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

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

2015年度

研究及出版機構

協助研究及撰寫機構

 經濟學院        南國商學院

自2012年起,本會首年度出版《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迄今已有四載了。當時我們在白皮書中已指出,由於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的傾斜,造成博彩業一元獨大,致令中小企業普遍受到排擠,經營陷入困境,社會生態系統受到扭曲,部份年青人不思進取,也缺乏向上流動的積極性。

眾所週知,博彩業是“虛擬經濟”,我們不應該被“虛擬經濟”在井噴式的增長下所帶來的經濟泡沫而沾沾自喜。環顧世界主要的經濟體系,它們的經濟支柱均是依賴“實體經濟”,例如製造業和服務業所支撐。一般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通常佔國民生產總值30%-50%不等,而澳門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只是約20%-25%,比例絕對不合理。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不能互融,合二為一的。所以,我們打算在《2016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中,嘗試探討“從治理國家的概念來管治澳門”。我們認為,最近澳門經濟出現逆轉,正是當局重新檢討澳門經濟發展策略的大好時機,冀望特區政府把握機會,把澳門打造成為習主席最近不斷呼籲的建造宜人居住的國際優質城市,並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目標。

 

在此,本人感謝本會各理監事的熱心投入,共同參與制訂本年度的白皮書。本人尤其是要特別感謝封小雲教授、龔唯平教授和其所帶領之研究及撰寫團隊,以及感謝[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之鼎力協助,使本年度的白皮書得以順利出版。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區宗傑  理事長

20159

 

 

前  言 –澳門中小企協進會向政提出的

政策建議

 

本年澳門受到全球經濟下滑及本土博彩業帶領之 [ 虛擬經濟 ] 扭曲向下調整,而面臨重大惡化的局面。但這劣境亦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往數年政府政策所受到 [ 虛擬經濟 ] 高速彭漲下之傾斜扭曲。澳門中小微企一則受到博彩業所牽引之各類生產資源價格上漲,二則受到政府在人材方面或是競爭、或是阻礙,使到中小微企繼績茍延殘喘、在邊緣中掙扎求存。

本會期望政府大力輔助中小微企這一群對 [ 實體經濟 ] 組 成的重要部份,懇請政府能改善與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澳門整體人力資源之質素),使中小微企能在良性競爭環境中持續發展,對中央政府及澳門政府十多年來所 期待澳門構建一個經濟適度多元化之社會、及打造為世界宜人居住城市之願景,作出貢獻。本會對政府的各項政策範疇有以下具體建議。

(1)土地資源

在博彩業與高消費品零售市場的爭奪下,土地資源之使用成本繼續以不合理速度上漲,營業場所租金三級跳,對整體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在民生方面,[ 上樓難、租樓難 ] 之 局面亦對整體社會有壞影響。政府應修改現時對博彩業與國內自由行旅客措施傾斜的政策,使租金控制在合理水平,並提供足夠土地及提高土地分配政策之透明度, 以公開拍買形式推出市場。在提供足夠土地後,亦可增加道路面積,紓緩繁忙時間之交通擁塞,間接的促進整體經濟之活動力。

(2)勞資關係與勞資供求配對

中 小微企期望政府採取有力手段,向各工會取回勞工市場事項話事權,在工會不斷要求企業向工人發放優惠,如最低工資、延長產假、紅假期三倍工資等,政府應界入 調解勞資雙方之矛盾,需知企業在業績良好時是非常樂意和勞方分享經濟成果,但現時中小微企在承接以往數年之艱辛經營困境,實在不堪在工資成本上百上加斤。 而在最低工資之議題上,我們亦預見社會上之弱勢社群,承受弄巧反拙之惡重。

政 府應放寬輸入勞工政策,以紓緩現今中產人士不滿之情緒,如不盡早實行,則負面行動(如移民、撤資等)或會引致社會不安。亦應調整外勞政策各有關條款,用以 貼切個別行業之特殊營運週期及工種要求(如建築行業)。在政府應盡快設立人材資料庫一事,社會上已普遍認同此訴求。在短期勞資供求之訊息發放與實施配對工 作方面,政府宜資助非牟利機構成立[ 社會企業 ] 以進行此等措施,活化短期合約及按日計酬之工作安排,釋放在社會上可用之勞動力(如待業人士在尋找長期職位之空檔期、已退休之銀髮族再投入兼職職場、在照顧家庭之餘每天仍有空閒之人士等)。

(3)市場競爭環境

中小微企的健康發展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與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小微企的健康發展有賴於一個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現在,中小微企面對一個頗為惡劣的市場競爭情況,在各類型之資源分配、市場秩序之制訂、及市場份額的爭奪方面,中小微企與大企 (包括在澳營業之國外內的大企) 之競爭力相距甚大。

政府應擔當維護中小微企的角色,避免中小微企在大企侵奪下在市場煙沒。如在銀行服務方面,大型銀行以近乎壟㫁性之優勢,佔據大部份市場份額,政府可把中小型銀行納入政府存款與日常操作之系統。政府亦應將部份採購和工程合約,常規性的判給中小微企,亦應鼓勵大企及政府承判商將部份合約分判給中小微企,以扶持澳門本土中小微企發展有關業務及培訓本土專業人材。

政府亦應在各種政策的施行方面,提高行政效率與透明度,及簡化各類審批程序,構建一個便民的營商環境,例如現時房地產發展和餐飲業務牌照之申請、需時逾一年。這些便民措施亦㑹促進本地創業之發展和吸引國外、內企業來澳投資。

政 府亦應考慮借鑑外地成功例子,牽頭及投放開辦成本與土地資源,打造專為中小微企參與之各類型適合澳門的商業平臺,選擇某些重點行業構建商業生態鏈,如打造 大型專項商品零售市集(如電子、動漫、文化創意產品等),以低廉租金提供中小微企營業,並可激發澳門本土企業開發此等產品,及成為吸引旅客之景點,構成多贏局面。

 

(4)資金募集

各地政府在全球新經濟浪潮下協助中小微企組成聯營企業己成趨勢,一則鼓勵拓展創新企業,二則促成大量在有關產業鏈上、下遊之中小微企參與此等經濟活動。本會已在<2014 年度白皮書>中倡議籌組聯營企業(股東包括中小微企、投資者或政府)投資於開辦費用巨大之中高科技創新企業,以使中小微企能向全球研發機構引進適合之創新產品或服務,利用澳門之比較優勢進一步的市場化及構建產業鏈。

因此,本會懇請政府能擔當倡辦聯營企業牽頭的角色,及以免息或低息貸款資助此等企業。澳門亦可借鑑新加坡政府成立之GIC特殊投資有限公司 (GIC Special Investments Pte. Ltd.) 主要投資於創業風險項目、企業重組、過渡性融資等,幫助中小微企解決融資困難。

澳門可效法外地政府成立主權基金公司(如新加坡的淡馬錫),專注投資於澳門本土之創新企業,亦可投資外地之創新企業,及派出澳門專家擔任此等企業之董事層,累積經驗應用於開拓本土創新企業。

(5)電子商務

為 抓緊在全球電子商務化帶來的機遇,個別中小微企不能承擔所需的資金投放。政府應制訂法規,大力投放資源構造有關軟、硬件設施與提供所需之技術支援,及資助 中小微企構建各類電子商務平台,所涵蓋之範疇如第三方支付平台、雲計算應用、數據中心、物聯網、電子報關、網絡安全等,促成大量在有關產業鏈上、下遊之中 小微企參與此等經濟活動,使澳門工商業欣然迎接全球新經濟浪潮,並配合廣東省今年推行的 [ 互聯網 + ] 計劃。

此外,本會建議政府應加強監督市場運作,以改善本地互聯網之低率、高收費現狀,以配合電子商務之發展。我們期待電子商務之普及化用,能大大的紓解中小微企在面對土地資源及人力資源之缺乏、管理成本高昂、與狹窄的市場份額之種種困境。

 

(6)加強開放外地優材工作批核

政府應將 [虛擬經濟] 體系與 [實體經濟]體系之不同人力資源需求分別處理,盡快設立中小微企支撐的 [實體經濟] 急需之外地優材聘用類別,快速批核該等中小微企急需之人材。此外,為便利在澳畢業之外地學生在澳申請工作,政府可准許該等畢業生逗留在澳一年找尋工作。

(7)開放專業服務人材市場

現 時澳門人力資源短缺,阻礙自由經濟體系的發展,我們應大開門戶、撤除所有關卡,引進外地專業服務人材,涵蓋如會計、核數、法律、醫療、建築、工程等範圍, 一則可打造澳門成為擁有國際化專業服務人材的商貿中心,吸引外資在澳投資於各行各業,更重要的是期望藉此培訓澳門青年人材。政府應制訂有關認可外地專業及 外地大學資歴事宜,給予此等外地專材免除在澳考核及實習期的要求,暫准執業或受聘。此等外地人材亦可與澳門本土專業服務人材合作組成專業服務事務所,從而 誘使外地畢業之澳門青年回澳工作,使能修畢有關專業在職培訓求,成為雙贏局面。

(8)長遠人力資源政策

本會不厭其詳的重提在<2014年度白皮書 >內有關提高澳門市民整 體教育質素、盡快改革教育制度、實行中學統一考試之建議。政府亦應推行實務措施吸引在外地畢業之澳門青年回澳工作。政府應大力投放資源改變青年人急功近 利、貪圖短期安逸之心態,鼓勵青年人吸取先進識,按步就班的向上努力,政府應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放,活化澳門市民的文化修養,善用空閒為個人知識增值,其中一個可行的計劃是盡快籌建一間具現代規模、適合各社會階層之 [ 中央圖書館 ]。

培 訓澳門本土人材是本會其中一項重要宗旨,本會定期舉辦各類培訓課程,以提升業界僱主與員工之質素。為協助中小微企能在現今新經濟下創建新生力量,本會將與 香港大學機構合作推出一系列有關創業意念、孵化、培育、融資、及拓展之培訓課程,冀能出現一批新一代澳門本土創新企業家,對澳門整體經濟之持續發展有所貢 獻。

 

 

 

 

 

 

 

 

 

本會期望政府大力輔助中小微企改善與優化營商環境,及提升與優化澳門整體人力資源之素質,使中小微企能在良性競爭環境中持續發展。

 

(1)           中小微企營商環境方面

 

(i)                       電子商務:

為抓緊在全球電子商務化帶來的機遇,單憑個別中小微企不能承擔所需的資金投放。政府應大力投放資源構建各類電子商務平台及制訂法規(如第三方支付平台、雲計算應用、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報關、網絡安全等),以免費或極低廉價格供中小微企及大眾市民使用。本會建議政府應成立全資附屬機構推行此等政策。

 

(i)                       土地資源:

本會建議政府將新填海區及鄰近的商業區所佔的土地利用百分比,由原訂之百分比增大約三倍,並預留一半作較小面積的分段規劃,以公開拍賣或長期租約型式推出,以使中小企能開業或擴展,共同構建一個良性競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適度多元化體系。

(i)                       資金募集:

本會已在2014年度白皮書中倡議籌組聯營企業(股東包括中小微企、政府、和投資者如私募基金)投資於開辦費用頗為巨大之創新企業,以使中小微企業家能參予將自身研發之創新產品或服務進一步的市場化。因此,本會懇請政府能擔當倡辦聯營企業牽頭的角色。本會亦在此請求政府在一些創新之資金募集模式(如股權眾籌)中擔當牽頭和法規制訂者等角色。澳門亦可效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政府成立主權基金公司,專注投資於澳門本土之創新企業,亦可投資外地之創新企業,及派出澳門專家擔任此等企業之董事層,累積經驗以應用於本土企業。

 

(2)           人力資源方面

 

(i)                       招聘外地人才與吸引本土人才回澳發展

本會懇請政府盡快放寬外勞配額,惠及聘用本土員工較少之中小微企。政府亦應盡快設立 [外地技術與專業人才] 聘用類別,快速批核該等中小微企急需之人才。為便利在澳畢業之外地學生在澳申請工作,政府可准許該等畢業生逗留在澳一年找尋工作, 亦應推出適當政策吸引在外地畢業之澳門青年回澳工作。

 

 

 

(i)                       職場技能提升與生產力提升培訓:

為提升中小微企競爭力,政府應直接資助企業本地員工或東主參予各培訓機構所舉辦的 [職場技能提升] 與 [行業生產力提升] 課程,每一本地員工或東主應每年獲政府資助三千元,以輔助現行由市民自行選擇課程之[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這措施可幫助由博彩行業裁出之本地員工投身於非博彩行業工種。

 

(i)                       育創新科技應用企業:

政府亦應重點資助培育創新科技企業以提升澳門整體競爭力,取代現行之 [青年創業援助計劃]。本會懇請政府撥予一億元成立 [創新科技企業培育基金]資助有關機構推行此類計劃,每項計劃之無償資助金額上限為一百萬元。

 

(i)                       長遠人力資源政策:

我們建議政府參考一些西方國家或地區推行的吸納投資者、技術與專業人才移民計劃之成功例子,達至人才多好辦事之局面。本會亦不厭其詳的重提在2014年度白皮書內有關提高澳門市民整體教育質素、盡快改革教育制度、實行中學統一考試之建議。此外,本會亦建議政府盡快籌建一間規模能與鄰近地區看齊之 [中央圖書館]。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理事長    區宗傑

統籌及研究團隊

 

研究及出版團隊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統籌人

區宗傑   理事長

召集人

司徒壁光    副理事長

成員

張才勝  副理事長    容應存  副理事長    謝  法發  副理事長

李春源仁雙  副理事長       關家平  副理事長    魏  愫陳紹勤  副理事長

梁金泉魏  愫  監事長       湛寶儀  副監事長    馬研媚  監事

黃炳明  副監事長

林志輝  理事        李耀坤林植健  理事         梁桃躉  理事

崔紹文周紹湘  理事         尹松勝  理事        黃耀武  理事

朱麗萍  理事        丁紹雄  理事        淩宏達  理事

湯凱程  理事        賴廣田  理事        徐冠昌梁燕芳  理事

鄧永崗  理事        麥葉文  理事        黎鳴山  理事

楊莉莉陳  瑾  理事         陳啟龍  理事        許自習梁嘉鴻  理事

周穎心  理事        黃少華  理事        方鈞鋒  理事

劉健強  理事        黃廣超  理事

馬研媚  監事

研究及撰寫團隊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課題主持人

封小雲教授

 

編輯人

龔唯平教授

 

主題報告執筆人

封小雲教授

專題報告執筆人

龔唯平教授

行業報告執筆人

朱民武博士

李燕飛講師

杜可君講師

劉嶽忠碩士

盧平平碩士

                        楊  瑛碩士

 

摘   要

 

 

澳門作為21世紀頭十年被評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也是澳門歷史上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但在2014年出現了逆轉,2015年第一季度竟然錄下了負24.5%的GDP增長率,成為全球經濟表現最壞的經濟體。可是,澳門面臨的經濟下滑最壞時刻,正是各界重新認識及審視現有增長模式和經濟適度多元化困局的癥結所在、厘定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路向和實施路徑、以及制定全面突破戰略的最好時機

 

值此經濟拐點的時間視窗之際,本年度報告圍繞“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與中小微企業發 展策略”這一主題展開。在本報告中,首先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作出多角度的觀察,且透視其實質。其次,在此基礎上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踐、路徑作出初 步的反思,並評估其成效,分析困局之原因。第三,主要論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與澳門中小微企的關係、澳門中小微企進行多元化的策略選擇。最後,通過上述分 析,提出推進澳門中小微企展開經濟多元化的輔助措施。本報告的主要觀點如下:

 

1、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是從博彩業的“一業獨大”中推導而出出的。事實上,放眼全球,一業獨大可以說是小微經濟體的常態之一。這些小微經濟體的一業獨大與產業多元的關係,首先表現為:龍頭產業具有的上下游鏈條,以及形成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間的相互聯繫和協同發展。使得其一業獨大本身就帶有適度多元的內涵,能 夠帶動本土其他產業鏈條的發展。其次,一業獨大的龍頭產業雖然是世界級的產業,但卻植根於本土的各類資產與資源,尤其是本土的創造性資產。歸根結底,一業 獨大是否引發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而導致各類經濟、社會矛盾的產生,不在於一業獨大本身,而在於一業獨大的產業是否是在競爭中形成,且具帶領產業間協同發 展的能力。即能夠通過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組合,形成聚合效應。

 

2、澳門目前一業獨大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在“一業獨大”本身,而在於一業獨大的特殊產業——澳門博彩業的特點。博彩業所具有的對其他產業的排他性、發展的不可持續性,以及對社會、經濟整體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加上澳門博彩業對制度政策因素的高度依附性,決定了博彩業一業獨大即一賭獨大,不同於正常創造財富產業的一業獨大,對 經濟體的未來發展具極大的負面外溢效應及危害性。一賭獨大在短期內可以提升經濟體在區域及世界的競爭力。然而從經濟體的長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看,一賭獨大 的後果不是糖果,而是毒藥,一旦成癮,形成依賴則後患無窮。由此,一個經濟體從博彩業的一業獨大,逐步走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長期的經濟合理性,“一 業獨大”不是澳門經濟長期且可持續發展的常態。

 

3、澳 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本質,是要根本解決澳門經濟長期以來自身內在的動力缺乏問題,形成自主發展的全新經濟模式。在充分照顧博彩業一支獨秀的情況下,為經濟 提供一個穩定的支腳。澳門最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在於通過澳門產業的適度多元發展,逐步培育澳門經濟自主增長 與創新的能力,使澳門徹底擺脫長期以來高度依附的非自主型經濟,形成具內生增長動力的自主型經濟體。從長期的發展眼光看,通過經濟適度多元化,培育澳門的新興產業,並逐步替代現階段的博彩業成為新的龍頭產業,將是澳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最終求解之道

 

4、         長期以來在粵澳流行這麼一種說法,即由於澳門本土資源有限,因此,澳門本地適宜發展博彩業,而適度多元化只能夠通過澳門本土企業的“走出去”,到內地去尋求發展的空間。這種觀點的詭異與矛盾之處在於,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要區域,不在澳門本土,而竟是在澳門境外。從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與實踐,以及本土企業“走出去”的經濟機理等方面看,這種觀點具有謬誤之處;更是對一國兩制下澳門作為獨立關稅區地位的曲解。

 

5、回顧歷史,澳門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存在至今,適度多元化一直為其經濟常態。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主導的澳門經濟結構,會出現不同的龍頭產業。澳門上個世紀60-90年代由製造業主導的經濟適度多元化,可以得出幾點啟示:第一,澳門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突破口不是博彩旅遊業,而是製造業。第二,比較優勢是動態的。把澳門的比較優勢僅僅歸於博彩業,是十分武斷的,也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第三,適度多元化經濟體系的企業主體是本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第四,當澳門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因外生經濟因素變化喪失且面臨轉型之時,內生性的自主增長與創新能力缺乏,使轉型陷入困境而無法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其僅存的比較優勢就是博彩業。澳門的主導產業在21世紀又一次複歸為博彩業,這可以說是澳門能力“缺口”下的無奈選擇。

 

6、21世紀以博彩業主導的經濟適度多元化,是對傳統的博彩業實行現代化、國際化經營,以及開放市場的制度改革,突出博彩旅遊業的龍頭地位起步的。澳門此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推進,不僅是澳門政府的施政重點,更飽含了國家的全力支援與政策配合,以及內地周邊地區的實際付出。澳門此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是以拉斯維加斯為模本進行複製。其實施主力,是澳門本土之外的國際性大型博彩企業。澳門博彩業目前超越拉斯維加斯,顯示了複製成功的一面;而與這個成功如影隨形的,則是博彩業的一業獨大,預示著十多年複製無效的另一面:適度多元化的失效

 

7、國際性大型外資博彩企業的經營單一性,澳門博彩制度複製過程的變異,政府角色的混亂,是導致複製中適度多元化失效的主要原因。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必須重新起步。

 

8、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概念,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經歷,都必然涉及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即誰是適度多元化的微觀主體,也就是推動適度多元化的企業主力。澳門上個世紀適度多元化的實現,是由澳門本土的中小企業推動的;而本次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圍繞著壯大龍頭的設計,其預想的主力是大型外資博彩企業。這種戰略思路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由於主宰澳門經濟的大型博彩企業多元化經營推進緩慢,適度多元化戰略基本失效。

 

9、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力應當是澳門本土的企業,也即澳門中小微企。因為這是事實提供的答案,也是經濟適度多元化內涵的要求。中小微企客觀上是澳門多元化的存在主體;澳門內生發展的本土主體;創業、創新的市場主體與經濟、社會穩定的均衡主體。上述的四個定位決定了澳門中小微企在經濟適度多元化中的主力地位。

 

10、在過去十多年澳門經濟超高速成長的背景下,適度多元化反而進展緩慢,多元化的微觀主體—–中小微企更處於生存邊緣。這個事實並非證明澳門不具備產業多元發展的客觀空間、中小微企已經完全不具競爭能力。事實上,澳門中小微企仍然有產業多元發展的巨大空間

 

11、澳門中小微企主導的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可填補的巨大市場空間。澳門中小微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仍然具有競爭活力。澳門中小微企近十多年來,通過傳統產業的突破、供應鏈運行的必要服務鏈條擴展以及文創產業的孕育,積極投身於多元發展的實踐之中。

澳門近年來嶄露的創業與創新苗頭,預示 著整個地區的創業空間開始發育。從長遠看,更是本土新生代中小微企崛起的象徵。這股創業與創新的潮流,挾全球第三次產業革命席捲而來的新思維、新技術及新 商業模式,結合澳門的傳統、文化、經濟自由開放等本土優勢,將會帶給澳門經濟與產業一個全新的格局。

 

12、澳門中小微企推進經濟多元發展的五大策略:一是細分市場,以企業集聚達致產業的規模效應;二是通過差異化,建立特色產業以提升產業發展的競爭力;三是組成本土大中小企業的協作聯盟,以發揮資源分享、優勢放大的效應。以及本土企業與珠三角地區企業的產業關聯組合,完善產業的前向、後向關聯;四是充分利用目前全球新產業革命帶來的新科技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產業創新,開拓產業多元化的空間;五是建立澳門中小微企協會聯盟,彙聚中小微企參與經濟發展、市場競爭的博弈能力。

 

13、澳 門中小微企作為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企業主力,政府的全力支持與政策扶植,責無旁貸。尤其是在目前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且控制在外資財團的基本狀況 下,澳門中小微企推進經濟多元化的努力,如果缺乏政府的角色與作用,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政府輔助政策方面,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創新。

 

14、重新審視政府的角色,以及政府與本土企業的關係。尤其是要突出在經濟轉型中的主導型政府角色,參照臺灣、新加坡的做法,積極介入新產業的投資,創辦大型企業,以大帶小,形成新產業中大中小型企業的中衛關係,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

 

15、全面厘定中小微企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的作用。通過設立澳門中小企業基本法對澳門創業創新活動做出短中長期規劃以及鼓勵中小微企參與CEPA協商,在粵港合作中充分反映本土企業的經濟訴求,以促進澳門中小微企在經濟適度多元化中的作用實現。

 

16、政府通過對博彩業的中期檢討,適度控制博彩業擴張的”。包括對博彩業在產業結構中比例的“度”之界定,以及真正落實博彩大型企業對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推動。更長遠看,則要提前做好2022年博彩制度的改革與推進預案,以促進澳門博彩業真正轉向市場競爭型產業。

 

17、制定系統的適度多元發展產業政策,鼓勵中小微企全面參與其中。首先是做出產業優先發展的目錄,以及優先次序;其次則是系統性的鼓勵手段,以保證策略性產業的優先發展。同時,產業政策還應當包括政府具體的主導型角色。

 

18、改善本地的發展環境,為增強中小微企競爭力提供平臺基礎。地區發 展環境由“創造性資產”組成,是一個地區動態比較優勢的關鍵因素。而創造性資產包括完善優良的基礎設施、優秀的人才儲備、產業的科技基礎、健全的市場環 境、規範的法治建設、以及政府的政策與制度支撐,等等。為完善澳門的地區發展環境,澳門政府與企業必須付出巨大、長期的努力。

 

 

 

 

 

 

 

 

 

 

 

 

 

 

 

 

第一部分:中小企業家的提案

分錄

 

1、xxxxxx ……………………………………………………………

2、xxxxxx ……………………………………………………………

3、xxxxxx ……………………………………………………………

4、xxxxxx ……………………………………………………………

5、xxxxxx ……………………………………………………………

6、xxxxxx ……………………………………………………………

 

1xxxxxx

xxxxxx

 

(一)   我對澳門物流業發展的新思維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區宗傑  理事長

 

1.     環顧澳門的鄰近地區廣州市與深圳市,在1980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短短20年期間,城市發展突飛猛進,主要有下列四個因素所促成:(一) 資金流:政府和私人企業大力投資在各基礎建設、生產厰房、與工商業活動,(二) 信息流:環球工商業貿易之信息交往便利化和電子化,(三) 人流: 所需之人才從四方八面(國內與國外)匯集參與投資、生產、工商貿易等活動,亦包括國內外之旅客,(四) 物流:貨物能順暢和低成本的進出。而人流與物流興旺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化之集體客運交通系統之構建、住宅與工商業區之新規劃、先進的客貨運機場服務與集裝箱海運服務等利好因素促成。此四流(因素)互相協同而構成 [ 一(物流)業興,百業旺 ] 之局面。然而,我們現在處於2015年,那麼在未來之20年內,澳門的物流業發展是如何?我們在本文試跳出現有牢固的思維框架,聚集於數㸃新思維,向前看澳門物流業的發展。

 

2.     現時澳門物流業的業務地理覆蓋範圍,可分為:(1) 環球物流: 即主要利用空運(由澳門國際機場或結合香港國際機場)將貨物運至航班所達之世界各地,或由世界各地運抵澳門,海運方面就主要依靠駁船將貨物運抵香港集裝箱碼頭,再運至世界各地,或由世界各地運抵澳門,(2) 區域物流: 即主要利用大型貨車行駛公路與駁船(內河船)利用河運將貨物運至國內週邊城市,或由此等城市運抵澳門,(3) 城市物流: 即利用中小型貨車將貨物運至本土市區內商業或個人客戶。

 

在未來20年期間澳門物流業發展的新思維,可應對以上所述之三個業務地理覆蓋範圍,主要的利好發展因素有三個:(a) 國家 [一帶一路] 政策的推行,(b) 港珠澳大橋的啟用,(c) 澳門本土新填海區與橫琴新區所提供的土地資源以供物流業務發展。

 

在擴展澳門物流業的業務地理覆蓋範圍來說,有下述之新思維。

 

2.1       環球物流的新思維:在空運方面,澳門物流業可利用大、中型貨車經港珠澳大橋結合香港國際機場,提供更多航班與抵達地點,在海運方面可利用貨櫃車經港珠澳大橋結合香港集裝箱碼頭,提供更多集裝箱貨船航班與抵達地點,這比現時的依靠駁船之結合模式大大的省減時間與成本。在與葡語國家地區的貨運方面,澳門應建立成為這些地區與國內及東盟十國的環球物流樞紐的總部。

 

2.2       區域物流的新思維:在[一帶一路] 推 行下,澳門應把國內西南部地區(即粵西、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以及東盟十國(達六億人口之多)囊括在區域物流的業務覆蓋範圍,以擴大貨運來源及貨 運終點地域。除貨物之運輸紐帶途經澳門外,物流企業可在澳門成立此等區域物流業務之總部,利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平台等管理有關跨地域之運輸及其他物流業 務。因應澳門中小企物流服務公司之較小資本投放,個別公司或十數公司組成非正式之聯盟,選擇專注於某一種類之貨物,如冷凍食品、比賽用之馬匹、新鮮花卉、比賽用之車輛、高級時裝等。

 

 

2.3     城市物流的新思維:在港珠澳大橋啟用後,澳門應聯結香港與珠海(特別是香州區與橫琴新區),構建擁有約八百萬人口(現時估算)之 ”一小時生活圈”,開創或擴展現有之物流有關業務。為解決澳門土地資源不足,可在澳門本土新填海區、香州區與橫琴新區設立大型物流倉儲及配送中心和物流增值服務基地。澳門中小企物流服務公司可將舊區內每個僅三數十平方米面積之地鋪併合,打做為數百平方米面積之小型倉儲及配送中心,靈活解決工商用地之短缺、道路狹窄、交通擠塞等困境。而在取得澳、港、珠聯結業務的成功經驗後,亦可將業務規劃伸展鄰近之中山市與廣州市各區(如番禺、南沙)。對物流企業以外之各行各業中小企來說,因應與鄰近地區的運輸時間和所需成本的減低,亦可擴展現有業務、開拓原材料供應來源地及客戶地域群組等,或創立全新業務,邁向澳門整體經濟適度多元化之願景。

 

3.     物流業的業務主要功能範圍,可分為:(i)採購:這可說是現代 [物流供應鏈] 的上遊功能,物流服務公司代替客戶處理採購原材料、配件或制成品之功能。(ii)運輸:這功能是傳統上普遍對物流一詞的認識,是指將貨物由一點運送到另一點,這功能亦包括清關手續。(iii)倉儲:這是一般的寄存功能。(iv)配送:這是現代 [物流供應鏈] 的下遊功能,是將貨物由 [配送中心] 運送到零售商或消費者客戶手上,這功能亦包括貨款交收、回收廢料等。(v)物流電子信息管理(如貨運電子追踨、電子報關等)。 (vi) 物流增值服務:這是現代 [物流供應鏈] 的重要功能,是在貨物的原件狀況下加添簡單的 ”非核心生產”工序,如配件組裝、包裝等,以附合市場監管規例、宣傳推廣、消費者客戶特性等需 求。由物流服務公司進行此等加工工序可達致成本或容積計算之規模經濟效益,或直接的降低有關之總成本(即原生產廠房所屬地區之材料、工資、土地資源成本等 較為昂貴),或原生產廠房所屬地區缺乏有關之材料、技術與人才等,實例如代替網上書店處理訂單包捆工序、代替時裝公司處理熨貼工序等。

 

在擴展澳門物流業的業務功能範圍來說,有下述之新思維。

 

3.1      有實力之澳門物流服務公司應發展成為 [全方位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者] ,在整合上述之功能與業務地理覆蓋範圍,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給予客戶,亦可發揮與葡語國家地區貿易擁有的各種優勢,涵蓋有關與葡語國家地區之物流服務。

 

3.2      在整合 [物流供應鏈] 的採購、運輸、倉儲、配送這四個緊接的功能上,澳門中小企物流服務公司可與鄰近地區之物流服務公司締結拼購、拼櫃等具規模經濟效果之聯盟策略,此等策略成功與否有賴各類型電子商務平台之有效配合。

 

3.3      在物流增值服務方面,澳門中小企物流服務公司可提供各類形小批量、高增值之加工服務,如手工繪畫工序、語文(如中葡雙語)翻譯印刷、客戶自選附加配件之生產等工序,以滿足個別消費者顧客或客戶群組之特性要求(如電壓規定、顏色要求等),亦可聯結本土創意文化產業發揮協同效應提供獨特的高增值服務,開拓在成熟市場中縫隙的新分割市場機遇。

 

(二)               澳門經濟下滑,中小企業可以怎樣?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容應存 副理事長

一向被坊間視為阻礙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博彩業,近年受到國內外經濟下行的環境影響,收入連續下跌了15個月,累計收入只得1588億澳門元,平均毎月收益少於 200億。 澳門特區政府在九月初隨即宣布要實行財政開支緊縮政策,作為減低經濟下滑所帶來的風險,我本人是贊同政府的做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商業和民生扶助方面就不可減少,有需要時還要增加,確保商業運轉順暢和保障弱勢社群。

澳 門自從賭權開放以來,其經濟體系變得越來越單一化,過分倚賴博彩業,風險指數極高。有見及此,本人一直以來都常呼籲特區政府要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必須要作 出多方面佈署和策略,加快推進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助,平衡各行業之生存空間,不能任由博彩業一業獨大,不然的話,對其它企業和市民都 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尤其是中小企業。

回 顧賭權開放至今,中小企業一直被其擠壓,店舖租金不斷上升,難得生意有提升時,租金又話要上調,往往調整幅度非常驚人,以倍計算,營運所得利潤變得越來越 小,人力資源長期性不足,已經是老話題,無論本地僱員或外地僱員都希望進入博彩業或大酒店工作,而中小企業就乏人問津,原因是中小企業工資和福利方面都不 能與此相比,無奈只有申請外僱作補充,但政府在申請過程中又未能完全配合。

今天博彩業收入下滑,多家賭場貴賓廰結業,坊間有人認為中小企業可以因此而受惠,能吸納到一些本地僱員,來舒緩人資不足的需要,但是我本人認為在短期內不可行,原因是該批人仕長時間工作於博彩業, 是不可能馬上適合中小企業任用的; 其次,中小企業在今天經濟轉差的環境下,感覺十分矛盾,生意好的時候無人用,生意差就算有人都不敢多用,已知有多家中小企按形勢來作出內部調節,實行精兵簡政,培訓現有員工,除工作技能上和質素外,更重要的是令員工對公司產生歸屬感。

面對今天經濟逆轉的形勢下,我們中小企業家們更加要自強不息和團結,應付未來,作出重新思考,制定營運策略。我本人認為今次寒冬將會持續一個頗長的時間,或許待至明年第三季才會穩定下來,但大家不用太擔心的,我相信我們特區政府是有能力應付和做得更好。

 

 

 

 

 

 

 

 

 

(三) 殘局之中佈棋遣兵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林志輝 理事

 

過去十三年隨著博彩業開放和國內經濟高速發展,造就了澳門經濟數據年年亮麗,一片繁榮昌盛。一業獨大的博彩業就有如生長在澳門土地上的一棵快高長大的樹苗,經過這十多年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根深葉茂,欣欣向榮,已經成為了一棵參天大樹。市民在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遮風檔雨,安逸自在!人們忽略了大樹下的幼苗,正因為土壤的養份被大樹掠奪,陽光被樹冠遮蔽,這些幼苗已變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這就是風光背後的澳門中小企業的真實寫照。

隨著中央政府實行大力反貪腐,和國內經濟下滑等影響,衝擊了博彩業這棵大樹,賭收連續多月報跌,大樹枝葉稍稍落下,本來以為可以為小樹苗帶來生機,可惜已屆秋天落葉期,經濟大環境步入深度的調整期,秋季過後,小樹苗還要挨過寒冷的冬天…….

「識時務者為俊傑」,大環境如此,我們中小企業當然也不能望天打卦,怨天尤人,要自強不息,闖出生存發展的道路。

 

商場博弈志氣足,缺車少馬成殘局:

博彩業開放,造就商機是不爭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投資者才會願意下這盤棋。百業興旺,社會繁榮本是市民所祈盼的!但政府政策的失誤和資源的錯配使社會失衡!

就像大樹與幼苗的比喻,社會資源分配極度懸殊,扭曲的市場資源,使中小企業在人資市場和資源市場都缺乏競爭力。昂貴的租金、高企的薪金和各項固定成本開支,使企業資金的投放無法獲得合理的利潤收益,更甚至扼殺了企業的生存空間。過去一段日子,一些經營幾十年的馳名老舖相繼結業,他們經得起“宏觀調控”和“97金融風暴”,却失落於這個“大時代”。

商場如博弈,中小企業正面對著舉步維艱的“殘局”。眾多中小企業東主縱然有心闖一番事業、創一個品牌,只可惜澳門現時的營商環境並不是適合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泥土。

 

(一)人手不足,始終是中小企業的“致命傷”,“會呼吸的痛”:

 

請 人難,請“師傅”更難,就算請了也很容易流失;如果流失的是核心技術員工,例如是餐廳的廚師、髮廊的髮型師,凍肉鋪的送貨司機,小企業的營運就面臨癱瘓。 中小企業每流失一位員工都令企業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如在棋盤上每失一枚棋子,均有可能造成“一子失落,滿盤皆落索”。如今中小企的處境就如捉一盤殘局棋, 要生存就需力挽狂瀾。

 

(二)  殘局當中 見招拆招:

 

企業中要建立一套老闆和員工共同努力,共同分享的科學化管理制度。首先,鼓勵和指引員工訂立人生目標,達成目標的路程有個方程式:路程=速度×時間。這公式小學已學習過,讓員工生活化理解,需要循循善誘。員工自身求上進,企業才有生命力。

舉個例子,以前諾基亞手機,又防水又防震,長時間佔領了手機市場最大份額;但是現在的手機市場,成了iPhone和三星這些智能手機的天下。多功能集於一身,不斷更新換代,正是取勝之道。因此,企業要盡力培養員工多方面技能,成為“多功能員工”,並且鼓勵員工不斷創新,創造自身和企業的價值。

例 如,在我經營的餐廳,現正嘗試推行“創新獎勵計劃”。鼓勵廚師研發新菜式,由同事和管理者按照菜式的賣相、材料配搭、味道、香味、意境、創意等幾個項目進 行評分;而評分和員工的創造力,將作為晉升和薪金調整的參考依據。再者,有特色的新菜式將入選餐廳的“廚師推介”產品,廚師和樓面銷售團隊均可獲得紅利。

讓員工成為企業營利的得益者,輔助他們成為“企業小當家”。我們可以訂立企業的營利目標,鼓勵員工協力達成,企業營利與員工共同分享,讓他們的本位職業轉為事業

 

(三)依靠科技,釋放勞動力,提高生產力:

除了人的因素,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另一推動力。依靠科技,尤其是電子信息科技、網絡科技,為企業運作帶來徹底的改變。我們公司現正逐漸將後勤支援部門移師珠海,以減輕租金及人手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作為本地員工的技術補充

其 實只能慨嘆一句:“事急馬行田”。現時,澳門的前線員工將每天的營業額、現金購物單據、供應商發票、出勤記錄等,即時透過智能電話傳送到珠海的後勤部,後 勤部同事即可作圖片資料的整理和儲存,將數據輸入設定的程式進行分析,以指引企業及時做出營運的調控,我們就可有效實施數據管理。

 

(四)官民合作、實現澳門夢:

中 小企業需要自強,但是政府的扶持不能缺少的。現在,隨著國內的經濟調整和中央大力反貪運動的持續,澳門博彩收益連續十五個月下跌,本澳經濟“大約在冬 季”。此外,周邊鄰近國家地區相繼啟動發展博彩業,對澳門博彩業將形成直接競爭的威脅。此時,澳門的產業經濟正是該截枝梳理的時候了!對於澳門,「新常 態」意味著龍頭產業博彩旅遊業需更規範化、服務更優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經濟增長點,尋求產業適度多元的出路。政府作為園藝師規劃師,正是要對大樹的枝 葉進行修整和梳理,修剪遮天蔽日的樹冠,讓底下的小樹苗得以沐浴雨露陽光,回復生機;為澳門未來創造更好營商環境和實現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 夢”。

 

建議政府牽頭,成立一個由政府部門(如:勞工局、經濟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 、中小企業團體和學術界共同參與的“中小企業服務支援中心”,打造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平台。為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宣傳推廣、企業管理、流程再造、以致轉型等方面提供實際的支援。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對扶助工作的績效作評估和檢討,要跟進扶助工作的落實程度和成效。

 

1.         建議該中心有職業培訓的職能,為失業、待業和轉業的工人提供職業培訓,技術提升培訓,工商管理培訓(與學院掛鉤)等。

2.         建 立澳門的人力資源資料庫、人才庫。一方面可將經培訓的失業人士重新分配,引介給有需要的企業,以補充中小企人力資源之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那些未被企業 吸納的人力資源,集合成“多功能支援服務團隊”,可靈活地臨時調動,為中小企提供短暫的人力支援服務。就像新加坡的百樂酒店集團曾嘗試成立一個“酒店營運 專業組”,當時團隊中只有五名員工,他們經過七個星期培訓後,開始憑著多元技能,每天輪班到各部門工作。加入這個團隊的員工兼任餐飲、客房和前台接待三種 工作。當各部門在不同時段忙得不可開交時,酒店就能靈活調動這些員工,舒緩各部門的時段性人手緊缺問題。如今這個團隊不斷擴大,集團在新加坡的三家酒店都 有各自的多功能員工。這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概念,中央化解決中小企人資流失嚴重的方法。

3.         成立“中小企技術顧問圑隊”,為中小企提供兩樣顧問服務:一是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二是協助建立企業管理制度。

可以聘用那些已屆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和培訓,這樣可使澳門的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得以承傳,使專業技能、高級科技得以普及。另一方面,聘請管理專才可為企業提供診斷,提供解決企業營運問題的方案,以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的企業管理水平。

4.         成 立“中小企科技支援團隊”, 協助中小企對科技知識的了解和增加科技元素的行業中的運用。服務團隊專門研究以科技提升競爭力的方法和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科技培訓和服務 支援,協助企業設置科技設備,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目前國內互聯網服務發展迅速,“互聯網+”已納入我國政府發展規劃藍圖;澳門人力資源不足,依靠科技或者發展科技產業才是廣闊的“藍海”。

5.         建議成立一個“中小企業服務孵化中心”,由中心成立一個或多個“社會企業”。例如:建立服務對象為中小企業的物流運輸系統的社會企業,為中小企送貨、外賣、文件送遞等提供服務。中小企業所遇到難題共同特性是:工種瑣碎、量少,一般快遞公司不願接單。建立服務系統是要化整為零,整合資源。為他們解決人手不足,司機短缺等頭痛問題。

此外,可進一步將“社會企業”的服務範疇推廣至:廣告宣傳媒體、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建立中央服務系統,為中小企業提供價廉物美的優質服務。市場成熟時,更可作技術轉移,創造商機,授之以漁,對於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作為一門生意承傳。

 

最後,希望政府從政策和資源方面給予支援和配合,真正推動澳門本地的多元代發展。化勞資矛盾為勞資合作,為雙嬴!

