2 澳門建築業的特點
特點一,澳門建築業發展與博彩業息息相關。從澳門建築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建築業發展與博彩業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正是由於2002年賭權開放帶來博彩業迅速發展,澳門建築業才走出本世紀初的低迷期。博彩業發展速度的放緩,使得澳門建築業進入行業調整期,發展速度大幅下降(參見圖6-2)。
圖6-2 建築業增長率與博彩業增長率相關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經濟中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澳門幾乎所有產業都將受到博彩業影響,建築業當然也不例外。但是,與其他傳統產業主要受博彩業負面影響不同的是,博彩業對建築業的影響整體上來說是正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博彩業發展為建築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博彩業發展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如大型賭場、酒店等建設,擴大了建築業發展的空間。
當然,博彩業對建築業發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增加了建築業的經營成本。首先是租金成本的上漲,博彩旅遊業的發展造成房地場市場需求過大,租金成本不斷上升;其次是人員薪酬水準的不斷提升,面對澳門勞動力資源短缺局面,博彩業往往需要通過提供更高的薪酬水準來吸引勞動力,從而導致澳門整體工資水準上升。
特點二,行業壁壘低。澳門建築業行業壁壘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澳門新註冊成立一家建築公司的條件較低,另一方面是指香港、大陸或國際建築公司進入澳門市場的門檻低。
根據我們調研瞭解到,在澳門新設一家建築企業的條件比較簡單,只需要新設立的企業擁有一位在澳門註冊執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相關技術工作,就可以在澳門政府註冊成為建築企業,承包工程建設。正是由於新設企業條件較低,澳門每年有大量的建築業企業成立,建築業企業數量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參見圖6-3)。
圖6-3 澳門建築每年新設企業數量
注:資料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建築業行業壁壘低的另外一個表現為外部市場企業進入澳門建築市場的門檻較低。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澳門奉行市場經濟發展理念,經濟發展以市場自我調節為主,政府較少幹預市場,所以澳門政府並沒有採取相應的行政措施保護本地市場,阻止外資企業的進入。其二,澳門建築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建築企業的資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目前,澳門建築業管理制度中只有商業註冊制度,而沒有資質認證管理制度。但是,周邊的香港和大陸地區建築業既有商業註冊制度,又有資質認證管理制度。這種企業認證制度上的差距,使得香港和大陸建築企業能夠輕易地進入澳門市場,註冊成為承包商,開展工程承包業務。外資建築企業進入,帶來了新的設計和經營理念,工程規模逐漸變大且趨向於多元化,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建築材料越來越新穎,樓層建設不斷攀高,並且外資企業擁有雄厚的實力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這些對於本地傳統承包商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特點三,行業結構初步形成。從工程類型來分,澳門建築業市場可以分為三類市場:私人發展商市場、專營公司市場和政府工程市場,三類市場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私人發展商市場通常以商品房為主,規模相對較小,在建築設計和結構上較為簡單和標準化,差異性不大,工程招投標過程中“人情”關係凸顯,所以在該市場本地傳統承包商具有比較優勢,是本地傳統承包商最活躍的市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專營公司市場是指諸如博彩、能源電訊等與政府有專營合約經營關係企業的工程項目,主要為酒店、會展、度假綜合體建設,這些工程具有投資大,設計獨特多變,技術及用料要求高,差異性大等特點。此外,這些施工安全和環保要求高,行政程式複雜,要求承包企業具有較高的專業管理水準和技術水準等特點,所以這一市場主要由大型外資企業佔據,大部分本地承包商只能通過分包制度部分參與該市場。政府工程市場在回歸前,由於受政治及語言因素的影響,本地建築企業很難進入。回歸後,雖然本地企業在語言和政治上的障礙基本上沒有,但是由於政府工程一般來說規模較大,市場進入門檻較低,本地中小建築業在該市場基本上難以有所發展,主要參與者還是大型外資企業。此外,政府工程市場具有隨著經濟發展變動而變動的特點。
6.2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及特點
6.2.1 中小微企發展現狀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主要是澳門本地的獨立企業,占到了調查企業的97.65%。這些企業主要採取獨資經營和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分別占比45.68%和32.10%。近年來,中小微企發展速度開始回落,發展速度落後於整體經濟,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從經營業績來看,被調查的建築業中小微企業中有3.61%的企業近三年的營業額平均增長速度為負。雖然這一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從更大的範圍來看,89.16%的企業近三年營業額平均增長率低於10%,10%以上增長速度的企業占比僅為10.84%,在調查的85家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的增長速度超過20%。而最近三年澳門整體經濟發展的平均實際增長率接近20%。由此可見,建築中小微企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整體經濟發展速度,中小微企業並沒有完全享受到澳門整體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
6.2.2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特點