 

 

 

 

 

 

 

 

 

 

 

 

(四) 打造澳門商業平臺,構建商業生態鏈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黃少華 理事

 

** 簡介:平 臺化可將小企業聯結到一起,使其能夠跨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客戶自動化和集成軟體開發的核心業務流程,為企業發展提供獲得競爭優勢,從而能夠創新和迅速回應 市場變化。商業生態鏈,理論上可以通過商業環境不斷的發育成熟而形成,通過純粹做框架,做概念,完成那些能驅動整個商業生態運轉的制度設計和安排,把眾多 小企業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緊密型的生態鏈對生態鏈的競爭聯盟,形成商業界欣欣向榮的關係。澳門政府打造平臺,打造一個商業世界的生態鏈。 **

 

平臺化就像一個可以把糖葫蘆串在一起的扡子,把一些社會上可以被串聯的小企業焊接到一起。澳門政府應牽頭及投放資源打造各種商業平臺,打造一個商業世界的生態鏈。

 

商業生態鏈,理論上可以 通過商業環境不斷的發育成熟而形成,通過純粹的做空,做框架,做概念,完成那些能驅動整個商業生態運轉的制度設計和安排,最終將眾小企業成功地組合聯結在 一起。這種組合結構剛開始運作時可能較為鬆散,但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緊密型的聯盟。縱觀企業與企業、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小企業遠不是大企業的對 手。但是,如果是生態鏈對生態鏈的競爭,必將成為未來大企業間更安全的決戰臺。因此,如何利用小企業組成生態鏈即組件化價值網路,形成商業界井然有序、欣 欣向榮的的局面,打造一個使得生態鏈各個環節相對接的撮合平臺。

 

使用平臺化整合的企業深需做到一下幾點:

 

一、建造技術平臺:

在動漫、文化創意、技術創新等領域中建造。例如,臺灣聯發科,通過觀察到眾多企業做手機需要分別開發和採購很多類型的晶片,因而使得小廠無法形成差異化對比。針對此,聯發科發明了一種集成化的晶片。

 

二、創造平臺(孵化器):

小 企業創業由於技術、資金等資源缺乏而寸步維艱,必須用一個平臺來支持它。而獲得平臺支持,一方面使得小企業創業的成功率大大得到提高,而平臺創建者自身也 可從中獲得不菲利益。例如,翻牌連鎖經營,連鎖加盟,通過提供商業設施,提供一種機制平臺,組織整合創業者,組成一個類似大企業的運作。即虛擬集團,通過 虛擬集團公司的運營與管理,整合資源,簡化流程,提高企業管理效益。

 

三、打造通路平臺:

小企業要打造一個通路能力往往有限,而平臺相對就容易得多。例如,工廠市場、手機專業市場、舊貨市場、文物市場就是一個個的通路平臺。舉例如日本秋葉原市場,市場內所有的電器商家都是銷售最獨特並且最具前瞻性、概念性的產品,這就是通路平臺的優勢。

 

四、媒界平臺:

企業有了一個思想或商業企劃案後,想要整合那些大量存在的小企業和創業者,就要對外發佈消息,從而將這些對象找到和聚集一起。通過報刊、雜誌、電視節目等傳媒手段,利用這個消息介面,從而把這些小企業組織加工、捏攏在一起。

 

五、經營平臺:

比如,美國的ebay平 臺,阿裏巴巴就是典型的經營平臺。它是一個綜合類的大市場,其提供海量資訊和便捷安全的交易市場,可以花上較少的經費,就可以開設和運營多間商鋪,整合成 真實互動的經營平臺。這個平臺不僅給小企業提供了發佈資訊,支付臺等賴以生成的整個交易條件,也通過此增強了平臺建設,強化了消費者對其店鋪的信賴。

 

六、設備集中化:

設備集中化即提供小企業經營所需的各種設備,小企業可以用租用的方式,獲取他們所需設備的使用權。比如將樓層分隔成多間辦公室,配上辦公傢俱、電腦等辦公器材的出租,達到資源共用,分攤運營成本的效果。

 

七、供應鏈平臺:

供應鏈正在改變世界,一個以資源全球化,市場全球化,規則全球化為標誌的供應鏈時代。舉例香港利豐集團,深圳怡亞通集團作為代表型的企業。全球供應鏈概念是在全球範圍內組合供應鏈,它要求以全球化的視野,將供應鏈系統延 伸至整個世界範圍,根據企業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選取最有競爭力的合作夥伴,結成全球供應鏈網路,以實現該段供應鏈的最優化而形成的。供應鏈的核心動力是企業 與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銷售商乃至最終消費者,企業適應顧客的需要而組織生產和供應,協調通暢,從中賺取收入。

 

 

 

 

 

 

 

 

 

 

 

 

 

 

 

 

 

 

 

 

 

 

 

 

 

 

 

 

 

 

 

 

 

(五) 建築行業面對本地和外地技術工人短缺之困境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湯凱程 理事

 

 

 

本人現年30歲,從事建築行業類別的裝修和泥水工程項目,雖然入行時間不長,但也有8年的年資。本人從事建築行業的原因就是跟䢫父親的步伐,克承父業。在這8年的工作時間內,看見一些業界需要嚴肅正視的議題。本人有幸在下文發表一些個人見解,講述本地技術工人和外地技術工人(公司額、自由勞工額)的問題。

 

(1)   建築行業面對本地技術工人短缺之困境:

 

1.1   年齡問題:

 

除了建築工程師、則師等專業和各類文職工種有年青人入行外,我察覺其他籃領工種(特別是泥水、模板、扎鐵、搭棚等工種)則鮮有年青人入行,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究其原因不是籃領工種薪金不高(正正相反的是籃領工種之薪金比一般白領工種為高),而是這些工作是高勞動量、苦累、工作環境骯髒、和職業形象欠佳等負面因素。本人親見不爭的實況是泥水技工(師傅)的平均年齡已經是50歲以上,接近或超過60歲的也很多。

 

1.2    轉職問題:

 

除了年齡大,也看到很多建築業界員工轉職做其他職業,如博企內之莊荷、大型酒店工程部、的士等。轉職的原因是轉投工作比較安穩、環境舒適衛生、勞動量低等表面利好因素。年長的技工(師傅)多是兒女已長大,不用再受僱於建築行業的辛苦工作,或是退休、或是轉職投入服務行業(如大廈管理員),所以,技術好的和有活力的建築行業技工(師傅),可以說是瀕臨絕種。

 

 

 

(2)   衍生的政府政策問題:

 

2.1 本地技工和外地技工(自由勞工額)比例的問題:

 

由於本地技工瀕臨絕種,所以就政府以本地技工要有一定數目才按比例配給外地技工(自由勞工額)之政策措施,已經不合時宜和跟不上社會實際需要。

 

2.2 以未來工程合約來審視外地僱員申請和續期的問題:

 

每當個別業界公司向政府提出外地技工(自由勞工額)申請和續期,都要提交末來的工程合約資料,由於申請和續期都有一定的時間跨度,以裝修公司的情況為例,在承接100萬元以內的小型工程時,由洽談、簽約、開工只需很短的時間(如約一星期),所以工程承辦公司往往是需要有額外之人力儲備,以達到更好的靈活性履行合約條款。所以,用未來工程合約來審視外地僱員申請和續期是欠缺靈活性和不附合業界實際需求。

 

(3)   建議改善現時有關之政府政策:

 

3.1     政府在審視個別業界公司申請外地技工(自由勞工額)時,應對此等公司之年資經驗和往績,在眾多決策因素中放大此二項表現之加權比例。

 

3.2     政府應盡快放寬本地技工和外地技工的比例配額,以貼切業界之實際需求。

 

 

2xxxxxx

xxxxxx

 

 

 

3xxxxxx

xxxxxx

 

 

 

4xxxxxx

xxxxxx

 

 

 

5xxxxxx

xxxxxx

 

 

 

6xxxxxx

xxxxxx

 

 

 

 

 

 

 

 

 

 

 

 

 

 

第二一部分:主題報告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與中小微企發展策略

 

1導言:最壞與最好的時刻

 

2015年可以說是澳門經濟最壞的時刻,過去十多年井噴式的經濟超高速增長勢頭驟然逆轉。從2014年6月起,作為澳門經濟增長引擎的博彩收入,開始了每個月以20-30%,甚至超過40%的速度,螺旋式的垂直下降,這個進程持續了一年時間竟然沒有任何止跌回彈的端倪。由此,這個21世紀頭十年被評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也是澳門歷史上表現最好的經濟體,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與2013年的19.3%相比,跌至8.1%(以當年價計算)。在2015年第一季度竟然錄下了負24.5%的GDP增長率,成為全球經濟表現最壞的經濟體(見圖1-1)。2015年6月博彩毛收入從最高峰的每月300多億澳門元,跌至173億澳門元的低位,更有再向下俯衝破170億元的危險。如果以每月170億澳門元的月博彩毛收入計算,則2015年的博彩毛收入,與2013年的高峰相比,年下跌幅度將高達43%,即高於4成的財富博彩毛收入將消失殆盡,還沒有看到下跌的趨勢。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本地生產總值2015年第1季度》

 

圖1-1 經濟增長及本地生產總值內含平減物價指數 

 

眾所周知,此次澳門經濟的整體直線大幅度下降,源自博彩業。自2014年6月起博彩收入持續走低以來,澳門經濟的其他因素並無出現明顯的變化,有的甚至更呈現向上走勢(見表1-1)。可是很不幸,這些正面積極因素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博彩業與澳門經濟之間牽一發動全身的緊密相關關係,正正反映了澳門經濟被博彩業一業獨大牢牢綁著架在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戰車上,這是十分明顯的事實。

 

澳門經濟大起大落,最好時期的終結與最壞時期的出現,反映了微型經濟體成長的波動性與非穩定性,這是微型經濟體的固有現象與內在規律。然而,澳門在2000-2013年這個歷史上最好時期錄得的最高GDP增幅,與2015年這個最壞時期錄得的第一季度GDP增幅,其

差幅竟然高達58%。這個數字應當是創下了全球歷史的最高紀錄。

 

表1-1   2015年第1季本地生產總值主要項目變動      %

 

          名義變動      實質變動
本地生產總值

私人消費開支

政府最終消費開支

固定資本形成

貨物出口

貨物進口

服務出口

其中:博彩服務出口

其他旅遊出口

服務進口

          -20.4

10.9

18.6

37.6

30.7

10.4

-35.6

-36.8

-16.2

-35.6

       -24.5

6.7

6.8

32.2

32.5

10.4

-33.7

-39.7

-17.7

-37.9

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本地生產總值2015年第1季度》

 

而這種自由落體般的澳門經濟硬著陸,不僅凸顯了主宰澳門十多年經濟超高速增長的單一動力突然失速所造成的經濟體高度震盪和風險;也預示了澳門經濟增長方式已進入了轉型與調整的重大時刻。

 

財富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 間井噴式地湧入,現在卻如海水退潮式般地迅速消失。縈繞在人們頭腦揮之不去的一個疑問是,此次的經濟大幅滑落的原因究竟是短期的、外部的?還是結構性、內 生性的?這種大幅度增長下滑是否意味著澳門經濟成長的拐點出現?如果下降是短期與外部性的,並不涉及澳門自身的經濟動力與經濟結構問題,則經濟成長在短期 內可以緩解,高速增長的浪頭會重新捲土重來。例如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引致澳門經濟增長率一度下降為2.3%,之後則全面反彈更躍升至2010年的最高增長33.4%;而如果是結構性、內生性的,則必然內涵澳門深層次的經濟問題。而涉及深層次的經濟調整必然預示著現存經濟發展模式的轉換,如此,經濟拐點的到來就無可置疑。

 

誠然,從最表層的現象看,此次澳門經濟增長逆轉與大幅回落,起源於博彩業的大幅下滑。而博彩業大幅下滑則緣於內地反腐敗、限制內地銀聯卡使用等一系列措施,造成的現金流大幅收緊,出現了博彩業中貴賓廳業務發生雪崩式的塌陷,由此導致了博彩業持續一年以上的直線下滑震盪,且至今為止沒有止塌的趨勢。事實上,博彩業過去十多年超高速增長的背後,是由佔據博彩市場7成以上收入比重的貴賓廳帶動的。貴賓廳博彩是超高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非中場博彩等部分。

 

具體地分析,以2013年澳門博彩毛收入每月300億元數字(2013年博彩毛收入為3627億澳門元的月均數)計算,則貴賓廳月入為210億元(以7成比例計)。中場及其它部分為90億元。2014年因下半年起博彩業收入開始下滑,全年博彩毛收入錄得3515億澳門元,同期貴賓廳比例下降為6成。如以下半年博彩業持續下降後,每月博彩毛收入平均為250億元計算,整體月毛收入下降了17%;但貴賓廳月入則下降了29%為150億元,而中場業務不降反增至100億元,收入增幅為11%。由此可見,澳門經濟增長逆轉與持續一年之久的博彩收入大幅下降,根本是由貴賓廳業務大幅收縮造成。而貴賓廳業務的收縮則是內地反腐敗,限制銀聯卡使用等措施持續發酵的直接結果。從中可以得出以下判斷:過去十多年澳門超高速增長中,內涵大量的內地非法財富流入與博彩不規範成分。這些成份更使澳門多年來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吸聚內地腐敗與洗錢等非法財富的黑洞。大量財富如泡沫般驟然蒸發,揭示了澳門多年來超高速增長的數字中,至少有2-3成比例(見表1-1的GDP 與博彩業收縮數字)是非正常的。

 

如果從更為深入的視角觀察,則可以看到,澳門歷經十多年經濟超高速的增長,持續的經濟過熱與發高燒,已經使澳門經濟近年來一直超負荷運轉。土地與、資源等、要素供給全面緊繃,不僅要素市場價格飛漲,聯動拉起了商品、服務價格大幅攀高,不斷逼近經濟與社會承受能力的極限。市場失衡、分配失衡、資源配置失衡已然走到超越負荷的邊界。而拉起這一系列經濟失衡的,正是博彩業,也即博彩業一業獨大引發的經濟結構失衡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博彩業是一個沒有清晰的供求平衡點、純粹的由供給創造需求型產業[1]。缺乏需求制約與行業自製力的博彩業本身存在無限擴張的內在衝動。但是博彩業的發展需要土地、人力及各類資源,而一個經濟體的空間及其所有資源要素是有邊界的。博彩業無限擴張的內在衝動與澳門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是近年來澳門經濟超負荷運轉的根源。這最終導致了澳門發展成本的劇增、總體經濟失衡、增長難以為繼的後果。由此,此次的經濟下滑可以說是經濟拐點的預警。

 

當前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後果凸顯,已經使澳門政府與各界開始重新關注於多年來未能實質性推進的經濟適度多元化, 社會各界也開始在如何推進適度多元化上尋求與達致共識。但是,經濟拐點的出現並不等於澳門經濟會自動且順利地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換。適度多元化的含義, 也並非通過博彩業的大幅下降而收斂比重,達致經濟結構的平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呼聲雖然日漸高漲,但多年來實施未果的現實性凸顯了這個戰略最終落地實現的 困局與艱巨性。

 

海水的退潮才能更清楚地認識波濤洶湧暗流之下的真正面目。當前澳門面臨的經濟下滑最壞時刻,正是各界重新認識及審視現有增長模式和經濟適度多元化困局的癥結所在,厘定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路向、實施路徑,以及制定全面突破戰略的最好時機。本年度澳門政府也正展開對博彩業的中期檢討,通過政府與各界的深刻反省,把握好澳門經濟拐點這一時間視窗,形成博彩業與非博彩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增長模式,將為未來澳門經濟進入下一輪的可持續發展高潮,奠定堅實與穩定的基礎。

 

為此,值此這個經濟拐點的時間視窗之際,本年度的報告圍繞“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與中小微企業發 展策略”這一主題展開。在本報告中,將會首先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作出多角度的觀察,且透視其實質。其次,在此基礎上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踐、路徑作 出初步的反思,並評估其成效,分析困局之原因。第三,主要論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與澳門中小微企的關係、澳門中小微企進行多元化的策略選擇。最後,通過上 述分析,提出推進澳門中小微企展開經濟多元化的輔助措施。

 

2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概念的考察

 

自2002年澳門博彩體制實行制度變遷,以及澳門政府重新定位博彩業為澳門的經濟龍頭之後,經濟適度多元化就成為澳門經濟中重要揮之不去的議題。而適度多元化經中央政府和澳門政府提出以來,伴隨著博彩業的飛速成長與逐步坐大,對適度多元化的認識和詮釋也在逐步深化。目前為止,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必要性,已經在澳門取得共識且無人再作質疑。但 是,適度多元化在澳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澳門需要哪種適度多元化,適度多元化與一業獨大的關係、適度多元化實現的路徑,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以及適度多 元化中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關係即適度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等等。這些內容繁多、意見經常相左的議題仍然在持續地爭辯之中。各種歧義與誤解也不斷出現。

 

事實上,所有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爭議,都建基於對這個概念的不同理解與詮釋。為此,在當前澳門正在推進的經濟多元化發展進程中,確有從基礎上把適度多元化的概念梳理清晰的必要。

 

2.1  全球化視角下的一業獨大與多元發展:小微經濟體的觀察

 

澳門博彩業的一業獨大,已經成為激化當前澳門經濟乃至於社會各類矛盾和問題的聚焦點。對於微型經濟體來說,一業獨大是否就必然凸顯與激化經濟結構失衡的矛盾,這個推理其實並不具絕對意義。當下全球位列最具競爭力的幾個小微經濟體顯示的事例,可能會凸顯相反的結論。

 

從 一般的經濟學角度出發,在獨立的經濟體中,產業的極化形成的單一產業結構,即經濟結構中的一業獨大,與多樣化發展的經濟結構相比,具有經濟的內在不穩定 性,也即經濟的脆弱性與波動性,而脆弱性與波動性內涵了大量的不確定性,從而潛伏了經濟風險。因此,要防範未來風險,就必須推動經濟多元化。經濟多元化有 利於防止失衡的經濟結構,是一個經濟體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選擇。

 

然而,上個世紀80年 代起席捲世界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使得資源配置衝破了國家邊界的限制,向全球範圍擴展,由此形成的全球網路和全球生產體系,使得每個經濟體根據自身的比較優 勢,承擔著全球價值鏈中不同的鏈條與分工環節,互聯網的產生更推進了各國經濟邊界的逐步消失,深化了各國之間的經濟相連度。由此,目前全球的產業版圖是在 各個經濟體比較優勢上,所形成的國際分工基礎上構築的,更因現今正在蓬勃發展的新產業革命而不斷發生重組。這種發展趨勢顯示出來的,是各個經濟體的分工與 專業化,而非多樣化。尤其是小微經濟體,這個趨勢更為凸顯。

 

2.1.1  一業獨大是小微經濟體的常態之一( 芬蘭及其他小國案例 )

 

     事實上,放眼全球,一業獨大或稱為專業化經濟的小型或微型經濟體比比皆是。從本世紀初期到今天為止,世界經濟論壇每年提交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排列全球競爭力前10位的,大多是經濟專業化突出的小型經濟體,其中不乏經濟結構中呈一業獨大的。

 

例如在21世紀前10年一直佔據全球競爭力第一位的北歐國家芬蘭。在2010年以前,芬蘭實際上就是一個手機王國,是把單一產品專業化生產發展到極致的國家,或者可以說是“一企獨大”的經濟體。因為這個國家的一個知名跨國企業——NOKIA是一直佔據世界第一大手機品牌的製造商,2002年NOKIA的股票市值就占了赫爾辛基股市總交易量的1/3。這個企業與其本土的400多家下游廠商每年提供本國GDP成長率一半的增長,占芬蘭GDP總額的1/4。其手機銷售額佔據全球市場三分之一。2008年以後,NOKIA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競爭中落敗。但此時由芬蘭中小企業引領的創意產業異軍突起,“憤怒的小鳥”帶動的大眾創業潮流,使芬蘭的智慧手機中的遊戲軟體設計和產品,成為世界級的產業,而芬蘭則完成了由手機王國向北歐著名的“創意之都”演化的華麗轉身。在2014、2015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分別排名第3與第4位。

 

芬蘭、以及2015年全球競爭力排在第一位的瑞士(其具世界競爭力的專業化產業為鐘錶,銀行)、前十位中的瑞典(林木產業例如傢俱業中的世界級企業宜家)與丹麥(世界級的丹麥設計“Danish Design」 )等小型經濟體的一業獨大或產業的專業化,並沒有出現或產生本土的經濟全面失衡,引發一業獨大與多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反倒是因此而一直名列世界競爭力的前茅。由此可見,通過一業獨大,在世界經濟中佔領一席之地,往往是小微型經濟體獲取全球競爭力的成功之道。

 

全 球競爭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專注於一個特定產業或稱專業化經濟,之所以成為小型經濟體獲取國際競爭力的補強之道,主要在於小型經濟體的客觀局限,即經濟規 模、市場局限和資源缺乏等條件決定的。在這些局限下,小型經濟體要在全球經濟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可能追求多元完整的經濟結構,並在全域經濟中取得規模 經濟。而只能通過參與國際分工,把資源集中在最有競爭力的某一特定產業上,以專業化的生產去達致規模經濟,從而爭奪世界市場。因此,在當今全球化的大趨勢 中,通過開放市場,參與國際分工,在分工中形成專業化的經濟,往往是小型經濟體的成功之道。小微經濟體的競爭力正是源於將本土的某個企業或產業培育為世界 級的企業或產業,而不是面面俱到,事事領先。

 

其 次,小微經濟體的單一化或專業化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結果與產物。地區統一市場的形成,資源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作用機理。在這種 機理之下,資源會按照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進行重新配置,形成各個地區之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並通過專業化達到規模效益遞增,從而增強整體地區的競爭力。由此 可見,由區域經濟一體化推進的地區分工與專業化,是形成各個地區競爭力的基礎。而小型或微型經濟體的產業單一化或專業化,是有其存在的經濟合理性的。

 

誠 然,小微經濟體依賴於向外開放市場,參與全球國際分工與競爭,來獲取全球競爭力。本身就內涵了經濟的波動性與風險性。而經濟結構的極化或一業獨大,會強化 風險迭加的效應。即使如此,這種負面效應也沒有阻擋全球化進程中,小微經濟體強化產業的專業化走勢。產業極化仍然是當今全球化下小微經濟體發展的一個趨 勢。在面對經濟風險或市場轉換、以及產品週期變化之時,小微經濟體應對之策也是通過產業的創新與升級,形成新產業的專業化與極化。正如芬蘭的手機製造產業 由智慧手機的動漫遊戲產業所取代那般。

 

2.1.2  一業獨大與多元發展的關係:芬蘭的啟示

 

由 此觀察全球化競爭中,小微經濟體的一業獨大與產業多元的關係,可以得出以下判斷。世界具全球競爭力的小微經濟體中一業獨大的特定產業,例如芬蘭的智慧手機 遊戲軟體、瑞士的鐘錶和金融、瑞典的林木產業、丹麥的設計,等等,均是創造巨大財富的尖端製造業或服務業。這些龍頭產業具有的上下游鏈條,以及形成的大企 業與中小企業間的相互聯繫,協同發展。使得其一業獨大本身就帶有適度多元的內涵,能夠帶動本土其他產業鏈條的發展。例如目前芬蘭起源於“憤怒的小鳥”的手機遊戲,不僅延伸開發了主題公園、流行歌曲、電影、電視劇等大型項目,更涵蓋了服裝、玩具、食品、汽水、圖書等多種產品。

 

與 此同時,一業獨大的龍頭產業雖然是世界級的產業,但卻植根於本土的各類資產與資源,尤其是本土的創造性資產。因此,在產業創造財富的價值鏈條不斷升級以及 全球競爭的壓力下,本土的人力資本和科技活動將隨之不斷提升,結果是整體經濟的科技與技術創新持續出現。這就為世人解釋了,為什麼瑞士、芬蘭、瑞典、新加 坡這些小微經濟體往往也是全球科技競爭力最強的經濟體。歸根到底,類似芬蘭的小微經濟體中龍頭產業競爭力的維續,依靠的不是本土的自然資源和資產,而是本 土的“創造性資產”——不斷提升的人力資源和科技創新。龍頭產業的提升與本土經濟是緊密結合、協同發展的。其結果是整體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

 

歸根結底,一業獨大是否引發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而導致各類經濟、社會矛盾的產生,不在於一業獨大本身,而在於一業獨大的產業是否是在競爭中形成,且具帶領產業間協同發展的能力。即能夠通過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組合,形成聚合效應[2]。同時,產業的擴張與提升是啟動產業轉換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因素。如是,則一業獨大並不表明小微經濟體的經濟結構失衡。

 

2.2  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的負面效應與危害性

 

澳門屬於微型經濟體,無論是傳統博彩業壟斷專營的過去,還是適應現代博彩業發展出現變化的今天,在澳門的產業版圖中,只有博彩業能夠在100多年間保持地區比較優勢和具備世界性地位。這個產業的發展和演進,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澳門在這個區域中比較優勢的體現。今天澳門在全球的世界級博彩之都地位,正是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結果,也是微型或小型經濟體能夠在全球競爭中突圍而出、所反覆復證實的規律表現。

 

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博彩業的“一業獨大”,是澳門經濟長期且可持續發展的常態呢? 事實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與通過產業專業化或一業獨大,取得世界競爭力的其他微型經濟體不同的是,澳門博彩業急速一業獨大的發展,不僅潛伏著經濟的波動 性與風險性;更為突出的是造成了資源、要素供需矛盾與激化,市場與經濟的全面失衡,本土企業的發展窒息,收入分配扭曲,侵蝕澳門經濟未來發展的基礎等等的 後果。最終導致了今天一業獨大的博彩業逆勢大幅下降,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這種狀況凸顯了一個事實:不能用一般的產業與經濟學,以及全球微型經 濟體的實踐經驗,去分析和引申出澳門經濟的“一業獨大”和經濟適度多元化。

 

明眼人都知道,澳門目前一業獨大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在“一業獨大”本身,而在於一業獨大的特殊產業——澳門博彩業的特點。

澳門的博彩業既具有一般博彩業的特點,更兼有區別於拉斯維加斯、摩納哥蒙地卡羅等全球知名賭城的本土特徵。而二者的結合,尤其是後者,正是造成博彩業急速一業獨大,由此產生澳門經濟全面失衡和矛盾的基礎。

 

2.2.1  一業獨大還是一賭獨大:擠出效應與排他性

 

首 先,博彩業是一種特殊產業,其本質上屬於財富再分配性質的活動,並非一般產業的財富創造。博彩業的產業鏈條短、財富再分配特點,以及所需人力資本素質不高 和產業本身存在的社會負面影響,等等。一旦它發展為經濟的主導產業,所具有的暴利、沒有經濟控制力即完全由供給創造需求的性質,使產業具無限擴張的內在衝 動。由此而產生的吸聚資源、要素的“窪地效應”,必然在其一業獨大的過程中,產生對其他產業資源極其嚴重的“虹吸”現象,以致於擠佔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 嚴重的則窒息其他產業的發展。加之博彩業的產業鏈條很短,與不同產業在產業鏈條和價值形成鏈條上的經濟相關度很低,更放大了對其他產業的排他性與擠出效 應。

 

其 次,在經濟發展外向度很高的經濟體中,博彩業的財富集聚會凸顯“以鄰為壑”的特點,大量的財富從其他地區的流入實質為其他地區的國民財富流出,其表現為開 賭地區的服務貿易巨額順差與禁賭地區的逆差。開賭地區吸聚財富的力度越大,則禁賭地區的財富損失越大。這不僅凸顯其經濟體系的寄生性,其增長方式也是難以 持續的。

 

更 為致命的是,博彩業屬於非健康產業,如果控制失當,會衍生出社會財富分配嚴重失衡、人力資本提升緩慢、社會風氣受到影響等一系列的矛盾。對經濟體帶來極高 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本。如果一旦成為長期趨勢,則會直接侵蝕經濟體產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基礎,即企業創新與創業的活力、人力資本的培育和商業生態環境的良性 發展。由此把博彩業對其他產業的即時擠出效應,延伸到長期的產業擠出效應。這種產業排他性的長期延伸是毀滅性的,它將從根本上切斷經濟體未來新興產業孕育 與發展的種子。

 

由上述對博彩業一般特點的描繪,可以判斷,博彩業所具有的對其他產業的排他性、發展的不可持續性以及對社會、經濟整體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決定了博彩業一業獨大即一賭獨大,不同於正常創造財富產業的一業獨大, 對經濟體的未來發展具極大的負面外溢效應及危害性。一賭獨大在短期內可以提升經濟體在區域及世界的競爭力;然而從經濟體的長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看,一賭獨 大的後果不是糖果,而是毒藥,一旦成癮,形成依賴則後患無窮。由此,一個經濟體從博彩業的一業獨大,逐步走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長期的經濟合理性。

 

事實上,目前除澳門之外,全球並無一個博彩業一業獨大,或一賭獨大的經濟體。雖然全球開賭的地區與國家不少。但是,這些地區與國家無不把賭作為“末業”嚴加控制。即使是最為開放的拉斯維加斯,在經歷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一賭獨大之後,通過適度多元化的努力,目前其博彩收入所占當地GDP的比重,與其他的會展酒店等業基本持平,再無坐大稱雄之勢。而世界第三大賭城的蒙地卡羅所在地摩納哥,是更為典型的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微型經濟體。其經濟主要支柱為貿易業、金融與製造業。博彩稅僅為當地稅收的5%,排在支柱產業的末位。

 

2.2.2  高度依附性的一賭獨大:風險與對本土因素擠出迭加效應

 

在全球競爭中,小微經濟體之所以能夠通過做大特定產業,獲取國際競爭力,根源於經濟體自身所具有的比較優勢或競爭優勢。這種優勢越是不能為其他經濟體替代或輕易複製,則競爭力越持久,越能為經濟體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澳門至今仍然是一個以賭立命的經濟體。其安身立命的主要產業博彩業,是建基於賭業開放的制度安排,而獲取的地區比較優勢。一般來說,地區競爭優勢的建立,尤其是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地區獨特的、難以被對手模仿的優勢。博 彩產品具有不同於一般旅遊產品的特徵,它不是建立在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遺產上的傳統旅遊產品,也非由社會性資源產生的現代產品(例如會展產品)。它產生的 基礎是一種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地區的賭博制度。也就是說,澳門目前在全球博彩業中的優勢地位,並非通過競爭獲取的。與拉斯維加斯等賭城相比,澳門博彩業 具有2個本地特徵,更放大了風險和對本土經濟擠出的迭加效應,對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首先,澳門博彩業是一個政策支撐性極強的非自主型產業。與其他市場自立型博彩業極大不同的是,澳門博彩業是建立在某種有利的制度與政策條件上的,通過特殊的制度安排與政策性支撐,而非市場競爭取得其一業獨大的地位。澳門博彩制度的專營製造成博彩業的寡頭市場結構;以及內地的“自由行”政策。使得澳門博彩業近年來的超高速發展,實質上是一種政策性的超常發展,而非市場主導型的正常發展。一旦政策變化或糾偏,就會給博彩業帶來極大的衝擊。本輪博彩業的大幅下滑,其背後的主導因素就是內地反腐敗和自由行政策收緊。

 

其次,構成澳門目前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博彩龍頭企業,大全部分均為外資。而非本土的企業。由此形成了外資龍頭產業與本土其他產業的資本關係,以及大型外資企業與本土中小企業的特有產業組織結構。在這種狀況下,澳門博彩業對其他產業的擠出效應,本身就內涵了外資大型企業對本土中小微業的擠出效應。在 制度安排和政策性支撐持續激發龍頭博彩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張下,無疑放大了對本土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一般來說,由外資掌控一個經濟體的龍頭產業,不僅顯示 本土經濟的命脈控制在外資手裡,為本土經濟風險帶來隱患;且外資掌控經濟體中最為賺錢的產業,在競爭中對本土經濟占盡強勢,不僅不利於本土經濟的成長,更 會形成不利於本土的分配結構。2013年澳門國際收支中的經常帳資料反映,當年外資在澳門獲取流出本土的資本收益達到787億澳門元,接近當年GDP的20%。即幾乎1/5的本地生產總值為外資掌控並流出。

 

從根本上看,澳門博彩業維繫的比較優勢基礎,既非本土的自然資源和內生的資產,而是一種特殊的制度安排。更何況,目前澳門龍頭產業——博彩業的資本,大多數均是國際資本, 而非植根性的澳門本土資本。當一個經濟體中龍頭產業的發展與本土內生的經濟因素沒有聯繫,則缺乏植根性的產業“一業獨大”必然衍生出以下的問題:即一業獨 大不僅會導致一系列矛盾的產生,更致命的是,這個龍頭產業的發展,並不會形成經濟結構中的升級轉換能力,反而會嚴重壓抑本土自主、內生的經濟因素成長,使 之難以激勵和孕育本土的“創造性資產”,阻礙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動力形成。這就是中央政府多次指出的澳門“深層次”問題所在,以及澳門必須推行經濟適度多元 化策略的關鍵所在。

 

 2.3  澳門適度多元化的本質探討:角色定位

 

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必要性,目前澳門社會已有共識。然而,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適度多元化,從目前全球小微經濟體展示的現實,可以分為2種不同的類型。也即有2種不同的詮釋,從而形成2種不同的發展策略。而澳門應當選擇什麼樣的適度多元化,適度多元化在澳門經濟乃至於未來發展中,佔據何種地位。至今為止,仍然缺乏十分清晰的定義與解釋。

 

2.3.1  澳門需要哪種適度多元化

 

至 今為止,對於澳門適度多元化的詮釋,大多數的學者往往偏重於一般的經濟結構理論分析。認為澳門博彩業的一業獨大,必然造成經濟結構中的失衡,由此帶來巨大 風險。因此需要通過適度多元化提供一個穩定的經濟結構,以緩解和對沖澳門高度外向型的博彩業波動的風險。不少的學者更以全球各類微型經濟體,在充分支撐其 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通過優勢產業的鏈條延伸;或以優勢產業積累的財富,集中發展新的產業。減緩一業獨大的結構失衡。但是,這種產業多元化的推進,是在維護 其優勢產業的限度內推行,以不破壞優勢產業的資源配置為底線。因為,微型經濟體的資源有限,偏離優勢產業的資源配置,必然對經濟的效率性發生不利的影響。 由此,這種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必須是適度的,而非全面的。

 

從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分析,建基於地區比較優勢基礎上而形成的優勢產業,必然具資源配置與使用的高效率與低成本,從而為經濟體帶來更多的財富與收益。因此,經濟規律決定了微型經濟體的經濟多元化發展,只能是適度的,而非要建立全面的經濟體系。而適度的實質是提供與增加經濟穩定性的因素,在微型經濟體中,這種適度多元化往往是提升優勢產業、彌補產業失衡的輔助策略。因為,優勢產業的發展提升才是重中之重。由此,適度多元化並非是第一個層次的發展戰略,而是地區主體發展戰略的補充,從屬於優勢產業,或龍頭產業的發展。

 

上述的分析僅是對經濟適度多元化詮釋中的一種。它適用於我們在前面多次提及的、以北歐小國如芬蘭、中東的石油生產小國如卡塔爾等為代表的,產業極化或一業獨大的小微經濟體的經濟常態。適度多元化的作用是提供和保障經濟穩定的一個支腳。這種經濟常態,往往產生於以下類型的小微經濟體:具有佔據全球頂尖科技實力或品牌實力而形成技術、商品壟斷的某種產業,例如過去十年前佔據全球手機市場3-4成比例的芬蘭;或其資源稟賦具獨佔性,例如石油輸出國。在這類經濟體中,把資源大量集中配置於單一優勢產業,是整體經濟收入最大化的唯一選擇。

 

對 於全球大量、且不具有上述特徵的小微經濟體,其獲取世界競爭力的路徑,就是建立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結構。因此這是大量小微經濟體的另一種常態,即把有限資源 配置於少數幾個產業上,而非坐大一個龍頭產業,從而形成支撐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支柱產業。由於小微經濟體的資源有限性,在無法構築一個全面完整經濟結構的 制約條件下,通過形成支柱產業的做法,形成適度多元的產業結構。我們可以把其稱之為支柱產業組合型的小微經濟體,其實質也就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經濟常態。而第二種常態不僅有盧森堡、新加坡等,更以全球三大賭城中的拉斯維加斯,摩納哥的蒙地卡羅為代表。

 

由此可見,在全球的各類經濟體中,如果我們以經濟結構來劃分判斷經濟體的性質,則會有三種的基本形態:一是全面多元化的完整經濟結構;二是適度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三是單一產業、或產業極化,一業獨大的經濟結構。而第二、三種經濟結構往往是小微經濟體的選擇。

 

在第二種常態的經濟體中,經濟適度多元化所擔當的角色和地位,必然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戰略。它不僅是小微經濟體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更是小微經濟體組成複合競爭力參與全球競爭的主要策略。這就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小微經濟體與產業極化、或一業獨大的小微經濟體的區別。

 

從現實中澳門博彩業的比較優勢內容,以及博彩業的產業特點看,澳門並不具博彩業一業獨大的長期與可持續的經濟基礎條件。由此,澳門的適度多元化,決不能只是維持博彩一業獨大的適度多元化,即適度多元化僅是保持澳門經濟穩定性的一個支腳,處於發展戰略的從屬地位。反之,適度多元化的經濟體是澳門經濟體定位的唯一選擇。澳門的適度多元化應當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關鍵策略,位於發展戰略的首位。形成如同盧森堡、摩納哥般的適度多元化經濟體。因此,從目前澳門單一的博彩龍頭產業,向支柱產業組合的經濟結構轉換,應當是澳門適度多元化的戰略選擇目標。

 

2.3.2  澳門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與本質

 

事 實上,澳門對不同適度多元化的選擇,不僅涉及適度多元化的角色與定位的不同,其實質更在於對澳門適度多元化終極目標與本質的認識差異。即澳門的經濟適度多 元化究竟是要解決澳門經濟的穩定性呢?還是最終解決澳門經濟自身內在與持續的發展動力?也就是說,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本質,是要根本解決澳門經濟長期以 來自身內在的動力缺乏問題,形成自主發展的全新經濟模式;還是在充分照顧博彩業一支獨秀的情況下,為經濟提供一個穩定的支腳。

 

對 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和本質的不同理解,在澳門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不僅會自然而然地引申出對澳門適度多元化的詮釋,適度多元化的戰略定位、一業獨大與適度 多元化的關係,適度多元化的實施主體、產業選擇與實現路徑等一系列認識與對策的大相徑庭;更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實踐效果。

 

本報告認為,澳門最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在於通過澳門產業的適度多元發展,逐步培育澳門經濟自主增長與創新的能力,使澳門徹底擺脫長期以來高度依附的非自主型經濟,形成具內生增長動力的自主型經濟體。

 

一 般來說,微型經濟體均有很高的經濟外向性,即自身經濟發展對世界市場的依賴。但是這種依賴基本可分為兩種:一是經濟體主動地通過自身優勢的發揮,有效地參 與全球資源配置,利用全球市場,從而將經濟體納入全球產業鏈中最有效益的價值鏈條;一是跟隨國際市場的變化,由外生因素主導其經濟成長。形成依附外生因素 的被動型發展路徑。而產生這兩種不同經濟形態與發展路徑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體內部內生的自主增長與創新能力。

 

澳門回歸前的400多年經濟發展進程中,因管治當局的政府政策、制度安排與企業策略從未在內部形成一股合力,去推動經濟的發展,也就無法通過創造與創新去提升競爭優勢,最終形成由外部變化主宰自己經濟命運的高度依附型經濟。

 

澳門回歸後15年經濟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開始為澳門徹底擺脫高度依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培育內生的自主增長動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過去15年 經濟超高速成長的拉動力主要是博彩業,而澳門博彩業至今為止仍然屬於由制度和政策支撐的非自主型產業。且兼具外資掌控的非植根性特點。也就是說,過去高度 依附外來因素的發展路徑依賴慣性並未根除。在這種狀況下,博彩業持續的一業獨大與澳門培育自身內部的自主增長因素,建立澳門自主型經濟的終極目的是完全相 悖的。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路徑,就只能通過經濟適度多元化來承擔。

 

有鑑於此,從長期的發展眼光看,通過經濟適度多元化,培育澳門的新興產業,並逐步替代現階段的博彩業成為新的龍頭產業,將是澳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最終求解之道。從這個角度看,澳門可以是全球最大的博彩之都,但是澳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絕不可以是博彩業的“一業獨大”;博彩可以是澳門經濟中的一個因素,但絕不可以成為主宰未來澳門經濟長遠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由此可見,2002年博彩業的制度性變遷所開始的澳門經濟發展新格局,到現在為止,僅僅是邁出第一步的序幕。如果澳門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適度多元化的戰略,徹底改變過去100多年來缺乏內部自主增長的動力,和隨波逐流的特點,則不可能開創出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

 

2.4  適度的“度”在哪裡 

 

對 經濟適度多元化中“度”的界定,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具體落地的前提之一。實際上,對適度多元化的“度”作出界定,不僅因為這個問題的實質,關係著澳門資 源配置的效率性與合理性;更在於它涉及到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影響極大的兩個關係:一是澳門現在龍頭產業博彩業擴張的“度”,與適度多元化的“度”之間的 關係;二是澳門適度多元化的產業選擇的“度”之界定。

 

2.4.1 澳門適度多元化應當涵蓋博彩業的“適度”擴張

 

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判斷一個經濟體經濟結構合理性的標準及目標之一。

 

在 產業極化或一業獨大為常態的小微經濟體中,以持續的規模與總量擴張強化單一龍頭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是經濟體獲取最大經濟收益和財富的唯一來源,這決定了經 濟體資源有效配置的極值偏向。因為任何偏離龍頭產業的資源配置,均是無效率的。因而,制約經濟適度多元化之“度”的,必然是以龍頭產業的提升與擴張為前 提。即龍頭產業的資源配置是第一位的,而適度多元化的度之底線,是以不影響龍頭產業的發展,減少整體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性,損害經濟體的收入最大化,作為 界定的標準。

 

而在適度多元化為常態的小微經濟體中,其獲取世界競爭力的源泉,並非單一的龍頭產業,而是由支柱產業聯合而成的複合競爭力。這種複合競爭力的結構,決定了資源在幾個支柱產業中較為均衡的配置,更具經濟效率性。例如,同一酒店兼具為旅客提供觀光旅遊、會議展覽、娛樂活動、商品銷售及博彩活動所獲取的綜合效益,比單一的博彩活動,更具效益型。在此,支柱產業的協同效應為經濟體提供收益最大化,不僅體現在即期的經濟收益和財富。更體現於這種經濟收益獲取方式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上。

 

當適度多元化被定義為澳門經濟發展的常態目標之時,則澳門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必然內涵博彩業發展的“適度”界定。也就是說,適度多元化的“度”,首先並不在於對非博彩業發展的“度”做界定,而在於對博彩業具內在無度擴張衝動的限制。即對博彩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的“度”的界定。博彩業無度擴張的內在衝動,根源於這個產業與一般的產業相較,並不存在市場競爭與產業供需均衡這 兩個變數,來限制及界定其擴張的“度”。寡頭市場結構和政策性支撐,帶來的畸高利潤,更放大無限擴張的內在誘因。從資源配置的收益最大化出發,則會形成博 彩業佔有全部的經濟資源,形成絕對一業獨大之勢,其結果必然擠佔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則澳門要成為適度多元化的經濟體系,就是非常困難一句空話。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發展固然有其一定的經濟合理性,但是形成這種經濟合理性的根源是博彩業的非經濟因素,因而建立於此基礎上的資源配置,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扭曲。

 

確 立博彩業的“度”並非限制其絕對量的增長,而在於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即相對量。控制其擴張的主要指標,應以不影響產業間的聚合效應生成,以及結構轉化、 更新能力為底線。由此,外資博彩業與澳門本土產業,外資大企業與澳門本土中小微企之間的產業關聯度、經濟關聯度,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察指標。

 

2.4.2  縱向多元與橫向多元:產業選擇的“度”

 

適度多元化的“度”的界定,也面臨一個選擇,即除博彩業之外,澳門能夠選擇哪些產業,作為澳門的支柱產業。

 

鑒 於澳門微型經濟的特點,對於澳門支柱產業的選擇,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觀點和文獻。其中大部分的觀點認為,澳門經濟的多元化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適度”。但 是如何適度,則出現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適度多元意味著圍繞博彩旅遊業的發展,實行旅遊產業內部的多元。即從博彩業推進到綜合旅遊業、會議展覽業 (MICE)、娛樂休閒,這被稱之為垂直(縱向)多元; 垂直多元為大多學者所贊同。更有學者運用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去論述垂直多元的合理性。而有的學者則宣導,以垂直多元為主,水準(橫向)多元為輔。適度發展製造業,並把製造業推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而在2008年 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中,對於適度多元則表述為:“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精神及其提供的機遇,根據澳門發展的實際需要,透過推進綜合旅遊、優化經貿 平臺、發展相關服務行業、推動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幾個層次,加大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力度。”顯然,澳門特區政府的看法涵蓋了垂直與橫向多元。

 

實 際上,在新產業的選擇上,首先著重的應當是產業的孕育與發展是否與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相一致。既然適度多元的主要目的在於培育本土內生的經濟因素,促進 這些因素與龍頭產業“協同發展”,從而形成澳門“新的複合競爭力”。則適度多元是垂直還是橫向就無關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本土所發生與成長的產業或行業, 能夠與龍頭產業產生互動,協同發展。即新產業能夠與龍頭產業的適度發展相聯繫,達到“協同發展”。也即達致“1+1〉2”的複合競爭力。

 

其次,新產業的選擇也應該建基於澳門歷史積澱的傳統優勢,與當前全球新產業革命所產生的技術、商業模式及競爭方式相結合。在澳門本土由企業主動地把澳門因素與全球因素結合,通過創業與創新活動建立新的產業,也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構成的“複合競爭力”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最 後,澳門支柱產業能夠形成及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其產業能否在地區或全球市場上立足,且取得一席之位。也即產業的選擇要遵循地區的比較優勢,以及新競爭 優勢的培育基礎上。鑒於澳門的情況,新產業的孕育在初期階段需要政府的大力培植,即意味著資源使用的暫時失效。但資源的扭曲配置僅是短期的,產業最終要自 主地面對地區與全球的競爭。市場與競爭才是檢驗經濟體的資源使用與配置有效性的最終判斷者。由此,適度多元化的產業選擇之“度”,決定者是市場而非政府的選擇。

 

2.5  適度多元化與區域合作:一國兩制下的邊界效

   

長期以來在粵澳流行這麼一種說法,即由於澳門本土資源有限,因此,澳門本地適宜發展博彩業,而適度多元化只能夠通過澳門本土企業的“走出去”,到內地去尋求更發展的空間。也就是說,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實現的主要路徑是區域經濟合作,通過區域經濟合作,澳門才有多元發展的空間。這種觀點不僅為澳門各界廣泛持有,更反映在廣東及珠三角地區所設立的各類粵澳合作平臺和示範區的規劃之中。

 

這種觀點的詭異與矛盾之處在於,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要區域,不在澳門本土,而竟是在澳門境外。從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與實踐,以及本土企業“走出去”的經濟機理等方面看,這種觀點具有謬誤之處;更是對一國兩制下澳門作為獨立關稅區地位的曲解。

 

2.5.1  區域經濟合作與企業跨境投資的機理

 

澳門作為高度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必須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合作取得發展經濟的動力,這已經為澳門的歷史所證實。

 

區 域合作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化,其結果必然是經濟體之間依據各自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區域分工,從而確立各經濟體中在一體化中的專業化與經濟功能。因此,區域 經濟合作首先是通過專業化,吸納區域中的各類經濟資源進入,強化與坐大不同經濟體中的優勢產業,例如澳門的博彩旅遊業。其次,則是把地區內不具比較優勢的 產業,通過跨境投資,向其他具有比較優勢的成員地區轉移,例如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製造業外移澳門,89-90年 代澳門製造業進入內地。最後,則把地區中最具競爭優勢(不僅僅是比較優勢)的產業,向其他成員地區擴散,以延伸其競爭優勢。例如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業進入 內地。最終實現一體化的經濟區域利益的最大化。資源的吸納與轉移,資本在不同地區的集聚與擴散,正是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機理。

 

從 澳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和推進看,我們只能得出澳門博彩旅遊業強化的結論。卻無法推導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現路徑,必須發生在境外的經濟邏輯。 因為澳門企業的“走出去”,例如到珠三角地區或內地,在區域經濟合作的意義上,或是澳門本土已經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跨境投資向具比較優勢的地區轉 移。或是已經取得競爭優勢的產業向外延伸輻射。產生企業走出去的基礎,是本土中已經存在且發育成熟的產業。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和實踐,並不支持一個經濟 體,去境外培育發展自己本土上並不存在的新興產業,再進入植根本土的論斷。因為這個論斷缺乏經濟行為的因果關係,即行為發生的客觀經濟誘因和內在經濟合理 性。

 

更深入一步,從企業跨境投資的動因分析,則企業在產業中積累的豐富經營資源,在本土已經呈過剩,或地區優勢不再的條件下,才會產生跨境投資或產業轉移。而企業具有的豐富經營資源,是在本土培育與積累的,而非產生於境外。

 

如果說,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終極目標是培育澳門自主增長與創新的內在動力,則這種內在增長動力的發生與孕育更不可能在澳門之外。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現路徑是通過區域合作發生在境外的說法,如同把種子撒在別人的土地上,而準備在自家土地上收穫一樣無稽。

 

以 澳門土地、資源空間有限來推論澳門本土沒有經濟適度多元化實現空間,必須走出去,到其他地區去實現經濟結構的適度多元化,這種觀點是根本無法成立的。如 是,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空間和資源比澳門還要有限的盧森堡、安道爾、以及蒙地卡羅所在的摩納哥等國,即使處於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歐盟之中,也可以在 本土上,而非在歐盟其他國家,構築了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經濟體。

 

事實上,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努力,寄託在內地提供土地空間的做法,根本回避了澳門適度多元化的實質,是解決澳門本土的內生成長動力的培育這一重大問題。從而使澳門經濟仍然在對外依附性上打圈,而無法真正取得突破。

 

誠 然,我們並不否認區域合作可以為資源極其有限的澳門,提供發展擴張的空間,強化其競爭優勢。但是,澳門在其他地區投資的專案,或建立的產業,在經濟統計上 是屬於澳門的嗎?澳門可以把此計入澳門本身的經濟統計,當作澳門經濟結構的組成部分,從而宣稱實現了經濟適度多元化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答案肯定是否定 的。因為在澳門回歸中國後,在一國兩制的設計中,澳門與中國內地必須保有邊界,而邊界效應的存在,使得澳門具有不同於中國內地、相對獨立的本土利益。由 此,習近平主席才會在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時指出:澳門必須“堅持提升自身發展素質能力和加強區域合作‘兩條腿’走路,以極大勇氣與智慧破解發展難題”。[3]

 

2.5.2  一國兩制下的邊界效應

 

一 般來說,邊界的功能與作用是控制界內外的流動及自我保護,即保護所控制的空間、資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利益、觀念及身份認同。在經濟全球化及區域化的發展 浪潮下,資源與要素流動,經常會衝破邊界的阻礙,而帶動地區與各國的經濟繁榮。人們把跨境之間的流動,或區域間衝破邊界的經濟合作融合,稱之為經濟意義上 邊界的消失。開放邊界,促進流動擴張市場的經濟利益,與邊界對於市場擴張、經濟流動的控制,是一對矛盾。開放還是控制邊界,取決於本土利益與跨境合作的共 同利益相衡的結果。

 

基 於一國兩制的港澳與內地之間的邊界,其功能主要在於維護兩地不同制度的運轉,也即維護港澳界內的觀念與制度認同。港澳雖然不是獨立的國家,但是一國兩制本 身通過邊界,就內涵了對港澳本土經濟利益和內地自身利益差異的認可。這種經濟利益通過兩地的邊界來維護。雖然港澳本身就是自由港,經濟高度自由且沒有管 制,經濟意義上的邊界絕大部分消失。但是,相對內地來說,港澳是作為獨立關稅區與經濟體而存在,這個客觀事實不可否認。港澳與內地的區域經濟合作,只有在 認可不同的利益訴求,並在不同訴求中找到共同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忽視一方訴求而偏重某一方訴求,或是僅追求單方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影響他方利益的行 為、政策,必然會引發邊界效應的反彈與凸顯,最終危及合作的進程。

 

由此,我們可以把邊界效應歸納為對經濟要素、資源流動和社會互動的限制性壁壘。邊界可以是有形的、物理概念的;也是無形的,用以區分不同制度、不同利益和不同社群文化[4]。邊界效應的產生因素,涵蓋兩地之間地理、經濟(消費者收入差距、資源與設施可用性差異)、文化(語言、民族、宗教、價值觀、行為規範及性格、國家工作系統等差異)及行政(貨幣、法律體系地區貿易同盟的差異)4個方面的距離[5]。 地理距離可以通過交通運輸設施的完備而縮小;經濟距離中的收入差異,則會隨著經濟要素的流動,地區增長而逐步拉近(資源、經濟組織可用性差異則為制度性差 異);這類的邊界效應大多以外部邊界效應(外部壁壘)來表現,界定與消除較為容易;而經濟中的經濟制度、文化、行政距離,因植根於社會內部而產生的內部邊 界效應(內部壁壘),最難以為人們認識、計量,以及在短時期內消除。

 

一 國之下與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要求港澳與內地之間經濟流動、社會互動的邊界開放,而因應兩制客觀存在的邊界,以及由此產生的邊界效應,不僅對兩地的交流及資 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一定的障礙與成本。同時邊界效應的存在因公民身份認同、貨幣、市場、法律與經濟管理制度等差異,也決定了兩地各自的經濟利益差 異,以及各自具有的獨立經濟利益。對各自經濟利益追求的激勵必然大於對區域一體化的整體利益的獲取。因而,只有在通過合作,形成本土利益最大化的激勵下, 也即共同合作的邊際利益大於>邊界控制的界內邊際收益之時,才會認同共同利益。這種經濟的本土化情結與經濟的一體化追求共同存在,正是一國兩制下港澳參與區域合作、形成不同分工的經濟基礎。

 

有鑑於此,澳門投資於內地的經濟活動,收入可以為澳門投資者獲取經濟利益,但不能計入澳門的GDP。而內地投資於澳門的經濟活動,也僅能計入澳門的經濟總量之中。在兩制仍然持續的時期內,這種界定無法改變。即使是澳門與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形成高度融合的經濟一體化,也無法改變這一客觀事實。

 

由 此,中央政府與內地雖然可以為澳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援與援助,甚至是土地支援。但是,不能忽視這種支持是內地必須做出經濟利益讓渡的。沒有共同利 益的經濟讓渡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一個具內生經濟發展動力,經濟適度多元化結構的澳門,不僅有利於澳門經濟的未來長遠發展,更對一國兩制下的區域經濟合 作深化,以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3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實踐的回顧與反思

 

    從多個視角去考察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這一概念,可以推斷出澳門經濟發展的常態是適度多元化,而非一業獨大。適度多元化並非是一業獨大下的輔助鏈條,而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主軸。事實上,這個論斷不僅僅是概念之推理,更為澳門歷史與現實的進程所證實。

 

3.1  歷史的本來面目

 

回顧歷史,澳門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存在至今,適度多元化一直為其經濟常態。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主導的澳門經濟結構,會出現不同的龍頭產業。例如400多年前開埠時一直持續至19世紀末期的貿易主導;19世紀末期起步的博彩主導;上個世紀60-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製造業主導;以及21世紀初期至今的博彩主導。也只有在最近10年間,博彩業才從龍頭產業急速地走向一業獨大,然而好景不長,其增長趨勢為博彩業去年開始的大幅下滑所阻斷。

 

實事求是地說,產業結構、經濟適度多元化是現代經濟的概念。而澳門進入現代社會和具有現代產業,也即建立起第一代的產業結構,起步於上個世紀的60年 代。如果從那時開始觀察澳門現代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演進,更證實了一業獨大並非澳門經濟發展進程的主旋律,適度多元化則是長期存在的現實。這是澳門歷史的本 來面目。然而,博彩業近年來在極其短促的時間內,扭曲增長為一業獨大,或一睹獨大的極致。由博彩業擴張所帶來的急速財富膨脹與繁榮景象,使得適度多元化發 展反而成為距離遙遠、可望不可及之目標。更有論調認為,澳門以賭城著稱,以賭立命,博彩坐大應當是市場的選擇。澳門要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不僅十分艱難, 更是違背了市場的規律。然而,澳門歷史與市場選擇寫就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3.1.1  現代經濟體系的建立:適度多元化結構的形成

 

澳門現代經濟體系的建立,起源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經濟適度多元正是這個經濟體系的最為重要特徵。而主導和拉動這個經濟體系發育成長的產業,就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製造業。那是澳門本土現代企業的創業高潮期,大量中小微企異軍突起,本土經濟充滿活力,且迅速推動澳門的現代化進程。

 

以製造業帶動的經濟高速發展,不僅使澳門經濟總量持續擴張,人民生活素質明顯改善,更由製造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帶動了其他產業的擴張與發展。由此,形成了4大支柱產業的經濟結構。80年代中期,澳門製造業發展達到頂峰,成為澳門第一大支柱產業(見表3-1)。

 

表3-1     80年代上半期澳門主要經濟行業比例構成  %

 

產業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製造業  28.1  32.9  35.4  35.9  34.9
旅遊博彩  21.9  24.7  23.4  23.6  23.6
建築地產業  15.6   7.7   7.1   7.3   7.8
金融業   5.0   5.0   5.0   5.0   5.2

資料來源:楊允中《論澳門產業轉型》第8頁,澳門基金會19995年出版,注明出處: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

 

從博彩佔占旅遊業7成比例(當時統計還未把博彩業從旅遊業中專門列出),可以估算出,博彩業在整體澳門經濟中所佔占比例,80年代一直維繫在20%以下,並未因市場的選擇而出現博彩旅遊業坐大的事實。澳門現代產業體系的第一次建立,就凸顯了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特點。

 

80年 代下半期以後,澳門加工貿易製造業所依賴的市場形勢發生了巨變。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潮流,使得澳門製造業面臨挑戰。從而開始了製造業向內地的遷移。澳門與 香港一起,與內地形成了“前店後廠”的區域合作模式。與此同時,港澳兩地共同進入了製造業在本土持續下降的通道。由製造業提供的增長動力開始弱化,澳門隨 之進入經濟轉型期。

 

製造業動力的減幅與產業轉移,使製造業失去了主導產業的地位,澳門經濟結構中的主導產業轉換,不是走向工業化的高端環節,或類似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升級,通過在本土集聚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全球供應鏈的管理中心。反而是原有的博彩旅遊業的覆複歸。

 

製造業在澳門整體經濟中所佔占比重,從頂峰的1984年開始,一直持續了20多年下滑。但是,直至博彩制度改革的2003年,仍然維持著4大支柱產業的格局,製造業仍然位列澳門的4大支柱產業(見表3-2)。也就是說,在2003年澳門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轉換為博彩業主導的情況下,房地產、製造業與金融業,仍然是博彩業之外的動力源。

 

 

 

 

 

 

 

 

 

 

表3-2    95年-2003年澳門4大支柱產業的比例結構   %

產業  1995   1999   2003
博彩業  27.17   22.30   31.92
房地產業  18.38   13.11    8.10
製造業   7.59    9.32    6.22
金融業   6.49    9.92    9.45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國民經濟-本地生產總值主要修訂1982-2010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由於製造業比重的大幅萎縮,4大支柱產業的組合拉動力明顯下降。4大產業在1984年佔據經濟體的71.5%,下降到2003年的55.67%。而博彩業之外產業提供的組合動力已經低於博彩業。

 

3.1.2  特點與啟示

 

    澳門第一次適度多元化的實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第一,適度多元化是澳門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的主要路徑。澳門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突破口不是博彩旅遊業,而是製造業。雖然博彩旅遊業一直被認為是澳門的最大比較優勢。

 

第 二,澳門建立的製造業為主導的適度多元化體系,與當時的國際經濟走勢,世界市場的變化,以及澳門周邊地區的經濟因素和制度變遷密切相關。澳門當時低廉的土 地、勞力,以及香港逐步喪失的普惠制及紡織品配額,形成了資本流入澳門製造業的窪地;而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又是促使澳門與內地形成“前店後廠”分工格 局,納入全球生產網路的原因。製造業主導的適度多元化,是由外生變數,與澳門自身的資源稟賦相結合的產物。由此可見,比較優勢是動態的。把澳門的比較優勢僅僅歸於博彩業,是十分武斷的,也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

 

第三,以製造業帶動的適度多元化,建基於澳門本土企業。也就是說,適度多元化經濟體系的企業主體是本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型。從而啟動了澳門本土現代企業的發育與成長,也為澳門逐步形成內部自主發展的能力,奠定了微觀基礎。至今為止澳門本土的優秀中小企業,大都發源於這個時期;而製造業的急劇擴張,通過產業關聯效應,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並無產生對其他產業的擠壓作用。

 

第 四,當澳門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因外生經濟因素變化而喪失,澳門經濟面臨轉型之時,因內生性的自主增長與創新能力缺乏,轉型陷入困境而無法創造新的比較優勢。 其僅存的比較優勢就是博彩業。博彩業是建立在無需任何資源、要素稟賦的地區賭博制度安排上,形成的比較優勢。澳門第一次經濟轉型的困境,充分反映其內部自 主增長能力之“缺口”,在經歷了1994-99年4年負增長的陷阱泥潭之後,澳門的主導產業又一次複歸為博彩業。這可以說是澳門能力“缺口”下的無奈選擇,而非很多學者說的是澳門回歸祖國後,區域經濟合作的大勢所趨。

 

3.2  博彩業主導的第二次適度多元化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為陷入經濟轉型困境,持續4年負增長的澳門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澳人治澳”更為從根本上擺脫高度依附的經濟增長路徑,孕育與培育澳門經濟內生的自主增長能力,以及創新機制,重建新的地區比較優勢奠定了基礎。由此,澳門進入了第二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踐期。

 

3.2.1  龍頭產業與適度多元化

 

如果說澳門第一次的經濟適度多元化,是由製造業的現代化起步,主導澳門建立了現代的產業結構。而第二次適度多元化則是對傳統的博彩業實行現代化、國際化經營,以及開放市場的制度改革,突出博彩旅遊業的龍頭地位起步的。

 

事實上,澳門在2002年 打破長期實施的博彩專營壟斷,實行博彩牌照的國際招標,引進國際資本與新的經營方式,既是澳門博彩業走向現代化、市場化與國際化的一場制度性創新,又是澳 門“壯大龍頭”的主要對策。這個制度創新果然具立竿見影的龍頭拉動效應,配合內地“自由行”政策的迭加效應,不僅擺脫澳門經濟增長的頹勢,更創造了澳門經 濟發展上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增長奇跡。

 

龍頭產業的壯大提升,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內容之一,但並非這個戰略的全部。在2002年的特首施政報告中,就明確指出澳門的經濟發展“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帶動各行業平衡發展。”[6] 顯然,構築新的經濟適度多元化體系,是壯大龍頭產業的目標。

 

2007年底,當澳門博彩龍頭已然全面顯現的情況下,特區行政長官在2008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2008年澳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就是“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精神及其提供的機遇”,全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7]  更對適度多元則表述為:“根據澳門發展的實際需要,透過推進綜合旅遊、優化經貿平臺、發展相關服務行業、推動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幾個層次,加大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力度。”[8] 2008年4月澳門特區政府更宣佈了停止增設博彩牌照;控制賭場數量等一系列調控博彩業的舉措。

 

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更引起了國家中央政府的關注,並把此作為影響澳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深層次問題。有趣的是,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中,對澳門的提法從未提及或涉及博彩業,而是更為強調經濟適度多元化,並且提出了適度多元發展的具體產業。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而在十二五規劃中,更明確指出“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並把澳門定義為世界級的休閒旅遊中心,葡語國家與中國連結的商貿平臺。

 

由 此可見,澳門此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推進,不僅是澳門政府的施政重點,更飽含了國家的全力支援與政策配合(如在澳門設立中葡商貿平臺,協助澳門獲得世界歷史 文化遺產、對澳門高校的人力支持等),以及內地周邊地區的實際付出。例如粵澳合作的國家戰略平臺橫琴開發區、中山翠亨粵澳合作示範區。其區域發展規劃均內 涵幫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政策與措施,有的區域更把其作為設區主旨。

 

3.2.2  對美國大型博彩企業的期盼

 

實際上,如果我們探究澳門政府對“壯大龍頭”的一系列博彩體制開放改革的初衷,可以發現,當年策略選擇的考慮,就內涵了通過博彩企業發展帶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意圖。這很明顯地反映在2001年賭權公開競投的第217號批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中,對競標企業的考慮需要“有利於使所提供的旅遊產品多元化者”。

 

從澳門政府對博彩牌照競標者的最終選擇看,顯示了2個強烈的偏向:一是十分關注競標企業的經營資源和業務中的非博彩因素。例如威尼斯人具備的全球會展資源,永利財團的多樣化娛樂設施和表演;二是偏向於從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現代化、國際化的綜合性企業中去作出選擇。

 

不難看出,澳門此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是以拉斯維加斯為模本進行複製。為使複製高度模擬,中標的2家國際性企業均為拉斯維加斯的綜合性博彩企業。這種選擇集中反映了澳門對美國大型博彩企業的期望:即通過這類企業的多樣化經營,改變澳門旅遊業單一依靠博彩因素的狀況,使澳門成為集博彩、娛樂、休閒、會展商務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旅遊中心。

 

由此可見,澳門此次適度多元化的實施主力,是澳門本土之外的國際性大型博彩企業。這種選擇的內在合理性推論如下:首先,只有大型企業才能具備突出主業、多樣化經營,成為綜合性企業的能力;其次拉斯維加斯的綜合性企業正是經歷了由博彩為主,多業並舉的發展路徑,促使拉城經濟由博彩一業獨大轉變為適度多元化的經濟體系。因此,適度多元化由博彩企業突破,這是拉城已經成功的經驗。從澳門的選擇反映了對於美國大型博彩綜合型企業的極高期望。

 

前有行者,更何況已經把前行者引入,不僅作為嚮導,更作為主力。這已經不是模仿,而是拉斯維加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始作俑者的澳門製造,複製更應當是水到渠成。這就是當年澳門設計的主導構思。

 

3.2.3  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

 

從澳門政府多年來堅持的策略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包括三個實現路徑,即“一個中心”—-世界級休閒旅遊中心;“一個平臺”—-中葡商貿平臺;“區域合作”—-深化與珠三角地區合作,重點是橫琴開發區、中山翠亨示範區的合作,以開拓發展空間。

 

“一個中心”內涵的行業十分清晰,可以說涵蓋了休閒旅遊的所有因素,即文化娛樂、藝術表演、會議展覽、體育賽事、購物美食,等等。可以歸結為旅遊業的垂直多元化。目前有所進展的是商務會展業;而與文化娛樂相聯繫的文創產業,則在起步階段。

 

“一個平臺”則起步於澳門回歸前夕,中央政府把中國與歐盟國家每兩年一次科技交流的“尤裏卡”會議地點設於澳門。2003年中國更把“中國-葡 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設於澳門,並委託澳門定期舉辦論壇。目前中葡經貿論壇已經舉辦多次,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個平臺”的思路,是發揮澳門在中國對外 經貿體系中的獨特經貿地位,以及相對優勢潛能,形成與擴展澳門經濟的新因素和新動力,推進適度多元化的主要內容。但是,商貿平臺的最終落地是區域性總部中 心的形成,也就是說,總部集聚是經貿平臺搭建的基礎。至今為止,澳門作為區域性的總部落腳點,仍然缺乏水到渠成的條件。由此,這個路徑的仍然沒有得以突 破。

 

“區域合作”是澳門微型經濟體突破空間限制,擴張經濟功能和取得發展新動力的補強之道。從根本上說,澳門產業成長、發展以及擴張的市場空間,主要在境外而非本土。中國尤其是澳門周邊的珠三角地區,一直是澳門經濟發展的最大市場。澳門積極參與CEPA推動的大珠三角地區區域合作,以及廣東3個 粵港澳合作的國家戰略平臺的開發,推進中山粵澳合作示範區的發展,對澳門在區域合作中建立新的地區競爭優勢,培育本土的創新產業發展,形成多元化的產業新 格局,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在粵澳的橫琴開發區中,中醫藥產業開始起步;中山翠亨粵澳合作示範區的產業仍然在規劃之中。

 

3.3  複製的成敗:博彩業坐大與適度多元化失效

   

    由大型外資博彩企業,尤其是本身具有多樣化經營經驗,且推進了本土地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綜合性企業,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力,通過複製拉斯維加斯的模式,使澳門走上產業多元發展,減低整體經濟對博彩業的依賴性。這就是本次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要特點。然而,歷經10多年的實踐,澳門所做的拉斯維加斯之夢,是否變為現實呢?

 

3.3.1  7個拉斯維加斯:博彩業的極致

 

讓澳門人和世人始料未及的是,賭權放寬的制度性激勵,數十、甚至百倍地放大了博彩業的市場供給,內地自由行政策更打開了博彩市場巨大的需求空間。在這兩個因素的迭加影響下,澳門博彩業開始了十多年爆炸式的增長,不僅創造了21世紀前10年,令世人乍舌的經濟成長奇跡。更把博彩業做到了極致,一個小小的澳門竟然成就了一個巨大的世界級產業。這是澳門過去從未企求與達致的世界地位與輝煌。

 

澳門博彩業從2006年首次超過全球第一的拉斯維加斯起,就展示了一次又一次地創造數個拉斯維加斯的歷史。2013年澳門博彩總收入達到3600多億澳門元的頂峰,其數量已經是7個拉斯維加斯。徒弟一次次地超越師傅,從這個角度看,澳門的複製應當是極其成功的。澳門今天已經是傲視全球的第一大賭城,世界上所有的賭城都只能望其項背。

 

3.3.2   一賭獨大:適度多元化的失效

 

如果說,澳門博彩業一次次超越拉斯維加斯,顯示了複製成功的一面;而與這個成功如影隨形的,則是博彩業的一業獨大,預示著十多年複製無效的另一面:適度多元化的失效。

 

以數字看,2013-2014年期間,博彩毛收入佔占GDP比重,從2002年賭權開放前的40%,提升到90%以上;而博彩稅佔占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從64%攀高至80%以上,甚至高達90%;2013年澳門產業結構中博彩業佔占GDP比例,也從2002年的29%,上升至46.1%,接近5成,為歷史最高位(見圖3-1)。澳門經濟在整體上從未像現在這樣近乎絕對地依賴於博彩業。[9]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國民經濟-產業結構2013       

      圖3-1  澳門2013年產業結構

 

 

澳門博彩一業獨大,也即一賭獨大,其凸顯的“獨”或稱之為單一性,已經達到極致。具體表現為:其一、產業單一性。博彩業近年來在產業結構中幾乎呈幾何式增長,擠佔其他產業從而佔據絕對地位。尤其是自2009年以後,博彩業在產業結構中開始跨越40%,2013年更逼近50%比重。一般來說,一個經濟體產業結構中佔占50%的前幾個最大產業可稱為支柱產業。澳門接近50%比重僅有一個產業,是最為極致的產業極化,即典型的一業獨大。

 

以2009年與2013年產業結構中各行業比重變化走勢看,一業獨大必然是其他產業的縮減(見表3-3)。

 

表3-3  2009年與2013年主要行業比重變化及年均增長率%、百分點

 

 

行業

 2009

 比例

           2013

     比例       變化   年均增長率

製造業  1.48        0.6        -0.88       -1.2
建築業  8.27        4.4        -3.87        5.5
批發零售  6.10        7.6         1.50       31.3
酒店業  4.35        4.6         0.25       25.7
飲食業  3.48        2.9        -0.58       18.2
運輸倉儲及通訊業  3.70        2.7        -1.00       15.1
金融業  7.28        6.2        -1.58       16.7
房地產業  9.00        8.7        -0.30       22.5
租賃及向企業提供服務  6.44        4.7        -1.74       14.3
博彩業 32.26        46.1       13.84       35.0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國民經濟-產業結構2009、2013年數位計算

 

由表可見,在2009-2013年期間,僅有製造業呈負增長走勢,其他行業均有不俗的增長表現,大部分維持著兩位數的年均增長。即便如此,都沒有阻礙各個行業在經濟結構中收縮的勢頭。整體結構中僅有3個行業(表中紅字顯示)的比重呈上升,即批發零售、酒店、博彩。其中博彩業大幅擴張了接近14個百分點,而其他2個產業均是與博彩相關度很高的產業。

 

博彩、零售批發、酒店在經濟結構中變動為正的直接原因,是這3個產業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5%以上,其中博彩業為35%的最高位。因此,從數字可以判斷:在過去十多年中,除製造業外的各個產業無一例外地高速增長,以絕對值看均經歷了數量的大幅擴張;但是,如果產業增長不能達到年均25%以上增長率,則根本無法阻擋其產業在經濟結構中下降的趨勢。由此我們不能僅以非博彩業的大幅增長,而否定博彩業一業獨大的事實。產業獨大與否,是相對數而非絕對數。2013年與2009年相比,非博彩業收入增長1倍,博彩業則增長3倍。此時並非龍身大了,而是龍頭更大,龍身更小。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以2009年與2013年經濟結構中,最大的4個產業變化看(見表3-4),也可以得出結論如下,即澳門經濟結構正迅速向博彩業,以及博彩關聯的行業擴張,顯示經濟增長五成動力來自博彩業,其他3個行業的動力總和不到博彩業的一半;與此同時,其他行業的集中度(所占比例)均趨向變低,而博彩業的集中度則迅速擴張,凸顯經濟結構的絕對單一性。

 

表3-4     2009年與2013年最大的4個產業比重  %

  2009   2013
博彩業 32.26 博彩業 46.1
房地產業  9.00 房地產業  8.7
建築業  8.27 批發零售業  7.6
金融業  7.28 金融業  6.2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國民經濟-產業結構2009、2013年

 

 

其二、博彩企業經營的單一性。博彩業的一業獨大。其主要根源在於,澳門大型外資博彩企業並未如預期般作為適度多元化的企業主體,通過業務多元化,達致博彩旅遊產業的適度多元發展。反倒是突出博彩業務成為所有企業的偏好。而同步地展開適度多元長期未見很大突破。2012年數字顯示,澳門6家博彩持牌企業的整體收入中,其非博彩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不例不到10%。其中威尼斯人為10%;永利在6%左右;銀河則為3.5%;米高梅穩定在1.1%;而澳博與新濠博亞則在7%低於1%。[10]  雖然來自於拉斯維加斯的兩家博彩綜合型企業,具較高的非博彩收入比例,但是,與他們在拉城的經營相比,其多元化程度差距很大,顯示了拉斯維加斯企業的“澳門製造”完全相異於“本土製造”。

 

其三、博彩市場結構的單一性:博彩業近年來的爆炸式增長,7成 動力來自貴賓廳。大量資源向貴賓廳的集中,使得過去澳門傳統的博彩產品,例如賽馬、賽狗等活動大幅萎縮。因這類產品的收入劇減,更造成了生存空間縮小,而 難以繼續立足澳門。由此可見,博彩業一業獨大不僅擠壓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更在博彩業內部,產生幸運博彩擠壓其他博彩產品、貴賓廳業務擠壓中場業務的“獨 大”趨向,使整體博彩產業發展的動力也單一化。如果說,澳門經濟近乎絕對地依賴博彩業,而博彩業又絕對地依賴於貴賓廳業務,則澳門經濟發展的單一性更呈極化趨勢,這種狀況必然隱藏極其巨大的風險。

 

其四、財政收入來源的單一性。澳門特殊的博彩制度,使得博彩稅在歷史上一直為澳門的主要稅源,其在財政收入所占比例高達60%以上。近年來博彩稅所占比例大幅攀升,維繫在80-90%,甚至90%以上的比重。博彩稅的大幅增長,在財政收入中已經佔據獨一無二的絕對比重,更凸顯澳門財富來源的單一性,以及適度多元化並無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成效。一業獨大更使得澳門經濟從對博彩業的依賴性,發展到絕對依賴的程度。

 

3.4  適度多元化失效之反思

 

澳門抱有極大期待的美國大型博彩企業,並沒有在澳門實行博彩業為主,適度多元的綜合性經營,拉斯維加斯企業的“澳門製造”與“本土製造”,結出不同的果實。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江南為橘,江北為枳。

 

歷 史與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成功模式的複製與移植,決不能忽視本土特定經濟因素、歷史傳統和背景,以及各利益相關方的行為和訴求。否則,複製和移植均不會取得 預期的效果。同理,企業的跨國投資與經營,在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環境和條件下,必然會制定與實施不同的經營方式與戰略去應對。由此,影響複製的“澳門製 造”結果的,必然是澳門的本土因素。

 

3.4.1  複製中的變異:澳門博彩制度之缺

一業獨大的產生,源於大量資源向博彩業的集中。這實質是市場力量對博彩業暴利追逐的結果。在正常的競爭性市場作用下,高額利潤往往引致資本大量流入產業而加劇競爭,競爭的結果則是全部行業的利潤率均等化,從而保證資源在市場機制下的合理配置,糾正經濟失衡的發生。

 

而 在壟斷性的市場結構中,競爭不能充分展開,資本在產業間的流動受阻,壟斷產業的高額利潤就不會參與利潤均等化過程,則資源配置就會向壟斷產業極度集中。由 此可見,一業獨大與經濟失衡,最終是由市場結構,即競爭機制的力度大小決定的。觀察澳門複製拉城模式的過程,就不難發現,澳門複製過程中產生的制度性、市 場結構的變異,是複製結果最終變異的根本原因。

 

首先,拉斯維加斯賭業實行的是大眾性博彩,其從業者的准入是規範條件下的市場進入,即市場登記制。只要符合規範即可進入,並不存在對準入者的數量之限制。這就是今天僅有澳門1/7博彩總收入的拉斯維加斯,擁有300多家賭場的原因。

 

實際上,拉城實施的是完全開放性的博彩市場體制,造就的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競爭態勢使博彩純利潤率維持在3-4%水準,並非暴利。這種狀況正是拉斯維加斯能夠保持博彩業的適度擴張,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基礎。

 

澳門的複製在博彩制度上,是在保留原有博彩專營制基礎上的政府批出經營權,即由政府招標選定企業,然後與中標企業簽訂承批合約批出經營權。2002年的制度變遷,其含義僅是從博彩的獨家專營,變為6家專營,且向國際招標。這種“一變六”並未真正改變市場結構的性質。有限進入的市場開放使得過去的壟斷格局走向寡頭壟斷市場及利益格局。壟斷性便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利益。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博彩業調查資料作出計算,2009年博彩業的博彩毛收入收益率(增加值與毛收入之比),高達47.8%,而這個數字在2013年則攀升到57.8%的水準。即使澳門政府對博彩業實施高額徵稅,博彩企業的利潤仍然處於高位。以威尼斯人2004年開業的金沙賭場為例,當年投入經營,當年回收投資。利潤率高達30%(稅後)。這就回答了為什麼澳門僅有拉城1/10的賭場數量(澳門賭場在30多家),卻賺了7個拉斯維加斯的巨額博彩毛收入的原因。

 

少 量進入的制度安排最終會導致在競爭不充分條件下的相對高額利潤,寡頭市場的高額利益結構一旦出現且固化,在一個體積很小的微型經濟體中,一方面會出現大量 社會資源向其集中,而使其他行業失去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則會使寡頭市場的內部創新動力的減弱,阻礙其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寡頭市場 的兩個結果,已經在今天的澳門博彩業充分顯現。

 

 

3.4.2  政府監管的雙重身份

 

澳 門博彩業寡頭市場結構並不是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張或是特殊需求曲線特點,自然產生的結果。而是政府通過少量進入方式的規製造成的。也就是說,政府以行政手段 限制競爭,造成中標企業處於寡頭壟斷地位,阻礙整體產業的利潤參與社會的平均化過程。由於政府批出的牌照數量極其有限,牌照必然成為市場上最為稀缺與最為 昂貴的資產。政府作為這種資產的擁有者和批出者,也就是資產的最大股東身份,通過與博彩企業簽訂的 專營合約,參與博彩業的高額利潤分配。也就是說,在政府以行政手段造出一個不參與利潤平均化的寡頭市場結構同時,政府是以大股東身份,通過徵稅代表澳門參 與博彩利潤的分配。一方面用所得收入去投資澳門經濟的未來發展、社會與民生;另一方面則限制牌照企業過高利潤。

 

這 樣的一種制度安排與拉斯維加斯的區別在於:拉斯維加斯是通過博彩業參與利潤的社會平均化過程,使其他產業與博彩業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僅是市場之 外的服務與監管角色。而目前澳門的博彩制度則是通過政府制訂的博彩高稅率,以及政府與博彩寡頭的雙方協定來推動多元化發展。

 

因此,在目前澳門的博彩制度下,政府具有雙重身份,第一種是大股東,通過收取博彩稅體現;第二種身份是政府,要對企業的活動,尤其是博彩企業的活動進行監管。

 

從政府身份看,對不具“經濟自控制力”[11]的博彩企業,如果不實施有效、嚴格的監管,甚至某種程度的人為控制,則無法保障博彩業的健康發展,以及博彩業無限做大,擠壓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而 從大股東身份看,則政府作為“經濟人”,利益最大化是其內在衝動。有效監管與適度抑制博彩業,均會損害大股東的利益。這種因身份而導致的行為指導之混亂, 必然使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客觀地看,利益的衝動往往是行為的最強誘因。作為經濟人與市場監管人的政府,在權衡產業的均衡發展之時,很難避免偏向天平的哪一 邊,其道理不言自明。

 

政府角色的定位混亂與監管不力,是近年來澳門博彩業出現非規範性的因素,拉動博彩業非常規的超高速增長,凸顯一業獨大產生的原因之一。本報告並不認同此次博彩業中非常規因素拉起的超高速,緣於政府的調節功能不強。[12] 事實上,政府角色在“經濟人”的大股東,與監管人之間相互搖擺,無關能力,是制度使然。從澳門全面禁煙一事就可以看出,賭場成為最後的實施場所,成為禁煙之後相當時間的“法外之地”,政府對博彩業的偏倚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澳門的複製移植之路,與其複製的模式存在巨大的制度性變異,是最終無法結出適度多元化之果的根本原因。

 

3.5  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新起步

 

澳門自上個世紀60年代建立現代產業以來,一直維持著適度多元的經濟體系。即使是在製造業因轉移內地,博彩業成為主導產業之後,適度多元仍然為經濟體系的特徵。直至2002年,博彩業也無坐大至形成一業獨大的經濟體系(見表3-5)。

 

 

表3-5   1995-2013年博彩業在中比重變化     %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27.1   26.4    26.2   22.6   22.3    26.0   27.5   29.1   31.9    34.2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比重 31.0   27.8   30.1    29.6   32.8    40.9   44.7   45.9    46.1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國民經濟-產業結構

 

2002年以後,澳門實施博彩制度的開放,以從賭場成功地發展成為適度多元的綜合性旅遊城市–拉斯維加斯為版本,開始了複製與移植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歷經10多年,並無達致原來預期的結果。反而造就了博彩一業獨大的經濟體系。博彩業占GDP之比,從2002年的不到30%,大幅飆升至2013年的46%,直逼50%。由表3-5可見,博彩坐大其實主要發生在2009年以後極其短暫的4年間。

 

實 際上,拉斯維加斯的博彩業也經歷過一業獨大的時期。這源於拉城本來是沙漠地區,沒有任何資源,更遑論產業。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起步,開放賭業也就成為當時 的唯一選擇。因此,博彩業是當時這個地區最早發展的產業,從博彩業的發展中,衍生出其他產業,是其發展所經歷的主要歷程。

 

一業獨大在拉城經濟起步時應當是必然現象,且在其他產業處於發育或從屬地位時,這種現象也會持續維持。而打破一業獨大局面的因素之一,是來自於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的2個因素:一是當時美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開放博彩業帶來的巨大的競爭壓力;二是當時美國人對出外渡假、出外會議的需求旺盛,且呈多樣化發展。由此90年代拉斯維加斯的博彩企業開始從一業經營,向多樣化過渡,逐步從博彩業中延伸發展了商務會展、度假休閒、娛樂表演、主題公園婚禮服務等一系列產業,形成今天的適度多元化。

 

制約著拉城博彩業在GDP比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消費主體的美國人的博彩消費偏好。他們偏向角子機,而非賭桌,更遑論貴賓廳。因此拉斯維加斯博彩以大眾化賭博為其主要特徵,角子機與賭桌一直維持在7:3之比,制約著博彩收入的無限擴張。從而非博彩與博彩收入也呈7:3。

 

拉斯維加斯是從一業獨大走向適度多元,以拉斯維加斯為複製藍本的澳門,雖然引入的是拉城最為知名的多元化企業,但是,其結果卻是相反,由適度多元走向一業獨大。其原因固然與上述提及的複製中制度性變異,即複製並非到位相關。也與澳門的產業歷史,周邊地區的競爭壓力,以及客源地消費者的偏好有極大關係。

 

此次的博彩業出現大規模下滑的經濟調整,正是博彩業擠出非規範因素產生的增長泡沫,走向規範、健康的產業發展的表現;也是澳門總結過去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歷史經驗,反思本輪適度多元化進程中出現偏差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推動適度多元化重新出發的新起點。

 

4、 經濟多元化主體與澳門中小企業發展策略

 

澳 門適度多元化的概念,以及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經歷,都必然涉及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即適度多元化的微觀主體,也就是推動適度多元化的企業主 力。企業是經濟體的微觀基礎與主體,也是決定經濟體結構的主要力量。事實上,澳門第一次適度多元化的實現,是由澳門本土的中小企業推動的;而本次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圍繞著壯大龍頭的設計,其預想的主力是大型外資博彩企業,即通過大型企業的“一業為主,多業發展”經營戰略,去推進適度多元,最終建立世界級的旅遊休閒中心。在這個中心形成的基礎上,適度發展中醫藥、教育、文創產業。由此,大型博彩企業的經營適度多元,與其他產業配合性的適度多元,形成整體的適度多元發展。在此大型外資企業處於十分突出的核心地位,是澳門經濟的主宰者,適度多元化的主力。這種戰略思路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由於主宰澳門經濟的大型博彩企業多元化經營推進緩慢,適度多元化戰略基本失效。