特點一,企業規模偏小,組織靈活。在問卷調查的85家建築業企業中,有61家企業的員工人數少於20人,占總數的71.76%,而超過100人的企業只有3家,占總數的比例僅為3.53%。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對於微型企業的定義,那些雇傭工人不超過20人的企業即為微型企業,也就是說,澳門超過70%的建築業企業為微型企業。這一情況與我們實地採訪調研瞭解到的情況一致,在訪談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在編工作人員只有少數幾個或者十幾個(參見圖6-4)。
圖6-4 建築業企業雇員規模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正是因為企業規模小,所以中微小企業不論是組織形式還是用人方式都非常靈活。從組織形式來看,中小微企業主要採取靈活的獨資經營和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而不是正規的公司制形式,這樣有利於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變化隨時作出經營調整。用人方式上,靈活地將長期雇傭與臨時雇傭充分結合起來,企業正式聘請的長期員工數量較少,更多的時候是根據工程的需要臨時雇傭工人。這種符合建築業特點的用人方式有利於企業降低經營成本。
特點二,對大企業存在一定依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之間是一種競合的關係,並且現階段主要體現為合作關係。大企業承包下大型工程,然後通過分包制度分給小企業,這樣小企業就能夠通過分包的形式參與大型工程中,彌補自身實力的缺陷。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之間的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建立在分包制度的基礎上。所謂分包制度就是當承包商接到工程項目時,會按照合約要求將專案分拆,然後將拆分的項目分包到各個相關的專業分包商處,各專業分包商有時候亦會將部分任務再次分包給其他規模較小的專業戶。通過分包制度的層層分包,一個大型工程能夠分包給不同的企業完成,使得中小微企業也有機會參與到大型工程項目中,甚至可能出現“蛇吞象”的情況。通過靈活運用分包制度使得行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可以充分利用行業內部優質資源,推動行業發展。一方面大型企業能夠減少人員需求,規避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能夠利用中小微企業專業化的優勢;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能夠利用大型企業在資金實力方面的優勢,參與到大型項目中,獲得更大利潤。
特點三,主要集中在私人發展商市場。私人發展商市場主要以商品房為主,工程規模相對較小,在建築設計和結構上較為簡單和標準化,差異性不大,適合於中小微企業。此外,在私人發展商市場中小微企業佔據一定優勢。私人發展商市場不是一個理性的市場,在工程招標過程中“人情”關係凸顯,發展商通常會對關係較好的承包商傾斜,有時甚至一個承包商整體投標的條件和積分比另外一個承包商高,但是卻仍然有可能不中標。在私人發展商市場,企業做工程不需要較高的管理水準,不需要較高的技術,企業負責人只要會經營“生意”,也可以順利發展,因此,本地的中小微企業相比於外來的大型企業更能夠獲得私人發展商市場的這種“人情”,具有一定得優勢。
特點四,機械化程度不高,技術水準低。中小微企業受自身規模實力限制,缺乏購買大型工程設備的資金,難以實現大規模機械化操作。這限制了中小微企業參與大型工程的承包,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澳門中小微企業雇傭的員工大部分為本地傳統的建築工人,他們在技術、理念方面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現代建築專案的要求。造成這一局面的出現,既有企業長期以來缺乏對人才培養重視的原因,也有澳門建築業缺乏高技術人才進入的原因。外資大型建築業企業進入澳門市場,隨之帶來相應的設計理念與經營理念,工程規模也逐漸變大且趨向多元化,施工方法、技術水準越來越高、越來越尖,而且材料越來越新穎,樓層建設不斷攀高,地盤工程越挖越深,這些都使得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
6.3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原因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發展速度慢於整體經濟,原因主要在於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人員緊缺和經營成本高企兩方面的困難。下麵將根據調查問卷和實際採訪的資料對中小微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
6.3.1 人員緊缺
不論是問卷調查的數據,還是在企業實地訪談的材料,均反映人員緊缺已是目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嚴重困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中小微企業家們對於人員緊缺這一困難無不顯示出無耐的語氣,紛紛感歎澳門建築業人才已經非常匱乏,企業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員工,特別是建築工人。近幾年在博彩業帶動和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澳門建築業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中小微企業卻因為缺乏相應的人員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錯失了很多發展機會。很多情況下企業拿到了工程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人,甚至因為擔心找不到足夠的工人,很多企業不敢去投標競爭。
關於澳門建築業人員緊缺的情況,可以從一個案例看出端倪。2009年1月初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工程需要聘請1500名建築工人,希望通過招聘會吸納大型地盤停工釋出的建築工人,主要聘請木工、水電工、鐵工、焊工、泥水及雜工等。招聘會共吸引370人應徵,當中約100人由勞工事務局職業配對中心轉介。應徵者中逾三成申請雜工,其餘技術工種乏人問津,焊工更不夠十個。即使有專業技術,年紀亦偏高,地盤工體力消耗大,危險性高,擔心工人年紀偏大,體力不支,容易發生意外。此外,個別報稱有專業技術的居民,卻未能通過基本考核,技術品質未有保證。此次招聘的結果表明,澳門建築業目前已經到了人才極度匱乏的時候。
造成澳門建築業人員緊缺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於其他傳統產業——博彩業對人員的大量需求導致傳統產業人員缺乏。整體上來看,造成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人員緊缺的原因有兩個,既有來自於建築業行業自身原因,也有來自於諸如博彩業等外部市場的影響。