 

當今天澳門整體經濟已經進入拐點之時,重新認識與厘定澳門適度多元化的微觀主體,將是把握這一時間視窗,達致真正的經濟適度多元化之關鍵。而這正是本部分要展開的主要內容。

 

4.1  中小微企是經濟多元化的主力

 

事實上,如果我們深入領會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慶的講話,不難發現,其論述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重點指向澳門自身發展能力的提升。習主席指出,澳門發展的難題必須通過提升自身發展素質能力和加強區域合作“兩條腿”破解。更深刻指出要“加強和完善對博彩業的監管,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果”。[13]

 

上述論述是否可以推斷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力,應當是澳門本土的企業。我們認為是肯定的。因為這是事實提供的答案,也是經濟適度多元化內涵的要求。

 

4.1.1 多元化的存在主體

目前在博彩業之外,分佈行業最廣,活躍在所有市場空間、且佔占企業總量比例高達99%以上的企業群體,是澳門本土的中小微企。這類企業就是當今澳門產業多元化的存在主體。

 

我們之所以不提產業“適度”兩字,就在於中小微企無論是從微觀的單一企業經營,還是從企業的群體觀察,中小微企業的存在與發展,都當不得產業“適度”兩字,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完全不涉及博彩業的經濟多元化微觀主體。

 

從 中小微企的微觀經營考察,單一企業的經營資源,包括資金、人力、經營規模、市場行銷等,十分有限,利基市場是其生存的基礎。因而,專營一業,更多的是專營 一業中的某個鏈條或環節的“小而專”不僅是中小微企的生存和競爭方式,更是其主要經營策略特徵。這是由中小微企的生態環境及自身條件決定的。一業為主、適 度多元發展並非中小微企所能企及的經營方式。

 

雖 然中小微企以專注一業而生存,但是從中小微企的群體層面去考察,則他們的數量之多,所涉及的產業之廣,分佈行業之多,遠遠超越大型企業的群體。夾縫中生存 是中小微企的行為方式之一。只要有利基市場的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會進入、填滿各類產業的縫隙。所謂的無孔不入,就是這個意思。為此,產業多元化本身就是 中小微企群體的行為選擇。中小微企不會放棄參與所有有利基存在的產業和市場,而用適度去規範自己的行為選擇。

 

由此可見,無論從中小微企的經營資源約束,對外部市場利基空間的內在追逐,“適度”均不是這類企業的微觀經營方式、群體的行為特徵。產業多元化的分佈,就是這個企業群體的體現。如果我們把澳門5萬家中小微企所涉及的產業領域,與134家大型企業做個對比,其結果一目了然。中小微企群體的多元化生存與發展,構成了澳門宏觀整體的適度多元化。

 

事實上,近年來正是澳門中小微企以多元化方式的存在,發揮了宏觀整體上對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稀釋劑作用。雖然與財大氣粗的國際財團相比,中小微企的制約、稀釋十分能力有限。但是,中小微企以群體的多元化,維繫著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是人們不能不正視的現實。

 

4.1.2  內生發展的本土主體

 

   澳門的企業在過去的歷史與今天的現實中,一直維繫著中小微企佔據99%以 上的組織結構。然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澳門對國際資本完全不具吸引力,對周邊地區的香港、內地資本的吸聚能力也很低。由此,澳門的企業組織結構,除了博 彩企業之外,無論大中小企業,基本以本土為主。囿於澳門的資源、市場限制,即使大企業也規模有限,中小微企更是小中之小與微中之微。為此,在很長的一段時 期內,產業組織中的大中小微企並沒形成十分尖銳的市場、資源爭奪關係。

 

回歸後的澳門勵精圖治,首先從博彩市場的開放,引進競爭機制起步,大大提升了澳門對國際資本的吸聚能力。2003年 之後,先行的大型國際性博彩企業進入,引領了大型外資企業的跟隨效應產生。在澳門歷史上從未見過的資本、經營資源雄厚的國際性財團突然嶄露在澳門的企業舞 臺上,他們不僅帶來了巨大的資本,更為澳門企業帶來了國際化、現代化經營的知識與科學管理手段,示範效應與學習效應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澳門中小微企中發酵, 促使中小微企逐步走上了現代化、國際化經營之路。

 

與此同時,澳門本土的大企業在競爭中且行且少,最終形成了澳門十分獨特、世上罕見的市場生態與企業組織結構,即現有的134家大型企業幾乎清一色為外資以外資為主企業(澳門本土主要集中在公用、醫療等事業領域),澳門本土則以中小微企為主。大企業與中小微企的分野,實質上就是外資與本土資本的關係。

 

當 國際資本掌控著澳門的主要經濟命脈博彩業之時,澳門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和高度依附型,究竟是更強還是減弱了呢?答案自當不言自明。事實上,世界上至今為止還 沒有一個經濟體,依靠外國資本去培育自身內在的自主發展因素,而獲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國際資本不是慈善家,更非培育東道國和地區內部自主成長基因的播種 者。資本歸根結底是逐利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資本追逐豐美水草“窪地”的遊牧特性更為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把國際資本當作穩定本土經濟,發育內生 增長因素的主力企業,澳門經濟只能更加“隨波逐流”,而非自主發展。

 

如果我們把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內涵定義為培育澳門自身的內在發展動力,則其微觀主體,或主力企業,理所當然的是澳門本土企業。而目前澳門本土企業就是市場中的中小微企,因此,中小微企本身應當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最為深厚的本土基礎。

 

4.1.3  創業、創新的市場主體

 

培育一個經濟體的內生生長因素,離不開兩個重要的經濟行為,即企業的創業與創新。創業與創新是給經濟體注入新活力的重要基因。

 

從全球創業的發展史看,所有的創業都始自於小企業。一個經濟體的創業高潮,也就是小企業大量產生與湧現的時期。而創業高潮的出現,也就是新產業不斷產生,新市場不斷開闢的過程。美國微軟、FACEBOOK,中國的阿裡巴巴、騰訊,等等。他們從小企業的創業起步,通過網路產品的不斷出新,最終開闢了全球的互聯網時代。小企業撬動了經濟體中產業轉換以及經濟結構轉換的軸輪,是人類創業史上屢見不鮮的事實。一年多前中國內地開始的互聯網金融P2P, 就是由創業企業把極其分散、數量眾多的潛在小投資者,與大量的小微企業,這兩個不為正式金融機構接納的長尾群體,進行網路的連結,從而形成巨大市場的金融 新模式。這種新模式的未來是否會取代銀行,使銀行最終消失,已經在學者與專家中展開探討,前景未可預知。事實證明,小微企業的創業活動,是一個經濟體內部新經濟增長點的萌芽和種子。

 

小企業作為創業的主體,能夠推動新產品與產業的產生,在於他們是新技術、新經濟模式的創新者。全球每一次由科學技術與商業模式引領的產業革命浪潮,必定也始自於各個經濟體中的小企業。創新是中小微企在野蠻的叢林競爭中,能夠戰勝大企業的唯一武器。 這源於大企業作為市場中的既得利益獲取者,利用技術與掌控標準制定的優勢,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以阻擋新進入者,穩固原有的市場利益格局。因而大企業固守手 中的現有技術,阻礙創新的行為產生。而小企業面對已經定型的市場格局,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經營、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或是挾創新之勢突破門檻與封 鎖,打破固化的利益結構,進行市場格局的再造;或是利用創新開發出更新、更高素質的市場需求,替代原有的市場。這種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的客觀事實,已經 被作為著名的“哈佛範式”,列入全球各個商學院的產業組織理論中。

 

全球互聯網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凸顯了小企業在創業與創新中的領先地位。市場細分,個性化需求與定制,使得新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更有利於中小企業,而非大企業。由此,在今天的全球新產業革命中,中小企業作為引領者已經不言而喻。

 

目 前世界正在掀起創業與創新的高潮,而中國內地也在鑄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全新格局,通過此去推動經濟新常態下的增長動力轉換。創新驅動已然成為未來世界 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圍繞此全球競爭已經在激烈酣戰之中。此時此刻,澳門也進入了博彩單一增長動力大幅減緩,整體經濟進入增長方式轉換的拐點。從根本上 看,澳門要破解經濟長期發展困局,打造一個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局面,其出路就在於推動澳門的創業與創新。在創業與創新過程中嶄露頭角的新生代中小微企,並從中成長起一批引領澳門自主發展的核心企業,主宰澳門自己的經濟命運。從這個角度看,中小微企是澳門未來佔據引領地位的核心企業脫穎而出的深厚土壤。從中小微企的創業、創新活動中,培育、發展澳門自己的主導核心企業,是經濟適度多元化最終的求解方式。

 

4.1.4  經濟、社會穩定的均衡主體

 

中小微企是澳門經濟的微觀主體,也是澳門經濟社會穩定的均衡主體。中小微企不僅作為產業分佈很廣的微觀主體,在今天一業獨大的澳門經濟中,起著穩定經濟的作用。同時,作為佔據6成就業比重的最大雇僱主,中小微企的存在,對澳門社會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更為關鍵的是,鼓勵中小微企的擴張與發展,對於主宰澳門經濟的外資企業所帶來的財富漏出效應,將會發揮極大的收斂與關閘作用,從而擴大植根於本土,造福於本土收入的財富增長。

 

目前澳門大型企業以外資為主、外資企業主要佈局於澳門的經濟命脈——博彩業與旅遊業,對澳門經濟產生著正反兩個方向的結果:一方面,博彩業與旅遊業的坐大,使得澳門吸聚世界財富的能力急劇擴張,澳門經濟與社會均從中受益,人均GDP已經達到全球最高水準;另一方面,博彩業的資本性質,又使得集聚的財富,集中在外資之手,澳門本土與社會很難全面分享其擴張成果。

 

實際上,一個經濟體的分配結構最終取決於資本與勞動的相互角力,而資本的力量勝過勞動是當下全球經濟分配的特點。由此資本/收入比快於勞動/收入比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是全球各國不可逃脫的命運,越是依賴全球化發展的經濟體,這一現象越是明顯。這在法國知名學者湯瑪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中,已有詳盡的描繪與大量的資料證實。資本是吸聚財富的力量。當外資掌控澳門最具吸聚財富能力的博彩業時,其財富從澳門漏出的速度與規模,是一般產業的外資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急速與擴大的財富漏出效應,顯示了澳門本地的GDP,會有相當數量並不留在本地,由本地人分享。2013年在澳門投資的外資轉移出澳門的資本收益高達787億澳門元,佔占當年GDP的19%[14]。這就是即使澳門人均GDP已經攀升到全球高度,而澳門本地居民收入、生活水準卻與這個高度相距甚遠的原因。雖然政府作為博彩業大股東,以徵稅控制外資手中的財富,提高本土居民的收入。但也無法消弭其巨大差距。由此,資本造成的分配不均,在澳門則直接反映在外資與澳門本土居民的分配不均上。

 

此 外,博彩業比重在經濟結構中的急劇上升,以及產業的坐大雖然可以帶動市場氣氛,但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真正波及本地居民收入的只有博彩業的就業者。因 此,博彩業上升引致的居民收入上升的速度與博彩業就業者收入的上升幅度會出現較大的落差。這就造成許多的民眾並未分享經濟景氣和成長的成果。我們以2013年澳門人均增加值最高的博彩業,與最低的廣告業作為對比,博彩業達到人均3990037澳門元,而廣告業則為112682澳門元,二者差距竟然是令人咂舌的35倍之巨。[15] 這種狀況無疑對社會的穩定,經濟的長遠發展發生不利的影響。

 

一個經濟體本土企業的發展與擴張,具有財富留在本土,用於本土,從本土長遠的經濟發展進行投資,壯大本土內在的經濟增長能力,以及穩定本土社會的植根性。由此,澳門本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的發展,對於減緩財富的漏出效應,穩定本土經濟與社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中小微企參與澳門適度多元發展的實踐

 

如 果說,過去十多年的澳門經濟成長中,因博彩業的一業獨大,極大地擠壓了澳門本土中小微企的生存、發展空間,使得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舉步維艱,培育澳門內部 的自主生長能力更加步履緩慢。那麼,當下的博彩業單一拉動力大幅減弱,持續下行,顯示澳門經濟在持續的超高速增長後,已經進入調整與轉型期。

 

調 整意味著經濟從極度失衡走向基本均衡,而這種走勢首先是從造成極度失衡的產業開始。因此,澳門博彩業的收縮,將會釋放出大量的經濟資源,使得資源開始出現 重新配置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這會為過去十多年受困於資源極度短缺、且價格拉起的成本壓力,處於生存邊緣的中小微企,開啟了活水的閥門。

 

轉 型則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即從過去的單一性動力,向多級動力,尤其是新型動力的轉換。由此,澳門適度多元化會是動力轉換的根本出路。由創業與創新中 產生的澳門新生代中小微企,是新動力產生的源泉;而中小微企所分佈的多元產業中,崛起新的本土特色產業,是適度多元化取得突破的關鍵。

 

由此可見,澳門當下步入的調整轉型階段,既是適度多元化重新出發的最好時點,也是中小微企開始進入穩步發展的最好時機。

 

然而,最好時點與最好時機能否結出豐碩之果,要通過澳門民眾與政府的努力達致。尤其是經濟轉型,並非自發而成,或自然生成的。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轉型,是一個長期與艱巨的進程,這是可以預期的。

 

4.2.1  中小微企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實事求是地說,在過去十多年澳門經濟超高速成長的背景下,適度多元化反而進展緩慢,多元化的微觀主體—-中小微企更處於生存邊緣。這個事實並非證明澳門不具備產業多元發展的客觀空間、中小微企已經完全不具競爭能力,反而是產業多元發展的空間被一再擠壓,中小微企發展屢遭制約的結果。

 

    下麵我們嘗試對中小微企多元化的發展,從市場空間、中小微企競爭力的現狀,以及澳門中小微企的創業機遇,去作出下列分析。

 

產業多元化的市場空間

   澳門在大中華經濟圈以及全球經濟中屬於微型的旅遊經濟體。而旅遊經濟體的特徵,決定了澳門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空間在外部而非本土。由此,澳門經濟多元化的市場空間,必然與周邊地區乃至全球市場的需求,尤其是旅遊業帶動的市場需求相聯繫。

 

旅遊業屬於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興起發展不僅會給旅遊經濟體帶來豐厚的收益,且因為旅遊涉及衣食住行等多因素,因而一個經濟體中旅遊業的發展,會拉動本地的市場需求大幅上升,從而為本土產業的發展帶來市場空間。

 

如果一個旅遊經濟體中,僅有旅遊業的發達興盛,而沒有其他產業的配合,則旅遊總收入必然會出現大量的漏出。這種通過進出口活動對旅遊總收入的侵蝕,稱之為收入漏出。在全球旅遊經濟體中,漏出效應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生產旅遊所需要的全部投資品和消費品;同時,各經濟體的旅遊業中也都普遍存在外國的投資者。但是,漏出效應的大小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各個經濟體的產業結構。一般來說,產業結構越是多元化、經濟越發達的經濟體,漏出部分一般佔占旅遊總收入的10-20%;而產業結構單一的小型經濟體,往往漏出部分高達旅遊總收入的40-50%。

 

澳 門旅遊業近十多年的發展,可以說明,即使存在著本土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在一業獨大的情況下,這些市場空間卻無法成為培育本土產業發展壯大的土壤,致使澳 門的收入漏出處於高位。以澳門的狀況看,由於政府採用了對博彩收入徵收高額稅收的政策,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旅遊總收入的出口流出(即外資資本收益)。即使如此,因澳門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已經十分嚴重,客觀上無法使漏出部分處於較低水準。以2013年澳門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帳計算,[16] 則當年的全部漏出淨值占服務貿易淨值的44%,而漏出總值占旅遊總收入之比也為44%,充分顯示澳門經濟一業獨大的結果。

 

僅從貨物進口的情況看,我們可以發現旅遊者的需求在澳門本土造就的巨大市場空間。根據澳門政府資料,澳門的貨物出口從2002年的189億,下降到2014年的91億,12年間出口數額消失了一半以上,顯示了澳門本土製造的極大萎縮。而隨著旅遊業的大幅擴張,尤其是在內地自由行,大量旅客進入澳門的情況下,澳門的貨物進口從2002年的259億,攀升至810億,增幅在2.1倍以上。一個僅有50-60萬人口的澳門,進口數值在近年來一直維繫在800-900(2013年為900多億)億澳門元的市場需求,表明了這個市場主要是由進入的旅客需求拉動的。其進口貨物集中在為旅遊建設項目所需的建築材料和設備;旅客所需的各類消費品上。因此,澳門雖然本土市場狹小,其本土集聚的由外源帶動的投資市場、消費市場並不狹小。

 

旅客需求的多樣化,也是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基礎。實際上,在旅客的來澳目的中,占比最大的是休閒度假,而非博彩(見圖4-1)。自2014年博彩業開始激烈下滑之後,來澳博彩的比例已經從9%下降到7.3%,接近拉斯維加斯的水準(拉城博彩旅客佔占比一直維繫在5%)。加上貴賓廳業務的急劇萎縮,未來旅客的消費更會向多樣化的需求發展。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博彩與旅遊-旅客消費調查2014年第4季

圖4-1   來澳旅客的主要目的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必然產生產業發展的空間。關鍵在於澳門本土與周邊地區相比,是否存在競爭力;本土資本的進入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以及政策性資助。實際上,利用CEPA 給予澳門的零關稅優惠,以澳門設計(CEPA的原產地來源已經把設計與研發部分列入零關稅計算)、內地製造的方式,發展出既服務澳門市場,又挺進內地或世界市場的新產品與新服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中小微企競爭活力依然存在

澳門存在經濟多元發展的市場空間,而把這種空間發展為現實,則必須依靠澳門本土的企業。在此,必然要涉及對目前澳門本土的企業主體-中小微企競爭力的評估。

 

實事求是地說,過去十多年在資本、實力雄厚的外資財團主宰了澳門的經濟命脈後,雖然本土的中小微企佔據了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6成的就業比例。但是其經濟份額與影響卻日漸縮小,甚至微乎其微。不少的中小微企更在生存邊緣掙紮扎。而澳門政府對中小微企推出的資助政策,往往也側重在對中小微企扶危解困的救助上。凡此種種,不禁會讓人思考,澳門中小微企的競爭力何在呢?

 

在此,我們並不想僅停留在對中小微企的競爭力概念的一般性解釋上,因為已經有過太多的論述集中於此。我們希望用現實的澳門資料來作出說明。

 

一般來說,競爭力是企業創造與增加財富的能力。在澳門統計的現有資料中,我們採用2個 指標作為競爭力判斷的標準,一是人均增加值水準;一是近年來人均增加值的變動率。根據澳門政府統計部門提供的資料,我們將計算澳門主要行業的人均增加值, 用以代表行業的人均生產率水準;且以近年來人均增加值的變動趨勢,來判斷行業的生產率改善狀況。這兩個指標可以構成行業競爭力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後一個指 標,更代表動態的競爭力走勢。雖然澳門統計與調查的資料並沒有區別行業中的大中小企業,但是,因澳門大型企業集中於某些行業,因此,即使結論並不十分準 確,但也大致上反映了客觀的具體情況。

 

根據計算後得出的結果(見表4-1),可以發現:在清一色為大型企業的博彩業中,人均增加值最高,與各行業拉開了巨大差距。但是如果考慮到博彩業並非財富生產與創造部門,其人均增加值並不反映創造財富的生產率高低。因此,可以不予評估。除博彩業以外的所有行業中,大型企業數量最多,集中程度最高的酒店業、房地產管理業,無論在人均增加值、還是增加值的變動方面,都沒有優勢。尤其是近年來的變動率較低,表示改善速度緩慢。因此,酒店業的人均增加值從2009年的第二位,下滑到2013年的第六位;不動產管理業仍然維持在第九位,並無明顯的優勢。

 

表4-1  2009-2013年澳門主要行業人均增加值及變動狀況 澳門元、%

 

行業   2009   2013  年均變動率
工業   108362   285439     27
會展籌辦服務   176047   438202     26
博彩業  1629951  3990037     25
批發零售業   174028   382511     22
建築業   173837   305290     15
運輸倉儲、通訊業   179904   312546     15
酒店業   197008   304417     11
飲食業    95830   124183      7
不動產管理業    99150   115344      4
廣告業   105498   112682      2

資料來源: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2009年、2013年行業調查數字計算

 

與此相反,改善最大、提升最快的行業是工業和會展籌辦服務,這兩個行業均為中小微企集聚的行業,尤其是會展籌辦服務,2013年的調查中,38個企業的總員工數為178人,平均每個企業僅有4.7人,是典型的微型企業。但是,這個行業的人均增加值從2009年的排在第四,2013年躍升兩位排於第二。

 

上述事實證明,澳門中小微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仍然具有競爭活力。一般來說,大型企業的經濟實力可以通過不斷提升人均資本佔有比率,在生產效率方面對中小微企形成競爭力;而中小微企的經營靈活,運營成本低,尤其是植根本土所形成的人際關係與網絡路,成為降低交易成本的優勢。企業小而活,市場進退快捷,更善於捕捉市場訊息與商機,以適應市場變化。因此在經濟活力方面,中小微企更勝一籌。

 

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化,主要在於培育經濟體內部的新增長點,實施產業創新。在這方面,更需要的是企業的創業與活力。事實業已證明,目前澳門中小微企的競爭活力是無需懷疑的。

 

地區的創業空間開始形成

創業與創新活動,是新產業孕育與產生的土壤。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澳門中小微企的新生代,應當是澳門內生經濟動力形成的微觀主體。

 

創 業、創新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並非資本與土地,而是高素質的人才,以及人才集聚、重視創意的氛圍。這是澳門今天中小微企生存發展的戰略性“短 板”。長期以來,澳門中小微企自身的客觀局限,與澳門政府對博彩龍頭之外的中小微企任其自生自滅的政策取向,使澳門無法形成一個創業、創新的地區環境,尤 其是人才培育與吸引方面。澳門本身不是沒有人才,或是因無法在澳門立足而奔走他鄉;或是因創辦企業無望而進入賭場從事只需很低教育水準的工作。即使在澳門 回歸十五年的今天,政府依然缺乏一個人才引進政策。更可笑的是,澳門企業現階段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進入,至今為止仍然被列入外勞計畫之中。

 

近 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尤其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把教育服務列入了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澳門政府也加速及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極大地促 進了澳門人才培育的發展,一批本土培育的設計、研發隊伍正在成長。此外,政府在文化創意方面也做了大量投入,創意與創新的氛圍正在逐步出現,吸引了一批在 海外接受教育的青年人開始回歸。而澳門本土的創業高潮也正在年輕人中興起。

 

澳 門近年來嶄露的創業與創新苗頭,預示著整個地區的創業空間開始發育。從長遠看,更是本土新生代中小微企崛起的象徵。這股創業與創新的潮流,挾全球第三次產 業革命席捲而來的新思維、新技術及新商業模式,結合澳門的傳統、文化、經濟自由開放等本土優勢,將會帶給澳門經濟與產業一個全新的格局。

 

4.2.2  中小微企在經濟適度多元化中的實踐

 

近十幾年來,中國內地自由行的政策和大珠三角地區、內地的區域合作發展,為澳門經濟發展創造了極其廣闊的市場與增長的機遇。但是,中小微企並沒有從中獲得迅速成長、壯大發展的空間,反而因博彩業的一業獨大,在極其艱難的市場條件下,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掙紮生存。

 

然而,即使在財大氣粗的外資企業的競爭壓力下,澳門中小微企還是通過發揮其自身的靈活多變,在壓力下反彈。充分體現了中小微企競爭力中最為突出、也最具生命力的特點“彈性”。中小微企的彈性正是其在極其艱辛困苦環境下頑強求生的“不死鳥”特徵。

 

近 年來,澳門政府圍繞博彩旅遊業,致力於旅遊相關行業的發展;更把會議展覽、文化創意、中醫藥等領域,作為適度多元發展的新產業,做重點的推進。澳門中小微 企的經營涉及到上述的所有領域。在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踐中,中小微企或是以集聚方式取得整體行業的突圍;或是某些企業以現代化的經營方式脫穎而出,與大型 企業並駕齊驅;或是在大型企業的非主流業務中開闢新路;或是適應全球經濟與技術發展的大勢,在新產業中開始嶄露頭角。中小微企的上述努力,雖然在澳門經濟 中可以說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種努力,為今後的經濟適度多元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產業的突破:手信食品與連鎖化業態

傳統產業是澳門最具歷史與植根性的產業,也是中小微企主要集聚的產業。過去十多年的澳門高速經濟成長進程,也是澳門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而作為傳統產業的主力,中小微企不僅經歷且全力推進了這個進程。

 

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取得產業突破,且在澳門的多元發展中佔據產業一席之地的,竟是一個十分微小、在人們消費結構中屬於細分之細末、在市場中則屬於長尾之長尾的行業:澳門手信食品業。

 

手 信食品,是澳門專門為旅客提供的休閒食品。手信食品僅是休閒食品中很小的一個部分,主要為乾果類、某些肉類中的醃制食品。手信食品在澳門具有很長的歷史, 不僅形成特定的產品,也在澳門周邊地區累積了相當的商品聲譽。過去澳門的手信食品以挑擔、手推車的街邊叫賣為主。而今天已經在澳門發展成為店鋪雲集,大中 小微企密集的行業。佔據澳門旅遊產品中的頭號交椅(見圖4-2),其中的鉅钜記、咀香園品牌在香港、內地以及東南亞地區享有盛名。

 

小 產品作出大市場,充分顯示了微型經濟體中,細小產品的市場可以彙集成人們跨境消費的大市場,從而為中小微企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手信食品行業坐大固然有自 由行帶來的市場需求擴張,以及本土歷史基礎的原因。但是,一個如此微小產品市場的成功,離不開中小微企的行業集聚,以及企業集群的力量。正是這種企業集群 中產生的企業間相互競爭與資訊交流,促進了這個行業的“專而精”發展,成功地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中突圍而出。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博彩與旅遊-旅客消費調查2014年第4季

圖4-2   旅客在澳消費結構比例   %

 

 

與此同時,以澳門本土居民消費起步,配合著自由行消費的擴張,通過商業流通管道的現代化,而在澳門中小微企脫穎而出,與外資大型企業並駕齊驅的,是澳門本土成長起來的零售業快消品連鎖商業,例如新苗、來來兩大超市。

 

澳門的居民日用品銷售快消品銷售在歷史上,一直是傳統流通管道主導,採購、批發環節分散、量小成本高;終端環節更以大量規模細小的雜貨店、小士多為主體。這種以大量分散零售終端為代表的傳統商業業態,在今天的港澳仍然稱之為“辦館業”。

 

回歸後澳門的市場開放,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化步伐加快,以及大型外資現代商業的進入,促進了澳門流通體系的現代化發展。現代流通管道的主要內容是連鎖化,連鎖化的總部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經營的連鎖銷售業態,是現代商業業態的主要特徵。從辦館到連鎖化的零售快消品超市,給澳門帶來了商業規模化、資本集聚化、人員節約與管理科學化的經濟效益。這也是澳門本土連鎖商業崛起的根本原因。

目前,連鎖化開始向澳門整體流通領域擴散,尤其是新創辦的中小型商店,例如現在澳門年輕人比較喜愛開辦的咖啡館、麵包屋等,往往會採用連鎖分店的形式經營。

 

澳門本土連鎖超市雖然在經營銷售上具本土文化與植根性之利,但是面對實力極其雄厚的外資大型商業,向內地擴展、延伸自己的採購銷售網路是不斷擴大優勢的主要途徑,目前兩家連鎖超市已經進入珠三角西部地區,在內地開始落腳紮根。

 

 

供應鏈運行的必要服務鏈條擴展:會展籌辦服務與附屬服務

全球供應鏈的形成,是今天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徵。大量研究與事例已經表明,服務業在供應鏈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且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服務鏈條是將供應鏈連接起來的粘合劑,也是供應鏈升級、價值增值的重要貢獻者。

 

根據學者對實際運行的供應鏈研究,發現一個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的運行,要依賴40種不同服務;另外還要提供12種服務給客戶。[17] 不管這類服務是由不同的服務商分開提供,還是通過模組化組合在公司內部。正是供應鏈中的這些服務鏈條,為產品與服務的差異化和更高增長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從而提升了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在澳門的整體經濟中,旅遊業、為旅遊業提供的運輸服務、以及對各行業提供資金的金融服務(主要為銀行),在澳門的服務貿易中一直維持著順差地位,不僅體現了這些服務鏈條對澳門本土產業的增值作用,也顯示了這些服務領域的區域競爭力。

 

在2002-2013年期間,運輸服務的順差一直穩定不變;而銀行業的順差則從2002年的55.1億澳門元,擴張到4415億澳門元,增幅為80倍,表明了金融服務競爭力的巨大提升。在服務貿易中提供最大順差部門的旅遊業,在此期間增幅達到11倍,且為服務出口總量的97%,順差總量的1.2倍。凸顯了旅遊業為澳門的最大比較優勢。

儘管旅遊業就是服務業,在旅遊出口中,博彩佔據了7成以上的比重。但是,無論是博彩業、酒店業、批發零售業等部門,由於服務市場的互補性特徵,這些行業的存在都離不開各種附屬服務,例如維修、清潔、安全等;有的行業發展更需要高增值服務。例如各種專業服務(法律、會計、納稅、廣告、設計等)、人員培訓、市場研究、環境服務等。而提供這兩種服務鏈條的,在澳門主要為中小微型服務商。

 

目 前澳門中小微型服務商的整體素質不高,因此主要業務集中於低附加值的附屬服務,為澳門大型企業的運作經營提供必要的服務,例如酒店業的紡織物洗滌、建築物 清潔、車輛與設備的維修等。如果沒有這類服務鏈條,則大型企業的基本運轉不可能維持。隨著澳門世界級的大型酒店不斷出現,在某些附屬服務領域中,更有因規 模經濟而從本土中小規模走到大型服務商的事例。例如酒店的清潔服務,已經有依靠大規模服務而產生的本土大型企業。

 

更 為值得關注的,是澳門近年來新嶄露頭角的一個高增長服務鏈條,即會展籌辦服務。得益於澳門政府的大力扶持;大型博彩企業、尤其是世界頂尖的會展財團威尼斯 人開始將一些世界級會輾轉向澳門。由此,近年來澳門會展業開始成長,帶動了本土的小微會展籌辦商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為會展提供各種設計、廣告、包裝、印 刷、出版等服務,成為澳門中小微服務商中,最具代表的高增長服務鏈條。從前述的4-1表中可見,會展籌辦服務是所有行業中表現最為耀眼的。在短短的5年間,其人均增加值增長了1.5倍,年均增長達26%;在澳門各行業中的人均增加值排名由2009年的第四,躍升為第二位。充分顯示其服務的競爭力。

 

文創產業的的孕育:創意與內容創業

文 化創意產業包括視覺藝術、設計、表演藝術、服裝、出版、流行音樂、電影錄影及動漫等範疇,是一個範圍極其廣闊、耗費物質資源極少的高智力產業。其產業鏈主 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內容、管道。前者主要體現為創意者腦力激發所創造的各種形態的作品;而後者則為這些作品的進入市場管道,包括媒介、包裝、發行、演出與 展示場館。近年來隨著移動網路的不斷出現,流媒體視頻點播平臺的產生,促使數位內容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最新潮流。

 

從澳門資源極度缺乏、土地極其有限的現狀看,資源耗費與土地佔有極小的產業,十分適合在澳門發展。關鍵在於這類產業的戰略性要素儲備、與市場的需求,這兩個條件的存在與發展。

 

澳門在21世紀初就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且為這個產業產生開始在不同鏈條作出基礎性投資。在文創產業的戰略性要素,以及上游鏈條的資源-人才的培育方 面,政府與民間均作出很大的投入。近年來,澳門政府在大力支持本土大學發展的同時,在高校中開設相關專業,以培養本土人才;成立了“文化產業委員會”,設 立“文創資助基金”;文化局下設“澳門文創網”與“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同時經常派出澳門本土的設計師、藝術家、表演團體等,參與全球與地區性的比賽, 以幫助培育本土人才。與此同時,政府積極投資興建各類大型演示、展示場館,舉辦電影節等;大型外資企業則建設了多個具展示廳、娛樂場所的國際性大酒店,形 成了澳門文創產品的下游鏈條-多樣化的管道。厚積薄發,十多年的大力推進,為文創產業的發展逐步積累了初步的發展基礎和條件。

 

澳 門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法律法規,寬鬆的文化氛圍與環境、已經建成的文創產品管道;加上悠久的歷史、中西融合的文化,以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建築群代表的設 計風格與文化表現,等等,形成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更為重要的是,澳門背靠中國內地的巨大市場,相對於內地,澳門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更具制度的優勢,尤 其是在電子網路的文創產品與管道發展方面(至今為止,中國在WTO承諾中仍然不開放音訊和視頻產品)。澳門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吸引全球與內地人才進入,創造數位內容產品與網路管道,進軍全球市場,坐大澳門的文化娛樂產業。

 

在 文創產業上,上游的內容鏈條應該是最為適合中小微企進入的。因為內容的創造不需要物資資源的耗費,其最為重要的資本是創意者本人,因此,內容創業是近年來 澳門小微企業的創業重點。目前澳門已經湧現出以“澳門佳作”等為代表的一批小微創意企業;而植根於澳門服裝製造基礎上的服裝設計,也開始在設計界嶄露頭 角,其中多位設計師在世界及地區性競賽中得獎;由本土高校培養、海外留學歸來的設計師,開始自己創業,他們的設計涉及酒店、園林、服裝、包裝、紀念品等領 域。尤其是為大型國際性酒店的裝修設計,更使國際酒店的設計市場開始感受到澳門新一代設計師的風格與魅力。

 

    上述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小微企作為具有經濟活力的企業群體,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實踐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3  中小微企多元化發展的策略選擇

 

中 小微企要成功參與及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與選擇正確的發展策略,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 出,壯大自己,實現突破。由此出發,我們認為,中小微企多元化發展的策略選擇重點,並非僅是在大型企業的縫隙中尋求生存之道,而是立足於澳門本土,背靠內 地市場,逐步發育、發展出本土的新興產業或產業鏈條。也就是說,通過培育澳門本土自身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為此,我們提出如下思路予 以中小微企選擇。

 

4.3.1  市場細分:以中小微企集聚達到產業規模效應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2個並行不悖的發展潮流,一是全球市場的形成,給大型企業通過規模和範圍效益,向境外延伸自己的競爭力,提供了極其巨大的空間。大型企業的收購兼併、產業集中、資本積聚可以在全球市場上達成,從而形成獨步全球的經濟實力;一是全球市場的龐大規模促進了細分市場的規模化,一個經濟體中規模細小的細分市場,可以通過區域合作,發展出規模化的大市場。而這種市場為經濟體的中小微企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中小微企集聚在某個全球市場中的細分市場上,憑藉專業化與集聚效應獲取市場競爭力,同樣可以以群體之力,在全球贏得一席之地。

 

由 此,通過細分市場決定企業的市場定位,是中小微企推進多元發展的首要策略。細分市場的規模化,往往是中小微企起步、發展與擴張的空間。在一個微型經濟體 中,中小微企在細分市場中開拓生存與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是通過集聚達致規模與範圍效益;一是以“專而精”的經營組成相互配合的產業鏈條,達致自身要素、生 產力的最大利用與發揮。由此形成的產業,往往會是微型經濟體中,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更為常見的是,微型經濟體中的中小微企專業化與集聚,可能不是發生在一 個產業,而是產業中供應鏈的某一個鏈條。也就是說,細分市場的再細分,也有可能在微型經濟體中成為本土的高增值鏈條。

 

在澳門中小微企的實踐中,手信食品業崛起成為澳門旅遊購物的第一大行業,實際上就是通過區域性的擴展,使得細分市場中的一個很小特定市場,獲得規模性的空間擴張,從而在中小微企集聚的基礎上,做大了行業,且打出了品牌。在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地區獲得市場的聲譽。

 

澳 門會展籌辦服務,包括文化創意的作品創造,都不是完整的產業鏈條,而僅是產業上下游的某個鏈條。但卻是整個行業中高增值的部分。雖然目前這類鏈條的發展處 於起步。但是,澳門與周邊地區、尤其是內地經濟持續融合,市場空間不斷放大的基礎上,通過中小微企的集聚,以及競爭力的不斷提升,這些產業鏈條將有可能取 得實質性的突破。

 

4.3.2  差異化,以“特色”形成產業發展的競爭力

 

差異化一直以來就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慣用策略。以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去分割和區隔市場,獲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不僅可以使澳中小微企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更是澳門新產業培育的重要策略。

 

差異化在今天的全球產業革命新浪潮中,就是個性化,特色化。而非大眾化、標準化。個性化是由現今的全球消費需求特點決定的。尤其是90、00後的消費主體,他們更為強調自己所需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定制,彰顯個人風格,與眾不同就是他們的消費特點。這種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將使大型企業的規模經濟、標準化無用武之地,而更為適合中小微企的經營規模與快速捕捉市場商機、靈活多變的特點。

 

澳門微型經濟的市場特點,決定了無論是中小微企的發展,或是新產業的培育,都必須走差異化、個性化之路。即使是在細分的市場之中。例如澳門鉅钜記手信食品的服務,在對待每個遠道而來購物的旅客,商家均會在食品袋的把手上繞上一層塑膠膜,以保護旅客的雙手。這種極其貼心的服務細節,不僅使鉅钜記與其他商家形成市場區隔,也是鉅钜記不斷壯大發展的原因之一。

 

形成特色,與眾不同,而非清一色,是產業獲取競爭力的立足之根本。培育特色產業,通過特色產品與服務,與大眾和標準市場拉開距離,形成產品、服務的差異化,就是澳門中小微企多元發展的策略選擇中重要的一環。

 

4.3.3  大小、內外組合,以聚合效應促進供應鏈完善與升級

 

經 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策略,除了上述我們提及的以中小微企集聚開拓產業的市場空間;以中小微企的差別化、個性化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去孕育和發展產業之外,另一 個重要的企業策略,是產業內的企業間協作體系的不斷發展,以聚合效應達致產業供應鏈的完善與升級。為此,本土大中小微企業的戰略協作,本土企業與周邊地區 上下游企業的鏈條組合,對產業的崛起與發展具十分重要作用。

 

大 中小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各自發揮自己的經營資源、銷售網路、專業化和鏈條等優勢,有利於資源的全面利用與邊際成本的極大降低,從而促進產業的持續發展。即 使是經營同一類產品的不同規模企業,也會取得資源共用、優勢放大的效應。例如同是經營旅遊手信產品的小型創意企業“澳門佳作”,與手信食品大型企業咀香園 的合作。“澳門佳作”Macau Creativity是澳門首家最大規模的本土創意產品專門店,透過與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合 作,設計出別具特色的澳門創意產品。近年來與咀香園成功跨界合作,創立“官也墟”。憑著獨特的建築設計外觀及文創元素,“官也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已經 成為澳門著名的旅遊手信食品與創意產品專賣店及旅遊景點。

 

通 過與內地上下游企業合作,實現產業跨境分工下的前向效應與後向效應,更是強化澳門本土產業競爭力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內地巨大的人才儲備和市場規模,更為澳 門產業的前、後向鏈條展開提供了極其廣闊的市場空間。基於此,澳門的許多產業,可以與內地形成不同鏈條的分工合作,例如服裝設計與製造,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與大批量生產,文創產業的內容作品與載體製造(承載創意、設計的紀念品、印刷品、服裝等,數位內容的音像、視頻產品等)。

 

尤其是文創產業,如果利用澳門優勢,吸引內地、全球創意人才的大量進入,把內容鏈條置於澳門,在澳門形成中小微企為主的內容作品集聚地,並通過多種管道,特別是互聯網媒體,向全球市場或內地市場輻射,則澳門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娛樂產業中的內容產品製作及銷售之都。這個想法並非誇張,今天尼日利亞成為全球電影第二大工廠的事實提供了澳門可參照的典範。無論從澳門的自由港全球開放的制度,背靠祖國內地巨大的資源與市場,以及高達全球頂級人均收入的經濟實力,澳門的優勢應該遠遠勝過尼日利亞。

 

    1992年,尼日利亞的一位電子產品銷售員歷時一個月,拍攝了一部預算僅有1.2萬美元的電影《生存枷鎖》。這部電影並未在影院上映,完全靠發行錄影帶獲取收入。就是這樣的一部小製作,卻售出了100多萬份拷貝,其中大多數是靠街頭小販賣出的。這部電影的成功,也標誌著尼日利亞的電影產業“諾萊塢”(Nollywood)的誕生。2009年,以製作數量衡量,諾萊塢已經超過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工廠,僅次於印度的寶萊塢。尼日利亞政府在2014年首次發佈的電影業資料顯示,諾萊塢已經成長為一個市值達33億美元的行業,單單2013年這一年,諾萊塢就出品了1844部電影。目前,諾來塢產品已經進入流媒體視頻點播,通過可靠的網路服務商,進入數位化市場。在紐約Tiger Global和瑞典iROKO Partners等公司提供的500萬美元的支援下,全球的訂閱者可以在網路上以1.5美元的月費訂閱諾萊塢電影。[18]

 

4.3.4  以數位化技術、移動通訊、互聯網開拓適度多元發展的空間

 

以互聯網、新能源、大資料為代表的新產業革命,掀開了中小微企為先導的全球創業、創新高潮。中小微企是科技與創新的源泉,基於這個事實,無論是美、日、德、英[19]等發達大國,還是北歐、以色列、新加坡等小型科技強國,無不把本國中小微企作為產業創新與發展新興產業的主體力量,加以大力扶持。

 

澳門經濟多元化的核心是產業創新,是培育本土新興產業。而創業與創新正是中小微企的天性,也是其在市場競爭中戰勝大型企業的唯一法寶。由此,可以說利用新科技進行創業與創新,是中小微企推進經濟多元發展的首要策略

 

互 聯網與新產業革命徹底地改變了資源共用與邊際成本的傳統經濟學概念,也在顛覆規模化經濟的市場競爭結構。為澳門中小微企開創了以新商業模式突破生存、發展 瓶頸,促進產業多元發展的巨大空間。互聯網金融(人們往往把銀行的網路化看作互聯網金融,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數位化製造、物聯網、移動網路產品與服 務,等等。使得中小微企進入市場的融資、製造、廣告、市場行銷、資源調配、產品與服務的資訊掌控等,所有環節的門檻與邊際成本都被極大的降低,更提供了資 源分享、利用最大化的空間。例如困擾各國中小微企的資金融通,現在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P2P金融,得以逐步解決;而中小微企無力解決的人員短缺,也可以利用數位化製造得以緩解。

 