原因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自身特點影響。從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自身情況來看,現有人員不能滿足市場技術需求和新人進入行業缺乏動力造成了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人員緊缺。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技術水準較低,機械化程度不高,工人技術水準良莠不齊,不能滿足現代建築要求。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技術,大型的工程對於技術水準、管理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澳門本地建築工人,無法勝任當今大型賭場酒店興建工程的高技術工作。造成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員工技術水準低,並非僅僅是這些落伍建築工人的過錯,他們是過去澳門建築業多年陷入低潮的犧牲品。在這期間,澳門建築業幾乎陷於停頓狀態,原有的技工沒有機會提升自己的技能,更沒有年青人投身建築行業,因而形成了“技能脫節”。當各大型賭場酒店工程陸續上馬有工開時,他們的技能己適應不了新工藝、新技術的需要。此外,中小微企業對人才培養的不夠重視也是工人技術水準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問卷調查中,有77.65%的中小微企業每年沒有安排員工系統培訓,每年安排一次培訓的中小微企業也只有15.29%,每年安排多次培訓的企業則只有7.06%。
建築行業本身工作環境艱苦、人員流動性大、勞動強度大、收入相對不高,再加上中小微企業自身機械化使用程度低,工作環境更加艱苦,使得絕大部分澳門年輕人不願意到建築中小微企業就職,轉而選擇服務業或者賭場謀職。所以,如今澳門建築業工人出現了老齡化問題。在訪談中企業家反映,目前澳門建築市場本地建築工人基本上處於50歲以上,而年輕人願意從事建築業的很少,年輕工人基本上來自外勞。建築行業在沒有較多新資源注入的同時,還面臨著人力資源的嚴重流失。這些建築行業流失的人才大多理論功底紮實,專業技術水準較高,實際經驗豐富。人才的流失,對於本來就缺乏高品質人才的建築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原因二,外部環境的制約。除中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缺陷外,外部經營環境的不利影響也加深了人員緊缺的困難。對於比較靈活的澳門建築業來說,解決澳門本地市場勞動力緊缺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引進外勞。然而,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這條有效道路受到了阻礙。
首先,阻礙來自於澳門政府的外勞政策。澳門政府非常重視當地勞動力就業機會的保護,在政策上給予了本地勞動力較大優惠,必要時甚至限制外勞輸入。澳門政府輸入外勞是以不影響本地勞動力就業為前提,對於建築業輸入外勞,政府實行專案配額比例制度。對於每一個工程項目,承包商需要使用外勞的,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請。政府會根據專案的大小,確定承包商能夠引進外勞的數量。但是,通過訪談我們瞭解到,不少承包商抱怨政府在外勞審批手續上的繁瑣和時間的漫長。一般來說,從企業提出外勞的申請到外勞申請通過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申請通過之後到外勞到位又需要2個月以上時間。所以,一個工程項目的外勞申請到外勞正式投入工作一般需要近半年時間,這無疑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申請外勞的成本,阻礙外勞引進。澳門政府保護本次勞動力市場的舉措確實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幾年澳門失業率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澳門失業率僅為1.9%,遠低於經濟學家提出的4%的自然失業率水準,意味著澳門勞動力市場已經實現充分就業。但是,澳門政府這種保護本地勞動力市場行為卻也為澳門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不利於澳門未來人才的培養。缺乏競爭壓力不利於澳門勞動力自身水準的提升,從而有礙澳門經濟社會技術水準的提高。由於博彩業就業環境優於建築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澳門勞動力,特別是青年勞動力趨向於從事博彩業,從而影響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其次,阻礙來自於“外勞”市場自身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根據澳門治安警察局對1387家建築企業調查的資料顯示,澳門建築業的外勞需求集中於非專業雇員,占到總需求的97%以上。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非專業雇員外勞主要來自相鄰的珠三角地區,因為珠三角地區在語言、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與澳門存在相似性,便於外勞快速融入到澳門社會。但是,近年隨著大陸產業轉移,珠三角外來勞動力不斷遷走,導致曾經外來勞動力充足的珠三角地區如今已經逐漸顯現出人員緊缺,甚至出現“用工荒”的現象。所以,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目前從珠三角引進外勞的難度在增加,成本在上升。
6.3.2 經營成本上升
經營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困難,在問卷調查的5個主要經營困難中,除了招工困難和人才流失兩個人力資源緊缺方面的困難外,大部分中小微企業選擇的其他三個困難就是薪酬上漲、租金上漲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都造成了經營成本上升。在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中,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佔據著主要部分。問卷調查的85家企業中,對於49.45%的企業來說,人力成本最高,對於41.76%的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最高。
表6-1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占比
項目 | 5%及以下 | 6%-10% | 11%-20% | 21%-30% | 31%-40% | 41%-50% | 51%-70% | 71%以上 |
人力成本 | 0.00% | 4.76% | 15.48% | 22.62% | 19.05% | 26.19% | 8.33% | 3.57% |