為 此,澳門中小微企在推進經濟多元化的進程中,利用新技術革命與互聯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策略。然而,從目前澳門現狀看,這個方面仍然是澳門經濟發展的戰略 性“短板”。事實上,本輪的產業革命特點尤其適合中小企業的發展,澳門中小微企如果不能抓住本輪產業革命的先機,迎頭追趕世界的潮流,則不僅適度多元化戰 略無法落地,澳門經濟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澳門中小微企在實施積極多元發展的進程中,首先可以參照美國工業互聯網模式,創建中小微企互聯網,使中小微企的所有經營活動均可在網路上展開,以節約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也要通過創業活動,創建中小微企的網路及數位化企業。例如P2P互聯網金融企業,數位化製造企業,網路視屏點播平臺等等。發揮中小微企在此次產業革命的先導作用,推進新產業的培育。

 

4.3.5  建立本土中小微企協會聯盟,聚合中小微企的集體議價能力

 

企 業協會與商會是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仲介及市場主體,其主要作用不僅是溝通企業與政府的仲介,更重要的是把零散的企業集中,通過組織力量增大其市場博弈的能 力。澳門雖然存在大量的企業協會與商會,卻長期處於分散的單兵作戰狀態,沒能形成一股合力,代表中小微企用一個聲音去表達自己的經濟訴求,參與市場的博 弈。這種狀況無疑加劇了中小微企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

 

為了強化中小微企在市場競爭中,尤其是經濟多元化中,有效地抗衡大型博彩企業與外企企業,為產業發展留出空間和減緩收入流出效應,建立本土企業協會聯盟,提升中小微企的集體博弈地位,實為十分必要。

 

其次,建立企業協會聯盟,也是澳門深化內地合作,拓展經濟多元發展空間的重要策略。2004年CEPA實施至今,澳門中小微企作為合作的參與主體與利益主體,卻從未能夠對CEPA, 以及補充協定提出過自己的經濟訴求。幾乎每份補充協議均由澳門政府參照香港內容,與中國商貿部定出。事實上,全球所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制定,無不是成員方政 府在收集本土企業的經濟訴求基礎上,制定自己的要價清單。因為貿易協定代表的是成員方企業的貿易利益,而非政府利益。這就是為什麼CEPA首先是由香港總商會發起提出,且每份補充協議都是由4大商會提出要價,由香港工貿署共同提煉清單提交商務部的原因。而澳門的做法則無疑忽視了本土企業作為貿易協定的利益主體這一事實。這也是多年來CEPA在澳門實施成果不彰的原因之一,因為貿易協定如果不反映本土企業的實際訴求,就是一份無效協定。

 

為此,通過建立澳門企業協會聯盟,由聯盟代表澳門中小微企提出自己的經濟訴求與要價清單,交由政府參與CEPA的談判,使今後的CEPA協商真正體現澳門本土的貿易利益與要求,為中小微企真正打開內地的市場。此外,聯盟更要充分發揮好CEPA的作用,啟動CEPA項下投資貿易便利化中的中小企業條款,促進與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中小企協會的各項合作。

 

5、 輔助中小微企多元化發展的政策體系

 

澳 門中小微企作為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企業主力,政府的全力支持與政策扶植,責無旁貸。尤其是在目前澳門大中小微企業的關係,具體地表現為本土企業與外資 企業的產業組織結構,以及澳門主要經濟命脈博彩業“一業獨大”,且控制在外資財團的基本狀況下,澳門中小微企推進經濟多元化的努力,如果缺乏政府的角色與 作用,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

 

事 實上,全球無論哪個經濟體,要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增長動力的轉換,都不是由企業單打獨鬥去完成的。尤其是培育本土內生發展動力,孕育新產業,在更大程度 上是政府經濟戰略的主要內容。從這個角度看,經濟適度多元化,應當是澳門政府的首要經濟戰略,而輔助中小微企多元化發展,自然就是這個戰略的重中之重。由 此,本報告提出以下思路,作為政府輔助政策的主要內容。

 

5.1  重新審視政府角色,以及政府與本土企業的關係

 

澳門是一個自由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自由港的政府奉行不干幹預政策,幾乎成為全球的金科玉律。然而,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國,世界市場爭鬥激化,科技競爭加劇,產業版圖瞬間重組,從而各個經濟體在全球產業鏈條地位不斷變化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偽命題。在這樣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經濟大潮風起雲湧,經濟體命運前途莫測的時代,政府不干幹預形同於經濟體的自殺。這就是為什麼同為自由港的新加坡政府,通過其積極幹預,僅用了10年時間經濟全面趕超香港,崛起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原因。

 

首先,全球各個經濟體,尤其是大量存在中小微企的經濟體中,政府幹預的角色,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主導型政府。即在中小微企力量十分薄弱的情況下,政府作為投資主體直接介入投資,通過建立政府持有的大型企業,向中小微企進行技術擴散與示範,以帶動本土中小微企的成長或進入跨境投資;一旦中小微企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力,政府資本就開始退出。例如臺灣1960年 代由政府直接出資上千萬美元,創建臺積電、聯華電子等大型企業,通過技術擴散與中小微企形成了產業的中衛關係,最終培植了臺灣的電子產業。而新加坡主權基 金公司淡馬錫,則大量投資海外興建各種工業園、智慧園、科技城,為中小微企跨境投資創造條件。這些案例都是以大帶小,即政府帶有政策性意向投資興辦的大企 業,自覺扶助中小微企的典型。

 

二是鑲嵌型政府。即政府通過建立公共研發、各類服務機構,與企業合作,形成政府資助的公共機構與企業間的社會鑲嵌型合作,推動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例如各個經濟體的生產力促進中心、貿易促進機構、中小微企輔導與扶助機構等。

 

三是平臺型政府。即建構一個研究機構、商家、金融機構、商會與協會之間資訊流通的網路平臺,或稱官產融學研協(協會)為一體的地區創新體系。此時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創新制度與政策的供給者,由此,去促進與誘發企業這一市場主體的創業與創新。

 

事實上,各個經濟體因經濟發展階段、中小微企實力的不同,政府角色的偏重也有所區別。在中小微企特別弱小之時,主導型政府角色更形突出,例如60年代的臺灣;而在中小微企具世界競爭力的德國(德國是中小微企為主體的國家。全球2000家知名中小企業,德國就佔據幾乎半壁江山),則政府角色理所當然是平臺型的。

 

其次,無論是哪種政府角色,政府關注與針對的,重點是本土的中小微企而非大型企業。從上述兩點分析澳門政府的角色,以及與本土企業的關係,我們不能不十分遺憾地指出,至今為止,澳門政府仍然沒有一個針對本土企業的,十分清晰的角色定位。雖然目前在鑲嵌型政府角色上,已經開始做出努力,但是,離主導型、平臺型政府仍然相距甚遠。

 

事實上,在澳門中小微企的整體實力很弱,且面對巨型的外資財團極其不對等競爭之下,澳門政府的主導型角色不能缺位,政府要。更何況澳門政府本身就是博彩業的大股東身份,必然要代表澳門長遠的整體經濟利益,理所當然地作為投資者去投資澳門的未來,包括投資興辦博彩業之外的新興產業,以帶動本土中小微企的發展,實現以大帶小,形成大中小微企的中衛關係,真正落實經濟適度多元化。歸根結底,澳門中小微企的實力,以及澳門政府的大股東身份,客 觀上需要發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而非如現今澳門政府所期望的,由外資(包括內地中資)企業主導的以大帶小。因為市場上的資本自有其行為的邏輯, 並不具主動進行技術擴散、扶助中小微企的政策性意向。由此,即使外資企業真正能夠帶起本土中小微企,也難以形成企業間的緊密技術交流、資訊溝通的產業關 聯。

 

 

 

5.2  全面厘定澳門中小微企在適度多元化中的角色

  

對 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企業主體,在當下的澳門仍然存有不同的聲音。本報告認為,一個經濟體的最終長遠發展,以及內生的增長動力發育,也即產業發生、發 展的微觀基礎,必然是植根性的本土企業。因此,澳門本土企業是經濟多元發展的主力,應該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我們並不否認外資大型企業在多元化中的作用。

 

為此,澳門政府首先必循糾偏的是對中小微企作用的根本看法。把中小微企置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力地位,培育本土內生自主發展動力的源泉,是政府經濟適度多元化戰略的核心。

 

5.2.1  制定中小企業基本法,明確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對 中小微企立法與規範,是全面厘定中小微企在澳門經濟中的作用與地位的體現。尤其是中小微企基本法或稱促進法。中小微企的法律體系是由促進中小微企發展,鼓 勵其各類經濟活動的法律條文構成,涉及多種領域、多種經濟活動。但是,能夠確立中小微企在經濟中作用的法律地位,處於各類中小微企法律核心的,就是中小微 企基本法。基本法作為中小微企生存、發展的根本大法,首要的內容就是對中小微企在整體經濟中的作用做出規定,且把這種規定作為法律地位加以保護。沒有這個 大法,中小微企的發展就缺乏法律保護。

 

至 今為止,作為澳門本土企業主體的中小微企,居然還沒有自己的基本大法,令人十分難以理解。這不僅反映了政府一直以來對中小微企作用的忽視,也直接解釋了為 什麼本土企業難以生成澳門內生的經濟自主成長動力的原因。由此,本報告認為,無論是從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推進,還是澳門經濟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澳門中小微 企基本法的立法已經刻不容緩。

 

澳門中小微企基本法的制定,從澳門的歷史特點出發,可以參照歐洲以中小微企為主的國家,例如德國、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基本法;也可以借鑒臺灣。這些經濟體的中小微企成功發展經驗,對澳門具啟示的作用。

 

5.2.2  對企業創新活動做出短、中、長期規劃

 

對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產生巨大推進的,應當是在創業與創新中不斷湧現的新生代中小微企。因此,鼓勵澳門創業、創新活動,是澳門政府必須全力以赴的一個重要內容。

 

當前,全球經濟與各國經濟均進入一個重大轉型期,澳門也不例外。經濟轉型意味著增長動力要從資源、要素驅動,走向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的微觀主體,自然就是中小微企。

 

創業與創新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並非一蹴而就。為此,澳門政府應當就澳門的現在、未來發展,制定短、中、期的創新發展規劃,從而為本土企業的發展前景提供一個穩定的預期,真正達到鼓勵企業創業與創新,做出長期投資的發展策略。

 

5.2.3  CEPA協商與粵港合作必須反映澳門企業的經濟訴求

 

澳 門政府對待中小微企政策的另一個重大改變,應當是給予中小微企在區域合作的主導權。事實上,區域合作的主體是企業而非政府,只有本土企業,才具有代表經濟 體參與區域合作的經濟訴求,而區域合作的協定最終也是通過企業的貿易利益落地。政府是代表本土企業的貿易利益去參與區域合作協商的,而任何區域合作協定, 都必須以本土企業的利益為依歸。十分可惜的是,至今為止,澳門政府的作為,包括CEPA的協商程式,仍然沒有體現企業與政府的這種相互角色關係。在幾乎所有的區域合作協商過程中,我們只看見澳門政府的身影,而缺乏企業的角色。

 

為此,本報告呼籲:在今後的CEPA協商,澳門與內地以及粵澳合作中,政府應當首先聽取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的經濟訴求,以使區域合作能夠真正落地。在CEPA協商過程中,彙集企業的要價清單是前提條件,尤其是本土企業在內地投資經營所面臨的門檻、障礙的具體體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制定體現澳門企業訴求的CEPA澳門版本,而非香港版本的澳門複製。澳門與內地之間的經濟合作才具真正的經濟與微觀基礎,而非僅停留於政府協議的層面上。

 

5.3  檢討現時的博彩制度,控制博彩業擴張之“度”

 

如前所述,澳門博彩一業獨大目前已經引發了澳門各種的經濟失衡。而所有失衡的核心,歸根結底就是澳門長期經濟發展與資源配置之失衡。這是澳門當前政府與企業都不能不認真面對的問題。

 

無論是本年度政府對博彩業進行的中期檢討,還是2022年博彩專營權的合約期滿,對現有博彩制度的取捨與否。博彩業的發展不能完全自由放任,需要適度控制,已經成為全民之共識。

 

在博彩業的適度、健康與規範發展中,適度應當是重點。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中,本身就應當內涵博彩業擴張的適度。否則,就無法為其他產業的發展釋放出市場、資源空間,適度多元就成為一句空話。由此,政府的檢討與監管,首先必須在博彩業佔據產業結構的適度比重上做出量的規定;其次,則是真正落實博彩企業對澳門經濟多元的推動。目前澳門博彩業在產業結構中的一業獨大比例,以及博彩企業推進經濟多元的緩慢,均是經濟失衡、澳門社會不滿情緒的根源。這一點相信澳門政府應當有所體會。

 

至於2022年 後是否對現行博彩制度的實施改革,更應該在此次中期檢討後,進行更為深入、深刻的探討。澳門博彩業如果要從目前制度支撐的供給型徹底轉向市場競爭型,現有 的博彩體制改革則不能停滯,進一步開放與改革應當是博彩業轉型成功的制度性保障。為此,澳門應當提前做好體制改革的預案。

 

5.4  制定適度多元的產業政策,鼓勵中小微企全面參與其中

 

一個中心(世界級休閒旅遊中心)、一個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的發展思路,已經昭示澳門的產業政策漸顯雛形。然而,至今為止,澳門仍然缺乏完整的經濟多元發展的產業政策。

 

在澳門本土企業實力很弱小,內生發展動力極其缺乏,新興產業難以萌芽的狀況下,澳門需要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產業政策,。尤其是在澳門政府佔據龍頭產業博彩業的大股東地位,代表澳門民眾掌握大量財富的情況下,政府作為產業政策的制定者,甚至直接參與新產業投資的主導型角色,以指導市場的資源配置,培植新產業,帶動本土企業的發展,更為必要。

 

產 業政策的核心是引導市場資源優先向新興產業配置。為此,新興產業的選擇與確立十分重要。澳門政府應該明確列出其多元發展的優先產業,且對產業的優先次序做 出排列,為企業的投資做出具體的指引,提供穩定的投資預期。目前雖然澳門政府已經提出來多個發展的產業,例如文創、中醫藥、會展、商務服務、教育等。但是 鑒於澳門微型經濟之特點,必須在這些產業中列出優先次序,保證及突出重點,才能體現產業政策的核心內容。

 

產業政策的特徵是資源配置的重點傾斜。有重點才有產業政策。新興產業確立之後,政府要通過各種激勵政策與措施,促進資源的重點流向方向。從手段觀察,資金補貼、人才培訓獎勵、融資優惠與稅務減免等,均是產業政策的慣用工具。

 

在目前澳門新產業發育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澳門政府可以借鑒當年臺灣政府直接投資興建聯華電子、臺積電大型電子企業,帶動中小微企和電子產業成長的做法;也可以參照新加坡的淡馬錫公司,為中小微企經營與投資鋪設通路與條件。主導型政府的角色應當成為澳門產業政策中的關鍵內容。至於政府直接參與哪類產業的投資,則必須根據澳門的具體情況,以及對澳門未來的新主導產業做出預測後,才能具體確定。

 

5.5  創造地區的發展環境,為中小微企競爭力提供平臺基礎

 

在 經濟全球化,資源全球配置的時代,各個經濟體能夠在全球競爭中突圍而出,依賴於經濟體的動態比較優勢而非靜態的固有比較優勢。動態的比較優勢不同於靜態的 比較優勢,在於其本身是可以創造的。而創造地區動態優勢的,就是地區的“創造性資產”。也即完善優良的基礎設施,優秀的人才儲備,堅實的科技基礎,健全的 市場環境,規範的法治建設,以及政府的政策與制度支撐,等等。

 

“創 造性資產”之所以是創造性,一是這類資產必須通過持續地投資創造出來,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二是這類資產本身具創造性,可以不斷地、可持續地創造價值,也是 一個地區發展環境的體現。由此,全球競爭力研究大師邁克爾•波特就曾經指出,一國或一地區的競爭力最終決定於“地區的發展環境”。這就從根本上回答了,地 區的發展環境,是全球經濟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法寶。

 

澳 門中小微企雖然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力,但是,當下澳門中小微企本身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傳統的家庭式經營、缺乏現代的管制結構與管理理念、 企業家受教育程度低、冒險與進取精神不足,等等。這也是本報告把適度多元發展的期望寄託在新生代的中小微企之原因。實事求是地說,中小微企的局限可以歸咎 為過去葡澳當局不求進取,造就的抱殘守缺經營環境的直接結果。也與回歸後的澳門政府缺乏大力扶持中小微企,創造發展的地區環境相關。

 

回歸後的澳門已經歷經了15年 的經濟高速增長,財富大量積累與經濟實力大幅增長,完全有能力投資於地區的創造性資產。然而,與目前澳門的經濟實力相比,澳門地區的發展環境培育,無論是 人才、科技、基礎設施例如移動通訊或網路,等等,則處於較低水準,與本身的經濟實力不相匹配。就以科技的研發與投入看,澳門今天具有世界天花板的頂級人均GDP,全球收入最富有的政府,但是卻錄得比一些非洲窮國更低、全球地板級的R&D開支(GDP佔占比0.04%)。

 

從中小微企的調查,以及各產業的回饋中可以發現,目前制約中小微企競爭力提升,新產業發展的關鍵就是人才,這也是澳門的發展環境中最大的瓶頸。由此,澳門政府進行創造性資產投資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應當是人才的培育與儲備。通過制定全球引進與長期培育相結合的發展規劃,以解決澳門短期需求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儲備要求,培育與建立一支穩定、適應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人才隊伍,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

 

從 長遠看,人才的引進、培育、穩定並非單一因素可以達致。這需要當地的創新氛圍、適應全球資訊交流的基礎設施、先進的科技條件與手段、以及智慧財產權的法治 環境,和鼓勵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等諸因素的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歸根結底,也就是構成地區的發展環境的所有創造性因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澳門政府與企業 均要為創造地區的發展環境,付出巨大及長期的努力。

 

 

 

第三二部分:專題報告

 

澳門經濟運行回顧與展望

 

2014年對於澳門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其不同尋常就在於:從6月份開始,高速增長的博彩業突然出現了驚人的大逆轉,並由此開啟了掉頭向下的不斷速降,呈現出一種斷崖式的高臺跳水狀,不仅結束了博彩业長達十多年的井噴式高增長,也導致澳門整體經濟增長突然失速,從而步入了低增長的調整時期。

 

1. 澳門博彩業的驚人大逆轉

 

從1847年澳門博彩業合法化到2002年澳門博彩經營權制度改革之前,澳門雖然被人稱為“東方蒙地卡羅”,但在今天看来,其博彩业規模並不大,其發展速度也不快。2002年,澳門僅有11間賭場,339張賭臺和814部角子機,博彩毛收入234.96億澳門元,博彩稅收77.66億澳門元。賭權的開放,以及隨後2003年“自由行”的實施,數百億美元國際資本的進入和上千萬遊客的增加,使澳門博彩業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2006年澳門博彩毛收入首次超過拉斯維加斯,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賭城。到2013年,澳門有35間賭場,5750張賭臺和13106部角子機,博彩毛收入高達3618.66億澳門元,博彩稅收1343.82億澳門元(參見表1-1)。2013年與2002年相比,博彩毛收入增長了14.4倍,博彩稅收增長了16.3倍。值此,被新稱為“亞洲拉斯維加斯”的澳門,博彩毛收入已經是拉斯維加斯的7倍。短短11年間,博彩毛收入和稅收十幾倍的增長,真可謂是創造了神話般的高增長奇跡。

 

表1-1   2002–2014年間澳門博彩業發展一覽表

年   份 賭場 (間) 賭臺 (張) 角子機(部)    博彩毛收入    博彩稅收
  億元 增長率%   億元 增長率%
 2002    11    339    814  234.96    —   77.66    —
 2003    11    424    814  303.15   29.0  105.79   36.2
 2004    15   1092   2254  435.11   43.5  152.37   44.0
 2005    17   1338   3421  471.34    8.3  173.19   13.7
 2006    24   2762   6546  575.21   22.0  207.48   19.8
 2007    28   4375  13267  838.47   45.8  319.20   53.8
 2008    31   4017  11856 1098.26   31.0  432.08   35.4
 2009    33   4770  14363 1203.83    9.6  456.98    5.8
 2010    33   4791  14050 1895.88   57.5  687.76   50.5
 2011    34   5302  16056 2690.58   41.9  996.56   44.9
 2012    35   5485  16585 3052.35   13.4 1133.78   13.8
 2013    35   5750  13106 3618.66   18.6 1343.82   18.5
 2014    35   5711  13018 2527.14   -2.5 1367.10    1.7

資料來源: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然而,從2014年6月開始,博彩毛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開始出現連續下跌(參見表1-2)。而且下跌勢頭益發猛烈,最終導致2014年的博彩毛收入出現了負增長,下跌 2.5%至 3,527.1億澳門元,博彩稅總收入也仅略升 1.7%,達 1,367.1 億澳門元(參見圖1–1)。

    表1-2  2014年6–12月澳門博彩毛收入下降情況  (億澳門元)

 2014年毛收入  2013年毛收入     變動率%
    6月     272.15     282.69     – 3.7
    7月     284.15     294.85     – 3.6
    8月     288.76     307.37     – 6.1
    9月     255.64     289.63     -11.7
   10月     280.25     364.77     -23.2
   11月     242.69     301.79     -19.6
   12月     232.85     334.60     -30.4

資料來源:澳門政府博彩監察協調局網站

 

資料來源:澳門政府博彩監察協調局網站

 

    圖1–1   2014年澳門博彩毛收入與博彩稅收走勢曲線

 

更為可怕的是,進入2015年後,澳門博彩業與上年同期相比繼續以30%以上的幅度下跌,而且下跌趨勢難以遏制,甚至看不到止跌回升的跡象(參見圖1-2)。截止2015年7月,博彩毛收入已經連續下跌了14個月。這足以表明,澳門博彩業高增長的神話時代已經結束。

 

圖1-2    澳門博彩毛收入下跌示意圖

 

關於澳門博彩業下跌的原因,人們有很多說法。諸如:周邊經濟環境的影響,亞洲其他城市開賭的競爭,自由行政策的收緊,銀聯信用卡賭場消費受限,內地大力反腐等等。甚至澳門政府強力推行的賭場禁煙,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

 

東 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開賭,與澳門形成一定的競爭,已經由來已久。近年,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等大力推進博彩和娛樂綜合體建設,一個新的博彩產業圈正在形 成。甚至有的地方推進博彩業發展的措施還優於澳門,如菲律賓在特定地方容許電話投注,當地博彩的稅率也比澳門要低,可以給予更高碼傭予仲介,而澳門是不容 許電話投注的。但是,澳門鄰近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這些被視為是世界最大的賭博客源地的地域優勢,澳門便捷通達的交通條件,澳門博彩業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與 顧客建立的長期關係,以及中央政府對澳門特殊的政策照顧,其他地區是無法與之相比的。澳門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周邊的弱勢競爭絕對不可能導致澳門博彩業的 暴跌。

 

考慮到內地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安全、穩定和發展利益,內地對赴澳門出入境政策方面進行過兩次修改,第一次是內地遊客停留澳門的時間從14天減少到7天,第二次是從7天減少到5天。2014年6月,澳門治安警察局也收緊中國內地護照的過境限制,對首次以內地護照進入澳門給予的逗留許可由7天減至5天。自由行政策的適當收緊,並未影響到主要以旅遊為目的的旅客,對博彩業的影響不大。實際上,2014年內地遊客的數量達2125.2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了14.06%,其中,自由行的有956.6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7%。並且,2014年6–12月的內地遊客數量仍是兩位數的增長。旅客人數並沒有減少,但博彩毛收入卻不升反降,由此可見,自由行政策的收緊,也不是澳門博彩業暴跌的主因。

 

澳門博彩業對內地市場有著嚴重的依賴,博彩業暴跌當然只與內地情況的變化密切相關。這就是內地反貪風暴影響了澳門賭場貴賓廳的生意,造成了貴 賓廳業務資金鏈的斷裂和博彩業收入的急劇下滑。眾所周知,澳門的貴賓廳收入占博彩收益七成左右,而貴賓廳的座上客多是內地的富豪和官員。雖然貴賓廳的客人 裏大部分是內地富商,但他們更願意接待的是“領導”。內地富商在貴賓廳中也會“一擲千金”,但是更多的是出面招待高官豪賭進行變相賄賂。近年來,澳門賭場 被稱為是內地大小貪官濫用公款豪賭、接受賄賂和洗黑錢的溫床。內地的高壓反貪腐,使內地官員不敢輕易涉足澳門賭場,令貴賓場生意大減。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澳門各大賭場貴賓廳收入都出現倒退。貴賓廳裏玩的客人以前九成都是內地人,現在三成都不足。內地官員沒了,內地富商少了,壞賬多了,一直以來支撐著整個澳門博彩業的貴賓廳業務遭遇了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內地反貪腐力度加強才是澳門博彩暴跌真正的主因。這也足以表明主要依靠貪腐土壤的貴賓廳業務來發展博彩業的非常規經營模式走到了盡頭。

 

 

2. 2014年澳門經濟總體運行態勢

 

回歸後的2000–2013年間,澳門GDP年均實質增長率高達13%。而澳門經濟的如此超高速的增長,主要靠博彩業來支撐。2013年度,博彩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達46.1%,博彩稅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更高達88%。無論是從GDP還是從財政收入來看,博彩業都是澳門經濟舉足輕重的最主要支柱。不僅如此,博彩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博彩業在就業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小視的。例如,目前直接受雇於博彩業的有6萬多人,還有近3萬人間接服務於博彩業,二者合計約10萬人占澳門總就業的近四分之一。博彩業對澳門經濟如此重要,因此博彩業的暴跌必然拖累澳門經濟的整體表現。總體上看,2014年澳門經濟運行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2.1  受博彩業暴跌影響,澳門整體經濟開始掉頭向下,呈現逐漸走弱的態勢

   

    從2014年第2季度開始,澳門GDP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到第3季度出現了負增長,第4季度更是加速下降,降幅高達17.2%(參見圖2–1)。但由於內部投資和消費需求依然表現較旺,本地生產總值其他組成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升幅,抵銷了大部分旅遊服務出口下跌的影響,使得全年的GDP只有輕微下跌。2014年澳門固定資本投資815.4億澳門元,同比增長48.7%;私人消費859.8 億澳門元,增長 11.0%;政府最終消費支出313.3 億澳門元,增長17.1%;而博彩下跌造成的服務出口則減少7.9%。最終本地生產總值為 4,433.0 億澳門元,比2013 年實質收縮 0.4%。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1     2014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變動態勢

2.2  繼續維持充分就業水準,但通貨膨脹依然居高不下

 

    澳門就業市場持續擴大,2014年第四季勞動人口為40.6萬人,其中就業人口39.9萬人,勞動參與率為74.4%,失業率維持在超低水準的1.8–1.7%,就業不足率僅為 0.4%。同時,就業人口的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每月工作收入的中位數為14,000澳門元,同比上升13.8%。澳門通脹多年居高不下,2014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住屋及燃料和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價格上升帶動下,上升6.05%(參見圖2–2)。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2   2014年澳門失業率與通脹率變動曲線

2.3  進出口貿易保持平穩增長,但貿易逆差繼續擴大

 

    對外貨物貿易方面, 2014年貨物出口及貨物進口均有所上升。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99.1億澳門元,同比上升9.0%;但其中主要出口產品紡織品及成衣的出口值下跌7.7%至7.8億澳門元。貨物進口方面,受經濟規模和內部需求持續擴大所帶動,進口總額同比上升11.0%,達899.5億澳門元,進口貨品以消費品和資本貨物為主。貿逆差為 800.4億澳門元,同比擴大11.3%(參見圖2–3)。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3   2014年度澳門進出口貿易變動柱狀圖

2.4  入境旅客數量持續增長,但人均消費額有輕微下降

 

    2014年入境旅客為3,152.6萬人次,同比上升7.5%;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為2,125.2萬人次,上升14.1% ;另外,有956.6 萬人次是以個人遊方式來澳,同比上升18.7%,近年來,因香港經濟不景氣,香港來澳遊客逐漸減少。2014年來自香港的旅客下跌5.0%,為642.7萬人次。全年旅客人均消費為1,959 澳門元,同比減少3.5%(參見圖2–4)。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4    2014年澳門入境遊客數量及人均消費

2.5  本澳零售市場增長放緩,中高檔商品銷售受週邊因素影響顯著下降

 

    2014年全年本澳零售業銷售總額為676.5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3%;其中,成人服裝的銷售額上升4.5%至68.3億澳門元,百貨貨品銷售額上升4.6%至99.2億澳門元,超級市場貨品銷售額亦有10.6%的升幅,達41.8億澳門元;但鐘錶及珠寶和皮具製品分別減少11.4%和4.5%至181.4億澳門元和75.5億澳門元。由於國際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全年零售市場總體上呈現趨弱態勢(參見圖2–5)。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5    2014年澳門零售業銷售額變動曲線

2.6  金融業發展步伐加快,金融市場形勢喜人

 

    2014年,銀行業總存款為7,910.8億澳門元,上升16.2%;總貸款6,897 億澳門元,升幅29.0%;盈利為108.6億澳門元,大幅增長28.2%。期內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為559.7億澳門元,同比上升39.9%。保險業也增長迅速,全年毛保費收入大幅上升30.2%,達 88.9億澳門元(參見圖2–6)。不過,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大為增加,達到8.4億澳門元,同比增加66.7%。

    數據來源:澳門金融管理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6    2014年澳門銀行存貸款變動柱狀圖

2.7  建築市場和物業市場不景氣,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2014年全年私人工程新動工樓宇總建築面積下降6.6%至223.9萬平方米,單位數目為1,900個,下降15.2%。期內,私人工程建成樓宇總建築面積下降21.7%至 44萬平方米。但單位數目則大幅上升128%至3,001個,其中住宅建成總面積急升222.5%至31.6 萬平方米,單位數目增幅高達173.5%至2,885個。物業市場方面,按繳納物業轉移印花稅統計之樓宇買賣單位數目下降31.2%至13,230個,總買賣價值下降 12.9%達836.9億澳門元;其中住宅單位買賣數目下降36.7%至7,625 個,其買賣價值亦相應下降27%至498億澳門元(參見圖2–7)。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經濟局《澳門經濟概況》

    圖2–7    2014年澳門物業市場變動態勢

此外,在公共財政方面,2014年澳門財政收支的變動出現了新情況,即財政收入減少而財政支出增加。全年財政收入為1,560.7億澳門元,同比下降11.3%;財政支出為657.8億澳門元,增長28.0%(參見圖2–8)。

    數據來源:統計暨普查局

圖2–8    2014年度澳門財政收支變動柱狀圖

 

3.  澳門外部國際經濟環境變化

    2014年,世界經濟繼續在波動和不平衡中緩慢複甦,但各國各地區複甦步伐出現分化和差異:發達經濟體經濟運行分化加劇,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放緩,世界經濟復蘇依舊艱難曲折。雖然不確定因素增多,但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可能好於上年。

 

3.1  目前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3.1.1  經濟增長依舊緩慢,但工業生產小幅上升

 

據多間國際權威機構預測,按匯率法GDP加權匯總,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2.6%,增速比上年小幅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增幅1.6%,提高了0.4個百分點,而發展中經濟體增幅4.3%,下降了0.5個百分點(參見表3–1)。

表3-1國際組織近期下調世界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率預測值(%)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與上次預測差值

聯合國(201412月)

 

 

 

 

 世界

2.4

2.5

2.6

-0.4

  發達經濟體

1.1

1.2

1.6

-0.3

  發展中經濟體

4.8

4.8

4.3

-0.8

世界銀行(20151月)

 

 

 

 

 世界

2.4

2.5

2.6

-0.2

英國共識公司(2014年12月)

 

 

 

 

 世界

2.4

2.6

2.6

-0.1

  注:2014年為預測數據。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共識公司上次預測分別為2014年7月、2014年6月和2014年11月。世界總計均為按匯率法GDP加權。

    世界工業生產增長明顯加快。2014年1-11月,世界和發達國家工業生產同比分別增長3.3%和2.2%,比上年同期加快0.6和2.2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工業生產同比增長4.9%,比上年同期放緩1個百分點。主要經濟體中,美國工業生產增長加快,歐元區波動前行,日本則自第二季度以來持續惡化(參見圖3–1)。

       圖3–1  世界工業生產同比增長率(%)

3.1.2  經濟運行分化加劇

    在發達國家三大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增長小幅加速,出現了經濟復蘇的跡象;而歐元區國家和日本因各種原因,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參見圖3–2)。在發展中經濟體中,印度、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經濟在波動中保持較快增長,但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參見表3–2)。

  注:美國為環比折年率增長率。三大經濟體2014年四季度增長率為共識公司2014年12月預測數據。

圖3–2 三大經濟體GDP環比增長率(%)

表3–2 世界及主要經濟體GDP同比增長率(%)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3年

2014年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世界

2.4

2.5

2.6

3.3

2.8

1.7

2.3

3.0

 美國

2.3

2.2

2.4

4.5

3.5

-2.1

4.6

5.0

 歐元區

-0.7

-0.5

0.8

0.1

0.3

0.3

0.1

0.2

 日本

1.5

1.5

0.2

0.4

-0.4

1.4

-1.7

-0.5

 南非

2.5

1.9

1.4

1.8

2.9

1.9

1.3

1.4

 巴西

1.0

2.3

0.1

2.4

2.2

1.9

-0.9

-0.2

 印度

5.1

6.9

7.4

7.5

6.4

6.5

8.2

 俄羅斯

3.4

1.3

0.7

1.3

2.0

0.9

0.8

0.7

 墨西哥

4.0

1.4

2.1

1.6

1.1

1.9

1.6

2.0

  注:2014年為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數據。世界經濟增長率按匯率法GDP加權匯總。印度數據為印度中央統計局修訂後數據;印度由於基期從2004-2005年修訂為2011-2012年,且核算方法及分類體系也有所改變,印度中央統計局上調了2012年至2014年數據。

3.1.3  主要發達經濟體消費低迷

    2014年1-11月,美國零售額同比增長4%,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放緩1.2個百分點。日本零售額同比增長1.8%,比上年同期加快1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放緩0.3個百分點。歐元區零售量同比增長1.2%,上年同期為下降0.9%(參見圖3-3)。在個人消費方面,美國個人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各月同比增速保持在2%-3%的範圍內。而日本家庭支出形勢則不容樂觀,一季度劇烈波動,二至四季度持續負增長。

     圖3–3  三大經濟體零售額同比增長率(%)

3.1.4  世界貿易低速增長

    據聯合國最新預測,2014年,世界貿易量預計增長3.4%,比7月份預測值調低1.3個百分點,雖略高於上年的3%,但大大低於國際金融危機前約7%的平均水準。波羅的海幹散貨運指數回落。2014年,波羅的海幹散貨運指數基本在海運平衡點(2000點)以下波動回落,從1月2日的2113點降至12月24日的782點,累計下降62.9%(參見圖3–4)。

 圖3–4 世界貿易量同比增長率(%)

3.1.5  全球通脹沖高回落

    2014年前11個月,世界、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CPI同比分別上漲3.7%、1.7%和7.4%。分月看,三者漲幅軌跡呈沖高回落走勢,世界CPI由5-7月份的年內最高值3.9%回落至11月份的3.6%,發達國家由4-6月份的最高值2.0%回落至11月份的1.5%;發展中國家由8月份的最高值8.1%回落至11月份的7.8%(參見圖3-5)。

 圖3–5 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消費價格同比上漲率(%)

3.1.6  發達經濟體就業狀況基本穩定

    2014年,美國失業率為6.2%,比上年同期降低1.2個百分點,就業形勢好轉。2014年1-11月,日本和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3.6%和11.5%,雖失業率仍在高位,但均比上年同期降低0.4個百分點。其他主要經濟體就業形勢基本穩定,部分國家失業率仍然較高,例如希臘和西班牙失業率均高於20%,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的失業率也超過10%(參見圖3–6)。

 圖3-6  美國、日本和歐元區失業率(%)

3.2   未來世界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

  

    總體上看,目前世 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過程之中,將繼續在波動中緩慢復蘇,並有望逐漸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但由於全球進口需求增長乏力,各經濟體貨幣政策分 化加劇,國際金融市場震盪不已,產業結構調整遠未到位,新經濟增長點尚在孕育,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經濟復蘇將異常艱難。

3.2.1  世界經濟增長有望改善和加快,但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

    首 先,全球貨幣政策總體寬鬆。在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經濟有可能逐漸擺脫疲弱走勢。美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擴張步伐,就業形勢繼續好轉,工資收入有望加速增長 以及財富效應帶動國內消費增長加快。其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增長總體利好,通過降低進口成本,將石油淨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淨進 口國,相當於淨進口國變相減稅。據世界銀行測算,油價每下跌30%,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0.5%。再次,發達國家去杠杆化力度繼續減弱,財政空間進一步拓展和家庭債務負擔減輕,財政壓力度減輕和銀行融資能力趨於增強,有助於拉動經濟重回復蘇軌道。最後,全球外需逐漸回暖,全球貿易增長將有所加快。因此,主要國際組織都預測,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將達3%以上,形勢將好於2014年(參見表3–5)。但由於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和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提速有限,只可能維持在一種低速增長態勢。

表3–3 四大機構對世界及主要經濟體GDP增長率的預測(%)

預測機構

2013年

2014年預測

2015年預測

預測機構

2013年

2014年預測

2015年預測

世界銀行

聯合國

 世界

2.5

2.6

3.0

 世界

2.5

2.6

3.1

  發達國家

1.4

1.8

2.2

  發達國家

1.2

1.6

2.1

   美國

2.2

2.4

3.2

   美國

2.2

2.3

2.8

   歐元區

-0.5

0.8

1.1

   歐元區

-0.5

0.8

1.3

   日本

1.5

0.2

1.2

   日本

1.5

0.4

1.2

  發展中國家

4.9

4.4

4.8

  發展中國家

4.8

4.3

4.8

   巴西

2.5

0.1

1.0

   巴西

2.3

0.3

1.5

   俄羅斯

1.3

0.7

-2.9

   俄羅斯聯邦

1.3

0.5

0.2

   印度

6.9

7.4

   印度

6.9

7.4

   南非

1.9

1.4

2.2

   南非

經合組織

英國共識公司

 世界

3.1

3.3

3.7

 世界

2.6

2.6

3.0

  美國

2.2

2.2

3.1

  美國

2.2

2.3

3.0

  歐元區

-0.5

0.8

1.1

  歐元區

-0.5

0.8

1.1

  日本

1.5

0.4

0.8

  日本

1.5

0.3

1.2

  注:2014年世界數據為預計值,2015年為預測值。經合組織世界經濟增長率為購買力平價法GDP加權匯總;世界銀行、聯合國和英國共識公司均為按匯率法GDP加權匯總。印度數據為財年,由於基期從2004-2005年修訂為2011-2012年,且核算方法及分類體系也有所改變,印度中央統計局上調了2013年和2014年數據。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15年1月),聯合國(2014年12月),英國共識公司(2014年12月),經合組織(2014年11月)。

3.2.2  世界經濟增長不平衡加劇,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增速差距將進一步縮窄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脆弱性、不確定性和不平衡性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在 發達經濟體中,經濟復蘇步伐的差異越來越大。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國基本擺脫危機,開始步入上升正軌。尤其是美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新技術革命下的 新型工業正在勃興,美國經濟增長已經表現出強勁勢頭。但歐元區國家和日本的經濟依舊低迷,增長乏力。歐元區目前已逼近通縮,

加之希臘“退歐”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升高,嚴重拖累了經濟復蘇。希臘“退歐”,會對歐盟特別是歐元區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帶來重大打擊,也不排除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形勢將會變得更加嚴峻。日 本提高消費稅導致其國內需求下降,寬鬆刺激措施效果不彰,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增長率遠低於預期。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期,經濟 增長速度在不斷調低,遠低於過去的增長水準。並且也同樣存在差異,甚至出現了大分化。例如,中國內地雖然增速放緩,但仍然維持在7%左右的高增長,印度經濟增長也重拾上升軌道。而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因為油價暴跌和投資下降等原因,導致經濟增速大減。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有逐步轉弱趨勢,發展中國家的降速,縮小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之間的差距。

3.2.3  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增大

    隨 著經濟形勢好轉,經濟復蘇鞏固,美國正在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與其當初實施一樣,都具有重要的溢出效應。量化寬鬆政策逐步 退出,將改變國際金融、商品和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供求格局,有利於保持資產價格穩定,防止泡沫積聚;但同時也可能會引發國際金融條件的劇烈波動,衝擊國際債 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造成跨國資本流動異常,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同時,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加息預期強化,在巨大的升息外溢作用下,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也將會增大,造成全球主要匯率波動加劇、美元債務負擔增加、資本異常流動擴大、競爭性貶值甚至貨幣戰爭等都可能發生。並且,美 聯儲啟動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將更為明顯,尤其是對這些國家資本短期流動的衝擊明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將抬高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利率,改變發 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收益對比,促使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回流,導致新興經濟體股市、匯市大幅波動。總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經對全球經濟 和金融市場帶來了重大影響,已成為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最大的風險源。

3.2.4  增長放緩與全球金融收緊,新興經濟體面臨著雙重挑戰

 

    近年來,新 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速連續放緩。從外部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降,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縮預期增強,不利於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長。從內部看,生產成本上 升、經常帳戶出現赤字、金融體系不夠健全、自身存在結構性矛盾等,減緩了這些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在美聯儲發出縮減量化寬鬆信號後,一些新興經濟體金 融市場發生劇烈震盪,貨幣大幅貶值,股市急劇下滑,債券收益率攀升,資本加速外流。面對經濟基本面走弱和外部環境日趨動盪等新挑戰,新興經濟體宏觀政策面 臨著兩難選擇,若阻止資本外流需要提高利率、整固財政,而穩定經濟增長又需要寬鬆的財政與貨幣環境。對新興經濟體國家來說,一方面需要嚴防外部環境趨緊的 衝擊,格外警惕資本流動和貨幣波動對本國經濟、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仍應強化自身經濟結構調整,克服金融和宏觀經濟脆弱性,以實現可持續增長目 標。

3.2.5  世界經濟新動向,美國率先進入“後金融資本主義時代”

 近年來美國經濟出現的新動向是:伴隨著大規模量化寬鬆(QE)和“扭曲操作”,美國金融市場長期流動性大幅增加,長端利率被壓在歷史低位,股市從6000點漲到18000點; 隨之,再工業化突飛猛進。美國通過壓低本國利率、推動股市、為本國實體經濟發育創造良好的金融條件。社會穩定、金融服務周到而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價格便 宜,這是實體經濟最希望看到的良好環境。而現在,美國都做到了。美國通過本國石油、天然氣和葉岩氣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壓低能源價格和所有工業原料價格;利 用大規模的QE貶值本國貨幣,壓低出口成本和勞動力價格;通過“扭曲操作”釋放長期流動性,推動股市、信貸等金融市場更加有利 於實業資本的形成,為“再工業化”提供優良的金融環境。美國的最新動態表明,世界開始邁向“後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後金融資本主義時代”的金融將一改 “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債務高速擴張、杠杆不斷加大、運行速度越來越快的特徵,而逐漸回歸金融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在以“股權 投融資”作為金融主體,加大股權投融資力度,逐漸消除“金融資本主義時代”擴債務、加杠杆、高速度所導致的金融失衡,做實本國經濟,擺脫過去40年所形成的經濟空心化的被動,以便重新控制整個世界經濟。

4.  澳門經濟運行新常態展望

 

澳門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捩點,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根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的數據,2015年7月份的博彩業毛收入為186.15億澳門元,同比下跌34.5%;而前7個月的博彩總收入為1402.59億澳門元,同比下跌36.7%。平均每個月賭收約為200億澳門元,剛好達到政府財政年度預算的水準。上述數據表明,從去年6月份開始的博彩暴跌,仍然沒有見底回升的跡象。由此判斷,這次博彩業的暴跌,絕非一次平常的經濟波動,而是預示著持續十多年的高增長時代的結束,澳門經濟將開啟一個結構調整的新時代。或者換一句話說,隨著經濟超常增長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澳門經濟運行新常態已經開啟。

 

對此,澳門特區政府有較為清醒的認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一五年財政年度施政方針》指出:2015年是澳門經濟調整的關鍵之年,預計2015年調整還將持續。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將致力推動本澳經濟由非常態、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要素驅動為主的高速增長向常態、產業適度多元、效益提升為主的趨穩速發展階段有序轉變。具體說,未來澳門經濟運行的趨勢性新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作為澳門經濟增長主引擎博彩業的失速,澳門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下降,可能要經歷一個短暫的負增長期後,才能步入低速增長階段。中 國內地的從嚴治黨和依法治國步入常軌,反貪打虎方興未艾,對澳門賭場貴賓廳業務將形成持久壓制,令貴賓廳業務難見起色。貴賓廳不但生意大減,也出現不少壞 賬,博彩營運商收緊向博彩仲介人放貸,仲介人向賭客放貸亦大為收斂,環環相扣下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陸續有貴賓廳無法支撐而關門結業。不僅博彩暴跌未止,博 彩暴跌對其他行業的負面影響在經過一個滯後期以後,也開始顯現出來。澳門賭收持續下跌已經一年多,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開始在各行各業逐漸體現出來。例如,經 濟前景的不明朗和經濟預期的下降,投資和消費的意願顯著降低,導致本澳市場出現“丁財兩不旺”的情形,澳門的高消費產品零售額下跌了三至五成。據澳門統計 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5年第1季度GDP為919.01億澳門元,比上一季度下降12.56%,比去年同期下降20.4%,出現了大幅度的負增長,且呈現加速下跌的態勢。

 

其次、博彩業務收縮,有利於非博彩元素增加,澳門博彩業將向向多元化邁進。縱向多元化,指在博彩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做大做強旅遊業,包括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行業,如商務、會議、展覽、消閒、文化、娛樂、特色飲食等,促進旅遊產業集群的多元化發展,在推動博彩旅遊業發展的同時,為整體經濟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在2002年賭權開放的時候,政府與博彩公司簽訂的博彩經營權承批合同中對非博彩元素有明確要求,只是博彩公司因豪賭客和賭廳收入勢頭強勁而未多加理會,一直以來主要著力發展博彩業務。如今博彩面臨困境,博彩公司開始願意轉移發展,向非博彩方向吸引顧客。目前所有博彩場所運營商都在持續投入發展非博彩類服務。例如,新開業的新濠影匯第一期,包括一間五星級酒店、娛樂與旅遊的配套設施、更有一間電影製作中心。銀河娛樂旗下“百老匯”開幕,舉辦大型歌舞表演,期待未來非博彩專案的收入有較大增長。銀河二期亦將會有逾10萬平方米的零售區和一個可容納合3000人的會議中心。美高梅專案中,非博彩的專案包括餐廳、零售及娛樂配套,占總面積逾85%。博彩公司都在努力增加非博彩元素,希望在非博彩方面找到新的增長點,促進博彩業多元化發展。經濟多元化是澳門發展和成功的關鍵。實際上,澳門無論從社會發展、基礎建設、公眾的利益,還是從公司的運營來看,都需要努力推進經濟多元化。

 

第三、經濟增長大幅下跌,社會經濟矛盾凸顯,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在 持續十多年的經濟高增長中,已經形成和積累下不少社會經濟矛盾。諸如:博彩一業獨大,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資源短缺與供求矛盾;樓價飆升與通脹居高不下;營 商成本高企與中小微企經營環境惡化;居民生活成本快速上升與社會分配不公,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在經濟高增長時尚不突出,一旦經濟收縮就會凸顯出來,並有 可能衍生出許多社會矛盾和治安問題,加重經濟停滯和導致社會動盪。例如博彩業的收縮,工程專案停工和貴賓廳結業,已經有數千員工失業。高增長時人力資源處於供不應求,經濟收縮時則將出現結構性失業問題。過慣了好日子的澳門特區政府,對此應有充分的警覺,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保證轉型調整期澳門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最後、澳門經濟的調整和產業的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艱難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完成,但經濟增速下降可能是一個較短的過程。一 則,由於經濟慣性的作用,大型投資不可能馬上收縮。目前本澳有多個較大型的私人專案處於建設階段或即將展開投資計畫,除非出現非常嚴重的情況,否則這些大 型專案將按計畫展開,因此投資仍將保持一定的增幅。二則澳門旅遊城市的魅力還在,並且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步伐在加快,因此酒店、零售、餐飲等旅遊業及 相關行業將保持一定的發展,會展業等新興產業將保持較快發展勢頭,進出口貿易,尤其是進口貿易將繼續增長。三則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澳門經濟已打下較為穩固 的基礎,特區政府積累了雄厚的財力,足以保證財政穩健和支持經濟發展。總之,在經濟調整轉型過程中,只要各方齊心努力,澳門經濟仍可以實現穩速增長。

 

 

 

 

 

 

 

 

 

 

 

 

 

 

第四三部分:行業報告

 

澳門六大行業的發展態勢與策略

 

 

1澳門文化創意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在“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自2010年起澳門特區政府把文化創意和會展、中醫藥行業列為澳門三大新興發展產業,並著力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1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

 

1.1.1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範疇

 

2014年, 澳門特區政府制定的《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框架》把“文化產業” 定義為:源自於文化積累,運用創意及知識產權,生產具文化含量的商品並提供有關服務和體驗,創造財富及就業機會,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經濟活動。在對國 內外文化產業進行大量的調研基礎上,政府結合澳門文化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文化產業劃分為四大領域: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及數碼媒體,其中各大 領域又涵括了具體的行業門類(見表1-1)。這些行業門類將作為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簡稱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為提升“澳門文化實力”及“澳門形象”發揮重要的作用。

 

表1-1     澳門文化產業主要行業歸類

領域

行業門類

創意設計

品牌設計、文化創意產品(包含紀念品)設計、時裝設計、時尚飾品設計、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展覽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等相關行業。

文化展演

戲曲、戲劇、音樂劇、歌劇、舞蹈、音樂等。

節慶及休閒文娛活動的策劃服務。

文化藝術經紀服務。

其他未列明的文化商務服務,如作曲、作詞,及模特兒、演員、藝術家等領域的經紀代理服務。

表演藝術活動的宣傳和組織、製作、設備操作等相關幕後服務。

藝術收藏

繪畫、書法、雕塑、攝影、古玩、園藝等創作、銷售和拍

賣的相關行業。

數碼媒體

書籍、報刊和印刷品的出版與發行。

動畫、漫畫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出版與發行。

電視、電影、錄影的製作與發行。

電子出版物的開發、出版與發行。

遊戲軟體的開發與維護。

機械玩偶、電動網遊人物的創意設計、製作與市場化。

為網路及其他訊息科技載體提供內容的相關服務。

資料來源:《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框架》。

 

1.1.2  發展歷程

2010年,特區政府先後設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及“文化產業委員會”,並制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初步政策框架,且以設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服裝、出版、流行音樂、電影錄影及動漫八大行業,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推動對象。經過三年來的研究探索與實踐,特區政府於2013年10月正式成立“文化產業基金”,為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建立起財政支持機構。2014年,特區政府制定《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框架》,具體提出了澳門文創產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對策。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宣傳“澳門品牌”產品,推動文創產業的交流與發展,政府通過打造實體專業平臺及網路平臺,以協助中小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打造的首家“商匯館”(Macao Ideas)於2011年5月正式開張,450多件“澳門製造”、“澳門品牌”、“澳門設計”及“葡語國家代理產品”的商品向國內外客商展示澳門商品的多元化和文化特色。澳門文創網、澳門藝術網、澳門文物網、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官網、“商匯館”線上平臺等已經成為本澳目前較為知名、用戶流覽量較大的網站。

 

澳門政府針對文創產業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文化產業基金”,扶持本土文創專案發展。政府於2013年10月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基金資助範疇包括促進文化產業孵化、產業化或規模化,推動文化創意商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行銷和推廣,以及促進知識產權登記的專案。資助方式包括無償資助(專案補貼及銀行貸款貼息)和免息貸款兩種。2015年6月17日首批受“文化產業基金”資助專案的資訊顯示:共有73個專案接收基金資助,包括7個平臺專案及66個一般文創商業專案,第一批資助金額逾億元。2)提供文創產業系列補助計畫。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系列補助計畫,包括:時裝設計樣板製作補助計畫(上限為15萬)、原創歌曲專輯製作補助計畫、電影長片製作支持計畫(上限為150萬)。3)建立文創資料庫,完善文創產業資料收集與登記。為全面瞭解澳門文創產業發展動態,為文創企業提供協助及為政府政策擬定作參考用,澳門文化局於2011年 初委託香港學術研究單位,就“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體系”開展研究,以探討建立指標體系的方法及提供建議,讓文化創意產業日後能透過數據收集,對現狀和發 展階段進行科學搜證,以協助評估。在此基礎上,文化局逐步建立起“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向本澳視覺藝術、設計、表演藝術、服裝、出版、流行音樂、電影錄 影及動漫等文創單位徵集資料。資料庫自建立以來,已陸續徵集了本澳多個文創公司、社團及工作者資料逾250份。通過完善文創產業的資訊登記和收集,建立文創產業資料庫,進一步促進行業間的資訊交流,推動產業發展。

 

1.1.3  發展現狀

 

從區域分佈方面看,本 澳文創空間主要分佈在澳門以下幾個堂區,分別是: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望德堂區、風順堂區及大堂區等七個堂區。其中,望德堂區成為政府定位的澳門文創產 業孵化點,目前已成為文創產業集中地,設有多間畫廊、工作室、故事坊等文創空間。花地瑪堂區取名自區內的花地瑪聖母堂。這裏工廈與住宅林立並存,是澳門工 業時代的寫照。區內的工廈廠房提供相對廉價租金,吸引不少視覺藝術、產品設計、表演藝術、流行音樂等文創單位進駐,作為教學、展演、創作、生產、或銷售場 所。

 

從行業發展方面看,早在2010年,澳門政府把設 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服裝、出版、流行音樂、電影錄影及動漫八大行業,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推動對象。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在創意設計領域發展的企業較 多,以從事品牌設計、文創產品設計、時裝及廣告設計方面為主,並且已有部分企業產品成為澳門的品牌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文化展演領域,新創辦 的文化團體數量不斷增加,豐富了澳門市民的文化生活。藝術收藏領域,通過每年舉辦大型的國際性藝術展覽,推動了本土藝術收藏的發展。數碼媒體領域,出版印 刷業發展較為穩定,電影、動漫、遊戲設計等行業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的背景下也有較為突出的發展。

 

從企業規模來看,目前澳門的文創產業主體基本上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文創產業的主力軍。因此,政府在提倡“產業適度多元化”的背景下,應重視小企業的發展,著力降低企業的准入門檻。

 

從發展領域來看,創意設計領域是本澳文創產業發展較快的領域,經過近幾年的培育與發展,已具一定成效。在文創產品(品牌)設計方面,澳門佳作、MOD等公司發展成為了這領域內的佼佼者,創造了本土獨具特色的品牌產品。“澳門佳作”Macau Creativity是 澳門首家最大規模的本土創意產品專門店,透過與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設計出別具特色的澳門創意產品。其與澳門餅家——咀香園,成功跨界合作,創立“官 也墟”。憑著獨特的建築設計外觀及文創元素,“官也墟”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已經成為澳門著名的旅遊手信專賣店及旅遊景點。

 

在 時裝設計方面,澳門的服裝與時尚飾品設計品牌逐漸在國際時尚界綻放出光芒。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屢在國內外的展覽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以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 移中心(下簡稱中心)為例,中心作為本土提供專業培訓的非營利性機構,因應市場的需要,開設了門類豐富的專業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本土設計師的創作水準。 同時通過搭建多元化平臺,積極推動本土設計向前發展。目前,中心已建立“時裝資訊站”,為服裝、形象從業員、學員及有興趣人士提供世界各地時尚資訊。中心 同時增設了一個網上時尚平臺(WGSN)及一個網上色彩平臺(Pantone View),幫助本澳人士獲得更深入、更豐富的資訊。此外,中心還舉行各種展覽、比賽,如:“2014澳門服裝節”、“第二屆澳門創意化妝及造型設計比賽”、[當下·型匯—2013時裝設計樣板製作補助計畫作品展]、“2014華人時裝設計大賽”、“2014暑期班青少年創作展”等,積極培養本土設計師。中心透過讓各種品牌參與展覽及活動的平臺,為澳門時裝設計及品牌創造商機。

 

在展覽與廣告設計方面,得益於澳門近幾年會展業的蓬勃發展,展覽與廣告設計行業發展也突飛猛進。於1999年 成立的澳門廣告商會,目前約有四十多名會員,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向市場提供廣告設計、廣告製作、市場推廣、公關策劃、媒體策劃等業務。目前,隨著對網路新 媒體的迅猛發展,澳門傳統廣告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實現轉型升級,這些傳統廣告公司亦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努力提升業界能力和水準。

 

在文化展演領域,澳門近年通過舉辦大型國際性節目及活動,推廣澳門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這些大型活動包括: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青年音樂比賽、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等。

此外,一些博彩企業也充分運用文化藝術元素,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市民來消費,並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於2015年3月時上演著名百老匯音樂劇《貓》,九日共13場的表演,約20萬張門票賣出超過九成,未計觀眾帶來的其他住宿、飲食、賭博等收益,單是表演售票已為公司帶來盈利。澳門新濠天地自2010 年推出《水舞間》以來,已成為澳門最受歡迎的表演專案,至2014年已上演超過1500場次,吸引超過250萬名觀眾。

 

在 文化經紀服務領域,澳門成立的經理人公司在培養本土歌手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棋人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加士娛樂製作有限公司、一國娛樂製作有限公司都是 植根於本澳市場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娛樂製作公司,這些音樂公司培養了本土音樂歌手,推動澳門原創音樂在市場中不斷向前發展。

 

相較於過去文化展演場所不足的現象,澳門近幾年由一些文創人士獨立創辦起的藝術空間為音樂、戲劇愛好者打造了交流的平臺。如聯興藝文社區、村A Vila Limitada、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現場音樂協會、牛方倉庫、村·空間Vila·Espaco、自家劇場、戲劇農莊、曉角實驗室便是在此背景下成長的獨立團體。

 

在藝術收藏領域,澳門透過每年舉辦藝術澳門博覽會、澳門藝術雙年展、澳門藝術展等方式,推動市民參與藝術展覽及活動,提升市民對藝術的認識。此外,澳門本土畫廊數目逐年增加,分佈於澳門不同區域。其中個別畫廊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澳門較具影響力的畫廊。例如成立於2007年的全藝社,旗下彙聚了40多位澳門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版畫及錄影等。

 

在藝術品拍賣領域,澳門新濠江國際文化產業交易中心作為澳門首個文化產權國際交易平臺已正式開始運作。本澳的中拍國際(澳門)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多年專注於國際藝術品展覽、銷售、拍賣,已發展成為了澳門的專業拍賣服務機構。

 

此外,在本土電影領域,本土電影製作不論在產量或品質上都有所進步。例如。澳門基金會在2009年支持贊助拍攝的《星海》、《奧戈》和《澳門1949》等影片,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近幾年,澳門“微電影”的發展也較為迅速,憑藉著靈活的製作方式及有效的成本控制,澳門“微電影”在影視行業站穩了腳跟。

 

1.2  文創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2.1  發展特點

 

第一、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雄厚的經濟基礎作為產業發展的支持。澳門作為一個面積只有29.7平 方公里的城市,中葡兩國的文化在此交織融合成本土獨具一色的城市風貌與生活民俗。同時,博彩業發展在世界首屈一指,每年吸引著大量的中外旅客來澳門觀光旅 遊,直接帶動當地的旅遊消費,為特區政府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未來產業發展方面,澳門文創產業依託著本土獨特的城市文化元素和經濟實力優勢,大有作為。

 

第二、中小微企業作為文創產業的主體,發揮靈活的作用。目前,本澳文創產業單位主要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其中,人數為1-10人 以下單位的占多數,小企業與獨立工作者占絕大比例。近幾年,隨著政府把文創產業列入本澳三大新興發展產業系列,本澳從事文創產業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呈現較大 的增速,其中主要集中於創意設計領域,這些對象又以年輕人為主,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在一業獨大的產業空間裏積極挖掘市場機會,填補市場空白,為本澳 的產業經濟注入新動力。

 

第三、主要依靠政府管理和資助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從 現階段發展情況而言,政府在該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為推動本澳文創產業的發展,特區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並聯合各方力 量,共同為文創產業出謀獻策。在資助方面,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把“文化產業基金”列入其中,對業界單位進行資助。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調控和經濟資助方式積極推 動文創產業發展。

 

1.2.2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本澳剛起步發展的產業,文創產業存在著產業化動力不足、人口少、市場小、基礎薄弱的先天限制。尤其在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擠壓下,資源不足和成本高企,使得文創產業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經營成本高企的問題。雖然本澳在近幾年已陸續出現了較為專業的文創空間,但對於許多文創人士而言,目前本澳租金過高,導致其無法持續經營,這仍是最為突出的問題。以澳門佳作為例,2010年 它選擇在大三巴開設其第一家創意產品旗艦店,原本是想籍著這個熱門旅遊景點,將由本土藝術家和設計師設計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創意產品通過傳統的商業流通管 道,融入市場,同時將澳門獨特的中西方文化傳遞出去。但在短短幾年間,因該地段的鋪租水漲船高,上漲不下十倍,因而只能無奈退出。而2014年澳門新馬路文化會館及大三巴“黃屋仔”文創產品店也因租約問題相繼結業。

 

其二、文創設施不足的問題。設施不足也是澳門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掣肘。文創產業的發展需要凝聚一定空間和氛圍,對於文創人士而言,一個較為集中的文創空間或園區,有利於促進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舞蹈家、傳媒人士之間的思想交流,激發創意。目前,國內外文創產業發達的地區,基本上都已經形成其較具特色的創意園。2014年澳門政府的施政報告針對這問題也有提出解決的方案,已經結合各大堂區的歷史建築群和周邊商業情況,有規劃地提供並培育一些文創空間,但這些文創空間在分佈上較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其三、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文創產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的是人才,尤其是具創新意識和想法的年輕人。但隨著本澳博彩業的蓬勃發展,大量的年輕人在畢業後往往願意流向的是高收入的博彩企業。人才結構也不夠合理,高端的原創型人才和文創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更是不足,已經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其四、資金資助方面的問題。文創產業風險較高,產業化成功與否取決於市場的接受程度。對於處於剛起步的澳門文創產業,政府在前期階段投入較多的資金去扶持本澳的文創單位發展是必需的。本 澳發展文創產業的資金主要是來源於政府資助,透過“文化產業基金”來扶持本土文創企業的發展。但在資金來源上管道較為單一,單靠政府救助是不行的。文創產 業發展較成熟的國家,資金來源管道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如美國對文創產業的資助包括政府資助、企業贊助、民間捐贈及其他展覽收入等方式,在資助上較為寬鬆。 要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必須廣開門路。

 

其五、品牌推廣宣傳方面的問題。近幾年,本澳的文創企業也陸續建立起若 干個較具實力的品牌產品,如澳門佳作的梳打熊貓系列,但與周邊地區和國家的情況相比,“澳門品牌”的影響力還甚微,甚至許多還處於“養在深閨無人識”的階 段。另一方面,澳門以往一些較為著名的產品現今因缺乏創新與品牌宣傳推廣,逐漸走向衰落,作為文化貿易出口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澳獨有的歷史文化、區域文化 是發展本澳文創產業的優勢與基礎,如何將產品與本土文化深度結合,打造“澳門品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1.3  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策略和對策

 

發 展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有利於澳門在“產業適度多元化”過程中能將自身的優勢得以更好地發揮,同時在未來形成“創意經濟”,為澳門經濟的增長注入新動力,並 向世界傳遞澳門本土獨特的文化和形象。政府在推動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為中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土壤。

 

1.3.1  發展策略

 

在2014年的《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框架》中,澳門提出了發展其文化產業的模式。《框架》凸顯了“政府作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營運”的發展思路,並從短、中、長期具體提出了“文化旅遊、文化貿易、文化金融”的發展思路。具體表現為:運用現時旅遊博彩優勢,初階段重點推動文化旅遊,以帶動創意設計視覺藝術文化展演的發展。同時,運用區域合作平臺和自由港的優勢,大力發展文化貿易,吸引外資。長遠而言,運用特區一國兩制和貨幣自由兌換的優勢,通過金融工具鼓勵社會資本流入文化產業領域,拓展文化金融,壯大文化產業的資本規模[20]。《框架》還分別從建立服務平臺、企業支持、品牌塑造、人力資源、營造文創氛圍、凝聚社會共識、強化區域合作及政策協調及評估等八方面提出了發展措施。

 

《框 架》為澳門文創產業的發展制定了較為具體的發展目標和路徑,具有較為實際的可行性及操作性。總的來說,澳門文創產業要突破現時的先天局限,未來發展成為較 具規模的“創意經濟”,需要夯實基礎,並充分運用跨區域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的水準。對於澳門而言,在尋求“產業適度多元化”的過程中,文創產業 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尤其對於澳門本土為數眾多的中小微企業,文創元素的運用,將大大有利於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品質,並創造出更多的市場機會。

 

文 創產業具有高度的擴散性和跨區域性,兼具消費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的雙重屬性,它能通過打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界限,促進第二產業的升級、調整,為提 升產業梯度、擴大市場容量提供了可能。政府提出的“文化旅遊、文化貿易、文化貿易”的發展模式,突出了發展有所側重、梯次推進的特點。因此,要根據澳門現 時的情況確定文創產業發展的重點行業門類,對其進行政策傾斜,突出發展較具競爭優勢的特色行業。例如在文化旅遊發展方面,可優先扶持中小微企業在文創產品 設計、時裝設計、品牌設計方面、廣告設計、展覽設計方面的發展,以此促進“澳門品牌”效應的形成和擴散。對數碼媒體等行業門類要積極扶持,使其進一步做大 做強,對文化演出、藝術展演等潛力門類要積極培育發展。通過重點和潛力行業門類的發展,使澳門文創產業充分發揮其產業集聚、輻射和推動作用。政府通過合理 規劃與引導,在充分結合本澳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和發達的服務業優勢基礎上,將文創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融合起來,從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1.3.2  具體發展對策

 

    第一、通過活化工廈專案形成一定的文創園區,產生集聚效應。

政府在活化工廈專案中,可適當優先向從 事文創行業的單位及個人提供場所,並在租金上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文創產業的發展。政府可通過發展若干個重大專案或幾個較大型的服務中心,為本澳文創產業 發展提供孵化平臺,從而促使在今後逐漸形成較具規模的文創園區。在專案引入推進過程中,可考慮在保留原來的建築風貌同時,在固定的空間範圍內,把創意設 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及數碼媒體等領域的文創單位都合理分佈其中,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入旅遊、餐飲、住宿等商業單位。通 過這種做法,一方面既可以打破原先衰落的工業經濟局面,另一方面也可讓文化創意優勢得到較好的發揮和利用,煥發出新的活力。

 

第二、拓寬文創產業資金資助的管道。合理運用“文化產業基金”,加大扶持本地文創單位或個人的創作,發揮產業孵化的功效。同時,可借鑒國內外地區在鼓勵文創產業發展而提供的資金幫扶方式,使“文化產業基金”及其他補助資金的效用最大化。同時,除增加政府貸款和撥款資助外,還運用文化產業信貸方式,鼓勵銀行和財政機構投資。在未來進一步拓寬資金資助的管道的同時,在稅收政策方面可對從事文創的中小企業實施更多的優惠,鼓勵本澳文創產業利用高科技、促進高端文創產業的發展。

 

第三、大力加強人才培養。一是繼 續推進各類文創人才培養計畫,加強大專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以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門人才。二是加強在職人員的專業技術資格培訓,除了加大培訓 設計人才之外,對於藝術創意行銷、市場開發與引資方面的人才培養亦不容忽略。三是積極引進外地優秀人才,為澳門文創產業持續發展引進生力軍。

 

    第四、創建多元化的展示平臺。對 於澳門設計的品牌產品,需要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不能只滿足於本澳的市場。澳門政府可通過相應的機構團體,搭建起平臺,以大帶小的方式,嘗試將“澳門品 牌”產品推向本土之外的市場。同時,要充分發揮澳門作為“中葡經貿合作平臺”的作用,加強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文化貿易的發展。作為中小微企 業,企業自身也需積極搭建平臺,透過創建網路店鋪、網上畫廊、網路文化展演等數據平臺,整合合作的資源,實現跨界合作和交流。

 

第五、運用“文創+”概念,尋求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文創產業在本質上與其他行業有很多的共性,通過產業間的融合互動能促使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效應,同時成為產品創新的主要途徑,提升產業鏈的增值空間。因此,澳門可注重運用“文創+”理念,把文創與博彩、旅遊、會展、零售、餐飲等行業融合起來,通過提供創意性的產品或服務,提升各行業的產業附加值,亦將會開拓出更多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第六、積極參與跨區域合作,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跨 區域的合作建設,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改善目前本澳市場狹窄、經營成本負擔重的現狀,為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創造機遇。因此,本澳文創產業的發展應積極借力於外 部的市場,通過粵港澳區域合作平臺,發展本澳較具潛力的文創行業門類。以珠海橫琴的粵港澳文化創意園為例,該文化創意園為港澳文化企業入園提供“先行先 試”優惠政策和措施,其未來發展的目標是通過整合產業鏈,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的示範效應和規模效應,打造成為亞洲區域型創意之都乃至世界級人文創意中心。此 外,深圳前海、中山翠亨等地的發展都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入建設的重點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粵港澳三地的文創企業通過跨區域的合作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將 有利於提升整體產業的發展水準。

 

2. 澳門專業服務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專 業服務,是指個人或組織,應用某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者技能,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產品服務。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分類,專業服務業主要有法律、醫療服務、房地產 仲介、工程技術服務、廣告和媒體代理、管理諮詢服務、會計和審計等領域。本報告研究的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對上述領域均有涉及。

 

2.1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現狀

 

至今為止,沒有相關部門給出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精確數字。本報告根據澳門統計局暨普查局公佈的專業人員職位來得出澳門專業服務業規模情況。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澳門專業人員就業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2014年澳門專業就業人數約為15,000人,繼續維持在澳門總就業人數的4%水準。若加上技術員及輔助專業技術人員就業人口,2014年專業人員和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是52,600人左右,即專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人數約占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的15%。

 

澳門的專業服務業以獨資為主,比例約為70%;2003年以後,公司制的專業服務業數量有顯著的上升趨勢。超過九成的專業服務業都是人數規模在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專業服務業因其服務有高度專業性,對行業人員的進入門檻較高,如醫生、會計等,必須具備相關學歷和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因此,和其他行業相比,專業服務業企業主有年輕化和學歷程度較高的特點。

 

2013年澳門按行業統計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2,000澳門元,澳門專業人員平均月工資中位數為26,417澳門元,遠高於大部分其他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服務業工作時間較長,由於人手短缺導致工作量大,起薪點低,例如小型的會計師事務所,畢業生的起步薪酬低於12,000澳門元;中學畢業後赴賭場工作的起薪點則為18,000澳門元。

 

截止2014年底,在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登記的註冊核數師有114人,註冊會計師有175人,註冊核數公司有13家,註冊會計公司有2家。註冊會計師和核數師的數量按年增長在個位以內,註冊核數公司數量沒有增長,而2014年在澳門市場內,新增添了2家的註冊會計公司,打破獨資局面。至2014年年底,澳門有73家律師事務所,314名註冊律師,125名實習律師。隨著法律本地化持續的推進,近年新增的律師母語主要為中文。至2014年底,澳門有697家初級衛生護理服務場所;私營診所醫生人數達到696人,占全澳門醫生人數的46%;私營診所的從業人員由2013年的2,653人微升至2,786人,升幅僅為4%左右;全澳門的中醫生和中醫師數量為510人,超過九成都在私營診所執業。至2013年底,廣告業場所按年大幅度增加63間,共421間;在職員工達到1,167人,按年增長20%。受益增幅明顯,錄得5.6億澳門元收入,按年增長高達40%,其中廣告服務占比最大,為4.1億澳門元。至2013年底,經營會議展覽籌辦場所從5間飆升至38間,在職員工按年增加近四成達178人;受益按年增幅為13%達到1.8億 澳門元,近九成的受益主要來自會議展覽籌辦服務。總的來說,澳門專業服務機構數目過少,增長速度過慢,除了廣告和會展專業,其他專業服務行業僅錄得個位增 長甚至零增長,與澳門經濟總量不匹配。同時,儘管會展和中醫藥是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主力扶持的專業,從會展和中醫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和規模來看,市場未成規 模。

 

澳門專業服務行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律師和會計行業比較有代表性。法律服務專業人員由大律師(Advogado)和法律代辦(Solicitado) 組成。澳門的註冊律師統稱為大律師,有權處理訴訟和非訴訟業務;法律代辦就是俗稱的“律師樓師爺”,僅限於處理非訴訟簡單民事事務。澳門律師的業務範圍主 要有訴訟代理、意定代理和法律諮詢三種。訴訟代理是為委託人從事民事和刑事以及行政訴訟方面的代理業務。意定代理是指律師根據委託人意思表示從事的代理活 動,即非訴代理活動,業務包括公司登記、公司設立、房地產買賣、遺囑代書、遺產處理等。法律諮詢是對當事人有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擔任法律代辦無須專業資 格,只需要通過法院主持的業務考試並領取執業證明即可,但不能參加律師公會。和法律代辦相比,澳門律師執業資格獲得的門檻就高很多。澳門律師執業資格由澳 門律師公會審批,申請人的法學士學位獲得公會認可後,方可參加獲准實習的考試;實習錄取試通過後,完成最少18個月的實習期,通過實習結束考試(俗稱考大牌)方可成為澳門執業律師。

 

澳 門會計服務行業由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主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澳門均有分支機構,壟斷澳門大部分大型企業業務。澳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主要服務澳門小型公 司。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業務包括審計、稅務顧問、公司上市、企業融資、清盤、商業顧問服務、簿記、一般會計服務、年終財務報告和報稅等。澳門會計準則和 《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特許公認會計師工會(ACCA)和澳門特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和簽訂合作備忘錄,在澳門開始 辦事處,加速推動澳門會計業國際化進程。隨著澳門的經濟增長和跨國公司的不斷進駐,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數量和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業內人士指出 澳門的會計專業人士過度專注娛樂博彩行業,導致到其他行業的會計及核數準則相關經驗不足,會計行業需要多元化發展。

 

澳門的中醫診療可以分為四類:政府或慈善機構開始的診療場所、民營診療場所、掛牌的私人診所和有醫師執照的藥行藥店。中醫服務行業在澳門非常普及,統計顯示,95%的 澳門居民有看過中醫;移居海外的華僑返澳後,也會專程到中醫診所求醫。回歸前,澳門的中醫業只要靠民間力量推動,後代繼承父輩衣缽,從小接觸中醫藥知識; 回歸後,中醫服務業受到澳門特區政府重視,澳門的四所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大都開始了中醫科,中醫開始納入正式醫療系統和享受政府津貼。澳門科技大學首開中 醫藥學院,隨後澳門大學也成立了中醫藥研究院,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水準中醫藥專業人才,優化澳門的中醫藥人才結構。位於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邀請 內地中老名醫加入,希望“以師帶徒”的形式培養澳門中醫師人才,推動行業專業化水準。

 

總的來說,澳門專業服務業局限於本地市場;儘管澳門專業服務業行業水準在逐年不斷提升,但和香港等專業服務業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明顯。

 

2.2  澳門專業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

 

2.2.1  人力資源短缺,影響企業經營發展步伐

 

人 力資源短缺是澳門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澳門本地勞動力不足以應付當地就業市場的龐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外勞輸入舒緩人手短缺問題。但 澳門專業服務業對從業人員的學歷和專業水準的要求較高,和其他行業相比,是外勞最少的行業,這也是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

 

澳 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人才資源短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供求關係緊張,人手不足;高質素專業服務人才過少,數量跟不上行業的發展。絕大部分有專 業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首選在大型銀行、律師事務所和賭場的財務部門工作;和中小微企業相比,這類型公司機構能夠提供給雇員更為豐厚的薪酬和更理 想的工作環境。至於初出茅廬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他們更容易被名氣和大量培訓資源吸引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吸納新雇員時難以與 “四大”抗衡。在澳門核數師會計師工會訪談中瞭解到,不少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都出現了“有生意送上門都要推掉”的局面,原因就是人手太少,沒辦法應付接踵 而來的生意機會,只能夠讓客戶白白流失。

 

其 次是人才流失率高;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負責人表示,雇員經過兩三年的專業培訓,具備相當的業內經驗,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客戶資源和社會資源,或跳槽至其他 大型公司機構,或自主創業,這種情況並不鮮見。不少中小微企業為了留住雇員,不惜給出高於市場價的薪水加幅度,但是薪酬水準始終無法和大型酒店賭場看齊, 結果遭遇被“拋棄”的尷尬場面。如此下來,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主頗有微言,中小微企業成了向大型公司機構輸送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雇員流失率高造成 了惡性循環,中小微企業在投放資源培養公司新人時有所保留,新晉員工未能栽培成為獨當一面的經驗人才。

 

最 後,行業出現青黃不接甚至後繼無人的趨勢。這個現象在醫療服務類,尤其是中醫服務領域尤為突出。為了回應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中醫藥是澳門特區政府大 力推動的產業之一。相比起中醫藥製造開發的紅紅火火,中醫服務行業發展在澳門面臨著嚴峻形勢。近年來,澳門市民普遍的生活節奏變快,工作忙,時間少,看病 過程要快,恢復健康要快。和中醫的“望聞問切”和“泡煎藥”相比,西醫相比下問藥求診更加立竿見影。中醫成才難,加上一般人都青睞年紀大的中醫師,這些因 素都導致到年青人不願意進入這些行業或者繼承祖業。

 

2.2.2  依賴本土需求,專業特色和品牌意識薄弱

 

儘 管澳門專門服務業的專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但是服務領域狹窄,主要依靠本土需求。澳門專業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以博彩旅遊業為主,而且相當大部分專業服 務人才也直接受雇於博彩旅遊行業企業。此外,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市場細分不明,沒有打造出專業特色和品牌,業務開發能力較弱。這些原因都導 致了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僅限於在本土立足,難以做大,更不用說走出去,面向內地、亞太地區甚至是國際客戶,專業服務業水準在國際市場明顯缺乏強大的 競爭力。

 

澳 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更多著重於通過技術、品質控制和管理團隊層面來提高競爭優勢,而鮮有注重提高企業的品牌優勢。企業鮮明的品牌和突出的形象,能夠幫 助顧客識別產品、服務、人員或地方,最大化地滿足顧客需要的獨特附加價值,在競爭環境下持續地為企業增加這些獨特價值。在互聯網時代,專業服務機構廣告資 訊氾濫,容易分散客戶的注意力;客戶無法識別專業服務提供機構的價值特色,將會很大程度減低了他們的選擇意向。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普遍在市場細分和 業務定位方面做得不足夠,沒有因應自身條件和優勢規劃好服務範圍和範圍,所以會出現企業間盲目競爭,服務產品重疊度高的問題。

 

在 澳門中醫藥學會的訪談中,我們得知近年患者有偏向西醫求診的趨勢。西醫用藥方法簡單,服用方便,較快緩解病情,更加容易被生活節奏快的上班族接受。而中醫 講究望聞問切,全身調理,煎藥時間長,雖然副作用較少,但是被急於見效的現代人慢慢冷落。年輕一代對於針灸、拔火罐和推拿等傳統中醫熟悉程度不高,會產生 怕疼等抗拒心理,認為中醫陳舊、落後而且神秘。年輕一代對中醫的陌生,疑惑和誤解,將會令中醫更加邊緣化,行業萎縮。

 

2.2.3  企業經營壓力大

 

澳 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主要來自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資環境。除了工資,人力成本在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另一顯著體現就是培訓和學習成 本。和其他行業相比,專業服務業更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源為員工創造學習機會,令他們通過技能測試或者熟悉不斷更新升級的技術或者政策,專業職業技能水準得 以提高。醫藥、會計和法律行業的中層或資深雇員(俗稱師父)除了應付因為人手不足而超負荷的工作量,還要額外耗費時間和精力指導新人(即帶徒弟),短則數 月,長則逾年,崗位培訓的人力成本不容小覷。

近年不斷飆升的租金,在經營成本中也愈見比重增長。到2015年6月 為止,澳門博彩收入已經錄得連跌十二個月,儘管商業鋪面的租金因此受到抑制下調,但是相比起過往幾年的累計升幅,回落不明顯。儘管街鋪租金回軟,但是不少 零售店把握機會進駐,所以跌幅有限。按照澳門現行規定,診所和房地產仲介等專業服務業,必須租用街邊門面房。總的來說,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租金成 本壓力在短期內無法得以舒緩。

 

專業服務行業中小微企業同樣受到融資問題的困擾。澳門金融管理局的統計報告顯示,澳門銀行新批核的中小微企業信貸限額在2014年 顯著增加,銀行借貸融資是中小微企業拓展業務、開業和開展新商業專案的主要外部融資管道。為了實現業務創新和增強服務能力,專業服務業企業通常要配備或者 升級專業配置。例如,診所添置專業醫療設備,會計師事務所安裝審計軟體,這些配置通常都價格不菲,動輒甚至上百萬。普遍專業服務行業中小微企業受到現金流 不足或者自有資本不足的掣肘,購買價格昂貴的配置唯一的辦法就是外部融資。銀行對貸款申請者有一定的門檻要求,出於對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規模或者 償還能力的擔憂,有可能拒絕貸款申請。儘管澳門特區政府推出多個政策計畫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但均有不同的缺點:如貸款額度過小,利息負擔過重,還款期限 過短和審批程式複雜等。專業服務業企業如果因為借貸被拒而無法負擔專業設備,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專案將會受限,企業無法進一步開展業務,就無從談起擴大規模 和提高企業競爭力。

 

2.3  促進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發展的對策建議

 

2.3.1  放寬政策引進人才,充分利用本土高校資源,打破人才短缺瓶頸

 

澳 門地理面積狹小,資源短缺,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本土勞動力不足以滿足經濟增長,吸引外來人才是澳門的發展之道。澳門需要採取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優質的外 來勞動力,令到澳門的活力源源不絕。澳門專業服務業的人力資源短缺,尤其是眾多中小微企業難以聘請人才。澳門特區政府應該持開放態度,支持引入外來高校學 生尤其是內地生源,補充專業服務業的巨大勞動力缺口。

 

澳門高等院校錄取的內地學生通常成績好,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對於澳門來說就是優秀的人才資源。每年在澳門高等院校就讀的內地生人數達到1500人, 除了如金融、會計等商科專業受到青睞,其他專業也不乏內地生身影。澳門高等院校以英文教學,大部分課程和國際準則(如會計)或者澳門本地準則(如法律)接 軌。內地生接受在澳門的四年系統本科學習後,溝通能力和專業能力可以勝任澳門本地的工作,包括專業服務行業職位。然而,澳門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2013年 畢業的內地求學高校生絕大部分表示回內地就業或海外升學,僅有一成受訪學生選擇留在澳門就業。這種局面很大程度是由澳門政府的外勞政策造成,而且無論福利 待遇、薪酬待遇或者就業選擇範疇都不足以吸引內地畢業生留下來。換而言之,由澳門培養出來的大量優秀人才流失到其他地區,澳門卻沒有從中得益消化人才,白 白為他人做嫁衣裳。

 

澳門政府應該向內地求學高校生放寬外勞政策,尤其針對修讀專業服務業相關專業的內地畢業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外勞就業申請程式。美國的做法值得澳門政府參考:美國向本科程度以上的外國留學生提供OPT簽證,學生可以在畢業後有12個 月時間在相關專業領域尋找工作機會;學生一旦正式成為雇員,即可從學生簽證轉為工作簽證。澳門的內地高校生將會歡迎此類政策,他們通常在大學四年級下學期 約四月份開始求職,該簽證可以避免外勞複批還沒有下來就要打包回國的無奈局面。更多優秀專業人才能夠有機會在澳門擇業就業,才能充分釋放人才到澳門專業服 務行業,真正舒緩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的人才緊缺問題,打破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無外地雇員的局面,提高行業的整體專業水準。

 

澳門高等院校提供在讀學生實習機會,其中不乏專業服務業相關專業職位,但是收效甚微,因為該類機會只面向澳門本地居民。眾多主流留學國家移民局允許學生簽證持有者每週20小 時的合法工作時間。澳門政府可以參照以上政策規定,將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專業服務行業列為短缺專業,允許持本科或以上合法學生簽證的在讀學生從事和專業相關 的兼職工作或實習,或促動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實現人才供求對接,鼓勵優秀人才到澳門中小企業的各專業服務行業崗位熱身 最終留用。

 

2.3.2  順應時代發展,利用互聯網發展企業

 

澳門的互聯網普及率非常高。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澳門互聯網用戶達到31萬人,是澳門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利用智能電話上網的用戶沒計入其中,澳門現在的流動電話用戶已經接近200萬。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消費者頻繁和熟練地在網上比較價錢,網上購物,觀看線上視頻,使用社交網路和世界聯繫。

 

傳統企業主存在思想誤區,認為利用互聯網做生意就是做網頁,開網店,在Google上付費推廣,競價排名。不少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經營者不願意涉足互聯網,除了認為服務型企業不適合結合互聯網,也憂慮互聯網行銷或者網站運營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經營者應該意識到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互聯網是幫助企業擺脫困境的主要途徑。