原材料成本 | 2.38% | 0.00% | 9.52% | 29.76% | 29.77% | 22.62% | 3.57% | 2.38%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中小微企業員工薪酬水準不斷上升,一部分因為澳門經濟快速發展,在博彩業等高薪行業刺激下,澳門建築工人協會不斷要求企業提升員工薪酬水準;另一個方面是因為澳門建築業外勞使用比例較低,企業不得不雇傭薪酬水準更高的本地工人。從澳門建築工人平均日薪表中資料可以看出,近三年來,澳門建築工人整體薪資水準保持穩定,但是本地建築工人的薪資水準卻在不斷上升。所以,外勞使用越少,企業的經營成本將越高。
表6-2 澳門建築工人平均日薪 單位:澳門元
職業 | 2010 | 2011 | 2012 | |||
整體 | 本地 | 整體 | 本地 | 整體 | 本地 | |
建築工人 | 550 | 568 | 577 | 611 | 565 | 670 |
注:數據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租金上漲主要受來自博彩旅遊業快速發展造成房地產需求增加的影響。隨著澳門賭權開放,博彩業迎來新一輪擴張,大型賭場、酒店建設需要大量土地。對於土地資源稀缺的澳門來說,新建賭場所需要的大量土地迅速拉動土地價格上升,商業房產租金不斷上漲。此外,博彩業帶動旅遊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大量房產需求,推升房產價格。
原材料成本上升主要是來自輸入性通貨膨脹。在調查中瞭解到,澳門建築企業的原材料主要來自大陸市場,而近幾年來,人民幣不斷升值,造成原材料價格存在嚴重輸入性通貨膨脹現象,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
6.3.3 其他經營困難
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在發展經營中除了面臨人力資源緊缺和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的主要困難之外,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諸如信貸困難、不能轉嫁成本、利潤空間縮小和受大企業排擠等困難。這些困難雖然不如人員緊缺和經營成本上升來得嚴重,但是對中小微企業發展還是造成了一定阻礙(圖6-5)。
圖6-5 企業經營目前面對的五個主要問題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6.4 政策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環境並不理想,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家對澳門建築業經營環境給出了一般的評價,占到問卷調查總數的72.62%,而認為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環境較好的企業只占17.86%,其他9.52%的企業認為目前經營環境較差。
表6-3 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對經營環境的評價
評價 | 很差 | 較差 | 一般 | 較好 | 很好 |
占比 | 0.00% | 9.52% | 72.62% | 17.86% | 0.00%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人員緊缺、經營成本上升的情況最為突出,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生存。面對這些困難,企業家除了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和生意夥伴的幫助解決之外,更多地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澳門政府的幫助。
圖6-6 建築業中小微企希望通過哪三種力量解決經營困難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問卷調查中企業反映,最希望政府能夠在擴大外勞輸入上改善經營環境。這是目前解決中小微企業人員緊缺這一最大困難最有效的辦法。其次,希望政府能夠在財務政策與土地資源政策上給予幫助。財務政策方面,企業最希望政府實行稅務減免,占調查企業總數的44.09%,其次分別是給予優惠貸款、設施更新補助、擴大公共投資、利息補貼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分別占調查企業總數的26.88%、8.6%、8.6%、8.6%和2.15%。在土地資源政策方面,企業最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解決租金不斷上升的困難,包括政府建設和提供廉租的經營場所和提供租金資助兩項措施,分別占被調查企業的比例為45.88%和44.71%。
圖6-7 最希望政府能夠在哪三個方面改善經營環境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根據調研的結果,本調研小組針對澳門政府如何改善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推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放寬外來輸入,加強人才培養。澳門是一個人力資源緊缺的地區,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澳門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澳門建築業的人力資源正處於嚴重的短缺與失衡狀態,人才缺口比其他行業更為明顯。解決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短缺的辦法,從短期來看主要可以通過引進外地勞工緩解本地人員的不足,從長期來看,則需要政府加強人才的培養,建立其長遠的人才培養機制,保證本地人才的持續供應。澳門政府應該擴大建築業外勞輸入的比例,同時簡化外勞輸入的申請審批手續,使得每個項目申請外勞能夠及時到位,減少企業經營成本。同時,政府還必須加大人力資源培養開發力度,培養造就一批滿足現代建築業技術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培訓、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機制,從提高隊伍素質入手,提高行業在澳門內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第二、開放思維,提高行政辦事效率。澳門政府為了產業“適度多元化”,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如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計畫、中小微企業援助計畫、中小微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畫等。但是,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建築業中小微企業對這些援助政策滿意度非常低,只有5.95%的調查企業表示滿意,而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1.19%和17.86%,其他75%的企業也只是認為這些政策一般而已。
表6-4 建築企業沒有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的原因
原因 | 不知道有該政策 | 手續繁瑣,成本太高 | 不符合要求 | 政策吸引力不夠 |
比例 | 8.53% | 31.71% | 10.98% | 48.78% |
注:資料來自《2013年澳門建築業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究其原因,企業家表示政策缺乏吸引力和政府審批手續繁瑣,辦事效率低下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政府部門需要開放思維,在政策、制度方面要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再堅守葡澳政府時期的舊制度。在訪談中,不少企業家反映,澳門政府目前實施的建築條例還是回歸以前的建築條例,已經明顯不能夠適用現在澳門建築業的發展情況,政府需要對不再適用現在情況的部分進行修改,保證制度與時俱進。同時簡化審批程式,提高辦事效率,保證政策實施的效果。
第四部分 附錄
1.2012年底澳門大型企業名錄
企 業 名 稱 |
外地雇員
(個) |
本地雇員
(個) |
雇員合計
(個) |
製造業(2間) | |||
咀香園餅家 | 155 | 93 | 248 |
钜記食品有限公司 | 227 | 175 | 402 |
水電氣業(2間) | |||
澳門自來水公司 | 13 | 247 | 260 |
澳門電力公司 | 1 | 717 | 718 |
建築業(11間) | |||
中國建築工程(澳門)公司 | 705 | 137 | 842 |
中國路橋工程公司 | 212 | 18 | 230 |
長江建築有限公司 | 309 | 75 | 384 |
保華建築有限公司 | 1412 | 46 | 1458 |
威得利企業發展公司 | 618 | 44 | 662 |
振華海灣工程公司 | 1079 | 32 | 1111 |
富華(澳門)有限公司 | 45 | 162 | 207 |
達建工程有限公司 | 189 | 24 | 213 |
廣東南粵集團建設有限公司 | 218 | 0 | 218 |
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 2453 | 51 | 2504 |
興聯建築(澳門)公司 | 174 | 246 | 420 |
批發零售業(12間) | |||
DFS COTAI LIMITADA | 200 | 440 | 640 |
牛奶有限公司 | 84 | 260 | 344 |
六福珠寶公司 | 64 | 145 | 209 |
來來超級市場有限公司 | 187 | 362 | 549 |
周大福 | 35 | 261 | 296 |
皇權免稅品店 | 80 | 167 | 247 |
莎莎化妝品有限公司 | 62 | 172 | 234 |
新八佰伴 | 270 | 651 | 921 |
新苗超級市場有限公司 | 231 | 286 | 517 |
路易威登澳門有限公司 | 29 | 198 | 227 |
澳門工藝有限公司 | 52 | 213 | 265 |
聯英行有限公司 | 73 | 204 | 277 |
酒店飲食業(38間) | |||
MARINA CLUBE INTERNACIONAL | 174 | 59 | 233 |
MCMAC COMPANHIA LIMITADA | 299 | 901 | 1200 |
GM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2855 | 2277 | 5132 |
SH澳門酒店有限公司 | 920 | 77 | 997 |
十六浦管理有限公司 | 410 | 543 | 953 |
天福集團有限公司 | 260 | 272 | 532 |
太平森基控股有限公司 | 611 | 533 | 1144 |
必勝客 | 75 | 154 | 229 |
江戶日本料理 | 163 | 126 | 299 |
利澳酒店有限公司 | 332 | 154 | 486 |
君怡酒店 | 139 | 121 | 260 |
東方威尼斯人有限公司 | 88 | 1251 | 1339 |
金都酒店有限公司 | 377 | 239 | 616 |
金龍酒店 | 333 | 116 | 449 |
金麗華酒店 | 170 | 223 | 393 |
信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 121 | 562 | 683 |
威尼斯人路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6966 | 0 | 6966 |
星際酒店有限公司 | 570 | 1223 | 1793 |
皇家金堡酒店 | 288 | 98 | 386 |
皇都酒店 | 177 | 41 | 218 |
盈峰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438 | 44 | 482 |
凱旋門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511 | 359 | 870 |
華都酒店 | 154 | 79 | 233 |
新世紀酒店 | 451 | 162 | 613 |
新葡京酒店 | 584 | 289 | 873 |
新澳門置地管理有限公司 | 489 | 553 | 1042 |
新濠博亞酒店有限公司 | 1101 | 539 | 1640 |
新濠博亞招待及服務有限公司 | 785 | 2794 | 3579 |
萬豪軒 | 125 | 138 | 263 |
葡京酒店 | 465 | 551 | 1016 |
維景酒店 | 143 | 86 | 229 |
澳門文華東方酒店 | 137 | 190 | 227 |
澳門威斯汀度假酒店 | 123 | 112 | 235 |
澳門假日酒店 | 113 | 101 | 214 |
澳門富豪酒店 | 153 | 122 | 275 |
澳門漁人碼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271 | 656 | 927 |
澳門蘭桂坊酒店 | 284 | 321 | 605 |
駿景酒店 | 167 | 63 | 230 |
運輸通信倉儲業(10間) | |||
COMPANHIA DE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 143 | 752 | 895 |
ADA 機場管理有限公司 | 7 | 254 | 261 |
明捷澳門機場服務有限公司 | 276 | 318 | 594 |
信德中旅船務管理(澳門)有限公司 | 73 | 239 | 312 |
維澳蓮運公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 73 | 510 | 583 |
澳門中國旅行社 | 62 | 308 | 370 |
澳門公共汽車公司 | 56 | 277 | 333 |
澳門航空公司 | 499 | 380 | 879 |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公司 | 97 | 527 | 624 |
環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 | 87 | 151 | 238 |
金融業(8間) | |||
BANCO COMERCIAL DE MACAU, S.A. | 21 | 301 | 322 |