 

互聯網對於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來說有三大用處。第一,互聯網是低風險,低成本的行銷管道。Facebook,Twitter,Wechat和Youtube都 是全球用戶過億的免費社交網路應用工具,已被商家前所未有地廣泛作為行銷管道和顧客建立聯繫。企業設立社交帳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顧客展開直接溝通,進 行更多的資訊交流共用,最重要的是,這種行銷方式可以非常低成本。第二,互聯網能夠讓企業洞悉市場,瞭解客戶,從中獲得更多商機。香港睇中 醫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問診者搜索流覽不同的中醫服務提供者,在互聯網上發表對服務的意見,或者提出自身的需求。這些消費者自發性的網路行為,能給予商 家直觀而即時的啟示,現在的市場是怎樣的,消費者是怎樣一個狀態。這些互聯網數據或用戶行為趨勢可以是影響企業商業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第三,互聯網可以 實現企業服務的有效延伸,減低經營成本。在互聯網上除了可以開展有效的行銷和品牌管理,還可以在客戶維護、研發和物流方面進一步完善服務。以診所為例,手 機app可以實現患者諮詢、預約、支付、病歷記錄、檢查結果查詢、藥物配送甚至遠程視頻診療等服務,減低經營空間、輔助人員人 手、人均工作量和辦公管理費用等帶來的成本壓力。醫療市場已經走入大健康時代,可穿戴設備和移動健康管理產品服務的普及化是對傳統就醫治療方式的顛覆。醫 療企業管理者必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握機會。

 

互 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商業世界的模式,傳統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受到衝擊,企業必須迅速調整去適應內外部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必須 走進互聯網,這是舒緩經營壓力和翻身的最好機會。企業如果因為不重視而錯過互聯網,錯過的是一個時代,最後很可能無路可走。

 

2.3.3  通過品牌建設和建立鮮明定位來提高企業競爭力

 

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經營者應該意識到專業服務屬於無形的產品,需要重視品牌建設和建立鮮明定位來提高企業競爭力。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面前應該是一條小而精的未來發展之路,即發展特色精品。例如,澳門英記的成功回歸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英記主打“始創於1928”, 強調是澳門最老牌手信業行家,形象走耳目一新的高端路線;此舉讓消費者記住這個品牌,而且和其他走傳統路線的手信品牌區分開。除了澳門手信三寶杏仁餅、蛋 卷和肉幹,英記還推出新產品如鹹切酥和蛋白蛋卷,除了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之餘,更通過人無我有的獨家產品讓消費者成功記住品牌。

 

以 中醫行業為例,澳門要發展中醫藥業,本地需要營造好中醫行業的發展氛圍,包括中醫服務業。然而要改變中醫服務業日漸式微的局面,可以從更新形象和細分市場 重新定位兩個方面著手。早年香港亞洲電視曾經推出兩檔節目介紹中醫知識,分別是《尋找隱世醫術》和《方草尋源》。《方草尋源》由廣東省中醫院協作打造,以 都市常見疑難雜症為主題,引出中醫藥方,講解中醫治病理念。兩檔節目播出後都引來很大的迴響,收視率不俗,證明中醫形象成功入屋。香港民間對中醫的接受程 度非常高,這和香港特區政府在回歸後大規模的中醫藥推廣是分不開的。澳門特區政府應該通過主流媒體,如電視節目內容將中醫的精髓奇妙傳播出去,潛移默化地 “教育”市民,讓市民重新認識中醫,真正認識中醫。這也和中醫藥產業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養生保健”發展方向吻合。中小型診所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 整經營策略和服務內容方向,如保健調理和精神失眠類中醫診所應該以養生和“治未病”的定位包裝產品服務;同時,企業要根據自身優勢特色做出準確定位,專注 在某領域做精做專,讓患者一提到診所或者醫生的名稱就能夠聯想到其服務專長,減低品牌可替代性。

 

會計服務行業的中小微企業經營者可以從行業和業務範圍兩個方面入手,建立鮮明的品牌定位。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也不是通吃市場,而是各有專攻。例如KPMG的主要客戶來自於金融業,而PWC更 多的業務來自地產界。會計企業主和合夥人要根據自身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和行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鎖定一到兩個行業,深耕該行業業務,在該行業的會計服務做出名 聲,以專業服務積攢忠誠客戶基礎。會計服務行業中小微企業也可以專注於提供專項服務,在審計、稅務、代理記賬、會計培訓、驗資、財務顧問、內部控制等業務 甄選出主營特色業務。

 

2.3.4  專業人士到企業主的角色轉換:中小企業主需要觀念變革

 

專 業服務業和其他行業最不一樣之處在於,眾多的企業主本身就是專業人士。然而,這些在專業範疇裏運籌帷幄的優秀專業人才未必是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對於專業人 士來說,管理企業是專業知識以外的全新挑戰。沒有樹立企業家思維的專業人士無法經營成功的企業,企業將會出現管理制度不合理、財務管理混亂和員工流動性高 等眾多問題,甚至陷入經營困境。坊間的培訓課程主要是為雇員而設,而極少是針對企業主。就算有,也是注重於運營技能層面的提高,如電子系統化運營管理和商 業管理知識培訓等。然而,澳門中小微企業主更需要提升的是眼界、視野和胸懷,從小富即安、患得患失、循規蹈矩的短視行為中走出來。

 

澳 門中小微企業主需要具備企業家精神,即創新、敬業和合作。創新是指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規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經營手段,勇於接受和嘗試能幫助企業進步的新技術 和新觀念;敬業是指企業家不能只顧追逐利潤和存在“撈一把就走”的心態,而應該有打造百年品牌和基業長青企業的胸懷。合作是指企業主和和員工、生意合作夥 伴還有客戶的協作溝通能力。專業人士到管理者的身份如果沒有好好轉換,會把任務和權利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不懂合理有效調動人力資源。企業者也要避免過度看 重專業和技術,思考問題要實現專業視覺到多元視覺的提升,注重加強溝通技巧,學會大膽授權員工,和員工共同決策。

 

澳 門的專業服務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以會計行業為例,以個人執業會計師為主,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寥寥兩間。對於這種在行業中單打獨鬥型的小微企,可以通過聯營 體公司的形式來改善經營情況,壯大規模。聯營體公司不影響原有企業的運作獨立性,又可以利用專業技術團隊提高經營管理的規範程度和專業性。個人執業者可以 專心在專業技術的長板更好發揮,而企業管理這個短板得到較好的補充平衡。

 

2.3.5  眾籌:新興的中小企融資方式

 

眾籌(Crowdfunding), 全稱是群眾籌資,即利用互聯網向大眾籌集專案資金。眾籌專案通常涉及到三方,一方是有專案單缺乏資金的籌資者,一方是對籌資者專案和彙報感興趣並且有資金 的投資者,另外一方是連接籌資者和投資者的互聯網平臺。眾籌近年在美國興起,發展迅速,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眾籌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處於萌芽階段,但是增長勢 頭很迅猛。

 

眾籌融資是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對於個人或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低成本和新興的獲得資金管道,所以也被稱為草根融資管道。任何有潛力發展的商業計畫,都可以以“團購+預 購”方式尋找合適的投資者。眾籌和傳統融資方式比較,有三大優勢:第一,門檻低,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可以多達成千上萬人參與認購專案,每份投資數額可以 低至數十元;第二,投資回報方式靈活,可以是實物、股權或者現金;第三,眾籌目的不僅限於盈利,也可以是對公益和創意的支持,眾籌專案的成功為投資人帶來 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滿足好奇心等物質以外的回報。

 

 

 

 

 

 

 

 

 

 

 

 

3.  澳門會展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3.1  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與特徵

 

澳門會展業自回歸以來快速發展,展會展覽規模持續擴大,展覽的吸引力愈來愈強,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根據澳門會議與展覽業協會2011年發佈的《澳門會展業發展研究報告》,澳門會展業在2010年脫離了嬰兒期,正式踏入初級發展市場培植期。近年來,澳門會展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澳門會展產業的發展呈現以下特徵:

 

3.1.1  展會規模不斷擴大,展覽吸引力增強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統計資料,2009年——2014年間,澳門會議與展覽參與人數直線上升,總人數由2009年的50萬人次快速增長到2014年的250萬人次,五年之間增長五倍,年均增幅達37.7%;而同期展會的專案個數並未出現大的波動,總專案數在1000上下浮動,單個展會參展人次大幅增加,展會規模不斷擴大。

 

圖3-1   2009-2014年本澳會議及展覽總專案數和總與會人數

 

分析近五年澳門會議和展覽數量的變化,不難發現:本澳舉辦的會議數與展覽數變化趨勢幾乎相反(見圖3-2)。澳門城市會議專案個數由2010年的高點逐漸下跌,步入平穩;與此同時,展覽專案個數快速增多,並在往後的幾年仍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澳門展覽活動不僅專案個數增加,單項展會活動的參與人數(人次)也在快速增長,從圖3-3中我們可以看出,平均每個展覽活動的參與者人數由2009年的不足8000人上升至2014年的接近28000人,年均增長率達24.5%,澳門城市展覽活動吸引能力逐漸增強。

 

圖3-2  近五年會議與展覽專案總數環百分比

 

圖3-3  2009-2014年本澳展覽平均與會人數

 

3.1.2、品牌展覽增多,國際化程度加深

 

澳 門城市的定位決定其經濟發展的相關產業鏈條,以博彩旅遊業為主,高端服務業、奢侈品牌零售業等為輔,形成小而精的城市經濟體系,這點在會展行業亦有所體 現。澳門會展業自進入發展培育期後,展會展品多樣,包羅房產、珠寶、電子產品、美食等,品牌性展會日益增多,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以2015年下半年本澳即將舉辦的展覽為例:根據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IPIM)的統計資料,2015年下半年澳門將舉辦31場展覽,其中有19場展覽為品牌性展覽,包括澳門公務航空展、第五屆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第九屆澳門國際房地產交易會、澳門國際寶石、珍珠及鑽石展等,深入發掘整合上述展覽的相關資訊,不難發現,本澳舉辦的展覽正逐步向貴重物品的品牌性展覽發展;同時,上述的博覽會國際化程度頗高。

 

3.1.3  注重人才,會展教育風生水起

 

隨著會展業的發展,會展人才問題日益受到澳門社會各界的普遍關 注,澳門政府接連出臺多項優惠政策,鼓勵相關機構培訓會展人才,吸引會展企業落戶,很多企業也採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引進、培訓會展人才。與此同時,會展教育 發展非常迅速。以澳門經濟局推出的《會展人才培訓支援計畫》為例,該計畫旨在“落實澳門特區政府有關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加強扶持會展業發展、積極培育會展 人才的施政重點”,公益性的提供專業課程與行業培訓考試兩種類別的人才支援活動,政府每年為此計畫的財政預算高達500萬元。除此之外,澳門會議與展覽業協會、少數企業也均有自己的人才引進、培訓專案,其專案大都費用低廉、所學實用,適用於初級會展人才的培養。會展教育的興起,為未來會展產業的更大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儲備了會展人才。

 

3.1.4  合理選擇成長策略,發展趨勢良好

 

前期深厚的積澱為澳門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科學的成長策略抉擇為行業發展注入勃勃生機,當前澳門會展行業發展趨勢良好,具體可從以下幾點知其梗概:

 

其一、加強市場互補互動。作 為老牌的國際自由港,澳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法律制度環境,決定了其在國際大分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同時,這樣的定位也給澳門會展業帶 來了生長壯大的優質土壤。澳門會展產業在經歷了萌芽期之後,把市場化、國際化納入下步發展的核心內容,開始尋求更多的市場合作夥伴,其中,由澳門政府牽 頭、各參展商為回應者的“走出去”戰略成為發展的新趨勢。以“活力澳門推廣周”為例,截至2015年 上半年,澳門展商們已行跡北京、鄭州、重慶、長沙等多達幾十個大中型城市,此舉“能讓內地省市掌握更多澳門情況,瞭解產業結構及優勢,特別是與當地特有的 優勢相結合”,形成合作雙贏、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與此同時,為保障澳門會展市場成為一潭“活水”,澳門政府與廠商建立健全本地會展市場,吸引外地展商來 澳參展。其措施涉及各個方面,如澳門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的完善、政府出臺的《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畫》等,已成功舉辦國際汽車展、國際航空展、國際珠 寶展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性展覽,會展市場越做越大。

 

其二、打造活力品牌澳門。承 襲將近百年的中西結合的歷史文化,澳門本身就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個文化品牌,其標籤不僅僅是“賭城”與“撲克牌”,至少還包括東亞國家與葡語國家交流的樞 紐。澳門極有特點的運用自身歷史文化等優勢,在短短幾年迅猛擴張了會展產業,快速從萌芽期轉至發展期。同時,隨著會展產業的不斷發展,澳門政府以及相關機 構、廠商積極將澳門元素有機結合在各式會議和展覽之中,如澳門手信、文化創意產品等,使參展商和遊客們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澳門文化,幫助外界形成對活力澳門 品牌的認識,此可謂相輔相成。

 

其三、大型酒店積極參與。產 業適度多元化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點為包括政府、大型酒店集團在內的多數機構或群體所認同。以會展業為代表的“多元產業”的發展,需更多的將非 博彩元素與博彩業結合起來。銀娛銀河集團在新建成的銀河二期基礎之上,將銀河三、四期著眼於展覽和宴會等會展業務;而同期的威尼斯人酒店,更是成為當前澳 門的主要展覽場地之一,大型酒店也積極參與推動澳門會展業的發展。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統計資料,在2009——2012年間,大型酒店承辦的會議與展覽數目占比直線上升,由初期的60%提高到90%,與會人次(參展人次)占比更是由不足30%達到90%以上。可見,會展產業快速發展的實現,是基於多方利益攸關者的共同努力。並且,歷史經驗表明,合起夥來力量大,澳門會展業的進一步發展,仍然離不開社會各界齊心合力、協同奮進。

 

圖3-4  2009-2012年大型酒店承辦會展專案總數及其與會人數

 

  

3.2  澳門會展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2.1  配套設施和服務相對滯後

 

有 關專家認為,會展業的發展和旅遊服務水準有密切關係。在澳門作為博彩旅遊城市的大背景下,很多遊客參加會展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會展前、展後各項旅遊活 動安排的合理性很多時候比會展活動本身更重要。雖然澳門現在已經擁有大量的酒店、較為便利的交通和通訊設施,但是展前、展後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和服務還並不 完善,參會者往往在會議會展安排的活動之外就不知道該做什麼,有錢也花不出去,不但縮短了國外參會者的逗留時間,也使應得的收入白白流失。滿足澳門會展客 商參加會展活動之餘的休閒娛樂需求,成為吸引世界客商來澳門參加會展活動的重要因素,對於會展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會展業在延長商務 旅客的逗留時間及增強其消費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澳門的會展業將進一步促進其娛樂旅遊業步上新臺階。

 

澳門雖然展覽館的數量比較充足,目前會展場館總面積已超過14000平 方米,吸引了不少國際性、專業性的展會在澳門舉行,但與國際上先進的會展中心相比,澳門並沒有專門的會展場館,主要依靠博彩集團提供會展場所。同時,會展 中心在綜合配套服務設施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展館附近擁有便利的交通,比如火車、地鐵、公路等交通工具都可以直達場館,並且能夠提供全方 位服務,包括銀行、郵局、航空、翻譯、商店、餐館等。相比之下,澳門的展館配套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展會服務中出現的問題也較多。如展位佈局不夠合理,國內 外長途電話撥打處較少,停車位較少等。

 

會 展業對城市功能具有極大的依賴性,需要有十分完整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和先進的通信設施等外,會展業對會展場館面積、設備功能的要求也十分高,一般 都要求採用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相關技術,並且各個舉辦地都需要具有健全和高效的賓館、餐飲、零售、金融、保險諮詢等為會展服務的各項配套體系。與作為國際會 展中心的香港相比,澳門在這方面差距很顯著。

 

3.2.2  會展人才缺乏

 

同內地很多城市一樣,澳門的會展人才也處於相對匱乏的階段。由於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幾乎沒有人專門從事會展行業,從而導致了目前澳門既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更缺乏受過系統培養訓練的專門人才。

 

澳門本地勞動人口的素質普遍偏低,就業人口一向以初中學歷水準為主。以2011年第四季度為例,初中教育程度的占31.1%,高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占比24%和20%,高等專科和大學教育程度的則占18%。 由於澳門就業市場的勞動力不足,而入職博彩業的最低學歷要求只是初中畢業,但收入往往超過一萬澳門元,促使一批未完成高中和大學課程的年輕人寧願放棄升學 的機會,投身博彩業。人才結構失衡影響澳門未來人力資源的學歷水準,使澳門的人力資源素質更趨薄弱。許多擁有高學歷和高新技術水準的人員的薪酬遠低於博彩 從業人員的薪酬,導致許多優秀人才改行投身博彩業,使就業單一化趨勢越發明顯,從事博彩業以外行業的專才愈來愈少,已經嚴重阻礙了澳門社會發展。

 

3.2.3  會展產品和專案單一

 

各 個城市的產業基礎、市場需求、軟硬設施、企業實力甚至是政府政策和措施都各不相同,因此,每個城市的會展業發展都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城市會展業的發展應 該集中力量結合自己的產業優勢、市場優勢、文化優勢,重視會展品質、品牌和特色。目前,澳門雖然在舉辦各種各樣的會展和展覽,但是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都不 高,也沒有突出自身的特色。

 

澳 門作為一個微型經濟體,它的地理面積和自然資源都非常有限,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遠不及香港和廣東。因此,澳門不適宜舉辦過大的展覽活動,應該重點發展中 小型特色展覽。另外,澳門的博彩業發達,赴澳的遊客中相當多的人是慕名而來,為了參加當地的博彩活動或者是參觀澳門的賭場。因此,澳門會展業要充分利用博 彩業的優勢,儘量增加參加博彩活動的遊客在澳門逗留的時間,多開發非博彩類的會展產品,引進珠寶。鐘錶等一些高檔商品展覽,充分體現澳門特色,增強澳門會 展業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

 

3.2.4  起步晚,空間小,競爭壓力大

 

澳門會展業與以香港等鄰近城市的會展業差距很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澳門會展業起步晚。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的“工展會”就開始帶動香港會展業崛起,迅速佔領亞太地區的會展市場。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更是中國內陸城市會展的先行者,已經形成國際化和現代化程度高、會展業發展特色突出。與之相比,澳門直到上世紀80年 代,才開始在會展行業“小打小鬧”,由澳門廠商會主辦的澳門工業展覽會以及其他的展覽活動剛剛起步。作為後起之秀,澳門會展行業雖參考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 會展業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特色規劃出符合澳門特殊情況的發展道路,但就產業組織的發展歷程而論,澳門會展行業在行業規範、組織主體、基礎配置等方面還遠未 達到其他城市或地區的水準,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澳門會展業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澳門很小,資源先天性貧乏。從土地資源看,由於地理面積狹小,嚴重阻礙了澳門會展業大型展會的開發擴展。 同時,澳門經濟存在極大的對外依賴性。由於澳門自身消費市場和生產能力非常有限,使得澳門會展業在類型選擇上十分被動,發展會展的選擇餘地有限。

 

與澳門毗鄰的城市會展業發展迅猛。除了香港這個老牌會展之都外,廣州、深圳、甚至珠海近年來都興建了一批規模宏大、設施一流的會展中心,新辦的展會和會展公司林立。會展業裏群雄四起,在粵港澳會展經濟大格局中,澳門目前處於明顯弱勢競爭地位。

 

 

 

 

3.3  發展策略與建議

 

3.3.1  與博彩旅遊業結合發展

 

國 內外會展業的發展模式表明,專業化是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具有明確的主題和市場定位,會展業才對參展商或與會者有足夠的吸引力。澳門地理面積狹小, 嚴重制約了大型場館設施建設,不適於承辦大型展覽活動。但是,澳門是世界最大的賭城,以博彩帶動旅遊,博彩與觀光相得益彰的旅遊產業結構是澳門最主要的特 色。澳門會展的發展應借助旅遊、博彩等產業優勢,將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水準、現代化的酒店會議場所以及特有的博彩娛樂活動,與會議展會活動相結合,開發國際 會議、中小型娛樂、消費、時尚、文化藝術、區功能變數名稱優產品等特色展覽會、獨特的文化節慶事件等重點特色會展產品,促進會展業同旅遊業的互動發展,提 升會展服務水準,樹立澳門會議旅遊城市的形象。

 

澳 門便利的交通位置、廣闊的客源市場、發達的服務業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等打造了澳門發展會展業的獨特優勢。可以以此為基礎,引進珠寶、鐘錶等一些高檔商品展 覽,充分體現澳門特色,增強澳門會展業的國際化和專業化程度。此外,澳門每年都有不少的國際盛事舉行,通過舉辦國際煙花匯演、國際音樂節、格蘭披治大賽車 以及其他大型國際性體育盛事,可以促進澳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民素質、同時大力宣傳城市的整體形象,進而促進澳門會展業的發展。

 

3.3.2  充分發揮會展協會的推動作用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除了政府履行其管理職能外,市場監管更多地通過行業協會這一非政府機構來實現。 一方面,會展行業協會可以更好地監管會展業發展。會展協會可以通過制定行業規範,協調和管理會展企業;還可以加強資訊交流和調研,促進展覽市場的透明度;同時,還可以評估展覽會資質,規範主辦方;此外,通過開展專業人才培訓,提高展覽會相關人員的素質和水準。 另 一方面,會展行業協會為參加會展的企業提供周到的服務,包括提供技術支持、培育和開拓展覽會、展銷會等產品市場、促進國內外會展企業的交流與溝通、推廣名 牌等。行業協會還可以打破單向溝通,通過建立網狀溝通方式,彌補單個企業資訊匱乏的缺陷,增強會展企業的行銷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會展業作為一個投資慢回報快的特殊產業,主辦地的服務水準影響了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誰擁有良好的服務理念,就會贏得展商和參加觀眾的數量和品質。 同時,行業協會在展會的舉辦中對參展商和參觀者都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國外會展業發達國家的展會大部分都有行業協會的參與和合作,甚至很多展覽是由行業協會自己開辦的。行業協會的支持和協作也會積極促進展會的成功舉辦。

 

3.3.3  打造地標性會展建築

 

縱 觀國際上會展業極發達的大都市,均有其聞名世界的大型會展場館,如香港有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廣州有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東京有東京國際展覽中心。澳門若想和 國際化會展城市齊頭邁進,建造“名片”式會展場館不可避免。其次,澳門借會展行業之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保障經濟發展穩定性,需將澳門會展業從博彩業中 分離出來,有其自身的品牌。正如大三巴牌坊把澳門從眾多國際都市中區分開來,葡京酒店是澳門區別於拉斯維加斯等賭城的標誌,澳門的會展地標建築則能夠將澳 門經濟從單純的賭城經濟中脫離出來,是打通國際會展市場的重要一步。

 

3.3.4  與香港、珠三角區域聯合發展

 

國 內外會展業的發展模式表明,會展業內強強聯合、國際化運作、集團化趨勢日趨增強,世界上許多展覽業的大組織、大企業紛紛開始聯合,以期優勢互補,提升實 力,打造業內超級航母。在展覽行業內盛行一種理念,即與其群雄紛爭,不如強強聯合、合作經營;與其四面出擊,不如集中資源,發展自己的核心優勢專案。努力 將三地的會展優勢加以科學整合,形成粵港澳間多層次、相互補充的會展市場結構,實現粵港澳會展業的深層次合作,共同探索構建粵港澳會展經濟圈,增加三地會 展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其世界知名度。

 

3.3.5  扶助中小微企,提升會展業品質

 

如前所述,澳門會展業的發展是澳門各界眾志成城、一同努力的必然結果,以澳門中小企業協會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們在這個過程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從會展行業規模經濟的快速增長中看到發展的新希望。

 

縱 觀澳門會展行業的幾十年風雨歷程,由初生嬰兒成長到豆蔻華年,由一年舉辦一個展覽會發展到一年舉辦幾十個不同類型的、國際性的展覽會,這個過程實屬不易。 中小微企作為會展業發展的主體,從一開始便積極參與會展行業的建設,主動改善行業形態,促進行業發展功不可沒。會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微企的努力,中小 微企的發展也需要會展市場的勃興。因此,澳門特區政府應該加強對中小微企的政策扶植力度,在資金投入、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更為強有力的輔 助,以加快澳門會展業的發展。

 

 

 

 

 

4. 澳門旅遊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廣義上的旅遊業是憑藉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遊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行社、交通客運業和以酒店為代表的住宿業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自20世紀90年代起,澳門旅遊產業就在博彩業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現今已形成以博彩、觀光、餐飲以及住宿為主、手信(當地特產)珠寶、旅遊運輸、娛樂為輔的完善的旅遊業體系。本報告研究的澳門旅遊業,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業和除博彩之外的遊覽娛樂業。

 

4.1  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4.1.1  旅遊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

 

澳門回歸15年來,隨著博彩業井噴式的快速發展,旅遊業市場一掃往昔不景氣的局面,入境遊客數量急速增長,旅遊服務出口增長率連年雙位數增長,澳門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旅遊業的良好發展態勢,首先表現為入境旅客的數量不斷創出新高。2001年突破1000萬人次,2006年突破2000萬人次,2014年突破3000萬人次。1999年至2014年間,入境遊客從7,443,924人次增至31,525,632人次,增長了3.2倍(參見表4-1)。除了2008年和2009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增長率為負以外,每年的入境旅客人數相比前一年都是增加的,而且年增長幅度比較大,澳門入境旅客人數總體上呈現一種高速增長的趨勢。

 

入境旅客數量的急劇攀升,主要得益於中國內地自2003年以來的“自由行”政策的推出。“自由行”政策實施後,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遊客越來越多(參見圖4-1)。2014年“個人遊”遊客達到19,191,548人次,高達入境旅客總量的60.88%;其中中國內地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遊客有9,566,435人次,占內地入境旅客的45.0%。

 

表4-1     澳門回歸以來入境旅客總數

年份

入境旅客總數(人次)

1999

7443924

2000

9162212

2001

10278973

2002

11530841

2003

11887876

2004

16672556

2005

18711187

2006

21998122

2007

26992995

2008

22933185

2009

21752751

2010

24965411

2011

28002279

2012

28082292

2013

29324822

2014

31525632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4-1  中國內地來澳個人遊的數量變化

 

其次,隨著中國內地成澳門最大的客源市場,澳門客源市場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目前,內地遊客約占2/3,香港遊客占20%以上,臺灣遊客占3%以上,這三地遊客合計占了澳門入境遊客總量的九成多(參見表4-2)。

 

 

 

 

 

 

 

 

 

4-2 澳門入境人數分佈地

來源地

2013年

2014年

人次

%

人次

%

總數

29324822

100%

31525632

100%

中國內地

18632207

64.00

21252410

67.40

香港

6766044

23.07

6426608

20.39

臺灣

1001189

3.41

953753

3.00

韓國

474269

1.62

554521

1.76

日本

290622

0.99

299849

0.95

馬來西亞

291136

0.99

250046

0.79

新加坡

189751

0.65

196491

0.62

泰國

238635

0.81

175906

0.56

美國

179527

0.61

181457

0.58

英國

61330

0.21

60756

0.19

澳洲

109556

0.37

105914

0.36

其他

1090556

3.27

1067921

3.40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再次,隨著遊客數量的增長,旅客消費也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長期以來,來澳的旅客中大部分是度假遊玩的。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統計,2014年來澳的旅客中就有58.4%旅客是來度假的。前來澳門的旅客中,慕其賭城之名、體驗博彩樂趣是許多旅客的主要出行動機。據旅客消費調查,1999年至2014年間,旅客人均消費額由1373澳門元增至1802澳門元。旅客消費總額也從2010年的378.9億澳門元,增至2014年的617.5億澳門,增長了近一倍。

 

最後,澳門旅遊業以接待入境遊客為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旅遊的居民也不斷增加,出境遊同樣得到了發展。據統計,2014年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澳門居民有1,536,786次,年增長6.3%。出境遊的目的地主要為居中國內地(936,595人次),臺灣(185,762人次),韓國(56,435人次)和泰國(41,296人次)。

 

4.1.2  旅行社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旅 行社是旅遊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導性環節,它不僅招徠遊客和提供旅遊服務,同時還通過其經營活動向其他的旅遊環節提供寶貴的客源,從而帶動所在地區整個 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業的持續、正規、健康、快速發展,旅行社承擔了重要作用。因此,人們往往將旅行社喻為旅遊業的火車頭。

 

回歸以來,澳門旅行社的數目、在職員工人數和增加值總額,都有較大增長。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調查顯示,2000年至2013年間,旅行社數目從103家增至211家,翻了一番;在職員工人數從1216人增至3885人,增長2倍多;增加值總額從1.66億澳門元增至8.23億澳門元,更是增長了3倍多。此外,旅行社的參團旅客人次也有較大增長。2007至2014年間,參團旅客人次從423.4萬增至1114.2萬,增長了163.2%。

 

澳門的旅行社除了中國旅行社較具規模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微型企業。據2013年統計,澳門旅行社中,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有114間,占總數的54%;50人以下的旅行社則占總數的93%(參見圖4-2)。 旅行社主要經營的業務是訂票、旅行團、訂房服務、車輛租賃,以及一些跟遊玩有關的業務。此外,旅行社還為酒店及娛樂場所提供連帶司機的旅遊車租賃服務。但 由於澳門政府保護當地人就業而規定司機只能為澳門本地人的政策,司機難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行社的旅遊車租賃服務及旅行社的發展。

 

圖 4-2  2013年旅行社規模分佈

4.1.2   酒店和客房數量急劇擴張

 

隨著博彩業的勃興,澳門豪華酒店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博彩業是澳門經濟的支柱,酒店業則是澳門博彩旅遊經濟的中堅力量。“賭權開放”和“自由行”雙政策的實施,帶來了遊客的爆增,在推動博彩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為酒店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2013年統計,澳門有運營的酒店67間和公寓33間,共100間。從總體來看,澳門酒店呈倒金字塔結構,高檔酒店的比例比較大,五星級酒店的客房數量最多,四星、三星、二星和公寓式酒店的客房數量依次降低的趨勢(參見圖4-3)。

 

 

圖4-3   酒店業星級分佈結構

 

澳門每年客房數都在不斷的增加。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遊客住宿要求,各類酒店公寓都在增加客房提供量,特別是三星級以上的酒店,每年客房都是只增不減,其中五星級酒店客房數增加的最多(參見表4-3)。當然,客房供給增加了並不代表入住率也隨之提高,2014年酒店可供應客房有27904間,比上年有所增加。住客總額為10,712,999人次,入境遊客住宿率達63.17%,比上一年下降7.7%(參見表4-4)。可供應客房增加,入住率卻降低了。其中經旅行社安排的入住率為24.05%,比上年也是下降了2.03%。可知近年酒店入住率下降,是澳門酒店業面臨的重大困擾。

 

 

 

 

4-3             澳門歷年客房數

年份

客房總數

五星級

四星級

三星級

二星級

公寓

2000

9201

3123

2721

1880

887

590

2001

9030

3112

2634

1807

887

590

2002

8954

3104

2681

1807

768

594

2003

9185

3349

2625

1825

800

586

2004

9168

3470

2625

1674

839

560

2005

10832

3452

3584

2410

839

547

2006

12978

4898

3927

2774

820

559

2007

20091

8408

3952

2378

848

562

2008

17533

9762

4009

2378

822

562

2009

19259

11135

4343

2365

847

569

2010

22356

11988

4338

2397

798

570

2011

22356

14204

4333

2411

798

610

2012

26069

16626

5562

2410

838

633

2013

27764

18371

5565

2412

780

636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表 4-4 近10年澳門各星級酒店入住率

公寓

五星級

四星級

三星級

二星級

2005

45.4

71.8

71.2

80.6

57.8

2006

46.9

67.8

78

79.7

59.2

2007

56.7

74.9

83.7

80.8

65.5

2008

54.2

74

79.2

76.1

62

2009

48.4

70.5

77.5

75.9

54.9

2010

56.6

79.2

83.8

82.5

76.7

2011

61

83.5

89.2

86

78.8

2012

61.4

83.9

86

85.2

75.6

2013

60.7

83.5

85.2

85.3

71.9

2014

62.9

87.5

87.8

85.6

75.4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客房租金、餐飲服務、場地租金是酒店業主要的收益源泉(參見圖4-4)。客房租金成為酒店業的支撐收益,酒店把房間租給博彩公司,供其VIP客戶進行博彩業相關活動使用,依附博彩業發展。據統計調查,酒店業2014年行業收益按年增加15%,達253.0億澳門元;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121.5億澳門元,按年上升17%。

 

圖4-4   酒店收益結構

 

4.2  澳門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博彩業的成功轉型和“井噴式”發展,澳門旅遊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擠壓下,澳門的專業旅行社面臨越來越艱難的處境。其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 一、客源結構單一,國際化程度較低。由於澳門博彩業客源主要指向東亞地區的華人賭客,旅遊業的客源也多集中於東亞地區,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是主要的遊客 來源地。隨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開賭和香港賭船在公海上開賭,單一的客源市場使澳門旅遊業對中國內地遊客的依賴性過大,處於不穩定狀態,不利於澳門旅遊業未 來的發展。澳門國際遊客不到10%,遊客國際化程度很低。

 

第 二、旅遊景點開發不足。澳門的人文歷史景觀資源非常豐富,但大部分的旅遊景點都存在規模小、開發程度低、主題不鮮明的問題。景點規模小、地域分散、開發不 足導致客流幾乎都集中在大三巴牌坊、媽閣廟等著知名度高的旅遊地,這樣不僅會使其他景點“遇冷”,同時也對這些熱門的環境造成不小的壓力。

 

澳門幾百年來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門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但開發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原因就是澳門的“賭城”形象強化了博彩娛樂因素,弱化了文化優勢。以“賭城”作為澳門的旅遊形象必然帶來旅遊發展重心的片面性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的局限性。

 

第 三、旅遊從業人員服務水準較低。由於澳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且年輕勞動力缺乏,大多數本地年輕人都選擇完成中學教育就進入博彩業工作。這就導致旅遊業從業 者知識水準低,服務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影響遊客的體驗和整個澳門的旅遊形象。近年來由此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發凸顯。其次博彩業的薪酬與學歷關係不 大,造成很多學生認為讀大學很虧、不划算,大量學生讀完初中就赴賭場工作,使得澳門整體教育水準嚴重的下降。加上澳門旅遊學院及其他學校旅遊專業培養的專 業人才根本滿足不了澳門旅遊業的需求,低質素的從業人員進入旅遊業也就無可厚非。總之,澳門整體教育水準不高,專業人才培育不足,乃是澳門專業人才短缺的 根源所在。

 

第 四、社會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產業結構單一,違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雖然博彩業是澳門經濟騰飛的最大推手,是澳門的“保命”產業,但 “賭城”的稱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旅遊產業以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澳門目前的客流主要依靠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化而言,“博彩”留給人 們的往往都是負面影響,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傳統大眾旅遊的發展,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觀光旅遊。雖然澳門以賭立命的歷史已逾百年,但是澳門經濟在整體上從未 像現在這樣近乎絕對地依賴於博彩業。眾多服務業在博彩業的擠壓下開始迅速萎縮,博彩業對其他本土內生的產業難以產生有效的輻射帶動和產業關聯效應。博彩業 一業獨大的趨勢加劇,將導致澳門整體經濟安全度的急速下降,也予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第 五、中小微旅行社的營商壓力急劇增加。一方面,博彩業發展加劇了資源競爭,大大提高了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博彩公司憑藉規模優勢,與旅行社爭奪客源,本來 被博彩業擠壓的市場又面臨被分攤的局面。中小微企因為資金、人才各方面的缺陷,根本分攤不了較具規模的市場,分到的也只是一點點殘羹。

 

成本費用高企是中小微旅行社的難題之一。購貨、服務及佣傭金組成了旅行社費用支出的主要部分,雖然行業的購貨、服務及傭金支出占支出總額的80%,但中小微旅行社的相關支出高占該組別支出總額的90%。博彩業的高薪帶動了整個澳門人工成本高漲,這對於本身沒有競爭優勢的中小微企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小微旅行社規模不大,固定資金也很少,成本費用不斷升高已經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

 

人 才資源短缺是中小微旅行社面臨的又一個難題。博彩業的過度發展導致澳門旅遊業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不高及人力資源的缺乏。導遊和司機是中小微旅行社人力的主要 缺口,特別是高素質的導遊。中小微旅行社自身資金短缺,支付不起招攬高素質或者有導遊證的導遊的工資;而為了促進本地勞動力就業,政府又規定司機只能為當 地人,導致本地持有相關駕照的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博彩業的高工資誘惑,當地人寧願選擇去博彩業也不會去旅遊業,更不會去工資低的中小微旅行社。

 

另外。澳門外勞政策優先考慮大型企業的需求,中小微旅行社能得到的外勞非常少。受訪調查瞭解到,企業每年對外勞的需求都在增長,可是政府能提供的外勞卻是供不應求,一般是企業申請4個外勞,政府只能滿足企業1個外勞人員。面對逐年增長的旅遊人數,招工難成了中小微旅行社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中小微旅行社想要擴大自身規模,簡直難上加難。

 

第 六、酒店業發展面臨結構性過剩、人地發展矛盾、服務品質有待改善等結構性矛盾和管理問題。遊客過宿率低一直是困擾澳門旅遊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大多數旅遊者 是沖賭場而來,休閒觀光類遊客在澳門停留的時間都不長。“澳門很小,可去的地方不多,一天足矣”,這是遊客對澳門的普遍看法。加上交通的便利,留宿澳門的 遊客就比較少,酒店業的發展一直面臨著非常棘手的結構性過剩問題。

澳 門酒店業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一是在服務接待上,酒店接待員的多國語言溝通能力弱,許多飯店服務員的普通話水準低,難以應付大陸遊客持續增長的需求; 二是在服務品質上,一些行李員會因小費的多少而又不同的服務態度,同時酒店的服務專案也難以應付多樣化的客源需求;三是在消費價格上,不少旅遊者認為酒店 餐飲、娛樂等內部專案和設施的價格偏高;四是在酒店設施條件上,大部分澳門酒店缺乏個性特色,許多飯店沒有特定的客源計畫和針對性的設施配備計畫。許多中 低檔酒店的隔音降噪和秩序維持需要改進。

 

目前大型的、五星級的酒店大部分是為博彩業而開設的,依附博彩業的壯大而發展,這無形中就擠壓了中小微酒店的市場和利潤。近年來,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也是一直超二、三星級酒店(中小微酒店)。中小微酒店的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的縮小。

 

 

4.3  澳門旅遊業發展策略及相關建議

 

從澳門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條件和社會人文資源等方面來看,旅遊業仍將是澳門未來非常有發展前景的產業。為確保澳門旅遊業及整個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與可持續協調發展,對旅遊業進行適當的改革與調整顯然是必要的。

 

作為澳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快速發展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至關重要。2000年, 澳門政府就制定了“以博彩旅遊為龍頭,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戰略,明確了旅遊業在適度多元化發展中的重要性。在多元化發展中,澳門旅遊 業應在本土多元和外延多元兩方面加以推進。本土多元化就是要增添澳門旅遊文化厚度,使旅遊者重新認識澳門多樣化的旅遊魅力;外延多元化是指在澳門本土以外 地區進行區域合作和旅遊投資,以此擴展澳門旅遊業的發展空間、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根據建立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澳門旅遊業的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幾 點:

 

第 一、大力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澳門旅遊資源較豐富和類型多樣,且融匯了中、澳、葡三種文化特色,多元化的旅遊資源賦存狀況為澳門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 礎。但是澳門在現有的這些資源上,開發利用尚不深入,旅遊產品系列較為單一。澳門旅遊業要進一步挖掘資源中所蘊含的商機和市場潛力,開發出系列化的品牌旅 遊產品。為改善客源單一、結構單一的劣勢,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可以推出不同特色的旅遊產品和促銷主題。其次,旅遊業是與博彩業相關程度最大的產業,博彩 業帶來的大量遊客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要想利用好博彩業帶來的遊客,旅遊業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系列多元化產品,開發特色旅遊景點,提高澳 門旅遊業的吸引力。旅遊產品的不可移動性,決定了旅遊產品要靠形象傳播。澳門應充分利用“賭城”的知名度,並融入澳門本地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遊風光, 塑造神秘多彩的澳門旅遊形象,吸引更多對博彩和澳門感興趣的遊客。

 

第 二、創新酒店業的經營模式和優化酒店結構。酒店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入住率偏低。豐富的旅遊產品是酒店提高入住率的重要依靠。沒有任何特色,千篇一律的 酒店服務,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多樣化的客戶。因此,要不斷推動酒店業的改革創新,結合旅遊產品開發,發展各種主題酒店和優化酒店經營結構。澳門酒店業的優 化應該考慮在博彩業主導的基礎上增加旅遊產品的多樣化,通過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吸引和留住入境遊客,提高遊客過夜比率,從而在需求上引導酒店業的結構性發 展,推動澳門酒店業的結構優化。

 

第 三、放大外勞准入,引進專業人才,繼續增加教育投入。澳門作為一個資源缺乏的地域,為了能夠發展成國際旅遊休閒中心以及應對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澳門政府 必須放寬人才招聘政策,引入外地人口來澳門工作,並且擴大當地人才教育的投入。基於不損害當地人的利益的原則,在引進外來人口時可以提高門檻,限制招聘數 量,與香港、珠海開展合作,在這些地方建立培訓基地,每年招聘並培訓人才,向澳門輸送勞動力。為瞭解決澳門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調和政府與當地居民之 間的矛盾,政府應該給予補貼的方式,鼓勵當地人參加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水準和素質。

 

第 四、積極參與、全面深化粵港澳“大珠三角”區域旅遊合作。澳門土地資源不足及城市空間局限大大制約了旅遊業的發展,澳門僅僅想靠本土範圍旅遊業的發展成為 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是不可能的,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是個不二選擇。特別是與珠三角城市的合作可以形成具有“一國、二制、三地(粵港澳)、四種文化(嶺南文 化、西方文化、歷史文化、都市文化)、五大都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特點的粵港澳“大珠三角”旅遊區域,可以把粵港澳三地建設成為分工合 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綠色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世界級的商務、旅遊休閒中心”。其中,直接毗鄰澳門的橫琴,擁有世界上最具價值的三大生態 系統——森林、濕地和海洋,具有發展大型遊樂設施、大型商務休閒專案的極大優勢,能彌補澳門旅遊業功能不全的先天缺陷。因此發展澳門與橫琴的旅遊合作,是 重中之重,應該儘快付諸實施。

 