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 26 | 174 | 200 |
大西洋銀行 | 2 | 447 | 449 |
大豐銀行 | 16 | 649 | 665 |
中國工商銀行 | 37 | 667 | 704 |
中國銀行 | 78 | 1253 | 1331 |
永亨銀行 | 26 | 446 | 472 |
澳門國際銀行 | 27 | 315 | 342 |
不動產工商服務業(21間) | |||
MSS諮詢有限公司 | 1 | 507 | 508 |
NK服務有限公司 | 110 | 168 | 278 |
SECURITAS保安服務(澳門)有限公司 | 106 | 146 | 252 |
宏遠護衛有限公司 | 339 | 331 | 670 |
宜發物業管理 | 94 | 160 | 254 |
忠信清潔管理 | 233 | 362 | 595 |
怡信清潔服務公司 | 430 | 329 | 759 |
易潔清潔服務公司 | 141 | 210 | 351 |
昆侖保安管理公司 | 155 | 95 | 250 |
長城保安服務公司 | 179 | 295 | 474 |
恒信保安有限公司 | 210 | 270 | 480 |
海洋花園管理公司 | 76 | 144 | 220 |
博苗有限公司 | 8 | 596 | 604 |
新濠博亞保安服務有限公司 | 196 | 602 | 798 |
銀河專業服務有限公司 | 108 | 587 | 695 |
樂透(澳門)有限公司 | 13 | 246 | 259 |
衛安(澳門)有限公司 | 362 | 162 | 524 |
澳門安全有限公司 | 592 | 399 | 991 |
澳門保安有限公司 | 318 | 198 | 516 |
澳門唯真清潔服務公司 | 79 | 207 | 286 |
澳門管理保安服務有限公司 | 113 | 242 | 355 |
博彩文娛業(23間) | |||
十八桑拿 | 168 | 124 | 292 |
太陽城博彩仲介一人公司 | 24 | 995 | 1019 |
永利度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 | 788 | 5737 | 6525 |
永卓俱樂部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 8 | 210 | 218 |
合德博彩仲介公司 | 8 | 368 | 376 |
利澳水療芬蘭浴 | 125 | 85 | 210 |
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 | 1664 | 17142 | 18806 |
帝濠桑拿 | 139 | 95 | 234 |
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 | 777 | 4360 | 5137 |
國際博彩仲介人一人有限公司 | 2 | 207 | 209 |
添豐(澳門)專業乾洗有限公司 | 167 | 106 | 273 |
富豪皇宮娛樂公司 | 165 | 107 | 272 |
新濠博亞博彩(澳門)股份有限公司 | 180 | 5668 | 5848 |
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 | 873 | 7784 | 8657 |
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 128 | 420 | 548 |
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 | 833 | 18360 | 19193 |
澳門彩票有限公司 | 102 | 355 | 457 |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 3 | 545 | 548 |
澳門逸園園賽狗股份有限公司 | 22 | 256 | 278 |
澳門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 27 | 418 | 445 |
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 | 5 | 622 | 627 |
澳門賽馬有限公司 | 353 | 1118 | 1471 |
龍安澳門有限公司 | 239 | 49 | 288 |
醫療業(1間) | |||
鏡湖醫院 | 666 | 1110 | 1776 |
總 計 | 44746 | 102020 | 146766 |
注:6間雇員200人以上的學校未列入。
資料來源: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公佈的:《2012年12月底按行業統計外地雇員人數及企業/實體數目》和《聘用有外地雇員企業/實體名單》。
調查問卷
問卷編號: _________
澳門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與生存環境調查問卷
尊敬的經理:
您好!
此問卷是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組織的、針對澳門中小企業目前生存環境及企業經營狀況進行的調查。目的是及時瞭解和分析中小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以便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對於問卷中涉及到的相關資訊,我們會秉承法律和職業道德,絕不對外洩露。
請把您的選擇在各題前的□上打ü,謝謝您在百忙中認真客觀地填寫調查內容!
一、企業基本情況
1、貴企業名稱:
2、貴企業成立的時間:
3、貴企業性質:
□ 獨資經營 □ 合夥企業 □ 公司制 □ 其他
4、貴企業隸屬關係:
□ 本地獨立企業 □ 外地企業的分公司
5、企業的雇員規模:
□ 5人或以下 □ 6~10人 □ 11~20人 □ 21~50人
□ 51~100人 □ 101人或以上
6、貴企業雇員中外勞的比例:
□ 沒有外勞 □ 10%以下 □ 11%~20% □ 21%~30%
□ 31%~50% □ 51%或以上
7、業主的基本資訊:
性別: □ 男 □ 女
年齡:□ 18~30歲 □ 31~40歲 □ 41~50歲 □ 51~60歲 □ 61歲或以上
學歷:□ 小學或小學以下 □ 中學 □ 大學 □ 專業文憑 □ 碩士或以上
二、企業經營情況
8、貴公司的業務類型:
□ 入境遊 □ 出境遊 □ 兩者皆有
9、貴公司的主要業務為:
□ 觀光旅遊 □ 度假旅遊 □ 商務旅遊 □ 酒店業 □ 客運
10、貴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下列哪個地區?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
11、貴公司的客戶留澳期間在酒店平均入住天數為:
□ 1天以下 □ 1–2天 □ 3–4天 □ 5天或以上
12、貴公司的客戶經常入住的酒店場所是
□ 酒店 □ 度假村 □ 公寓 □ 其他
13、貴公司最近三年的營業額平均增長:
□ 負增長 □ 0~5%以下 □ 5%~10%
□ 11%~20% □ 21%或以上
14、最近一年是否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
□ 是 □ 否
15、如果有成本上漲的壓力,其主要為哪方面?
□ 從業人員薪酬上漲 □ 地租等其他租金上漲
□ 水電等能源價格上漲 □ 其他
16、如有上漲之成本,可否轉嫁予客戶?
□ 可全部轉嫁 □ 可部份轉嫁 □ 不可以轉嫁
17、在貴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哪一項成本占比例最高?
□ 人力成本 □ 租金成本 □ 市場行銷成本
□ 管理成本 □ 資金成本 □ 其他
18、在貴企業的經營成本中,最大比重一項的成本占比例:
□ 20%以下 □ 21%~30% □ 31%~40%
□ 41%~50% □ 51%~70% □ 71%或以上
19、對貴企業來說,最大比重的成本上升多少將出現虧損?
□ 已經虧損 □ 5%以下 □ 5%~10%
□ 11%~20% □ 21%~30% □ 30%以上
20、在貴企業的生產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到的比例是:
□ 5%以下 □ 5%~10% □ 11%~20% □ 21%~30%
□ 31%~40% □ 41%~50% □ 51%~70% □ 70%以上
21、貴公司現時的資金來源主要為:
□ 自有資金 □ 銀行貸款 □ 政府貸款
□ 資本市場 □ 民間借貸 □ 其他
22、企業最希望以何種方式獲得融資:
□ 銀行貸款 □ 政府貸款 □ 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 民間借貸 □ 其他
23、中小旅遊企業難於得到金融、擔保機構貸款支援,您認為其中的原因是:
□ 企業在旅遊行業經營利潤不高 □ 企業沒有有效的旅遊管理
□ 金融、擔保機構門檻高 □ 有效抵押資產不足
□ 企業信用不夠 □ 其他
24、旅遊業作為服務行業,貴公司最需要哪種人才
□ 高層管理人員 □ 研發人員 □ 市場行銷人員 □ 導遊
25、貴企業每年對員工是否有安排系統的定期培訓?
□ 沒有 □ 每年1次 □ 每年多次
三、企業生存環境情況
25、您對澳門目前的營商環境總的評價:
□ 很差 □ 較差 □ 一般 □ 較好 □ 很好
26、貴公司現在經營面對的五個主要問題(請選5個):
□ 薪酬上漲 □ 租金上漲 □ 招工困難
□ 員工流失 □ 資金緊張 □ 信貸困難 □ 設備不足
□ 資訊缺乏 □ 市場萎縮 □ 訂單下降 □ 受大企業排擠
□ 利潤空間縮小 □ 缺乏專業管理 □ 不能轉嫁額外成本 □ 其他
27、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可選3項):
□ 環球經濟不景氣 □本地營商環境惡化 □ 缺少政府政策援助 □ 自身競爭能力下降 □工會或其他壓力團體 □ 其他
28、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 主要是依賴哪方面?(可選3項)
□ 自力更生 □澳門政府 □ 所屬商會
□ 民間團體 □生意夥伴 □ 其他
29、請問貴企業是否知道澳門政府有援助中小企業的政策?
□ 基本上都知道 □ 知道一點點 □不知道
30、您對政府援助中小企業的政策是否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不滿意 □ 一般 □ 滿意 □ 非常滿意
31、貴企業是否申請這些政策?
□ 申請過 □將會申請 □ 不會申請
32、貴企業沒有享受到政府優惠政策的原因?
□ 不知道有該政策 □ 手續繁瑣,享受政策的成本太高
□ 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條件 □ 政策吸引力和作用不大
33、澳門政府為建設國際旅遊休閒城市,對旅遊業的政策扶持是否足夠?
□ 足夠 □ 不足夠 □ 沒有任何扶持
34、澳門政府為建設國際旅遊休閒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貴企業受益如何
□ 非常多 □ 多 □ 一般 □ 少 □ 非常少
35、企業對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扶持、服務旅遊業中小企業發展的評價:
□ 非常滿意 □ 比較滿意 □ 一般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36、您認為澳門旅遊業相關基礎設施如何?
□ 非常差 □ 差 □ 一般 □ 好 □ 非常好
37、對於來澳遊客,下列各種旅遊的基礎設施只吸引力指數為:(100%為滿分)
博彩娛樂 ____% 自然風光 ____% 人文歷史 ____%
休閒度假 ____% 商務會議展覽 ____% 購物 ____%
38、最希望政府能夠在哪三個方面改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只選3個)?
□ 信貸融資 □ 擴大外勞 □人員培訓
□ 技術扶助 □ 諮詢服務 □市場開拓
39、在財務支持政策上,您認為那一項措施最為有效?