第 五、加大扶助中小微旅行業的力度,充分發揮旅遊業中小微企的積極性。大企業雖然各方面實力強,但是小有小的好,中小微企也是有競爭優勢的,對社會的發展也 是舉足輕重的,中小微企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中小微企業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經營模式和澳門本土特色。因此,我們不能僅看到中小微企業的弱勢,更要發現弱勢 也會有變成優勢的可能,要正確的對待中小微企,運用正確的競爭策略和改善經營管理方式,加上政府對中小微企在資源和市場等方面的扶持,中小微企業對旅遊業 發展的作用將不可估量。

 

 

 

 

 

 

 

 

 

 

 

 

 

 

 

5. 澳門中醫藥行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澳門政府已經確定了中醫藥、會展、旅遊和創意文化四個重點產業,希望以此為契機,為澳門的經濟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注入活力。本報告結合澳門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優勢與弊端,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可行的發展策略,為澳門多元化發展之路提供決策參考。

5.1  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5.1.1 澳門社會中醫藥發展歷史沿革

 

據有關文獻記載,澳門的醫藥業發展始於1625年。耶穌會在澳門建立了最早的西藥房,成立了具有西醫教育內容的澳門聖保祿學院。可惜的是1835年聖保羅教堂大火時,位於其側的聖保祿學院也未能倖免。耶穌會很早就對中藥產生興趣,17世紀上半葉,聖保祿學院的藥房已從廣東進口大量草藥。1650年居住在澳門的蔔彌格神父(Miguel Boym)寫了《中藥標本》等多部著作,而且還翻譯了王叔和的《脈經》。一些用多種草藥配製的簡易藥品,由於療效明顯受到澳門土生葡人的接納。

澳門回歸之前,葡萄牙殖民政府對中醫藥的發展不予重視,在政府衛生醫療系統及醫學教育方面幾乎沒有中醫藥的立足之地。儘管如此,中醫藥以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存在於民間,政府也逐漸有了一定的監管。1938年,澳門有了第一個中醫師執照,1949年有了第一個經政府註冊的中藥房牌照。1990年,頒佈了規範中醫專業的法令,使中醫生、中醫師、治療師、按摩師及針灸師等有了從業執照。1994年,中藥管理法頒佈。

澳門居民絕大多數為華人,對於中醫和中藥有著較高的信賴和良好的接受傳統。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發揮中醫藥在民眾保健方面的作用。1999年,政府正式將中醫藥服務引入公共醫療體系中,通過3間衛生中心向當地居民提供免費的中醫和針灸服務,2012年門診數目為50,239次。2009年,為了減輕當地居民就診時的經濟負擔,政府推出“醫療券”計畫,資助當地居民到社區提供初級衛生服務的機構就診,其中包括中醫診療服務。同時澳門政府與幾任特首都非常重視澳門中醫藥的發展,這直接促成了澳門中醫藥業的快速發展。

5.1.2  澳門社會中醫藥業發展概況

 

2014年末,澳門私人中醫診所共194間,較2013年減少17間;私人中醫問診人數為619.1千人次,較上年度下降約8.1%。

表5-1    澳門初級衛生護理場所及問診人數

 

診所

求診人數(千)

2014

2013

差異

2014

2013

變動(%)

總數

697

720

-23

4135.7

3798

8.9

政府醫療機構

10

10

650.1

594.5

9.4

私營場所

687

710

-23

3485.7

3203.5

8.8

其中:衛生護理場所

264

237

27

2257.3

1910.0

18.2

  西醫診所

162

196

-34

546.4

557.7

-2.0

  牙醫診所

65

62

3

56.9

53.2

7.0

  中醫診所

194

211

-17

619.1

673.7

-8.1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按求診類別看,澳門2014年總的中醫求診人次為1,166,641人次,按年減少0.8%。不過按專科門診統計的數據看,如圖5-1所示,問診人次逐年呈現遞增態勢。

圖1.1澳門中醫專科問診人次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目前,澳門正在逐漸完善及制訂中成藥預先許可制度、中成藥註冊法規、中藥管理法、醫療專業人員的註冊制度。凡欲於澳門從事中醫生、中醫師、按摩師、針灸師、治療師的人,均須申請。其中中醫師須附上由衛生局中醫師資格認可評審委員會的證明書。截止到2014年末,澳門中醫生/中醫師為607人,近年呈現逐年小幅增加態勢。

圖5-2    澳門近年中醫生/中醫師數目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近年的人口與醫護人員比例數據顯示,每千人口的中醫生/中醫師的比例維持在1水準。

5-2     人口與醫護人員比例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每千人口的醫生

2.5

2.6

2.5

2.5

2.5

每千人口的護士

2.8

2.9

3.0

3.1

3.1

每千人口的牙科醫生/牙科醫師

0.4

0.4

0.4

0.4

0.4

每千人口的中醫生/中醫師

0.9

1.0

1.0

1.0

1.0

數據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

在澳門中藥商及出售的中成藥需要審核註冊。2012年,有129間中藥房;2014年,有123間批發商號可進口中成藥。此外,還有12間中藥廠、3間中西藥廠。中成藥在上市後亦受到嚴格的監管,包括品質及安全性方面的監測、品質抽檢及中醫藥市場監督,同時,相關的廣告亦受到法例監管。

5.1.3  澳門中醫藥科研發展情況

 

澳門的中醫藥研究主要由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高校進行推動。澳門大學以把澳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創新藥物與健康食品聯合研發中心”為目標,於2002年在澳門大學開始籌建中華醫藥研究院(ICMS,舊稱中華醫藥研究所)。在多位有著共同理想的中醫藥專家的努力下,澳門大學的中醫藥學科取得了長足發展,並於2010年與澳門科技大學一起共同申報成立了“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如今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建設以下6個研究中心,即資訊與評價、靶標與篩選、化學與分析、藥理與安全、藥劑與製藥工程,以及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同時,他們廣招人才,年輕的教學研究人員多數具有海外學術背景,最近又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的頂尖學者加盟他們的團隊,大大增強了澳門大學的中醫藥科研實力。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的在校研究生約300人,其中博士生佔三分之一。在博士生答辯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時,多邀請國際知名大學的學者前來參加評審,並藉此機會,加強內外交流。在國際中醫藥學會理事長謝志偉博士的努力下,澳門大學創辦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期刊–《CHINESE MEDICINE》(中醫藥學報)。該雜誌得到澳門特區政府基金會的鼎力支援,由在澳門創建的國際中醫藥學會和澳門大學合作,英國BioMed Central(BMC)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被國際權威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錄,2014年8月公佈該雜誌的影響因數(Impactfactor,IF)為2.343。

 

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另一個夥伴實驗室,坐落在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該校自2000年建立中醫藥學院開始,經過近14年 的發展,已成為澳門中醫藥界的一支新秀。在澳門科技大學,目前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教育各個層次;專業涉及 中醫、中藥和中西醫結合,並已為澳門的中醫藥醫療服務、教育、科研和產業提供了高水準的中醫藥專門人才,對於推動澳門中醫藥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迄今已經培養了371名中醫本科畢業生(其中註冊成為中醫生者152名),成為澳門中醫藥醫療事業的生力軍。

 

 

 

5.1.4  粵澳中醫藥產業園

 

粵澳中醫藥產業園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1年3月6日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後,兩地合作的首個專案。

 

該產業園於2010年11月開始籌備,2011年4月19日專案正式啟動。2011年7月澳門特區政府成立的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營企業)與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國有企業)共同成立了一家雙方政府控股的合作公司—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粵澳中醫藥產業園公司”),其中澳門方面占股51%,珠海方面則占49%。公司位於珠海市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內。據橫琴新區管委會介紹,此前澳門地區尚無公營公司,與內地企業的合作完全是民營、私營合作。成立政府控股的公營公司與內地政府國企合作,可謂開創了先河。

 

2011年11月,粵澳中醫藥產業園公司首期註冊資金6億元人民幣全部到位,完成全部行政審批程式,進入企業法人實質運作階段。公司全球招聘的新加坡籍CEO林敏輝先生也已經正式上任。經過4年 多的醞釀設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整體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已經清晰。產業園將以“綠色,智慧”的理念為指導,打造國際級中醫藥質控基地和國際健康 產業交流平臺,建成以健康精品開發為導向,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會展物流於一體,功能相對完善的國際中醫科技產業基地,以及綠色道地藥材和名 優健康精品的國際交易平臺。

 

5.2  澳門中醫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在澳門政府和民間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澳門中醫藥發展環境逐年得到改善,不過,澳門中醫藥行業發展仍然存在人才短缺、藥品資源不足、中醫藥法規不完善等問題。

5.2.1 中醫藥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中 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支龐大而優秀的中醫藥專業人才隊伍。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為澳門中醫藥科研事業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澳門社會培育了一 批優秀的中醫藥專業人才。但是,現有的中醫藥人才數量仍然遠不能滿足澳門中醫藥行業發展的需要,這將嚴重制約澳門中醫藥行業的長遠發展。和內地相比,澳門 缺少專門的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學只是作為大學的院系或者是部門研究機構,在專業設計上缺乏系統性和完備性,培育的人才也極為有限。

同 時澳門缺少專門的中醫院,不能為中醫藥研究人才提供完備的實習基地,在一定程度將束縛專業人才的實踐提升能力。此外,相對於西醫,中醫更注重經驗的積累, 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缺乏實踐經驗的剛畢業的中醫藥專業學生較難獲得患者的信任,這將極大降低中醫從業者的事業成就感和生存能力,讓一部分有意願從事中 醫學習或工作的學生望而卻步,對整個中醫藥學的培養生態構成較大傷害。

5.2.2  藥品資源存在天然缺陷

 

良 好的中醫藥材離不開天然而優良的中醫藥才種植基地,藥品資源對於中藥成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在於,澳門狹窄的本土根本不具備大規模種植中藥的條件, 這在藥品原材料上對於澳門的中醫藥研究形成較大的制約。也就是說,澳門的中醫藥生產的原材料基本來自澳門本土之外,這在成本、物流運輸、藥材產地性能等方 面都會對於澳門中藥產業形成巨大影響,甚至隱藏著較大的風險,怎樣較好的控制原材料的品質和價格,儘量降低藥材的原材料市場對於中藥市場的衝擊,這應該是 澳門中醫藥行業迫切需要思考的課題。本澳地區怎樣經濟高效利用中國內地和其他一些盛產中醫藥材地區的藥材資源,怎樣協調好產地和研發的配套問題,怎樣發揮 本澳地區的優勢並克服藥品資源短缺的問題,這些都是澳門發展中醫藥行業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5.2.3  缺乏系統而又權威的中醫藥法規

 

中 醫藥的科學研究和大規模發展均有賴於中醫藥的標準化,讓中醫在國際上獲得科學界的認可,那麼,系統而又權威的中醫藥法規必不可少。儘管澳門政府和中醫藥學 界在推動中醫藥法規制定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並且也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澳門社會仍然尚未制定出一部系統科學而又完善的中醫藥法規,這顯然不利於澳門中 醫藥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中 醫在國際社會仍然富有較大爭議,西方社會對於中醫的信賴也較為有限。中醫的臨床效果缺乏西醫的立竿見影,其成份也未能做到像西藥的標準化和高度量化,這些 問題都是中醫藥科學發展和走向國際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而一種藥材從實驗到投產需要反復的實踐和長期的觀測,週期漫長,投入巨大,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醫藥 法規制定的難度。

5.2.4  澳門市場空間狹小

 

需求決定供給,也決定了企業生產總規模的邊界。行業的發展空間主要取決於市場總的需求大小。澳門本土狹窄,人口總量規模較小,本身的資源和人口條件決定了澳門本土的市場空間極為有限。儘管中醫在澳門市民間有著廣泛的認同感,但是,澳門60萬人口的規模決定了澳門本土為小眾市場,其市場空間和內地無法同日而語。也就是說,單純依靠澳門本土居民的消費需求無法支撐澳門中醫藥行業的大規模發展。

 澳 門的中醫藥行業若想做大做強,在儘量擴大澳門本土市場的同時,必須積極發展海外市場,以出口為導向,拓寬澳門本土中醫藥市場的份額;同時發揮澳門國際旅遊 城市的平臺作用,依靠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卓越的品牌效應,吸引內地和其他地區的遊客前來澳門購買中醫藥產品和享受中醫診療服務。只有這樣,澳門的中醫藥行業 才能走得更遠。

5.2.5  中醫從業人員存在生存困境

 

儘 管澳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中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對於促進澳門中醫藥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但這對私營中醫診所個體並未產生實質性影響,對於 中醫生邊緣化地位的改善並未能起到較大作用,中醫仍只是作為西醫的有益補充而存在於澳門社會,中醫生的執業環境並未產生顛覆性變化。雖然澳門居民對於中醫 有著悠久的信賴傳統,但是,中醫長期以來也主要是作為理療和康復性治療的角色而存在,其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效果沒法替代西醫。因此,中醫門診的問診次數相對 較少的局面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這會直接影響中醫從業者的收入水準。再加上政府免費醫療制度的持續推進,診所租金成本的持續上升,中藥市場價格的持 續攀升等,這些因素都對中醫師的生存環境造成負面衝擊,也會對年輕的中醫人才進入該行業形成障礙。

5.3 澳門中醫藥發展之路徑選擇

 

針對於澳門社會中醫藥行業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本研究團隊認為,澳門發展中醫藥行業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付諸努力:

5.3.1 產學研相結合,注重中醫藥人才培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發展之關鍵。澳門的中醫藥人才和科技水準與澳門政府對中醫藥定位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人才的“造血”和“補血”是澳門中醫藥發展的百年大計。

      1996年和1997年,澳門衛生司及澳門中醫藥學會積極加強人才培養,先後舉辦了兩期對澳門公務員和中醫藥從業人員為期一年的“澳門中醫藥進修班培訓課程”,設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針灸、推拿、按摩等10個 科目,並請內地著名教授授課,大大提高了澳門中醫藥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回歸後,澳門中醫中藥發展走上快車道,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和澳門大學中 醫藥研究院專門從事中醫藥的研究和教學,培養中醫藥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類人才。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澳門的人才狀況。

人 才培養尚可突出以下三點:首先,樹立中醫藥旗幟。名老中醫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旗幟,他們學術特點鮮明,理論造詣深厚,是中醫藥行業寶貴的智力資源和財富, 在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和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澳門有計畫地開設“國醫高級傳承班”,向有真才實學的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學習。在人才培 養中提高澳門中醫藥傳統的影響力。其次,針對性地加強以下3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1)具有新型知識結構的研究型人才,(2)具有深厚中醫藥學底蘊的臨床實踐性人才,(3)具有戰略思維和組織才幹,掌握一定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以及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學科帶頭人。在培養形式上,學院教育、師承培養、繼續教育等相結合。遵循“讀經典、跟名師、多實踐”的原則,鼓勵人才流動。

  此外,開展中醫、針灸的國際教育培訓,教學互長,通過中醫藥傳播,培養人才隊伍。從內地30多 年的中醫針灸對外教育看,英美地區和東南亞的中醫、針灸培訓需求持續增長,而葡語系國家和非洲相對滯後,但近年出現了良好的開端,而且市場也較大。利用澳 門特殊的地緣和語言傳播優勢,與內地聯合,開發特色中醫教育產品,以培訓帶動旅遊、醫療、中醫藥貿易等,不失為一條教育產業之路。中小企業在人才招聘和人 才培養上比大型區特面臨更多的困難,因此,這需要政府給予中小企業在人才招聘上更大的支持力度,在投入和稅收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讓中小企業能更有利 的參與市場競爭。

5.3.2  注重對外合作與交流

 

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會碰撞出火花,地區與地區的交流會促進社會的進步。澳門的國際自由港之便,優越的投資環境和顯著的國際商業平臺,正是合作交流所需要的天賦條件。

    首 先,與大陸高等研究機構等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國內地早在唐朝就開始對中醫藥進行了政府統一管理,在各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澳門可在學習借鑒內地 經驗,如在政策管理上、傳統醫學上、人才培養上、科學技術上、產品開發上等,都可以與內地加強交流合作。通過中醫藥合作專案的示範研究,已解決澳門中醫藥 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通過與內地有思想、有軟硬產品的中醫藥專家合作,可以提高學習力,加速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事半而功倍。

其 次,注重與國際間的合作交流。與國際的合作與交流,中醫藥發展,特別是國際化,需要借助不同的平臺,澳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更為廣闊的作用。進一步在澳門開 展舉辦國際傳統醫藥科技合作和交流會議,促進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理解,以及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藥的應用和貿易。建立針對性強,目標集中的區域或國際性醫 學組織,以推動和協調區域或國際傳統醫藥專案性發展。並在國際組織支持下,構建地區間協議,形成有特色的中醫藥研究中心和資訊中心,促進資訊交流和資源共 用。

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展中醫藥重大疑難疾病防治(比如糖尿病)、中醫藥療效與安全性評價、中藥品質控制技術及標準、中醫藥名詞術語翻譯規範研究等,以促進澳門的中醫藥發展,提升澳門的中醫藥地位和權重。

總 的來說.澳門中醫藥的發展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在中醫藥的發展過程中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相信只要充分發揮澳門的優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和與國際間的交 流,在澳門政府的支持和中醫藥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必能走出一條合作發展之路。中醫藥行業的中小企業,因為自身規模的局限,其較少有機會參與對外交流合 作,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承擔組織者的角色,為中小企業搭建對位交流的平臺,積極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參與對外交流與合作;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行業協會的統籌 與協調作用,協同與積聚中小企業力量。

5.3.3  在繼承的基礎上注重創新科研

 

從砭石刺膿,到中醫標準化,中醫藥的發展已有五千年多年歷史。繼承是中醫藥的發展根據,中醫的學科特點也離不開繼承。澳門有著濃厚、純樸的中醫藥環境,中醫藥在澳門的認可度較高,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據調查顯示:95%的澳門人曾選擇服用過中 醫藥。從傳統意義上講,澳門在中醫藥繼承方面有一定的文化優勢。但是,澳門的中醫藥在科研、教育方面,基礎還比較薄弱,繼承的工作尤顯重要。特別是中國大 陸這幾十年中醫藥發展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比如在中醫針灸優勢病種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標準化等方面,澳門可以承我所用。

任 何形式下的中醫藥,如果要發展,關鍵因素還在創新。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是中醫藥發展策略的智慧體現;如何創新要靠膽識加技術路線。澳門可通過整體規劃, 有效集成國內外資源,是大力開展中醫藥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比如,知識創新可以運用多元化思路,對中醫藥學蘊含的生命科學開展研究;二是在現有中醫藥研 究機構基礎之上,開展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研究室、實驗室建設,加強中醫藥創新平臺的建設;三是利用澳門政策等特色,開展中 藥劑型、中成藥、保健品、診療儀器的研究,設計生產與國際接軌的產品。四是尋找空白領域,開展原始創新。比如中醫針灸技術經濟特色和規律研究,中醫針灸服 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藥生態園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和創新。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創新是為了讓傳統走得更遠,而不是對傳統的摒棄,澳門在發展中醫藥過 程中必須處理好兩者的關係。

中 醫藥的研發需要持續巨額的資金投入和大量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參與,而作為中小企業,因為自身有限的資金實力和稀少的人才儲備,其較難在研發領域獲得豐碩成 果。因此,中小企業在研發創新的路上不會走得太遠,這就需要澳門政府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的中醫藥研發基金來支持中小企業在研發創新方 面的投入。

5.3.4  發展綠色健康概念文化

 

鑒 於現狀,澳門的中醫藥綠色生態之路,便是一條健康之路。中醫提倡“治未病”,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幾千年來中醫學積累了 許多優秀的養生保健方法,如藥膳、針灸、按摩、刮痧、撥罐、氣功、五禽戲、八緞錦、太極拳、易筋經等。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調整人體內部平衡,“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同時可以調動人體正氣抗邪,對許多藥不可及的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別是內地近年來在“治未病”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比 如對糖尿病的早期干預。基於“耳迷走神經反射學說”,結合針灸體表刺激對糖尿病早期防治,以及基於循證醫學的中醫藥干預糖調節受損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已經 展現出她獨特的實用價值。

綠 色健康之路,包括確有實效的中藥保健開發與生產。儘管保健品在內地的發展曲折而複雜。澳門有機會吸取內地保健品發展的成果與失敗的教訓,在借鑒日本等發達 國家保健品開發理念基礎上,開發澳門製造的保健品,扶持一到二個具有影響力的保健品品牌,利用“藥食同源”的文化,建立面向世界的品牌之路。同時輕型中醫 針灸診療設備的開與亦可推動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同步路徑。

日本很小,而且中藥資源貧乏,但在全球中藥、保健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澳門可借鑒日本對中草藥的操作經驗,利用內地中醫藥資源,對療效確切的傳統中藥進行二次開發和包裝。在政策法規上,目前澳門是亞洲唯一沒有中藥註冊法規的地區,品種註冊快速簡單。2007年1月份出臺了有關註冊和認證法規,對新藥註冊將做出明確規定。中藥產品在澳門銷售滿一年,進口至內地將免予臨床實驗;五年內可實現至內地自由行。按照大陸與澳門簽訂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兩地貿易的更緊密協定(CEPA)》,中藥原材料及產品進出澳門和內地均享受零關稅待遇。可將內地成藥進行深加工,出口國外,發展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

  此外,中醫藥生態園建設最能體現綠色醫療之目的,澳門本身有樸素的中醫藥生態元素。目前,粵澳共同開發的“橫琴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是個很好的嘗試。打造綠色地道中醫中藥文化景觀、彙聚名優健康精品,開展綠色中醫醫療和養生,適合澳門旅遊休閒的傳統服務特色。

澳 門中小企業在綠色健康產業方面大有可為,例如為澳門居民和遊客提供養生保健服務,這些服務產業並不需要高額的資金投入和較高,也不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只 要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良與創新,讓顧客獲得較好的服務體驗,即可以讓企業獲得較好的發展空間。同時,政府也應在政策上給予中小企業扶持,例如, 在建設中的粵澳中醫藥產業園,應積極扶持和孵化中小企業,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依託該平臺而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而不只是為大型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

5.3.5  積極發揮葡語文化平臺的窗口作用

 

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10月底,澳門中醫藥業出口貨值達到1.1億澳門元,約為2000年的1.5倍。作為一個自由港、低稅制獨立關稅區,澳門可以依託內地資源、拓展國際通道,打造為中醫藥發展的窗口和平臺。

作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澳門中醫藥的發展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政策和地緣的優勢,這為澳門發展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窗口和平臺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同時,也可以利用一些國際規則,比如WTO機制,爭取TCM的影響。目前我國中醫藥、針灸已經在進入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了所有的WTO成員國。WTO的 有關規則涉及中藥貿易、中醫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等多個方面。澳門在參與中藥貿易、中醫服務和知識產權方面也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對外貿易與服務 輸出方面,澳門中小企業當然也不應只是袖手旁觀,應在澳門政府與中醫藥行業協會、中小企業促進會等機構的組織下,集聚力量,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將市場向 其他葡語國家和地區拓展,創造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6. 澳門製造業與中小微企發展

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單一經濟形態顯然不利於澳門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而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離開了製造業的技術支撐和產業基礎,也是顯然不行的。如何重新振興製造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1.  澳門製造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1.1  澳門製造業發展歷程的簡單回顧

製造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度輝煌時期:一是明朝末年,由於西洋火器技術的引進,澳門建立了著名的蔔加勞鑄炮廠,大量製造各式工藝精良的銅、鐵大炮,使澳門成為遠東最著名的鑄炮工業基地和引進西洋火器技術中心。二是1970–80年代,由於香港制衣業等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大量向澳門轉移,推動了澳門製造業的迅速崛起。1980年代初期,製造業過超轉口貿易和博彩娛樂業,一躍成為第一大產業,占澳門GDP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了澳門最大的支柱產業。

由於澳門出口加工業一直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生產成本高、外銷市場高度集中,主要依賴於國際貿易的普惠制及多種纖維協定下的配額制的保護。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際纖維協定的逐步廢除,歐美兩大出口市場經濟疲弱、本地工資上漲及新興工業國家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澳門的出口加工製造業逐步向內地轉移,本地製造業開始逐漸衰落。2005 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的取消, 澳門紡織行業更是受到致命的衝擊,加速了澳門製造業的衰落。1994–2008年間,製造業工廠從1584家減為1046家,產值從133.3億澳門元降為114.3億澳門元。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澳門製造業澳門製造業徹底跌入了穀底。危機後雖然有所回暖,但受澳門賭業強勢發展的擠出效應、澳門有限的土地資源和人口限制,澳門製造業難以複現之前的繁榮,一直在穀底徘徊(參見圖6-1,6-2),在澳門GDP總額中的比重已經不足1%。

圖6-1  澳門工業總價值總額歷年資料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6-2 澳門製造業發展指數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1.2  澳門製造業發展現狀簡介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所公佈的2013年最新資料,澳門製造業總共有909家,在職員工為11,880人,生產總值及其他收益為67.98億澳門元,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為2億澳門元。其中,食品及飲品製造業的場所數目最多,其次為制衣業和出版印刷業,相應這三個行業吸納的員工數也相對較多。作為澳門製造業傳統強項的紡織業已經微乎其微,其工廠數目和產值規模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時,有好些澳門傳統的製造業因為各種原因被淘汰。

表6-1     澳門製造業2013年相關資料

行業

場所

在職

員工

員工

支出

生產價值及其他收益

消耗

總額

增加值

總額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數目

千澳門元

食品及飲品業

283

4071

400643

1460805

895427

565378

62138

紡織業

21

498

55773

478570

409665

68915

10501

制衣業

171

2723

203033

1011258

790859

220399

2329

出版、印刷及錄有資訊媒體制

156

1519

183205

462836

280808

182028

9146

其他非金屬礦

物產品製造業

18

486

94404

1732208

1476681

255526

34109

其他未列明的

製造業

260

2584

321232

1652989

1203899

449090

82751

合計

909

11880

1258291

6798666

5057330

1741337

200974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下表6-2列示幾個主要類別貨物的出口數額,表中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澳門成衣及其他紡織品的出口額出現了巨幅下滑,2000年澳門的成衣總出口額有14,623.3百萬澳門元,其他紡織品出口額為2181.44百萬澳門元,而到2014年,澳門的成衣出口額僅683.43百萬澳門元,其他紡織品出口額僅97.6百萬澳門元,15年間下跌幅度幾乎置行業於崩潰邊緣。

表6-2   主要類別貨物出口資料(單位:百萬澳門元)

成衣

其他紡織品

機器、設備與零件

鞋類

總數

針織或鉤織成衣

非針織或非

鉤織成衣

2000

14,623.03

8,259.66

6,363.37

2,181.44

889.11

640.90

2001

13,201.95

7,622.47

5,579.48

2,301.96

555.73

645.86

2002

13,158.12

7,966.35

5,191.77

2,726.21

508.12

676.74

2003

14,640.02

8,442.35

6,197.67

2,566.29

691.95

755.88

2004

15,601.82

8,775.82

6,826.00

2,468.40

1,135.17

834.77

2005

13,218.94

8,080.17

5,138.77

2,115.59

1,288.41

70.61

2006

12,855.59

8,101.73

4,753.86

1,804.50

1,404.76

398.99

2007

11,963.35

7,700.63

4,262.72

1,430.61

2,194.52

392.16

2008

8,419.71

4,974.25

3,445.46

725.39

1,203.49

134.80

2009

2,101.91

1,282.62

819.29

367.95

626.17

73.14

2010

1,314.20

755.09

559.11

312.91

449.00

61.49

2011

1,069.71

511.34

558.36

269.29

627.79

81.60

2012

889.26

411.45

477.81

164.17

1,425.99

119.79

2013

713.03

292.74

420.30

133.88

1,511.22

157.04

2014

683.43

254.79

428.64

97.6

1836.65

210.73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6.2  澳門製造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6.2.1  土地、人才等資源稀缺

 

澳門土地面積僅32.8平方公里,近60萬 人口,現有的狹窄土地條件無法支撐澳門傳統製造業大規模發展。同時土地的稀缺造成其價格的畸高,製造業微薄的利潤率無法承受高昂的土地租金成本,所以導致 很多企業因為經營租金過高而無法持續生產經營。部分早期持有土地的企業主也選擇主動放棄企業生產而轉為廠房和土地的出租,因為租金收益遠高於企業經營收 益,而且無需企業主殫精竭慮的去經營。這應該為業主明智的選擇,但是不利於澳門製造業的長遠發展,且對製造業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在高昂的經營成本下,企業 家的拼搏奮鬥精神消失殆盡。同時,澳門製造業存在嚴重的人力資源短缺,產業工人供給不足成為澳門製造業發展的嚴重障礙,儘管澳門允許企業配額引進外勞,仍 然無法滿足澳門企業的人工需求,製造業存在大量的職位空缺,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6.2.2  澳門製造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澳 門的製造業如紡織和成衣等行業在發展歷史中有過輝煌,但如今已逐漸沒落,澳門製造業幾乎處於日薄西山的境地。澳門的製造業曾經為澳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 貢獻,但如今,澳門製造業每年的生產總值對於澳門的經濟總量而言,已經顯得微不足道。澳門製造業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澳門製造業未能跟上國際市場瞬息萬變 的經濟形勢進行適時轉變,在澳門本土產業結構發生調整,澳門營商環境發生轉變,國際市場需求轉向,澳門產業政策發生變化的時候,澳門製造業未能跟上時代步 伐,進行產業的結構升級與轉型,大量投入進行研發創新,創立自己的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形成澳門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今,澳門的製造業,除了一些手 信製品,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是鳳毛麟角。因此,要想重新振興澳門的製造業,應努力去提高澳門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致力於產品的研究和創新。

6.2.3  博彩業的擠出效應

 

2002年澳門放開博彩業後,澳門博彩業持續飛速發展,大大提升了澳門的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讓澳門老百姓部分享受到了博彩業所帶來的財富盛宴,澳門居民的生活水準提高顯著,澳門在2013年一度成為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區。然而,博彩業在促進澳門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對其他產業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擠出效應,擠壓了其他行業的生存空間,甚至造成了澳門產業結構的畸形發展,這顯然不利於澳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博 彩業的較高盈利水準,使其有能力支付本行業員工較高的薪酬,進而吸引其他行業人才向博彩業集聚,造成其他行業的人才流失和職位空缺。而製造業的行業特徵決 定了其利潤率不會太高,本行業員工的薪酬相對於其他行業不具有競爭力,因而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在澳門外勞有限配額政策束縛下,澳門製造業的人工短缺問題 日益嚴峻。同時,在博彩業的財富聚集效應下,澳門的物價、房價出現了成倍的上漲,這也在另一層面加重了製造業的經營負擔。

6.3  澳門製造業的發展空間

 

6.3.1  以滿足本澳地區居民的生活需要的澳門製造

 

雖 然本澳地區居民的很多生活品都為從外地進口,澳門製造業在近些年出現了顯著的衰落,但是,本澳地區居民的衣食住行的日常需求仍然為澳門的製造業提供了一定 的發展基礎。從經濟學意義上分析,若本澳地區所有的生活消費製品都從外地進口購入,其高昂的物流成本加上其他的加工費用,將會大幅推高澳門消費品的價格, 降低澳門居民生活福祉。而基於澳門的現實情況,若本澳地區的一些製造業主能從外地進口原材料,在本澳地區生產加工然後再對外銷售,這樣既能為企業帶來豐厚 的利潤,又能為澳門居民帶來一定程度的實惠。因此,本澳地區居民的消費需求為澳門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而本澳地區的中小企業,在食品加工方 面應該大有作為,可以選擇從世界各地進口優質的食品原材料,加工後再對外銷售,最好創立自己的品牌,甚至可以考慮出口到內地市場。

6.3.2  為滿足博彩業配套產品需求的澳門製造

 

澳 門博彩業作為澳門的支柱產業,為澳門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澳門博彩業在發展的同時,其正常運行需要很多其他的配套產品的支援,隨著澳門博 彩業的興盛發展,其他相關的衍生產業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會。限於自身的實力與條件,中小企業無法承擔澳門賭場的興建等大型工程,但是在其他一些微型配套 產品製造方面,也給澳門中小製造企業孕育著各種商機。例如,澳門賭場所必須配置的各種桌椅,賭場客房所需的床上用品以及洗滌服務,澳門賭場員工所配備的工 作服等等。因為澳門博彩業的巨大產業規模,其對於這些相關配套產品的市場需求相當巨額。因此,澳門中小企業在這些行業可以儘量去迎合賭場對於這些配套產品 的需求,為賭場提供優質的產品供給和良好的服務,圍繞這澳門的賭業而發掘其中的各種商機。同時,澳門賭場基於對澳門的社會責任,在訂單上應向澳門本土中小 企業傾斜,澳門政府也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指引引導澳門賭場支援澳門本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6.3.3  新產業革命為澳門製造業升級換代創造良機

 

隨 著第三次產業革命的興起,傳統製造業的諸多方面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科技與研發在新型製造業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劣勢日益凸顯。因 為澳門狹窄的地域和有限的人口,在傳統製造業中不具備優勢與其他地區形成競爭,澳門製造業出現衰落有其客觀條件的決定。在這場新型製造業的革命性變化過程 中,澳門應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稟賦,在科研方面的經驗積累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在一些行業上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

澳門中小企業可以抓住此次契機,適當切入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興行業,例如,3D列 印業,先進電子製造業,創意產業,玩具產業等。這些新型製造業對於固定資產的投資要求並不像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屬於知識密集型行業,對於廠房和職工數 量的要求也不同於傳統製造業。因此,澳門製造業可以擺脫澳門地區地域狹窄和雇員不足等既有條件的束縛,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來重塑澳門 製造業的優勢。甚至可以把澳門建成單純的研發中心,製造端則放在內地,這樣更能發揮澳門與內地的協同優勢,實現澳門製造業的重新崛起。

6.4  澳門製造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6.4.1  注重研發創新

 

科 技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企業為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必須加大科研的投入,積極研發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與時俱進,根據客戶的需求愛好取向變 化及時調整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澳門的製造業如成衣和紡織品等行業曾經在國際市場有過輝煌的歷史,其優良的質地和實用 而時髦的設計為其贏得高額的出口額。而如今,澳門這些傳統的強大的製造業出現了驚人的衰落,並不能將其完全歸咎於外部市場環境的惡化,澳門製造業在研發創 新上投入不足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澳門的製造業應加大科研創新的投入,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澳門的紡織和制衣行業,應及時把握國際流行元素,吸收 國外先進技術,儘量打造高檔時尚的服裝品牌,提高產品的品牌附加值,發揮澳門自由貿易港的優勢,以出口為導向,將澳門逐步打造成為品牌時裝的設計、生產和 配售中心。

6.4.2  積極扶持澳門特色產業

 

限 於澳門狹窄的地域和有限的人力資源因素,澳門不可能像內地那樣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業,而應結合本澳地區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優勢,大力發展澳門的特色產 業,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有立足之地。澳門作為一個自由港,進口產品的低稅率和便利性為澳門提供了中轉加工貿易的良機,澳門可以利用自身的葡語 國家貿易平臺,從世界其他葡語國家進口特色產品,然後加工轉口向內地和其他國家出售。例如葡萄酒,相比內地,澳門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和品質口碑,澳門可以 利用該條件從其他國家和地區低價進口大宗桶裝葡萄酒,通過在澳門建立葡萄酒加工基地,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再銷往內地和其他地區。澳門的金銀首飾加工相比於內 地具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同時有著良好的口碑,澳門同樣可以擴大澳門的金銀加工產業,從中獲取較大收益。此外,內地的食品和飲料長期記憶體在較為嚴重的信 任和安全危機,澳門可以利用此契機,從國外低價引進原材料進行加工,然後建立自身品牌銷往內地,其間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例如奶粉,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原 奶進行加工;一些綠色健康食品,都是內地需求較大的產品,只要切入得當,定能獲益匪淺。另外還有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專案,如電子產品、精密儀器、鐘錶等, 都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6.4.3  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

 

社 會的發展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人的推動,因此,人才成了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製造業也不會例外。澳門地域狹小,人口基數較小,勞動力供給不足,澳門本土培 育的高學歷人才數量也不能滿足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儘管澳門有不少人在海外求學,但也有不少人學成後並未返回本澳發展,總體上澳門的人員供給處於嚴重 不足的狀態,高學歷人才更是稀缺。因此,澳門政府應加大對澳門高校的投入,培養更多的高層次人才服務澳門社會發展,同時以優厚條件吸引內地和香港等地區的 優秀人才前來澳門發展,為澳門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鑒於製造業的薪資水準要低於博彩業和其他一些行業,澳門政府應通過專項資金為進入製造業的高學 歷人才提供額外津貼,以此激烈優秀人才進入,振興澳門製造業發展。同時也可以在稅收和政策上給予企業優惠,以此減輕企業負擔,進而引導企業提高在員工支出 上的開支。

6.4.4   跨境工業合作

 

澳 門因為地域狹窄,土地資源稀缺且昂貴,不具備興建大型工廠的基礎條件,若一味拘泥於澳門本土發展工業,澳門的工業沒法做大做強。與此同時,考慮到澳門與珠 三角地區經濟的日益融合和毗鄰的地理關係,因此,澳門企業加強與內地企業合作不失為理想的發展戰略,這樣既能降低澳門企業的經營成本,又能迅速擴大企業的 經營規模,實現澳門與內地的優勢互補。澳門企業可以將研發設計部門設在本地,產品的生產和儲存倉庫則可以通過與內地企業合作,委託其進行生產,同時派駐工 作人員嚴把品質關;或者也可以通過直接在內地設立工廠進行生產。澳門應充分利用CEPA、粵澳自貿區等政策優勢,大力發展與廣東企業在人才、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共用,利用示範區的杠杆效應快速推動澳門製造業的發展,爭取創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第五四部分:附錄

 

 

1.  部分中小企業家的提案

 

 

 

 

 

 

 

 

 

 

 

 

 

 

 

 

 

 

12.  主要參考文獻

 

吳志良、郝雨凡主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3–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區宗傑:《我的社會經濟觀》,匯業社會文化促進會出版,2008年。

潘卡吉•蓋馬沃特:《下一波世界趨勢》,中信出版社,2012年7月。

楊允中:《論澳門產業轉型》,澳門基金會,19995年。

劉伯龍等:《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理論和政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郭小東:《澳門博彩業與經濟適度多元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王五一:《賭權開放的制度反思》,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5年。

鎖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俞建國:《中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王五一:《“賭權開放”與澳門博彩業發展》,《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王五一:《2015,澳門賭業想什麼》,《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紀春禮:《基於博彩企業視角的澳門產業多元化分析》,《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期。

蔡赤萌:《澳門經濟增長方式:從超常增長走向新常態》,《澳門理工學報》,2015年第1期。

派翠克•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 《國際貿易譯叢》,2014年第2期。

楊燊榮等:《博彩業規模與澳門經濟運行的適度關係分析》,《特區經濟》,2013年第5期。

毛豔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內涵、路徑和政策》,《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袁持平等,《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宏觀經濟學分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 年第6期。

楊正滸,汪占熬:《要素稟賦、市場結構視角下澳門經濟發展研究—澳門經濟發展回顧、分析和展望》,《商業時代》,2011第3期。

馮邦彥:《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路向與政策研究》,《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 4期。

李志傑劉奕 :《 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意義與策略》,《經濟研究參考》, 2012年第5期。

趙玉清:《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的理據與路徑分析》,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郭小東張錦勝陶瑩:《澳門經濟多元化路向選擇中政府產業政策評價體系研究》,《當代港澳研究》,2009年第1期。

封小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路徑思考——引人一個新的分析視角》,《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郭永中:《澳門經濟發展應轉變增長模式實現適度多元》,《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11期

 

澳門特區政府:《二○一五年財政年度施政方針》。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網站:《澳門經濟概況季刊》。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統計月刊》。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就業調查》。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各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公司統計》。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網站:歷年的《本地生產總值》。

澳門特區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網站:歷年《在澳工作外地雇員資料》。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科技大學旅遊學院:《特許經營與澳門中小微企業互動發展研究報告》。

澳門特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網站:《中小微企業三項輔助計畫》。

澳門特區政府勞工事務局網站:《就業服務統計資料》。

澳門經濟學會:《澳門小微企業調查》,2012年。

 

European Commission (2003). “Commissionrecommendation of 6 May 2003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Micro , small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2003/361/EC )”, Official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May 20, pp.36- 41.

Armstrong. C. E., and Drnevich,P. L.(2009).“Small businessstrategies:

Refini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theory for entrepreneurial and small business contents atianta competitiveadvantage conference paper”, ( SSRN ).

Zheng Gu, et. al. (2009). “ Drivers of jobsatisfaction as related to work performance in Macao casino hotels : Aninvestigation based on employee survey ”,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 21 No. 5, pp. 561- 578.

Major L. Clark, Radwan N. Saade( 2006 ). “ The role ofsmall busin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From the end ofthe Korean War (1953) to the present ”, The UnitedState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orris, M. H.,Kocak, A. ( 2007). “ Coopetitionas a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Strategy, 18(1), pp.35-55.

 

 

 

 

 

 

 

2.致謝

 

由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與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合作的“2015年澳門中小微企白皮書”研究課題,在澳門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之下,已經順利完成。

 

在 實地訪談調研過程中,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和貿易促進局、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澳門廠商會、澳門旅遊商會、澳門酒店旅業商會、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澳 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澳門核數師會計師公會、澳門中醫藥學會、澳門大學商學院、澳門佳作和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等機構的負責人給予了大力協助,反映情`況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在此,謹向上述單位和個人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先生對本課題組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也要感謝陸美嫦、李漢明和陳文熾等人在課題調研組織實施中付出的辛勤勞動。

 

聯合課題組

2015年9月

 

 


[1] 王五一《2015,澳門賭業想什麼》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 現代產業的聚合效應,是經濟結構合理化的指標之一。

[3] 習近平在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慶典上的講話

[4] 黎熙元 《香港社會2012:跨境與邊界控制》 當代港澳研究 第11輯,2013年

[5] 潘卡吉•蓋馬沃特 《下一波世界趨勢》第63頁,中信出版社,2012年7月,北京

 

[6] 200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7] 200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8] 200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9] 王五一:《“賭權開放”與澳門博彩業發展》 (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10] 紀春禮:《基於博彩企業視角的澳門產業多元化分析》,(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期

[11] 王五一:《2015,澳門賭業想什麼》 (當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2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 蔡赤萌:《澳門經濟增長方式:從超常增長走向新常態》 (澳門理工學報)2015年第1期

[13] 習近平在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慶典上的講話

[14]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國民經濟-2013年國際收支統計

[15]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2013年博彩業與廣告業調查資料計算

[16]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站:國民經濟-2013年國際收支統計

[17] 派翠克•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 (國際貿易譯叢)2014年第2期

[18]諾萊塢:全球第二大電影工廠 《財富》中文版每週文摘,2015年6月30日

 

[19] 最為典型的是美國工業互聯網計畫與德國工業4.0版

[20]《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框架》,2014年。