□ 中小企業優惠貸款 □ 設備更新補貼 □ 稅務減免
□ 擴大公共投資 □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 利息補貼 □ 其他
40、對旅遊業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你會考慮申請哪些融資計劃? (可選多項)
□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
□ 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
□ 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41、在人力資源政策上,您認為那一項措施最為有效?
□ 放寬外勞輸入 □ 為中小企員工開辦在職培訓課程
□ 協助中小微企招聘本地人員 □ 其他
42、在土地資源政策上,您認為那一項措施最為有效?
□ 提供租金資助 □ 政府建設和提供廉租的經營場所 □ 其他
43、您認為未來三年澳門營商環境對中小企業來說將會:
□ 改善 □ 不變 □ 更差
附:聯繫方式
受訪者姓名:
公司地址:
聯絡電話:
- 主要參考文獻
s 澳門特區政府:《二0一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2012年11月。
s 澳門特區政府:《澳門經濟季刊》,2012年第4季。
s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歷年的《統計月刊》。
s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歷年的《就業調查》。
s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歷年各行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
s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歷年的《公司統計》。
s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本地生產總值—2012》,2013年3月。
s 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歷年的《在澳工作外地雇員資料》,http://www.grh.gov.mo/cn.aspx。
s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科技大學旅遊學院:《特許經營與澳門中小微企業互動發展研究報告》,http://www.ipim.gov.mo/sme_resources_detail.php?tid。
s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統計資料《中小微企業三項輔助計畫》,http://www.economia.gov.mo/web/DSE/public?_nfpb。
s 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就業服務統計資料》,
s http://www.dsal.gov.mo/pdf/de/destat2_2012_c.pdf
s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經濟研究統計》,http://www.economia.gov.mo/web/。
s 澳門經濟學會:《澳門小微企業調查》,2012年1月。
s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中小微企業發展與綜合競爭力提升》,2004年9月。
s 徐雅民、孫代堯、郭永中:《提升澳門中小微企業競爭力研究》,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4年8月。
s 郭永中:《澳門中小微企業與國際比較研究》,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7年6月。
s 連龍章、楊國華:《中小微企業的困局與出路》,澳門管理學院出版,2011年4月。
s 楊國華、連龍章:《澳門中小微企管理個案專輯》,澳門管理學院出版,2013年3月。
s 鎖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s 俞建國:《中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s 區宗傑:《我對澳門的中小微企業感情深重》,《財富》2012年。
s 劉錦紅、劉靜,徐潔:《西方發達國家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援體系的實踐與啟示》,《金融與經濟》2012年第12期。
s 徐占忱等:國外中小微企業發展經驗介紹專輯,《經濟研究參考》2011 年第37期。
s 毛豔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內涵、路徑與政策》,《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s 李志傑、劉奕:《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意義與策略》,《經濟研究參考》2012年第5期。
s 陸美嫦、鄧安琪:《澳門產業結構優化與適度多元化研究》,澳門經濟學會,2006年。
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3). “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 of 6 May 2003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Micro , small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2003/361/EC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May 20, pp.36- 41.
s Armstrong. C. E., and Drnevich, P. L.(2009).“Small business strategies:
s Refini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for entrepreneurial and small business contents atianta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nference paper”, ( SSRN ).
s Zheng Gu, et. al. (2009). “ Drivers of job satisfaction as related to work performance in Macao casino hotels :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employee surve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 21 No. 5, pp. 561- 578.
s Major L. Clark, Radwan N. Saade ( 2006 ). “ The role of small busin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From the end of the Korean War (1953) to the present ”, The United State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 Morris, M. H.,Kocak, A. ( 2007 ). “ Coopetition as a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18(1), pp.35-55.
- 致謝
由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與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合作的“2013年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研究課題,在澳門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之下,已經順利完成。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課題組得到了540多家企業的積極回應和配合。在實地訪談調研過程中,澳門付貨人委員會、澳門房地產商會、澳門建造商會、澳門旅遊商會、澳門廣告商會、澳門印刷業協會、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澳門中醫藥協會、澳門廠商會等9個行業組織給予了大力協助,反映情況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在拜訪特區政府部門過程中,澳門經濟局、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以及澳門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先生和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先生,給予熱情接待並提供資料和建議。在此,謹向上述單位和個人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先生對本課題組的鼎力支持和深切指導。也要感謝陸美嫦、李志樑、丁紹雄、盧曉茵和何家禧等人在組織實施中付出的辛勤勞動。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與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聯合課題組
2013年9月
[1]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未有公佈專業服務業就業人數,資料不可得,在此以專業人員職位就業人數替代。根據《澳門職業分類》,專業人員職位就業人員和我們定義的專業服務業就業人員儘管不是完全吻合,但出入不大,以專業人員職位就業人數來分析專業服務業就業人員人數具備較強的說服力。
[2] 資料來自澳門律師公會公開資料
[3] 資料來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4] 資料來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5]資料來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6] 資料由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公開資料整理而成
[7]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3年建築及不動產交易統計資料
[8]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0/2011學年教育統計資料
[9]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2就業人口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